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望书录

脉望

脉望 @MAIWANG

485 本书  

风吹哪页读哪页

下馆子 [图书] 豆瓣
Dining Out: A Global History of Restaurants
作者: 凯蒂·罗森 / 埃利奥特·肖尔 译者: 张超斌 2022 - 4
♦餐馆=美食+菜单+厨房+厨师+侍者+餐具+老板
♦国内首部追溯至青铜时代的6000年餐馆史著作!
【图书简介】
人们为什么要“下馆子”?
世界上第一批餐馆诞生在哪里?
女性在餐馆的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为什么厨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非常短命?
餐饮业的发展为何与汽车息息相关?
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2020年代,从中国到巴黎,从厨房到餐桌,小到一份菜单的制定,大到时代的发展,“餐馆史”从来都不单是美食的故事。餐馆本身就是映照社会历史变迁的“镜子”。技术进步与社会变革掀起了一次次舌尖上的革命,每座餐馆都是一个时代敏感而精确的回声。
这是一部权威·完整·好看·好读的“下馆子”必备指南,一本关乎文化、社会、技术、政治、美学、经济的餐馆发展史。两位历史学家旁征博引,纵观古今,多角度呈现了我们熟悉却不曾真正了解的餐馆。
【编辑推荐】
国内首部追溯至青铜时代的6000年餐馆史圣经!
从公元前4000年的一只碗开始,本书以深邃的历史视野追溯和“吃”有关的一切。这是一部从青铜时代到现代社会、从中国到巴黎再到世界的外出就餐史,一网打尽“下馆子”的方方面面。
餐馆≠美食!权威历史学家一站式解读“下馆子”那些事!
当我们谈到餐馆,我们不该只想到美食。两位美国顶尖高校饮食文化研究的权威历史学家,以全球史与跨文化研究的双重视野,向我们展现了餐馆中的菜单制定、厨师烹饪、侍者服务、设备更新、经营模式等各方面的历史变迁。餐馆的发展受时代影响,反过来也推动了时代的发展。
吃什么,怎么吃,去哪儿吃,从来都不只是个人选择。
当富裕的名流频繁出入明亮的豪华餐馆时,贫困的工人阶级只能在阴暗的地下牡蛎屋就餐;当几世纪前的特权阶层安然地外出用餐时,工人只能外带食物,女性和少数族裔被餐馆拒之门外;用于矿业开采的传送带引入餐馆,使汉堡与回转寿司店开遍全世界;以麦当劳为代表的连锁快餐的兴起,背后是资本的全球化……外出就餐从来都不只是一种个人选择,餐馆的发展史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史。
西方视角聚焦全球餐馆史中的中餐馆。
不同于聚焦西餐的一般西方视角,本书在客观探讨“下馆子”历史与定义的基础上,明确肯定世界上的第一批餐馆出现在中国宋朝的开封,以及中国餐馆在世界餐饮史上的开创性地位。作者同时关注了全球化背景下中餐在西方的传播,借此讲述移民美食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过程。
75幅馆藏级珍贵照片 + 73幅典藏级世界名画。
精选难得一见的珍贵历史图片,皆为餐馆史里程碑式变革的重要见证。全彩图文珍藏版,尽飨视觉盛宴。
【媒体评论】
这本书是专门为“吃货”写的,是一部从青铜时代到现代社会的“下馆子史”。其中的很多内容都值得我们去细嚼慢咽:例如“restaurant”一词最初是指18世纪在法国流行的一种滋补肉汤;到了18世纪80年代,它才逐渐演变成我们现在所理解的餐馆。书中包含了148幅名画、照片和插画,以及作者从期刊、馆藏档案和文学作品中摘录的有趣文字。
——莎拉·默多克《多伦多之星》
虽然本书内容覆盖广泛,但正如其书名所表达的,它并不是一本百科全书,而是一部历史著作。作者选择了特定的地点、案例、故事情节和重要时刻来代表餐馆及餐馆文化演变的更广泛的趋势。其中包括极其珍贵的馆藏级手写菜单、历史照片以及严谨的学术著作,然而,最令人惊讶和愉快的是,书中的148幅大图不仅见证了历史,同时也是完美的视觉享受……对于任何对餐馆悠久广博的历史感兴趣的人来说,这都是一本极具可读性的重量级读本。
——《食物、文化与社会》
罗森和肖尔提供了一次诱人的旅程,通过历史上的第一家餐馆到今天各种形式的用餐场所,他们为我们呈现了恢弘的餐馆发展史脉络。餐馆是一个充满创新的地方,是一个从根本上改变了食物的准备、服务和消费方式的机构,它本身也经历了漫长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厨房制度、侍者和用餐者本身。这本插图丰富且文字生动的著作一定会让读者读后欲罢不能。
——苏珊·保罗克 纽约州立大学教授
对于餐馆全球史,罗森和肖尔煞费苦心地强调了公共就餐催生的社会环境所带来的竞争差异、商业诡计、声望展示,以及一种鼓励顾客体验行为的氛围……本书清晰易懂,特有的大幅插图让段落变得轻松易读……而书中有关“铁路餐馆”的镀金餐车的伟大照片则会让你有种在伤口上撒盐的“振奋和清醒”。
——《美酒世界》
低俗小说 [图书]
Pulp Fiction: The Complete Story of Quentin Tarantino’s Masterpiece
作者: [英] 杰森·贝利 译者: 徐进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22 - 6
•《低俗小说》,一部彻底改变北美独立电影行业格局的传奇之作;

•上映一年总票房超过2亿美元,堪称美国流行文化的里程碑;

•本书溯源《低俗小说》的戏里戏外,呈现昆汀·塔伦蒂诺的成名之路;

•迄今为止市面上关于《低俗小说》颇为全面和深入的著作,昆汀迷不可错过的宝藏之书。



昆汀·塔伦蒂诺,好莱坞导演中的“摇滚明星”,他以高度个人化的电影风格蜚声世界。他是录像店前店员,也是自学成才的电影天才,更是“电影极客”主义的头号代言人。他以颇具实验性的低成本独立制作《低俗小说》确立了个人风格,并一举斩获1994年的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电影专家杰森·贝利在书中探讨了《低俗小说》为何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他讨论了这部电影在对白、时间结构和摄影技术上的革命性,以及它如何彻底改变了北美独立电影工业及其艺术属性。

编辑推荐:

【1】电影极客主义代言人、“酷文化”代表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的金棕榈大奖杰作,独立电影界的《星球大战》,突破当时美国对独立电影票房的所有预期。《低俗小说》是彻底改变北美独立电影行业格局的传奇之作,首映即获得2亿美元票房,堪称美国流行文化的里程碑。



一部打破所有规则的独立电影,一部让人无法置身事外的佳作,上映近三十年来仍然被无数影迷反复观摩。无论青年观影群体、知识分子群体、重度影迷群体还是爆米花片观众都乐于加入《低俗小说》引发的热潮,他们痴迷于电影的机智才华,震撼于电影的粗野暴力,不厌其烦地说着那些绝妙的台词,醉心于它的能量,更痴狂于它所许下的、也兑现的所有承诺。。

【2】面面皆到的《低俗小说》宝典,悉数有关《低俗小说》的一切和其衍生事物:从主演们的选角、塔伦蒂诺和阿夫瑞的剧本写作,到电影中的暴力美学,让人酣畅淋漓、惊喜交加。



本书完成于电影上映20周年,书中不仅包罗黑话术语词典、“低俗”逸事、穿帮镜头、被删减场景、故事类型杂烩、《低俗小说》的灵感碎片、电影的三段式非线性结构……甚至包括《低俗小说》的模仿之作、那些看走眼的影评人、当代影史神秘的麦格芬——马沙的手提箱,同时还包括各种专题文章,精辟解析电影的出众之处,均由领域内专业作者撰写:



•《低俗小说》碎片:电影致敬和引用不完全记录

•《低俗小说》与纸浆文学

•《低俗小说》与“黑酷”文化

•《低俗小说》与“昆汀音乐带”

•《低俗小说》中的“粗口自助大餐”

【3】从录像带资料馆店员到好莱坞大导演,见证导演中的摇滚明星、X世代的英雄——全面回顾昆汀·塔伦蒂诺的成名之路,了解他如何将自己如数家珍的电影片段打造成全新作品。盘点昆汀喜欢的电影清单,还有昆汀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品牌和人名、影迷喜闻乐见的“昆汀宇宙”理论,以及昆汀对电影业的“后低俗小说”式影响。



塔伦蒂诺是一个影迷,他既醉心于艺术影院,也痴迷于磨坊影院;既喜欢那些“坏品味”的小成本剥削电影,也会追捧好莱坞大导演的新影片;他从来不亵渎,只是将它们翻新”;他毫不掩饰自己风格的来源,而且带着戏谑意味。正如电影类型的周而复始,电影情节和对话也可以循环反复,而塔伦蒂诺本人正是一位绝顶聪明的策展人。

【4】推倒独立电影和主流电影之间的森严壁垒,就此永远改变两者的面貌——详解《低俗小说》的历史地位。作为好莱坞首部独立电影票房大作,《低俗小说》改变了独立电影的游戏规则。



•塔伦蒂诺对美国电影业所做的事情与电影情节如出一辙:对准心脏注射一剂肾上腺素;

•它的到来宣告着电影艺术已经革新并焕发新生,主流电影界需要调整并迎头赶上。

•大片爱好者会震撼于《低俗小说》的机智对话、新颖结构和新奇叙事手法,而艺术电影爱好者会在无数迷影梗和非线性时间线中回味电影的黄金时代,无论从深刻的学术角度进行解读,还是纯粹享受电影带来的酷炫视听感和黑色幽默,它都是一部创造历史之作。

•《低俗小说》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戛纳电影节,虽然不敌令观众心情愉悦的主流传统好莱坞大片《阿甘正传》,并且错失奥斯卡小金人,但它无疑代表着新时代的开启。

【5】全面阐释昆汀的电影极客特质,以及昆汀为何被称为电影极客型作者导演。



雅俗同赏、阅片无数、侃侃而谈且观点鞭辟入里……所谓电影极客特质,昆汀·塔伦蒂诺认为,这就是他区别于好莱坞满口客套话同行之处:“电影极客(Film Geeks)对电影有着无比强烈的、旁人难以理解的热爱和激情。为了追求电影,他们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但是,虽然如此投入,他们却没什么可拿得出手的作品,除了属于自己的见解,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清算已毕 [图书] 豆瓣
Tout Compte Fait
作者: [法] 西蒙娜·德·波伏瓦 译者: 台学青 海天出版社 2021 - 4
《清算已毕》为波伏瓦四卷本回忆录的最后一卷。
波伏瓦在本卷中回顾了其性格的成因,与重要女性友人的交往,与萨特游历世界各国的见闻,她的阅读与写作,她对文学、艺术和国际政治的看法,等等,并对于《第二性》中提及的一些女性主义观点作了进一步的补充阐述,可以说是对前三卷的总结,对研究波伏瓦的著作与生平具有重要意义。
刀背藏身 [图书]
作者: 徐皓峰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 - 7
《刀背藏身:徐皓峰武侠短篇集》收入徐皓峰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间完成的三个短篇新作:《师父》《国士》《刀背藏身》。

《师父》已获《人民文学》杂志短篇金奖。

另外三篇小说《倭寇的踪迹》《柳白猿别传》《民国刺客柳白猿》创作于2003至2005年,已 由作者改编成电影作品。

十年武侠短篇创作的轨迹和变化已经呈现在这里了。

武侠小说是中国很长的一条脉,从司马迁的《刺客列传》,到明清的志怪小说,到金庸古龙。司马迁写的为什么档次高,它写失败。以前诸如还珠楼主这样的大家,武侠小说都是写现实生活。徐皓峰的武侠小说,一个是写失败,一个是写当代。把武侠小说移植到当代生活里,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他的解决之道是,描写上简化武功招式,更多是集中在两个人为什么要出手,加大了人物的心理,重点放在了练武人的心态上。以前的武侠小说,写的抗争是一个是非,朝廷坏、武侠对。但是现实生活是更复杂的问题,它很多不是好坏,而是一个无奈。
三十二个展览:印象派全景 [图书] 豆瓣
作者: 上海博物馆 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 9
本书是一个印象派手册,也是一本展览史话。从近20年全世界范围内以印象派为主题的展览中,选出其中32个,以展览为线索,呈现印象派的全景。
印象派划分了一个时代。它从巴黎出发,向世界辐射,成为国际化的风格;它以对“大自然的光色变化”的真实表现,上承巴比松画派,连接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情怀,下启后印象派,乃至发端整个现代主义运动。印象派史无前例的技法所呈现出的独特面貌,不仅仅与艺术史自身形式演变的动力有关, 更是时代精神的表征。
他们积极回应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挑战,描绘规划过的巴黎街道,蒸汽氤氲的火车站,深夜电灯下的波西米亚人;他们拥抱全新的审美趣味,从摄影中借鉴构图,从服饰与时尚中提炼趋势,从日本风格和东方审美中获取灵感;他们体味现代的生活方式,咖啡馆与酒吧、剧院与包厢都成了他们热衷描绘的场景,还有花园与河畔那些泛着韵味的光和色和享受生活的男女。
四季访书 [图书] 豆瓣
作者: 钟芳玲 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6 - 6
以“书话三部曲”——《书店风景》《书天堂》《书店传奇》为华文世界打开一扇西方书世界之窗的书女钟芳玲,长期撰写“有关书之书”(books about books),她的每本著作都企图从知识、趣味、审美等多元角度谈论书之种种,详述书本、书人、书地背后的历史与故事,将“书”这一主题挥洒得淋漓尽致。
本书取名《四季访书》,除了呼应此书为作者的第四本著作,也彰显爱书之人时时刻刻、月月年年都处于访书状态中。书中,作者走访“文人宅”,探访英国诗人约翰·济慈、美国传奇作家杰克·伦敦、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尤金·奥尼尔与约翰·斯坦贝克的故居、墓园,不仅介绍他们的人和书,还谈他们的忠实书迷与宠物,探索这些作家的前世今生。此外,我们跟随作者畅游“书乐园”,邂逅美丽又怪趣的案例——价值600万元的地图集、上了链条的中世纪神学书、以羊皮或猪皮或鲨鱼皮装帧之书、一张破损却标价上万美元的唱片、据称导致拿破仑死亡的壁纸、英国皇家认证的尊贵书店、古意盎然的小巷中深藏的书摊等等,纵然有些风景已不复存在,却成了令人追念的失乐园。
《四季访书》不仅是书女访书、读书、玩书、赏书、藏书、品书的真情写照,同时也展现书世界的一幅幅缤纷万象,无论时光如何更迭,都随着四季轮转,生生不息。
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 [图书] 豆瓣
作者: 指文烽火工作室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5 - 10
《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讲述了中国古代战场上常用的多种实战兵器,包括长兵、短兵、远程兵器、卫体兵器和原始热兵器等。所录兵器在史料、文物和精美绘图的基础上,深刻阐述其诞生渊源、发展沿革、性能特征等,并辅以战争故事,力图构建完整的中国古代兵器体系,清除小说、评书和戏曲带来的误导,还原中国古代兵器的历史原貌。
考古学导论 [图书] 豆瓣
作者: [美]温迪·阿什莫尔 / 罗伯特·J·沙雷尔 译者: 沈梦蝶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1 - 9
《考古学导论》介绍当代考古学技术、方法和理论框架的简洁的导论性著作,遵循与作者另一本教材《考古学:发现我们的过去》同样的写作原则,但更为言简意赅。在不到300页的篇幅中,详略得当地全面介绍了考古学的方法和理论。说明案例和个案研究体现了新旧大陆考古遗迹的时空平衡。《考古学导论》还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帮助,包括考古区域的地图、广泛的例证、章介绍和摘要、每章结束时的深入阅读指南、词汇表、参考书目和索引等。
绮情楼杂记(足本)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喻血轮 著 / 眉睫 整理 九州出版社 2017 - 9 其它标题: 绮情楼杂记
绮情楼杂记是喻血轮原著、眉睫 整理的一本书,九州出版社出版。《绮情楼杂记》是一部比较典型的民国文人笔记,全书以一个亲历亲闻者的身份回忆了民国牛人的奇行壮语,风格近似《世说新语》,堪称一部“清末民国人 物言行录”、民国版《世说新语》”。全书三十万字,原书分三集,本书将三册 合订一册,由其同乡后学眉睫先生校注整理。
若论时间跨度之大,领域之宽,涉及人物的多样,内容的丰富,《绮情楼杂记》都不能忽视。作者笔端的每一则逸闻都很短,长不过千字,短只有数百,却常能看到别处没有见过的新材料。那种文字、风格都是典型的民国气味,是非感高于成败感,知人论世,并不出以成王败寇。对于有读史兴趣的读者来说,《绮情楼杂记》不会让你失望而归。————傅国涌
喻血轮写《绮情楼杂记》那年,已经60岁,且随蒋氏父子逃亡台湾,身为逋客,回望家国,山川琳琅,日月光华,却似梦中旧物。按说,其笔下应该风雨苍茫,悲声不绝如缕。然而,喻血轮如老骥伏枥,依旧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故国之思,黍离之悲,在喻氏笔下,却化作坚忍一心、发扬蹈厉的风雷之气,跃然纸上,直击我的眼目,以至我读其中章节,竟有泪涔涔。——羽戈
《绮情楼杂记》是一部比较典型的民国文人笔记。原书书分三集,内容颇为芜杂,所涉及的人和事以清末至民国年间为主,且以记录名人的言行、诗文为主,风格近似《世说新语》,堪称一部“清末民国人物言行录”、“辛亥人物志”或“民国版《世说新语》”。——眉睫
纪闻辑校 [图书] 豆瓣
作者: [唐]牛肃撰 李剑国辑校 / 牛肃 中华书局 2018 - 7
《纪闻》十卷,志怪集,[唐]牛肃撰,李剑国辑校。原书久佚不传,清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二一子部小说家杂事之属著录“旧钞本十卷”,云“唐牛肃撰,崔造注”。汪辟疆《唐人小说》云:“金陵龙蟠里图书馆,藏有钞本牛肃《纪闻》十卷,为丁氏善本书室旧藏,亦从《广记》辑出,非其旧也。”王国良《唐代小说叙录》云台湾中央图书馆藏朱校钞本一部十卷,自《广记》辑出,又益以《御览》卷四一五李娥庙一条而成,疑即原金陵所藏者。   今李剑国教授辑得佚文百二十六条,凡百二十馀事,出玄宗朝者居多,皆牛肃亲所闻知,宜乎名曰《纪闻》。志怪集中而多见传奇之体,此书为首焉。构撰大都巧事剪裁,文辞斐然可观,诚为佳作。又且数量颇众,所遗料已无多,其大略已可窥知。
箨廊琐记 [图书] 豆瓣
作者: 王守毅 文物出版社 2018 - 4
王守毅著的《箨廊琐记/稀见笔记丛刊》为稀见笔记丛刊中的一种。其内容丰富,包括爱情婚姻 、案狱 、侠客 、技击、狐鬼怪异、人物逸事、考古、纪实、灾异、梦徵、贞烈等,既有规仿《阅微草堂笔记》之文笔简洁者,亦有步尘《聊斋》之渲染铺陈者,尚有部分作品运笔中杂学问,劝惩外带炫才,别具一格。《箨廊琐记》内容的丰富性以及在思想艺术上的成就,在晚清咸丰间文言小说创作整体衰微的情况下,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到目前为止,这部作品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至今尚无校点本。
宋徽宗 [图书] 豆瓣
Emperor Huizong
7.9 (19 个评分) 作者: [美] 伊沛霞 译者: 韩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8
【本书看点】
★ 以现代史家之眼,还原宋徽宗的真实生命历程——抛开中国传统史学符号化的道德指责,伊沛霞教授以“了解之同情”的现代学术立场与现代政治观点,从宋徽宗自己的视角出发,再现了北宋末期的历史与时代风貌。
★ 北宋末期,中国的艺术水平究竟取得了多高的成就?——作为历史上屈指可数天赋极高的艺术家皇帝,在书法、绘画、诗词、茶道、建筑等多个领域,宋徽宗在位年间,有何种影响。 他和同时代艺术家,如何往来。以绘画为例,作者选取五幅名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北宋的灭亡是偶然还是必然?在位二十余年,宋徽宗犯过哪些错误?在走向盛世的时刻,宋徽宗在面对外交、战争、党争、经济方面的棘手问题时,出于何种目的,做出了哪些决策,使得情势急转直下,乃至最后沦为亡国之君?
【内容简介】
宋徽宗在位期间,中国几乎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在位二十多年间,这位极富艺术天赋的皇帝引领宋朝达到了文化上的鼎盛。不过,因为被女真人俘虏,最终死于异国他乡,宋徽宗更多的被后世认为是一个失败的皇帝,道德教育的反面教材。
伊沛霞教授积数十年之力撰成《宋徽宗》,成为英文世界为这位皇帝撰写的首部完整传记,力图矫正大众对徽宗“腐化、昏庸”的偏见。伊沛霞重塑了宋徽宗的形象,将其放回历史语境中,还原一个繁荣国度的君主不断追求卓越荣耀的雄心——尽管这份雄心以悲剧收场。
徽宗在即位早期竭力超越朝廷党争,随后将精力转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他大大拓展了朝廷的慈善事业,建立官学、医院、孤儿院、乞丐墓地。作为艺术家,他身边围绕着杰出的诗人、画家、音乐家,他还修筑了壮丽的宫殿、寺观和庭园,后世几乎难以超越。他对道士青眼有加,为道经作注,还让臣民也接受并践行这种信仰,不过他对道教的虔诚最终偏离了儒学主流,削弱了他的治国能力。
【推荐】
就史籍解读与史学反思而言,宋徽宗是很好的个案。在习见的历史叙述中,徽宗无疑是反面形象。本书作者强调徽宗既是皇帝,也是“人”,希望避开以往的评价框架,以不同类型的材料和多种细节,拼织出形象丰富的宋徽宗。作者力图从徽宗的角度去观察他的世界,以求对其活动有所理解;并且尝试在世界君主制度的范畴内,用比较的视角来看中国的皇帝,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来讲述徽宗的故事。
——邓小南(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
伊沛霞教授将个人和政治、政策和人性结合在了一起,努力追索到底是什么推动着宋徽宗一步步追求文化复兴和政治改革,为我们理解统治者仍在灌输的激情提供了一个新的面向——不管这种激情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戴仁柱 (Richard L. Davis,岭南大学教授)
自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以来,还没有大学者为普通读者写一部中国皇帝的传记。伊沛霞广泛征引各类原始材料,按照主题和时间重新梳理,用全新的视角加以处理,修正了徽宗长久以来的负面形象。她没有从“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这个角度来解读宋徽宗,而是努力从徽宗的视野来看他的世界,并时刻意识到徽宗在做决定时究竟掌握哪些信息。伊沛霞对宋徽宗生平的解读是人文主义的,并带有心理学上的说明,她试图重新想象皇帝威严的外表下隐藏的脾气秉性、真情实感和个人思想。
——李瑞(Ari Daniel Levine,乔治亚大学教授)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图书] Goodreads 谷歌图书
7.6 (5 个评分) 作者: 龍應台 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2009 - 8
Big River, Big Sea. Long Yingtai traveled all over China and the world, and looked in her own backyard, to collect the stories of the people who survived the bloody Chinese civil war. These are the untold stories of 1949, the year China was decidedly cut in two. In Traditional Chinese.
过眼与印记 [图书]
作者: 朱万章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 6
美术史与书画鉴藏密不可分。我们熟悉的中国美术史,都是建构在作品鉴定与收藏基础上的。基于此,本书讨论的范畴,是作者过眼宋元以来书画名迹留下的关于美术史的深刻印记。无论是诸葛亮、朱元璋、董其昌形象的塑造,还是陈容、王蒙、仇英、傅山、吴振、王翚、吴昌硕绘画的生成,以及赵孟頫、何绍基书法的嬗变与传播,甚至鲜有人关注的岭南四画僧、明代醉饮图和葫芦画的疏证,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美术视角。作者利用供职博物馆的优势,结合各地馆藏资源,从书画本体出发,抽丝剥茧,解读书画内外所蕴含的文化与艺术基因,探讨鉴藏中作品的真伪、传播与影响,为人们深度了解不同时期的美术提供参考。
100件武器中的世界简史 [图书] Goodreads
作者: Unknown Author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7
正版认证卖家: Soweinc [ 正版保证] 加微信[soweinc]每天分享好书和来自全球的书友一起学习交流.并且微信好友价格低至5折 .《100件武器中的世界简史》([英]克里斯·麦克纳布)作者:克里斯·麦克纳布 郝江东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装订方式:精装版次:第1版开本:16开出版时间:2015-07-01用纸:胶版纸页数:380语种:丛书名:培文·历史类目:历史|世界史
中国陶瓷 [图书]
作者: 冯先铭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 9
冯先铭(1921-1993),中国古陶瓷专家,故宫博物馆研究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中国古外销陶瓷研究会会长,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早年就读于北平辅仁大学西语系。受其父(历史学家、翻译家)冯承钧的影响,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四十年代就职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主要从事中国古陶瓷的研究、整理、收购、编目、陈列,古窑地的调查、鉴定等项工作。几十年来,重点考察了全国一百二十多个县市的古瓷窑遗址,采集窑地资料,于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从各地收集与收购了近二万件瓷器,充实了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使陈列展品更系统、准确、丰富。撰写并发表调查报告、考证与论述古陶瓷方面的文章近百篇。专著有《龙泉青瓷》、《定窑》、《青白瓷》、《中国古陶瓷论文集》、《中国古陶瓷文献集释》;主编《中国陶瓷史》并执笔宋代部分。
怎样鉴定古建筑 [图书] 豆瓣
作者: 祁英涛 文物出版社 1981
我们在野外进行文物调查时,往往遇到一些古代建筑,判断它有没有历史文物价值,鉴定年代是一项基本工作。对一座古代建筑,只有确定了它的年代,才能放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去进行研究,揭示它在建筑发展史中的地位,判断它的历史文物价值。鉴定年代不是研究古代建筑的最终目的,也不能只根据年代来决定其价值,但断代是进一步研究和确定其价值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
本文是根据现存的各时代的建筑实物,初步总结了它们本身所具有的时代特征,按构件的顺序,分别叙述。但是,每座古代建筑自创建以后,都经过后代的修缮、改建,必须分辨出来。所以本文首先介绍一点调查工作中的经验和确定年代的一般原则,以供实际作文物建筑调查的同志参考。
创建日期: 2024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