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望书录

脉望

脉望 @MAIWANG

485 本书  

风吹哪页读哪页

The Secret Art of Dr. Seuss [图书] 谷歌图书
作者: Audrey Geisel Random House Publishing Group 1995 - 10
These fabulous, whimsical paintings, created for his own pleasure and never shown to the public, show Geisel (a.k.a. Dr. Seuss) in a whole new light. Depicting outlandish creatures in otherworldly settings, the paintings use a dazzling rainbow of hues not seen in the primary-color palette of his books for children, and exhibit a sophisticated and often quite unrestrained side of the artist. 65 color illustrations.
DINOSAURS A COLORING BOOK 版权页 [图书]
作者: William Stout Insight Editions; Reprint edition 2016
For decades, acclaimed illustrator and movie artist William Stout has been transporting viewers into the lost world of the dinosaurs. Through his children’s book The Little Blue Brontosaurus, which formed the basis for The Land Before Time animated series, to his murals of prehistoric life and visionary designs for dozens of films, Stout’s award-winning artwork immerses you in places real and imagined to encounter fascinating creatures.

Now you can personalize dino-master William Stout’s thrilling illustrations and create your own prehistoric realm. From long-necked Apatosaurus to horned Zuniceratops and, of course, mighty Tyrannosaurus rex, over eighty dinosaurs are featured within, each of them hand-drawn and precisely rendered in pen and ink among the flora of their era. To journey through time to the kingdom of the dinosaurs, all you need are pens, pencils, and a bit of imagination.
Journeys Into Bedfordshire [图书] 谷歌图书
作者: Anthony Mackay Book Castle 1987
A collection of searching ink drawings depicting the buildings and landscapes of the county of Buckinghamshire. Every page another wonderful drawing. A delightful way to visit this historic country!
宋元绘画 [图书] 豆瓣
Song and Yuan Paintings
作者: 方闻 译者: 尹彤云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17 - 8
中国艺术史九讲 [图书] 豆瓣
作者: 方闻 译者: 谈晟广 2016 - 8
本书收录艺术史家方闻分别在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学府所做的讲演录九篇。九篇讲座各有不同主题,但事实讲的却是同一个“故事”。成功使中国艺术史在美国一流大学扎根并成为一门重要学科的方闻教授,始终抱定他的艺术史普遍性观念:“确信中国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表现方式的独一无二性。”这种“独一无二性”,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即“作为一个艺术史学家,我迫切感到需要发展一种‘讲述’中国艺术史的表达方式,你愿意的话可将其表述为中国艺术史的‘故事’。”“故事”讲述的主线就是:一个时代的艺术何以展现一个时代的文化史?这样的疑问也就是方闻教授最终要解答的——“艺术即历史”(Art As History)。
方教授反复强调——中国艺术历史的“故事”终究不会终结;我们在现代艺术史学科范围内观照亚洲艺术,是想对世界不同文化的比较研究有所贡献;21世纪新视野的开拓,将使古典中国艺术和历史的宝贵财富,成为有待开发的深厚而渊博的文化资源,而且还有可能成为重建现代生活和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艺术何以是历史——方闻中国艺术九讲》系上海书画出版社“方闻艺术著作系列”之一。
被遗忘的真迹 [图书] 豆瓣
作者: 徐小虎 译者: 刘智远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10
一张中国古代绘画里头藏了多少的纠葛?如果是某大师的真迹,那么,它透露大师创作时的特征又是什么呢?创作的时空背景是如何?而作品代表了哪些典型的风格?或者是一张假画,那么它与大师的真迹有哪种关联?是如实的临摹,对原作者的误解之作,甚至是全新的创造?
面对这些真迹与后作的层层关系,作者以元代画家吴镇(1280—354)为研究对象,逐一分析出这位十四世纪艺术家的真迹与后世伪作群,同时开拓出一套清楚明瞭、完整又缜密的方法学,鼓励中国绘画史的学者和爱好者用开放的眼光,重新审视研究的对象,提出新的怀疑、厘清差异所在,进而重建更详实的“真相”。
这不仅是探究创作者归属问题的专业人士应该阅读的一本书,论述过程中抽丝剥茧、脉络分明的交叉对照过程,就一般大众而言,读来也是引人入胜。但更重要的是中国艺术史长久以来对于书画时代风格的混乱认知状态,通过这一套方法学,将能够透析与解决各种真假画问题背后的实际状况。
此书除了追求真相的理性研究外,作者对于假画横行的现状,更大力倡导一个实际且包容的角度,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并不是一门如何地深邃、神秘、无法理解的学问,相反,只要具备不带任何成见的一双眼,拋下任何既定诠释与包袱的开放态度,直接面对作品,透过作品直接与其创作精神面对面,那么我们所接触与感受到的,当不只是单纯的笔墨与二分法的真假问题,获得更多的,将是各个时代的审美观与宇宙观。
傅申书画鉴定与艺术史十二讲 [图书] 豆瓣
作者: 田洪;颜晓军;徐凯凯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 - 6
二〇一五年春天,国际著名中国艺术史学者、书画鉴定家、书画家、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傅申先生应浙江大学艺术学系邀请,受聘担任浙江大学客座教授,并在浙江大学开启了为期四十五天的“中国书画鉴定与艺术史”系列讲座。此后,傅先生受邀在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故宫博物院、鲁迅美术学院、吉林大学等全国各地院校和科研机构巡回演讲。是年秋季,傅先生又折返四川省博物院、四川大学等地讲学。期间,还漂洋过海,远赴美国加州、日本新潟等地演讲。一年时间内,傅先生在海内外巡回演讲达三十次之多,现场听众逾万人,反响强烈。
为了让更多的中国书画爱好者从中受益,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和浙江大学出版社将最重要的十二场演讲录音,汇编整理成《傅申书画鉴定与艺术史十二讲》一书,作为“浙江大学艺术史丛书”名师系列出版发行。傅申先生亲自审校了书稿,白谦慎教授为本书题写了书名。
《傅申书画鉴定与艺术史十二讲》是对傅申先生书画鉴定与书画史研究成果最新、最权威的集合,涉及的作品早至传唐怀素《自叙帖》,晚至清乾隆《御笔盘山图》,傅申先生均做了细致的文献考辨和风格分析;同时,对于过去学界颇有争议的黄庭坚《砥柱铭》、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与《剩山图》等,亦通过层层举例,证明是真迹无疑。除了对书画作品的鉴定外,本书还包含傅申先生对书画史的研究与思考,如对画史研究有解疑释义之功的《董其昌、龚贤与前新安派》《书画船》等,都是典范之作。
……
学者推荐
海外对中国书画的鉴定就数傅申啦。
——徐邦达(著名书画鉴定家)
他以融贯中西的学识和缜密的思考,完善了乃师(方闻)的鉴定方法,确立了鉴定中国书画的理论体系。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傅申教授长年致力于书画鉴定之研究,其贡献久为国际学界所公认。他的研究即可说是以对作品讯息的适当解读为要目,而其成功则奠基于对作品在历经时代变化后所产生之各种现象的丰富掌控。
——石守谦(台湾“中研院”院士、曾任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长、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
傅申先生观摩了海内外大量的法书名迹,可以说他是继老一辈书画鉴定家后,少数几位有丰富目鉴经验的鉴定家,也是他这一辈的古书画鉴定的代表人物之一。
——白谦慎(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终身教席、哈佛大学艺术史系客座教授)
数十年以来,傅教授的书画研究成果丰硕,著作等身,其鉴目之准、学问之深、见解之独到,早为学术界一致推崇。其治学之道,对于从事书画研究者来说,实具极高的参考价值。
——莫家良(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教授兼主任)
……
媒体推荐
书画印的艺术实践,是傅申先生从事书画鉴定与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基础,而傅申先生的学术研究,又反过来影响着他的创作风格以及特点。学术与艺术双携并进,这也正是一个美术史学家,尤其是作品鉴定家的鉴定法眼高人一等的所在。
——《人民日报海外版》
搞鉴定的人都知道,年代越久远,视线越模糊,真相越难以辨识。然而,从《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与“子明卷”的真伪,到台北故宫卷《自叙帖》和黄庭坚《砥柱铭》的真伪,在一系列著名的书画真伪之辨事件中,傅申都像侦探一样,给出了真凭实据和令人信服的结论。
——新浪网
傅申先生做书画鉴定有一套独特方法,他说要鉴定真伪相对较容易,但要鉴定出谁造的假就不那么容易了,恰恰在这一点上,傅申做了很大的努力,并卓有成效。
——凤凰艺术
画语录 [图书] 豆瓣
8.4 (9 个评分) 作者: 徐小虎 译者: 王美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1
1971年至1978年,徐小虎就中国书画笔墨问题对旅美书画收藏家、鉴赏家、画家王季迁先生进行了一场马拉松式的采访。在徐小虎的巧妙追问下,王季迁尽最大努力解释了中国传统书画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大问题。二人以时而犀利时而风趣的问答,对中国古代书画的时代风格、笔墨特质、 用笔技法、构图布局提出了各种精辟的观点。
这本书的诞生,有赖于难得的机缘巧合——结合当代数一数二中国传统鉴赏巨擘王季迁,以及拥有双重语言背景的提问者—诠释者徐小虎——徐小虎具备知识、热情与耐心,以灵敏而尊重的态度,引出王氏的看法与感知,任何读者只要仔细阅读,并不时参考书中插图,都会发现自己对这些无价艺术杰作的欣赏,已增添一层新境界。 ——高居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吴湖帆先生……可以在他的许多弟子中求拔萃之才,我以为王季迁先生不仅能全面继承乃师,而且是后来居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吴先生地下有知,必为此感到欣慰。 ——杨仁恺(著名书画鉴定家,原辽宁博物馆馆长)
高居翰曾在日本购得一幅山水,由于破损,题字和印章都漫漶难认。经过谨细的风格比较辨析后,他认为出诸谢时臣之手。另一位生活在东京的中国鉴定家费力地研究了题跋和印章后也得出同样结论。而王季迁展卷一览,即断为谢时臣。王季迁这样的法眼,举世又有几人? ——范景中(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石涛 [图书] 豆瓣
作者: 【美】乔迅 译者: 邱士华 / 刘宇珍 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 - 9
石涛(1642-1707)为中国明清画坛巨擘,创作风格独特,深受时人与后世推崇。本书是西方出版的第一本专论石涛的著作,主要聚焦于1697年至1707年间,即石涛身处扬州且留存至今作品数量最多的晚期阶段。
作者综合运用中国传统的研究理路、西方的形式分析和图像学分析,以及因上世纪70年代英美学界“新艺术史”兴起而形成的社会诠释模式,探讨石涛的社会、政治、心理、经济和宗教等五大面向,揭示其绘画实践的复杂性。作者同时以现代性架构石涛的生平与艺术,并以自主性,自我意识与怀疑来界定石涛绘画的主体性。读此书的读者,或可获得一种与阅读当今其他艺术史著作完全不同的体验。
中国名画研究 [图书] 豆瓣
作者: 李霖灿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4 - 1
本书是前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霖灿先生集二十年之功的呕心沥血之作,可称得上是李先生最重要的作品。本书从单一幅画的研究开始,如《职贡图》、《明皇幸署图》、《溪山行旅图》等,到综合性的论题,如中国的构图研究,南北宋的山水画等等,均提出一个新观念,或者解决一个难题,以为中国画史奠基。本书中含有九十一幅名画的插图,大部分来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馆藏,珍贵稀有。
八大山人研究 [图书] 豆瓣
作者: 朱良志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0 - 10
《八大山人研究》是系统研究八大山人的著作。尝试从八大思想发展的脉络中,寻求对其晦涩作品的解读,尤其注意八大作品中所体现的曹洞禅法特点。《八大山人研究》通过发现的大量新资料,对八大山人的家世渊源、生平事迹、交游行实等方面进行考辨,并试图对学界长期争论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八大山人研究》是作者继《石涛研究》之后的又一部力作。
南画十六观 [图书] 豆瓣
作者: 朱良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 9
文人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是一个至今仍引起兴趣、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本书不是平面研究文人画,不是梳理文人画发展的历史,而是选择文人画发展中的一个问题——"真性"来集中讨论,这是文人画发展过程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以突显对形成文人画的本质因素——人的内在精神气质的关注。
本书共十六章,选择十六位画家,以他们的作品和艺术活动为线索,每章集中讨论一个关系文人画全局的关键性问题。如通过明代画家陈洪绶,集中讨论"高古"问题。十六位画家,就是十六个观照点,合而形成对文人画追求真性的总体表述。全书秉承作者一贯寓深邃思想于优美表述中的书写方式,深具可读性。
不语禅 [图书]
作者: 姚亚平 三联书店 江西美术出版社 2015 - 6
《不语禅:八大山人作品鉴赏笔记》由现在我们应当怎样读八大;说说八大这个人;八大山人的情绪与性格;八大山人的人生态度;八大山人的禅学思想和意味;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八大山人的书法构成。主要包括:青云谱这个地方有气场;八大的出家逃禅与思凡还俗;八大的真名叫“朱耷”等。
神与兽的纹样学:中国古代诸神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日)林巳奈夫 译者: 常耀华 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 - 9 其它标题: 神与兽的纹样学
日本著名青铜器专家、京都大学教授林巳奈夫采撷出现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春秋战国、汉代至隋代的玉器、青铜器、画像石和瓦当上的兽面纹、人面纹,对它们的形成与变化、形式特征与象征意义等进行了系统介绍。通过考古资料与文献的互照,配合精美插图,从细微之处对青铜纹样的历史文化意义与艺术审美价值进行了综合性的展示。

林巳奈夫(1925~2006),日本著名考古学家。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史学科,文学博士。系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东洋考古学会及日本学士院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至汉代考古学,专攻青铜器研究,从事中国出土文物的鉴定、审评、年代鉴别、分类等方面的研究。利用考古类型学理论对铜器、玉器进行分析,并与甲骨文、金文及中国古代文献相互参证,颇受考古学、古文字学、神话学、美术史学者关注。
常耀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
王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博士,现任广东财经大学讲师。
刘哓燕,日语硕士,现供职于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
李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硕士,现任温州医科大学讲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兽面纹为何物
第二章良渚文化的兽面纹
第三章从新石器时代到殷周时代的变化
第四章兽面纹的形成
第五章珍贵的兽面纹
第六章复合兽面纹
第七章春秋、战国时代及以后
后记
译后记
忆念林巳奈夫先生(代跋)
参考文献
图版目录
南宋院画录校释图笺 [图书] 豆瓣
作者: [清]厉鹗 辑 / 胡小罕 胡易知 校注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5 - 8
《南宋院画录》是厉鹗对南宋百余年间画院机制、人物、画作相关文献所做的彙集。本书对于全面认识理解南宋院画以及南宋整个画坛的情况,梳理以元明文人画为主线的画风嬗变,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南宋院画录校释图笺》系对清人厉鹗所撰《南宋院画录》艺术的整理,以校笺、图释的形式将院画的文献梳理一番,为读者释读《南宋院画录》提供门径。
傅山的世界 [图书] 豆瓣
9.6 (16 个评分) 作者: 白谦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4
十七世纪是中国书法史由帖学转进为碑学的关键时期,而傅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不同于以往治书法史的学者,本书作者白谦慎并不孤立地探讨傅山的书法,而是将之置于整个时代的文化架构中,藉由学术思想、物质文化、印刷文化之发展史的角度,由经历了明清易代之痛的遗民情结的角度,来观察、诠释傅山的生活,以及由之生发的学术观念与艺术创作。在试图重新勾勒傅山的生活经验之际,作者不仅对中国书法史的这个转折,也对十七世纪的中国文化世界,提供了全新的关照。凡有兴趣于明清易代之际中国社会之各侧面的读者,此书亦为必读的作品。

此书英文、中文繁体字版甫出,即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热切关注,被评为“迄今为止研究单个艺术家的最优秀的著作之一”。
中国书画鉴定 [图书]
作者: 谢稚柳 / 周克文 执笔 东方出版中心 2007 - 3
当今中国书画的鉴定和收藏也分为国家和私人两部分。所谓国家和包括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地方纪念馆等机构;私人的则有家传渊源的收藏家,也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对艺术品收藏产生兴趣的各界人士。

博物馆、美术馆等是主要的征集、收藏和保护艺术品的机构。现存艺术品,包括书画作品,尤其是古代书画作品,由于历史原因,绝大部分都保存在这些机构里,而部分仍流传在社会上的古代书画作品、大量的近现代作品,以及当代作品,已成为新兴艺术品市场的主要来源。

现代世界有三大投资市场,即有价证券、房地产,以及艺术品市场。艺术品除具有供欣赏之用的审美价值外,还具保值、升值作用。而艺术品收藏家,在体现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也体现了其身份和地位。

艺术品包括书画的交换已有很长历史,但是真正形成艺术市场,还是近代以来的事,最初,此类艺术市场产生于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心移到经济迅速发展并超过英国的美国。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艺术品市场大国。80年代以后,东亚的经济显出极大活力,从而成为极有前景的艺术品市场。与此同时,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也方兴未艾,呈现其旺盛的生命力。

无论是国家机构还是私人机构,要购买收藏艺术品,首先必须对这些艺术品加以真伪鉴定,其中包括分析、判定书画的质地、年代、作者、真伪、质量、艺术品位以及其经济价值。在中国书画的鉴定方面,目前都只能以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为主,还少有有效的高科技手段可供利用。

书画在市场流通中,由于其本身的艺术价值,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利益,诱使近年来有意作伪的赝品日多,作伪手段及技巧也日益熟练隐蔽。另外,由于社会的原因,新伪作与历来书画作伪并得以流传的作品积存在一起,更使得目前书画市场鱼目混珠,增加了书画鉴定的难度,辨识真伪遂成为一件紧迫的事情。

此外,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中国书画,在国际上具有其独特的崇高地位,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所占比重也日益增大。故而,撰写此书,一可作为书画收藏爱好者的入门,为有关专业人员提供参考;二是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造砖铺路的工作。
笔记《清明上河图》 [图书] 豆瓣
作者: 赵广超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7
也许没有一幅作品比《清明上河图》更能直观详尽地展示北宋都城汴梁风光了。图中景物繁复,自城郊一直延伸到商业中心地带,人物也是形形色色,三教九流一应俱全。“若非经过长时间的观察、记录和整理,画家决计不可能将房屋、舟车、桥梁以及各式人物交代得这样清晰。”在摄影术尚未诞生的、图像相对苍白的年代,这幅作品更是弥足珍贵,堪称“一部宋代民生的百科全书”。并且,除去绘画作品独特的“写实又写意”的生动性,它的创作比摄影富有更深的人文内涵。

《笔记<清明上河图>》是一本深入细致地介绍与分析《清明上河图》的图文书,书中所列举的、图中所绘的详细的种类与数目,让人不得不信作者对《清明上河图》有着常人难及的熟悉与情感。它如同一本资料齐备、制作精良的文化导游册,引领我们一起穿街过巷,走进画家身处的年月与世界。

图说以北宋时期整个汴梁的地图开篇,从地偏人稀的阡陌城郊到逐渐热闹的汴河沿岸,再到人潮拥挤的虹桥,最后延展到繁华的市井商区,仿佛真的置身于汴河一带。其间还穿插了关于艺术、历史、经济、建筑、文学的具体独到的解说,如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的差异及其带给画面的不同、画面弧线构图的结构及其宽阔感、云集的脚店与分店蕴含的无限商机、往来船舶的贸易运输、关于城墙年代与考证的探讨、宋代各种家具的集合介绍、大户人家的日常景状以及生活习性等等。

作者对画中无论是密可穿针或是疏可走马的描绘,都给予十分的关注,其文字如天马行空、旁征博引,丰盈了《清明上河图》所呈现的历史轮廓,其图文并茂的结合,勾勒出北宋时期综合立体的时代面貌。

也许是因为作者赵广超的艺术设计师的身份,书籍的装帧十分精致。古色古香的淡褐色泽配上简洁含蓄的封面,给人清新脱俗的视觉感受。书由上下两册合成,上部分是以文字为主,以图案补足,白描或彩画穿插其中,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它也许可以理解为对《清明上河图》的解构———将整体拆成细微的片断,配以局部插图,一一剖析;下部分则是以《清明上河图》全卷为主干,以文字行注,相得益彰,它保留了图画的原生态,让读者不至于望梅止渴,这也许是作者执着的追求。正如作者所说,卷轴画变成书一般的册页后,也就无甚趣味了。

既可以在书中欣赏到《清明上河图》的长卷全貌,也能随着作者的足迹,在字里行间与其一起感受沿岸风光与时代沧桑,在这“当年汴京的一天”的长街里徜徉。无论从形式上或内容上看,此书的上下两册都可谓泾渭分明又琴瑟合鸣。惟一遗憾的是,书的设计有点不太方便阅读。从版式来看,其读者群应该是大众而不是专家,为了让书显得古朴,采用了立式排版,但开本有点过大,一些字体显得又比较小,令我在手捧它细细阅读之际,虽然心生敬意,却也感到了它与普通读者之间的一点距离。(
创建日期: 2024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