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等等 - 标记
漫长的告别 豆瓣
The Long Goodbye
8.3 (122 个评分) 作者: [美] 雷蒙德·钱德勒 译者: 宋碧云 新星出版社 2008 - 2
《漫长的告别》是雷蒙德·钱德勒最重要的一本小说,它是钱德勒风格的集大成者。这部作品发表于1953年,是作者的第六部长篇,荣获了“爱伦·坡奖”年度最佳小说。
一个优雅有礼的酒鬼和一个贫穷高贵的私家侦探相遇,会发生怎样一种诚挚而悲伤的友谊?伦诺克斯酒醉后被马洛送回,他稍后寄來一张五千美元的巨钞做为感谢和告別,然而,一连串谋杀,却使这个告別绵绵不绝……
2018年12月30日 已读
说实话读到艾琳死去就看不下去了。或许从一开始就不应该以侦探小说去读吧。每次马洛喝咖啡或酒,都莫名觉得很有味道,想象咖啡壶和杯子的样子,甚于揣测他的想法。另外的确看得出村上春树受到钱德勒的影响,一种难以描述的感觉。
Fire and Fury 豆瓣
6.0 (7 个评分) 作者: Michael Wolff Macmillan USA 2018 - 1
2018年12月9日 已读
不用脏字把川总描写成白痴老头。看了这本书才意识到bannon和女儿女婿之间的对立关系。书里的各种故事和形容可信度存疑,作者有预存立场,服务于预设观众。通俄门的描写比较接近我猜测,本来只是商人觉得和大国政客打交道有面子,谁知道真当上总统了呢。书比较啰嗦,章节凌乱,赶时间凑篇幅的感觉。
无人生还 豆瓣 Media of OOIS Goodreads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8.9 (377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译者: 祁阿红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 3
十个互不相识的人,被富有的欧文先生邀请到了印地安岛上的私人别墅里。晚餐后,一个神秘的声音揭开了人们心中所各自隐藏着的可怕秘密。当天晚上,年轻的马斯顿先生离奇死去,古老的童谣就像诅咒一样笼罩着所有人,似乎有一双神秘的眼镜在时刻窥视着这场死亡游戏,到访者就像消失的印地安小瓷人一样一个又一个的走向死神……
2018年12月9日 已读
即使是译本也很有镜头感,写得好。有些地方可以铺垫更好些,比如为什么仆人夫妇拿了大额遗嘱还要出来做佣人?太太死后为什么先生还那么淡定服务客人?“死人”如何骗过他人?医生明知道下一个诅咒是海边青鱼,还愿意单独与人去海边?
洗澡 豆瓣 Goodreads
8.0 (89 个评分) 作者: 杨绛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 1
《洗澡》不是由一个主角贯连全部的小说,而是借一个政治运动作背景,写那个时期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所以是个横断面;既没有史诗性的结构,也没有主角。本书第一部写新中国不拘一格收罗的人才,人物一一出场。第二部写这些人确实需要“洗澡”。第三部写运动中这群人各自不同的表现。“洗澡”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原因是谁都没有自觉自愿。假如说,人是有灵性、有良知的动物,那么,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炼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与禽兽无异。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呢?这部小说里,只有一两人自觉自愿地试图超拔自己。读者出于喜爱,往往把他们看作主角。
2018年8月13日 已读
前半部办公室斗争,后半部政治运动。笔墨简洁,但入木三分。每个人物都塑造得很鲜活,尤其是知识分子的迂腐、心机和单纯。叙事视角来回转换,也保持了自然。但总还是觉得少点什么,缺根主线似的,算是种意犹未尽吧。
人间失格 豆瓣 Goodreads
人間失格
8.2 (516 个评分) 作者: 太宰治 译者: 许时嘉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9 - 9
第一次,我喝酒喝得如此失态。
悠悠醒来时,枕头边坐着常子。我躺在那位于本所工匠店二楼的房间里。
“财尽情亦绝,你说这句话时我还以为是开玩笑,你是认真的?难怪你都不来找我了。管它什么复杂的恩断义绝,我赚钱给你也不行吗?”
“不行。”
然后,她也躺下了,两人一夜未眠。
(收录《樱桃》)
2018年7月23日 已读
因懦弱敏感而讨好人间的小丑。自弃者,天弃之。遇到苦闷,我总喜欢看灾难片,片尾字幕亮起就觉得大梦一场,现实幸福。陷入自卑无助,就看人间失格类型的丧文。读这本书时会偶尔由衷为太宰思考改善之道,细想一下,是自己这些年过得还不错吧。
神秘岛 豆瓣
作者: [法] 儒勒·凡尔纳 译者: 杨苑 / 陈伟 译林出版社 2008 - 7
本书是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尔·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一,其他两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海底两万里》。该书叙述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五名北军俘虏乘 坐气球,从南军大本营里士满出逃。途中遭遇风暴,被抛到南太平滚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这些落难者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过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不仅顽强 地生存下来,而且还把小岛建设成一个繁荣富庶的乐园。整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对奇异多姿的自然界的描写,并且把各种知识融会到惊心动魄的故事之中, 因此出版至今虽然已有一百多年,但仍探受世界各地读者的推崇和喜爱。
2018年7月5日 已读
这个年纪读神秘岛,依然感觉如此引人入胜,被情节支配,一如回到少年。翻译得一般,还好不影响阅读。看到幼崽豪猪体内的铅弹,最后电报说速来畜栏,都深吸一口气。神秘岛上的一切耕耘最后荡然无存,拼命造的大船,甚至人猿于普竟然一笔带过间毁灭。万般富饶顷刻子虚乌有,人类躺在最后的礁石上坐以待毙,结尾寥寥篇幅,令人感慨万千。凡尔纳看似是歌颂人类智慧和优秀坚韧的意志品质,实际是教大家敬畏大自然。
虚无的十字架 豆瓣 Goodreads
虚ろな十字架
7.3 (134 个评分) 作者: [日] 东野圭吾 译者: 王蕴洁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5 - 7
所谓的“罪”与“罚”究竟本质为何?
是让犯人听到自己的死刑宣判而感到解脱?
还是,让他重返自由社会、但用尽一生赎罪?
爱女被杀害的道正与小夜子夫妻在凶手被宣判死刑后,感到人生失去目标,即使凶手伏法,女儿也无法再复活的痛苦,终使道正与小夜子分手。某日,道正接到刑警致电,带来令人震惊的消息──小夜子被杀了。虽然不久后凶手自首,但道正却在小夜子的遗物中有所发现,她的死因似乎并不单纯……
如果你的家人被残酷地夺走,你希望该如何处置犯人?
如果犯人并未把死刑视为惩罚,至死仍未反省,死刑又有何作用?
2018年6月17日 已读
依旧阅读感极佳,读完艰涩的东西很适合来本东野圭吾。这次作者用较小的篇幅展开了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无解的命题:犯人如何赎罪,遗族如何获得解脱。人性复杂,也许本就没有什么方式能保证杀人犯真正忏悔从而精准量刑。奉行杀人偿命不行,一味自我蒙蔽犯人能改过自新也不行。也许任何司法加道德体系,都无法完美解决人性的多端与复杂吧。
阿城精选集 豆瓣
9.2 (21 个评分) 作者: 阿城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5 - 8
“世纪文学经典”精装书系,华文20世纪名家荟萃,读者和专家共同评选,名作汇聚,学者作序,宜读宜品宜藏。
本书是阿城小说和散文精选集,收入了阿城著名的小说“三王”——《棋王》《孩子王》《树王》及其他短篇和散文代表作。
《棋王》是阿城的处女作,故事讲述了在“文革”时期知青“棋呆子”王一生四处寻找对手下棋、拼棋的故事。《孩子王》则用下乡知青当乡村教师的故事见证教育的沦落,百废待此一举的艰难。《树王》讲述的是“文革”时期一群知青下乡砍树引发的一系列故事,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阿城的散文,文字干净,笔锋冷隽,时而颠覆自己,时而挖苦别人,以短小的篇幅讲述悲喜的小故事。
2018年6月17日 已读
不愧为大师!小说里字字句句都是简单,却能寥寥几笔把人物故事塑造得如此鲜活。视觉冷静客观,唏嘘留给读者。小说极好,杂文比小说还好。对国人的大俗大雅看得通透,调侃间深入浅出,很有意思。刑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社会会怎样?杏仁核海马回怎么控制着人类?用什么寻根文学来套阿城太没劲了,他的内心细腻丰盈,天马行空,不属于任何套路。
A Tale of Two Cities 豆瓣
作者: Charles Dickens Bantam Classics 1989 - 6
A Tale of Two Cities is Charles Dickens's great historical novel, set against the violent upheaval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The most famous and perhaps the most popular of his works, it compresses an event of immense complexity to the scale of a family history, with a cast of characters that includes a bloodthirsty ogress and an antihero as believably flawed as any in modern fiction. Though the least typical of the author's novels, A Tale of Two Cities still underscores many of his enduring themes--imprisonment, injustice, and social anarchy, resurrection and the renunciation that fosters renewal.
2018年5月30日 已读
时隔多年狄更斯的遣词造句对于我依然晦涩难懂,很艰难地读了下来。结合这些年读的历史,更加感慨于所谓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积怨已久自下而上的革命往往爆发极大的蓄能,社会革新翻天覆地。而每次这种革新又都伴随着失控与毁灭。平稳中变革,稳健实现阶层关系的制约与平衡,是永恒的历史课题。
永恒的边缘 豆瓣 Goodreads
Edge of Eternity
7.3 (74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肯·福莱特 译者: 陈杰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 - 5
真正残酷和激烈的世界大战,是思想的大战。来自美国、德国、苏联、英国和威尔士的五大家族,又一次迎来了新的考验。东西德分裂、柏林墙、苏联秘密警察、刺杀肯尼迪、民权运动、古巴导弹危机、入侵黎巴嫩、弹劾尼克松……此外,第三代生活中还有摇滚、嬉皮士、跨种族婚恋、性解放,以及对过去的误会与和解。
说到底,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2018年1月21日 已读
可以当作很轻松的历史简章来看,流畅易读,但作为小说还是略显单薄。人物太多太杂,却因为想讲的事太多,没有一个塑造得足够丰满引人。柏林墙下的巨星演唱会属于故事中布置得最好的。
悲伤与理智 豆瓣
On Grief and Reason
9.0 (50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瑟夫·布罗茨基 译者: 刘文飞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4
在这部题材丰富、视界浩淼的散文集中,约瑟夫•布罗茨基开篇便用深沉内省的目光审视了自己在苏俄的早年经历以及随后去往美国的流亡生涯。接着,作者用惊人的博学探讨了诗歌的张弛变幻、历史的本质、流亡诗人的双重困境等一系列颇具广度与深度的话题,思维的触手延揽古今,上及古罗马贤帝马可•奥勒留, 下至现当代诗人托马斯•哈代与罗伯特•弗罗斯特,将对存在本质的哲学探讨与对诗歌美学的炽烈情愫糅合锻造为继《小于一》之后的又一部世所罕见的奇作。
收入文集的二十一篇散文大致分为回忆录、旅行记、演说讲稿、公开信和悼文等几种体裁。这些散文形式多样,长短不一,但它们诉诸的却是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诗和诗人”。这卷文集可以说是通向布罗茨基的诗歌观和美学观,乃至他的伦理观和世界观的一把钥匙。文集中最后一篇作品《悼斯蒂芬·斯彭德》完成后不到半年,布罗茨基自己也离开了人世,《悲伤与理智》因此也就成了布罗茨基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散文集,是布罗茨基散文写作、乃至其整个创作的“天鹅之歌”。
上海译文出版社此次翻译出版的《悲伤与理智》是这部佳作的首个国内中文译本,在翻译文学界具有填补空白的重大意义以及不可替代的文学与学术价值。
2017年9月5日 已读
艺术是完美的现实,因此不是艺术模仿现实,而是现实模仿艺术。布罗茨基对诗歌是狂热的爱,读他逐字逐句分析诗歌总有恍然大悟之感。尤其读弗罗斯特的步入和家葬解析,着实感受到诗句间的构图,层次和舞动节奏。一件收藏和战利品读起来最流畅,浓浓的家国叹息战后情怀。也很喜欢悼斯彭德,细腻地隐忍哀痛
柏林谍影 豆瓣
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
8.2 (58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约翰·勒卡雷 译者: 刘险峰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 10
当了一辈子的间谍,利玛斯深知自己在东德一手经营起来的情报网被清剿殆尽。他不甘心就此隐退。英国情报机构策划的最新行动似乎是利玛斯挽回颜面、击败他此生劲敌的最后机会。然而,利玛斯本以为可以从寒冷处归来,却一脚踏进了刺骨的严冬,而要想熬过来这场严冬,除了必须燃烧自己滚烫的鲜血,还有爱情与他最宝贵的信任……
2017年7月2日 已读
主角谨慎万分处心积虑,从伪装落魄到在敌人面前的自负表演都未曾出错。不料自最初就是被摆布的棋子:组织出面照顾前女友等安排不是昏招,反而是计谋的一部分。最终目的不是扳倒目标,反而是为他铲除异己扶稳在敌地位。棋子可悲,也可敬。约翰勒卡雷想必作为棋子看多了棋子命运,才能将人物塑造如此可信
世界的凛冬 豆瓣 Goodreads
Winter of the World
8.4 (111 个评分) 作者: [英] 肯·福莱特 译者: 陈杰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 - 3
一切都始于那个裂变中的大时代——希特勒上台,爱德华八世退位,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爆炸……世界剧烈改变,我该怎么办?这正是他们的困惑——一群处于人生黄金时代的少男少女,来自德国、美国、英国、苏俄和威尔士的五大家族,他们父辈的命运因一战而彻底改变。如今,世界再次破碎,甚至更加暴烈和残酷。然而,这就是他们的时代!在时间的永恒流动中,每个人都在创造历史。所以,为什么不一起来,会一会命运?
2017年6月17日 已读
国会大厦纵火案,西班牙内战及国际纵队,苏联肃反运动,偷袭珍珠港,莫斯科保卫战,中途岛转折,决战柏林,曼哈顿工程,丘吉尔落选,联合国的建立,RDS-1苏联原子弹实验成功,马歇尔计划,东西德分裂。一幕幕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人类历史上破坏毁灭最多的大战和向死而生顽强生长的生命。
万历十五年 Goodreads 豆瓣
8.9 (50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黄仁宇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 - 5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融会了他数十年人生经历与治学体会,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给人启发良多。英文原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
2017年5月8日 已读
作者历经抗战又目睹大时代诸多变迁,终能站在大历史的角度以半学术半通俗的视角阐述历史。万历百态以人物展开:帝王以不作为置气朝廷理法的束缚;张居正为革新,一人挺立于合理和合法之间,却身后心血付之东流;申时行以迁就包容试图和谐治国,被骂之懒政;戚继光懂得就地取材,体制内练现代兵,亦随文官倒台不得善终。海瑞看似刚正,却不能面对现实从而带领进步,万古草木可惜不可为栋梁。李贽在朱熹理学和王阳明心学间立场徘徊,有破无立,给后代留下一个观察明朝历史的角度。道德不能代替法治治国,体制进步,科学昌明,不轻商轻武,方能强国。而官场实为难题,五百年前未解决的,现在仍未解决。从政者应通读黄仁宇,以史鉴今。
心理罪 豆瓣
画像
7.3 (62 个评分) 作者: 雷米 重庆出版社 2007 - 11
一个喜欢把牛奶和人血搅拌在一起喝下去的杀手,他是有特殊的疾病还是传说中千年不死的吸血鬼?
C市连续发生四起强奸杀人案,被害人都是25至30岁之间的白领,这到底是报复杀人还是简单的劫色?
一个品学兼优的研究生,却忽然之间发疯似的攻击自己的同窗好友,他是被人催眠还是蓄谋已久杀人灭口……
在一系列让警方感到扑朔迷离的案件中,沉默寡言的大学生方木突然被警方扯入其中,而他又凭什么随口就说出了逍遥法外的凶手的真正面目?
当凶手被执行枪决之后,为什么又发生了更加残忍变态的连环血案?
是凶手邪恶的幽灵继续作祟还是另有更加可怕的人魔?当这个看不见的魔鬼肆无忌惮地夺去方木身边一个又一个朋友的生命,方木又将如何面对这公然的挑衅?他能否在最后关头“画”出魔鬼的样子……
2017年4月24日 已读
也就是三集柯南的水平...人物塑造太薄弱了,每个人物都单薄得像纸片。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豆瓣
9.3 (10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4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精)》是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最典型的平行线长篇小说,一条描写"冷酷仙境",两大黑社会组织争夺一名老科学家发明的控制人脑的装置,男主人公与老科学家及其孙女经过惊心动魄的遁逃才摆脱危险,一条描写"世界尽头",那是个与世隔绝的村落,居民没有心,没有目标,生活在死水一潭之中,两条线到书末也没有交汇。作者试图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现代人在人生选择上的困惑。
2017年4月17日 已读
现实的冷酷仙境中,单身独居的我随波逐流,对周遭的都觉得可有可无。意识构造的世界尽头里,是万籁寂静的漫长冬季,万物自给自足,遵循着自己的规律。没有了心,也就没有了期待,没有了比较。脱离了足智多谋富有社会性的影子,我回归意识里的本我,最终决定留在这个自己构造的简单世界。这世界尽头,和自童年起我为自己构造的那个梦境竟诸多相似。如果是我,又会如何选择呢?
金色梦乡 豆瓣 Goodreads
ゴールデンスランバー
8.9 (265 个评分) 作者: [日] 伊坂幸太郎 译者: 代珂 南海出版公司 2016 - 11
《金色梦乡》是日本知名作家伊坂幸太郎的代表作,获第5届日本书店大奖、第21届山本周五郎奖,日文版销量突破114万册,堺雅人、竹内结子主演同名电影。对于《金色梦乡》的创作初衷,伊坂幸太郎在访谈中说道:“人类有多不成熟、这个世界有多艰辛,不用说也知道。如果读者读了《金色梦乡 》会感到‘虽然艰难,但明天也要努力’,我就满足了。”
==============================================================
日本新任首相在仙台街头被暗杀,凶器是搭载炸弹的遥控飞机。警方立刻认定一个叫青柳雅春的人是凶手。
青柳被迫逃亡,渐渐发现有人早已处心积虑地布下陷阱:
两年前,他做快递员时因救了女明星而红极一时,这成了被栽赃陷害的原因;半年前,恐吓电话持续骚扰快递公司,他被迫辞职;两个月前 , 他在乘车时被诬陷成色狼;案发当天,电视台播出监控录像显示,酷似他的人买走了一架遥控飞机;第二天,警方宣布他打来电话承认自己就是凶手。
青柳百口莫辩,陷入重围。
==============================================================
父亲:雅春啊,我们可以照顾好自己。你呀,就尽力而为吧!赶紧逃吧!
森田:如果被巨大的鲸鱼盯上了,最好的选择就是逃跑。青柳,快逃吧。跑远些,活下去。
晴子:这次我一定准时。去吧,青柳屋!
阿一:青柳学长,你赶紧跑吧!这些人绝对有问题!
切男:哎?小哥,你该不会就是那个刺杀首相的凶手吧?请跟我握个手!
七美:这个人感觉不像坏人,像个普通人,长得挺帅,是七美喜欢的类型哦。
青年:加油啊,大叔!反正也不是你干的,对吧?你不是正在逃命嘛,我们就不跟你合影了。
岩崎:青柳,你真摇滚!
==============================================================
我习惯以悲观的角度看待事情,同时也不想写让读者心情沉重灰暗的东西,于是决定去写“在悲观的舞台上努力活下去的故事”。我想象不出中国读者会对《金色梦乡》抱有怎样的感想,但如果您在阅读这部小说时可以稍稍忘记平日生活的艰辛,真正享受这个故事带来的乐趣,我就满足了。小说的意义不正在于此吗?——伊坂幸太郎
我创作的时候有一种信念:想要给读者惊喜,希望读者读到的时候能够会心一笑。——伊坂幸太郎
伊坂幸太郎小说集大成之作,无论是伏笔、对白还是对时间线的驾驭,都非常高明,令人印象深刻。——新潮社
完美!我找不到《金色梦乡》不得奖的理由。——筱田节子(山本周五郎奖评委)
《金色梦乡》直面被现代人漠视的友情、爱情和信赖,高难度的设定与技巧令我惊讶。伊坂果然具有无法撼动的才能。——小池真理子(山本周五郎奖评委)
《金色梦乡》彰显在绝境中普通人的强大、友情的牵绊,我仿佛透过书页听到了最美妙的和声。——日本网站bookmeter读者イスカンダル
《金色梦乡》以纯真、信赖、活下去为主题,带给人温暖,填补人心中的空隙。——日本网站cinemacafe
2017年4月2日 已读
行文流畅,但故事还是不够好看。一方面在强调对手强大无敌,而读者看到的却是无脑的一群弱鸡。青柳只会一招搏斗而一路无敌手;对手连整容替身都能安排,却控制不了毫无准备的快递员。各种巧合,谜之助攻可以不提,但最后也没揭穿阴谋本身,有些莫名其妙。
雪国 豆瓣 Goodreads
雪国 [Yukiguni]
8.2 (233 个评分) 作者: 川端康成 译者: 叶渭渠 / 唐月梅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9
史上最美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教育部推荐大学生必读书目
大师经典名作,全新精装收藏版
像《百年孤独》一样,《雪国》影响了余华、莫言、贾平凹等几代中国作家
川端康成《雪国》中的一句话,如同暗夜中的灯塔,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莫言
————————————————————————————————-————
本书包括诺贝尔奖获奖作《雪国》与川端康成经典作品《湖》。
故事由驶往雪国的列车开始,窗外不停掠过的暮景,映着玻璃上照出的少女的双眸,扑朔迷离。舞蹈艺术研究者岛村前后三次前往白雪皑皑的北国山村,与当地的艺伎驹子,以及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陷入爱恋纠葛,簌簌落下的雪掩盖了一切爱与徒劳……
《雪国》是川端康成最高代表作,其间描绘的虚无之美、洁净之美与悲哀之美达到极致,令人怦然心动,又惆怅不已。
2017年3月26日 已读
雪国表达的是一种徒劳的美,两位小镇姑娘为东京客人所做的一切皆为徒劳。湖则表达是一种病态的美。如川端康成晚年诸多作品的题材,湖通过自卑而又向往美的跟踪狂,自欺欺人强求青春的老人等卑劣故事,叙述对美的病态追求和理解。天马行空的意识流结合清新淡雅的笔触,是作者独特的标签。
恶意 豆瓣
悪意
8.7 (71 个评分) 作者: [日] 东野圭吾 译者: 娄美莲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1
《恶意》为加贺探案集第四案。
《恶意》被媒体和读者列为东野圭吾的巅峰之作,与《白夜行》同享光辉与荣耀,这两部作品恰似两生花,《白夜行》中的爱情极度炽烈,令人粉身碎骨;《恶意》中的怨恨则无比深沉,令人万劫不复。
畅销书作家在出国的前一晚于家中被杀。凶手很快落网,对罪行供认不讳……小说甫一开始,案件便告侦结。面对如此“僵局”,书中究竟藏有何等魔力,让万千读者如痴如醉?
东野圭吾借《恶意》挑战悬疑小说写作极限,甫一出版,即迷倒了无数读者,征服了各国评论家。韩国媒体评论:“一直以为,知道了凶手是谁,推理小说也就结束了,《恶意》彻底颠覆了这一观念。”日本媒体评论:“惊世骇俗的作案动机,让人根本不敢转身。”
东野圭吾最得意的作品,将读者从头到尾彻底欺骗。 ——《读卖新闻》
读完《恶意》,才算真正认识东野圭吾。 ——日本亚马逊
一直以为,知道了凶手是谁,推理小说也就结束了,《恶意》彻底颠覆了这一观念。 ——Yes24(韩)
作者一贯精心的作案手法与惊世骇俗的作案动机,让人在充分享受阅读乐趣的时候根本不能转身,不愧为天才作家的杰作。 ——《书の杂志》(日)
小说早早就将凶手置人眼前,却以大量篇幅探讨作案动机,实在扣人心弦。 ——北上次郎(文学评论家)
这是一本结构相当完整的一流杰作,视点、逻辑、伏笔、动机、意外性、公平性安排都几近满分。 ——蓝霄(推理小说家)
2017年3月18日 已读
少年只因模仿家人态度莫名滋生出对他人的轻蔑,又因自己的懦弱,自卑与自负的冲突,渐渐蕴藏了可怕的恶意。大恩如仇,最终泯灭人性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心魔。才情和自童年阴暗而得的缜密,都用在谋害诬陷待自己亲切的人,细思恐极。作者笔触与构思可见对人性的参透,功力了得。
巨人的陨落 Goodreads 豆瓣 谷歌图书
Fall of Giants
8.4 (274 个评分) 作者: [英] 肯·福莱特 译者: 于大卫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6 - 5 其它标题: 巨人的陨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威尔士的矿工少年、刚失恋的美国法律系大学生、穷困潦倒的俄国兄弟、富有英俊的英格兰伯爵,以及痴情的德国特工… 从充满灰尘和危险的煤矿到闪闪发光的皇室宫殿,从代表着权力的走廊到爱恨纠缠的卧室,五个家族迥然不同又纠葛不断的命运逐渐揭晓,波澜壮阔地展现了一个我们自认为了解,但从未如此真切感受过的20世纪。
2017年2月13日 已读
可以当历史来读的小说。一战爆发前各国小心翼翼触碰,反战派为和平一线生机奔走。而奥地利终究因枪击大公向塞尔维亚宣了战,盟友德国为了专心打沙俄,不得不先穿过比利时打掉普法时期结仇的西线法国。英国继而不得不保法国向德宣战。大时代彰显英雄跃跃欲试,也的确皆因种种迫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