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望书录

脉望

脉望 @MAIWANG

607 本书  

风吹哪页读哪页

发须爪 [图书] 豆瓣
作者: 江绍原 中华书局 2007 - 9
发须爪指人的头发、胡须、指甲。本书所研究的,就是关于它们的迷信和风俗。区区发须爪,也有什么大学问吗?江绍原先生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说。他发现,在古代先民的心理中,发须爪是极其尊贵的,是人体生命精华之所在。发须爪有药物的功效;发须爪被认为与本主有同感的关系,可以被用为本人的替代品;剪修指甲,应该慎重择日;死者的发须爪被认为有埋葬的必要,等等。其论述也使我们对古史上的一些重要现象有更深刻的体认。本书不仅考证透彻,而且文笔简洁流畅,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佳作。
《发须爪——关于它们的迷信》一书是江绍原先生民俗学研究的代表作,旨在说明古今人们对头发、胡须、指甲迷信的原因以及人们如何应对的手段,文笔简洁,资料翔实,在已有的关于中国迷信研究的成果中,是最早最完备的一部作品,至今仍不失其参考价值。
穆天子传.神异经.十洲记.博物志 [图书] 豆瓣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 10
《神异经》内容简介:
《神异经》一卷,旧本题汉东方朔撰。所载皆荒外之言,怪诞不经。共四十七条。陈振孙《书录解题》已极斥此书,称东方朔撰、张茂先传之伪。今考《汉书。朔本传》,历叙朔所撰述,言凡刘向所录朔书俱是,世所传他事皆非。其赞又言後世好事者取奇言怪语附著之朔云云。则朔书多出附会,在班固时已然。此书既刘向《七略》所不载,则其为依托,更无疑义。《晋书。张华本传》,亦无注《神异经》之文,则并华注亦属假借,振孙所疑,诚为有见。然《隋志》载此书,已称东方朔撰,张华注。则其伪在隋以前矣。观其词华缛丽,格近齐、梁,当由六朝文士影撰而成,与《洞冥》、《拾遗》诸记先後并出,故其中西北荒金阙银盘明月珠事,陆亻垂《石阙铭》引用之。其中玉女投壶事,徐陵《玉台新咏序》引用之。流传既久,固不妨过而存之,以广异闻。又考《广韵》去声四十一漾收犭恙字,《说文》、《玉篇》皆所不载。注称兽似狮子,实本此经北方有兽焉,其状如狮子,名曰犭恙之文。则小学家已相援据,不但文人词藻,转相采摭已也。《隋志》列之史部地理类,《唐志》又列之子部神仙类。今核所言,多世外恍惚之事,既有异於舆图,亦无关於修炼,其分隶均属未安。今从《文献通考》列《小说类》中,庶得其实焉。
http://www.du8.com/books/sepbggh.html
全书分东荒经、东南荒经、南荒经、西南荒经、西荒经、西北荒经、北荒经、东北荒经、中荒经等九章
原文链接:http://www.yuedu.org/thread-55929-1-1.html
眩晕 [图书] 豆瓣
Vertigo
作者: [英]查尔斯•巴尔 译者: 徐展雄 2014 - 10
希区柯克最具超前性的作品
《眩晕》(1958)不仅被公认为希区柯克的顶尖佳构,也被认为是世界电影中的最佳作品之一。这部作品诞生于老制片厂制度行将崩塌之际,它不仅体现了“古典好莱坞”所能提供的顶级视觉快感,而且也在精巧的情节反转机制下,把这种诱惑的危险阴暗面暴露无遗。
尽管《眩晕》一直被视为希区柯克最个人化的作品,但查尔斯•巴尔认为,和《公民凯恩》一样,它的成功与其说是因为个体的艺术创造,不如说是因为一次富有创意的合作。巴尔强调了本片两位编剧的重要作用,他运用文本和语境分析方法,探究了《眩晕》产生持久魅力的原因。
红气球的旅行 [图书] 豆瓣
8.8 (10 个评分) 作者: 朱天文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9 - 11
《红气球的旅行:侯孝贤电影记录续编》内容简介:三年前,山东编了一厚本侯孝贤电影记录《最好的时光》,集电影小说、电影剧本、谈论电影的诸多文章(散佚各处不知他怎么搜集的),当时,台湾还没有这样一本集大成。
去年年初,台湾印刻出版社整理出版文集共九册,电影部分,我就依样画葫芦照抄他的创制,编了繁体字版的《最好的时光》。这回第一次,倒是简体版先有,然后繁体版跟进。这之后跟进的,好惭愧因此努力翻找抽屉毕竟也翻出一些古物,加上此间又拍了一部新片《红气球的旅行》,遂当做是对创制版的一个补充。
现在,本着天职(服务读者)行事的编辑,好像不这样做就对不起本份而非做不可的,看了台湾的补充版,便再出一书,就是这本《续编》。
新补充之物,见于第三部分“关于电影”。
红楼梦(三家评本)(全二册) [图书] 豆瓣
1988年2月第1版 有2018年2月第14次印本
作者: 曹雪芹 / 高鄂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 2
《三家评本:红楼梦(竖排繁体)》为套装书,分别包括:《三家评本:红楼梦(上下)(竖排繁体)》、《三家评本:红楼梦(上下)(竖排繁体)》。《红楼梦》堪称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其文化含蕴极为丰富,涉及各色人物、园林建筑、衣饰美食、游艺收藏、民俗风情等。为让读者更为直观详实地解读这一百科全书,特推出此套彩图本百家评咏《红楼梦》。全书精心撷取500余幅图片,从不同的角度释证所涉及到各种器物风情,提升文化内涵,给读者带来全新的图文互动的阅读感受。此处广泛集录诸家精彩的评咏,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欣赏理解原文的含义。丰富珍贵的图片配以精彩详实的注评,大大拓展了《红楼梦》文本的阅读空间,而装帧典雅,形式独特,使此书兼具很高的收藏价值。
紅樓夢校注(彩畫本) [图书] 豆瓣
作者: 曹雪芹 / 高鶚 译者: 馮其庸等 / 校注 里仁書局 1984 - 4
以一個民間出版社之力,一年之內兩排《紅樓夢》,這還不是第一次,乾隆五怳誚~(一七九一年)程偉元高鶚等首次校印《紅樓夢》,不到一年又再次改版重印。只是程高本是越改越離原作者旨意,而我們正好相反。
我們之所以改排這本《紅樓夢》的理由,至少有以下數點:(一)它是以庚辰本為底本,庚辰本是所有脂評本中抄得較早,且保存得最為完整的一部,是最接近曹雪芹原作的本子。(二)它使用以參校的版本較先前各本尤多。(三)注解時儘量注明原出處。(四)字詞典故,以至通篇大旨的解釋,較他本更為週到。
至於初排本原有的優點,如劉旦宅彩畫為大家所喜愛,則予保留;另增「紅樓夢版本簡介」,以供參考。
Araki [图书] 豆瓣
作者: Sans, Jerome Taschen 2007
Taschen 25週年特別版!
Nobuyoshi Araki荒木經維是近年來最受爭議的攝影大師,對於批評他的人而言,他的作品似乎總是情色與女性厭惡貶低者,不過欣賞他的作品的人則說他是攝影界一個激進主義者和一個革命家。荒木經維被譽為「找尋日本固有良知」的攝影大師,當他開始踏入攝影界之初,他就花費相當多其他的時間以攝影去經驗他身邊的生活,不管是過去與現在、他的所處環境與情感,如果想要深入瞭解荒木經維,這本書是相當值得收藏的。書中不僅有他相當多精彩的經典攝影作品,也包括了詳細的生平與一些訪談紀錄,也介紹了他之前出版過的一些攝影專書的評價,書中可以看到荒木經維真實的一面,這些作品不僅有身處東京的生活、擄獲讀者童心的孩子嬉戲、也包括了一些具爭議的作品,包括枯萎與盛開的花系列與他癌症,美麗的女性的親密裸體,其中也紀念了他逝去妻子的作品。
战国策注释 [图书]
作者: 何建章 注释 中华书局 1993 - 2
《战国策》一书,记载了战国时代各国的历史事实和故事传说,有史料价值,也有文学价值,但由于年代久远,书中篇简的零乱缺失,传抄传刻中的讹误等较为严重。何建章教授深入研究此书多年,在校勘中,以他渊博的历史知识和深厚的训诂学修养,引用多种刻本以及多种史籍加以例证。同时又在总结前人的整理成果上,提出大量自己的见解。本书为《战国策》作了文字上的疏通勘误,并广征博引,对内容作了详尽的注释,书中以各章首句为该章拟定标题,并摘录《战国策年表》《战国纵横家书》《苏秦事迹简表》《历代战国策序跋》等附录书后。
清平山堂话本 [图书]
作者: (明) 洪楩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0 - 4
古代小说家话本集﹐明代洪楩编印﹐原名《六十家小说》﹐分为《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闲》﹑《醒梦》6集﹐每集10篇。大约刻印於嘉靖二十年至三十年间。现存《雨窗》﹑《欹枕》两集的残本﹐仅12篇﹔又残本3册﹐书名不详﹐存15篇﹐藏日本内阁文库。共计27篇﹐影印本合为一书﹐题作《清平山堂话本》。另有《翡翠轩》﹑《梅杏争春》两篇﹐只存残页。

《清平山堂话本》的编印﹐脱文误字较多﹐但保存了话本的本来面目﹐可以看到宋元以至明初小说家话本的各种不同体制和风格。如前有“入话”﹐後有“散场”﹐与新发现的元刻《新编红白蜘蛛小说》残页可以互相印证﹐从而证明它比较忠实於原著﹐没有作过重大的修改。
皇后之死 [图书] 豆瓣
作者: 柏杨 海天出版社 1987 - 1
关于皇后,柏杨曰:皇后这玩意,是历史上危险性最大的职业。柏杨认为“冤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而尊贵的皇后,恰恰更容易成为冤狱的主角。仪态万方,被摇尾系统歌颂为母仪天下的皇后,一旦失势,不如一屁。女孩子如果看到皇后悲惨的一面,恐怕八抬轿抬到门口,都会严重考虑。
因为在深宫中生活的女人,其生活的核心内容是永无休止地“夺床斗争”,“夺床”的本质又不外一个权字。她们不是漂亮和不漂亮的差别,而是漂亮和更漂亮的差别,每一个如花似玉的对手都是另一个如花似玉。这些美女被投入蛇蝎宫廷,她自己也就变成了蛇蝎,而最终的命运还难免被另外的蛇蝎咬死。
帝王之死 [图书] 豆瓣
作者: 柏杨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9 - 1
在政治挂帅下,中国史书成为文字诈欺大本营。遇到帝王老爷们哎哟哎哟,端不起嘴脸,栽倒在地时,总是“讳”个没完。
或语焉不详,或根本成了没嘴葫芦,把人气得吐血。呜呼,要想中国现代化成功,第一件事应该是砸碎政治挂帅的枷锁,先使史迹显示出来真正面目。这是一个开端,用它训练我们的思考,功考他为啥有那么一天,思考他为啥恐惧大家知道真相 柏杨
先生只希望借着不断的报道,使浆糊的一代早日死个精光,下一代起,将是思考的一代。孙观汉先生曰:“尊重事实。”中国人必须有能力说真心话、说老实话,洗清涂抹在事实头上身上的任何东西,不管它是污垢,或是脂粉。
因之,当设在纽约的《中国时报》美洲版,要我写稿时,我就大喜以应。最初每天一千字,后来自动膨胀,每天一千五百字。
写着写着,三个月下来,已写了十万字左右,时间从公元前二十三世纪到公元前七世纪 黄帝王朝到战国时代 可出一集矣。读者老爷真是三生有幸,可以看到史迹真相。如果换了从前,不是坐牢,就是屠灭三族,我固然倒楣,贵阁下也就没有这份福气矣。念及至此,你如果再不猛买,还有天理良心、国法人情乎哉?
荀子简注 [图书] 豆瓣
作者: 荀子 / 章诗同注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 - 7
收荀况《荀子》现存的32篇文章,点校注释。
此书出版于“文革”后期,提供儒家法家斗争材料为目的......
《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荀况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
游居杮录 [图书] 豆瓣
作者: (明)袁中道/刘如溪/谢蔚点评 青岛出版社 2005 - 1
《游居杮录》内容简介:静居数月,忽思出游。盖予筼筜谷中,甚有幽致,亦可以闭门读书。而其势有不能久居者,家累逼迫,外缘应酬,熟客嬲扰,了无一息之闲。以此欲远游。一者,名山胜水,可以涤浣俗肠。二者,吴越间多精舍,可以安坐读书。三者,学问虽入信解,而悟力不深,见境生情,蝇途成滞处尚多;或遇名师胜友,借其雾露之润,胎骨所带习气,易于融化,比之降服禁制,其功百倍。此予之所以不敢怀安也。长石诸公,相约游东山,王中翰携歌儿一部以往。登山,见大江浩浩焉约其下,江光浩淼,了不知其极也。前对黄山,有若展旆。日暮,移樽至水边乱石上,人各踞一奇石而饮。丝竹交作,水石战声瑟瑟,渔加上下若飞。
盐铁论 [图书] 谷歌图书
作者: 桓宽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 - 6
《盐铁论》是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撰写的重要史书,作者是西汉的桓宽,桓宽字次公,在汉宣帝时举为郎,后任庐江太守丞。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下诏将各郡国推举的贤良文学人士聚集京城,调查民间疾苦。这次聚会上,贤良文学们提出,盐铁官府垄断专营和“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是造成百姓疾苦的主要原因,所以请求废除盐、铁和酒的官府专营,并取消均输官。
  均输和平准是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8年),利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和调剂物价的两种措施,均输就是在各地设置均输官,负责征收、买卖和运输货物,地方应交纳的贡物,折合成钱交给均输官,均输官再在各地之间贱买贵卖,调节物价,同时也为国家增加了收入。平准则是官府负责京师和大城市的平抑物价工作,贱时国家收买,贵时国家抛售,抑制奸商的投机倒把行为,稳定物价。
  上述措施是在桑弘羊做大司农时,亲自主持执行的政策,所以,此时官拜御史大夫的桑弘羊当然反对,结果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这就是著名的盐铁之议。贤良文学人士信奉儒家思想,桑弘羊则尊崇法家,在这次争论中,双方对民间疾苦的原因、同匈奴的和战政策以及治国方略都有交锋。当时辩论还有记录,后来,桓宽根据记录写了《盐铁论》,成为研究西汉中期历史和桑弘羊的重要史料。
  该书共分六十篇,标有题目,内容是前后相连的。桓宽的思想和贤良文学人士相同,所以书中不免有对桑弘羊的批评之词。书中语言很精练,对各方的记述也很生动,为现代人再现了当时的情况。
  明朝弘治年间(公元1487年)的涂祯刊本是较好的版本,现代的参考版本有郭沫若的《盐铁论读本》和王利器的《盐铁论校注》。
霽山集 [图书] 谷歌图书
作者: 林景熙 中华书局 1960 - 2
宋林景熙撰。景熙一作景曦,字德阳,温州平阳人。咸淳七年太学释褐。官礼部架阁,转从政郎。宋亡不仕。会紥木扬喇勒智发宋诸陵,以遗骨建镇南塔。景熙以计易真骨葬之。其忠义感动百世。然诸书或以其事归唐珏。今考此集,载《梦中作四诗》,与诸书所载珏作同。珏他诗不概见,而此四诗词格实与景熙他诗相类。且双匣亲传竺国经句,与景熙葬高、孝两陵之说合,与珏全葬诸陵之说不合。考集中有《和唐玉潜》一诗,玉潜即珏之字。则二人本属旧友,或当时景熙与珏共谋此举。其事秘密,传闻异词,遂讹以为珏作也。所著有《白石稿》十卷,皆其杂文。又有《白石樵唱》六卷,皆诸体诗。元统甲戌,昆山章祖程为其诗集笺注,传本仅存。其文集遂就散。佚此本乃明天顺癸未其乡人监察御史吕洪所编,以章祖程所注诗集并为三卷,增以《元音》所录《读文山集诗》一篇,又捃摭遗文得记十四篇、传一篇、说二篇、文一篇、序十三篇、墓志六篇、铭一篇、为二卷。嘉靖戊子,辽藩光泽王得江陵毛秀校本重刊,附以秀《辨证》一篇。於《白石樵唱》题卷一、卷二、卷三,《白石稿》题卷四、卷五。书名各别,而卷数相属。骤阅之,似《白石稿》佚其前三卷者,殊不了了。国朝康熙癸酉,歙县汪士鋐等重刊,乃总题曰《林霁山集》,较有体例,今用以缮录焉。
一望六百年 [图书] Goodreads
作者: 张毅清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1 - 5
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时讲了一个故事:“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82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温家宝总理提到的这幅《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元代大画家黄公望晚年的代表作,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它用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这幅画于清代顺治年间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长50多厘米,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长600多厘米,原藏于北京故宫,1948年底与近百万件北京故宫文物一起运至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一幅六百多年传世名画,承载着一段悲欢离合的传奇故事。《富春山居图》的命运,是两岸同胞骨肉分离的折射,也是两岸同宗共脉的见证。2011年6月将在台北举行《富春山居图》两岸藏本合璧展,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一望六百年:〈富春山居图〉传奇》一书,以这次展览为契机,以该图的传奇故事为线索,介绍黄公望其人其作以及中国绘画史知识,以期展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深厚底蕴,增进海峡两岸的历史认同感和文化交流。
创建日期: 2024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