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anhua - 标记
考古圖 續考古圖 考古圖釋文 豆瓣
作者: (宋)呂大臨 / (宋)趙九成 中华书局 1987
宋呂大臨《考古圖》欽定四庫全書本
內載容庚(希伯)《考古圖述評》、《續考古圖述評》及《考古圖釋文述評》
2020年4月4日 想读
古本竹书纪年辑校 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豆瓣
作者: [清] 朱右曾 / 王国维 译者: 黄永年 校点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7 - 3
《竹书纪年》原本据说有三十篇,记载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的史事,其中从周幽王开始用晋国来纪年,三家分晋后用魏国纪年,魏襄王二十年便滑再纪下去。《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晋武帝太康二年(公元二八一年)在汲郡(治所在今河南汲县西南)的一座古墓里出土。这部史书书写在竹简上,被称为《竹书》;由于它按年编次,又被称为《纪年》。有时还冠上出土的地点,被称为《汲冢竹书》或《汲冢纪年》。一般称为《竹书纪年
2020年4月4日 想读
国语 豆瓣
作者: 左丘明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国语》全书共二十一卷,分别记载了西周末年春秋时期(约BC967-BC453)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事,是我国最早的国别史。
2020年4月4日 想读
出埃及记 豆瓣
7.7 (7 个评分) 作者: [美] 里昂·尤里斯 译者: 高卫民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8 - 10
《出埃及记》作为一部非凡的小说,取材于二十世纪最戏剧性的事件之一:一个崭新的国家,在经历了无论从军事、政治、地理、经济上都令人难以置信的艰难困苦后,终于诞生了。书中栩栩如生的主人公和建立在史实基础上的描述,让故事情节充满了戏剧性和激情。《出埃及记》不仅以小说,而且以电影的形式,成为这个时代大众所关注的作品。
2020年3月30日 想读
亵渎1·轮回·月陨 豆瓣
7.5 (11 个评分) 作者: 烟雨江南 朝华出版社 2005 - 9
生逢乱世,上帝死了,但心底的真情也死了吗?
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一个卑鄙狡狯,热爱打架泡妞,只想小富即安的小无赖,却因为偶然的机缘,成为了挑战神圣的大亡灵法师的继承人。
犹如大河的一条小鱼,生逢乱世的罗格茫然地寻找着命运的方向,却在神界、精灵族、矮人国、异类空间,以及大陆各国的政治、战争、商贸中,甚至个人情色历险中,左右逢源,盘旋而上。
一部跨越不同空间,背景繁复宏大的本土奇幻巨著,从故事情节、场景结构,到人物命运、哲理内蕴,全面超越同类型小说。
在无数的奇幻小说中,本书就是那闪烁着异类光芒的猫眼宝石,只要拿起,就难以放下。
2020年3月23日 想读
紫川(全五册) Goodreads 豆瓣
8.4 (17 个评分) 作者: 老猪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 - 1
两百年前的蓝河战场,光明帝国最后的军团在魔族的喧嚣声中崩溃,帝国最后的元帅和皇帝战死。混乱的西川大陆上没有了共同的君主,群雄并起而混战,武力是生存下去的唯一本钱,制霸天下,是一代代强者的梦想。
大陆东南,有一个两百多年的强大势力——紫川家族。他西击流风家,东挡魔族,南镇林家。为了强大的梦想,为了家族血统的薪火相传,无数紫川俊杰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的史诗般壮丽的历史。这本奇幻战争史诗巨著,讲述的就是这么一个家族的百年悲歌传奇。
《第一部 紫川三杰》:帝国之内,三杰雄起,大哥帝林沉稳移谋,二哥斯特林统军有方,老三紫川秀被人称之为无赖,却又智勇双全。
紫川家庭内忧外患,紫川三杰各显神通:紫川秀在关键时刻击退凶狠魔族,孤身闯虎穴追杀叛逆雷洪;斯特林以家族为重,无情别恋人……危难时期,三位结拜少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第二部分 光明王者》:紫川秀孤身入魔域,于数百员魔族大将之中,击杀紫川家叛徒雷洪。历经万险,武功尽失,得以脱身,却又陷入魔族的阴谋,被紫川家缉杀,有家不能归。在魔族统辖的远东,紫川秀奇遇不断,最终得到百万民众的拥戴,成为神秘、传奇的光明王。
为了远东的事业,紫川秀潜回家族。英雄归回,却不能光明正大,誓死守护的恋人,却移情别恋,而对接踵而至的残酷打击,年轻的光明王将何去何从?
《第三部分 铁腕统领》:为救远东百万百姓于战火,紫川秀果断抉择,却被远东精神领袖布丹长老夺去兵权。兵败惨祸,远东军损失惨重;虎落平川,紫川秀屈身紫川统领。
情敌马维发难,铁腕统领剑走偏锋;真心旧友异域相恋,却又要承受沙场对决的痛苦。兵连祸结,魔族重兵要征服人类……
《第四部分 帝都赞歌》:魔军入侵势如破竹,铁血帝林造就帝都神话;危难之时生死相托,女中豪杰流风霜一诺千金。巾帼英雄,铁血男儿,一起谱写出人类欢歌。
乘胜追击,紫川家要将魔族彻底消灭。紫川秀远征的道路上,突遇神秘野蛮人,于是展开了新一轮艰苦卓绝的战斗……
《第五部分 一统天下》:磨难彰显男儿气概,乱世方显英雄本色。
帝林梦想权势照亮人生,不惜弑君称霸;斯特林情深义重,人性得以映照光辉;紫川秀胸怀大局,不得不举兵讨伐……昔日情同手足的紫川三杰,难道只能鱼死网破?紫川秀人心所向,魔、兽、人的煌煌帝国,在他剑下应势而生……
2020年3月23日 想读
自然史 豆瓣
作者: [法国] 布封 译者: 陈焕文 人民日报 2009 - 4
《自然史(第3次印刷)》是一部传世的博物志,全书包括了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鸟类史和矿物史等几大部分。作者综合了大量的事实材料,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创见。《自然史(第2次印刷)》在物种起源方面的贡献尤其突出,作者倡导生物转变论,指出物种因环境、气候、营养的影响而变异。这些观点对后来的进化论有直接的影响,因而达尔文称布封“是现代以科学眼光对待这个问题的第一人”。《自然史》的文学价值也很高,其中关于动物形态的描绘尤富艺术性。作者以科学的观察为基础,用形象的语言勾画出各种动物的一幅幅生动的肖像,丰富了全书的内容。
注:2种封面随机采购。
2020年3月20日 想读
追忆似水年华 Ⅰ 豆瓣 谷歌图书 谷歌图书 Goodreads
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8.9 (38 个评分) 作者: [法] 马塞尔·普鲁斯特 译者: 李恒基 / 徐继曾 译林出版社 1989 - 6
《追忆似水年华》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文学创作上的新观念和新技巧。小说以追忆的手段,借助超越时空概念的潜在意识,不时交叉地重现已逝去的岁月,从中抒发对故人、往事的无限怀念和难以排遣的惆怅。普鲁斯特的这种写作技巧,不仅对当时小说写作的传统模式是一种突破,而且对日后形形色色新小说流派的出现,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0年3月17日 想读
刀锋 豆瓣 Goodreads
The Razor's Edge
8.8 (315 个评分) 作者: [英]毛姆 译者: 周煦良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3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1965),英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刀锋》是他的主要作品之一。
小说写一个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青年飞行员拉里·达雷尔。在军队里,拉里结识了一个爱尔兰好友:这人平时是那样一个生龙活虎般的置生死于度外的飞行员,但在一次遭遇战中,因去救拉里而中弹牺牲。拉里因此对人生感到迷惘,弄不懂世界上为什么有恶和不幸,拉里开始了他令人匪夷所思的转变……
2020年3月15日 想读
在轮下 豆瓣
Unterm Rad
8.4 (53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译者: 张佑中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7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轮下》是作者的早期作品。
小说叙述的故事是:主人公汉斯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被大家视为神童。他被送入一个神学院学习,受大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他功名心切,在与世隔绝的学校里拼命学习,没有半点空闲,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同学赫尔曼生性倔强,蔑视功名,为学校不容;而汉斯觉得只有赫尔曼才是知己。汉斯用功过度,身体衰弱,成绩倒退;学校把这些归罪于赫尔曼。赫尔曼被学校开除,汉斯更感孤单,不时受到老师的训斥和同学的耻笑,之后得了神经衰弱症,使他无法继续学业,只得返回家乡当钳工为生。社会的歧视和生活的失意使他觉得仿佛跌在无情而庞大的车轮下。
这是一部控诉德国旧的教育制度的小说,被认为有浓厚的自传色彩。
2020年3月15日 想读
一根萝卜的革命 豆瓣
作者: 藤田和芳 译者: 李凡 / 丁一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6
藤田和芳,日本最早推行有机农业的先驱者之一,于1975年8月创立日本守护大地协会,现在的守护大地协会已发展成为拥有2500个生产会员、9.1万个消费会员、年营业额达150多亿日元(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庞大组织。曾被美国《新闻周刊》评为“改变世界的社会企业家100人”。
本书以藤田先生自述的方式,讲述了自己如何从销售有机蔬菜开始,进而倡导有机农业运动,逐渐关注全球的粮食、环境、能源、教育等诸多问题,并与世界各国农民合作,最终影响了世界。
2020年3月12日 想读
媒介技术话语的谱系 豆瓣
作者: 车致新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 10
对德国媒介学的奠基者弗里德里希·基特勒(Friedrich Kittler)的思想资源的再发现,使人文研究在面对新媒介技术的全面冲击时获得了重访“未来”的某种可能。在北美技术哲学与欧陆批判理论的交锋地带,在与麦克卢汉、香农以及福柯、拉康的持续对话之中,基特勒展示了一种重新弥合“两种文化”(科学与人文)的媒介谱系学路径。通过对基特勒的回溯性阅读,本书为反思我们所处的数字时代提供理论与历史资源,以期激活日益边缘的“人文学”传统在后人类语境下的批判潜能。
2020年3月6日 想读
中国现代小说史 豆瓣 Goodreads
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
8.0 (16 个评分) 作者: 夏志清 译者: 刘绍铭 / 李欧梵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 7
《中国现代小说史》是一部有相当影响、也是有相当争议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学术著作,可以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还的治中国现代文学的专家、学者几乎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过这部著作的影响。当然,由于该书作者系美籍华人,长期在美国工作,其理论立场、观点、思想倾向和我们不尽相同,因而该书的观念和批评标准也与我们不同。为了繁荣学术研究,扩大学术交流,出版一些不同思想、不同观点、不同倾向的学术论著是很有意义的。
2020年3月1日 想读
上海摩登 豆瓣
Shanghai modern : the flowering of a new urban culture in China 1930-1945
作者: 李欧梵 译者: 毛尖 上海三联书店 2008 - 6
内容简介:
这是著名学者李欧梵的一本关于上海的“颓废加放荡”的小说、一本“鸳鸯蝴蝶”笔法写就的散文、一本时空错落,充斥着声光魅影华丽的文化地形图。另外,它还是一部极其严肃的文学批评专著。书中洋溢着战前上海的独特风味,对于上海这个悲情传奇的都市在大时代中的生活,描写得细致入微。在研究上海的著作中,本书具有无可比拟的成就。
目 录:
《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
中文版序
第一部分 都市文化的背景
第1章 重绘上海
外滩建筑
百货大楼
咖啡馆
舞厅
公园和跑马场
“亭子间”生活
城市和都市漫游者
第2章 印刷文化与现代性建构
现代性问题
《东方杂志》:一份中层刊物
启蒙事业:教科书
启蒙事业:文库
作为《良友》的一份画报
女性和儿童
广而告知
月份牌
第3章 上海电影的都会语境
电影院
电影杂志和电影指南
电影谈
流行口味:电影和观众
中国电影叙述:好莱坞影响与本土美学
《马路天使》、《桃李劫》和《十字街头》三剧研究
观众的角色
电影与城市
第4章 文本置换:书刊里发现的文学现代主义
从书刊进入“美丽的新世界”
《现代杂志》
面向一个“现代”文学
中国人的接受:翻译作为文化斡旋
一个政治化的跋
第二部分 现代文学的想象:作家和文本
第5章 色,幻,魔:施蛰存的实验小说
现实之外
历史小说
内心独白和阿瑟·显尼支勒
“善”女人肖像
色,幻,奇
都市的怪诞
第6章 脸、身体和城市:刘呐鸥和穆时英的小说
摩登女,穆杭,异域风
欲望、诡计和城市
女性身体肖像
舞厅和都市
作为丑角的作家
第7章 颓废和浮纨:邵洵美和叶灵凤
翻译波德莱尔
一个唯美主义者的肖像
《花一般的罪恶》
《莎乐美》和比亚斯莱
一个浮纨的肖像
浮纨和时代姑娘
第8章 张爱玲:沦陷都会的传奇
张看上海
电影和电影宫
“参差的对照”:张爱玲谈自己的文章
一种通俗小说技巧
“荒凉的哲学”
写普通人的传奇
第三部分 重新思考
第9章 上海世界主义
殖民情形
一种中国世界主义
横光利一的上海
一个世界主义时代的终结
第10章 双城记(后记)
香港作为上海的“她者”
怀乡:上海,作为香港的“她者”
关于老上海的香港电影
上海复兴
附录
一 《上海摩登》韩文版序
二 漫谈(上海)怀旧
三 都市文化的现代性景观:李欧梵访谈录
修订版附言
2020年3月1日 想读
香花毒草 豆瓣
作者: 祁晓萍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6 - 1
本书从红代会北京电影学院井冈山文艺兵团(1967年9月),江苏省无产阶级革命派电影批判联络站,江苏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1968年1月)印发的题为《毒草及有严重错误电影四百例》的小册子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1部电影,讲述这些电影产生的过程,引起争论的历史背景,以及幕前幕后的故事,介绍特殊时期文艺批判带来的影响,披露不为大众所知的历史资料,旨在让读者在对这段历史的黑色幽默一声叹息的同时也对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有所感悟。
2020年3月1日 想读
我的前半生 豆瓣
7.1 (24 个评分) 作者: 爱新觉罗·溥仪 群众出版社 2003 - 4
溥仪三度当皇帝,是中国近代特定历史环境的结果,他的人生道路凝聚着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其改造过程则折射出国家进步的曙光。溥仪晚年的愿望,是想写一部《我的后半生》,可惜因过早去世而未成。假设他能活到改革开放后,再下笔写下新感受,我想这本《我的前半生》更有教育意义。
依照封建传位规则,当初本不该由溥仪当皇帝。1908年秋,光绪帝病危,慈禧太后便急着过继子嗣。按理应选“溥”字辈最年长的侄儿溥伟,此人的祖父是咸丰帝的六弟奕訢。奕訢当初曾协助发动过北京政变并造成“垂帘听政”。可“老佛爷”却偏偏挑中光绪帝的弟弟载沣的长子溥仪,其原因有人猜测是慈禧自认为身体还好,找个小皇帝便于她摆布。另外,溥仪的祖母是慈禧的亲妹妹,母亲又是慈禧头号亲信荣禄之女。当时,溥伟守在宫外,满以为肯定轮到自己,一见溥仪被抱进去,竟气得大骂了半晌。对此“咆哮宫门”的不赦大罪,慈禧看在他祖父的面子上才隐忍不问。11月中旬,光绪、慈禧奇怪地在两天间双双死去,只好由新太后、光绪的妻子隆裕和自己的小叔子载沣一同扶持溥仪登基。
溥仪作为清朝第十二代皇帝,三岁时首次当皇帝时国运已气数将尽。他登基时由任摄政王的父亲抱上殿,鼓乐轰鸣、百官跪拜时,他被吓得大哭。其父怎样哄也不灵,只好拿来玩具说:“快了!快了!快要完了!”不少大臣私下说这话不吉利。果然,不出三年,1912年初,清廷面对辛亥革命的风暴,溥仪名义上的母亲(其实是他伯母)隆裕太后抱着小皇帝宣布退位了。
退位后的溥仪慢慢懂了事,在周围清朝遗老包围下被灌输了满脑子复辟意识。1917年7月,封建军阀张勋率兵入京,拥立溥仪复辟,这位11岁的少年第一次尝到了当皇帝的兴奋,却在11天后被赶下台。此后,溥仪把复辟的希望寄托于外国,先是受英国公使馆派来的师傅庄士敦鼓动准备到西洋寻找支持,因英美政府的对华政策是维持民国而未成行。后来,他与制造“满蒙独立”以分裂中国的日本侵略者联手,在“九·一八事变”后去了东北,先当“执政”,1934年,第三次登基。日本人却未兑现帮助其恢复“大清”的许诺,只让他当“满洲国”的“康德”皇帝,对外言论全要由关东军拟稿,连走出宫的自由都没有。
在伪满深宫中呆了十几年的溥仪,对日本人由感谢变为不满,后来又发展为恐惧,不过,这与抗日斗争根本不能相提并论。1945年,日本投降,溥仪被苏军逮捕,于1950年移交中国,以叛国和协助侵略者发动战争罪在战犯管理所关押了近十年,完全是罪有应得。
由帝王变为公民,晚年曾想写《我的后半生》可惜未成。
在战犯管理所里,溥仪有生以来首次学会系鞋带、自己洗衣服等生活常识,在头脑中也扫荡了帝王意识而树立了公民观念。1959年秋,溥仪获得特赦回到北京。有些老人见面后还行跪拜大礼,马上被他批评为思想落后。获得一张选民证后,溥仪称这是一生最珍贵的东西。他开始在植物园劳动。蒙哥马利来访时询问他感受如何,他回答说“比起皇帝来我更愿当园丁”。这位英国元帅惊讶之极,回国后把这当成奇闻宣传。有的外国进步人士来访后,报道说:“看到溥仪,才能深刻地感受到什么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到了八十年代,溥仪又成为影视作品中的要角。国内创作的片子客观地描述了他由幼稚少年受封建思想毒化,后来又在帝国主义分子庄士敦和土肥原之流诱惑下走上叛国之路,解放后又如何改造成一个对人民有益的公民。西方人主创和拍摄的片子,却宣扬溥仪一向善良,人性不可改变,而“洋师傅”庄士敦则被描绘成传播了西方文明和鼓励个性发展的天使般人物。至于溥仪投靠日本充当伪满傀儡皇帝,片中推诿为环境使然,他本人只是受害者。抛开不同国度的价值观不谈,仅从客观历史而论这也有悖于真实。
2020年2月9日 想读
清稗类钞(全十三册) 豆瓣
作者: 徐珂 编撰 中华书局 2010 - 2
本书分类汇辑了清人笔记小说和清末民初报刊中有关清代的朝野遗闻。全书分13册出版。
2020年1月20日 想读
遵生八笺 豆瓣
作者: 明·高濂 / 王大淳 等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 11
全书依次分为清修妙论、四时调摄、起居安乐、延年却病、燕闲清赏、饮馔服食、灵秘丹药、尘外遐举八笺,共19卷,含目录1卷,总20卷。
本书为养生学专著。作者广征博引,采摭宏富,内容涵盖儒、释、道籍,经史杂著,医药著述等丰富的文献。内容包括医药卫生、气功导引、饮食起居、山川逸游、花乌鱼虫。琴棋书画、笔墨纸砚、文物鉴赏等广博的知识,论述了身心调养、性情陶;台、生活调摄、卫生保健、疾病防治、气功修炼、艺术欣赏等却病延年、养生防病的知识与方法,取材精当,方法实用,文笔隽永,意趣高雅,不仅可使读者增长养生知识,也可增长文学艺术欣赏情趣。因此,本书是一本流传甚广、脍炙人口的佳作。
2020年1月20日 想读
中国伊朗编 豆瓣
Sino--Iranica:Chinese Contributions to th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in Ancient Iran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History of Cultivated Plants and Products
作者: 劳费尔 译者: 林筠因 商务印书馆 2001
《中国伊朗编》内容首先是中国和古代西域植物的传播关系,其次是关于中亚纺织品、矿物和汉籍著录的伊朗史上萨珊王朝的官制。
2020年1月20日 想读
枪炮、病菌与钢铁 豆瓣 Goodreads
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
8.5 (26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贾雷德·戴蒙德 译者: 谢延光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6 - 4
为什么是欧亚大陆人征服、赶走或大批杀死印第安人、澳大利亚人和非洲人,而不是相反?为什么么小麦和玉米、牛和猪以及现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不了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现在这些特定地区,而不是其他地区?在这部开创性的著作中,演化生物学家贾雷德.戴蒙德揭示了事实上有助于形成历史最广泛模式的环境因素,从而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毁了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史理论,因其突出价值和重要性,本书荣获1998年美国普利策奖和英国科普书奖,并为《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作品。
本书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方面的一个重大进展,它记录了现代世界及其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也是一部真正关于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是对人类生活的完整一贯的叙述,娓娓道来,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2020年1月20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