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望书录

脉望

脉望 @MAIWANG

485 本书  

风吹哪页读哪页

中国文人画之研究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大村西崖 / 陈师曾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6 - 4
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认为,《中国文人画之研究》一书,“专论文人之画亦南宗之一派。文凡两篇,一为《文人画之复兴》,日本人大村西崖所作,师曾译录。二为《文人画之价值》,则师曾自著也。日人论画之书,原不在采录之例,兹编以其为大村西崖与师曾合撰,大村之文又为师曾所译,故仍为著录。大村之文大旨谓绘画必离于自然,始极其妙,而甚诋洋画之写实逼真,持论至为透澈,足为俗学针砭。吾国近者艺术之衰落,其病正与日本十余年前相同,国人乃无起而拯救,以发挥斯义者,展读此篇,曷胜感愧。师曾之文则发挥其未尽之义,于文人画之研究益无遗蕴,其于谢赫六法别具见解,亦可备一说也”。
林泉高致 [图书] 豆瓣
作者: [宋] 郭熙 著 / 周远斌 点校纂注 2010 - 8
本书是探讨了山水画创作的专著,汇聚了郭熙卓越的艺术见解。全书由其子郭思搜集、编纂、整理而成。
关于构图问题 [图书] 豆瓣
8.1 (7 个评分) 作者: 潘天寿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5 - 10
《关于构图问题》是潘天寿1963—1964年在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讲课记录稿。所讲的内容从画材的搭配安排,取舍组合、到构图中的宾主、虚实、疏密、对比、呼应、交叉、参差、三点关系、三角形的运用、平行线的问题、重心、斜正、画眼、背景、空白处理、四边四角、气脉、开合、不平衡与平衡等等具体的构图规律,以及题跋、印章在构图中的作用。
歷代名畫大成 [图书] 谷歌图书
顾氏画谱
作者: 【明】顧炳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3
《历代名画大成》(即《历代名公画谱》),又称《顾氏画谱》,明顾炳纂。万历癸卯三十一年(公元一六〇三年)杭州双桂堂初刻刊行。后来顾氏嗣三聘三锡又校印之。光绪戊子十四年(公元一八八八年)上海鸿文书局根据顾氏重印本,影石缩印。一九二四年上海扫叶山房再版石印。一九四一年,长乐郑振铎亦取顾氏重印本,以珂罗版影印。此书选自一九二四年石印本加以影印,以飨读者。
挥毫自在 [图书]
作者: 林琴石 中国书店 1987 - 6
《挥毫自在·传世画谱》面向学习中国画的爱好者,为他们提供一条学习中国画的便捷之路,也是不可多得的资料用书。中国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中国画自古就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科,其师承传授,都依老师的专长按科进行。
畫品叢書 [图书]
作者: 于安澜 编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2 - 1 其它标题: 画品丛书
于安瀾辑南北朝至元代记录画迹之著作十三种,加以校点整理,取名《画品丛书》。于安澜先生,原名海晏、字安澜,1902年生于河南省滑县的一个绅商之家,卒于1999年8月16日。他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美术史论家、书画家。自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先后编纂出版了《画学丛刊》、《画品丛书》等多种书画学专题文献汇编,在学术界影响至巨。
被遺忘的大屠殺 [图书] 博客來 豆瓣 Goodreads
The Rape of Nanking
作者: 張純如 译者: 萧富元 天下遠見 1997 - 11 其它标题: 被遺忘的大屠殺 : 1937南京浩劫
In December 1937, the Japanese army invaded the ancient city of Nanking, systematically raping, torturing, and murdering more than 300,000 Chinese civilians.

This book tells the story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of the Japanese soldiers who performed it, of the Chinese civilians who endured it, and of a group of Europeans and Americans who refused to abandon the city and were able to create a safety zone that saved many.
历代名画记 [图书]
作者: (唐)张彦远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3 - 6
《历代名画记》的内容大致分为两部分,前三卷是论述部分,作者分篇介绍了古代绘画的各方面,主要为:《叙画之源流》古代绘画与政治、教育的关系。
《叙画之兴废》自汉代至唐代帝五一、贵族 、重臣们对珍贵绘画的搜罗,和这些古画迁徙、损失、流传等经历
文选 [图书] 豆瓣
9.6 (5 个评分) 作者: 萧统 译者: [唐] 李善 注 中华书局 1977 - 11
《文选(繁体竖排版)》是我国现存的编选最早的一部文学总集,共收录了周代至六朝七八百年间一百三十个知名作者和少数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余首,各种文体的主要代表作大致具备。它的编选者萧统(公元五○一——五三一年)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长子,字德施,天监元年(公元五○二年)立为太子。著有《文集》二十卷、《正序》十卷、《英华集》二十卷,都已失传。因为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后来又称《文选》为《昭明文选》。
我国封建社会中文化较发达的时期,首推汉唐两朝,而六朝可称是继汉开唐的转化时期。文体由楚辞变为汉赋。这种演化说明六朝时文体已相当完备,形式、辞藻、音律日益讲究,文学的观念更明晰了。这些都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准备了条件。萧统所主编的《文选》在其间是起着一定作用的。
绿眼睛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Marguerite Duras et le cinéma: les yeux verts
作者: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译者: 陆一琛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1 - 1
《情人》《广岛之恋》作者、法国国宝级大师、龚古尔文学奖得主
杜拉斯唯一一本专论个人电影观的代表性著作,中文世界首度引进
《电影手册》出品,力邀杜拉斯共同企划之经典特刊,家人特别授权、百年诞辰纪念发行
畅聊电影、文学、政治与私人记忆,激进年代的流行文化、社会热点,对谈欧美导演、诗人、思想家
收录家庭私藏珍贵摄影作品、片场剧照、亲笔手稿
直观立体呈现杜拉斯的生活印记与心灵世界
一比一复刻法文原版尺寸,高品质布面烫黑精装,极具典藏价值
📖 编辑推荐
玛格丽特•杜拉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最具个性的法国作家之一,同时也是一名以颠覆性影像实践著称的电影人。1980年6月,杜拉斯受“新浪潮”摇篮、世界知名杂志《电影手册》编辑部邀请,推出电影专论特刊《绿眼睛》。
在本书中,杜拉斯介绍了拍片过程中的个人心路与思想脉络,以及对周遭世界与种种争议的看法。收录文章既包含《电影手册》编辑对杜拉斯的专访,也有杜拉斯与同时代备受公众关注的新闻人物、作家、导演的对谈,还穿插着与主题相关的信函、随笔或宣言、檄文。
作为一部关于艺术创作的箴言集、关于当代社会的省思录,《绿眼睛》有着杜拉斯一贯的行文风格:跳跃、拼贴、非线性的文本组织,极具破坏性和压迫感的高密度文字流,以及满溢于字里行间的作者强大的精神魅力——孤傲睿智、愤世嫉俗,近乎孩子气的野性和好奇心。
这些文字营造出激情与柔情并存的对话场域,新增的60余幅照片则建构了一个以“观看”为基础的游戏互动空间,要求看书的读者在交错的视线中探寻深藏的真相:关于电影,关于写作,关于世界,关于自我。
◎ 杜拉斯阐述其独特电影观念的唯一专著,《电影手册》独家纪念特刊:
对于“何为理想影像”“电影与写作、阅读的关系”“小众艺术片与商业片各自召唤怎样的观众”“现代媒体泛滥的影响”等问题,杜拉斯抛出了犀利精绝的洞见,极致坦诚的行文,将你卷入奇妙电影理念的思辨漩涡。
◎ 作为跨界“作家导演”,抱怨制片商、嘲讽影评人,亦热烈推崇激发共鸣的创作者:
对于戈达尔、伯格曼、卓别林、伍迪•艾伦、伊利亚•卡赞等同时代名导演,杜拉斯一一“毒舌”点评,一针见血、爱憎分明。种种交往逸事与珍贵对谈,勾勒出艺术大师之间惺惺相惜的画面,天才灵光交相辉映、令人心折。
◎ 一部微观私人文学史,纷繁叙述中,杜拉斯作品里的常数俯拾可见:
暗藏在系列照片中的童年叙事、《广岛之恋》式的战争创伤记忆、作为流浪象征的犹太喻象、俄罗斯套娃般的层叠女性影像、对边缘群体的持续关注、带有鲜明印迹的主观新闻时评……串起杜拉斯宇宙,为解读其作品提供了丰富线索。
◎ 高品质布面烫黑方脊精装,一比一复刻原版尺寸和排版样式,极具典藏价值:
甄选细织平棉布、上质象牙白贴纸,高级亮光烫料跨材质烫黑。封面照片选用法国著名摄影师、玛格南图片社前主席布鲁诺•巴贝作品,大师镜头、精彩构图,定格文艺大家风采瞬间。法文原书恪守作者亲自授意版式,中文版一比一复刻,再现作者的强力在场。
* * *
■杜拉斯语录:谈电影与写作
✍ 想要拍电影,也意味着想要走出资本主义电影消费者的角色,从中挣脱出来,并且阻断这种条件反射式的消费。很显然,这种条件反射式的消费是所有消费恶性循环中最完美的一环。我们通过拍电影来控诉。
✍ 我与电影之间是谋杀关系。一开始,我拍电影是为了获取毁灭文本的创造性经验。现在,我拍电影是为了抵达图像并将其浓缩。
✍ 对我而言,电影的成功根植于写作的溃败。电影最主要的且具有决定性的魅力,就在于它对写作的屠杀。这场屠杀如桥梁一般,将我们引向阅读本身。
✍ 我谈论的是写作。即使当我看上去像是在谈论电影的时候,我谈论的依旧是写作。胶片写作,对于我而言,就是电影。
✍ 一本持续前行的书如同潜在的生命。和生命一样,书也需要各种阻力、窒息和痛苦,需要放慢节奏,需要苦难,需要各种羁绊,也需要安静和夜晚。
✍ 当任何人都不拍电影的时候,电影是不存在的,电影从来没有存在过。但当任何人都不写作的时候,写作依旧存在,而且始终存在。当一切都终结时,在奄奄一息的灰色地球上,书写仍将无处不在。它在空气中,在大海上。
■杜拉斯语录:谈世界电影大师
★ 查理•卓别林:他是残疾的天才,是人类精神史上的传奇意外,也是电影的巨大裂痕。从未有人在有声电影中达到过卓别林电影中无声的境界。
★ 伍迪•艾伦:应该是个很可怕的人,他肯定没有爱过生活里的任何事物。作品是由一些碎片和碎块缝合而成的,能看出缝合的痕迹。
★ 让•雷诺阿:在雷诺阿的电影里,爱情演得太过头,处处泛滥着善意。但特别爱他的《大河》,他或许是去世的电影人中最喜欢的一位。
★ 雅克•塔蒂:太爱他了,他可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玩乐时间》是部巨片,唯一一次我们可以说“真正出演的是人民”。
★ 罗贝尔•布莱松:巨人一般的存在。他是所有电影的奠基人。《扒手》和《巴尔塔扎尔的遭遇》这两部影片就能代表整个电影。
★ 让-吕克•戈达尔:他是最伟大的导演之一。是世界电影最重要的催化剂。当感到孤独的时候,当想到其他电影人的时候,就会想到戈达尔。
★ 英格玛•伯格曼:从来没有喜欢过伯格曼,虽然之前认为自己喜欢他。《假面》和《沉默》都是过眼云烟。伯格曼和德莱叶,我们不可能同时喜欢两者。
★ 伊利亚•卡赞:或许是唯一一个具有国际维度的美国电影人。他的工作区域带有国际属性。伟大的“犹太人”,用他的电影覆盖了整个地球。
★ 玛格丽特•杜拉斯本人:不喜欢杜拉斯的一切,但喜欢《印度之歌》《她威尼斯的名字在荒凉的加尔各答》《卡车》《奥蕾莉娅•斯坦纳》。它们可以被列入迄今为止电影史上最重要的作品。
📖媒体推荐
若想充分欣赏本书中的对谈和文本(最初发表在《电影手册》的一期特刊上),熟悉杜拉斯的电影、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是一项必要条件。这些对谈反映了杜拉斯对自己和许多电影导演及其作品的看法。杜拉斯1914年出生于越南,在巴黎凭借小说《无耻之徒》(1943)首次登上文坛。她以实验性作家和电影人的身份著称,写作、拍摄的作品以“激进诗学”为特征,其中元话语和超文本占据主导地位(例如《琴声如诉》《广岛之恋》《劳儿之劫》等)。在本书非正式的“围炉聊天”风格的行文中,读者会发现丰富的信息:关于杜拉斯对政治、媒体、文学和电影制作等方面的个人观点。大量的照片和电影剧照也是十分有价值的补充。
——《图书馆杂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世界著名文学家、导演玛格丽特•杜拉斯唯一一本专论个人电影观的代表性著作。1980年6月,杜拉斯受知名杂志《电影手册》编辑部邀请,参与其策划的特刊《绿眼睛》,随后编纂成书、正式出版。在这本书里,她回顾了自己在编剧、执导电影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困难、涌现的种种思索,亦点评了卓别林、戈达尔、伍迪•艾伦、卡赞等导演的创作风格,也谈及其文学、政治观点与私人生活。本书还收录了60余幅照片,部分出自杜拉斯之子让•马斯科洛及其本人的珍藏,是杜拉斯作品和人生的历史见证。
中洲旅人:从袋底洞到魔多 [图书] 豆瓣
A Middle-Earth Traveler : Sketches from Bag End to Mordor
9.1 (23 个评分) 作者: [加] 约翰·豪 译者: 邓嘉宛 / 石中歌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 8
★跟随奇幻插画大师、电影《指环王》《霍比特人》六部曲艺术指导、17项奥斯卡奖幕后功臣约翰·豪,踏上壮美中洲旅程
★约翰·豪绘制的甘道夫形象让彼得·杰克逊从好莱坞获得支持,成功开启我们这个世代的中洲影像之旅
★收录逾300幅素描、彩画及设定图
★中文版更有约翰·豪全新创作绘制的中文版序,并随机附赠1枚精美明信片,共2款
~~~~~~~~~~~~~~~~~~~~~~~~~~~~~~~~~~~~~~~~~~~~~~~~~~~~~~~~~~~~~
让备受赞誉的托尔金艺术家约翰·豪带你穿越中洲,从袋底洞到魔多……在这本充满丰富插图的素描集中,你将看到前所未见的中洲艺术、奇闻轶事和冥想沉思。
中洲早已被探索、绘制成地图,比尔博和弗罗多的旅程也被细致标绘,尽管如此,它仍然可说是一片荒原。即使到今天,未经之地也远远超过了托尔金在他的著作中曾带我们走过的。
中洲旅人约翰·豪展示了托尔金中洲的徒步漫游,不仅目睹了他故事的中心,而且还欣赏了那些刚好在山后或地平线以外的地方。托尔金书中的事件被一一检视:魔戒大战时已成传说的不同时代的战争,失落的王国和古代神话,以及那些仅仅暗示的地方:遥远北方的王国和海洋以外的土地。
临场感十足的素描与艺术家从托尔金的文字、绘画中观察所得交织在一起,约翰·豪还记述了他和彼得·杰克逊在《指环王》《霍比特人》电影六部曲中共事的时光。结合为电影制作的概念设计、现有的中洲艺术以及本书独有的数十幅全新绘画和草图,约翰·豪——这位中洲旅人将带领读者踏上穿越托尔金神奇景观的独特而难忘的旅程。
纸上中洲 [图书] 豆瓣
The Lord of the Rings Sketchbook
9.6 (34 个评分) 作者: [英] 艾伦·李 / 绘者 艾伦·李 译者: 黄丽媛 / 李佳澄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 8
◆ 托尔金创造的世界 艾伦•李让我们看见
◆ 文学插画大师、电影《指环王》《霍比特人》艺术指导、奥斯卡奖得主的灵光汇集。
◆ 从绘制《魔戒》插画到电影《指环王》三部曲的艺术设定。
收录逾150幅素描及设定图,包括从未面世的《指环王》电影概念原稿、专为本书创作的新画。全页幅画稿重现壮阔,展示画作从创意到定稿的全过程。
我们画了这么多素描,一点一滴设定全盘。到最后,它化为绝对真实:碧草漫过屋顶,家家户户炊烟四起。这就像目睹梦幻成真。
——艾伦•李
————————————————————
《纸上中洲:艾伦•李的〈魔戒〉素描集》是托尔金作品最为著名的插画师艾伦•李的素描作品集锦。作为彼得•杰克逊执导的电影《指环王》三部曲的艺术指导之一,艾伦•李在本书中描述了他和维塔工作室的其他成员如何完成导演和制片人给出的“创造与还原中洲世界”的任务,并配以他亲手创作的素描稿。内容充实详尽,语言优美,是《魔戒》原著及电影爱好者必读之作。
Footsteps in the Fog [图书] 谷歌图书
作者: Jeff Kraft / Aaron Leventhal Santa Monica Press 2002 - 10
Footsteps in the Fog is a celebration of the San Francisco films of Alfred Hitchcock. The master director's familiarity with Northern California greatly influenced his decision to use Bay Area locations in several of his landmark motion pictures, and more importantly was often the source of inspiration for many of these same cinema classics.

Three of Hitchcock's masterpieces were set in the San Francisco area: Shadow of a Doubt, Vertigo, and The Birds. In addition, Rebecca, Suspicion, Marnie, Topaz, Psycho, and Family Plot utilized Bay Area locations and/or were inspired by Northern California events and settings. Footsteps in the Fog examines these famous films, taking the reader on a journey around the Bay Area, while weaving together cinemagraphic intrigue, Bay Area history and lore, and the timeless elegance of San Francisco and its picturesque surroundings.

Over 400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photos are featured in the book, including impromptu off-camera images and shots from the films themselves—many never before seen!

Footsteps in the Fog can be used as a companion to viewing the Northern California Hitchcock films, as a guide for visiting the sites and settings used in these motion pictures, and as a source of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about Alfred Hitchcock's personal connections to San Francisco and the Bay Area. Hitchcock loved Northern California; he often entertained Hollywood celebrities at his ranch and vineyard outside of Santa Cruz, and frequented such San Francisco institutions as Jack's Restaurant, the Fairmont Hotel, the Top of the Mark, and the historic Bercut Brothers' Grant Market.

Hitchcock fans everywhere will rejoice as they revisit and rediscover the locations and settings used in the great director's most beloved films.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 [图书] 豆瓣
作者: [清]刘树屏 新星出版社 2014 - 1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初版于1901年,即清光绪二十七年。全书四卷(八册),共选三千二百九十一个汉字,插图七百六十二幅。第一册为凡例、类字和检字索引;第二册为卷一,所收汉字包括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山川河岳,各国知识、地方小志等;第三、四册为卷二,所收汉字涉及人事物性、乐器武器、花鸟鱼虫、矿物金属等;第五、六册为卷三,所收汉字为度量衡、日常生活、农业工业、虫豸动物、野生植物等;第七、八卷为卷四,也是最后一卷,所收汉字属较抽象的人类活动和语言文字。当时,本书以石版印刷流通,随即广为仿效和普及,成为全国各小学学堂通行教材。几十年间,其扩印之多、流布之广、版本之杂,一时无二。本书作为有史以来第一部学校编纂的语文课本,其精神传承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国民字课图说》(1915年),还影响了同时代的《共和国教科书》(1912年)。从晚清到民国,这种隐性线索还存在着,可谓是近现代中华语文课本的典范,一路灿烂光华、自强不息。及至当代,此书却寂寂无闻。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虽为工匠所制,但却意外地创造了一座高峰,体现了民间书法艺术与绘图艺术的完美结合。书中所绘图画多为《点石斋画报》风格,人物、花鸟、建筑、器物,大者半框,小者半框六幅。至今仍为收藏家视若拱璧。在版式上,该书也打破了线装书的通常格式,大胆采用“六宫格”,使图文合参、学养并重。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处在线装书从木版印刷向石版印刷的过渡时期,也处在西学东渐、思想杂出的旧学、新学接壤之际,这一切,皆在书中留下了特殊的记号,如:卷一中印有五十一幅世界和中国地图的插绘。又如:对于电的解释,就很有意思:“阴阳二气薄而生热,热而发光曰电”,“电速三倍于光,每秒约行五十七万英里。动植及金类多有含之者。今所用,则人造之电也”,讲到了人可以发电。由电的概念扩大到雷:“阴阳二电摩荡空际,鼓击而成声者为雷。雷声必在电后者,光行较速于声。如施放火炮,先见火后闻声也。避雷之法,勿近铁器,勿着湿衣,勿倚高墙,勿开窗户。屋高设防雷杆,可以引电入地”,为小学生提供了有用的防雷知识。
对潮汐现象,教科书作了长篇解释,引用了当时的最新发现:“潮汐之理,昔人但谓地与日月相吸而成,惟地球背日月面成潮之理,终难明确。数年前美国天文学家,谓地球对日月面与背日月面所成之潮,不仅关日月吸力,更由向心离心二力而生。对日月面之水,向心力大于离心力,故水也对日月凸出而成潮。背日月面之水,离心力大于向心力,故水也背日月凸出而成潮。对面既有潮,背面复有潮,故地绕本轴一周潮必两至。”此时,科学术语“向心力”、“离心力”见诸语端。
亦有论者称这套课本“是文明史的重要标志之一”。八册内列“检字、类字、字课图说”等内容。字课图说分成简说与详说,简说为十岁以下的学生而说,详说为十一岁以上的学生而说;注音、释义各有侧重;以常用字为主,生僻者不载;字义分详简二类,识字之序分浅深二级,先浅后深。
可见,此书既是一部小型的百科全书,又是一部小学字典,同时,还是一部解释字根意义、正本清源的《说文解字》。诸多知名人士如胡适、竺可桢、茅盾等都是以此书作为童年的启蒙教材。胡适到上海造访澄衷学堂旧识时曾说:“中国自有学校以来,第一部教科书,就是《澄衷蒙学堂启蒙读本》(即本书),这一部读本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历史性的价值。”
本影印版取自私人珍藏原典,八册集全、品相颇佳。扉页书“光绪岁次辛丑孟冬月,澄衷蒙学堂四次石印”,可知是初版石印,相较于其后出现的扩印、盗印、杂版更显难得。此次再版,“尊原典,奉原样”。原汁原味,不做任何更改,使此书的风貌、气息、温度能够全然重现。
鸿雪因缘图记 [图书] Goodreads
作者: 麟庆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11 - 11
《鸿雪因缘图记(套装上中下册)》为作者记述身世与亲历见闻之作。麟庆曾经宦游大江南北,加以性好山水,所至之地皆不废登临,留心考察,见闻宏广,并将自己所历所闻所见一一详加记录,复请当时著名画家汪英福(春泉)、陈鉴(朗斋)、汪圻(甸卿)等人按题绘成游历图,以期使生平雪泥鸿爪之印痕藉以长久保留。
鸿雪因缘图记 [图书]
作者: (清)麟庆 / (清)汪春泉 绘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1 - 11
《鸿雪因缘图记》,全书共三集,每集分上、下两卷,一事一图,一图一记,凡240图、记240篇,系清嘉道时期重臣麟庆撰着, 汪春泉等绘图,为作者记述身世与亲历见闻之作。“鸿雪”,即苏轼名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记东西”之意。

《鸿雪因缘图记(套装上中下册)》为作者记述身世与亲历见闻之作。麟庆曾经宦游大江南北,加以性好山水,所至之地皆不废登临,留心考察,见闻宏广,并将自己所历所闻所见一一详加记录,复请当时著名画家汪英福(春泉)、陈鉴(朗斋)、汪圻(甸卿)等人按题绘成游历图,以期使生平雪泥鸿爪之印痕藉以长久保留。

本书内容丰富,为研究当时社会状况提供了珍贵资料。而从版画角度来说,此书为清代版画名品,郑振铎曾在《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中注录此书,称其“以图来记叙自己生平,刻得很精彩,可考见当时的生活实况。《鸿雪因缘图记》凡三集,卷帙最为浩瀚。”《中国版画研究重要书目》等亦著录此书。刻印精美,自然广受藏书人所爱,近二十年来此书出现在拍场不下十余次,从无流拍记录,至今道光本带全图者价格已近二十万元,几为乾隆后所刊版画书价格最昂者。此书之清末至民国石印本如今市价亦不菲。即使如1980年代北京古籍出版社之影印本,价格也比当时翻了数十倍。
南画的形成 [图书] 豆瓣
作者: 徐小虎 译者: 刘智远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9
本书对1799 年以前传入日本的中国绘画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从文人画在中国的发展和在日本的接受与转化,探讨日本南画的形成。书中把南画的最初阶段界定在1661年至1799年之间,在这一百多年中,很多新的中国艺术元素传入日本,日本艺术家以独特的立场进行拒绝和选取,巧妙转化成日本的表现样式,最终形成典型的南画,从而融入了日本的文化范畴。中国文人画以中断、零碎的样态呈现于日本,不仅影响了日本的收藏、对中国作品的品评与水墨画后来的发展,还形塑了日本对中国文人画之历史与形式的独特观点。在探究南画形成的同时,我们也有必要重新评估中国文人画的内部发展。
从文字到影像 [图书] 豆瓣
作者: 贝格莱特 译者: 何煜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 4
《从文字到影像:分镜画面设计和电影制作流程(第2版)》电影故事的表现形式从未像今天这样丰富过,成千上万的新电影人正在利用着那些几十年前甚至都还不存在的媒体技术。有了入门级的高清录制设备,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制作出低成本、高质量的影像作品。然而,拍摄和制作一部影片所必须的一些技巧,却是无法找到数字化的替代品的。《从文字到影像:分镜画面设计和电影制作流程(第2版)》将帮你掌握如何将一个故事转换成一系列动态影像的步骤,这是一本创作视觉化影片脚本的指南。
创建日期: 2024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