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berMissBird :coolified: - 标记
舆论 豆瓣 Goodreads
Public Opinion
9.3 (42 个评分) 作者: [美]沃尔特·李普曼 译者: 常江 / 肖寒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5
《公共舆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它第一次对公共舆论做了全景式的描述,自1922年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至今仍然保持着这个领域中的权威地位。其影响力经久不衰的奥秘在于,它卓有成效地梳理了舆论研究中一系列难以回避的问题,比如舆论从哪里来?它是怎样形成的?它能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谁是公众?公共舆论是什么意思?它是仅仅在公众中传播还是由公众自己形成的?它什么时候才能成为独立的力量?该书对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问题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讨,完成了新闻史上对舆论传播现象的首次全面论述,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沉思录 豆瓣
作者: 马可·奥勒留 译者: 何怀宏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 10
这是一位有着强烈道德感的统治者古罗马皇帝的内心独白。该书大部分是作者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在书中,作者思考了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宇宙与人生的关系、理性与欲望的关系、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同时剖析了他本人独特的内心世界。《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
这本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沉思录》被无数代人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品。该书一直被认为有“一种甜美、忧郁和高贵结合在一起的不可思议的魅力”,它的高贵,是来自作者思想的严肃、庄重、纯正和主题的崇高;它的忧郁,是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和身处乱世的感受;而它的甜美,则是由于作者的心灵的安宁和静谧。
2021年10月19日 在读
跨文化虚拟共同体:连接、信任与认同 豆瓣
作者: 肖珺 2016 - 11
本书运用了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参与式观察、内容分析、话语分析等研究方法,搭建起解读跨文化虚拟共同体的分析框架,进行了开创性的经验研究和理论探索。作者认为跨文化传播与虚拟共同体能够建立起一种共生的关系:虚拟共同体是跨文化传播的主体,跨文化传播是虚拟共同体形成及呈现的路径,跨文化虚拟共同体最重要的意义是连接人,他们在互动中建构彼此并形成信任,逐步实现共同目标、身份认同和归属感,最终形成认同后的和谐相处。
2021年10月18日 在读
京东读书专业版永远的神
我的造梦之路 豆瓣
KON'S TONE 「千年女優」への道
8.5 (119 个评分) 作者: [日] 今敏 译者: 焦阳 雅众文化/新星出版社 2015
动画教父【今敏】的执着梦想和坦诚生活
.
日本动画大师【今敏】亲笔随笔集 中文版首次出版
.
收录多幅分镜稿、精美全彩习作
黄金拍档、《千年女优》《红辣椒》原声制作 平泽进中文首次访谈
.
雅众·影事01
========
.
他是日本史上独一无二的动画导演,一生短暂,留下 的动画电影仅有《千年女优》 《红辣椒》《未麻的房间》《东京教父》这四部,却都屡获大奖。作为掌控梦境与现实的天才,银幕上每一帧的虚实交织都是他对既定概念的颠覆。
他扔掉了世俗意义上的幸福,一生沉浸于挚爱的事业。生活对他而言就像电影一般,有鲜活的苦涩,也有极致的梦幻。
他的匆匆离去给世界动画产业留下无尽遗憾,但他未竟的千年之梦仍在延续。
.
========
.
今敏以小小的动画获得了最高的赞誉,是日本一位伟大的电影人,也是世界上最敏锐、最具探索精神的艺术家之一。——《时代周刊》
.
今敏辞世以后,我们就觉得日本动画的未来没有了。——电影杂志《CUT》
2021年10月17日 在读
中国食辣史 豆瓣
7.4 (39 个评分) 作者: 曹雨 低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6
★★★
学术顾问:叶嘉莹、楼宇烈、薛永年、龚鹏程、刘跃进、蒋寅、杨念群;
陈丹青先生亲笔题写丛书名;
红点奖设计师顾瀚允亲自操刀,诠释大气装帧。
……………………
◎ 编辑推荐
★ 本书展现辣椒在中国四百年作为食物的演变,内容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既是学术研究之成果,也是面向一般大众的科普读物。
★ 装帧设计精美,并采用了封面压凹、烫金工艺。封面由陈丹青先生亲笔题字,具备相当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
……………………
◎ 内容简介
本书考查了中国食用辣椒四百年来的历史。主要依据三条理论线索来探讨辣椒在中国饮食中的诸多问题:第一条是辣椒传播的历史路径和食用辣椒的原因,这条线索的分析主要在文化唯物论的语境下;第二条线索是辣椒在中国文化中的隐喻,这条线索的分析主要在结构主义的语境下;第三条线索是辣椒在中国饮食中的阶级地位变迁,这条线索的分析主要是在饮食的政治经济学的解释语境下。
2021年10月17日 在读
救猫咪3:反击战 豆瓣
SAVE THE CAT!STRIKES BACK:More Trouble for Screenwriters to Get into…and out of
作者: 布莱克·斯奈德 译者: 韩程 / 李晋林 2013 - 5
已故好莱坞编剧大家布莱克·斯奈德的编剧工具系列书之三。在翻译出版《救猫咪》系列的前两本(《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救猫咪Ⅱ——经典电影剧本探秘》)之后,应读者要求,我们引翻译了他的这本“绝唱”。
“想知道如何在好莱坞当一个成功的电影编剧吗?答案就在这里。布莱克·斯奈德写的一本内容丰富而且趣味十足的专业书籍——《救猫咪(Ⅲ反战)》,它将帮助下一代的电影爱好者加到编剧这个行列。这本书将启发它的读者,征服所有那些令人望而生畏、难以克服的问题,继续前行,成功突围而不再痛苦。
关于那些不断冒出来、纠缠、折磨菜鸟编剧们的疑问,这本书给出了完美的答案和保证。
那些有抱负的编剧,根据前两本《救猫咪》给出的建议和方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们正在寻找“下一步”该怎么做的答案,所以这本书中也包含了关于经纪人、项目经理的个人洞见,告诉你如何获取并解读这些代理人对于剧本的建议,以及如何准备推介剧本。
这本书搜集了工作在一线的专业编剧们的疯狂故事和极有帮助的建议,以一种真实但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看这段“编剧生涯”的旅途----在某些日子里,剧本写作会是一件可怕的、令人筋疲力尽的、折磨人的活,而在另一些日子里,这会是一项很棒但同时也相当有挑战性的事业。
《救猫咪(Ⅲ反击战)》是布莱克·斯奈德到目前为止最棒的一本书,整本《救猫咪(Ⅲ反击战)》建立在他的叙事创作原则上,以一种活泼、口语化的风格,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有深度的个人洞见,传达了那些给他带来巨大成功的坚韧不拔的积极观念,以及他慷慨无私的精神。布莱克的生命太过短暂,但是 他的成果以及他的精神遗产将永远留存。
救猫咪Ⅱ 豆瓣
7.0 (6 个评分) 作者: [美] 布莱克·斯奈德 译者: 汪振城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 5
“布莱克•斯奈德(Black Snyder)不是告诉你如何写剧本,而是教会你如何思考电影剧作。”
——布鲁斯•范斯坦(Bruce Feirstein),剧作家;《黄金眼》(GoldenEye)、《明日帝国》(Tomorrow Never Dies)、《黑日危机》(The World Is Not Enough)等作品的编剧。
“即使你已经读过和分析过五十本剧本,你所获得的信息仍然不抵这本的一半。《救猫咪Ⅱ》(Save the Cat!)证明布莱克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剧作家,而且他还是一位出色的编剧老师。”
——斯蒂芬妮•帕尔默(Stephanie Palmer);Good in a Room的作者。
“布莱克撰写了一部令人瞩目、创意恢弘而实用性又很强的宝典。这部惊人的力作是一个探究成功剧作家和影片策划者如何思维和运作的窗口。”
——卢克•瑞安(Luke Ryan),音乐电视电影副总裁;电影《寻宝奇遇》的执行制片人。
“布莱克通过解构电影化叙事的结构并将其扩展。他的深刻分析将看似毫无关联的电影联系在一起,并深刻揭秘同一类型电影间的联系。这都为读者提供了新锐思路来洞悉电影内涵。惊讶、启发和趣味盎然。”
——克里斯托弗•埃普约翰(Kristofer Upjohn)。
“布莱克再次出击!《救猫Ⅱ》用他的理论来不断验证自己。布莱克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指出好剧本的关键元素,并将其清晰呈现。”
——狄安•德伯易斯(Dean DeBlois),《星际宝贝》(Lilo & Stitch)联合编剧/导演。
“布莱克的书将我脑海中的千丝万缕一一理清,并让我通过阅读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法。我无法告诉你《救猫咪Ⅱ》救过我多少次。”
——杰米•加瑞里克(Jeremy Garelick),《分手男女》(The Break\|Up)编剧/制片人。
“你百思不得其解,除非你彻底搞明白。在某种意义上讲,没有人比布莱克更了解电影。这是一本令人激动的书!”
——杰夫•阿克(Jeff Arch),电影《西雅图不眠夜》(Sleepless in Seattle)、《拯救米利》(Saving Milly)的编剧。
“布莱克再次证明了他的编剧经验和策略是优秀电影的基础。充满有价值信息和有趣的《救猫咪Ⅱ》是讲好故事的良方。”
——克瑞戈•皮瑞(Craig Perry),制片人;作品有《美国派》(American Pie)和《死神来了》(Final Destination)。
“今日电影如此强调特殊效果,感谢布莱克•斯奈德及其宝典《救猫咪Ⅱ——经典电影剧本探秘》。斯奈德提醒初露头角的剧作家:重要的正是剧情故事——他本人作为剧作家,富有睿智而又知识渊博。妙手!”
——贝蒂•琼•塔克(Betty Jo Tucker),编辑兼电影评论家,见ReelTalkReviews.com网页;《电影爱好者苏珊•萨兰登的自白:赌侠马华力》的作者。
“在如此强调电影特技的今天,感谢布莱克将《救猫咪Ⅱ》带到我们面前。”
——贝梯•琼•泰克(Betty Jo Tucker)。
“布莱克再次出击!他对于电影和编剧的热情通过这本令人惊讶的《救猫咪Ⅱ》完全呈现出来!”
——马修•特里(Matthew Terry),www.hollywooditsales.com网页的专栏作家。
“布莱克的《救猫》将帮助你理解电影和改善你的剧本。阅读本书来拯救你的剧本
——凯瑞恩•克林克(Cathrine Clinch),出版家,www.MomsMediaWorld.com 网页。
“有趣、有用,这是一本编剧需要的好书。”
——詹纳•格拉兹(Jenna Glatzer),Make a Real Living as a Freelance Writer,The Street\|Smart的作者。
“布莱克的新书不会令大家失望。如果在好莱坞你没有观看他人作品来改善自己的剧本问题,那么你已经落伍。本书列举了众多出色的电影并帮助你应用这些规则到你自己的剧本中。”
——路易斯•古略罗(Luis Guerrero),查尔斯•李蒙斯(Chris Lemos),Vital Pictures 的制片人。
救猫咪 豆瓣
Save The Cat! The Last Book on Screenwriting You'll Ever Need
6.7 (32 个评分) 作者: [美] 布莱克·斯奈德 译者: 王旭锋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 1
《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这本书以一种新手和支持者能够理解并付诸实践的方式,灵活地引用了影片公司主管们使用的各类“成功”片例(《特工佳丽》(Miss Congeniality)、《虎胆龙威》(Die Hnrd)、《律政俏佳人》(Legally Blonde)、《天兆》(Sign)等),揭开电影的神秘面纱,正面地作出解释(类型、情节、结构、市场、选演员等)。《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就像揭示好莱坞每个影片公司执行官和制片人秘密语言的指南书。一旦你学会了像带有支票本的执行官和制片人那样思考问题,你离成功就近了一步。
《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这本书由布莱克·斯奈德编著。
2021年10月17日 在读
星之继承者 豆瓣 Goodreads
Inherit the Stars
8.8 (101 个评分) 作者: [英] 詹姆斯·P.霍根 译者: [加] 仇春卉 新星出版社 2021 - 4
2027年,月球上发现一具五万年前的人类尸体。如果地球存在高科技史前文明,不可能没有任何遗迹;但若说他来自外星,则又违背进化论。同时,科研发现月球正面与背面的土壤年份相差几十亿年,而从猿猴到智人的进化链上缺失的一环一直没有找到……这一切谜团,都指向五万年前太阳系的那场浩劫,人类创世的史诗大幕,已徐徐拉开。
本书能重新唤起我们生而为人的雄心与尊严:整个地球生物史上,从未出现过人类这样的狠角色!亿万年前驱使鱼爬上岸的那股动力,亿万年后推动我们奋斗一生。
…………………………………………………………………………………………………
纯正的科幻小说,阿瑟·克拉克得让点儿位置出来了!
——世界科幻巨头 艾萨克·阿西莫夫
虽然有些不愿承认,但阿西莫夫说得没错。詹姆斯,欢迎加入硬科幻俱乐部。
——世界科幻巨头、《2001:太空漫游》作者 阿瑟·克拉克
我偶然在书店看到了《星之继承者》。在我仔仔细细阅读之后,终于又找回了那种熟悉感。我和“我们的科幻”重逢了。
——《合金装备》《死亡搁浅》游戏监督 小岛秀夫
这本书虽然是科幻小说,但绝对也是独一无二且精彩绝伦的推理小说。真不知道作者是怎么想出这么多谜题的。这是此生必看的一本书。
——著名日本推理作家、《尸人庄谜案》作者 今村昌弘
…………………………………………………………………………………………………
荣获1981年第12届日本星云赏海外最佳长篇奖,提名1978年轨迹奖
入选Twitter网友票选“世界本格推理100强”
被漫画大师星野之宣在2011-2012年改编为同名漫画
人类进化史上的终极谜团!硬科幻与本格推理的完美融合,影响一代科幻迷与推理迷的不二神作!
2021年10月17日 在读
自控力 豆瓣 Goodreads
The Willpower Instinct:How Self-control Works,Why it Matters,and What You Can do to Get More of It
8.0 (171 个评分) 作者: [美] 凯利·麦格尼格尔 译者: 王岑卉 文化发展出版社(原印刷工业出版社) 2012 - 8
《自控力》内容简介:作为一名健康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管理压力,并在生活中做出积极的改变。多年来,通过观察学生们是如何控制选择的,她意识到,人们关于自控的很多看法实际上妨碍了我们取得成功。例如,把自控力当作一种美德,可能会让初衷良好的目标脱离正轨。所以,麦格尼格尔要求她的学生了解影响自控的生理学基础、心理陷阱和各种社会因素。麦格尼格尔吸收了心理学、神经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最新洞见,为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项目开设了一门叫做“意志力科学”的课程,参与过这门课程的人称其能够“改变一生”。这门课程就是《自控力》一书的基础。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讲述了什么是自控力,自控力如何发生作用,以及为何自控力如此重要。
海报:
2021年10月17日 在读
高效写作的秘密 豆瓣
THEY SAY/I SAY:THE MOVES THAT MATTER IN ACADEMIC WRITING
作者: [美]杰拉尔德·格拉夫 / [美]凯茜·比肯施泰因 译者: 姜昊骞 2019 - 9
本书是美国 1500 多所高等院校指定的写作教材。一经出版,便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广泛推崇,多次再版。作者之一杰拉尔德·格拉夫曾为美国现代语言协会主席,出版过多部对教师影响巨大的书籍。
作者指明了在写作中以文字为媒介说服性论证的关键技法,并将其总结为易懂实用的 45类262 个模板,适用于指导各个学科领域的写作。作者主张首先倾听他人的观点,归纳和引述文献,然后灵活运用相应技法回应他人观点,接着提出自己的主张,最后将“他说”与“我说”加以恰当地整合,使整个文章连贯通畅;同时,具体地探索和点拨了课堂讨论、线上交流、文本阅读等与写作密切相关的技能,阐述了文学评论写作、社会科学写作与自然科学写作要领。
本书有助于读者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写出见解独到、逻辑清晰、结构完备的佳作。
★《高效写作的秘密》被美国 1500 多所高等院校指定为写作教材,并得到这些高等院校学生的联合推荐。
★《高效写作的秘密》英文版销量超过1000000册,《纽约时报》写作类畅销书!亚马逊好评如潮长销不衰!
★书中用45类262个清晰呈现的写作模板,以更轻松的方式告诉你写作窍门的秘密。在美国各高等院校都得到老师和学生们的欢迎。
★《高效写作的秘密》作者杰拉尔德•格拉夫曾为美国现代语言协会主席,出版过多部对教师影响巨大的书籍。
研究是一门艺术 豆瓣
The Craft of Research
8.4 (25 个评分) 作者: Wayne C. Booth / Gregory G. Colomb 译者: 陈美霞 / 徐毕卿 新华出版社 2009 - 8
本书介绍了一种环形研究过程:思考-写作-修订-重新思考,并提出了在寻找话题、制定计划、收集资料、组织论据、起草初稿、修改润色等各个环节中贯彻以读者为中心原则的具体方法。如何将模糊的兴趣转为一个值得提出和解决的难题;如何建立一个论证,并让读者愿意接受你的观点;如何预知那些思维缜密且具有批判力的读者的不同意见,并适当地加以回应;如何撰写导言与结论,回答这个最棘手的问题:“那又怎样?”如何从读者的角度阅读自己的作品,因而知道该什么时候以及如何修改你的研究报告。
风格感觉 豆瓣 Goodreads
The Sense of Style: The Thinking Person’s Guide to Writing in the 21st Century
7.8 (13 个评分) 作者: [美] 史蒂芬·平克 译者: 王烁 / 王佩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 - 5 其它标题: 风格感觉:21世纪写作指南
无论是写微博、微信文章和电子邮件,还是写论文、新闻稿和技术指南,我们今天的社会文化生活比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书面语言。像所有语言使用者一样,互联网一代不仅需要让遣词造句适应情景和受众,更需要写出优雅、清晰、简洁、连贯,重要的是,吸引人的文章。《风格感觉:21世纪写作指南》是一部无可替代的写作指南。它结合现代语言学和认知科学,从思维的高度分析写作技巧,告诉21世纪互联网时代的写作者,如何清晰简洁地向读者展示事实和思想,如何有效运用语词来吸引人类心灵的关注。传播、营销、文学、科普、学术、政府、企业、技术、法律等所有领域的写作者,都可以跟随本书学习写出打动人心又令人叹服的文章。本书既有助于改进中文写作思维,也有助于提高英文写作水平。
送法下乡 豆瓣
9.7 (7 个评分) 作者: 苏力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1
《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修订版)》各章(有关方法的第十二章除外)集中关注和讨论的中国司法制度的所有问题,在不同程度上或以改变了的方式仍然存在;有的有所改善,有的则更尖锐了;并且不限于基层法院,甚至不限于中国的中西部或农村地区;当年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以中国问题和经验为基础的分析和理论追求,至今或许仍然前沿,特别是面对概念法学和教义法学的泛滥;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修订版)》中展现的对中国问题和中国学术的关注甚至变得更为急迫了。这本曾引发很多讨论和争议的书,因为不合时宜,才没过时,甚或更有针对性了。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豆瓣
7.6 (11 个评分) 作者: 朱苏力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 9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增订版)大致分成三编。第一编主要是关注一些社会和法律的热点问题,诸如言论自由和隐私权、婚姻法修改、刑事诉讼法修改、送法下乡、科技与法律以及司法审查和制度形成的问题。当然都只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试图从一个角度切人进行学理的然而可能对社会实践有影响的讨论。第二编的文字是对于法学自身的反思。最后一编的五篇是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How Institutions Think 豆瓣 Goodreads
How Institutions Think (Frank W. Abrams Lectures)
作者: Mary Douglas 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 1986 - 7
Do institutions think? If so, how do they do it? Do they have minds of their own? If so, what thoughts occupy these suprapersonal minds? Mary Douglas delves into these questions as she lays the groundwork for a theory of institutions. Usually the human reasoning process is explained with a focus on the individual mind; her focus is on culture. Using the works of Emile Durkheim and Ludwik Fleck as a foundation, "How Institutions Think" clarifies the extent to which thinking itself is dependent upon institutions. Different kinds of institutions allow individuals to think different kinds of thoughts and to respond to different emotions. It is just as difficult to explain how individuals come to share the categories of their thought as to explain how they ever manage to sink their private interests for a common good. Douglas forewarns us that institutions do not think independently, nor do they have purposes, nor can they build themselves. As we construct our institutions, we are squeezing each other's ideas into a common shape in order to prove their legitimacy by sheer numbers. She admonishes us not to take comfort in the thought that primitives may think through institutions, but moderrjs decide on important issues individually. Our legitimated institutions make major decisions, and these decisions always involve ethical principles.
植物名实图考 豆瓣
吴其濬
作者: 吴其濬 中华书局 1963 - 2
中国清代植物学专著,吴其濬(吴其浚)撰,1848年由陆应榖刊行。共38卷,收植物1,714种,分谷、蔬、山草、隰草、石草、水草、蔓草、毒草、芳草、群芳、果、木12类,每类分若干种,叙述其名称、形、色、味、品种、产地、生长习性、用途等,并有附图。著录每种均经本人亲自观察、考证,修正了过去本草书中的许多错误,植物图也较为精确,有的可据以鉴定植物的科和目。另有《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收植物838种,系辑录古代植物文献编成。
药物图谱。三十八卷。清·吴其濬撰。刊于1848年。系作者通过广泛访询、采集,并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相互印证补充而编成的一部植物学图谱。书中共收植物1714种,分为谷蔬、山草、(阝显)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木等12类,对每种植物的形色、性味、用途、产地等叙述较详,绘图较逼真。但也杂有某些唯心观点的解释。本书于195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排印本,重加点校,书末附索引四种。吴氏另编《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共二十二卷,收编植物838种,系辑录前代文献的一部资料性著作。现存清刻本、近代铅印本、1949年后排印本。
《植物名实图考》是中国古代一部科学价值比较高的植物学专著或药用植物志。它在植物学史上的地位,早已为古今中外学者所公认。
吴其濬写作《植物名实图考》,主要以历代本草书籍作为基础,结合长期调查,大约花了七八年时间才完成。它的编写体例不同于历代的本草著作,实质上已经进入植物学的范畴。这部书是吴其濬死后一年,就是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由山西巡抚陆应谷校刊的。
《植物名实图考》全书七万一千字,三十八卷,记载植物一千七百十四种,分谷、蔬、山草、隰草,石草(包括苔藓)、水草(包括藻类)、蔓草、芳草、毒草、群芳(包括寄生在一些木类上的担子菌)等十二类。每类列若干种,每种重点叙述名称、形色、味、品种、生活习性和用途等,并附图一千八百多幅。
吴其濬利用巡视各地的机会广泛采集标本,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书中所记载的植物涉及我国十九个省,特别是云南、河南、贵州等省的植物采集的比较多。《植物名实图考》所记载的植物,在种类和地理分布上,都远远超过历代诸家本草,对我国近代植物分类学、近代中药学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
《植物名实图考》的特点之一是图文并茂。作者以野外观察为主,参证文献记述为辅,反?quot;耳食",主张"目验",每到一处,注意"多识下问",虚心向老农、老圃学习,把采集来的植物标本绘制成图,到现在还可以作为鉴定植物的科、属甚至种的重要依据。
《植物名实图考》一书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为世界植物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870年德国毕施奈德在《中国植物学文献评论》中认为《植物名实图考》是中国植物学著作中比较有价值的书,"刻绘尤极精审","其精确程度往往可资以鉴定科和目",甚至"种"。
1884年日本首次重刻这部书,伊藤圭介为这部书写的序中对这部书作了高度评介,认为"辩论精博,综古今众说,析异同,纠纰缪,皆凿凿有据,图写亦甚备,至其疑难辨者,尤极详细精密"。1940年日本牧野富太郎著的《日本植物图鉴》,其中有不少取材于《植物名实图考》。此外美国劳弗·米瑞和沃克等人的著作①对这部书也有所引用和推重。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图书馆都藏有这部书。
《植物名实图考》一书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有珍贵的植物学知识,而且对医药、农林以及园艺等方面也提供了可贵的史料,值得科学史家用作参考。
对空言说 豆瓣
SPEAKING INTO THE AIR:A History of the Idea of Communication
9.6 (27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翰·杜翰姆·彼得斯 译者: 邓建国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 - 1
在当今社会,传播扮演着至关重要而又独一无二的角色。
《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一书,以广泛的跨学科的人文视角,向读者展现了传播的观念史,它不仅阐述了传播观念的历史沿革,而且旁征博引,论及历史、哲学、宗教、文化乃至法学与技术史领域,将传播的视域追溯至西方思想中那些最根本的问题。即体现了传播学研究的人文取向,也以一种通俗大众的表达方式激发了公众对传播学的兴趣。
《对空言说》为突破美国实证主义传播学研究传统提供了可行的路径,也因此成为传播思想史的奠基之作。该书在2000年荣膺美国传播学会奖,这是美国传播学界的最高奖项,并在传播学界乃至公众之间激发起广泛的对话。
问卷统计分析实务 豆瓣
作者: 吴明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 - 5
本书的内容架构,在于完整介绍问卷调查法中的数据处理与其统计分析流程,统计分析技术以SPSS统计软件包的操作界面与应用为主,内容除基本统计原理的解析外,着重的是SPSS统计软件包在量化研究上的应用。内容包括问卷编码、创建文件与数据处理转换、预试问卷之项目分析及信效度检验,以及正式问卷常用的统计方法介绍,包括相关、复选题及卡方检定、平均数的差异检定、单因子多变量变异数分析、回归分析、主成分回归分析、逻辑斯回归分析、区别分析等。
本书以实务应用及使用者界面为导向,对于以SPSS统计软件包来进行量化研究的使用者而言,相信有不少帮助,综括本书的内容,有五大特色:完整的操作步骤与使用程序介绍,研究者只要依书籍步骤,即能完成数据统计分析工作;操作画面与说明以SPSS14.0中文版窗口界面为主,符合多数研究者的需求;详细的报表解析与说明,让读者真正了解各种输出统计量的意义;报表结果的统整归纳,选用的范例可作为论文写作的参考;内容丰富而多元,兼顾基本统计与高等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