M
樊博头考研系列·2011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豆瓣
2010 - 3
《2011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辅导与练习》是针对教育部自2007年开始新设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而编写的。《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辅导与练习》由前言、总体分析和六大篇章组成。其中,总体分析深入地剖析心理学统考历年考题的内容分布和命题特点。六大篇章是参照统考大纲,划分出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六块内容,精心编写而成。每个篇章均由考点分析、历年真题详解和强化练习三部分构成:考点分析的各个章节完全按照考试大纲的结构和顺序进行组织;历年真题详解遴选了大量各高校历年考研真题,配以思路分析和详细解答;而强化练习则按照统考试卷的题型结构仿真设计,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巩固和技能锤炼。《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辅导与练习》对参加2010年心理学统考的考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是高分制胜的必备好书。
2009年12月12日 已读
算是见过的所有辅导书中做得较好的一本了~09.12.04.
M 心理学 考研
蒂凡尼的早餐 豆瓣
Breakfast at Tiffany's
8.3 (5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杜鲁门·卡波特 译者: 董乐山 / 朱子仪 南海出版公司 2008 - 10
清晨时分,纽约第五大街上空无一人,穿着黑色晚礼服,颈上挂着假珠宝项链,打扮入时的霍莉·戈莱特丽独自伫立在蒂梵尼珠宝店前,脸颊紧贴着橱窗,手中拎着一个牛皮纸袋,边吃着袋里可颂面包、喝着热咖啡,边以艳羡的目光,观望着蒂梵尼店中的一切……然而,霍莉心中真正“想”吃的,不是什么早餐,而是晋身蒂梵尼所影射的上流社会。霍莉这位外貌清秀俏丽的年轻女子,为了金钱,也为了完成她十四岁以来的梦想---和最爱的哥哥佛雷德一起到墨西哥牧马,她整日追逐名利,周旋在众多英俊的富豪巨子、政界名流之间,成了红牌交际花。为了赚取一小时五十美元的交际费,她甚至不惜到监狱与黑手党老大“社交”,直到某日楼下搬来一位言谈举止温文儒雅的男士。他本名为保罗·瓦杰克,梦想有朝一日成为大作家,却仰赖有钱女人的“馈赠”维生。
两人同是拜金主义者,有趣的是,随着两人之间逐步的交往,彼此的距离就拉进了一点,而内心世界也多解放了一些,慢慢地,两个人萌生了一段相知相惜的情愫……坠入爱河的保罗·瓦杰克,洗心革面,不再做午夜牛郎,并向霍莉表露了爱意,霍莉却宣布巴西富豪追求她的消息。不久,霍莉邀请保罗共进早餐,并亲自下厨。从未做过料理的霍莉,边听着葡萄牙语,边在脸盆大的沙拉碗中,堆放了满满的莴苣,随兴地淋上橄榄油与红醋,接着,颇有韵律感地拌匀三者。
保罗向霍莉求婚,霍莉却顾左右而言他,自冰箱取出一瓶红酒,说她将和巴西人贺西结婚,虽然事实上,贺西尚未向她求婚。保罗再度向她求婚,她又说她准备了“墨雷”调味的鸡肉沙拉。压力锅这时扑扑作响,等到霍莉趋身向前想熄火时,只听到一声爆炸声,鸡肉与汤汁飞溅四处,霍莉情急之下紧抱保罗。即将远走巴西的霍莉,着手开始学习葡萄牙文,另一方面学习做拉丁美洲的菜肴。这道失败的“墨雷辣酱鸡肉沙拉”,似乎预言了她的美梦──建造一座巴西农场,当有钱的巴西家庭主妇──终将如泡沫般瞬间幻灭。然而,这顿高潮迭起的早餐,最终如何收场?
保罗·瓦杰克绝望之际,却有了意想不到的转机,使得两人之间的恋情因祸得福。警方以涉嫌贩毒之名逮捕了霍莉。最后,霍莉戴着保罗送给她刻着蒂梵尼字样的戒指,怀抱着失而复得的小猫---或是她失去的浪漫天真,与保罗相拥于倾盆大雨中。毕竟!世间还有什么比和相爱的人,相拥一起吃顿“爱情早餐”,来得更甜蜜幸福的奢侈呢?
《蒂凡尼的早餐》的出版,有如一道亮丽的闪电划向战后的美利坚,引起巨大轰动,美丽的女主人公和风流倜傥的作者,立刻双双成为文坛的宠儿。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荣获7项奥斯卡大奖,奥黛丽·赫本深植人心的完美形象将影片推上了影史经典,多年来魅力不减,始终让人众津津乐道。
这本书除卡波特的代表作《蒂凡尼的早餐》外,还收入了最新发现的遗作《夏日十字路口》。
2009年12月5日 已读 电影会很童话,小说却不是。(以及,封面可不可以不要这么白啊>.<~!“纯洁得简直无辜”,我都有负疚感了,呜呜呜……)
M aH gift 小说 杜鲁门·卡波特
猫城记 豆瓣 Goodreads
貓城記 [Māo chéng jì]
8.1 (47 个评分) 作者: 老舍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 11
《猫城记》主要内容:一架飞往火星的飞机在碰撞到火星的一刹那机毁人亡,只剩下“我”幸存下来,却被一群长着猫脸的外星人带到了他们的猫城,开始了艰难的外星生活。猫人也有历史,拥有两万多年的文明,在古代他们也与外国打过仗,而且打胜过,可是在最近五百年中,自相残杀的结果叫他们完全把打外国人的观念忘掉,而一致的对内,导致文明的退化。而“我”亲眼目睹了一场猫人与矮子兵的战争,以猫城全城覆没而结束了这座私欲日益彭胀的外星文明古城。
2009年11月12日 已读 我们的大家夫斯基的信徒一着急便喊马祖大仙,而马祖大仙根本是个最不迷信的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大概是老舍作品中比较特异的一部。只是,往往一语成谶。09.11.11.
M aH 中国 小说 深夜读
华丽家族 豆瓣
作者: 萧华荣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8
详细叙述了从有史可查的曹魏时代的谢氏家族第一代开始,到陈王朝末期的最后一代,谢氏家族的兴衰。全书以十几位谢氏子弟的才情风貌和人生际遇作为主线,纵横交错地勾勒出六朝三百多年的政治图景及士人心态,展现出这个家族的精神传统在不断变幻的大环境下的传承和变迁、融合与抗拒,直至消亡的过程。
2009年11月6日 在读
M
合肥四姊妹 豆瓣
Four Sisters of Hofei
7.7 (2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金安平 译者: 凌云岚 / 杨早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合肥四姊妹》讲述了张家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四姐妹的传奇故事和集体记忆,让我们有幸与中国历史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借由信件、日记、家谱、诗歌、杂志和访谈,作者为这个家族撰写了一部引人入胜的编年史。对于古老中国及其向现代转变的历史进程,她展现出不同寻常的洞察力。
张家姐妹从父亲身上继承了理性和对现代西方教育的信任,从母亲那里体会到为人处世的艺术。她们的保姆一群来自合肥乡间的没有受过教育的寡妇,有着自己的传统信仰和见解。四姐妹的情感和家庭、艺术与生活,让我们窥见二十世纪中国私人生活的真实面目和传统仕宦家庭的起落浮沉,也见证了这个古老国度在过去百年间历史与命运。
新东方·考研英语大纲词汇考点、用法及辨析 豆瓣
作者: 李玉技 群言 2011 - 2
《新东方·考研英语大纲词汇考点、用法及辨析》紧贴最新考研英语大纲,博采英美和国内数十种英语词汇手册之长,并充分考虑考生学习英语的实际需要,去粗取精,删繁就简,有针对性地遴选了主要词义,使考生不至因词义的繁复而产生厌烦情绪。
发展心理学 豆瓣
作者: 林崇德 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 11
《发展心理学》共分十一章,在《发展心理学》的写作过程中,我把全书十章分为两个部分,前两章是研究发展原理,并评价诸多心理学派关于心理发展规律的理论;后八章则系统地论述个体心理各个发展时期的特征。
2009年9月26日 已读 一本以马哲为指导思想的教科书```可是,后三章有点陈旧诶,数据与分析都是二十年前的,一点都不与时俱进= =……
M 中国 发心 心理学 林崇德
沉思录 豆瓣
8.7 (9 个评分) 作者: 马可·奥勒留 译者: 李娟 上海三联出版社 2008 - 5
《沉思录》原为古罗马皇帝奥勒留自我对话的记录,行文质朴,不尚雕琢,然而由于发诸内心,灵性内蕴,故充塞着一股浩然之气,令人高山仰止,有一种深沉的崇高之美。
正因为它出诸内心,不加掩饰,所以我们方能窥见作者如何在忙碌的人生路上,以自己的经验为材料,沉思人生大义,领悟宇宙迷题,从中升华自己的智慧和心灵。
哲学原来并非如后世的哲学教科书那般呆板枯燥,如一堆殿堂上的木偶,而是一潭活水,流泻在人生的小道之上、山水之间,由涉足其间的沉思者随手掬来,涤荡心胸。所以读《沉思录》,固然可以正襟危坐,条剖理析;也可以于闲暇之时,憩息之余,捡起来随意翻读。
鲁迅小说全编 豆瓣
作者: 鲁迅 译者: 金隐铭 注解 漓江出版社 2005 - 3
《鲁迅小说全编》(插图本)收入迄今为止发现的鲁迅先生的全部小说——《呐喊》(14篇)、《彷徨》(11篇)、《故事新编》(8篇),共33篇。
为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鲁迅先生的小说,我们约请著名画家丁聪先生为该书提供了他在七十年代为鲁迅小说所作的插图。“这三十三幅插图,是三十三篇小说插图的标本”。“每个小说人物的要害,都被他捉着了”。(李一氓语)
为使这本书成为鲁迅小说多种版本中最为准确的一种,我们约请了著名鲁迅研究专家金隐铭先生进行校勘。《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均以1938年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上海复社出版的《鲁迅全集》为底本。《故事新编》据鲁迅手稿重新校勘,除个别明显笔误外,均以手稿文本为准。《呐喊》、《彷徨》所收诸篇均与最初发表的报刊及初版本进行对勘,有出入的标点和文字择善而从。报刊所载鲁迅小说错讹较多,凡初版本及1938年《鲁迅全集》版已改正之处不一一列出。
本书附录了鲁迅先生论小说创作的有关资料。
漓江出版社
1995年12月
残缺的磁痕 豆瓣
作者: 星河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7 - 6
心理系一年级的大学生“我”由于记忆超常,被某秘密实验基地的一名少校所征召,以协助他们进行某种实验。当“我”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实验基地的许多要求之后,却对他们的目的产生了怀疑。原来,实验基地要“我”记忆的内容是众多的优秀科学家。经过少校的一番解释,“我”才明白,原来地球又要发生历史上已发生过数次的地磁极倒转,而这一地质巨变将导致人类对于文明的遗忘。为此,实验基地的决策者们决定保留下一批科学家“火种”,并将他们送往安全的“空中文明村”,以保留和传播人类数千年来发展起来的文明。而“我”和少校,则是这一计划的最终执行人。
翻滚的时刻终于到了,“我”在昏迷后被唤醒,接着又根据自己的记忆去唤醒别人。实验基地内部的地球物理学家、受伤的工程技术人员、沉睡的临床全科医师、固执已见的“冰川权威”、被蒙蔽的古生物学家以及久未出现的心理学家。然而在计划的最后,“我”的思想却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2009年8月30日 已读 小时侯觉得很没意思```现在想想,这个故事感觉上有点像《上海堡垒》吧~所以,这是男孩子写的故事,而读者,也必须过了那个年纪才能够懂得
M aH 中国 小说 星河
凡尔纳科幻故事精选 豆瓣
10.0 (6 个评分) 作者: 李名慈 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4
在这本书中,改写者把凡尔纳的长篇科幻小说,压缩成短小的科幻故事,既保持凡尔纳作品的风格,又极具可读性。可以说,这本书是凡尔纳一系列鸿篇巨著的缩影。
双城记 豆瓣
A Tale of Two Cities
8.7 (6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查尔斯·狄更斯 译者: 宋兆霖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1 - 11
那是个最好的年代,那是个最坏的年代
有史以来最悲伤的仇恨和最缠绵的爱情
一百年多年来全球累计销量2亿多册 英国原版插图 大师译作
2012狄更斯时代 华美呈现
《双城记》是狄更斯作品中故事情节最曲折惊险、最惊心动魄的小说之一,小说以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故事中将巴黎、伦敦两个大城市连结起来,在法国革命的旋涡中,上演了一幕幕家族的恩怨情仇,善、恶、生、死在冲突中交融,在转瞬间变换。其精彩的故事情节,强烈的艺术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全世界的读者,而且经久不衰。
傲慢与偏见 豆瓣
作者: [英国] 简·奥斯汀 译者: 王珏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 2
傲慢与偏见(英文版),ISBN:9787810806879,作者:奥斯汀 著;王珏 译
2009年8月25日 已读 you were the last man in the world whom I could ever be persuaded to marry!……其实真的很少女,呵~~ 此书是当年无意间得来的奖品:)
M aH 小说 简·奥斯汀 英国
白朗宁夫人爱情十四行诗集 豆瓣
作者: 白朗宁 (Browning) 译者: 方平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 - 1
《白朗宁夫人抒情十四行诗集》,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年6月版,印6000冊,裝幀沿用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版。
《白朗宁夫人抒情十四行诗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4月第1版,有1983年4月2印本。兩次印245000冊。定价: 0.59元。平裝。统一书号: 10118.502
平小猪的故事 豆瓣
作者: [英国] 波特 译者: 张润芳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 4
本书是著名儿童文学家毕翠克丝·波特的名著《彼得兔系列》之一种。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以动物为主人公,用生动、有趣、拟人的细节将你带入纯静、自然的情景之中。每一个故事都有几十幅生动精美的插图,是作者自己手绘的,在作者眼中,动物已经是和人一样的生灵,有人一样的喜怒衰乐,人一样的大智慧和小算计,一样的好心肠······,毕翠克丝·波特的作品已流传到全世界。
彼得兔的故事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波特 译者: 张润芳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 4
英国著名儿童文学家毕翠克丝·波特的名著《彼得兔系列》。本书是中文版四卷本之第一卷,作者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她创作的动物童话,她的每一个故事都有几十幅精美生动的插图,而且都是她自己手绘的,全篇里的动物、植物都生动的真实充满着拟人化的细节,而且在她的内心里,已经完全把动物看成了与人一样的生灵,它的有人一样的喜怒衰乐,一样的大智慧和小算计,一样的好心肠。
勃朗特姐妹的世界 豆瓣
作者: (英)简.奥尼尔(Jane O'Neill) 译者: 叶婉华 海南出版社 2004 - 3
一个多世纪以来,“勃朗特姐妹”――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的作品――《简・爱》、《呼啸山庄》、《艾格尼丝・格雷》吸引、鼓舞、震撼了千百万读者,她们的作品以及她们的生活已经成了亘古永恒的文学话题。本书展现了处在社会大变革过程中的勃朗特姐妹的生活以及她们的文学世界。作者把她们置于当时的背景之下,探究了社会环境对她们的创作的影响。
2009年6月20日 想读
M
《杜伊诺哀歌》中的天使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里尔克 译者: 林克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4
里尔克于1912年在亚德里亚海滨的杜伊诺城堡动笔写《杜伊诺哀歌)),1922年完成于瑞士的慕佐城堡(Muzot),历时十年。这部作品以十首哀歌组成,与《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构成里尔克的思想结晶,让人入迷地呈现出对现代世界中个体生存的意义根据的困惑。哲人如海德格尔从里尔克的诗作中看到形而上学的现代性问题,神学家则从中看到基督神学的现代性问题―天主教神学家巴尔塔萨(HansUhr von Balthasar)说过,里尔克的诗作浸透着经过转换的传统神学母题。
选编这个集子旨在为深入理解里尔克诗作中的神学思想提供最基本的文献:除《杜伊诺哀歌》和《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的译文外,勒塞的“里尔克的宗教观”提供了对里尔克神学思想的一个全面的、批判性的分析,文中提供的一些里尔克日记和书信中的宗教思想材料十分难得,宜作导论研读。瓜尔蒂尼一文系他解读《杜伊诺哀歌》一书中的第二章,“天使”概念是里尔克神学思想中的一个决定性要素,瓜尔蒂尼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里尔克的诗作。
2009年6月20日 想读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