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理想无限人生书单

dreamjn

dreamjn @dreamjn

191 本书  

看理想无限人生书单

公共人的衰落 [图书] 豆瓣
The Fall of Public Man
7.7 (6 个评分) 作者: [美] 理查德·桑内特 译者: 李继宏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7
作为汉娜•阿伦特的学生和于尔根•哈贝马斯的好友,理查德•桑内特和他们两个人鼎足而立,分别代表了西方公共生活理论的三种各不相同的学派。《公共人的衰落》正是桑内特研究公共生活的扛鼎之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
《公共人的衰落》具体展示了现代社会特有的公共生活现状,从城市人口、建筑交通、户外空间、环境失衡等方面揭示出人们的紧张和焦虑,由此证明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自我迷恋是公共生活衰落的结果,而公共生活的衰落,则是入侵公共领域的人格引起的。全书通篇对此观点作了细致精辟的分析和论述。作者追述了18世纪以来西方城市发展的历史,对宫廷、布尔乔亚阶级、市民阶层的社会存在和交往进行了广泛的涉猎:从文学、宗教、艺术到戏剧、音乐,再到服饰、话语、视觉、人格、角色。其中不乏对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狄德罗、卢梭等人的分析。最后还指出了人们应当积极参与公共活动,在社会中主动积极地追求自身的利益。
对于正处在转型期间的中国来说,这本经典的社会著作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今中国社会——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界限模糊的问题,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借鉴的价值。
dreamjn: 第九季:孤独 孤独,始自公共性的丧失
群体性孤独 [图书] 豆瓣
Alone Together:Why We Expect More from Technology and Less from Each Other
6.1 (12 个评分) 作者: [美] 雪莉·特克尔 译者: 周逵 / 刘菁荆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 - 3
[内容简介]
☆ 你是否也熟悉这样的场景:家人在一起,不是交心,而是各自看电脑和手机;朋友聚会,不是叙旧,而是拼命刷新微博、微信;课堂上,老师在讲,学生在网上聊天;会议中,别人在报告,听众在收发信息。所有这些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群体性孤独”——我们似乎在一起,但实际上活在自己的“气泡”中。我们期待他人少,期待技术多。不间断的联系,是否让人类陷入了更深的孤独?
☆ 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雪莉•特克尔为了研究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互动,15年来深入两家养老院,对200多人进行了实地研究;为了研究人们的网上互动,与7家中学合作,收集了450名中学生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她通过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利的同时,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弱化,有些人甚至因此而丧失了面对面交流的能力。特克尔认为,人们发短信、发邮件,上社交网站,玩电子游戏,从形式上看人们之间的联系似乎更轻松、更密切,但实际上却更焦虑、更孤单。
☆ 《群体性孤独》将电子文化的两大趋势在过去15年中的新变化、新发展进行了新的阐释,将焦点集中在年轻的“电子土著”身上,这一代人的成长伴随着手机和智能电子玩具。如今的我们既缺乏安全感、却又渴望亲密关系,因此才求助于科技,以寻找一种既可以让我们处于某种人际关系中、又可以自我保护的方法。作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如果我们既要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又要摆脱信息技术导致的孤独,就必须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一方面,我们要学会独处,体会独处带给人们的好处;另一方面,朋友、亲人要更多地坐在一起,面对面谈话、讨论。
[编辑推荐]
☆ 互联网时代,技术影响人际关系的反思之作:为什么我们对科技期待更多,对彼此却不能更亲密?
☆ 技术领域的“弗洛伊德”、网络文化领域的“玛格丽特•米德”重磅作品!雪莉•特克尔是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科技与自我创新中心主任,哈佛大学社会学和人格心理学博士。后于麻省理工学院开始研究计算机文化,并成为人与技术关系领域首屈一指的社会心理学家。《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称她为技术领域的“弗洛伊德”。《商业周刊》盛赞她为网络文化领域的“玛格丽特•米德”!她还是是广受欢迎的TED演讲嘉宾。
☆ 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段永朝、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海银资本合伙创始人王煜全、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周涛、《连线》创始主编凯文•凯利(KK)、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霍华德•加德纳强势推荐!
☆ 湛庐文化出品。
dreamjn: 第九季:孤独 数字的时代,为何“越互联,越孤独”?
火的精神分析 [图书] 豆瓣
La psychanalyse du feu
8.0 (16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加斯东·巴什拉 译者: 杜小真 / 顾嘉琛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6 - 10
本书通过对火的分析,把知识与物质的想象统一起来,从理性精神分析的角度对普罗米修斯情结、恩培多克勒情结等进行分析,描述了火从原始形象到生死本能精神的发扬,再到火象征的光和热对人的灵魂的启迪和升华,直至最高的火的纯洁化的生命高度的过程。
dreamjn: 第九季:孤独 诗意的想象,如何点亮主动孤独的烛光?
音乐社会学导论 [图书] 豆瓣
作者: [德]特奥多尔·W.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 译者: 梁艳萍 / 马卫星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8 - 11
本书是阿多诺从“否定的辩证法”出发, 献给世人的一部建立在美学和哲学基础之上的音乐理论著作。全书从音乐类型和音乐接受的角度阐释了作者对音乐社会这一主题的思考。他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否定性认识, 即艺术不是对于存在的把握, 而是对于尚不存在的追求。
dreamjn: 第九季:孤独 听音乐是主动孤独,还是被动拜物?
别忘记生活 [图书] 豆瓣
N'oublie pas de vivre : Goethe et la tradition des exercices spirituels
8.8 (5 个评分) 作者: [法] 皮埃尔·阿多(Pierre Hadot) 译者: 孙圣英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分社 2015 - 3
“精神修炼”源自古代哲学,通过这种日常的实践,个体可以努力改变他看待世界的方式,从而改变自身。皮埃尔•阿多熟读歌德的著作,在《别忘记生活》中,他分析了这位德国大师在“精神修炼”这一历史悠久的西方传统中的地位。
“别忘记生活”是歌德针对“勿忘死亡”、“思考死亡”提出来的。对歌德来说,生活就是保持积极的状态,就是在当下采取行动。歌德以古人为典范,认为应该活在当下,捕捉每一刻的幸福,而不是迷失在对过去或者未来的浪漫感伤中。超越“部分和偏狭的自我”,专注于当下,用“俯视的目光”、“宇宙的角度”看待问题,在歌德的思想中经常出现。这也是皮埃尔•阿多在“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的视野里非常关注的主题之一。
dreamjn: 第九季:孤独 活在当下,是治疗孤独的“终极策略”?
朝霞 [图书] 豆瓣
作者: [德国] 弗里德里希·尼采 译者: 田立年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1
尼采的《朝霞》1881年问世,1887年新版并附有一篇前言,它在著作史上位于《人性的,太人性的》第二部分(1880)与《快乐的科学》(1882)之间。《朝霞》分为五卷,每卷分为长短不同的节,少只有一两行,多则一两页,甚至偶尔长达三页以上。该书比较详细的部分,特别是前三卷,有点像随笔式的短文(essayistischer Kurzform),其思想素描与其说是巨细无遗的不如说是钩玄提要的。在接下来的讨论中,特别是在第四卷中,每段要更短一些,带有圣经经文(Textes)的思想风格。寥寥几个句子甚至单独一个句子构成浓缩的和凝练的格言,好像压缩甚至过度压缩的短文(Kurzessay)。
dreamjn: 第九季:孤独 对孤独哲人尼采的一种解读 孤独这场心灵疾病,还有速效药吗?
Theories of Nationalism [图书] 豆瓣
作者: Umut Ozkirimli Palgrave Macmillan 2010 - 4
This widely-used and acclaimed text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nd balanced introduction to the main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n nationalism. The fully updated 2nd edition includes expanded coverage of recent theories and debates, more systematic critical assesment of all traditions, and boxes on key concepts and thinkers.
dreamjn: 第十季:民族与身份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是天生的?|《民族主义理论:批判性的介绍》
民族与民族主义(第二版) [图书] 豆瓣
作者: (英)欧内斯特·盖尔纳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 7
本书从社会根源来阐释民族主义,认为民族主义的社会根源在工业社会组织中。盖尔纳教授认为,一个以富裕和经济增长为目标的社会,依赖于创新、职业流动、大众传媒、全民识字和共同的、标准的习语教育,在这样的社会中,人的身份是由文化决定的,所有这些都改变了文化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社会的运行依靠全方位的教育体系,这个体系与某种文化联系在一起,并受到与认同这种文化的国家的保护。“一个国家、一种文化”的原则要求文化具有同质性,但工业社会中的发展是不均衡的,这种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的文化差异最终导致了民族主义的产生。 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著名民族主义研究学者约翰•布鲁伊的序言,该序言对民族主义问题研究的历史和盖尔纳的理论观点进行了简要梳理和回顾。第二版更新和增补了盖尔纳列出的推荐书单,还增加了伊恩•贾维编篡的欧内斯特•盖尔纳论述民族主义著作的书目,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理解盖尔纳的民族主义理论和主张。
dreamjn: 第十季:民族与身份 民族,竟是现代才有的?
传统的发明 [图书] 豆瓣
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
8.3 (7 个评分) 作者: (英国)E.霍布斯鲍姆//T.兰格 译者: 顾杭 / 庞冠群 译林出版社 2004 - 3
简介:
本书由六个个案研究构成,分别研究威尔士的民族服装、苏格兰的典籍再造、英国皇家仪式变迁、英国统治下印度庆典礼仪的变化、非洲民族对英国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模仿,以及1870—1914年英、法、德三国民族节日和大众文化方面的变化。作者用翔实的材料与生动的叙述向我们揭示,传统不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不变的陈迹,而是当代人活生生的创造;那些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表面上久远的传统,其实只有很短暂的历史;我们一直处于而且不得不处于发明传统的状态中,只不过在现代,这种发明变得更加快速而已。
导读:
这是本年度我们看到的最有激发力的史学著作。
——《今日史学》
这本书的核心论点是:目前欧洲人所热衷的那些传统,至多只能追溯到十九世纪末。像苏格兰的格子呢、英国王室的浮夸等等,这些现象远没有传说的那么古老,它们只能追溯到维多利亚时代。更有趣的是,许多备受赞美的传统竟然是舶来品。
就算如此,这样一种对“传说”真理的发现又有什么意义?它会使我们不再珍视我们的传统吗?不会。传统当然不全是真理。许多传统的确含有谎言的成分,但是不断和重复会使它们变得珍贵与崇高。关键不在于它们曾经是谎言,而在于它们从谎言变为传说的过程。
———亚马逊评论
dreamjn: 第十季:民族与身份 被发明的政治工具:关于民族的“阴谋论”
想象的共同体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8.5 (6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译者: 吴叡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 4
民族和民族主义是什么?其本质是什么?它们在历史上是怎样出现的,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为何它们能够在今天拥有如此深刻的情感上的正当性?这些都是研究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的学者们试图要解答的问题。本书的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以“哥白尼精神“独辟蹊径,从民族情感与文化根源出发探讨了不同民族属性的、全球各地的“想象的共同体“,力图提出一个解释上述关于民族与民族主义问题的新的理论典范。安德森将民族、民族属性与民族主义视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的人造物“,将民族定义为“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 他认为这些“想象的共同体“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宗教信仰的领土化、古典王朝家族的衰微、时间观念的改变、资本主义与印刷术之间的交互作用、国家方言的发展等。通过比较史和历史社会学的方法,安德森对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进行了论证:他否定了多数学者所认同的民族主义起源于欧洲的观点,认为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南北美洲殖民地独立运动才是“第一波“的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经由美洲而散播至欧洲,再到亚洲和非洲。安德森百科全书式的欧洲史素养与当代东南亚研究权威的背景,以及他对东西方多种语言的掌握能力,使得他的论证更具说服力。《想象的共同体》独辟蹊径的研究视角令它已经成为当代研究民族与民族主义的经典著作,其影响所及几乎横跨所有人文与社会学科,是当代文史社会科学学生必读之书,同时也是理解人类社会诸多现象时,不可或缺的指引。
dreamjn: 第十季:民族与身份 有着同样的语言和文化,就属同一民族?
民族主义 [图书] 豆瓣
Nationalism: Theory, Ideology, History
作者: (英)安东尼·史密斯 译者: 叶江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4
本书重点讨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但又成为一种社会运动和象征性语言的民族主义,并且比较全面地探索各种民族主义的内涵、变种及来源。通过简要地概论民族主义的概念、评述当代西方民族主义研究中的主要理论贡献和现存的学术成果,作者全面地考察了有关民族主义概念的理论、意识形态和历史的不同棱面,以及在这一领域里的主要解释范式。同时作者还从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乃至人类学的不同角度对与民族主义相关的概念如民族(natlon)、族群(ethnic glroup)、民族认同(national identity)、族群认同(ethnic identity)、民族的国家(national state)等进行了颇为系统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概括性地阐释以作者为主要代表人物的族群一象征主义(eth nic—symboIism)民族主义理论观点。
dreamjn: 第十季:民族与身份 民族主义的理论,都是错的?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 [图书] 豆瓣
Rescuing History from the Nation: Questioning Narratives of Modern China
8.5 (11 个评分) 作者: [美]杜赞奇 译者: 王宪明等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 - 5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着重研究20世纪初期的中国,探讨了民族国家、民族主义与线性进化史之间的密切关系。《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共两章,论述民族作为启蒙历史主体的理论问题;第二部分包括五个倚重文本的个案研究,是杜赞奇撰写复线历史的一系列尝试的成果,目的是要在民族进化历史的范畴和框架笼罩的阴影下闪烁出一星亮光。《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视野宏阔而不失精深,既能以全球眼光审视近现代中国历史,又能从关键之点切入,洞察细微,把握要害,融世界与中国、历史与现实、思想文化与政治实践和政治制度筹诸多因素于一体,是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学术界“语言学转向”和美国汉学界“在中国发现历史”思潮出现以来较具代表性的学术著作之一。
dreamjn: 第十季:民族与身份 复线历史:中华民国的建立,用了什么“话术”?
觀念史研究 [图书] 豆瓣
作者: 金觀濤 / 劉青峰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 2008
《觀念史研究:中國現代重要政治術語的形成》彙集了金觀濤、劉青峰十年來在一系列大型研究計劃支持下完成的主要研究論文。作者建立並利用含一億兩千萬字文獻的「中國近現代思想史專業數據庫」(1830 -1930),以關鍵詞如「權利」、「個人」、「公理」、「民主」、「社會」、「科學」、「經濟」等政治術語的統計分析為基本素材,各輔以相關的統計圖表,探討它們對應的西方現代政治觀念在中國的引進、演變以及定型過程。不了解這些重要政治觀念,就無法理解支配二十世紀中國人的政治思想以及意識形態的建構和解體方式。本書視野宏大,通過中西現代觀念差異的比較研究,總結出不同於史學界公認的另一種劃分中國近代、現代和當代的思想史分期方案。此外,通過數據庫的應用,突破了過往思想史研究以代表人物或著作為分析依據的局限,開啟以例句為中心的觀念史研究新方法,使研究結果變為可以驗證的。中國思想史研究前輩王爾敏先生稱這一研究方法是「當今哲學界的統計學派」。本書還根據討論的十大基本觀念,整理出十餘萬字近一百個現代重要政治術語的意義演變詞表。可以說,本書既是中國近現代思想史、政治哲學的重要研究著述,也是十分有用的參考工具書。
dreamjn: 第十季:民族与身份 “观念”的数据化:怎样的民族会诞生《三体》?
重塑中华 [图书] 豆瓣
5.6 (9 个评分) 作者: 黄兴涛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10
著名学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黄兴涛先生作品
十六年磨一剑厚积薄发之力作
政治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结合的上乘之作
全面呈现“中华民族”这一重要观念的历史之旅
深刻揭示近代中国的民族认同与国家命运
本书将传统的精英思想史与“新文化史”的有关方法结合起来,对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孕育、形成、发展及其内涵,作了系统深入的整体性考察和阐释,既注重历史脉络的精心揭示,典型文本的发掘解读,以及重要概念的透视剖析,也重视国家体制、政党政策、关键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影响和意义分析,并努 力呈现了此一观念得以社会化的诸多历史面向。书中强调,现代中华民族观念一直伴随着中西思想的遇合与古今观念的交汇,表现出民族与国家的纠结与互动;对于认知主体而言,则始终包含着情感与理智的冲突与融合,见证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调适。它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认同,可以说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的政治文化精神与民族、国家的命运,是极为重要的政治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现象。
dreamjn: 第十季:民族与身份 在《满江红》里找民族认同,有何问题?
想象异域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7.8 (25 个评分) 作者: 葛兆光 中华书局 2014 - 1 其它标题: 想象异域:读李朝朝鲜汉文燕行文献札记
李朝朝鲜的燕行文献里面有很多有趣的轶闻和失落的历史,其中不少是在中国史料中难得看到的。作者在阅读这些史料的过程中,受到极大的震撼,因为在燕行文献中,“中国”对于李朝朝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异国”,“大清”对于朝鲜文人,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游览胜地。“中国”对于他们来说,既是一个曾经是文明来源的天朝上国,又已经“华夷变态”,充满“膻腥胡臭”的地方。他们在复杂心态下,近距离观看中国,记录下他们感到不寻常的种种现象,又在想象异域悲情的情感驱使下,李代桃僵地为大明王朝招魂,处处搜寻大清帝国的种种怪现状。这似乎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近世东亚以及中国,重看东亚与中国的文化史,重新思考亚洲与中国、民族与认同、族群与疆域等等问题。
dreamjn: 第十季:民族与身份 借他人之眼认识自己:朝鲜人怎么看中国?
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 [图书] 豆瓣
作者: 王明珂 中华书局 2009 - 7
作者围绕“历史心性”这一关键词,从与“核心典范”相对的“边缘异例”入手,深入探索发生在边缘的的不寻常现象,对断裂、失忆等异例作情景化的诠释。通过分析羌族、藏族等“异类”历史中的血缘、空间与时间等叙事符号,重新考察流传于中原及其周边的 “弟兄祖先故事”,对炎黄子孙及相关英雄历史进行了反思性的研究。本书是作者长期从事的华夏边缘研究的一部分,也是《羌在汉藏之间》等书讨论的延续与拓展。
dreamjn: 第十季:民族与身份 后人为何要“编纂”祖先故事?
乌托邦 [图书] 豆瓣
Libellus vere aureus, nec minus salutaris quam festivus, de optimo rei publicae statu deque nova insula Utopia
7.3 (18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托马斯·莫尔 译者: 戴镏龄 商务印书馆 1982 - 7
《乌托邦》内容简介:莫尔在1516年写成《乌托邦》,采取了非常严肃的态度,使用的是当时学术界通行的拉丁语,但是书中人名、地名以及其他专名,都是杜撰。他的时代是地理发现的大时代。新的航路,新的陆地,新的人民,一齐涌现出来,使欧洲人眼界顿开,打破了成见,解放了思想。在这样的气氛中,莫尔从一位航海家口里叙出一个乌托邦来,的确真假难分,有如能迷惑人的桃源仙境。原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谈到一个不合理的社会,熟悉英国这个时期历史的人一望而知,这指的是莫尔置身其中的英国社会。这一部分抨击了英国政治和社会的种种黑暗。然而作者点染巧妙,隐约其词,运用虚实相生的影射手法,使得倔强固执的英王也无从问罪作者。第二部分描绘乌托邦这个理想国,它同第一部分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照。作者关于未来的完美社会的全部设想都包含在这一部分。
dreamjn: 第十一季:实践乌托邦 存在完美的国家制度吗
乌托邦之概念 [图书] 豆瓣
作者: [英]鲁思·列维塔斯 译者: 李广益 / 范轶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8 - 3
在这本极具影响力的著作中,李维塔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乌托邦概念的含义与意义的绝佳导论,作者探讨了来自文学和社会理论的丰富材料,以论证乌托邦的深厚历史和分析的多元性。李维塔斯将乌托邦置于现代想象力的语境内,检视了许多论述现代性的思想领袖对乌托邦概念的运用方式: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卡尔·曼海姆、罗伯特·欧文、索莱尔、布洛克、威廉·莫里森与马尔库塞。乌托邦至今仍是想象和生产一个“更美好世界”的最有利的世俗性概念,根据本书作者,乌托邦是在文本和政治实践中对更好生活方式的欲求的一种表达,而乌托邦的渴求至今在文化和政治中仍是一种积极的元素。而本书作为一个经典文本,对许多学科内的研究者而言都是无价的智识瑰宝。
dreamjn: 第十一季:实践乌托邦 相信世界有另一种可能
邻人之妻 [图书] 豆瓣
Thy Neighbor's Wife
8.3 (115 个评分) 作者: [美] 盖伊·特立斯 译者: 木风 / 许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7
☆不可贪图邻人的房产。不可贪爱邻人的妻子、奴婢、牛驴或他的任何东西。(《旧约·出埃及记》)
☆新新闻主义之父 盖伊·特立斯 惊世骇俗之作 九年性爱之旅,终朝袒裎相见
☆以性爱视角窥见20世纪后半叶美国社会变迁
--------------------
1925年,纽约的落魄地下书商塞缪尔·罗思在自己创办的杂志上最早连 载了《尤利西斯》,此后他还出版售卖了《欢场女子回忆录》《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爱经》等书籍,频繁被定罪判刑。1956年,“罗思诉美利坚合众国案”罗思败诉,入狱五年,但该案判决书中对淫秽作品的定义解放了大批步罗思后尘的出版商、制作人。
1953年,退伍军人休·海夫纳在芝加哥自己的厨房桌上组稿、编辑,推出了《花花公子》创刊号,后来迅速成为美国销量增长最快的杂志;1957年,威廉·马斯特斯和弗吉尼亚·约翰逊开始用自制的“性交机器”来研究性满足的秘密;1968年,约翰·威廉森和他的妻子芭芭拉·克拉默创办了自由性爱的砂岩俱乐部;1973年,一位计划描绘美国性开放和中产阶级色情消费主义盛行的作家盖伊·特立斯走入了纽约住所附近的一家按摩院,花15美元“享受”了一次服务,并这样开启了自己的性爱奥德赛……
1981年首次出版,《邻人之妻》就以其对美国性行为和性癖好写实的描写而震慑了美国社会。特立斯以奇迹般的新闻勇气和技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建基在新的道德基础上的新世界,带领我们领略了花花公子宅邸、最高法院、按摩院的后院与温床,展现了色情产业、群交文化的兴起,相应的对抗淫秽色情的法律努力,以及普通人的性心理和性观念。虽然话题涉及下半身,但特立斯的写法并不轻佻,这本书彻底改变了美国人看待自身的方式。
--------------------
一部有关性的“天路历程”……几乎不会有人比特立斯在性革命的最前线走得更远。——《大西洋月刊》
一流的作品,内容相当精彩,其中的社会信息不断累积:美国人的性已经彻头彻尾改变了。——《纽约时报书评》
这本书写的是当代生活最有爆炸性的话题,性和道德,同时还有对人际关系的深刻观察。——斯蒂芬·巴赫,美国作家
dreamjn: 第十一季:实践乌托邦 奥内达,一个追逐性爱狂欢的社群? 从混合婚姻到圣经共产主义
新村 [图书] 豆瓣
作者: 鸟头 2010
2006 年,鸟头从私人角度出发,以完全“鸟头”的方式与风格,反映了一个国家与时代的事物 - 新村。由于其中的“雪野三村”正因为世博园而被大规模拆除,所以他们所拍摄的,其实是新村的存在与消失,于是在图像里,我们看到了当下的生活痕迹与正在发生的毁灭被摆在一起。
dreamjn: 第十一季:实践乌托邦 白桦派与日本新村运动
创建日期: 2024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