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1993台湾流行音乐百张最佳专辑

leonis📚️

leonis📚️ @Leo

100 张专辑  

From《台湾流行音乐200最佳专辑》

之乎者也 [音乐] Spotify Spotify 苹果音乐 豆瓣
9.8 (326 个评分) 羅大佑 类型: 國語流行樂
发布日期 1982年4月21日
在崇尚曲風清新、歌聲天籟的校園民歌年代,棄醫從樂的羅大佑一把沙啞且粗獷的嗓音唱著批判現實的躁鬱歌曲令人無福消受,輾轉多家唱片公司未果,發行計畫一拖再拖。終於到了 1982 年,完成已久的《之乎者也》竟深得新成立的滾石唱片的心,羅大佑終於順利推出個人首張專輯。不止羅大佑,沒有人能想到這張專輯會就此改變台灣原創音樂的面貌,為其注入全新的思考和新意。時至今日,《之乎者也》已然成了華語樂壇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並高居「台灣百佳唱片 (1975-1993)」榜第一位。這是一張民謠和搖滾兼而有之的專輯,從中可一窺台灣流行音樂完整的發展路徑。一方面,強調「以詩入歌」的民歌運動席捲全台,民歌運動後期開始從事音樂創作的羅大佑自然脫不開受其影響,以至於《之乎者也》亦帶著獨特的詩意。包括直接以詩人鄭愁予的同名新詩入歌的〈錯誤〉,以緩和的電吉他和民謠吉他交織的慢搖滾開場,中後段由非洲鼓引領放克貝斯、模擬合成器,以及鐵琴、弦樂鳴放出迷幻搖滾思潮,使得這首歌的實驗性更為立體;由詩人余光中的現代詩改編的〈鄉愁四韻〉透過國樂五聲音階與指彈仿擬古琴,加上中國笛和令人錯以為是揚琴的合成器音色,新舊結合進行的創作表達和民歌手楊弦譜曲的版本分庭抗禮;由藍調鋼琴主導、意境取自詩仙李白的〈將進酒〉,表達了羅大佑最擅長的家國情懷,感懷了大時代背景下兩岸人的心理變化。看似是一首稚嫩柔情的校園情歌的〈戀曲1980〉,卻在歌詞中別有用心,以更超然的態度、更為瀟灑的方式詠歎著男女之愛,以當時華語樂壇少見的角度處理感情題材,前衛而深刻。同時他也承襲著部分來自民歌時代文青的氣質,編曲帶著配樂美感的〈蒲公英〉以吉他為主體,有著當時校園民歌所流行的草根、陽光小品感受;〈童年〉〈光陰的故事〉其來源也還是民歌運動時代的創作傳統。另一方面,羅大佑有意識地在與受民歌時代影響的自己進行「切割」,搖滾特色鮮明的專輯標題曲〈之乎者也〉以當時近乎鳳毛麟角的雷鬼反拍節奏打底,他則好似置身迷霧般鏗鏘有力地針砭著世道,以「之乎者也」四字訣放置句尾嘲諷教育管束、民歌運動、審查制度等;〈鹿港小鎮〉雖聽上去沒那麼「搖滾」,但羅大佑在此處化身來自彰化的「北漂青年」,一句「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帶出了城鄉二元對立局面下小鎮青年無處不在的迷茫和失根心態,他不加修飾的粗糙嗓音甚至加劇了都會生活的艱困程度。儘管發行版本最終送審遭到駁回與修改,但在尚未解嚴的臺灣,能用藝術家的態度游走在體制規範的自由創作邊界,巧妙地保留原意更增多了思考空間,儘量準確表達,是《之乎者也》至今為人所津津樂道的重要原因。
苏芮专辑 [音乐] 豆瓣
苏芮 Julie Su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1983年6月18日 出版发行: 飞碟唱片
《苏芮专辑》很多时候也被看做是搭错车的电影原声带,但是飞碟的最原始版本,即为《苏芮专辑》,并未收录酒干倘卖无这首歌,而《搭错车 电影原声带》版本,则由宝丽金发行。
天天天蓝 [音乐] 豆瓣
8.5 (26 个评分) 潘越云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198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滚石
在台湾歌者虽然众多,但一听就能瓣认的声音并不多,潘越云就是其中之一。1982年,她凭借《天天天蓝》专辑,迅速成为乐坛上备受瞩目的一员。其实,早在1981年,她的首张专辑《再见离别》就有着相当不错的成绩,而《天天天蓝》专辑更是创造了十几万张的惊人销量。作品中的古典韵味,加之她清亮、宽广的嗓音,充分表现出当时那种琼瑶、三毛式的浪漫情怀,并一举获得了当年金马奖最佳制作(李寿全)最佳演唱(潘越云)最佳编曲(陈志远)三顶大奖,被誉为民歌后期的隽永之作。
这是潘越云的第二张个人专辑,由李寿全制作,曾获当年度金 鼎奖(台湾歌坛专业评选)的三项大奖:制作人、演唱及编曲(陈 志远)。罗大佑对潘越云演唱的评价是:“她的音域很平均,嗓音 认同感强,歌中传达出来的情绪张力极高。”本专辑也许并不是阿 潘作品中最好的一张,但绝对是最有影响和最具代表性的
这张专辑由李寿全担任制作人,在此之前他已经制作过几张成绩斐然的唱片,如“龙的传人”、“柴拉可汗”等。当时潘越云的歌唱事业正值起步,李寿全心想:“再见别离”里的潘越云被认为和蔡琴一样,声音是低沉的,但她在高音部份应该也会有很不错的表现。于是整个制作过程朝向让阿潘尝试较清亮、较宽广的音色。为此,李寿全严谨选歌,甚至在好旋律难求的情况下,自己作了“守着阳光守着你”这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而在编曲上,虽受当时风行的“梁祝协奏曲”影响,陈志远仍然掌握住“天天天蓝”苦思苦念的哀怨意境,从一开始小提琴的独奏就紧紧抓住听者的耳朵。
当然,我们的女主角—潘越云的声喉也是无话可说。“台湾的演唱者虽多,但一听就能辨认的声音不多……潘越云是其中之一,证明她的嗓音有可认同性。在可认同的声音中,潘越云又有她的特殊性:第一、她的音域最平均,在其他女歌手中,齐豫、苏芮、郑怡的音域都偏高,而蔡琴又偏低;因为潘越云的音域平均,她表现的可能幅面也最大。第二、潘越云声音本身张力不高,但传达出来的情绪张力极高。”这是在“天天天蓝”之后,罗大佑担任潘越云的制作人时所下的评语,中肯地评论了阿潘的歌声特色。
如此的评语,可于“天天天蓝”专辑中得到印证,如“天天天蓝”,短短几句歌词,就把思念的心情描写得淋漓尽致——“不知情的孩子/他还要问/你的眼睛/为什么出汗”——从不知世事的孩子的眼睛,看出自己心中的哀愁,更添几分凄怨。如此的好歌并不好唱,而潘越云却将歌词的意境、歌曲的韵律表达得恰到好处。相对地,专辑中如“她是谁”这般较明亮轻快的曲子,阿潘仍表现得相当称职;又如“守着阳光守着你”,为当年同一名称连续剧的主题曲,红遍大街小巷,至今仍被许多歌手重新翻唱,但阿潘那带有特殊磁性的音色,娓娓道出对情感的执着与希望,仍旧是歌迷的最爱。
平心而论,这张唱片未必是潘越云作品中最好的,她在后来的演唱生涯中不断进步,有些专辑的整体表现更超过“天天天蓝”。可是“天天天蓝”这首歌实在太强了,强到所有的评审都重拾那份浓得化不开的情感,在这次“台湾百佳唱片”票选中将这张专辑推上了第四名。只不过,众人的肯寂并未能在“平均分数”上支持潘越云进入“演唱排行榜”的前十名。
这样的结果或许正如它的催生一样曲折:“天天天蓝”原是作家亮轩于国外念书时,向作曲者卓以玉学会的。由于词意甚美,它在一次陶晓清家的聚会后流传开来,日后并由民歌手范广慧于演唱会中发表。识货的吴楚楚一听随即将它拿去,预备制作给潘越云唱。可是在“再见别离”出版时,吴楚楚却因“好歌太多”而将它“留待下次再用”,使这首歌直到李寿全担任制作后,才得以大放异彩。无论如何,“天天天蓝”和潘越云紧紧连在一起了,即使流行乐坛更替一如沧海桑田,人们却永远难以忘怀阿潘赤足凝首背后的那片蓝。
专辑中潘越云的嗓音非常的唯美。在此之前,潘越云一直在象蔡琴那样的低音方向做发展,这张专辑让她的声音变得更清亮、更高亢。于是,我们有了以后出了很多优秀专辑的潘越云。
1981年,阿潘正式出道并发行第一张国语专辑,隔年以‘天天天蓝’专辑奠定阿潘在歌坛的地位。阿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国语经典歌曲,包括“天天天蓝”、“守着阳光守着你”、“野百合也有春天”、“爱的箴言”、“几度夕阳红”、“谢谢你曾经爱我”、“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等;1988年,阿潘首度发行台语专缉,同样也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包括“桂花巷”、“情字这条路”、“心情”、“纯情青春梦”等。总计阿潘于海内外发行的国台语专辑超过60张,亦为歌坛中少数国台语作品成绩皆斐然的歌手,几乎无人能出其右。
『天天天蓝』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民歌,听潘越云将那愁苦的心情表达的适切,不至于太过。这张专辑是由滚石在1982年所发行的,天天天蓝最初时是卓以玉与陈立鹤在某次聚会里教唱的自创曲,听过的人都非常的喜爱。滚石在制作潘越云的唱片里,便将天天天蓝放入专辑中,恰巧大陆的梁祝正在上演,陈致远便将具有古典国乐的编曲编入里面,而有了现在我们听到的潘越云版本。
一起来听听潘越云演唱的『天天天蓝 教我不想他也难 不知情的孩子 他还要问你的眼睛 为甚么出汗 情是深 意是浓 难是苦 想是空』。
生命中的精灵 [音乐] 豆瓣
李宗盛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18年6月15日 出版发行: 滚石唱片
那时候没有人知道「小李」会变成名满天下的音乐制作人。八○年代初,还没混出头的李宗盛住在爸爸的瓦斯行楼上,天天骑着机车帮忙送瓦斯,回到家便关在房间里写着一首首自传体的歌曲。偶尔有朋友来访,他便弹唱给别人听,往往歌还没唱完,自己已经泣不成声。
1986年出版的《生命中的精灵》,是李宗盛的第一张个人专辑,恐怕也是他迄今最好的作品。这张唱片灌注了他毕生累积的所有生命经验,每首歌都是一个小小的世界,简练浅白的歌词背后,是一则则暗潮汹涌、五味杂陈的故事。李宗盛后来尽管扬名立万,从「小李」变成了「大哥」,却再也没能回到《生命中的精灵》这么义无反顾、坦荡诚实的境界了。
从「开场白」玎琮的木吉他前奏,到「一个人」波澜壮阔的结尾,李宗盛在这张专辑里已经展露出超凡的创作天赋,从头到尾绝无冷场。整张专辑的编曲,以木吉他为基调,偶尔缀以简约的乐团伴奏,凝炼、集中、张力十足的音场,是台湾流行音乐前所未闻的创举。
此外,当时还默默无名的童安格,也在「没有人知道」一曲担任合音天使,仔细听,不难辨认出他咬字不甚标准的歌声喔。
现在市面上的CD版专辑,连带把李宗盛在《生命中的精灵》问世之后才发表的五首早期创作也收录进去,可以听出他流行歌曲创作能力的急速成长,但也更加强烈地对照出《生命中的精灵》那种诚挚、自省的气质是多么珍贵难得。这绝对是台湾流行音乐史上,最重要的创作专辑之一。(以上引用自《生命中的精灵》文/马世芳)
这张唱片的录音带版本,李宗盛在A面最后一首“风柜来的人”唱完之后,录了一段可爱的口白:
“各位朋友,呃,这面到这边全部都唱完了。唉......对于喜欢刚才这些音乐的人哪,十几分钟太短了(笑),不喜欢的又会,可能会嫌太长。可是这没有办法!这个......我必须很忠实地纪录我过去一年多的生活的经验啊什么,感情的经验啊,这个,啊。啧。所以,没有办法啦。请你换面!”
向前走 [音乐] 豆瓣
8.1 (34 个评分) 林强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1990年12月7日 出版发行: 滚石
1990年滚石出品的台语大碟,台湾百佳专辑名列第6位,专辑的四位制作人陈升,李宗盛,周耀辉,罗纮武获得了当年的金曲奖最佳制作人奖。
《向前走》取得了极大的销量,能引起如此强烈的影响有很多原因,比如它符合台语对抗压迫、走向主流的文化形势,表达了新一代青少年对现代生活的认同与希望。但是林强和他的《向前走》震撼人心的真正理由,是歌声里散发的、永不低头的倔犟和生命力。
专辑从第一首歌“平凡的老百姓”(一个年轻的北上的男孩,将自己对过去的迷惑不解转为对未来 的希望)开始,点破整张专辑的意图。从北上的年轻人的积极生命到他回顾生活中的种种感情,让他恣意放任的表达爱意也让他在歌声里诚挚关心 ,制作人不同的切入角度创就了清楚的戏剧张力 ,也散发一种不退缩的勇敢热切,没有愤怒批判的满足发泄,不以悲观伤感来安慰逃避,林强的歌曲中,充满了勇敢和希望-这正是林强生命中最动人的地方。
在时代变化不安,未来捉摸难定的时刻里,只有坚定自我,向前走去是唯一的方向。《向前走》正是以这个语气,回答了所有的怀疑。
龙的传人 [音乐] 豆瓣
8.9 (17 个评分) 李建复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6年8月2日 出版发行: 滚石
2005年金韻獎(一)~(十)全系列最感動華人世界的民歌時期經典復刻盤
2006年滾石唱片驕傲呈獻新格唱片最膾炙人口之個人專輯系列絕版多年重新面世
以<龍的傳人>一曲轟動奠定民歌世代重要地位的第二屆金韻獎優勝男歌手
聲音清亮昂揚形象端正成功結合個人特質塑造成大時代有為青年之音樂典範
六十九年金鼎獎唱片製作獎台大人文報社台灣最佳百張流行音樂專輯第七名
《龍的傳人》專輯出版於1980年,是李建復的首張個人專輯。透過製作人李壽全精準的製作方向及選曲,成功地結合其個人特質,將李建復塑造成大時代有為青年的典範。這張專輯推出的時間,恰巧經歷1979年的中美斷交事件,在時代氛圍的推波助瀾下,讓侯德健作詞譜曲的同名歌曲,成為一夕間傳唱全島的愛國歌曲,同時也成為中影鍾鎮濤及林鳳嬌主演同名電影的主題曲。儘管這首歌曲後來因侯德健的潛進大陸事件,而顯得地位尷尬,但重新聆聽這首歌曲,我們不妨將其回歸至當年的時代背景,也才更瞭解這首歌曲的地位:在當年困窘的國家情勢及外交處境下,給了人們多少心靈上的撫慰。值得一提的是侯德健原來的歌詞「四面楚歌是洋人的劍」,因當年新聞局的審查制度而修改為「四面楚歌是姑息的劍」,一併予以說明。
除了龍的傳人之外,侯德健另一力作〈 歸去來兮 〉一曲,以四段式的歌詞,將田園將蕪胡不歸的蒼茫心情及頹然無力表露無疑。而靳鐵章西班牙色彩的民謠創作〈 曠野寄情 〉以及取材至王鼎鈞作品的〈 忘川 〉,亦是專輯當年傳唱不輟的兩首歌曲。李建復本身也在專輯中展現創作上的長才而有兩首作品的發表:施碧梧的詞作,遙想親恩的〈 感恩 〉;以及鐘麗莉的詞作,描彙季節愛戀的〈 網住一季秋 〉。〈 殘月 〉,〈 匆匆 〉以及〈 踏在歸鄉的路上 〉則分述了借景思人的情懷、韶光傷逝的喟嘆以及懷鄉之情的殷切,是專輯中的三首小品佳作,無論曲風或詞意,均極適合歌者的表現。而〈 雞園 〉則是專輯中調性及曲風較為迥異的一首歌曲,透過賴西安的詞,將作曲者戴志行在養雞場工作時的心情以擬人的方式盡入其中;而女歌者王秋棃和兒童合唱團的母雞及小雞角色,更讓這首歌曲饒富變化。
本張專輯獲得民國六十九年金鼎獎之唱片製作獎,及台大人文報社之台灣最佳百張流行音樂專輯之第七名。
新长征路上的摇滚 [音乐] 豆瓣
9.5 (254 个评分) 崔健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89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
崔健曾代表中国的摇滚音乐,曾几何时我们大家都在唱着“一无所有”,崔健老了吗?离我们远了吗?不!崔健还在!让我们重新享受他的音乐!
崔健首张个人专辑。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张原创摇滚乐专辑。奠定了其在中国摇滚乐历史上的开山鼻祖之地位。【一无所有】、【新长征路上的摇滚】、【花房姑娘】、【不是我不明白】等名曲即有反映时代大背景的HARD ROCK风格作品,也不乏温婉流畅民谣情歌,并且包含了在当时鲜为人知的RAP元素。成为80年代中国年轻人的最佳代言,并且多年来传唱不衰,是当之无愧的传世经典之作。
未来的主人翁 [音乐] 豆瓣 豆瓣
9.8 (228 个评分) 罗大佑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83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滚石唱片
这张专辑花了九个月才录制完成,《之乎者也》的成功带来了无数的争议和期许,使罗大佑在这段时间遭遇到了极大的压力。“这其实是最惨痛的一张唱片,碰到的挫折,失败的感觉是最多的。”《未来的主人翁》从头到尾弥散着一种抑郁苍凉的情绪,相信和作者当时内在面临的矛盾,以及外界充满无力感的时代气氛都有关系。

“一定是第二张唱片最难做。因为第一张你可以慢慢做,完全没有前面的负担,所有前面的年轻生命的积累都可以放在第一张。如果第一张不幸成功,人家会要求第二张也成功,而且要变...又要有成长,又要有磨练,又要有新的东西,新的看法,新的音乐方向,然后在音乐上必须诚实,因为新的方向必须是来自你自己人生观,音乐观的彻底改变。”罗大佑这番话对《未来的主人翁》里面的种种改变作了最好的注解。
抓狂歌 [音乐] 豆瓣
9.4 (10 个评分) 黑名单工作室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1989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滾石唱片
「你问过自己吗?当你熟背中外史地,你对台湾的历史了解多少?当你对国语、西洋歌曲如数家珍时,可曾对母语歌谣多一些关注?当台湾现阶段处于极度动荡中,你想过自己在这个时代所扮演的角色吗?这些问题,你问过自己吗?」
这是「抓狂歌」文宣刊头的一段文字,至今读来依旧铿锵。
1989 年底,由王明辉、陈主惠与司徒松合组的黑名单工作室,首先在主流唱片公司密集的台北,进行了一场持续至今的地下音乐革命。他们找来陈明章和林暐哲等人,共同制作出「抓狂歌」这张堪称台语歌曲里程碑的经典专辑。「这是台语人、歌、文化的惊人突破!」李宗盛如是说。乐评人翁嘉铭则认为:「『抓狂歌』专辑的出版,可视为台湾『新歌谣』崛起的先端。」「抓狂歌」专辑中,由王明辉词曲主导的「台北帝国」、「民主阿草」和「出租车」,在曲式方面结合了黑人雷鬼音乐、饶舌乐和台湾「杂念仔」的风格,藉此铺陈出现代台湾社会的各种面貌,不但极具原创力,精神上也最贴近黑人Rap的形式 -- 作为中下阶层人民控诉社会不公不义的工具。而由陈明章创作,具传统民谣色彩的「庆端阳」、「新庄街」等现代台湾歌谣,不但汲取老戏曲的养分,更重现了台语歌亲切又富省思能力的人文精神。整张专辑编曲的层次丰富、取材宽广 (像「民主阿草」的编曲结尾部分是取材自华格纳歌剧),在流行音乐作品中殊为少见。
「黑名单」赋予台湾歌的新时代精神,一改过去台语歌曲悲叹情愁和命运得失的「哭调」,也挣脱出台语歌中常见人物自卑自怜的颓废心态,同时也避免成为「爱拼才会赢」之类盲目的乐观派。此外,它更有别于主流媒体上的国语歌。「国语歌曲的创作,基本上是循着西洋音乐的轨迹走,怎么写也写不出生活化的东西。从『民主阿草』的歌词我们可以看出,黑名单的歌没那么矫饰,当然也没有国语歌曲那么浪漫。」这是陈明章对国台语创作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不希望它变成民俗的,那个意义不同。」王明辉解释,「就像三十年前的照片和现在的拿来比,它是很自然在改变,不是强求的。所以我们做台语歌就要不一样,因为时代不同了。」主唱之一的林暐哲更强调:「我们不是在做保存,不是要去仿古,我们要做的是90年代的台湾音乐!」几年下来,随「抓狂歌」之后的「向前走」、「春风少年兄」、「少年也,安啦!」等新台语歌的风行,不但证实了黑名单的预言,更扶正了属于平凡大众的台语歌曲的主流地位,不仅在新生代阅听人的市场上有所斩获,更创造出「下午的一出戏」等深具人文关怀和辽阔史观的经典作品,近年来本地国语歌曲实难拿出等质的作品与之相比。
然而,即使在这股新台语歌的潮流当中,也难找出几张具有宏观视野,足与「抓狂歌」相抗衡的创作。黑名单的歌曲,将焦点放在生活于台湾的各类人物,包括出租车司机、小留学生、农民、老兵、上班族、警察等等,从这些台湾人的缩影中,反映出当代社会、政治、教育、交通等各方面的问题与现象,适切的传达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台湾人映像,以及本土人民的生命情调。更进一步,藉由这些小人物的生涯,去审视台湾这四十多年来的社会变迁。
在流行音乐圈内人的眼中,「抓狂歌」是除了「向前走」之外,唯一足以进入流行歌曲前十大好唱片之内的台语作品,但是新一代乐迷往往只知林强,不知有前辈黑名单。1989年底「抓狂歌」出版,正值大选前夕,国民党所掌握的媒体全面封杀、抹黑工运、学运及环保运动的消息,这一连串的行动也波及本土音乐,使得「抓狂歌」成为禁歌,只能以校园演唱等方式传播,因而成为热门的地下音乐。当时,黑名单的一名外籍团员就曾担心地表示,歌中讽喻执政者的痛处,恐怕会引起审检单位的苛难,甚至胁迫他出境。然而,这并不抹杀、反而更凸显本专辑的重要性。
「当初『抓狂歌』的成功,搀杂有许多非音乐的附加条件。」林暐哲说,「例如将政治写进歌词去、用台语唱、Rap的演唱方式、以及潜在的乐团组合。尤其是用台语唱这一点,变成凸显台湾意识最有力的表征。」
就歌手而言,黑名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当初工作室的成员,以及后来「索引」系统的地下歌手,目前境遇各异。林暐哲重组BABOO乐团,推出「新台币」,和伍佰同为波丽佳音的签约歌手,并且参与了「春风少年兄」等唱片的幕后制作。叶树茵在「伤心无话」的优异表现之后,加盟新笛唱片公司,陆续有新作问世。坚持不投身主流市场的陈明章,制作了潘丽丽、廖峻的专辑,以及黄乙玲的「出去走走」。至于王明辉是典型的独立音乐工作者,哪里作唱片,他就去哪。
虽然离「抓狂歌」出版的时间已经五年,而且原黑名单成员们也分散在不同地方打拼,但是如今回头看「抓狂歌」,仍有着非凡的意义。用黑名单自己的话来说:「我们甚至不把『抓狂歌』视为一张唱片或几首歌谣而已,我们毋宁看待它是台语文化自觉意识的苏醒,和台语文化再造的阶段之一,它在台湾音乐历史上所扮演的角色,将是独一而意义非凡的。」
回声 [音乐] 豆瓣
9.2 (79 个评分) 齐豫 / 潘越云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1985年1月4日 出版发行: 滚石唱片公司
《三毛作品第15号:回声》这张唱片在华语流行音乐发展史上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极具典藏价值。如果暂且抛开音乐层面的意义不谈,单纯从收藏的角度讲,原因其实非常简单:这张唱片是台湾流行音乐史上的第一张CD唱片。当时滚石唱片公司率先从日本引进了雷射唱片(CD)生产技术,于1985年先行推出卡带版的《回声》,成为滚石1986年1月推出的前五张CD中的第一张,其编号为RD-1001。
这张唱片是作家三毛的半生故事,由她亲笔写下的12首歌词,串联成一张完整的音乐传记。这张专辑的一大特色是齐豫与潘越云宛若天籁般的歌声的珠联璧合。
由李泰祥、陈志远、陈扬、李宗盛等七位作曲高手所谱写的歌曲,在齐、潘二人的歌声里以不同的曲式唱法,诠释出三毛在人生不同时期、不同际遇之下的不同心境,再经由三毛本人的旁白贯穿,从而成为一张有着内质统一、叙述丰富的动人故事的唱片,被称之为“传记音乐”。
《回声》这张专辑将三毛的半生划分为四个阶段:从《轨外》到《谜》所诉说的童年封闭,是三毛这一生不寻常经历的缘起,其中的压力与叛逆,孕育出她日后浪迹天涯的生活中所赖以支撑的毅力与勇气;从《七点钟》、《飞》到《晓梦蝴蝶》则是少年三毛的初恋记录,由忐忑憧憬到恨别远走,心情也在纤细的颤栗中迷乱;从《沙漠》开始的崭新世界是三毛传奇的高潮,她对生命独特的观点带给人们一种新奇的刺激与向往,也是她最大的魅力所在。三毛浪漫的爱情,亦伴随她传奇的经历开始,《今世》和《孀》是唱给故去恋人的悲歌,也是三毛脆弱生命的一个节点。而最后的《说给自己听》、《远方》到《梦田》,则是在漫漫黑夜中乍现的黎明曙光,经历人生的创痛之后,在豁达中给自己的灵魂松绑。
“她要的是黎明,一种没有任何声音的黎明。即使她如此渴望着,回声还是不肯退去。” ——三毛在《回声》的唱片文案里,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回声》是一种绵延的声音,一波又一波地振荡着我们的耳鼓,将那份难以名状的感动,渗透到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这份感动,足以穿越时间,抚摸你。
金韵奖纪念专辑1 [音乐] 豆瓣
7.2 (8 个评分) Various Artists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1977年12月1日 出版发行: 新格/滚石
我们的心声.我们的创作.由我们自己唱出!
金韵奖是新格唱片于1977年6月间举办之“青年歌谣演唱大会”的名称。它的特色在鼓舞年轻人自己创作、演唱自己的歌,期将国语歌带入一个更有内容的境界。
来自各大专院校的两千多位青年,经过北、中、南三区的初选、复选、在决选中数十位才华洋溢的青年托影而出。本专辑即是集他们创作及演唱的精华所录制。
希望借此金韵奖的回音,有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让这一代的年轻人有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歌曲。
中國現代民歌集 [音乐] 豆瓣
8.8 (16 个评分) 杨弦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197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滚石
杨弦,被称为“台湾现代民歌之父”。他在当年把余光中的诗谱成了曲,在一些民歌厅演唱,颇受欢迎,于是在中山堂举行了一场发表会。当时一共发表了九首歌曲,后来都收录在这一张唱片中。在余光中教授的支持之下,杨弦很大胆的把它们称之为《中国现代民歌集》。

唱片出版之后,得到各种回响,有人称赞、有人指责。那时,不少报刊、学校,都有人办活动,或出专刊,来讨论这股风潮。洪建全基金会也因此继续出版了杨弦的第二张唱片《西出阳关》,以及《我们的歌》一、二、三集。

杨弦是一个开始,因为他的引导,许多人投身进入这个“民歌”的行列。有些只停留了一阵子,有的则至今仍在努力。

至于“中国现代民歌”这个名字,后来没什么人敢再用。因为不少人说:“这种歌既不中国亦不现代,更不是民歌。”然而,所有爱听民歌的人,心中都是了然的,只要一说“民歌”,都知道它所指是什么。而杨弦,此因此而成为“台湾现代民歌之父”。
大脚姐仔 [音乐] 豆瓣
8.2 (12 个评分) 陈小霞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1991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科艺百代
傀儡尪仔- 齊秦與陳小霞合唱
在她生活最拮据的時候寫了一首歌曲傀儡尪仔,這首歌曲連她自己都不知道是否可以發行。陳小霞從女性角度觀察和體會事物的細膩程度,這首不該被遺忘的歌曲終於發行,並收錄在她的首張專輯大腳姐仔中。此張專輯榮獲台灣百大專輯第十六名。
此情可待 [音乐] 豆瓣
8.8 (16 个评分) 蔡琴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1984年11月1日 出版发行: 飞碟唱片
蔡琴
最美的女人 唱出了温柔的滋味
蔡琴给人的感觉是什么?
属于秋天。天高气爽、云淡风轻、沉默中带些忧伤。
蔡琴的歌声像什么?
夜晚的声音。低回宛转、飞花醉月,
最最温柔的夜语。
蔡琴是最美的女人吗?
我不知道。
对于不认识蔡琴的人来说,她是平凡的。
她的外表就像一个你每天走在路上会碰到一千个,而后又全部忘记的那种女人。
对于听过蔡琴唱歌的人来说,她是不平凡的。
当她站在舞台的聚光灯下,开口唱出第一个音符的时候,你必然会凝神倾听。
她的歌声,她的气质,以及她对歌唱的专注,令人感动。
对于蔡琴的朋友们来说,她是平凡的。
她爱聊天,偶尔逛街。谈人生的时候很严肃,说笑话的时候笑得很大声。爱吃火锅,会炒几味小菜。对所有去过她家做客的朋友来说,她只是个邻家女孩。
对于飞碟制作群来说,她是不平凡的。
在六个月的制作期间中,她完全的投入。
而她的表现出对制作的参与,对完美的执着,乃至最后录音时对歌曲深刻的诠释,令人感觉,她今日的成功实来自她平凡外表下的智慧与努力。
属于秋天的清爽,
属于夜晚的温柔,
灵光闪现时的妙语,
款款深情时的无言,
蔡琴,原是这般美丽!
蔡琴
万种情怀 尽付笙歌
悠悠我心 此情可待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
情,就是这样一种复杂而奇妙的感觉。既是每一个人人生必经的过程,却也是少有人能参透的玄机。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深;情之为物,的确是嗔痴怨怒,点滴心头了!
情,在年轻的时候,是充满绮丽的憧憬;在恋爱的时候,是相知相许的喜悦;而当时光流逝之后,若不是已酿成一壶熏然的醇酿,便早已成为不堪回首的往日情怀了。
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境,不同的际遇下,每一个人对“情”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古往今来,骚人墨客们对写情着墨之多,也正式因为如此。
那么,以歌声来诠释“情”的多样性,又是如何呢?
就这样,大家开始了半年的努力:制作一张以“情”为主的专辑。而蔡琴的加入,使得方向更加确定了:从一个有情女子的角度,唱出情为何物。
许多的作词、作曲者,包括不同年龄、性别、以及首度尝试的新人们,都参与了这次工作。尝试从不同的角度,依个人的经验与感受,写下世间女子的缕缕情思,呈现在大家眼前的这十首歌,就是在不断激励下的成果,写沧桑、写喜悦、写落寞、写绝望、情的千般面貌,也算具体而微了。而蔡琴在了解了每一个作者的故事之后,对这十首不同心境,不同曲趣作品的诠释,确乎也展现了她个人歌唱生涯中,最深刻感人的风貌。
专辑最后取名为《此情可待》,与李商隐的原诗在意义上略有出入。不取“成追忆”而着眼于其“可待”,到底“多情自古伤别离”,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还是以“此情可待”相许吧!
发行:飞碟企业有限公司 监制:飞舞制作公司 制作:吴楚楚 编曲:陈志远 录音:冠音录音室 撰文:陈大力 摄影:杨立德 设计:陈伟彬
乐队:鼓:黄瑞丰 贝斯:郭宗韶 吉他:游正彦、陈志远 钢琴:陈志远、陈玉立 键盘乐器:陈志远 萨克斯风:陈财益 口琴:吴楚楚 小提琴:陈宗成、陈美芳、林明香、杨纪伟、蓝国荣 中提琴:林美满、乐晓虹 大提琴:韩慧云 和声:曹俊鸿、孙建平、林美满、马毓芬、吴楚楚、马丽华
红蚂蚁合唱团I [音乐] 豆瓣
7.8 (16 个评分) 红蚂蚁合唱团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8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喜玛拉雅唱片/滚石唱片(再版)
台湾百佳唱片:No.18

台湾摇滚乐团的记忆远比民歌运动来的零碎。

在80年代初,罗大佑的《之乎者也》还未出版,以杨弘为代表的现代民歌正风风火火。在以后的几年中,几乎所有的台湾歌手都受其影响,然而,谁也没有留意到,在民歌丰满的羽翼下,竟然演化出像红蚂蚁、青年、丘丘这样充满独立精神与独特文化背景的乐团。追溯台湾摇滚文化真正的源头,红蚂蚁的沈光远、罗弘武,青年乐团的贾敏述不但是身体力行的先驱,更是后来幕后推动中国新音乐发展的领军人物。

《红蚂蚁》只收录七首作品,却像一口深不可测的井,呈现出少见的磅礴气度,在那些铿锵的吉他节奏里,罗弘武像一个忧郁的诗人,穿行于风的渡口,任凭狂乱的长发飞舞。我不禁会揣想一个学生摇滚乐团,在愤慨的音符里间夹诗意的歌词。那是怎样的一种结合。你听《爱情酿的酒》那种少年的轻狂与愁绪很轻易就占领你:“有人告诉我,爱情像杯酒,他说喝它吧,别皱眉头……”,接下来轻快有趣的《魔样的女孩》是那么贴近现场,仿佛红蚂蚁就在舞台放歌,身后狂欢的气浪顺着头发向前涌去,然后听到了罗弘武唱着《踯躅》:“但为了什么,生命如此忧伤,只有徘徊漫长旅程,漫长旅程……”你发觉四周仿佛都静默了,一种痛穿越时空而来,在你还来不及体会下,化作与红蚂蚁相同的歌声。

开场曲《从现在开始》曾一度让我对节奏痴迷,不亚于当年《新长征》对我的触动。而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气度比之“唐朝”已不可并提。但那些延绵不绝的电吉他背后却隐藏着一个青春的祭坛,是那么安静、那么忧伤、那么绝对、那么年轻,你听《奔走》:“迷惑在降雾的季节,山小心收藏着易散的云气,当云说我是雾,山便哭了……”这不是诗吗。红蚂蚁把音乐、诗歌、身体一起摆上青春祭坛,一年又一年成为每个路过青春路口孩子们的路标而受顶礼膜拜。但无论膜拜也好,欢呼也好,传诵也好,乐评人深刻的怀念也好……这些并不重要,或许在这些口号之外,我们只看到一群少年的背影,蹒跚走远的背影。(蒋明 南方都市报 2001-08-02)
忙与盲 [音乐] 豆瓣
8.2 (21 个评分) 张艾嘉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198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滚石唱片
这一张专辑的制作,可说是这些年来我个人生活的剪影、和情感的回顾。从“飞向异乡的七四七”、“忙与盲”,到两手不离的各式的“箱子”,显现了我工作的忙碌和飞来飞去的茫然。是什么使我这样的忙于工作?为了赚更多的钱?为了“理想”?还是为了“逃避”?
如果为了赚钱,我的生活向来简单,开销也不大,不须要像披头所说的“Working Like A Dog”那样找自己的麻烦。如果为了理想,我曾经为理想做了很多事,然而事后总是很难过的发现,理想竟是那么遥远。这么说来难道是为了逃避?可是我逃避什么呢?我向来是个、或自认是个想得开的人,有什么不能摆脱而非逃避不可的事呢?
于是在旅途的寂寞中,我怀疑了。我把我一些点点滴滴的感觉写下来,经过整理润饰,组成了这张专辑。许多感觉或许难以解释,许多想法也或许未尽成熟,然而至少,这些都是我的感觉、我的想法。
对于这张专辑的完成,特别要感谢李宗盛。是他帮我设计整张唱片的音乐风格,也是他为我作曲、为我润饰歌词。在录制过程中,李宗盛甚至常常被迫苦候我的出现。 “不知道”这首歌便是李宗盛在录音室等候我到来的空档,创作的即兴小品。每次我迟到,李宗盛便苦着他那张无奈的脸,对我高唱“不知道”。我觉得这首歌很好,李宗盛写得尤其韵味十足,同时也很能反映我的某种心情。
其他,袁琼琼女士、张大春先生、郑华娟小姐和黄庆余小姐,也都是我非常感谢的,没有他们的帮助,这些歌曲永远写不出来。
张 艾 嘉 / 3.14.1985
童年 [音乐] 豆瓣
8.8 (15 个评分) 张艾嘉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1981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滾石唱片
《童年》专辑是张艾嘉同罗大佑的第二次合作,也是“华语流行乐坛教父”罗大佑从中国医药学院毕业并取得医师执照之后,第一次以音乐制作人身份制作的第一张唱片。只不过其时的张艾嘉早已成名多时,她的名气在当时可是要比大佑大得多。
作为一位唱歌、表演、主持、导演样样在行的多栖艺人,张艾嘉的才情、气质、魅力和工作能力无不让人艳羡有加。比如大牌制作人李宗盛就认为张艾嘉的声音“虽然不甚专业,但有一种安定的感觉,是一种神经质的温柔情感”。
在《童年》这张专辑里的张艾嘉,唱着一个成年人对童年往事和成长历程的追索和感怀,她不加修饰的嗓音和自然流露的缕缕温馨,将每一个人的儿时记忆都唱得暖融融的。几乎全世界所有的华人都会唱的《童年》这首歌,便是张艾嘉在这张专辑里首唱的。罗大佑在他念大学的时候开始写这首歌,总共花了三年时间,在大学毕业前一年的1979年才写完;在创作过程中,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如何精确地让歌词和旋律密合,而同时又不失去口语的质感。同时《童年》这首歌也是罗大佑创作道路上的分水岭,自此“词曲咬合”成为他最重要的创作课题之一:不管诉求的讯息多么强烈,他都会细心让旋律和字句一体交融,让音乐成为主角。
除了《童年》之外,专辑里的《光阴的故事》、《大家一起来》、《是否》、《春望》、《四季》、《落叶纷纷》这六首歌也是大佑的作品,张艾嘉都是这些堪称经典的华语流行音乐作品的首唱者,她不仅留下了一些经典的声音,更带动了华语流行乐坛一个经典时代的到来。
“门前一道清流/夹岸两行垂柳/风景年年依旧/只有那流水总是一去不回头/流水啊 请你莫把光阴带走。”在这首如诗如画的《流水》中,张艾嘉唱出了每一个人对美好时光消逝的留恋。过去的年代一去不返,只有丝丝缕缕的儿时甜蜜和温馨意趣长留在我们的心底,让我们忍不住时时地回忆。
创建日期: 2024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