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等等 - 标记
孽子 豆瓣
9.3 (267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白先勇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孽子》,以同性恋为题材,全书共分为四章,依次是“放逐”、“在我们的王国里”、“安乐乡”、“那些青春鸟的行旅”,描写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在台北的一群为家庭所弃、为社会所遗的“孽子”。白先勇题记:“写给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里,独自彷徨街头,无所依归的孩子们。”其中父子冲突的主题,亦令人印象深刻。
2019年12月25日 已读
书尾的评论精辟:“作者像一位昆虫学家,细细地观察台北新公园的迷你社会:一个小小剧场,有主角、配角、跑龙套的,也有故事,有传说。” “虽然描述人性被破坏、被蹂躏的一面,但并不划分刽子手和受害者、好人和坏人、拯救者和忏悔者之间的界限,而且也不挑起任何报复的欲望。” 合上书页,书中那些青春野鸟在眼前打转。莲花池头风雨骤,安乐乡中日月长。
纽约客 豆瓣 Goodreads
8.8 (201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纽约客》是白先勇在六十年代就已着手创作的小说系列,《纽约客》之名或许借自美国著名文学杂志New Yorker,却与《台北人》正好成为一个浑成的佳对。从收录在《纽约客》尔雅版这个集子中的六篇小说来看,《谪仙记》和《谪仙怨》写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夜曲》和《骨灰》发表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Danny Boy》和《Tea for Two》则是最近几年创作的作品。仔细对照这些分属不同时期的小说,或许可以发现,体现在白先勇《纽约客》中的创作立场,经历了一个从上个世纪的国族(中国)立场,到近年来的世界主义的变化过程。
2019年12月22日 已读
读白先勇描写人物和静物实在是享受,轻描淡写几笔就如置身此情此景,谁的举手投足,什么摆设的质感细节,尽在眼前。这六个故事分为三组:谪仙两篇是中国女子在异乡的放逐沉沦,夜曲和骨灰是战争和政治运动对一代抱负志士的命运改写,Danny boy和tea for two是同性恋在艾滋灾难下的自我救赎。每个故事都四两拨千斤,淡淡地写,又力透纸背。如在这些人身边经历不同时代的纽约日夜。这些故事是属于各自时代和人群的,我想不是非纽约不可。只是在这个魔都,一切都可浓缩,歌舞升平下能汇聚起更多能量。它“无限大、无限深,是一个太上无情的大千世界。个人的悲欢离合,漂浮其中,如沧海一粟,翻转便被淹没了。”
西方文学十五讲 豆瓣
8.8 (32 个评分) 作者: 徐葆耕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 1
本书内容纵横上下三千年,横跨欧美两大洲,涵盖了从古希腊至今西方文学发展的主要思潮及各个时期最具经典性的作家和作品,从心灵深层揭示了西方文学生生不息的运动历程。行文生动活泼,富于哲理,读者能从愉快的阅读中获得意想不到的启发和对于当代人生存环境和意义的思考。本书系的内容设计充分照顾到社会上一般青年读者的阅读选择,适合自学;同时又能满足大学通识课教学的需要。每一种书都有一定的知识系统,有相对独立的学科范围和专业性,但又不同于专业教科书,不是专业课的压缩或简化。重要的是能适合本专业之外的一般大学生和读者,深入浅出地传授相关学科的知识,扩展学术的胸襟和眼光,进而增进学生的人格素养。本书系每一种选题都在努力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把学问真正做活了,并能加以普及,因此对这套书作者的要求很高。
2019年12月20日 已读
要能去听这门课该多好!通俗有趣还满满干货。读过不少书中提到的各时期作品,而读这本书时仍多次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之前如沙滩拾贝零零散散,这样梳理脉络后,感觉是在看一棵参天大树如何长成,主要枝干如何延展,有了点全局观。从希腊神话、基督文化、骑士小说、神曲地狱天堂图、莎翁文艺复兴、新古典拥护明君、启蒙呼吁自由,到浮士德难题,这一路西方文学的基石总结阐述得特别好。之后现实主义、俄国文学及现代文学类别讲得更浅了一些,要是能多展开些就好了。
乐之本事 豆瓣
8.1 (65 个评分) 作者: 焦元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9
如果你对古典音乐有兴趣,或准备想要进一步了解它,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协助;如果你对古典音乐没有兴趣,这本书有丰富的故事和知识,翻翻看看,或许也能触类旁通;如果你已经浸淫或学习古典音乐多年,那么,愿这本书能让你记起那个喜爱音乐的自己,想起每一个与美好感动相逢的当下。无论人生可以多荒谬,世界可以多歪斜,有些事,永远值得你放在心上,用自己最坚定顽强的意志,温柔又执拗地守护。
——焦元溥
台湾著名古典乐评家焦元溥写给普通大众的古典音乐入门书,没有五线谱,没有专业术语,以有趣的故事和丰富的聆听经验讲述古典乐的聆听之道,音乐很难懂吗?不。人人都可欣赏古典乐吗?是的。本书涉及古典乐的定义和讨论、品味乐曲的态度与方法、录音与现场演出的差别、不可不知的音乐小常识、古典音乐简史,以及无比实用的音乐会注意事项、选座参考乃至聆赏进阶之道,另附作曲家年代表、焦元溥精选曲目及详细解说,库克音乐免费正版在线聆听。
2019年12月18日 已读
看似讲了很多,字里行间也有道理,但每当我合上类似内容的书,都感觉没有留下什么。读过只是读过罢了,最多记下一些新的想听的作品。比较适合我的音乐读物是访谈录或针对某一作品的演奏家采访。读他们作为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而把该如何欣赏音乐等听众的问题留给自己慢慢思考。这些思考恐怕是不能靠读‘教你如何听懂xx音乐‘习得的,也不能顿悟的。推荐想读这本书的朋友,去听豆瓣时间里彭广林先生的节目,也许会收获更多一些。
Little Women 豆瓣
8.8 (8 个评分) 作者: Louisa May Alcott Bantam Classics 1983 - 4
Generations of readers young and old, male and female, have fallen in love with the March sisters of Louisa May Alcott’s most popular and enduring novel, Little Women. Here are talented tomboy and author-to-be Jo, tragically frail Beth, beautiful Meg, and romantic, spoiled Amy, united in their devotion to each other and their struggles to survive in New England during the Civil War.
It is no secret that Alcott based Little Women on her own early life. While her father, the freethinking reformer and abolitionist Bronson Alcott, hobnobbed with such eminent male authors as Emerson, Thoreau, and Hawthorne, Louisa supported herself and her sisters with �woman’s work,” including sewing, doing laundry, and acting as a domestic servant. But she soon discovered she could make more money writing. Little Women brought her lasting fame and fortune, and far from being the �girl’s book” her publisher requested, it explores such timeless themes as love and death, war and peace, the conflict between personal ambition and family responsibilities, and the clash of cultures between Europe and America.
2019年12月17日 已读
看完电影预告片非常期待,找了原版读了一遍。这个故事古老而不陈旧,是现在仍适用的“爱的教育”。除去家庭与爱情的主线,每个鲜活可爱的人物都在讲述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如何面对差强人意的人生。像是冬日围在木屋火炉边,听这些昔日旧人重温过去的故事。我曾以为自己多像Jo,同样的喜好,同样的烦恼,甚至爱上同样类型的人。后来成为了与Jo截然不同的大人,但并不是令人叹息的事。像结尾三个女孩一样,觉得一切与童年幻想的天空之城不同,但正是最适合自己的吧。
我弥留之际 豆瓣
作者: [美] 威廉•福克纳 译者: 李文俊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8 - 9
此版本《我弥留之际》为麦家、苏童、阿来、马家辉,四位知名作家指定推荐版本,茅盾文学奖得主、作家苏童作序深度解读。
《我弥留之际》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福克纳的成名之作,小说由五十九节内心独白构成,多视角讲述美国南方农民本德伦为遵守对妻子的承诺,率全家将妻子的遗体运回家乡安葬的“苦难历程”,尽管这个家庭有种种愚蠢、自私、野蛮的表现,但还是为了尊重亲人感情,克服了巨大的困难与阻碍,完成了承诺。小说展现了福克纳高超的创作技巧,为他带来国际性声誉,被誉为“20世纪美国长篇小说最出色的开篇”。
2019年11月30日 已读
这一家人,表面上最令人厌恶的是父亲。他自私吝啬,对生活的各种教条封为真经,为完成亡妻的遗愿不息葬送全家的生计,甚至使所有人陷入绝境。而这并非是出自对亡妻的爱,他任务完成后立刻良心安定,即刻续弦。其他的儿女和亡者本人,其实也都是同样的愚昧又固执:愚忠任劳的瘸腿木匠,爱马甚于爱人的私生子,不忍母亲腐臭受辱而纵火的疯人,未婚先孕受人蒙骗的女儿,迷茫受创活在自己世界的稚童,还有那带着秘密死去把怨恨留给家人的母亲...在这坎坷的埋葬之路上,每个人都受尽折磨,最终精神胜利式的徒劳。宗教或是家庭礼教都拯救不了这些灵魂。最喜欢小儿子的视角,现实与意识重叠交织,如喧哗与骚动里的傻子视角一般出彩。
约翰·克利斯朵夫 豆瓣
作者: [法] 罗曼·罗兰 译者: 傅雷 2017 - 8
如果说社会是现实的,生活是复杂的,人生是漫长无趣的,那么一个热情的、有理想的优秀年轻人拿什么度过青春的黑暗?如何生存、成长乃至战胜命运?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用整整二十年的时间,写出了这部百万字的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给了我们一份答案。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名音乐天才,出身贫寒,性格敏感又倔强,他的人生就是一个在希望与绝望中不断战胜自我的历程。
全书十卷,分为三册。上册(卷一-卷四)是克利斯朵夫的生命清晨,是他的少年时代。他生活的小天地充满创伤和考验,但这一切都掩饰不住他的才华、自省与战斗的精神。
中册(卷四-卷七)是克利斯朵夫的灿烂时光,是他的青壮年时代。面对社会与艺术的种种虚伪和不公,他天真而执拗地反抗着一切,他收获了友谊与纯洁的爱情,又转瞬失去了这一切。他精神世界高贵无比,现实世界却狼狈不堪,饱尝痛苦和流离。
下册(卷八-卷十)是克利斯朵夫的黄昏时代。在经历了狂风骤雨之后,他开始重新思索人生,与此同时他功成名就,只是心态已经恬静清明。在人生的尽头,他默念:“我曾经奋斗,曾经痛苦,曾经流浪,曾经创造。让我在你为父的臂抱中歇一歇吧。有一天,我将为了新的战斗而再生!”
人生是一场迎战挫折和困境的奋斗历程,作者告诉我们:英雄,不过是竭力做好他所做的事;在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也不要沉沦,只要能不断地自拔与更新,终会发现自我,呈现一个优秀的自己。
这部巨著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誉为人类奋斗的心灵史诗,著名评论家爱德蒙•高斯称之为“20世纪至为高贵的小说”。该书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作者因此书获得法兰西文学奖。
中国著名翻译家傅雷一生中两次翻译这部作品,其饱满的激情和典雅华丽的文笔,使这部作品成为畅销不衰的励志经典,更成为当代中国政界、经济、传媒、文化界诸多名人的精神“圣经”。
2019年11月25日 已读
如作者说,这套巨作不是小说不是诗,而如广博浩瀚兼收并蓄的莱茵河。一部历险记,一部音乐史诗,一份精神的遗嘱。像克利斯朵夫这般偏执于真诚和自由的人,本性在寻找能毁灭自己的东西,倾向于尽量消耗自己的热烈生活,不喜欢俭约谨慎的生活。他和同时代的人搏斗了一辈子,没有把他们打败,也没有被打败。越是生活,越是创作,越是有所爱,越是失掉他的所爱。失去了亲情,和奥利维的友情,和几位女子的爱情。痛苦并不能将他击倒,反而成为了他向死而生的不屈力量。尾声处作者写道,他的心境如1813年的歌德:没有恨,怎么能厮杀?过了青春,又怎么能恨?作者没有让他成为垂暮死灰的老者,而给他最好的结局,在自己的音乐幻象中结束了一生。这套少年时啃不下去的大部头,此时爱不释卷如青春之诗。另外感叹傅雷翻译的太好了,近代译作很少如此酣畅淋漓。
远方的鼓声 豆瓣
遠い太鼓
8.1 (65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8
《远方的鼓声》是村上春树的游记,时间为1986-1989年,游历地区为欧洲,主要为希腊、意大利两个国家。“一天早上睁眼醒来,蓦然侧耳倾听,远处传来鼓声。鼓声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从很远很远的时间传来,微乎其微。听着听着,我无论如何都要踏上漫长的旅途”——作者听得的微乎其微的“远方的鼓声”,最终成了您手头上这部可触可观的《远方的鼓声》。村上的游记具有个人特色,他几乎不写人所熟知的名胜古迹,而是与普通居民共同生活,描写他们的日常工作、饮食起居等,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富有深度感,对读者了解这些国家的真实状况有很大帮助,文笔也幽默有趣,可读性很强。
2019年11月1日 已读
一本充满了吐槽和牢骚的游记。作为读者可能会想,体验这么糟糕,甚至在效率低下还遍地小偷的罗马住简陋的地下室,何必还要旅居欧洲呢?尤其这几年正是作者创作力旺盛、一举成为畅销作家的时候,生活绝非别无选择。但细想一下也不难理解,我这样的普通人,不也时常想把熟悉的生活和工作都抛之脑后,去异国他乡重新开始。去体验不一样的,好的坏的都可以。吐槽抱怨并不意味着后悔这样的体验。想必这就是远方的鼓声给予的召唤吧。告诉你,出发吧,来这里看看... 书中诸多日常吐槽中,印象最深的是观察希腊人用明显有问题的方法砌墙。外行人都看得出大雨来了又会倒塌。而希腊人只是在墙再次倒塌后,不假思索地快速以同样的方法砌好,万事大吉。笑完希腊人,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是在生活其他方面而已。效率至上的快节奏国度,并未比希腊人活得聪明。
Elon Musk 豆瓣 Goodreads
8.4 (17 个评分) 作者: Ashlee Vance Ecco 2015 - 5
In the spirit of Steve Jobs and Moneyball, Elon Musk is both an illuminating and authorized look at the extraordinary life of one of Silicon Valley’s most exciting, unpredictable, and ambitious entrepreneurs—a real-life Tony Stark—and a fascinating exploration of the renewal of American invention and its new "makers."
Elon Musk spotlights the technology and vision of Elon Musk, the renowned entrepreneur and innovator behind SpaceX, Tesla, and SolarCity, who sold one of his internet companies, PayPal, for $1.5 billion. Ashlee Vance captures the full spectacle and arc of the genius’s life and work, from his tumultuous upbringing in South Africa and flight to the United States to his dramatic technical innovations and entrepreneurial pursuits.
Vance uses Musk’s story to explore one of the pressing questions of our age: can the nation of inventors and creators who led the modern world for a century still compete in an age of fierce global competition? He argues that Musk—one of the most unusual and striking figures in American business history—is a contemporary, visionary amalgam of legendary inventors and industrialists including Thomas Edison, Henry Ford, Howard Hughes, and Steve Jobs. More than any other entrepreneur today, Musk has dedicated his energies and his own vast fortune to inventing a future that is as rich and far-reaching as the visionaries of the golden age of science-fiction fantasy.
Thorough and insightful, Elon Musk brings to life a technology industry that is rapidly and dramatically changing by examining the life of one of its most powerful and influential titans.
2019年10月27日 已读
传记写于几年前,信息难免滞后一些,不影响阅读体验。对马斯克的批判质疑近几年愈演愈烈,特斯拉股票也沦为资本玩物。但是在这个热衷玩概念和营销的泡沫环境里,他是极少数冒着倾家荡产风险做实业,搞deep technology的实干者,仅此一点就可回应无数质疑。我向来厌恶成功学,他的故事不是,因为不利洗脑说教:他以及家中长辈都极其能承担风险,是真正的探险家。小富即安患得患失的凡人家庭培养不出这样的人;此外他兼具理工素养和金融投资知识,这也是信仰数理化走遍天下的人缺乏的见识。他对资本的参透力是面对危机时冷静的根源,看得懂所以玩得转。他有关反对上市的告全员书写的简单易懂,简直投资科普。全书最喜欢的部分是火箭在海岛基地一次次试射的经历,摄人心魄。特斯拉部分略广告吹捧。再次感慨PayPal mafia牛逼。
望春风 豆瓣
8.0 (60 个评分) 作者: 格非 译林出版社 2016 - 6
1958—2007,微缩五十年时代变迁,演绎幽微处世情人性。“中国最美的书”设计者陆智昌倾情担纲设计。
《望春风》是格非获茅盾文学奖后的首部长篇大作,亦是集其30年文学创作精华的成熟之作。《望春风》具有微缩中国乡村当代史的意义,在创作过程中备受文坛、媒体和读者瞩目。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乡村是无可回避的精神源泉。《望春风》完成了一次几乎不可能的返乡之旅,以回到“过去”来看“当下”的观念,余韵悠长、值得咀嚼的历史片段,置于时代长河背景的“桃花源”气象,如“清明上河图”般娓娓道来的手卷写法,描绘乡土中国的活色生香,发见普通人的高贵品质,定格日常生活的瞬间永恒。
“江南三部曲”写江南,《望春风》则是对江南故事最为专注、集中和彻底的表达。相对于“江南三部曲”,《望春风》更接地气,更加沉稳,更有温度,更多地关注时代洪流下乡村的人情之美。在对历史的沉思中,用宏阔又精致的结构,以及极为老辣纯熟的文字,对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乡村作了告别。同时,为读者打开一个小小的山口,“仿佛若有光”。
-------------------------------------------------------------------------------------------------------------
儒里赵村,江南一座简朴而风景如画的乡村,号称祖先是世代簪缨的高门望族。在这里,似乎天大的秘密都能守得住。浩劫岁月中维持完整,时代变迁中悄然离析。小说刻写家乡的村庄逐渐衍变的复杂过程,通过个人命运、家庭和村庄的遭际变化,描写江南乡村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运动,并展现它可能的未来。
2019年10月13日 已读
读最后一章前,我都认为这是一本轻快平庸的乡土小说。虽为长篇,不过是短篇故事凑在一起。没有所谓主线,只是每位人物在别人的历史与当下往复客串。而读到尾声,我才意识到作者的匠心:他彻底植入了叙事主角的人格,以至于写作过程和文笔水平也都是故事的一部分。于是每一段为什么那样写,一路读来感觉到的各种优点缺点,方才恍然大悟。乡邻的故事,从特务到乡村干部到经商致富,横跨几十载历史大潮,丰富好看。尤其喜欢情节里诸多按下不表的暗扣和时过境迁后的揭秘。那些人和事,蝇营狗苟,完全不美。而最后我和春雨重返朱方镇共度余生,于废墟重建田园生活,又呈现了极致的美。如书中所说,“天空的清澈和明丽,使得大地上的一切丑陋和粗率都可以忽略不计。”
喧哗与骚动 豆瓣
The Sound and the Fury
7.2 (12 个评分) 作者: [美] 威廉·福克纳 译者: 李继宏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8 - 7
康普逊家族是杰弗逊镇名门,祖上曾经担任过州长和将军,但到了杰森·康普逊这一代已经没落。康普逊夫妇育有三儿一女,但两人感情并不美满。二女儿小卡自幼任性,以至于未婚先孕。长兄昆汀从小迷恋自己的妹妹,受小卡的失贞和婚姻刺激,他在哈佛读书期间沉河自杀。昆汀的自杀给原本就因为小卡而郁郁寡欢的康普逊先生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他很快与世长辞,于是三儿子杰森成了一家之长。杰森性情孤僻,才干平庸,贪婪的本性让他最终举步维艰。小儿子本杰明是智力障碍症患者,唯有姐姐小卡和黑人女佣狄尔希给过他真正的关怀。
2019年10月8日 已读
很遗憾读的是这个低分版本:过多过细的批注不仅剧透,还减少了独立思考拼凑故事的乐趣。不过还是想把五星投给作品本身。此外拐杖版本的确有助于初级读者接触福克纳,避免被前几页劝退。相比尤利西斯和追忆,福克纳的意识流属于好读。第一章的傻子视角,的确凌乱,无数时间线交错,还有各种分不清的人物事件。作者敢以此做为开头非常勇敢、自信。后面自杀边缘的昆汀、怨天尤人的渣滓杰森、悲哀无奈的女佣,这三人视角都很好读。故事渐渐拼凑完整后,再回过头看第一章,会为各种对号入座感到舒畅。惊叹于他摄像头式的叙事技巧。整场阅读如漫步于1928的南方小镇,侧目就是街坊邻居的日常,跟紧脚步就能看到主角家各种争吵与糟心事。浸入式体验the tale full of sound and fury, signifying nothing
德米安 豆瓣
8.3 (66 个评分) 作者: (德) 黑塞 译者: 丁君君 / 谢莹莹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 - 7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1919年首版,最初作者署名为埃米尔•辛克莱,作品问世后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其受人欢迎的盛况唯有上个世纪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能够与之媲美。人们竞相探问辛克莱到底是谁,连托马斯•曼也写信向出版商询问作者情况。但这位作者一直隐匿着,直到两年后作品17刷时,才确切地属上黑塞的名字。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是黑塞最经典的作品之一,此次特别增补好莱坞人气文艺男星詹姆斯•弗兰科最新导言。弗兰科说:我所追求的是一种自我理想映照的生活,在趋向这个目标的旅程之中,阅读《德米安》是重要的一步。
★一个青年的蜕变自阅读《德米安:彷徨少年时》起,青年德米安将引领你度过自身蜕变的斗争。
★一部以它极为精确的描写击中时代神经的作品。整整一代青年,均满怀感激而且如痴如醉地被他吸引。
★全球青年口耳相传,黑塞是被阅读最多的德语作家。
我所追求的是一种自我理想映照的生活,在趋向这个目标的旅程之中,阅读《德米安》是重要的一步。
——詹姆斯•弗兰科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是黑塞的代表作之一,讲述少年辛克莱寻找通向自身之路的艰辛历程。
出生并成长于 “光明世界”的辛克莱,偶然发现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那里的纷乱和黑暗,使他焦虑困惑,并陷入谎言带来的灾难之中。这时,一个名叫德米安的少年出现,将他带出沼泽地,从此他开始走向孤独寻找自我的前路。之后的若干年,“德米安”以不同的身份面目出现,在他每一次孤独寻找、艰难抉择的时候,成为他的引路人……
2019年9月30日 已读
从彷徨少年视角写出人生的意义:我是自然的尝试,是自然向未知世界的一次尝试。或许它会打开新境界,或许会一无所成。追随这意志,无视道德的枷锁,也无所谓孤独堕落,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就是找到自我。德米安是辛克莱的引路人。幼时辛克莱由被勒索欺辱的小事开始,纠结于光明和黑暗的两个世界。宗教和道德有存在的意义,却也伪善地禁锢着人的本性。德米安和管风琴师一路引领他挖掘本性,成为亦正亦邪的真实个体,成为破壳而出的鸟。一战开始,个体意志被集体意志裹挟,人们做出无谓的牺牲。只有头有该隐印记的这群人清醒的活着。这不是一本轻松读物,对已过少年彷徨时的读者或难醍醐灌顶。但它真实尖刻,用无数激情澎湃的意象直戳现实生活的麻木。
且听风吟 豆瓣 Goodreads
風の歌を聴け
7.7 (59 个评分) 作者: [日]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2018 - 7
本书是村上春树的处女作,与后来的《1973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合称“鼠的三部曲”,描写一个少男在街上“拣”到一个喝醉的少女,把她领回家里,两人发生了一些朦胧的情感,但最终少女还是选择了分手。书中透露出青春的感伤气息,也显示了作者独特的文字技法和文学观念。
2019年9月29日 已读
把且听风吟或挪威的森林标签为村上春树代表作实在是件很遗憾的事。老实说我不喜欢这本书,年轻时读觉得矫揉造作,这也直接延误了我接触他的其他作品。回过头来看,在这处女作里找到了很多作者风格的雏形。尤其虚构的美国作家哈特菲尔德,借由“他”口说了很多有意思的见解,真是无比高级的幽默。其中火星地井是作者后来最热衷的深井隐喻。那井一无所有,甚至意义也没有。只是徒劳的穿越上亿年的时间。全书笔触都是淡淡的漫不经心。和后来所有作品一样,与所描写的世界有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我想这本书适合“回过头看”。读一些村上真正丰富的作品,再回来寻踪,如此便多一些欣赏与乐趣。
潮骚 豆瓣
潮騒
8.5 (54 个评分) 作者: [日] 三岛由纪夫 译者: 张舟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8 - 9
一部激荡着原始美的小说,一段至为清澈美好的初恋,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幸福感的世外桃源
两次入围诺贝尔奖的文学大师三岛由纪夫代表作之一,享誉世界的经典小说
第1届新潮社文学奖,入选日本文部省指定中学语文教科书
莫言、余华、阎连科、三毛、川端康成等文学大家都曾读过
--------------------------------------------------------------------------------
暮色渐浓的春日海滨,18岁的渔夫新治偶遇少女初江。少女肤色健康、眉宇沉静,令新治心生感动;少年饱含力量且真诚的黑色眼眸,令初江难以忘怀。在一次次的邂逅中,二人相识并相爱,热情燃烧得日渐炽烈,近得想碰就能碰到,但他们始终没有超越道德的规范。然而,两人幽会的谣言还是传遍了村子。牧歌般的海潮声中,眼看春天就要结束了。
--------------------------------------------------------------------------------
我要创作一部牧歌小说,试着描绘我的世外桃源。主人公是一个完美的生活行动派,即使被逼到绝境,但有一种幸运从未远离过他。——三岛由纪夫
我得的诺贝尔奖应该颁给三岛。像他这样才华横溢的天才作家,大概两三百年都难遇一个。——川端康成
《潮骚》这样洋溢着幸福的书,作家在其写作生涯中只能写出一本。三岛由纪夫的三部杰作中,如果说《假面的告白》是黑色的、《金阁寺》是红色的,那么《潮骚》就是透明的。——玛格丽特·尤瑟纳尔(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2019年9月27日 已读
如果不知道三岛由纪夫的暴力美学,仅看这部作品也许会以为他是恬淡的小清新。故事简单得不能更简单,勤劳勇敢的穷小子新治与乡绅家的小姐初江相恋,有富家子弟从中作梗,有强势父亲的阻挠,最终新治证明了自己的品格,受到长辈认可。故事发生在与世隔绝的歌岛,这里的人有虔诚的信仰,靠天气和勤劳吃饭。男女老少即使有些缺点,都属于质朴的乡亲。海女把苦日子过得越来越甜,渔民靠坚毅的品格征服大自然。新治在台风天与海浪搏击保护船只安全,有种老人与海式的坚定和酣畅淋漓 ——一派纯真美好,田园牧歌。现代社会的纷扰情欲都远在天边。轻松读物,像一首长诗。
平原上的摩西 豆瓣 Goodreads
平原上的摩西
8.0 (327 个评分) 作者: 双雪涛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6 - 6
本书是双雪涛的第一部中短篇小说集,书中收录了10篇作品,小说风格不一,题材有校园成长类,奇人故事类,侦探悬疑类,作者的笔调朴素,冷峻又有文字表面按捺不住的恣意,叙事从容冷静的背后蕴含着人物内心的不平静、简单事情的不平凡。
在近乎平静的风暴中,每个人都被命运所驱逐。
尤以《平原上的摩西》一篇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小说讲述由一起出租车司机被杀案揭开的陈年往事——艳粉街的少年成为刑警负责侦查12年前的旧案,嫌犯渐渐指向儿时邻居家的父女,刑警深陷其中,随着调查的深入,他本人很可能就是案件的参与者……
双雪涛的作品大开大阖兜兜转转转,而又回归平淡,这既是对世界的理解,也是内心的宽恕。
2019年9月26日 已读
最喜欢《平原上的摩西》和《我的朋友安德烈》。摩西的框架线程和人物塑造都很有意思:女童为了恩师的儿子随口答应的话,骗父亲带她去诊所,只为了烧些稻草制造烟火景观。怎知汽油瓶被伪装成出租司机的警察发现,引发车祸和走火。老好人父亲被当作连环杀人犯,女童瘫痪,还连累了报恩挚友医生父子。恩师之子却早把烟火忘之脑后。劣童长成了良知未泯的警察,发现真相后选择掩盖保护女童。如此简单的故事,被作者巧思构架如同电影。结合一些属于那个年代的爱恨情仇,丰富而不凌乱。安德烈叙事简单,一个少年天才一步步堕落成神棍精神病。每个故事都大体如此,命运荒流,没人能把握自己,随波逐流,接受上天的各种玩笑和戏弄。作者视角接地气的同时高屋建瓴。下沉的玻璃城子堪称炫技。《大师》也写的很好,侠气仙气落笔于草芥市井,颇具阿城的棋王色彩。
舞 ! 舞 ! 舞 ! 豆瓣
8.1 (24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漓江出版社 1996 - 8
本书写的是一个34岁离婚男人在北海道一家宾馆经历一段奇遇后,邂逅了已成为超级影视明星的高中同学五反田。晚饭后五反田打电话叫来两个女孩。女孩一个叫咪咪,雍容华贵而又清逸脱俗,足以“唤起男孩永恒之梦”。想不到几天后咪咪被人用长筒袜勒死在一家高级宾馆里。因其钱夹中有“我”的名片而“我”被叫去警察署。“我”为庇护五反田而矢口咬定一无所知。后来“我”问五反田是否杀了喜喜,五反田则回答正在就此考虑:“我杀了喜喜,还是没杀”?翌日报载:大明星五反田驱“奔驰”车入海,自杀身亡。我于是离开东京,重返北海道那家宾馆寻找前一段奇遇的续篇。
2019年9月22日 已读
在这个极致逐利高度发展的社会,一切都可商品化,职业都蜕变为扫雪工,所有一切都被安排被操纵。为求生,只能一直跳一直舞,连舞步都是设计好的。主角曾试图抗争,在警察局为了朋友选择沉默,拒绝雪父亲的钱,他想保持所谓自己的节奏。不追求玛莎拉蒂,偏爱自己的斯巴鲁。可他还是不得不踏着为他规划好的舞步,一路妥协,一路失去。失去爱人,朋友,猫,甚至谈得来的妓女。演员朋友五反田是个世俗眼光中完美的人,但他也是一具失无可失空虚的白骨,一生皆表演,最终只能绝望放弃生命。主角与忘年交在夏威夷的假期很放松美好,可这种逃避只是暂时的,终归还是要跳着自己的舞步回归现实。回归现实与意识的交汇处,回归下雪的札幌,回归海豚宾馆。
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 豆瓣
8.1 (155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 - 8
37岁的男主人公,在东京市区拥有两家兴旺的酒吧,还有娇美的妻子,可爱的女儿,他是一位真正的成功人士。但是,他的内心还是感到饥饿干渴,事业和家庭都填补不了,而让他那缺憾的部分充盈起来的,是他小学时的女友岛本。岛本不愿吐露自己的经历、身份、只希望他就这样接受眼前的自己,只把她当成小学时那个爱古典乐的女孩。然而,就在他接受了这不可能接受的条件时,两人却在箱根别墅度过了销魂的一夜。翌晨,她一去杳然、再无踪迹可寻了。
2019年9月18日 已读
“我”看似过着体面成功的生活:两家生意很好的爵士酒吧,有自己的格调,做喜欢的事,家庭合睦,财富自由。而这个人却一直被内心的缺口吞噬折磨着,像书里的歌词pretend you are happy when you are blue. 他的一生都在寻找填补空洞的东西,儿时岛本填补独生子的孤独,少时泉填补青春期的寂寞,泉的表姐填补对性的渴求,后来妻填补家庭的需求。而这一切都不足够。他的心是一片沙漠。此后与岛本重逢出轨等,可能是真实,亦可能是虚构。他需要这份激烈的爱情再给他活着的真实感。村上早期作品可能让人觉得儿女情长显得浅薄,或许只有加深了解日本的战后一代,才能读懂他真正想表达的那份痛苦。
Desert Solitaire 豆瓣
作者: Edward Abbey Simon & Schuster 1990
Abbey is our very own desert father, a hermit loading up on silence and austerity and the radical beauty of empty places. Early on he spent summers working as a ranger at Utah's Arches National Monument, and those summers were the source for this book of reverence for the wild—and outrage over its destruction. But really his whole life was an adventure and a protest against all the masks of progress. He wanted to recapture life on the outside—bare-boned, contemptuous of what we call civilization—and to do it without flinching. He helped ignite the environmental movement, teaching his followers to save the world by leaving it absolutely alone.
2019年9月15日 已读
我只知道人们敬畏沙漠,从未想过有人如此狂热的热爱沙漠。我们热爱山川海洋,爱它们深邃广博,爱征服高山,爱漂洋过海,却没人像他一样赞美沙漠。这荒原是纯净的,it says nothing, still and passive. 它看似贫瘠可怜,但其实有自己的一套平衡和富足。生命来去匆匆,only the rock and the sun last. 书中作者解读了自己,他不是反智反发展,他反对的是对以人类为中心,科技的滥用,culture旗号下对wilderness的误读和入侵。以此读来,他所热爱的憎恶的,都顺理成章。从glen canyon漂流而下,深入the maze探索,在峡谷间困住独自惊险求生,在arches做ranger,与自然野性共生,还总风趣地怼游客怼官方。真是个偏执又可爱的人。
寻羊冒险记 豆瓣 Goodreads
8.1 (139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 - 8
《寻羊冒险记》是村上春树继处女作《且听风吟》、《1973年的弹珠游戏》后的第三部小说,与上述两部作品构成“我与鼠”系列三部曲。小说极富寓言性与神话色彩,作者认为该小说的创作“顺利到最后,在恰到火候处止笔”。《寻羊冒险记》是村上的第一部够规模的长篇,村上因此获得了野间文艺新人赏。
一头控制全日本的超能力羊失踪了,它的宿主、黑社会头子命在旦夕。潦倒的东京青年职员无意中得到羊的照片,不料就此成了黑社会的胁迫对象,携着女友踏上了寻羊冒险之旅。在北海道的雪山绝地,他终于到了照片的拍摄者——不,那只是其阴魂,因为这位绰号“鼠”的朋友,已经与那罪恶之源同归于尽了。
2019年8月31日 已读
羊代表战后卷土重来的人性之恶,暴力、极权、贪婪。鼠和我是两类战后一代:我与平庸妥协,对失去的得到的或是强加于己的,都冷漠地照单全收;鼠却是反面,他坚守着真挚纯真,懦弱也好坚强也罢,他只愿以原本自我的样子生存,为此不惜与恶羊同归于尽自我毁灭。在寻羊的过程中,我经历了寻乡,也抛开一切体验真正的孤独。在这个过程中跳出麻痹的保护壳,救赎自我意识。即使结果痛彻心扉令人无助大哭。十二瀑村的故事很贴切。从拓荒到膨胀到最后的衰落,执拗的人类与天斗,与人斗,最后只是回归平静麻木。先人砍林拓荒后人还原植树,回归原点。这一切令人叹息,更让人迷惘。一代一代生生不息,思想却只是迅速涌起又风化过时。如鼠家里的那些战前的书,所有体裁内容都被作者形容为彻底无用。既然如此,所谓存在无异于发胖的空壳,留下了什么呢?
假如真有时光机 豆瓣
ラオスにいったい何があるというんですか?
7.8 (54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施小炜 南海出版公司 2018 - 5
《假如真有时光机》是村上春树周游世界各地,写下的妙趣横生的随笔集。在遍布苔藓的冰岛,邂逅没有尾巴的羊和可爱的迷途之鸟;再访《挪威的森林》的起点希腊小岛,在日益繁杂的街上追溯遥远的记忆。在梅雨季节去熊本,拜访夏目漱石的故居……不论怎样的旅行都充满了惊喜与意外,诸多的挫折都化为无穷的乐趣。这才是所谓的旅行,抑或说人生的意义。
人生是一条单行线,假如真有时光机,你想实现什么愿望?从查尔斯河到湄公河畔,从雷克雅未克到托斯卡纳,我们跟随村上春树走遍七国十一地,仿佛乘上一台穿越现实的时光机,发现一个温暖有趣的世界。
2019年8月25日 已读
顶着这样恶俗的书名,其实是本轻松有趣的游记。有种跟着村上的脚步满世界闲逛的感觉:人烟稀少的冰岛有海鹦栖息地,呆萌海鹦会突然失去父母照顾而不得不硬着头皮独自出行;希腊的小岛淡季旺季分明,人们闲散浪漫;西贝柳斯曾经连三角钢琴都靠人捐赠,而后又随芬兰国民意识觉醒而成为国宝英雄;湄公河汹涌奔腾而过的老挝,是遍地僧侣寺庙的宁静之地;意大利托斯卡纳盛产顶好的葡萄酒;熊本县梅雨季节漫长,有夏目漱石清净独立的故居,有英式建筑风格的世遗万田矿(其实煤矿有什么值得世遗的呢);读到波士顿剑桥纽约波特兰等熟悉的地方,更感觉特别的亲切。把俄勒冈和缅因的波特兰放在一起写,妙趣横生。总之这本游记相比边境近境轻松得多,是一个轻松的村上,放下重重隐喻,只带上故地重游的喜悦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