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亲历晚清四十五年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英)李提摩太
译者:
李宪堂,侯林莉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
- 5
其它标题:
亲历晚清四十五年
该书详细记录了李提摩太在晚清45年的经历;他在宗教、科学、通讯、国际贸易、赈灾、现代学校和专业学院的创设、现代出版社的建立等几乎所有领域参与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他不仅是一位有影响的宗教人士,同时也是中外达官贵人的座上宾、维新派的幕后师爷、孙中山革命党的反对派。45年的时间里,在传播上帝“福音”的同时,他结交权贵,联络士绅,顾问洋务,鼓吹变法,调停外交,抨击革命,时而幕后,时而台前,不辞辛劳,忙忙碌碌奔走于红尘深处,在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纵横捭阖,成为清末大变局中的一位风云人物,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政治学说史(上) 豆瓣
A History of Political Theory
作者:
[美]乔治·霍兰·萨拜因
译者:
盛葵阳
/
崔妙因
商务印书馆
1986
- 4
在本书中,萨拜因不仅对政治学说从理论上做了探讨,而且从历史的角度对古希腊以来两千多年的政治学说的形成、演变和发展做了系统的阐述。上卷内容涵盖了从古典时期到中世纪教会时代西方政治思想流变的主要脉络。该书内容广泛,史料丰富,是其他同类著作难以比拟的,自1937年问世后,就被西方许多国家列为政治学教科书或必读参考书,在我国今天的政治学研究中也享有很高的声誉。此次根据最新修订版译出的全新中文本,在学术规范等诸多方面较之旧译本均有提高。
顾准全传:拆下肋骨当火把 豆瓣
作者:
高建国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0
- 1
古希腊语中,“历史”这个词的原意是:“看见”、“认识”。看不见真实,如何认识世界?倘若看见了真实,又该如何认识这块色彩斑驳、渗透着血汗与热泪的黄土地?在造神运动席卷全国的时候,“四人帮”横行不法的年代,顾准写在大墙上的“罪行交代”,偏偏只有一张白纸,两个黑字:“读史”!他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然而,这正是一个站在人类文明史高度,进行全方位探索与思考的中国当代思想家,一个热爱人类的无私无畏的时代斗十,留给我们弥足珍贵的黄金启示。
黑镜头-第一时间 豆瓣
作者:
阿夏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1
优秀的摄影图片能令我们的头脑猛烈震荡,让我们在掬泪或愤怒过后,反省时间更长一些,对历史领悟得更多一些。我们在其间发现人性,以鼓荡我们的激情、痛苦、爱恋、勇气和正义感,对当今世界更多的反省和领悟,将创造属于未来的意义。 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我们已习惯于从电视和报刊上泛泛地了解世界。这样的习惯证明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身处的环境拥有和平。当我们每天在晚间新闻中匆匆浏览遥远的动荡和战事时,我们几乎不会去做任何思考,更不会去领悟世界的状态和人类的命运。然而,有另外一群人却必须去直接面对这些。他们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奔波,不仅仅是为了填充新闻时间或版面,更多地是为了成为我们正在经历的历史的证人。 本书是优秀丛书《黑镜头》的精选珍藏本,所有的照片,都曾引起过巨大震动,甚至带来了历史的转折和社会的改变,它们中的许多作品,因此获得过世界新闻摄影奖、普利策新闻摄影奖等世界最著名的摄影奖项。
苏东坡传 豆瓣
8.2 (93 个评分)
作者:
林语堂
译者:
张振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5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最得意的作品,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对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对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
陈寅恪家世 豆瓣
作者:
叶绍荣
1999
- 1
文史大师陈寅恪,乃中国当代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旷世奇才,其学贯中西无与伦比的渊博学识,其丰碑巍峨般的学术成就,被学弄公认为“前无古人,后难得有来者”。
该书为陈寅恪故里的一位作家所著。得地利之便,作者打开了沉睡在陈寅恪故里荒野林莽间有关陈寅恪家族弥足珍贵的历史档案,这些史料的神秘性、惟一性和可靠性是毋庸置疑的,是至目前为止国内惟一尚存的有关陈寅恪家世的惟一真实可信的权威史料,书中诸多史料从未见任何经传。
全书立意高远,从大量翔实鲜活的史料中扒梳钩稽出陈寅恪鲜为人知的家世家风、家学渊源、家族流变,以及贤杰满门登峰造极让人叹为观止的家族荣耀。真实、立体、全画、生动、充满思辩而又令人信服地描绘了陈寅恪家族诸多人物悲壮而又色彩斑斓的人生传奇,对与陈寅恪家族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同时代诸多历史人物的生存世相、生命内涵以及对其家族的影响亦有描述,用当代意识审识了近百年来中国历自波谲云诡的时代风云,从家族文化的独特视角破译了孕育大师的文化基因密码,相信读者能从中得到人生的感悟和生命哲学的启迪……
该书为陈寅恪故里的一位作家所著。得地利之便,作者打开了沉睡在陈寅恪故里荒野林莽间有关陈寅恪家族弥足珍贵的历史档案,这些史料的神秘性、惟一性和可靠性是毋庸置疑的,是至目前为止国内惟一尚存的有关陈寅恪家世的惟一真实可信的权威史料,书中诸多史料从未见任何经传。
全书立意高远,从大量翔实鲜活的史料中扒梳钩稽出陈寅恪鲜为人知的家世家风、家学渊源、家族流变,以及贤杰满门登峰造极让人叹为观止的家族荣耀。真实、立体、全画、生动、充满思辩而又令人信服地描绘了陈寅恪家族诸多人物悲壮而又色彩斑斓的人生传奇,对与陈寅恪家族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同时代诸多历史人物的生存世相、生命内涵以及对其家族的影响亦有描述,用当代意识审识了近百年来中国历自波谲云诡的时代风云,从家族文化的独特视角破译了孕育大师的文化基因密码,相信读者能从中得到人生的感悟和生命哲学的启迪……
牛津简明英国文学史 豆瓣
The Short Oxford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作者:
[英] 安德鲁·桑德斯
译者:
谷启楠
/
高万隆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 4
《牛津简明英国文学史(修订本)》分章分节,详析了古英语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文学、浪漫主义、维多利亚时期、现代主义与战后写作;从乔叟直至今天的希尼,涉及重要作家和作品二千三百之多;写文学也写历史,从而深刻地揭示了文学对政治发展,社会发展和知识分子发展的强大冲击。《牛津简明英国文学史(修订本)》一九九四年初版,深得英语国家评论界好评,分别于一九九六年,一九九年和二千零二年重版,并作修订。《牛津简明英国文学史(修订本)》不仅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长版,而且在罗马尼亚等东欧国家有了译本,是一部适合所有读者和学者的读本。其开放、新潮和包容的态度,深得同行的赞赏。
西方哲学史 豆瓣
作者:
(美)梯利
/
(美)伍德(增补)
…
译者:
葛力
商务印书馆
1995
- 7
哲学史旨在有联系地阐述那为解决存在问题或使人了解我们的经验世界而作的各种尝试。它是从古至今探源究理的人类思想的发展史;不仅按年代列举和解释各种哲学理论,而且研究各种哲学理论彼此的关系、产生的时期,以及提供哲学理论的思想家。每一种思想体系或多或少地有赖于其所由兴起的文明、以前各种思想体系的性质,及其创始者的个性;它又反过来对当代和后代的思想和制度发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哲学史必须力求把每一种宇宙观放在它适当的背景中,把它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的一部分,把它同它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文化的、政治的、道德的、社会的和宗教的因素联系起来。哲学史又必须试图追踪人类思辨历史上往前推进的线索:说明称为哲学的思想观点怎样产生,各种问题和提供的解答怎样引起新的问题和答案,各个时代对于达到最后的解决有哪些进展。
介绍各种体系时,我们将注意让作者摆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泛加品评。可以发现:哲学史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哲学最好的评论者;某一体系由它的后继者所继承、演变、发挥或推翻,这就会暴露其中的错误和矛盾;这种体系又往往是新的思想倾向的起点。哲学史家在自己的研究中应当采取不偏不倚和客观的态度,并且尽可能避免在探讨中渗入自己的哲学理论。但是完全消除个人因素是不可能的,哲学史家先人为主的成见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流露于他的著作中。其表现方式多种多样:重视某些哲学,表明什么是进步和衰退,甚至对各个思想家论述的篇幅也有所不同。所有这些都是无可避免的。不过,应当让每个哲学家有机会充分地表明自己的论点,而不要常常加以批驳,使他受到干扰。而且我们不能单从现在的成就方面着眼来批评一个体系,就是说,不能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而贬低它。同近代理论相比较,古希腊的世界观似乎是朴素、幼稚和粗糙的,而嘲讽这种世界观却极不明智。从当时的观点来看,人类最初努力了解世界而形成的这种世界观,显然是划时代的事件。评价一种思想体系,必须着眼于它本身的目的和历史背景,着眼于同它直接的前身和后继的体系相比较,着眼于它的前因后果以及由它所引起的发展。因此,我们的研究方法是历史的和批判的。
介绍各种体系时,我们将注意让作者摆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泛加品评。可以发现:哲学史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哲学最好的评论者;某一体系由它的后继者所继承、演变、发挥或推翻,这就会暴露其中的错误和矛盾;这种体系又往往是新的思想倾向的起点。哲学史家在自己的研究中应当采取不偏不倚和客观的态度,并且尽可能避免在探讨中渗入自己的哲学理论。但是完全消除个人因素是不可能的,哲学史家先人为主的成见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流露于他的著作中。其表现方式多种多样:重视某些哲学,表明什么是进步和衰退,甚至对各个思想家论述的篇幅也有所不同。所有这些都是无可避免的。不过,应当让每个哲学家有机会充分地表明自己的论点,而不要常常加以批驳,使他受到干扰。而且我们不能单从现在的成就方面着眼来批评一个体系,就是说,不能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而贬低它。同近代理论相比较,古希腊的世界观似乎是朴素、幼稚和粗糙的,而嘲讽这种世界观却极不明智。从当时的观点来看,人类最初努力了解世界而形成的这种世界观,显然是划时代的事件。评价一种思想体系,必须着眼于它本身的目的和历史背景,着眼于同它直接的前身和后继的体系相比较,着眼于它的前因后果以及由它所引起的发展。因此,我们的研究方法是历史的和批判的。
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 豆瓣
作者:
(法)孔多塞
译者:
何兆武
/
何冰
三联书店
1998
- 5
《史表》是孔多塞一生最重要、也是最后一部著作。这部书鲜明地反映了启蒙时代的历史观,在书中他努力想阐明历史发展规律、阶段和动力都是什么。本书作者是西方历史哲学中历史进步观的奠基者之一,他的声望和思想贡献主要在于他这部匆促草就的《史表》。本书被后世公认为代表着启蒙运动理论和思想的一个高峰。
大国的兴衰 豆瓣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 Economic Change and Military Conflict from 1500-2000
作者:
[美国] 保罗·肯尼迪
译者:
蒋葆英 等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89
- 4
本书总结了公元1500年以来大国兴衰的历史,论述的是近现代(即文艺复兴之后)的国家或国际力量,追述和阐明了自西欧建立“新君主国”和全球性跨洋国家系统以来,五个世纪中各大国的相互关系与兴亡盛衰。毋庸赘言,这将涉及大量战争,特别是那些对国际秩序有巨大影响的、由大国联盟进行的大规模长期战争。但是,这又不完全是一部军事史,它也追溯公元1500年以来世界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但它也不是一部经济史,本书重点是描绘国际体系中的一流强国在励精图治、富国强兵过程中经济与战略的相互影响。并对“今后世界政治的格局”作了预言。当中国准备在21世纪“和平崛起”之际,这本书显然是很值得国人一读而再读的。
这是一部广泛论述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历史的巨著。作者反思五百年来世界各大国兴亡盛衰、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强调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力量是军事实力的后盾。大国兴起,起于经济和科技发达,以及随之而来的军事强盛和对外征战扩张,大国之衰,衰于国际生产力重心转移,过度侵略扩张并造成经济和科技相对衰退落后。
本书视野开阔,资料丰富,论证有力。自1987年面世之后,震荡美国政界、学界,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是一部颇有争议的畅销书。
这是一部广泛论述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历史的巨著。作者反思五百年来世界各大国兴亡盛衰、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强调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力量是军事实力的后盾。大国兴起,起于经济和科技发达,以及随之而来的军事强盛和对外征战扩张,大国之衰,衰于国际生产力重心转移,过度侵略扩张并造成经济和科技相对衰退落后。
本书视野开阔,资料丰富,论证有力。自1987年面世之后,震荡美国政界、学界,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是一部颇有争议的畅销书。
欧洲中世纪音乐 豆瓣
作者:
(美)杰里米·尤德金
译者:
余志刚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5
目 录
作者中文版序原 序 第一章 中世纪 中世纪欧洲的生活 中世纪的遗产 400—1000年 1000—1400年 音乐的作用 参考书目注释 第二章 古代的理论传统 古代世界 古代的音乐 波伊提乌 七 艺 奥古斯丁 唱片目录 参考书目注释 第三章 圣咏和宗教仪式 基督教(天主教)教会的发展 早期教会的文献和语言 宗教仪式的发展 查理大帝 教会仪式中的音乐 素歌 歌词和音乐 形态和旋律风格 旋律调式 对记谱法和演唱的评论 唱片目录 参考书目注释 第四章 弥 撒 弥撒的结构 圣神降临节的弥撒 前弥撒 感恩祈祷 唱片目录 参考书目注释 第五章 日 课 中世纪的修道院制度 日课的结构 圣诞节中的申正经 引 子 夜祷 结 尾 唱片目录 参考书目注释 第六章 900一1200年:拉丁语传统 查理大帝之后的圣咏 附加段 普罗苏拉 继叙咏 拉丁语歌曲 押韵的日课 拉丁语戏剧 唱片目录 参考书目注释 第七章 本地语传统:1000—1300年 法国南部 法国北部 意大利 伊比利亚 英 国 德 国 本地语戏剧 对记谱法和演唱的评论 唱片目录 参考书目注释 第八章 早期的复调音乐 12世纪以前的原始资料 12世纪的原始资料 阿基坦复调 卡里克斯蒂诺斯抄本 唱片目录 参考书目注释 第九章 巴黎的新音乐 巴黎的大学和大教堂 雷奥南 《奥尔加农大全》的音乐风格 孔杜克图斯 佩罗坦和13世纪的进一步发展 克劳苏拉 三声部和四声部 从克劳苏拉到经文歌 1275年以前的经文歌 分解旋律 孔杜克图斯一经文歌 移植的经文歌 13世纪晚期的经文歌 英国经文歌 对记谱法和演唱的评论 唱片目录 参考书目注释 第十章 1300年以前的器乐 即兴演奏的音乐 声乐作品的器乐演奏 舞曲 乐器 弦乐器 弹拨乐器 吹奏乐器 键盘乐器 打击乐器 唱片目录 参考书目注释 第十一章 14世纪的法国 《弗威尔传奇》 等节奏经文歌 纪尧姆·德·马绍 经文歌 弥撒曲 世俗歌曲 宗教仪式的复调音乐 《图尔奈弥撒曲》 对记谱法和演唱的评论 唱片目录 参考书目注释 第十二章 14世纪的意大利 早期的巴拉塔 牧歌 狩猎曲 卡农式牧歌 弗朗切斯科·兰迪尼 器 乐 宗教仪式的复调音乐 唱片目录 参考书目注释 第十三章 “极致之美” 阿维农风格 英国的音乐 约翰内斯·奇科尼亚 结 论 唱片目录 参考书目注释 索 引 本书所附CD目录 译后记
作者中文版序原 序 第一章 中世纪 中世纪欧洲的生活 中世纪的遗产 400—1000年 1000—1400年 音乐的作用 参考书目注释 第二章 古代的理论传统 古代世界 古代的音乐 波伊提乌 七 艺 奥古斯丁 唱片目录 参考书目注释 第三章 圣咏和宗教仪式 基督教(天主教)教会的发展 早期教会的文献和语言 宗教仪式的发展 查理大帝 教会仪式中的音乐 素歌 歌词和音乐 形态和旋律风格 旋律调式 对记谱法和演唱的评论 唱片目录 参考书目注释 第四章 弥 撒 弥撒的结构 圣神降临节的弥撒 前弥撒 感恩祈祷 唱片目录 参考书目注释 第五章 日 课 中世纪的修道院制度 日课的结构 圣诞节中的申正经 引 子 夜祷 结 尾 唱片目录 参考书目注释 第六章 900一1200年:拉丁语传统 查理大帝之后的圣咏 附加段 普罗苏拉 继叙咏 拉丁语歌曲 押韵的日课 拉丁语戏剧 唱片目录 参考书目注释 第七章 本地语传统:1000—1300年 法国南部 法国北部 意大利 伊比利亚 英 国 德 国 本地语戏剧 对记谱法和演唱的评论 唱片目录 参考书目注释 第八章 早期的复调音乐 12世纪以前的原始资料 12世纪的原始资料 阿基坦复调 卡里克斯蒂诺斯抄本 唱片目录 参考书目注释 第九章 巴黎的新音乐 巴黎的大学和大教堂 雷奥南 《奥尔加农大全》的音乐风格 孔杜克图斯 佩罗坦和13世纪的进一步发展 克劳苏拉 三声部和四声部 从克劳苏拉到经文歌 1275年以前的经文歌 分解旋律 孔杜克图斯一经文歌 移植的经文歌 13世纪晚期的经文歌 英国经文歌 对记谱法和演唱的评论 唱片目录 参考书目注释 第十章 1300年以前的器乐 即兴演奏的音乐 声乐作品的器乐演奏 舞曲 乐器 弦乐器 弹拨乐器 吹奏乐器 键盘乐器 打击乐器 唱片目录 参考书目注释 第十一章 14世纪的法国 《弗威尔传奇》 等节奏经文歌 纪尧姆·德·马绍 经文歌 弥撒曲 世俗歌曲 宗教仪式的复调音乐 《图尔奈弥撒曲》 对记谱法和演唱的评论 唱片目录 参考书目注释 第十二章 14世纪的意大利 早期的巴拉塔 牧歌 狩猎曲 卡农式牧歌 弗朗切斯科·兰迪尼 器 乐 宗教仪式的复调音乐 唱片目录 参考书目注释 第十三章 “极致之美” 阿维农风格 英国的音乐 约翰内斯·奇科尼亚 结 论 唱片目录 参考书目注释 索 引 本书所附CD目录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