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berMissBird :coolified: - 标记
白血病 豆瓣
作者: 卞寿庚 编 2003 - 11
本书为白血病学术专著,共29章。全书系统介绍白血病流行病学、病因学、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各型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分型、化学治疗、诱导分化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治疗和基因治疗,以及残留白血病的检测。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反映了近年来国内外的最新进展,且重点突出,切合实用,适合于内科、儿科临床医师,基层医务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学习参考。
几近退色的记录 豆瓣
PALE INK
作者: (美)亨丽艾特·默茨 译者: 崔岩峙 等 海洋出版社 1993 - 7
本书记录了中国人早在公元五世纪和更早的公元前二十三世纪两度到美洲探险的故事。
2020年4月7日 在读
真是越忙越对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感兴趣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豆瓣
Las Venas Abiertas de América Latina
8.3 (20 个评分) 作者: [乌拉圭]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 译者: 王玖 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 - 11
这是一本关于拉丁美洲的经典作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题为“地球的富有造成人类的贫困”,讲述了旧殖民主义围绕拉丁美洲金银、农作物和其他矿产进行的掠夺史;第二部分题为“发展是遇难者多于航行者的航行”,叙述了新殖民主义如何通过自由贸易、贷款、铁路、阴谋和暴力将拉丁美洲的民族工业发展扼杀在襁褓之中,解析了投资、技术、经济援助、合资企业、金融机构、国际组织等现代文明手段如何不文明地参与了古老的掠夺战。
梦回唐朝 豆瓣
8.4 (9 个评分) 作者: 王南 新星出版社 2018 - 9
本书与《营造天书》《万神殿堂》《木骨禅心》等同为“建筑史诗”系列,首发于《读库1504》,现推出单行本,便于读者阅读与收藏。“建筑史诗”由建筑学者王南撰写,拟出版四卷二十四本,内容涉及汉、唐、宋、元、明、清、东西罗马、中世 纪、文艺复兴等古今中外的建筑,旨在用几万字的篇幅写透一座建筑或一组典型建筑,以及它的血脉传承,进而向读者勾勒一幅恢弘的建筑史画卷。
清华大学建筑系讲师王南在《梦回唐朝》中为建筑爱好者上了一堂生动的中国古建入门课。他带我们徜徉于一代名城长安坊间,欣赏融建筑、绘画、雕刻艺术于一身的唐代佛寺,遥想以中国古代最巨大的木结构建筑武则天明堂为首的帝王宫殿,最后畅游被梁思成誉为中国第一国宝的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及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小殿南禅寺。通过对仅存实例的仔细体察,结合考古发掘所得、复原图、壁画、图纸、照片等,感受唐代“豪劲”的建筑风格,认识中国古代建筑智慧的基因和血脉。
蒲寿庚考 豆瓣
蒲寿庚の事蹟
作者: 桑原隲藏 译者: 陈裕菁 中华书局 2009 - 6
1929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陈裕菁的译本,陈先生的译本在原作之外增补了不少资料,故出版时易名为《蒲寿庚考》。1954年中华书局重印过这本书,现在又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此书仍不失其学术价值。为满足读者的需要,现据1954年版重排,将原来的繁体直排改为简体横排,标点符号也做了相应调整,改正了一些错讹之处,收入《日本学者中国史研究丛刊》。
中国古船图谱 豆瓣
作者: 王冠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5
中国古代造船技术曾取得过巨大成就,若干方面领先于世界。出土的相关实物以及绘画,古籍中的各类船图,散存于中国大陆及台湾各家机构,其他国家亦有收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王冠倬多悉心收集、整理,精选海内外诸家所存实物及图式六百余幅,编辑成《中国古船图谱》,集各类中国古船式样于一书,实前所未见。作者还将研究成果撰写《中国古代造船与航海》作为本书主线,以文导图,以图辅文,两者相得益彰,勾画出中国古代造船技术发展的壮阔画卷。本书是中外史学工作者、文物工作者、科技史研究人员、广大教师、学生、造船工作者及美术工作者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2019年7月25日 在读
简·爱 豆瓣
Jane Eyre
7.3 (6 个评分) 作者: [英] 夏洛蒂·勃朗特 译者: 于是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8 - 7
失去父母的女孩简,寄居亲戚家,受尽委屈。
长大成人后,简到一所贵族庄园担任家庭教师,庄园主人罗切斯特却暗恋上她。在偶然得知罗切斯特是有妇之夫,而且还向她隐瞒了惊人真相后,简陷入了迷茫、挣扎、苦痛。
她该何去何从?她的自我觉醒之路,能否让她最终找到真正的爱情和幸福?本书问世百年以来,简的爱情故事和心智成熟历程,感动了全球亿万读者,更启迪了千千万万的女性。
2019年6月19日 在读
宋代消费史(插图珍藏版) 豆瓣
作者: 何辉 2016 - 6
以消费为鉴看王朝盛衰,以文明为本思民族未来!全景呈现两宋320年消费与社会关系发展演变的历程,长篇小说《大宋王朝》系列作者何辉扛鼎之作1、从消费与王朝盛衰之关系的角度切入宋代社会各方面的消费状况,特别对于影响消费活动的各种经济性因素和非经济性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该专题具有市场唯一性。
2、长篇小说《大宋王朝》系列作者何辉老师扛鼎之作,以学术视角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等诸多维度全面展示两宋时期中国的强大和繁荣;3、书中100多幅珍贵插图,其中不乏海外博物馆的藏品,由本书作者何辉老师亲自拍摄,首次公开展示;4、正文有考证、考辨、考论及所引古籍补正的索引,便于广大读者深入了解及检索本书内容。
通过对这幅宋代消费图景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一个大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在遇到各种情况的时候,其消费究竟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一个大国的国民消费心态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可能会出现何种状态;同时,还将有助于我们思考一个大国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如何努力做到未雨绸缪,进而去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可能发生之社会危机,以促进国家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捍卫并增进人民的福祉。
本书专辟研究道路,以消费为枢纽,深度考察了大宋王朝三百二十年间的消费状况与王朝盛衰的关系。作者参考前人义例,同时根据研究目的之需要,以历史进程为研究之“经线”,以消费状况及影响消费的诸因素为“纬线”,经纬相交,对两宋各个发展阶段中的消费状况及影响消费的诸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本书内容丰富,视野开阔,文笔生动,对史料精选慎用,考证了一些重要史实,对社会消费与国势盛衰的关系提出了不少创见。
2019年5月12日 在读
白银帝国 豆瓣
6.7 (6 个评分) 作者: 徐瑾 中信出版社 2017 - 2
货币是一国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大转轮。白银作为货币的主要形态之一,在中国宋元以降直至近代、时间跨度近1000年的中国货币史中扮演了尤为重要的角色。自16世纪40年代起,中国以白银为媒介参与创建世界市场,开始向“白银帝国”演变,并创造了繁荣盛世;而18—19世纪,西方过渡到金本位并逐渐孕育出现代金融系统时,中国仍然固守银本位,“白银帝国”逐渐走向末路。
《白银帝国》正是通过对这一段历史的考察,分析中国社会兴衰存亡背后那条连绵不绝的银线。从白银货币化到银本位,从纸币的失败到中国对白银的依赖,从中国参与创建世界市场到受制于西方经济体系,本书梳理了白银成为本位货币的艰难历程。此外,作者将更多目光投向了中国早于西方几百年开始的纸币试验,以及中国在全球金本位大势之下对白银的固守,探讨中西大分流和中国银本位对后世带来的影响。所以,这既是一部中国货币史,也是对中国社会变迁的窥探。
千年中国货币史,彰显的不仅是白银的循环和社会的更替,更是来自历史深处的回响,是人性的投射。每一个关注中国经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人,都能从中获得启发。
中国货币史 豆瓣
作者: 彭信威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中国货币史》主要内容:新中国建立后,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提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于学术研究工作,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提倡双百方针,形成了好的学习风气。同时,大量的古钱币陆续出土,大量货币资料陆续被发掘、整理出来。钱币工作者也提高了认识,扩大了眼界,努力学习和运用马克思理论和方法,为古老钱币学向新的学科的转变,把旧的钱币学发展成为放在现代的学科结构(研究对象、目的、任务、范围等)、方法论和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同多学科相结合,利用现代科学检验手段的先进的社会主义钱币学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当然这个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历史过程,目前这个转变正在开始,没有完成。实现这个转变需要经过很多学者创造性的、艰苦的努力。而在新中国建立以后,也逐步具备了这些出色的学者。彭信威先生就是勇敢地开拓钱币学研究新领域、新路子、新局面的出色学者。
纵乐的困惑 豆瓣
The Confusions of Pleasure: Commerce and Culture in Ming China
8.4 (26 个评分) 作者: 【加】卜正民 译者: 方骏 / 王秀丽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10
《纵乐的困惑》是著名汉学家卜正民的代表作,也是海外汉学的经典之作,曾获得2000年的列文森奖。
明中晚期的中国经历了一次经济变革,商业的蓬勃发展,促使社会、文化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明初朱元璋为小国寡民之乡一手打造的通讯网络,成了商业世界赖以成长的奠基石。人们追逐着时尚,享 受物质的愉悦。富商巨贾把手中真金白银,换作上流阶级的通行证。在明末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金钱似乎成了唯一的筹码,旧有的社会身份乃至道德的界线,都模糊得让人困惑。
卜正民凭借他那高超的叙事技巧,把官员、游人、外交使者、砖瓦匠、商人、纺织工人、妓女等各种人物及其故事串联成一幅幅生动的社会世相,同时保有学术写作的严谨与深刻,对明代文化、社会的洞见仍令人有所启发。
【编辑推荐】
★ 美国汉学最高奖项列文森奖获奖作品,著名汉学家卜正民的经典之作——史景迁、司徒琳、宋汉理等海外学者极力推荐,作者为中文版撰写全新序言。
★ 史家妙笔,随书附数十幅插图,生动再现明代三百年的文化变迁——既有大时代的宏观视角,也有小人物的人生遭遇,集生动叙事与严谨分析于一体,是了解明代社会文化的必读书。
★ 重估明代商业的历史角色,商品经济该为明朝的灭亡“埋单”吗?——阶级界线模糊,物质欲望膨胀,在晚明清初的士大夫看来,社会的种种道德堕落是商业发展造成的恶果。三百多年后再回望,我们或许会得出不一样的答案。
卜正民把明王朝那个捉摸不定的迷人世界,放入一个概念清晰的时间框架里,即使你不具备任何专业知识,也能畅读其中。本书记录了各色各样的明代人物与他们各色各样的问题,还有那个世界里的要物:砖与桥,市场、寺院与邮政,女性与时尚,印刷业,激情与征兆。本书把明代生活的全貌——这么一个活力澎湃的复杂体——展现出来,在英语世界里当属首见。
——史景迁
卜正民利用了各种各样的一手和二手材料,特别是他所熟悉的明清地方志、商人手册、路程指南,还从古籍里挑选出丰富的插图(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穿插在自己的平铺直叙中,把我们带入书中的世界,让我们确切体会到当时的日常劳作、旅游、消费,也让我们看到,在中华文明遭逢重大变化之际,那些财富新贵怎样惺惺作态,而上流阶层又处于怎样的焦虑状态中。
——司徒琳
“三农”问题与制度变迁 豆瓣
作者: 温铁军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 - 1
《三农问题与制度变迁》出第一版时,他刚因实事求是地提出了与被农村基层的草根试验所证伪的那些主张不同的观点而遭到体制内“拆庙赶和尚”的尴尬境遇于是他说:写此书乃“立此存照”,读此书需“细看注脚”。《三农问题与制度变迁》出第二版时,虽然他从本土实践中提出的“二农问题”已经被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发起并推动的当代“新乡村建设”也已经家喻户晓;但他却再次遭遇尴尬于是他说:改此书乃“以正视听”,读此书则“斑全豹”。
2018年11月24日 在读
革命之路 豆瓣
Revolutionary Road
8.6 (23 个评分) 作者: [美] 理查德·耶茨 译者: 侯小翊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3
挣扎于婚姻樊篱中孤独男女的真实写照;
对生命、自由、爱情之真谛的痛苦拷问;
放下耶茨吧,因为你正在他的小说中缓慢、毫无痛苦地死去……
小说主人公弗兰克和爱波·惠勒住在康涅狄格州的郊外,他们所住的那条路叫“革命之路”。那还是1955年。弗兰克(又意“坦白”)一点都不直率,活泼动人的爱波(又意“四月”)也很快就会在秋日凋零。革命之路上的日子是富有戏剧性的。小说以表演开篇,亦以表演收尾,其间则是一场接一场的演出。
或许你认为这三百来页的小说中,没有任何了不起的事情发生在两人身上,直到结尾,才让你大吃一惊。弗兰克和爱波直视对生活的不满与恐惧,设法在怀孕与雄心间取得平衡,梦想着逃脱一成不变的岁月。可是正如耶茨自己所述:“我笔下的人物都在自己已知与未知的局限内,风风火火地想要做到最好,做那些忍不住要做的事,可最终都无可避免地失败,因为他们忍不住要做回自己原本的样子。”
2018年11月19日 在读
流动的盛宴 豆瓣 Goodreads
A Moveable Feast
8.5 (19 个评分) 作者: [美] 海明威 译者: 张佳玮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8 - 9
“如果你在年轻时有幸生活于巴黎,那无论你在哪里度过余生,巴黎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场流动的盛宴。”
这本带有海明威鲜明个人风格的书里,他叙写早年巴黎的人与事,写他在丁香园写作,在莎士比亚书店借书,在塞纳河边散步,经过卢浮宫、先贤祠、卢森堡公园……和庞德、乔伊斯、菲茨杰拉德夫妇、斯泰因小姐、西尔维娅·比奇、福特·麦多克斯·福特们的交往……阅读、聚会、赛马、饮酒、美食、滑雪、拳击、猫……
2018年11月8日 在读
一个不务正业的考研狗的日常
哈利波特与理性之道 豆瓣
Harry Potter and the Method of Rationality
8.8 (13 个评分) 作者: Eliezer Shlomo Yudkowsky / LessWrong 2015
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某件事,一定是有了什么不同……
佩妮·伊万斯嫁给了迈克·维瑞斯,一位牛津大学生物化学系的教授。
哈利·詹姆·波特-伊万斯-维瑞斯在一个堆满了书的房子里长大。他曾经咬了一个数学老师一口,因为她不懂什么是对数。他读过《哥德尔,埃舍尔,巴赫》,《不确定情况下的判断:启发式研究和偏差》,以及《费曼物理学讲义》的第一部。认识他的人似乎都很担心他会变成下一个黑魔王,但是其实他并没有这样的意愿。他受的是更好的教育。他想发现魔法的规则,从而成为无所不能的存在。
赫敏·格兰杰在所有课程上都比他强,除了飞行课。
德拉科·马尔福就是达斯·维达那样的父亲会教育出来的十一岁男孩的样子。
奎里纳斯·奇洛教授实现了多年的愿望,成了黑暗魔法防御术的教授。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战斗魔法课。他的学生都在猜测这次的黑暗魔法防御术的教授又会出什么岔子。
邓布利多要么是疯了,要么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其中包括需要把一只鸡活活烧死。
副校长米勒娃·麦格教授需要找个没人的地方尖叫一会儿。
隆重推出:
哈利·波特与理性之道
你猜不到这个故事的方向。
2018年11月1日 在读
New Moon Goodreads 豆瓣
作者: Ian McDonald Tor Books 2015 - 9 其它标题: Luna
The Moon wants to kill you.

Maybe it will kill you when the per diem for your allotted food, water, and air runs out, just before you hit paydirt. Maybe it will kill you when you are trapped between the reigning corporations-the Five Dragons-in a foolish gamble against a futuristic feudal society. On the Moon, you must fight for every inch you want to gain. And that is just what Adriana Corta did.

As the leader of the Moon's newest "dragon," Adriana has wrested control of the Moon's Helium-3 industry from the Mackenzie Metal corporation and fought to earn her family's new status. Now, in the twilight of her life, Adriana finds her corporation-Corta Helio-confronted by the many enemies she made during her meteoric rise. If the Corta family is to survive, Adriana's five children must defend their mother's empire from her many enemies... and each other.
2018年6月27日 在读
古地图密码 豆瓣
作者: 刘钢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10
哥伦布1492年首先发现美洲,麦哲伦1519年起历时三年首次完成环球航行,这些都是教科书中的历史常识。然而,《天下诸番识贡图》摹本的现身,显示1418年前中国人已完成世界航行。本书由此图出发,层层揭开中国人发现世界之谜。
一幅11世纪古墓中的世界地图痕迹揭示当时中国人已经完成了测绘美洲大陆的壮举;数幅马可•波罗遗传的古地图显现出北美的部分轮廓,证明马可•波罗从中国获悉了北美大陆的信息;许多中世纪地图描绘出南极陆地的轮廓线,显示中国古代探险家曾经测绘过南极洲;六百年以前,中国地图以北为上,伊斯兰以南为上,而欧洲却以东为上,中国古典地图投影术促使中世纪西方地图学家改变了他们的地图朝向,形成以北为上的地图绘制规则……中国古人绘制的世界地图辗转流传到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发现”新大陆指明了方向。全书并配有一百多幅插图,图文并茂,悬念叠出。
加文•孟席斯的《1421:中国发现世界》轰动一时,而本书中提出的一些史学观点更加新颖,将会引发广泛论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