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屠杀 [图书] 豆瓣
Holocaust
作者:
[美] 杰拉德·格林
/
杰拉尔德·格林
译者:
方平
/
陈良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0
- 1
小说《大屠杀》是作者最成功的一部作品。全书交叉运用“鲁迪-魏斯自述”与“埃里克-多尔夫日记”的体裁,以第一人称口吻叙事。鲁迪叙事部分偏重于一家人的不同遭遇,经过作者提炼加工,借鲁迪之口娓妮道来,使读者倍觉亲切,感同身受。埃里克日记部分则偏重于时代背景的烘托与交代有些细节直接引自文献资料。作者文笔朴实, 不少情节写得扣人心弦,激起读者共鸣;在人物刻画方面,也较为成功。正面人物如鲁迪与卡尔弟兄,魏斯大夫夫妇,安娜与英加姑嫂都写得十分生动,各有各的性格,不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作者还写出了他们性格的发展,写出了人物的觉醒与转变,有的从道来顺受到挺身而出,有的从不问政治到投入斗争,有的从对纳粹充满幻想到认清本质。通过魏斯一家不同的生活道路,既写了纳粹的残酷迫害,也写了犹太人的拼死斗争。作者对反面人物的刻画也有特色。
小说《大屠杀》以较多的篇幅揭发了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法西斯匪徒打着漂亮的旗号,在“重新安置”的幌子下,把千百万犹太人赶进集中营,在“最后解决”的口号下,把千百万犹太人成批成批屠杀,并且毁尸灭迹。作者对这些令人发指的滔天罪行的揭露确实是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无怪乎老一辈欧洲人都认为《大屠杀》唤起了他们对往事的回忆,提醒他们注意历史的教训,年轻一代的欧洲人也认为应该正视这段被忽视了的历史,以免历史重演。
作者对犹太人的命运深表同情,同时对犹太复国主义却又抱有肯定态度,因此本书多少把反法西斯的主题搞得狭隘化了。但是, 作为历史的镜子来看,这本书是很值得一读的。
参加本书翻译工作的依次为方平、陈良廷(序曲、第一部),曹庸、潘庆龄、侯没吉(第二部),张建平、杨之宏、陈清、叶冬心(第三部),蔡慧、钱鸿嘉、滕绍霖、吴钩陶(第四部),并由陈良廷统校全书。
1979年11月
小说《大屠杀》以较多的篇幅揭发了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法西斯匪徒打着漂亮的旗号,在“重新安置”的幌子下,把千百万犹太人赶进集中营,在“最后解决”的口号下,把千百万犹太人成批成批屠杀,并且毁尸灭迹。作者对这些令人发指的滔天罪行的揭露确实是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无怪乎老一辈欧洲人都认为《大屠杀》唤起了他们对往事的回忆,提醒他们注意历史的教训,年轻一代的欧洲人也认为应该正视这段被忽视了的历史,以免历史重演。
作者对犹太人的命运深表同情,同时对犹太复国主义却又抱有肯定态度,因此本书多少把反法西斯的主题搞得狭隘化了。但是, 作为历史的镜子来看,这本书是很值得一读的。
参加本书翻译工作的依次为方平、陈良廷(序曲、第一部),曹庸、潘庆龄、侯没吉(第二部),张建平、杨之宏、陈清、叶冬心(第三部),蔡慧、钱鸿嘉、滕绍霖、吴钩陶(第四部),并由陈良廷统校全书。
197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