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imar - 标记
北京的隐秘角落 豆瓣
6.8 (8 个评分)
作者:
陆波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甲骨文
2018
- 1
▼▼▼
腾讯•大家2016年度作家陆波
用北京人的目光
追寻藏身于角落的历史足迹 | 讲述那些发生于大时代中的小事情
【内容简介】
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北京人,陆波用自己的目光去追寻定慧寺、宜芸馆、蓝靛厂、保福寺、樱桃沟等“角落”的历史足迹,考察那里的文物遗存,讲述那些在历史上留下或深或浅印记的人们的故事,试图将大时代与小事件勾连起来。
【本书获誉】
陆波自己 就 是一支考古队和勘测队,她在这高楼林立车水 马龙的现代大都市的缝隙间,勘探历史的沉积。由此她获得一种感受、认知和想象的能力,使城市空间获得深邃的时间纵深。人世纷纷,如戏如走马灯,我们原来和那些君王、僧侣、公主和奇士同在一个舞台上。陆波以律师的明察和缜密、诗人的体贴和激情,令日常的城市地理图景经受一种来自历史的震惊:那是莽苍苍千山万水,是路迢迢铁马秋风。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评论家、作家 李敬泽
旧址中倾听古都往事心声,遗迹里隐约帝王古刹运命,北京老城多少事,陆波拨开历史雾霭款款道来。有考据,有辨析,回望中有一往情深,掩映中是不尽眷顾。陆波的文字、情怀以及在边缘处发现历史变故的能力,使这本书如此地不同凡响、引人入胜。
——著名评论家 孟繁华
从上到下地俯瞰一个城市,只能得到她的外观,而转换视角,从下到上地去寻找那些城市“隐秘角落”,是真正懂得她的丰富内涵的独特切入点。本书通过田野考察和资料分析,以北京的寺庙为中心,揭示了那些被遗忘的或不为人们所知的历史。
——历史学家、澳门大学特聘教授 王笛
腾讯•大家2016年度作家陆波
用北京人的目光
追寻藏身于角落的历史足迹 | 讲述那些发生于大时代中的小事情
【内容简介】
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北京人,陆波用自己的目光去追寻定慧寺、宜芸馆、蓝靛厂、保福寺、樱桃沟等“角落”的历史足迹,考察那里的文物遗存,讲述那些在历史上留下或深或浅印记的人们的故事,试图将大时代与小事件勾连起来。
【本书获誉】
陆波自己 就 是一支考古队和勘测队,她在这高楼林立车水 马龙的现代大都市的缝隙间,勘探历史的沉积。由此她获得一种感受、认知和想象的能力,使城市空间获得深邃的时间纵深。人世纷纷,如戏如走马灯,我们原来和那些君王、僧侣、公主和奇士同在一个舞台上。陆波以律师的明察和缜密、诗人的体贴和激情,令日常的城市地理图景经受一种来自历史的震惊:那是莽苍苍千山万水,是路迢迢铁马秋风。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评论家、作家 李敬泽
旧址中倾听古都往事心声,遗迹里隐约帝王古刹运命,北京老城多少事,陆波拨开历史雾霭款款道来。有考据,有辨析,回望中有一往情深,掩映中是不尽眷顾。陆波的文字、情怀以及在边缘处发现历史变故的能力,使这本书如此地不同凡响、引人入胜。
——著名评论家 孟繁华
从上到下地俯瞰一个城市,只能得到她的外观,而转换视角,从下到上地去寻找那些城市“隐秘角落”,是真正懂得她的丰富内涵的独特切入点。本书通过田野考察和资料分析,以北京的寺庙为中心,揭示了那些被遗忘的或不为人们所知的历史。
——历史学家、澳门大学特聘教授 王笛
族属的考古 豆瓣
THE ARCHAEOLOGY of ETHNICITY:Constructing Identities in the Past and Present
作者:
[英] 希安·琼斯
译者:
陈淳
/
沈辛成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
- 4
在当今的考古学中,族属是一个争议极大的领域。把从考古学遗存分辨出来的“文化”与过去的族群相对应,现在被许多人认为是徒劳无望的。然而,这种方法仍然在考古学探索中和在现代族群和国家对各种诉求合法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希安·琼斯认为,需要利用社会科学中有关族属的新理论全面和严谨的综述,对从考古证据来重建过去的族群的方法予以严格的评估。为了做到这点,她为考古学的族属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框架,以考虑族群身份认同的动态和因势而变的性质。
面对族属和身份认同的重要问题,本书讨论了方法论、阐释和政治等重要问题。它为考古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学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卓见。
希安·琼斯认为,需要利用社会科学中有关族属的新理论全面和严谨的综述,对从考古证据来重建过去的族群的方法予以严格的评估。为了做到这点,她为考古学的族属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框架,以考虑族群身份认同的动态和因势而变的性质。
面对族属和身份认同的重要问题,本书讨论了方法论、阐释和政治等重要问题。它为考古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学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卓见。
西藏现代史 1951-1955 豆瓣 谷歌图书
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 1951-1955: The Calm Before the Storm
9.3 (9 个评分)
作者:
梅.戈尔斯坦
译者:
吴继业
香港大学出版社
2014
- 7
如果不详细阐述1950年代所发生的事件的来龙去脉,则无法全面地了解中国与达赖喇嘛之间的政治纠葛。戈尔斯坦在本书中对1951年后的西藏历史进行探讨,让我们重新思考这段历史,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我们对该段历史的解读。本书的研究材料包括一些新近公开的史料,以及对包括达赖喇嘛和一些中国官员在内的历史亲历者的深入访谈。戈尔斯坦以朝鲜战争、中苏关系紧张、美国冷战政策等一系列事件为背景,来解读宿命性的中藏政治纠葛,其对关键人物的刻画往往出其不意,却又令人回味无穷。
“尖锐精辟……戈尔斯坦所讲述的故事引人入胜,让人不忍释卷……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案头参考书。”
──《亚洲研究期刊》(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一段不容置疑的历史……令人难以置信的完整、细致、具有说服力。”
──《中国政治学期刊》(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关于1950年代中藏关系的最佳回顾……强力推荐。”
──《图书馆期刊》(Library Journal)
“尖锐精辟……戈尔斯坦所讲述的故事引人入胜,让人不忍释卷……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案头参考书。”
──《亚洲研究期刊》(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一段不容置疑的历史……令人难以置信的完整、细致、具有说服力。”
──《中国政治学期刊》(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关于1950年代中藏关系的最佳回顾……强力推荐。”
──《图书馆期刊》(Library Journal)
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全译 豆瓣
作者:
吴元丰
/
胡兆斌
…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4
- 5
本书收录了自清乾隆年间至宣统时期的满文档案1483件,主要反映察哈尔蒙古官兵携眷西迁、及抵达新疆后的拨地安置、设营管理、驻卡巡边等情况。
清代广州的巴斯商人 豆瓣
作者:
郭德焱
中华书局
2005
- 6
巴斯,是一个被长期湮没的名称,但巴斯人在中国近代诸多历史事件中却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这些历史事件,如鸦片贸易和鸦片战争,一直是中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碍巴斯人作为事件的参与者邓长期被中国学术界所忽略,外国学者也缺乏系统的专门研究。
作者认为,巴斯人被“冷落”的关键原因,是中国文献模糊的记载造成解读的困难。因此,本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结合西文原始文献,对清代各类中文文献有关“巴斯”的称谓进行爬梳、整理和分类。在此基础上,勾画出对华贸易中的巴斯豪族和巴斯名商,以对巴斯人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本书重点论述鸦片战争前后巴斯商人在广州口岸的活动。这段时期,是巴斯商人对华贸易的“黄金时代”。
作者认为,巴斯人被“冷落”的关键原因,是中国文献模糊的记载造成解读的困难。因此,本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结合西文原始文献,对清代各类中文文献有关“巴斯”的称谓进行爬梳、整理和分类。在此基础上,勾画出对华贸易中的巴斯豪族和巴斯名商,以对巴斯人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本书重点论述鸦片战争前后巴斯商人在广州口岸的活动。这段时期,是巴斯商人对华贸易的“黄金时代”。
现代中国大学制度的原点 豆瓣
作者:
胡建华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 10
新的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挑战和机遇。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身的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都把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作为迎接新世纪的重大战略问题进行探索与研究。因此,新世纪建构什么样的高等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而深广的课题,是我们担负着的重大历史责任。本书将为你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本书包括:50年代初大学改革前大学制度的展开;50年代初大学改革的理念与体制改革;50年代初大学教学制度改革等内容。
本书包括:50年代初大学改革前大学制度的展开;50年代初大学改革的理念与体制改革;50年代初大学教学制度改革等内容。
陈独秀南京狱中资料汇编 豆瓣
作者:
奚金芳
/
伍玲玲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 4
《陈独秀南京狱中资料汇编》一书达百万字之钜,是目前国内最为详尽记录和反映陈独秀自1932年10月15日至1937年8月23日在上海被捕、各方营救、庭审、判决上诉、改判、入狱到释放及南京狱中生活等的资料汇编,集民国档案文献、报刊书籍、往来书信、本人著述于一炉,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与史料价值。此书又是一部研究创新之作,两千餘条注释反映了编者的匠心与成果。一是认真考证了一批陈独秀及当时名家来往书信的年月;二是发掘出了新资料如《中国论坛》、《密勒氏评论报》等五六种外文报及百余种国内报刊、大量书信及相关资料;三是编者撰写的“导读”、“跋”和“陈独秀狱中大事记”等结合最新的史料,展现了陈独秀研究的新的成果。不仅便于读者了解文献的相关背景,而且是一部学术性很强的史料书,对深入研究陈独秀生平和思想,乃至研究国共关系史、中国近现代史以及1932年10月至1937年8月中国政坛重要人物的思想,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资政院议场会议速记录 豆瓣
作者:
点校者李启成
上海三联书店
2011
- 4
晚清资政院第一次常年会的开会时间是从1910年10月3日到1911年1月10日,共召开议员全体会议42次。《资政院议场会议速记录》就是这42次议员大会的会议原始速记录,除了文字上由点校者有所润色修饰外,没有任何删节。晚清资政院议员,不管是钦定的还是民选的,除了极个别的,绝大多 数都是改良的主张者和实践者。封面底图为资政院议场座位分布图。
高等学校右派言论选编 豆瓣
作者:
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办公室
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办公室
1958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研究 豆瓣
作者:
崔禄春
华夏出版社
2002
- 10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研究,ISBN:9787508028316,作者:崔禄春著
政法界右派分子谬论汇集 豆瓣
作者:
钱端升
/
王造时
…
法律出版社
1957
- 10
资产阶级右派利用了全国整风的时机,向我国人民民主法制进行了猖狂的进攻。他们不仅在学术思想上,企图用资产阶级的法学理论代替马列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而且在实际工作方面,一概否定我国立法、司法和政法教育等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别有用心地歪曲和捏造事实,进行诬蔑、诽谤,企图动摇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破坏人民民主专政;阴谋使反人民的旧法复辟。从右派分子的反动谬论中可以看出:他们向我国法律、制度方面进攻的阴谋活动是有纲领、有组织、有计划的。我们将这些谬论汇集成册的目的,就是要在人民面前宣布他们这些反动谬论,暴露他们恶毒的阴谋,为彻底粉碎右派分子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猖狂进攻,提供一部分参考资料。
在材料的选择上,是以整风运动中法律界的右派分子反动言论为主,对社会上其他右派分子或整风以前发表的有关法制的谬论,也酌予收录。我们准备陆续搜集这方面的谬论和批判谬论的文章,希望读者及时提出意见并供给材料。
在材料的选择上,是以整风运动中法律界的右派分子反动言论为主,对社会上其他右派分子或整风以前发表的有关法制的谬论,也酌予收录。我们准备陆续搜集这方面的谬论和批判谬论的文章,希望读者及时提出意见并供给材料。
民国大学校史资料汇编 豆瓣
作者:
王强
凤凰出版社
2014
- 8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起步于19世纪晚期,由于创办之初,遵循哪一种管理体制、教育体制,并没有统一的理念,且国立大学与教会大学在管理与教育体制也不相同,其中的制度变化、教育理念成为近代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的特点,不仅是中国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对于中国近代史也拥有重要价值。
北京大学 韩茂莉
本编是民国时期大学校史资料的汇编,共收录有关文献一百六十余种,涉及民国时期大学、学院等机关共八十余家。文献的主要类型为当时编辑的大学一览、概况等,主要记载各个大学的历史,院系课程设置以及说明,教师名录资历以及学生名录等,有些纪念刊也发表论文,评述当时有关学术的研究状况。除了校史研究的专门学者外,教育史、文化史的学者,以及关心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读者,都不难发现本编的价值。有一点或许需要特别指出,本编收录的大量的“一览”、“概况”,在当时大多为非正式出版物,而在传统的文献整理视野中,这类文献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也早有学者指出这类文献的特征及其价值。
北京大学 韩茂莉
本编是民国时期大学校史资料的汇编,共收录有关文献一百六十余种,涉及民国时期大学、学院等机关共八十余家。文献的主要类型为当时编辑的大学一览、概况等,主要记载各个大学的历史,院系课程设置以及说明,教师名录资历以及学生名录等,有些纪念刊也发表论文,评述当时有关学术的研究状况。除了校史研究的专门学者外,教育史、文化史的学者,以及关心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读者,都不难发现本编的价值。有一点或许需要特别指出,本编收录的大量的“一览”、“概况”,在当时大多为非正式出版物,而在传统的文献整理视野中,这类文献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也早有学者指出这类文献的特征及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