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kers~⭐ - 标记
性别打结 豆瓣
10.0 (7 个评分) 作者: [美] 艾伦·约翰逊 译者: 杨晓琼 中信出版社
父权制遗产如何延续至今?
人们又为何视而不见?
撼动父权铁屋,解开性别之结
谁都不是孤身一人
——————————
【内容简介】
“父权制像一团地底深处的火,几千年来不断蔓延,烧向大地。
……尽管放火的人不是我们,但现在救火全靠我们。”
.
《性别打结》是一部出版于1997年的性别社会学著作,其影响却延续至今。
这本书论述的出发点是阐明了“父权制是什么”,它何以成为了我们习焉不察的社会结构,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人们思维、习惯以及几乎全部的生活。不管男人、女人,所有人无往不在父权制的枷锁之中,却又都对此视而不见:“父权制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让世界上一半的人与另一半的人互斗。”
同时,本书独特之处在于作者的异性恋男性身份。作为一位“父权制中的既得利益者”,作者从男性视角解构父权制,剖析了“男性既享有特权,又对父权制感到无能为力”的矛盾现象,阐述了两性在建构父权制当中的共同参与,却并不为了非责怪这些受害者,而将矛头直指结构性的根源:解开性别之结,突破男女对立,从零开始打响父权制反击战!
作者详细论述了普通人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削弱父权制,而倡导最直接受益于社会建制的男性更应勇于发声。他鼓励每个人在生活中消除性别对立的戾气,增进两性之间的相互理解,推动性别和解,在自己和他人身上种下改变世界的种子:
“我们必须找到办法,让男人和女人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问题的一部分。”
——————————
【编辑推荐】
🎗一本献给男人和女人的理论手册和战斗指南:
打破父权制枷锁,迎向所有性别的自由与解放:
——正如鱼难以觉察水,我们也难以觉察周遭的社会,难以觉察女性的苦难。然而,我们终究能够决定将自己那“微薄的分量”放在哪里。
.
🎗从这里开始,读懂不被定义的女性主义,读懂“为所有人”的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是只为女性争取权益的理论吗?反对厌女,就等于支持厌男?本书告诉你,女性主义,是我们看世界的一扇窗,也是关于人类生活转变的一块意识形态基石:读懂女性主义,就像进入了一扇单向度的门,以前的世界你就再也回不去,再也不想回去了。
.
🎗突破男女对立,寻求另一种可能;呼吁两性联手,共同解开缠成乱麻的性别问题:
本书所揭示和批判的,是男性拥有特权、女性遭受剥削的现实,更是父权制这个把世上一半人变成加害者,另一半人变成受害者的有毒结构,它让所有人都成了问题制造者和后果承受者。所以,同样的,要想拆解性别死结、拆除父权制铁屋,也只能靠我们所有人。
.
🎗内容详实,简明易读,畅销多年的性别自救实用教学:
——当女性愤怒,该如何发声和反抗?当男性觉醒,又该怎么做出改变?作者以“开胃书”的轻松笔法破除理论壁垒,条分缕析,使广博的社会现实触手可及;又以“实践指南”的原则,汇总数十年性别平权运动的实践经验,供后来者相互携手继续前行:
制造声响,让人听见;从小事做起,拒绝性别玩笑;支持女人和男人做自己,支持每一个人爱其所爱;不囿于自身,寻找同路人,公开支持发声者,让勇敢者不觉孤独……
——————————
【媒体推荐】
女性主义理论的精髓在于联系实践,而约翰逊的著作遵循了这一传统,将父权制的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相结合,并鼓励读者采取必要的手段拆除这一结构……这本书文笔优美,富有思想性,对于当代父权制及其背后强大的、抑制变革的意识形态进行了令人信服的分析。除了极高的学术成就,约翰逊在《性别打结》中还表明:他的工作不仅仅是学术写作,更是改变人生的冒险指南。
——《当代社会学》(Contemporary Sociology)
.
这本书是对男人所书写的那一小部分严肃作品的有益补充。他们理解女性受到的压迫,能够清晰地、不带抵触情绪地定义父权制,叙述男性和女性对父权制的参与,却不责怪这些受害者。这本书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写就,没有佶屈聱牙的学术语言和政治性的花言巧语。无论是对于女性还是男性来说,这都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导论性著作。
——《女性主义书店新闻》(Feminist Bookstore News)
2025年1月5日 已读
是从父权制的角度去阐述性别问题的一本书,之前看的《见树又见林》也是这个作者写的,可以看出这位还蛮擅长写入门类的理论书籍的,《见树又见林》和《性别打结》都没有什么专业性很强的词语和句子,好读而且把问题梳理的很清楚,如果有那种“只推荐一本女性主义入门书籍”我会推荐这本树。这本书虽然是97年写成的,但里面谈论到的很多问题,如今在我们的媒体和sns上都还在争论,不知道是作者很有前瞻性,还是说我们目前还是在走他们走过的老路。平克之前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用数据论证了女性主义有在帮助暴力、战争的减少,但没有谈论暴力和战争生成的原因,但至少对我来说,这本书给了我一个答案:父权制就是暴力和战争高发的原因,而女性主义作为察觉父权制的视角,在对抗父权制的努力中,也减少了暴力和战争。
变形金刚:威震天本纪 豆瓣 谷歌图书
Transformers: Megatron Origin
作者: [英]埃里克·霍尔姆斯 编著 / [加拿大]亚历克斯·米尔恩 等绘 译者: 狂飙 四川美术出版社 2019 - 6 其它标题: 威震天本纪
从一介平民,到一位战士,最后成为领袖,没有哪位金刚能像威震天一样,走过如此坎坷的成长之路。作为领袖的威震天还将得到一件强大的武器,这一武器能够让他集结一支全力效忠的军团——霸天虎……本书讲述的就是威震天从平民到领袖的所有故事,读者可以从中见识到这位霸天虎首领鲜为人知的一 面……
2025年1月3日 已读
画得太帅了,一篇老威就换一种装甲。但说实话叙事有点太赶了,感觉编剧想把老威塑造成一个战斗爽的狂战类角色,但这样处理明显没有后面几部有人格魅力……
无条件投降博物馆 Goodreads 豆瓣
Muzej bezuvjetne predaje
8.3 (39 个评分) 作者: [荷]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译者: 何静芝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24 - 1
柏林是一座博物馆之城。
1994年夏,无条件投降博物馆关闭,数万苏俄士兵离开柏林。不久后,有了一个“俄国人在柏林”的展览,里面有张长长的纸条,写着被俄国人毁掉的每一条柏林街道的名字。
柏林动物园,住着活海象的水池畔,有一场不同寻常的展览,陈列着从海象罗兰的胃里找到的所有物品:打火机、婴儿鞋、儿童水枪、啤酒起子、塑料小汽车……
柏林的跳蚤市场是开放的博物馆,展览着过去与现在每一天的生活,不同时期、不同意识形态得到和解,每样不超过几马克;各种幸存下来的军装与肩章和谐地堆叠在一起,主人已经死了很久,飞蛾是它们唯一的敌人。不拘来自何方的人都可以做生意,有巴基斯坦人、土耳其人、波兰人、吉卜赛人、前南斯拉夫人、德国人、俄国人、越南人、库尔德人、乌克兰人……已逝的日常,时间的垃圾,都被他们当作纪念品在这里贩售:别人家的相册、不走的表、破口的花瓶……
生活破灭的故事只能一点一点地被讲述。事物比人们更持久。相册比主人寿命长。漫长的生命隐藏在旧外套里,在毫无意义的物体里。当一个国家消失,集体记忆也会消失。身边的物体消失了,对日常生活的记忆也会消失。但我记得一切。第一罐南斯拉夫洗衣粉。第一部南斯拉夫电视剧。加夫里洛维奇肉酱。
——“我们这里所有的人,都只是会走路的博物馆展品而已。”
2025年1月3日 已读
目前读的杜布拉夫卡中最喜欢的一本,写外婆的那章直接看哭了,最喜欢的是合照那篇。杜布拉夫卡是很会从小人物的生活去展现时局变迁的作家,可以很好的在不同的视角转换,在这本里这个优点体现的特别明显。她笔下的自我感受和不同女性经历是能让人感同身受的,即使中间有虚构的元素,也能让人感觉到真实,毕竟她就是这样真诚去写作的作家吧。
見樹又見林 博客來 豆瓣
作者: Allan Johnso 译者: 成令方 / 林鶴玲 群學出版社 2001 - 6
社會學帶給我們最重要的東西並不是一套特殊的事實或理論,而是一種威力無窮的方式,讓我們能夠觀察世界、思考世界、思考我們和世界的關係。社會學為我們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也給了我們一面鏡子,反映出在與世界的關係中,我們是誰。這本小書就是關於認識這扇窗和這面鏡子,以及如何學著使用他們,使我們看得更清楚。三位學界知名的社會學學者,為何選譯這本小書?光是這一點就讓人很好奇。說穿了,這是一本「反教科書」的教科書,或稱為新教育方向下的教科書。新的方向不強調知識的背誦,而重視引起學生的熱情與對於這種學問的鑽研興趣。本書從生活出發,娓娓述說社會學的點點滴滴,不吊書袋子,幾乎找不到多少術語,但最後你會發現,你也能像社會學家一樣地思考問題了。對於念過社會學的人,因此又是一本讓你「融會貫通」的書。譯者成令方教授稱這本書是一本「開胃書」,頗為生動。
作者簡介
亞倫.強森 (Allan G. Johnson)
社會學家、作家,和訓練師/顧問任教於哈特福女子學院並於各大企業及大學擔任性別、多元化議題方面的工作主要著作包括: Human Arrangements: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McGraw-Hill, 1995) The Blackwell Dictionary of Sociology: A User's Guide to Sociological Language (Blackwell, 2000) The Gender Knot: Unraveling Our Patriarchal Legacy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2001) 譯者簡介
成令方
學歷:英國Essex大學社會學博士;經歷: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助理教授;研究興趣:性別研究、醫療社會學、工作和專業社會學
林鶴玲
學歷:美國加州大學Davis分校社會學博士;經歷: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副教授;研究興趣:兩性、工作,及資訊社會
吳嘉苓
學歷: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社會學博士;經歷: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研究興趣:性別研究、醫療社會學
2024年12月31日 已读
好读,没有什么晦涩的专业性用语,非常适合作为社会学入门。其实书里说到的几点在看其他的书的时候就有零星的了解到,但没有那么系统的一个概念。这本看完可以说梳理了一下自己之前看到的内容,也对这个学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书里最后的那句也很喜欢:社会学给予我们管道,让我们不要只是成为问题的一部分,而要成为出路的一部分。
坦纳兄妹 豆瓣
Geschwister Tanner
作者: [瑞士]罗伯特·瓦尔泽 译者: 韩天雪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 - 11
【编辑推荐】
⭐ 现代德语文学奠基人罗伯特·瓦尔泽,首部长篇小说全新呈现!
他被誉为 “错过了时间的散步者”“细微之处的洞见者”“命运如雪的诗人”;
他是被埋没的天才作家,一生坚持不懈地为小人物著书立传;
他与穆齐尔、卡夫卡齐名,影响深远,被追认为现代德语文学奠基人。
罗伯特·瓦尔泽——“柏林三部曲”+精选故事集,德语直译,全新译本携手出版!
⭐ 你最爱的作家们都爱罗伯特·瓦尔泽!
弗兰茨·卡夫卡、瓦尔特·本雅明、赫尔曼·黑塞、斯蒂芬·茨威格、托马斯·伯恩哈德、埃利亚斯·卡内蒂、温弗里德·塞巴尔德、马丁·瓦尔泽、苏珊·桑塔格、J. M. 库切、彼得·汉德克……一致推崇!
⭐ 一个无业游民的《奥德赛》,拒做螺丝钉的反内耗宣言
当一颗螺丝钉决定松开社会机器的螺帽,拒绝踏入功绩至上、人人倦怠的时代洪流;
当一个年轻人发现自己不适合工作,转而去过一种无关功利的本真生活——
无业游民西蒙·坦纳如是说:
“我在哪儿都干不长久,办公室的狭窄污浊让我的青春活力萎靡不振。”
这是属于街溜子、晃膀子、二混子的壮游……
⭐ “柏林三部曲”之一,与瓦尔泽个人生命同频的赤裸之作
在柏林,他为了专注写作,从未投身于任何长期岗位,
缺钱了就去打零工,钱够了就辞职,循环往复;
在城市曾与哥哥同住,在乡下又受到姐姐照顾。
这些经历一一化为主人公西蒙的遭遇,融入这部梦幻、忧伤的长篇首作。
写于二十八岁,瓦尔泽预言了自己的死法——“在冷杉树下、在雪中躺卧僵硬”。
⭐ 知名青年设计师汐和操刀,方脊精装小开本,山系冷峻风设计,四色雨花纸超质感呈现
包边书脊,峰峦叠嶂,是环绕着瑞士作家的自然环境;
冷峻裱封,如德语文学一贯的语气,雪中取火,面冷心热;
稚红色雨花纸封面,110*185方脊精装,典雅小巧,出门无忧。
-
【名人推荐】
要是瓦尔泽有十万个读者,世界将变成一个更好的所在。
——赫尔曼·黑塞
正是在罗伯特·瓦尔泽的作品中,我们第一次注意到一种非同寻常的、难以描述的荒疏。这种虚无就是重量,这种混乱就是毅力——这是读者在阅读瓦尔泽作品时所能想到的事实。
——瓦尔特·本雅明
瓦尔泽的作品充满了柔美、梦幻、自由和丰富的道德内涵,令人回想起那些无关功利的、懒散的岁月。
——罗伯特·穆齐尔
瓦尔泽写作艺术的道德核心,在于对权力、对统治的抗拒……只有在最纯熟、最高雅的艺术作品中,才能找到瓦尔泽式的美德。他是用文字创作的保罗·克利、好脾气的贝克特,是一位真正出色、令人心碎的作家。
——苏珊·桑塔格
人们如何能够理解一位深受阴影折磨,却在每一页作品中点亮最柔和之光的作家,一位用最纯粹的绝望创作出幽默速写的作家,一位几乎总在写同样的事物却从不自我重复的作家,一位在地上稳稳站立却总在云中迷失的作家?瓦尔泽一直是常伴我左右的伙伴。
——温弗里德·塞巴尔德
瓦尔泽的风格难以模仿,因为它悬于一道深渊之上,而这道深渊至今无人能够探入……但瓦尔泽笔下的人物,凭借某种先验的平衡,顺利地行走于深渊的边缘,几乎在此翩然起舞。
——吉奥乔·阿甘本
最能展现瓦尔泽优点的,是他以最轻微的反讽来审视水彩式浓淡情绪的短篇小说,以及那些像蝴蝶翅膀般敏感地应对情感流逝的散文。他自己那不平坦,却以其特有的方式让人断肠的一生,是他唯一真正的题材。
——J. M. 库切
【内容简介】
坦纳家的小儿子西蒙,无所事事,游手好闲。
他不断辞职,放弃一份又一份稳定的工作,
在世上无目的地漫步。
他在丰富多彩的旅途中收获了奇妙的情感。
大哥克劳斯担心他,姐姐黑德维希收留他;
二哥卡什帕和他一样四处漂泊,三哥埃米尔则境遇凄凉。
散在大地上的一家人,各自过着孤独的生活。
2024年12月29日 已读
西蒙有雅各布的影子,克劳斯依旧还是克劳斯。风格和《雅各布·冯·贡腾》一致,没有什么剧情,只有人物在生活,然后是大段的想法表述。不过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这本没有《雅各布·冯·贡腾》那么好读,有些句子要在脑子里过一遍才能明白过来,整体阅读没那么流畅。西蒙在流离的生活中没有找到生命的意义,最后他能跟随生命的女郎远去,这是我不可能拥有的勇气。
语言恶女 豆瓣
Wordslut: A Feminist Guide to Taking Back the English Language
7.6 (29 个评分) 作者: [美] 阿曼达·蒙特尔 译者: 李辛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4 - 6
◆脏话一定辱“她”?男人讲话不能“娘”吗?女人总是“婆婆妈妈”?
◇日常语言中处处隐藏着性别偏见!是时候掀起一场女性主义语言革命了!
◇和炫词狂魔阿曼达·蒙特尔一起,用恶女力重构我们的语言
◇在嬉笑怒骂中粉碎父权制的堡垒
++++
◆人从一出生就在学习语言,但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这样说话?性别是否会影响我们讲话的方式?日常语言中是否也存在着性别偏见?语言本身是厌女的吗?
是时候挑战我们最习以为常的语言了!在这本书中,你将知道:许多脏话最初并不“辱女”;男人比女人更容易喋喋不休;八卦从来不是女性的专属……语言学家阿曼达·蒙特尔教你从容击破语言背后的父权结构,游刃有余地发挥语词的力量,用重新定义的语言创造每个人都能得到尊重的世界。
◆准备好了吗?在轻松科普、爆笑评论和引人入胜的女性主义思想中,开启一场酣畅淋漓的语言学冒险!
++++
【编辑推荐】
◆语言“恶”女?直击日常语言背后的性别偏见!
◇为什么大多数脏话都有侮辱女性的意味?为什么默认“保洁”为女而“保安”为男?为什么男人不可以“娘娘腔”“像个娘们”?为什么女人讲话总被认为肤浅做作?我们习以为常的语言的表层之下,隐藏着性别偏见。翻开这本书,跟着语言学家阿曼达·蒙特尔去父权制的语言系统大搅一局!深入思考性别如何影响我们说话和理解他人的方式,向贬低和限制女性的日常语言发起挑战。
◆发挥恶女之力,用话语粉碎父权制,从语言中重获力量!
◇这是一本女性主义语言指南,囊括各种实用策略:怎样不厌女地说脏话,怎样性别友好地称呼他人,如何反击那些打断女性发言、攻击女性的声音,如何轻松自在地表达自己……这本恶女宝典将教你打破语言背后的不平等结构,重塑语言的使用方式,用语言为自己赋权,用收复回来、重新定义的语言,建立一个更平等、更放松、更富有同情心、更少人会被冒犯的世界。
◆语言学原来这么有趣!
◇坐上酷飒语言学家的探险飞船,前往性别和语言交叉的迷幻宇宙,穿梭在历史和流行文化之间,领略脏话侮辱、闲聊八卦、流行俚语、气泡音和夹子音的奥秘。不必担心令人眼花缭乱的语言学知识和语言变革潮流产生的颠簸,沿途有轻松有趣的故事、犀利俏皮的评论,也有让每个人乐在其中的女性主义思想始终相伴,让你在大笑之余思考语言的力量。
++++
【名家推荐】
每读完一段书中对英语的充满活力的迷人批评,你都会感觉自己变得更聪明了。——《破产姐妹》编剧、制片人 惠特妮·卡明
一口气读完这本书之后,你就可以在聚会上迅速拿出书中有趣的知识来让那些喋喋不休的男人闭嘴。——《时尚》
2024年12月27日 已读
很入门很好读的一本女性主义的作品,内容不算聊得很深,可读性非常高,作者很适合写这种科普类的书。作者在书里提到的关于性和辱骂性词汇的问题,在社媒上讨论的也很多,或许这本能改变你一些看法或者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雅各布·冯·贡腾 豆瓣
Jakob Von Gunten
作者: [瑞士] 罗伯特·瓦尔泽 译者: 庄亦男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 - 11
【编辑推荐】
⭐现代德语文学奠基人罗伯特·瓦尔泽,最知名长篇小说全新呈现!
他被誉为 “错过了时间的散步者”“细微之处的洞见者”“命运如雪的诗人”;
他是被埋没的天才作家,一生坚持不懈地为小人物著书立传;
他与穆齐尔、卡夫卡齐名,影响深远,被追认为现代德语文学奠基人。
罗伯特·瓦尔泽——“柏林三部曲”+精选故事集,德语直译,全新译本携手出版!
⭐你最爱的作家们都爱罗伯特·瓦尔泽!
弗兰茨·卡夫卡、瓦尔特·本雅明、赫尔曼·黑塞、斯蒂芬·茨威格、托马斯·伯恩哈德、埃利亚斯·卡内蒂、温弗里德·塞巴尔德、马丁·瓦尔泽、苏珊·桑塔格、J. M. 库切、彼得·汉德克……一致推崇!
⭐一曲逃离文明的颂歌,一份注定“一事无成”之人的内心剖白
我就读于一所仆人学校,这里学不到多少东西;
我们能享受到的课程,无非是把忍耐和顺从刻进头脑。
我注定成不了大事——我迷茫,在街上游荡,在日记里剖析自己,也剖析周围的一切。
或许远离有思想的生活,成为一个零,才是最好的归宿。
“你知道吗,雅各布,逃离文明,实在是妙不可言。”
⭐“柏林三部曲”之三,倾注瓦尔泽生命经验的预言之作
取材自瓦尔泽在仆人学校的真实经历,反映作者文学思想的演化转折:
从逃离工位、漫游人生,到逃离文明、远离尘嚣——
正如他在“思想的世界”受到嘲讽与贬损后,入住疗养院的隐居生活。
⭐知名青年设计师汐和操刀,方脊精装小开本,山系冷峻风设计,四色雨花纸超质感呈现
包边书脊,峰峦叠嶂,是环绕着瑞士作家的自然环境;
冷峻裱封,如德语文学一贯的语气,雪中取火,面冷心热;
棉白色雨花纸封面,110*185方脊精装,典雅小巧,出门无忧。
-
【名人推荐】
要是瓦尔泽有十万个读者,世界将变成一个更好的所在。
——赫尔曼·黑塞
正是在罗伯特·瓦尔泽的作品中,我们第一次注意到一种非同寻常的、难以描述的荒疏。这种虚无就是重量,这种混乱就是毅力——这是读者在阅读瓦尔泽作品时所能想到的事实。
——瓦尔特·本雅明
瓦尔泽的作品充满了柔美、梦幻、自由和丰富的道德内涵,令人回想起那些无关功利的、懒散的岁月。
——罗伯特·穆齐尔
瓦尔泽写作艺术的道德核心,在于对权力、对统治的抗拒……只有在最纯熟、最高雅的艺术作品中,才能找到瓦尔泽式的美德。他是用文字创作的保罗·克利、好脾气的贝克特,是一位真正出色、令人心碎的作家。
——苏珊·桑塔格
人们如何能够理解一位深受阴影折磨,却在每一页作品中点亮最柔和之光的作家,一位用最纯粹的绝望创作出幽默速写的作家,一位几乎总在写同样的事物却从不自我重复的作家,一位在地上稳稳站立却总在云中迷失的作家?瓦尔泽一直是常伴我左右的伙伴。
——温弗里德·塞巴尔德
瓦尔泽的风格难以模仿,因为它悬于一道深渊之上,而这道深渊至今无人能够探入……但瓦尔泽笔下的人物,凭借某种先验的平衡,顺利地行走于深渊的边缘,几乎在此翩然起舞。
——吉奥乔·阿甘本
作为一个文学人物,雅各布·冯·贡腾是没有先例的存在。他以自我挑剔和贬损为乐,有些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记》的主人公和《忏悔录》中卢梭的气质。不过,正如瓦尔泽的首位法语译者玛尔特·罗贝尔指出的,在雅各布身上还能看到传统德国民间故事中的英雄形象——他直面巨人的城堡,排除万难,最终取得胜利……卡夫卡的《城堡》中,土地测量员K的两名“助理”巴纳巴斯和耶雷米亚斯,就是由雅各布演化而来的。
——J. M. 库切
《雅各布·冯·贡腾》是改变德语小说世界的作品之一,它与任何其他德语小说、欧洲小说都不同,它独一无二。
——克里斯托弗·米德尔顿(德语文学译者、研究专家)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德语作家之一。
——胡安·何塞·赛尔
-
【内容简介】
这里学不到多少东西,师资匮乏,
而我们,本雅门塔学校的男孩,到头来必定一事无成,
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在往后的日子里,都只能是些渺小卑微的角色。
也许我的皮囊下就是个完完全全平庸无奇的人。
但也有可能,我身体里流淌着贵族的血脉。我不知道。
只有一点我是确定的:在以后的人生里,我会成为一个招人爱的圆滚滚的零。
我会挺着一把老骨头,听候那些自命不凡、缺乏教养的粗鄙年轻人差遣。
也有可能我会去要饭,或者干脆一命呜呼。
2024年12月26日 已读
我承认那么高的分有一部分是因为我贴膜贴的很开心!但真的很难得有一本外国作品能让读的那么顺畅,不知道是作者还是译者的功劳。我太喜欢雅各布这个人物形象了,此人是个ego极大,嘲讽礼教,不停自褒又不停自否的角色,日记的形式让作者很好的用雅各布的视角去呈现这个世界的样子。全本基本没有叙事,但对胃口的人的心流放出我真的很喜欢,虽然有些人可能不喜欢这种类型……
变形金刚:威震天万岁 豆瓣
Transformers: The Complete All Hail Megatron
作者: [澳大利亚] 肖恩·麦卡锡 等 著 / [意大利]奎多·奎迪 等 绘 译者: 狂飙 2020 - 4
在塞伯坦上击败汽车人后,霸天虎开始了对地球的铁腕统治。他们不但侵入纽约,还让整个美国陷入一片火海。威震天即将在这颗美丽的蓝色星球上建立起自己的帝国。与此同时,惨遭失败的汽车人惨遭流放。他们在困境中艰难挣扎,努力求生,维护着彼此之间的信任与团结。在这个危急存亡的时刻,只有奇迹才能让汽车人免于灭亡,而惨遭蹂躏的地球还亟待他们出手拯救……
2024年12月26日 已读
品到了威红,以及警车的人物形象更糟糕了(褒义)……里面威红的几个分镜磕的我满嘴流油呜呜呜,和女网友在fedi聊了好多警车相关,总之是很好吃的一本TT
〇〇年代的想象力 豆瓣 Goodreads
ゼロ年代の想像力
7.4 (15 个评分) 作者: 宇野常宽 译者: 余梦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 - 10
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日本,人们普遍对社会性自我实现失去了信心,追求自我形象认可的“自闭家里蹲/心理主义”想象力风潮应运而生,《新世纪福音战士》便是其中最成功的标志性作品。进入千禧年后,这种想象力逐渐转变为“决断主义/幸存系”模式,即人们不得不在缺乏根基的情况下选择核心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互相博弈,互相厮杀。 当代日本最为活跃的青年评论家宇野常宽从流行文化入手,以《死亡笔记》《大逃杀》《野猪大改造》等“〇〇年代”经典影视、动画和漫画作品作为切入点,梳理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头十年日本社会和文化领域所发生的深层变迁,重点探讨了这一时期想象力和亚文化的演变轨迹。宇野常宽指出,虽然一些作品已意识到“决断主义”的局限性,但要彻底超越还需要新的想象力路径。
2024年12月25日 已读
看这本终于明白之前评论区书友说的,日系捣糨糊写法,真的是会把一个问题翻来覆去的写。说是这样说,但我看得蛮开心的,特别是最近在补大铁块,因为idw漫画整个系列的时间跨度很大,可以说从“宏大叙事”到“小叙事”的方面都涉及到了,看着看着就不可抑制的产生了多余的感情,对mtmte里某些角色又怜爱上了。我个人是觉得“idw的故事发展也是这样的,战争结束“宏大叙事”逐渐消散,所以故事的镜头转向寻光号,这是一群战争遗老在冒险中重新建立自己“小叙事”的故事”,甚至到结尾我们mtmte形成不止一个拟似家庭。贴膜贴的太多,明明是理论类书籍却看得我热泪盈眶。不过对要看的朋友还是提醒一句,里面涉及非常多90、00后的一些热播日剧剧透,介意的就不要翻开了⚠️!
变形金刚 第六卷03 雷霆救援队 豆瓣
Transformers: Last Stand of the Wreckers
作者: 孩之宝 译者: 童趣出版有限公司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 - 6
2014年,变形金刚诞生30周年。孩之宝的故事讲述了30年。
30年间精彩不断,抓着每个故事迷的心,未来诸多期待,故事依然震撼。
变形金刚的老牌粉丝,你一定会沉浸于最新的冒险之旅。变形金刚的新朋友,欢迎加入超凡绝伦的经典传奇。书中既能体验到惊险刺激,又能心眼儿激励启迪。尽享其中,冒险才刚刚开始……
2024年12月24日 已读
警车不发力的那些年……jr太爱用高科技结尾了,完全就是机械降神么,就算是同人男之魂在燃烧,也要好好想一个合情合理的结尾啊!
智慧型手機知識碎片化時代的「閱讀力」最新技術大全 谷歌图书
作者: 佐佐木俊尚 讀書共和國╱方舟文化 2022 - 11
兩周賣破4萬部,日本讀者絕贊好評!!! 閱讀力、思考力、寫作力、靈感發想力——究極提升技巧!   活用「散漫力」、累積「短集中」, 無須專注力,就能最大化INPUT與OUTPUT ?!   在這個「網路令人分心」的時代裡, 每個人都得掌握的全新閱讀方式!     ? 日本讀者敲碗求出!書籍、網路文章、社群網站、新聞報導、付費媒體的「最新閱讀技巧」都在這裡!   ? 首度公開,在這個「手機讓人難以專注的時代」裡,人人都需要的輸入技巧——不必強迫集中,就能創造驚人結果!?   ? 學會讓「碎片化知識」轉化為「智能」,讓自己擁有「思考力」!   ? 想知道把「無意識」當作武器,讓「好點子源源不絕」的訣竅嗎?   ? 閱讀本書,「真正的思考力」與「創新的發想力」一次入手!     ★ 現代智能閱讀力,讓大腦高速運作、輸入輸出最大化!   透過本書,你可以獲得當代所需最新閱讀力——     【網路文章】每天瀏覽「400個網頁、1000個標題」的方法   【新聞】靠自己「深層解讀新聞報導」的3大Know-How   【資訊整理】「2種保存方式」,讓累積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智能」   【社群網站】高手才知道,Twitter密技+ Line注意要點   【書籍】難懂的書就用「筆記軟體」來閱讀,讓「知識立體化」!   【實體書店】「書店員眼光」+「書架脈絡」,讓你與好書邂逅不錯過   【輸出內容】好點子不枯竭的訣竅、寫文章的方法、作筆記的技巧   【工具】活用幫你「徹底又有效率地處理雜務」的最強APP     ★ 多元化資訊,如何蒐集、篩選、精讀?   「佐佐木先生,你到底是用了什麼方法,才能蒐集到這麼多跨領域資訊呢?」      每天早晨八點,佐佐木俊尚都會將自己讀過千篇報導整理而得的各領域重點新聞,介紹大約十篇在推特(Twitter)和臉書(Facebook)上。這些報導都是他每一天利用零碎時間,從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的資訊海裡撈出來的「精華」。     能夠十年來都維持如此大量的資訊吸收與優化,正歸功於他獨到的「閱讀Know-How」。   在這本書裡,他便要把自己所實踐的「資訊蒐集、篩選、精讀」最新「Know-How」,傳授給所有的讀者。     ★ 手機偷走專注力,怎麼強化「輸入」與「輸出」?   「最近讀書的時候,都無法集中精神」、「一下子注意力就不集中了」、「明明沒有什麼事,但就是會想去碰手機」……怎麼辦?     每當被這麼問,佐佐木總是毫不猶豫回答:「其實根本不需要『集中力』!」     佐佐木認為,身處在這個智慧型手機的時代裡,要想丟下3C產品換取專注力,簡直是天方夜譚。同時,各種應用程式、雲端、軟體,早已足以為我們渙散的集中力代勞。你只需要反過來,利用自己的「散漫力」就好了。     在本書中,他將會公開所有「不需要集中力」的「知識輸入法」以及「智能輸出法」,幫你活用短集中,將成效最大化!     ★ 強大思考力 × 創新發想力,藉由閱讀一次入手!   「如何才能像佐佐木先生一樣,生出這麼多令人驚嘆的想法和點子呢?」     雖然世界上並不存在「無論何時,都能想出好點子」的公式。不過,只要藉由閱讀的內化技巧,打造好「基礎」,任何人都能確實提高創造「嶄新想法」和「出色點子」的腦力。     本書會向讀者們說明,如何有效率閱讀大量書籍和文章,把「知識」儲存在自己腦內。並藉由妥善保存「知識能量」,來轉化為思考力與發想力。     作者歷經數十年摸索、累積,並長期實踐的閱讀力秘訣,此次,將在本書一次公開!      【重點搶先看】   ○ 就算精神不集中,一樣能大量「輸入」與「輸出」。   ○ 我們之所以要去閱讀的主要目標之一,是為了「得到多元觀點」。   ○ 只有對知保持謙卑,人們才有可能容得下「多元觀點」以及「不同的意見與看法」。   ○ 我們無須強迫自己保持精神集中,重要的是故意反其道而行,反向利用「漫不經心」,來提高做事的效率。   ○ 當一個人進入到「迴聲室效應」的狀態後,將很難再聽進別人的任何意見。   ○ 「公正又中立的新聞媒體」,早就已經不存在了。   ○ 報紙很適合用來當作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入口」。   ○ 如果一個人只是漫不經心地盯著社群網站上的限時動態,被動地接收「推式資訊」的話,那麼和看一整天電視,腦袋空空的狀態也沒有兩樣。   ○ 網路時代最棒的事情之一,莫過於人們可以在社群網站上,讀到許多專家們所發表的文章。   ○ 就算是原本風評很好的專家,也不表示我們就能一直信賴下去。   ○ 「檢視文章標題」和「仔細閱讀文章內容」,應該在不同的時間來執行。   ○ 自己認為真正重要,需要「永久保存」的文章,保存在「Notion」裡;不那麼重要的文章,就只封存在「Pocket」。   ○ 在接下來的時代中,「給予者」會比較吃得開。   ○ 如果一個人沒有努力且持續的進行輸入,那麼總有一天用來輸出的資源也會用罄。   ○ 別讓「沒讀過的紙本書」繼續增加。   ○ 電腦雖然有超強的記憶力,但卻缺乏組織「故事」以及體系化的思考能力。然而人腦雖然善於創造「概念」,記憶力卻遠遜於電腦。   ○ 「雲端」的存在, 是為了讓我們從雜務中解放、活得更好。   ○ 「飢餓感」與「飽和感」最大的差別在於,前者能成為讓人想繼續工作下去的泉源。   本書特色     ★ 日本讀者敲碗求出,兩周賣破4萬部,絕贊好評熱販中!!!   ★ 活用「散漫力」+放棄「強迫集中」=INPUT+OUTPUT最大化   ★ 書籍、網路文章、社群網站、新聞報導、付費媒體的「最新閱讀技巧」,一書掌握!   ★ 閱讀力&思考力&寫作力&創意力,增強與獲取訣竅,開書送給你!
2024年12月22日 已读
感觉和作者还蛮有缘分的,书里的一部分方法在阅读本书前就已经在做了,其他的方法确实看着也实用性很高。作者作为一个年纪偏大的中老年人,还能不断的接受新的科技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这种接受度和吸收度让人佩服。或许这也是一直保持灵感的原因之一?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 Eggplant.place 豆瓣 Goodreads
Prawiek i inne czasy
8.9 (194 个评分) 作者: [波兰]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译者: 易丽君 / 袁汉镕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7 - 12
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国际布克奖得主、
波兰文学女王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成名作
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的碎片化小说,
八十四块时间的裂片,
拼贴出历史的斑斓大梦。
◎ 编辑推荐
☆ 作者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为 2018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2019 年 10 月颁发),本书是她的成名作。
☆ 20 年间被翻译为 22 种语言,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版 108 次,是入选波兰中学课本的国民小说,也是打动评论界的口碑之作。
☆ 故事的中心是一座位于宇宙中心的虚构小镇和一个蕴藏造物之谜的游戏棋盒。小说通过不断转换视角,以八十四块时间的裂片,拼贴出历史的斑斓大梦。
☆ 太古是一个地方,它的四个边界由四位天使守护。这里有玩物丧志的地主、痴心不改的孤独集邮者、触摸时空边界的少女、与月亮结仇的老妇,也有天使、水鬼、哈巴狗,乃至咖啡磨……这是一部以魔幻现实主义书写东欧百年历史的巨作,也是一首观照人性、慰藉灵魂的童谣。
☆ 关于特殊时期平凡人的尊严,关于爱、欲望和徒然的失去,关于早已谱写的命运和冲破束缚的灵魂。
◎ 内容简介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是波兰当代著名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成名作。小说共84个章节,每一个章节以“xxx的时间”命名,通过不同的视角讲述了太古之中各种人物,甚至动物、植物和东西的故事:触摸世界边界的少女、沉迷解谜游戏的地主、寂寞的家庭主妇、咒骂月亮的老太婆,乃至天使、水鬼、哈巴狗、菌丝、小咖啡磨……以三代人的人生故事,折射了波兰二十世纪动荡起伏的历史命运。
太古是一个地方,位于宇宙的中心。它的四个边界由四位天使守护。太古之外的世界并不存在,自以为走出太古的人,其实站在边界上做梦,梦见自己走到了外面的世界。等他们苏醒过来,便回家去,把自己的梦当成了回忆。边界也会生出现成的人,如同他们从外面的世界而来……
◎ 媒体推荐
她的叙事富于百科全书式的激情和想象力,代表了一种跨越边界的生命形式。
—— 诺贝尔文学奖评选机构瑞典文学院
本书深深扣动了读者的心弦,特别是对20世纪波兰的崭新呈现手法令读者眼前一亮。
——《经济学人》
在这本史诗小说中,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运用魔幻现实主义创造出了一个既弥漫着古老神话,又坚实扎根于当下的世界。
——《法兰克福汇报》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的散文风格具有强大的抚慰效果。安静而有力量,这是一个令人久久难以忘怀的故事。
——《今日世界文学》
本书交织民间传说、史诗、神话与波兰生活景致,形成一个充满符号、隐喻的世界,令人从容反视生命、爱情和意义的种种。
──《中国时报开卷周报》翻译类十大好书推荐词
◎ 获奖记录
★ 作者获得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2019年授予)
★ 获1997年获波兰权威文学奖“尼刻奖”
★ 获1996年波兰Paszport Polityki奖(由波兰ZUI大的周刊纸媒Polityka评选的年度奖项)
★ 获1997年波兰Kościelski奖(创始于1962年的独立文学奖项)
★ 获2003年《中国时报开卷周报》翻译类十大好书
2024年12月22日 已读
每个人在自己的时间内都是主角,作者能在篇幅短小的章节刻画出太古里生动的每个人很让人赞叹。很喜欢作者笔下的每位女性,她们或世俗或超然,但都在自己的时间内做自己。
拍卖第四十九批 豆瓣
The Crying of Lot 49
7.5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托马斯·品钦 译者: 胡凌云 译林出版社 2018 - 10
品钦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最易读懂,又能全面反映其独特创作风格的一部。于1967年获美国艺术文学院的罗森塔尔基金奖。曾入选美国《时代》周刊百部英语小说佳作。
故事发生于1964年夏的加利福尼亚。女主人公奥狄芭是一位20世纪美国典型的家庭主妇,从一次冷餐会回到家后,她发现自己已被她的已故情人、加利福尼亚房地产巨头皮尔斯提名为他的遗嘱执行人。于是奥狄芭离开洛杉矶赴皮尔斯的“大本营”——圣纳西索进行遗产调查事宜展开,而调查过程中的许多发现,都毫无例外地指向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地下邮政系统——特里斯特罗。于是,针对该组织,奥狄芭展开了一系列调查,然而她的追踪,却没有任何明确的结果,她好像一直在接近真相,答案却又似是而非。纷繁杂乱的线索使奥狄芭陷入迷茫,她永远也无法确定是否真的存在着“特里斯特罗”,或者她自己只是皮尔斯设置的骗局受害者,又或者一切都是她自己的疯狂幻觉。 作为“第四十九批拍卖品”进行拍卖的一组邮票,似乎成为解开特里斯特罗之谜的关键,然而……
小说通过迷宫式的叙事和对熵增理论、测不准原理的借用,描绘了美国光怪陆离的社会全景,道出了在无序、空虚、没有确定性的现代社会中人类的尴尬处境,展现了鬼才品钦诡谲的视角及其对杂糅、戏仿等艺术手法的娴熟运用。
2024年12月19日 已读
太过后现代了,充满隐喻和迷宫般的剧情,让我看得很无助。还好在看《万有引力之虹》前先尝了这本,不然不知道是个怎么样的折磨。看的体感很像玩极乐迪斯科,给你一个出发的目的,但你在路上遇到的、经历的、想要迫切了解的都是像树的分叉一样延伸出来的,在这过程中,你会在托马斯品钦的语言中迷路,和女主一样拼命探寻,但又找不到真相。是我目前看到的最谜语人的大师!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豆瓣
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 Why Violence Has Declined
7.3 (19 个评分) 作者: [美]斯蒂芬·平克 译者: 安雯 中信出版社 2015 - 7
【内容简介】
人是一种怎样的混合造物啊!新奇,古怪,混乱,自相矛盾,不可思议!他裁断世上万物,他是微末的蚯蚓、真理的宝库,灌满了谬误和不确定性的阴沟,宇宙的光荣和糟粕。
——布莱兹·帕斯卡
----------------
研究人性,必然关注暴力。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阅读了血腥的战争和令人毛骨悚然的罪行之后,不由得掩卷发问:“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但是我们很少问:“过去的世界究竟有多糟糕?”实验心理学家、认知科学家、畅销书作家斯蒂芬·平克在这本令人震撼的新著中告诉我们,过去的世界更加糟糕,事实上,我们正生活在人类历史上最和平的时代。
我们身边导出都是血腥历史的证据:《旧约》中的大屠杀,《新约》中的十字架;莎士比亚戏剧和格林童话中血淋淋的肢解;英国王室对家眷的处斩,美国建国者之间的决斗;还有对殴打妇女、虐待儿童、灭绝原住民的司空见惯和冷漠接受。
平克在书中展示了上百幅图表和地图,佐以大量的数据资料,量化暴力减少的趋势:部落间战事的死亡率比20世纪的战争和大屠杀要高出9倍;中世纪欧洲的凶杀率比今天要高出30倍;奴隶制、残酷刑罚和滥用死刑曾经是人们生活中的常态,但如今被废除了;发达国家之间已经不再发生战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死亡人数也只是几十年前的一个零头;强奸、家暴、仇恨犯罪、严重骚乱、虐待儿童、虐待动物——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减少。
如果人性并没有发生变化,这一切又是怎样发生的?是什么让人们停止儿童献祭,不再在晚餐的餐桌旁互相捅刀子,或者不再公开行刑,将犯人大卸八块来娱乐大众?是否是因为人们开始阅读小说、培养餐桌礼仪,开始敬畏警察或者将精力转向发家致富?原子弹是否应该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因为它防止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摇滚乐是否要对20世纪60年代的犯罪高潮负责?堕胎合法化是否促成了犯罪率在90年代的回落?
平克认为,答案并非如此。解释暴力下降的关键在于理解将我们推向暴力的心魔,以及将我们带离暴力的善良天使。政府组织、识字率、商业和都市的文明进程,让我们日益有能力控制我们的冲动,对他人怀有同情,宁愿讨价还价做交易而不是抢劫,我们也开始揭露那些毒害人心的意识形态,发挥理性的力量,克制暴力的诱惑。
平克汪洋恣意的才华和知识,启发我们更进一步地反思我们对进步、现代性和人性的观念。本书的结论必然会引起争论,但这只是一个开端,它将引导我们用全新的角度看人性、看历史、看世界,让我们深思人类社会的未来命运。
------------------------------------------------------
【编辑推荐】
◎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读过的最重要的书”。
◎道金斯(《自私的基因》作者)、尼尔·弗格森(《文明》作者)、伊恩·莫里斯(《西方将主宰多久》)、约瑟夫·奈(《软实力》作者)等历史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科学家、哲学家赞誉推荐。
◎著名心理学家、科普作家斯蒂芬·平克 关于人性最恢弘的著作。
◎穿透10万年历史,以暴力的尺度,度量人性的进化。
◎人类做对了什么?未来如何主导自己的命运?
◎一部全球瞩目的杰作——《时代周刊》
◎我们时代最伟大的作品——《经济学人》
◎历史、科学和故事讲述的完美结合——《金融时报》
◎雄踞亚马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全球售出30多种语言版权,席卷欧美各大畅销榜;
◎入围塞缪尔·琼森奖、英国皇家学会“温顿科学图书奖”等众多重要图书奖项提名;
◎革命性的跨学科研究,整合历史学、人类学、社会生物学、演化心理学、法律制度、经济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等跨学科研究;
◎平克将最权威前沿的学术成果,转化成结构完整流畅易读的大众读物,写出了一部超级畅销著作。大视野的格局、引人入胜的叙事、博学自信的论述、深切的人文关怀,这正是你期待的年度必读图书;
◎《卫报》《自然》《科学》《纽约客》《经济学人》《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华尔街日报》100余家重要媒体跟踪报道;
◎全球科技巨头、政治首脑、历史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科学家、哲学家和一切人文关怀人士,争先阅读、赞誉推荐。
------------------------------------------------------
【媒体及学者评论】
我这一生读过的最重要的书……它不只是一项历史学术贡献,而且是一项对世界的贡献。
——比尔·盖茨,《盖茨笔记》
这是一本及时的书,它讨论了暴力如何以及为什么在我们的历史中呈现稳步下降的趋势,以及我们该如何使这趋势继续下去。最近的一些事件似乎让我们感到暴力和恐怖主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常见,因此在这时,我们去理解和认识所有暴力 —甚至恐怖主义—实际上是在减少就很有必要。如果我们能够了解人们曾经是如何实现这一点的,我们就能沿着这条路走向和平。
——马克·扎克伯格
一本极为振奋人心的著作,对史学有重大贡献。
——尼尔·弗格森,哈佛大学历史教授,著有《文明:西方及其他》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定会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作品。长期来看各种形式的暴力都在下降,平克极其详尽的分析有力地证实了这个主题,他还从心理学、神经科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多方面探究了这一现象的原因。无论是出人意料的主题,还是他对这一现象原因的探究,简直是能够与启蒙时期伟大思想相媲美的精妙自然哲学……他的文笔优美,读来如沐春风。
——马特·里德利,《经济学人》
对于所有对人性感兴趣的人,这本书的内容都足够引人入胜……这是一本至关重要的书。它包含了如此多的研究,涉及了如此多的领域,绝对是一项大师级的成就。
——彼得·辛格,《纽约时报书评》
一部令人惊艳的好书……我时常报道种族灭绝和人权践踏这些问题,平克的书让我产生共鸣,他的观点真实可信。
——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纽约时报》
一本重要且机智的非虚构作品。
——泰勒·考恩,《纽约时报》
一部极其精彩的、警醒人心的作品……每个人都该读这本让人惊艳的书。
——大卫·朗西曼,《卫报》
作者记录并分析了人类文明中逐渐加强的善良天性,他所做的努力令人格外钦佩。平克,这位著名的哈佛心理学家……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地论证了20 世纪本不该如此声名狼藉。
——克莱夫·库克森,《金融时报》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有着平克明显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趣味性,很多喜爱他之前作品的读者会认出这种风格并同样喜爱这本书……它是科学、历史和叙事的完美结合。
——克莱夫·库克森,《金融时报》
关于暴力问题,斯蒂芬·平克写得极其出彩。
——迈克尔·伽扎尼加,《华尔街日报》
平克的研究范围极广,这些研究被他聚拢到了一起……对于他认为的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变化,这本书做了极精妙的解释。
——詹姆斯·Q·威尔逊,《华尔街日报》
一部篇幅宏大、研究深入又兼具综合性的力作,让我们得以从一个非常有益的视角重新审视人类现状。
——瓦内萨·布什,《书单》
非常突出……语言精致、阅读流畅……平克数据充足的统计结合了方法上的老练。历史与科学巧妙结合,让它成了一本极其优秀和重要的书。
——克里斯托弗·勃姆,《美国科学家》
一部赤诚又格外有启发性和乐观精神的作品,值得人们讨论。
——史蒂芬·豪,《独立报》
这是本年度能带来最多讨论的一本书……完全令人信服。
——彼得·福布斯,《独立报》
野心勃勃、充满争议而又被广泛参考的一部作品……一场极具收获性的阅读,几乎每一页都能找到富有魅力的金句。
——敦·桑德布鲁克,《星期日泰晤士报》
(平克)成功整理记录了各种暴力和残忍总体下降的现象。这项人类成就值得让更多人知道,这本书非常重要,读者们会记住它,并去思考这一现象的原因。这个故事绝对值得七百多页的篇幅。
——罗伯特·杰维斯,《国家利益》
极具说服力!
——布伦达·马多克斯 《电讯报》
平克研究范围之广可谓非凡……《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是一项极大的成就。
——史蒂夫·塞勒,《美国保守派》
一部非同寻常又野心勃勃的暴力史……平克的书的确非常挑衅,但他自己绝不是爱耍嘴皮、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克里斯托弗·哈特,《星期日泰晤士报》
这是一项非凡的成就,值得社会科学家、关心社会的公众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研究和讨论。它给人一种充满生气和魅力的阅读体验。
——马丁·戴利,《自然》
这本书让你读了开头就如饥似渴、迫不及待地想往后读。
——迈克尔·舍莫,《美国学者》
这是关于一个宏大话题的里程碑式的作品,理论与细节兼备,著者的思想卓越不凡,这本书保证不会让人失望,它也定会成为未来人们探讨和争论的焦点。
——大卫·斯塔莫斯,《进步评论》
一部丰富又很有讨论价值的书,它包含了大量的经验分析,同时还加入了平克常有的故事、才智和精妙的措辞。
——《国家评论》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是一部令人瞩目的作品。平克通过科学的原理阐释了一些通常在隐形道德包裹之下的问题和被人高度怀疑的经验假设,使这些问题为人所理解。无论你从书中的细节找到什么赞同点和争论点,作者都值得人们的尊敬、感谢和掌声。
——尼尔·博伊德,《加拿大霍芬顿邮报》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图书出版,但只有很少数是必读书,而真正重要的更为稀少。《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极少数这样的好书之一,它将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每一位关心世界状况的社会公众,都应该读读这本引人入胜、充满人文关怀的重要著作。
——伊恩·莫里斯,《星期日邮报》
平克是传递福音的理想学者。他是位表达异常清晰又趣味十足的作家,但却绝不能说是盲目乐观……《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这部作品让悲观主义者都很难抓住对未来忧郁的想象不放。
——约翰·霍根,《slate》杂志
才华横溢!
——凯伦·坎宁安,《先驱报》
可能是 21世纪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詹姆斯·阿普尔,《国际公正监督》
2024年12月18日 已读
很长,但不难读,第一次读平克的作品,读的感觉整体非常好,内容很扎实,可以看出作者真的翻阅了很多资料找了很多可信的数据。看完觉得又开心又难过的,民主国家头也不回的向未来走去,但和平之光什么时候能照到我们身上呢。
当代英雄 豆瓣 谷歌图书
ГЕРОЙ НАШЕГО ВРЕМЕНИ
作者: [俄] 米哈伊尔·莱蒙托夫 译者: 冯春 Beijing Book Co. Inc. 2020 - 05
“当代英雄”是每个时代的大多数。
-
莱蒙托夫(1814—1841),俄国十九世纪杰出诗人,小说家,长篇小说《当代英雄》是他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由《贝拉》《马克西姆·马克西梅奇》《塔曼》《梅丽公爵小姐》《宿命论者》等一系列小说组成。
主人公彼乔林是一名到高加索服役的贵族青年军官。他精力充沛、才智过人,但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因而养成玩世不恭的处事态度,将自己的充沛精力消耗在半真半假的恋爱游戏和冒险行动中,给别人带来痛苦和不幸。彼乔林是俄罗斯文学中继普希金的奥涅金之后又一个经典的“多余人”形象。小说以深刻的心理刻画和卓越的自然风景描写著称,文笔委婉优美,故事生动隽永,被公认为俄国古典文学的典范。
2024年12月16日 已读
最喜欢的部分是毕巧林的日记部分,这部分自怜的滤镜让事情的叙述充满不可信,但我太爱看他面对自己矛盾的部分却漠然置之。最近在打正义之怒,狠狠的用他贴了岱兰的膜,好吃好吃。
蒙马特遗书 豆瓣
7.6 (131 个评分) 作者: 邱妙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8
颠覆性的LES情欲私密之书
台湾几个世代拉子圈的“圣经”
蒋勋 骆以军 陈雪 推荐
告别人世的心路剖析 女性情欲的深度书写
以死亡的决绝和纯粹 见证爱的不朽不灭
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寻,对灵魂绝望的拷问,永久地震撼着世上所有苍白的灵魂
深深堕入生命中最黑暗的痛苦里,挣扎着爱与死的意义——死亡,也是创作的一部分吗?
一九九五年夏天,才华洋溢的台湾小说家邱妙津在巴黎以惨烈的自杀结束了自己年仅二十六岁的生命。这二十封信,是她留给这个世界的生命告白。爱欲的强烈、背叛的痛苦、不顾一切的占有与痛切的自我剖析在文字中喷薄而出,而关于爱与艺术的纯粹追问,也永久地震撼着世上所有苍白的灵魂。
本书甫一问世就引爆了整个台湾,对于整整一代尚未有机会深思爱与死真谛的青年来说,邱妙津的文字提供的,不仅是经典的阅读对象,更是一个朝圣的坐标,以及面对诚实爱欲的灵魂自白。
“我对我的生命意义是真正诚实与负责的,尽管我的肉体死了,形式的生命结束了,但是我并不觉得我的灵魂就因此被消灭,无形的生命就因此而终止。”
我们可以用“死亡”去答辩这个荒谬的世界吗?于是,我读到了《蒙马特遗书》。台湾战后少数让我掩面哭泣的一本书。——蒋勋
《蒙马特遗书》在台湾,几乎已是女同志人人必读的经典,甚至可能几个世代(至今二十年了)拉子圈的“圣经”……《蒙马特遗书》已不止是邱妙津自己的创作资产,它像《红楼梦》、莎翁的戏剧,成为台湾拉子世界那极域之梦,浓缩隐喻。——骆以军
人们崇拜一个死者,并由此得到生的力量,无论对于作者或读者而言,这是意义非凡的作品,“有如此的灵魂存在,世界真美,我更舍不得死了。”但愿这会是大家读完《蒙马特遗书》的赞叹。 ——陈雪
2024年12月10日 已读
看这本有看王尔德的《自深深处》的感觉,这本剖析自己剖析的更深,可以说把自己的灵魂摘出来给她写信的人看了。所以这份感情也像她说的一样,显得太过沉重。书信体难免有让人太过接近作者,面对这样的浓烈的感情多少让读者有撞破隐私的难堪。阅读体验肯定还是《鳄鱼手记》来的更好,但对着遗书还是莫要说阅读体验……
人地之间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陶然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23 - 3
看懂土地改革,
看清中国发展的真实逻辑。
扎根第一现场,紧贴一线实践!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 陶然
写给切实关心中国前途读者的答案之书。
------------------------------------------------------------------------------------------------------
△置身事内,扎根一线,理论与实践兼顾△
作者陶然教授连续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引用学者 “理论经济学”榜单。在中央与地方政府户籍、土地 、住房改革等领域发挥重要政策影响。每策必有实地调研,既置身事内,也扎根一线。
△理清“土地财政”与中国模式的来龙去脉△
“土地财政”到底如何产生?地方官员晋升真的与经济发展挂钩吗?分税制对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影响有多大?到底是否存在一个“中国模式”?
△摸清中国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的症结所在△
征地拆迁为何引发群体性事件?“小产权房”“以租代征”为何大量涌现?房价为何越调控越高涨?“土地金融”如何引发地方债务风险?
△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政策组合拳△
顶层设计如何推动发展模式转型?户籍改革到底要改什么?如何实现人口的城市化?农村集体土地如何实现渐进国有化?
------------------------------------------------------------------------------------------------------
《人地之间》是一本全面讲述中国过去四十年经济增长模式及未来发展问题解决策略的普及性著作。
在考察我国现有经济增长、工业化及城市化模式的历史背景、演变过程及其理论逻辑的基础上,《人地之间》分析了过去的经济增长模式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土地利用的多方面影响,并最终给出合理、可行的城乡土地改革方向及具体的政策组合。
在城乡土地改革的每个细分领域,作者所提供的解决方案都是在既有政策框架基础上以逐步缓解现有矛盾为目标的适度调整。既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无关痛痒的修补,而是希望通过一系列“激励相容”的联动改革逐步推进。
2024年12月5日 已读
很怀疑作者这本书的受众是需要有一点政策知识的人,前面几章对出现的政策和概念都没有解释,后面几章阐述自己的解决方案阐述的也啰啰嗦嗦。而且整体太过理想化,虽然说理想化但解决也不是放在群众的角度上,而是对于政治管理层要怎么解决这次危机。
鳄鱼手记 豆瓣 Goodreads
8.1 (136 个评分) 作者: 邱妙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8
邱妙津长篇小说处女作
震动整个台湾的同性爱情物语
开启一个时代的文学经典
蒋勋 骆以军 陈雪 推荐
生命地带的边缘,同性情欲的纠结,在冷冷而又无助的人生旷野,倾听邱妙津——一只寂寞鳄鱼的真挚告白,一曲狂暴热烈的绝望恋歌……
对于这仿佛与生俱来、无法选择更无以更改的同性恋身份,是勇敢面对,还是纠结抗争?直面内心深处的爱和无处放置、无人理解的悲哀到底有多艰难,而再绝望创痛的故事,在人生最灿烂的时刻,都会绽放出令人讶异的温情与美……
“尽管我要再受多大的痛苦与折磨,我还是要述说爱是不灭的。”
《鳄鱼手记》是邱妙津完成的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也是台湾20世纪末大学生迷惘与困顿的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全书分为八个章节,其中大部分章节以大学生活为背景,叙述了七个男女主人公的同性、双性恋的情感生活和心路历程,通过解放的性及性别观点,描绘了当时大学生全新的精神世界和得不到认同的感情经历给彼此的成长过程带来的痛苦和收获。其他章节则以一只拟人化鳄鱼的独白,另组合成独立于主要情节之外的寓言,讽刺、影射“鳄鱼╱性异常者”在人类社会孤独、受压迫的命运。这些彼此穿插的叙事线索以复调双声的结构牵动出同一主题的心理及政治层面。
如今我已四十五岁,距我和邱妙津相识,或我们那么年轻(而两眼发光、头顶长角),几次争辩但又同侪友好,脚朝上踮想象可以、“应该”写出怎样怎样的小说,已经二十年了。我仍在不同时期,遇见那些小我五岁、十岁、十五岁、二十岁的拉子,仍和我虔诚地谈论邱妙津……我感觉她已成为台湾女同志“拉子共和国”、某张隐秘时光货币上的一幅肖像。 ——骆以军
她的作品被大家传颂、引用、讨论、研究,她的生平、事迹甚至她阅读欣赏的小说、作家、电影导演,所有一切都成为女同志世界里一座无论在何处都可以眺望的高山,成为那一代文艺青年效仿参照的对象,甚至有人直接就说,“邱妙津是我的神。”
——陈雪
2024年12月1日 已读
很久没有阅读母语作家的作品了,作者对表达的把控是十分天才的,很难想象那么浓厚深沉的感情也可以用语言书写出来。很难得基本一整本的阅读时间都完全沉浸在作者的情绪里。不过可能也是这种对自己灵魂过于亲密的接触让她没有办法承受这些痛苦。感谢她留下来的这些文字,让生者可以通过这些继续活下去。
变形金刚:壮美新纪元 Eggplant.place Goodreads
Transformers Ongoing
作者: IDW IDW 2019 - 3 其它标题: Transformers Ongoing #1
新宇宙开箱!塞伯坦,美丽和平的宇宙贸易枢纽,头一次谋杀案,死者竟然是……
2024年11月15日 已读
我就为美帝卖的那几页,硬把这篇看完了。
不信之书 豆瓣
The Book Against God
作者: [英] 詹姆斯·伍德 译者: 张朔然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4 - 9
詹姆斯·伍德小说首作
英国版《围城》嬉笑间揭露延毕博士苦乐生活
写不出的博士论文,忍不住下笔的个人写作项目,岌岌可危的经济状况,濒临破碎的婚姻,原生家庭的变故……
一个青年博士的学术挣扎和感情生活的困顿,在詹姆斯·伍德这部小说中得到了生动、犀利、风趣的展现。本书是他多年来真实生存经验及文学洞见的结合之作。由于自身的评论家特质,伍德在刻画这群英国当代知识分子的群像之时,也用自己那种特有的柔情、优雅的品格,宽恕了他们的失常和冒犯,并为读者带来了这种社会较量以外的慰藉和情感力量。本书语言独到,灵气逼人,不仅是一本优秀的当代人物小说,更是对知识界身份的一种自我质询。
………………
“这个时代最出色的文学批评家”热情洋溢、深邃有趣的小说首作。
——《金融时报》
伍德是少有的能够将思想生活戏剧化并赋予其人性维度的小说家。
——《出版人周刊》
小说中的思想难题虽然暗藏玄机,但绝不会让人觉得只是学术性的,因为它们是主人公个人关系的折射。
——《纽约客》
伍德的第一部小说达到他自己的严格标准了吗?答案是:非常出色地达到了。就像伍德的评论一样,《不信之书》充满了思想、讽刺和智慧。
——《迈阿密先驱报》
伍德写出了他自己的第一部大部头小说,这部小说与文学和信仰有关,但令人高兴的是,它还充满了智慧、有力的形象和英国式的怪人。
——《纽约时报书评》
作者将严肃的神学问题与家庭关系巧妙地、甚至是狡猾地融合在一起,就像汤姆藏在床下的苏格兰威士忌一样顺口。
——《华盛顿邮报》
2024年11月14日 已读
可以品出一点小说家和批评家写小说的不同。很喜欢男主的冷幽默,毫无疑问伍德多少把自己带入了主角。谁没有用过谎言来构建一部分人生呢,最后几章父亲葬礼的描写以及男主最后的演讲虽然是故事高潮,但最喜欢的还是每次男主撒谎应付账单应付妻子应付父母,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