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朵 - 标记
The Age of Revolution 豆瓣
作者: Eric Hobsbawm Vintage 1996 - 11
This magisterial volume follows the death of ancient traditions, the triumph of new classes, and the emergence of new technologies, sciences, and ideologies, with vast intellectual daring and aphoristic elegance. Part of Eric Hobsbawm's epic four-volume history of the modern world, along with The Age of Capitalism, The Age of Empire, and The Age of Extremes.
2010年4月7日 已读
讲得很细,深入,信息量很大,非常好,不过因此有些地方读起来还是会累……
历史 英文
中西文化交流史 豆瓣
作者: 沈福伟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7
本书利用大量的中外考古实物及中外文献资料,辅以从国内外收集的珍贵图片和精心绘制的线路图,自中西交通的曙光时代——新石器时代开始,全面地介绍了从新石器时代到目前的中西文化由初步接触到互相交融的历史,即可看中国文化的西传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又可看到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渗透和影响。本书资料异常丰富,内容相当全面,已被多所高校列为文化交流史的教材或参考书。
本书是曾为“中国文化史丛书”之一的《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最新修订版。书中大量利用了中外考古实物及中外文献资料,辅以从国内外收集的珍贵图片和精心绘制的线路图,自中西交通的曙光时代新石器时代开始,按照时间顺序,从广义文化的角度对新石器时代到目前的中西文化由初步接触到互相交融冲撞的历史作了全面而又颇有深度的系统介绍。新版除根据最新考古和研究对初版内容作了更新外,更着力补充了两章十万多字,对初版缺失的19世纪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的丰富内容作了介绍和分析。本书适合作作为文化史、中外关系等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
呼啸山庄 豆瓣
Wuthering Heights
8.5 (241 个评分) 作者: 艾米莉·勃朗特 译者: 张扬 / 张玲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 1
夏洛蒂和传记作者告诉我们,爱米丽生性独立、豁达、纯真、刚毅、热情而又内向。她颇有男儿气概,酷爱自己生长其间的荒原,平素在离群索居中,除去手足情谊,最喜与大自然为友,从她的诗和一生行为,都可见她天人合一宇宙观与人生观的表现,有人因此而将她视为神秘主义者。其实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来就是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命题,爱米丽不过是步历代哲人、隐者、科学家、艺术家后尘,通过生活和创作,身体力行地探寻人与自然的关系。
由于爱米丽一生经历简短,她既未受完整系统教育,又没有爱情婚姻实际体验,人们对于她能写出《呼啸山庄》这样深刻独特的爱情绝唱也曾疑惑不解。对这一问题,早有人以“天才说”
做出解释,而经过百余年的研考据,传记作者和评论家又提出了更加令人信服的凭据。爱米丽以及她的姐妹,虽然生长在苦寒单调的约克郡,她们的父亲帕特里克・勃朗特却来自北爱尔兰,母亲玛丽亚・勃兰威尔是威尔士人。这一对父母所属民族的祖先,同属具有冲动浪漫气质的凯尔特人,而且二人都不乏写诗为文的天分:帕特里克又一向怀有文学抱负,曾自费出版诗集;玛丽亚出嫁前写给帕特里克的情书,也是文采斐然。继承了父母的遗传基因,又受到荒原精神的陶冶哺育,爱米丽的艺术天才无疑并非无源之水;而且她家那座荒原边缘上的牧师住宅,外观虽然冷落寒酸,内里却因几个才智过人的子女相亲相携而温馨宜人。他们自幼相互鼓励、切磋,以读书写作为乐。这一方面大大冲淡了物质匮乏之苦;同时也培养锻炼了他们的写作功力。
爱米丽的写作,从诗开始,她在着手创作《呼啸山庄》之前十六七年间,陆续写出习作诗文《贡代尔传奇》和短诗,如今所见,仅近二百首诗。姑且不论它们本身的艺术价值,这些文字起码也是创作《呼啸山庄》这部不朽之作的有益准备。换言之,她写《呼啸山庄》,是她写诗的继续。她的诗,真挚、雄劲、粗犷、深沉、高朗,这也是《呼啸山庄》的格调。
唐诗三百首 豆瓣
9.2 (62 个评分) 作者: 蘅塘退士 / 陈婉俊 中华书局 1998 - 1
《唐诗三百首》的旧注本亦有许多种,其中以陈婉俊的补注本简明精当,流行最广。她的注解除简介作者生平外,比较注重语词名物的诠释,博引旁征,字梳句栉,对今天的读者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诗经 豆瓣
9.8 (11 个评分) 作者: 清如许 译者: 清如许 / 王洁 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3 - 3
本书各部分内容均由题目、题解、原诗、注释、诗意、插图等六部分组成;书后还附有《诗经》的名言警句、主要版本和重要研究著述。
本书前言
本书收入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汇《诗经》的全文,并附以精辟的释文。 该书内容全面,释文通俗易懂,读者从中可对诗经的风格,手法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提高鉴赏及阅读能力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特色及评论
文章节选
银饰 豆瓣
作者: 周大新 2004 - 9
南阳城知府吕敬仁的长媳碧兰,因丈夫吕道景的心理畸形而得不到正常的夫妻之爱,自杀未果之后,转而欲通过与老实巴交的小银匠郑少恒的苟合,寻求自己求而不得的情爱。得知真相的知府为了维护家族的声誉,施毒计并借碧兰之手毒死了被骗入府做银饰的小银匠。而老银匠为了给儿子报仇,在自制银饰上做了机关害死了碧兰,老银匠也随即自杀身亡。
该小说忆被著名导演黄健中拍摄成同名故事片,将在近期播出。
文化苦旅 豆瓣
7.2 (273 个评分) 作者: 余秋雨 东方出版中心 2001 - 4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第一部散文合集,所收作品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历史、文化散文,散点论述,探寻文化;另一部分是回忆散文。
考古学的过去与未来 豆瓣
7.9 (11 个评分) 作者: [英国]保罗·巴恩 译者: 覃方明 译林出版社 2008 - 1
序 言
梁白泉
马克思在讲到一般意识形态和德国哲学时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说到历史,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人类自身的历史。
什么是我们自身的历史?一般将其理解为以文字记录的历史文献。可是,无论中外,自古以来就有人对此持怀疑的态度。
“疑”字多义。《诗·大雅·桑柔》:“靡所止疑”,毛传“疑,定也”;《仪礼·士相见礼》:“凡燕见于君,必辨君之南面,若不得,则正方不疑君”,注“疑,度也”;《逸周书·王佩解》:“时至而疑”,注“疑,犹豫不果也”;《说文解字》:“疑,惑也”,“惑,乱也”;宋《广韵》:“疑,恐也”、“不定也”。
《后汉书·桓谭传》:“数从刘歆,扬雄辨析疑异”;《曹褒传》:“互生疑异,笔不得下”;《郑玄传》:“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陶渊明《移居》中的名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南宋朱熹在《近思录·致知》中指出:“学者先要会疑”;近代胡适也提到,“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
在西方,17世纪的笛卡尔(René Descartes,1596—1650)认为以怀疑方法可以找到不容置疑的真理,对“怀疑论”(skepticism)的影响很大。
历史是什么?从认识论出发,当今的史学家如詹京斯(Keith Jenkins, 1943— )等,大力鼓吹“后现代”(postmodern)史学。后现代史学家的观点有:历史是“一门科学或一门艺术”,“历史可说是一种语言的虚构物”,“其内容为杜撰的与发现的参半”。人们因而要问:历史在多大的程度上是可信的呢?
今天,我们历史学的工作者习惯于把历史学的组成分为三个基本部分:一是历史文献,如我们的《二十四史》、《二十五史》等等;二是民族学(ethnology)、民族志(ethnography),特别是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西方殖民国家在世界各地调查、记录下来的那些原始土著居民的现状和知识,如摩尔根(L.H.Morgan, 1818—1881)的《古代社会》等等;三是18世纪中叶以来因发掘意大利庞贝古城、埃及陵墓、美索不达米亚和小亚细亚遗址而建立起来的考古学,其中著作很多,举不胜举,例如柴尔德(V.G.Childe, 1892—1957)的《青铜时代》、《工具发展小史》等等。
关于历史文献,人们大多深信不疑。因为列强侵略,西方思潮涌入,学者反躬自省,对古文献的价值产生怀疑。近代梁启超指出:《二十四史》不过是一部“帝王家谱”,是帝王家族的“相斫书”。上世纪30年代,以胡适、顾颉刚、钱玄同等学者为首的“古史辨派”曾对我们的古史全面质疑。冯友兰又提出“信古、疑古、释古”三阶段的历史划分。
西方16世纪启蒙思想家、怀疑论研究者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 1533—1592)告诫人们,不要“知之最少,信之弥笃”。
克罗齐(B. Croce, 1866—1952)指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思是说一切历史都必须从当代出发,历史总是后人或别人的论述,只反映了后人或别人的历史观。
英国古典学者、历史学家伯里(J. B. Bury, 1861—1927)提出了严厉而苛刻的要求:“历史是一种科学——一点不多也一点不少。”
于是詹京斯在他的《历史的再思考》一书中感叹“我们永远无法真正知道过去。”
民族学记录的原始民族或处于母系或父系社会,或处于奴隶制或农奴制社会。民族学家说:他们或多或少地证明了今天先进民族曾经经历过的历史阶段。但这只是推测,只是可能,只是“例子”,而不是“证据”。列宁(V. Lenin, 1870—1924)说过:“例子不是证据”,例子只是类似的可资比较的东西,证据是事物的全体或局部。
看来,只有考古学,由于遗址、遗迹、遗物的直观性,具体性,原生性和生态性,才能比较好地帮助我们认识“历史”。考古学并非万能。第一,由于自然、人为的原因,先人的遗存已经大量消失,仅存者难以展示他们生存的全貌;第二,它需要多学科的专家参与进来,共同认识和解读;第三,正如我们认识、解读古代文献一样,存在着类似“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的问题,做到完全的客观和准确仍是非常困难的。
我国的考古学从西方输入,百年来成果辉煌,证明了我们的古史基本可信,我们仍然需要继续引进西方的成果。
本书作者保罗·巴恩(Paul Bahn)是英国著名考古学家、翻译家和考古节目主持人,1979年获剑桥大学考古学博士学位,发表论著四百多篇,出版专著八部,其中部分被列入大学考古专业的参考书目。他善于把高深、艰涩的学术概念用通俗、活泼、有趣的文字表达出来。他说:“如果考古学不能给人们带来快乐,那它就一钱不值。”在今天这个繁忙喧嚣的社会中,这非常符合读者的需要。不少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都强调学习要尽量与兴趣相结合,且要持之以恒。本书为你打开了一扇古老的门,请你不要轻易将此门关上。
希望本书的阅读过程能够给你带来快乐!
The Social Contract 豆瓣
作者: Jean-Jacques Rousseau Penguin 2004 - 9
Throughout history, some books have changed the world. They have transformed the way we see ourselves and each other. They have inspired debate, dissent, war and revolution. They have enlightened, outraged, provoked and comforted. They have enriched lives and destroyed them. Now Penguin brings you the works of the great thinkers, pioneers, radicals and visionaries whose ideas shook civilization, and helped make us who we are.
The Art of Loving 豆瓣 Goodreads Goodreads
The Art of Loving
8.3 (20 个评分) 作者: Erich Fromm Harper Perennial Modern Classics 2006 - 11
The renowned psychoanalyst Erich Fromm has helped millions of men and women achieve rich, productive lives by developing their hidden capacities for love. In this astonishly frank and candid book, he explores the ways in which this extraordinary emotion can alter the whole course of your life. Most of us are unable to develop our capacities for love on the only level that really counts––a love that is compounded of maturity, self–knowledge, and courage. Learning to love, like other arts, demands practice and concentration. Even more than any other art it demands genuine insight and understanding. In this startling book, Fromm discusses love in all its aspects; not only romantic love, so surrounded by conceptions, but also love of parents for children, brotherly love, erotic love, self–love, and love of God.
第一炉香 豆瓣
8.5 (116 个评分) 作者: 张爱玲 花城出版社 1997 - 3
沉香屑---第一炉香 沉香屑---第二炉香 茉莉香片 心经 封锁 琉璃瓦 年轻的时候 花凋 中国的日夜
中国小说史略 豆瓣
9.5 (37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 1
《中国小说史略》为鲁迅先生编撰的中国第一部小说史专著。《中国小说史略》共有二十八篇,叙述中国古代小说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始于神话与传说,迄于清末谴责小说。还全面辑录了鲁迅先生关于古代小说研究的文字,按写作年代先后排列,包括序言、通信等,从中可以了解他对古代小说之研究的演变过程。
《中国小说史略》率先把小说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加以系统的研究,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建立了中国小说史的独立体系,为中国小说史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鲁迅先生作了大量的史料勾稽、考证工作,并据此作了许多精当卓越、言简意赅的评论。此次出版的《中国小说史略》中,中国小说史研究专家郭豫适先生在其导读部分着重介绍了鲁迅在中国古典小说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以利读者更好地阅读《中国小说史略》,更全面地了解鲁迅,从而更进一步领略民国时期的学术风貌。
金锁记 豆瓣
8.8 (170 个评分) 作者: 张爱玲 哈尔滨出版社 2005 - 6
《金锁记》写于1943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张爱玲在本书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现了现代社会两性心理的基本意蕴。她在她那创作的年代并无任何前卫的思想,然而却令人震惊地拉开了两性世界温情脉脉的面纱。主人公曾被作者称为她小说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拥有着"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智",为了报复曾经伤害过她的社会,她用最为病态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随心所欲地施展着淫威。
作者将现代中国心理分析小说推向了极致,细微地镂刻着人物变态的心理,那利刃一般毒辣的话语产生了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金锁记》在叙述体貌上还借鉴了民族旧小说的经验,明显反映了类似《红楼梦》之类的小说手法已被作者用来表现她所要表现的华洋杂处的现代都市生活。
王维集 豆瓣
作者: 王维 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6 - 1
胸怀天下的是圣贤,笑傲天下的是圣贤,圣贤是人类的星星之火,圣贤是人类改变世界的法宝,圣贤是科学殿堂的前人,圣贤是开启未来大门的钥匙,人类拥有的一切智慧都是圣贤心血的结晶,现代人不读圣贤书就会迷失生活的方向,就会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历代名家精选集”是一套圣贤智慧的缩影,全书简单明了,内容丰富,是本让你一见就知圣贤思想的读物。现代人不读圣贤书就会迷失生活的方向,就会找不到生活的目标……翻开本套丛书,让你走进智慧大门,踏上成功的捷径。这是一套圣贤智慧的缩影,全书简单明了,内容丰富,是本让你一见就知圣贤思想的读物。现代人不读圣贤书就会迷失生活的方向,就会找不到生活的目标……翻开本套丛书,让你走进智慧大门,踏上成功的捷径。 本书从王维近四百首诗和数十篇文章中选录了近二百首诗和三篇文章,按内容略分为几辑。所依据的版本,主要是清人赵殿成的《王右丞集笺注》和陈铁民的《王维集校注》。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豆瓣
8.9 (27 个评分) 作者: [法] 儒勒·凡尔纳 译者: 陈筱卿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1 - 2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是著名的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中的第一部。写于一八六七年。小说描写的是游轮“邓肯号”正在爱尔兰和英格兰之间的海峡上进行其处女航。船主格里那凡爵士突然发现船尾有一条鲨鱼尾随其后。水手们捕杀了鲨鱼后,发现鲨鱼腹中有一个密封瓶,瓶中装有三封残破不全的求救信,分别有英文、法文、德文书写。信系英格兰探险家格兰特船长所写。格兰特船长的一双儿女获悉此事后,当即赶往船主格里那凡府上。由于英国政府拒绝派船前往营救,船主格里那凡爵士和海伦夫人便决定带着格兰特船长的一双儿女,乘坐“邓肯号”去寻找格兰特船长。他们穿越了南美洲大草原,走遍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环绕了地球一周。一路上,他们克服了千难万险,以无比英勇顽强的精神,终于在太平洋上的一个荒岛找到了格兰特船长。小说同时谴责了贫困、失业和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丑恶现象,对殖民主义进行了抨击和控诉,对那些为自由而斗争的人民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海底两万里 豆瓣
8.6 (270 个评分) 作者: [法] 儒勒·凡尔纳 译者: 沈国华 / 钱培鑫 译林出版社 2002 - 9
本书是法国举世闻名的科幻小说作家儒尔·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让读者登上“鹦鹉螺号”,以平均十二公里的时速,在将近十个月的海底旅行中,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海底变幻无穷的奇异景观和各类生物;航程中高潮迭起,有海底狩猎,参观海底森林,探访海底亚特兰蒂斯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与大蜘蛛、鲨鱼、章鱼搏斗, 击退土著人的围攻等等。
十九世纪下半叶,“异国风情”曾受到不少作家,画家的青睐和读者的追捧,《海底两万里》的奇妙旅行为异域风情另辟蹊径,使人耳目一新;这就是为什么这部“海洋小说”不仅在当时一出版即成为畅销书,而且日后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欢迎的原因。
天龙八部 豆瓣
9.1 (374 个评分) 作者: 金庸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4 - 5
天龙八部乃金笔下的一部长篇小说,与《射雕》,《神雕》等 几部长篇小说一起被称为可读性最高的金庸小说。《天龙》的故事情节曲折,内容丰富,也曾多次被改编为电视作品。是金庸作品中集大成的一部。故事以北宋末年动荡的社会环境为背景,展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塑造了乔峰、段誉、 虚竹、慕容复等形象鲜明的人物,成为武侠史上的经典之作。故事精彩纷呈,人物命运悲壮多变,是可读性很强的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