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秀下架或隐去SS编号的条目

一册

一册 @atreides

222 本书  

作为一个基于图书馆馆藏情况的图书出版信息聚合网站,读秀一直是广大读者搜寻图书借阅资源的重要工具。但读秀收录的图书条目经常发生变动,有些图书一度收录(曾经有过读秀编号)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搜索到,或是读秀编号被隐去,容易被误认为不存在,给广大读者带来了一些不便。这种现象被一些朋友用图书馆管理术语戏称为“下架”。本书单收录一部分被读秀“下架”的图书,以便各位读者查阅出版信息,避免因读秀无条目而误认。 内容部分来自表瓣的一个豆列:SS编号发生过显隐变动的读秀书籍条目

南北之争与晚清政局 [图书] 豆瓣
作者: 林文仁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 7
循诸有清一代,派系连作舆政治发展之密切联系,其应该是1860年后的生物。自太平军興與对外关系愈见纷繁以降,中央与地方互动之此消彼长,参与决策之汉官僚渐易形以实,派系活动遂因专制君主决策主动权之外流而益见复起。由此中归纳,光绪十年(1884)甲申易枢前之权力面目,或可以“恭醇之争”与“南北之争”二线名之。在企图独操大权之慈禧太后运作下,终有光绪十年(1884)藉中法越南衡突,而衍生之朝局翻覆。本书即试图以这二十四年中,南北两派在做为决策核心的军机处,透过朝局中重大内外决策、事件的讨论、争论及政治角力,来呈现诸多史著或史料在提及此段历史时,常用“南黨北黨”等词,其真实面目及在晚清政局中所占有之地位。
本书以“辛酉事变”为起点,以“南北之争”的派系问题为主轴,探讨了1861-1884年清朝决策核心人事布局的内部变化。本书作者是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书中不仅涉及了大量的清代档案史料、私家日记,而且还有作者鞭辟入里的观点。
龙旗飘扬的舰队(甲午增订版) [图书] 豆瓣
作者: 姜鸣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8
本书初版于1991年,详细记录和剖析了中国近代海军在晚清五十年间创建、发展及其衰落的曲折历史。作者对海防与塞防、海军发展战略、晚清政府与清流政治等,都有独到的观察和分析。注意吸收海战战役和战术细节,近代造船、舰艇工业的发育等海内外对近代海军多角度的研究成果,深入到海军建设的制度兴革,舰船军械的购买和制造,军队的教育训练、基地建设、经费收支等方方面面。
2002年增订本补充了李鸿章、沈葆桢、丁日昌与海军建设的关系,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前后的内部状况,清晰展示了近代海军同中国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联系。
2014年又逢甲午,作者对书中若干提法做了修正,补入近年新作数篇。主要揭示张佩纶、李鸿藻与李鸿章为发展近代海军所进行的复杂而鲜为人知的谋划,以及严复在北洋水师学堂的任职等等。
新版冠以“甲午增补本”,奉献给关心这段历史的读者朋友。
一册: 13593278 (2014版)
龙旗飘扬的舰队 [图书] 豆瓣
作者: 姜鸣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9
《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记录和剖析了中国近代海军创建发展及其衰亡的历史。1894年9月17日,日本海军与清朝北洋水师精锐在黄海大东沟海面上展开血战。100多年过去了,刘步蟾、邓世昌等人英勇战斗的事迹仍然令人热血沸腾。号称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败在何处?作者以现代意识审视历史,着眼中外海军的比较研究,对海防与塞防、海军发展战略、晚清政府与清流政治等,都有自己的观察和分析。
中国海军史的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史学界、军事科研机构及院校和造船界三个方面。史学偏重历史过程,军界偏重战役和战术细节,造船界偏重于舰艇发展。近年来,三方面的研究者呈现出相互合作、协同配合、共同探索的新气象。这对于扩大海军史的研究广度和深度,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对于学术界的这些成果,这本书都注意予以吸收。
一册: 13066751 (2012版)
沙俄侵华史(全五册) [图书] 豆瓣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编 2007
本书分四卷,第一卷叙述17—18世纪早期沙俄对中国的侵略和《尼布楚条约》、《布连斯奇条约》的订立;第二卷叙述19世纪中叶沙俄凭借武力割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强行规定中俄西段边界走向,以及攫取通商权、领事裁判权等各种侵略特权的经过;第三卷叙述19世纪下半叶沙俄通过《勘分西北界约记》和《改订条约》割占中国西北大片领土,以及违约侵占帕米尔地区的经过;第四卷论述19世纪末至1917年沙俄帝国主义的对华政策和侵略活动,兼及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对华侵略和十月革命后沙俄残余势力对中国的侵扰。
一册: 缺2007年版第一册,11942499 (抓得太差,不值得囤)
钱穆与20世纪中国史学 [图书] 豆瓣
作者: 陈勇 2019 - 4
本书是一本研究钱穆与20世纪中国史学的专著。主要对钱穆的史学思想、成就以及在20世纪中国史学史的地位展开具体研究,把其史学思想置放到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大背景中进行动态考察,厘清其史学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与各种思想的渊源或互动关系,从而展现20世纪中国史学多元并进、分途发展的历程和多采多姿的面相,并希望能为创建沟通“科学”与“人文”的当代新史学提供可资借鉴的意见。
本书的出版可作为中国近现代史学史的参考书,对于推动中国近现代史学史、尤其是民国史学史的研究具有一定作用。
环龙群英会 [图书] 豆瓣
作者: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编 2017 - 7
本书为近年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全市有关专业科研力量,充分利用台湾国民党党史馆馆藏有关档案,以及相关历史资料,深入梳理、研究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历史,汇编而成的文集,填补了相关领域研究的空白。文集共分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基本史实与研究现状、主要政治活动、共产党重要人物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与国共斗争、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历史终结和大事记6个部分,共收录15篇专文,从各个方面考察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历史。
18世纪福建海盗研究 [图书] 豆瓣
作者: 王华锋 2017 - 5
本书重点考察了18世纪福建海盗的社会构成、内部组织、规模、活动范围与据点、抢劫方式与抢劫目标、所使用的武器及船只等;利用博弈理论详细分析了18世纪中央与地方政府、沿海民众、海商等群体对于海盗的应对措施,并从海疆政策的变化、福建的经济状况、福建不同区域的文化特征以及清王朝海疆管理制度的缺失等角度分析了福建海盗产生的原因;简要对比分析了18世纪福建海盗与其他海盗特征之异同。
一册: 14237037 2021年下架的,不知道为啥
布达佩斯往事 [图书] 豆瓣
Enemies of the People
8.0 (59 个评分) 作者: [美] 卡蒂·马顿 译者: 毛俊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1
本书通过冷战时期匈牙利秘密警察长达20年的档案,所揭开的一部隐藏了几十年的家庭历史和时代侧记。
冷战时期,苏联集团中的匈牙利,秘密警察通过庞大的告密网,试图全面渗透控制匈牙利的政治生活。作者的父母原是匈牙利著名记者,他们的报道是西方了解匈牙利的重要信息来源。因此他们被视为“人民的敌人”,长期受秘密警察的监控,终因叛国和间谍罪而先后入狱。一家移居美国后,匈牙利政府却又异想天开地试图招募他们当间谍,而美国也对他们进行了几年的监控。书中不只还原了马顿夫妇被告密者包围的经历和遭遇,他们的抗争、坚守、脆弱和勇气,也展现了他们情感和内心的矛盾——夫妻之间相互的感情背叛与灾难中的支撑,父母子女之间的爱与亲情,人性的坚强与软弱,从而使得这本书更为丰富、复杂,具有血肉。
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 [图书] 谷歌图书 Goodreads 豆瓣
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 The Chinese and Their Revolution
作者: Jonathan D. Spence / 史景迁 Penguin Books 1982 - 10
谨以本书和我的爱献给我的母亲一个人对于一个这样服从真理而又喜好寻求真理的民族还能要求什么呢?对于这样一个顺从而丰饶的国家,除了由明智而忠诚的人来促成一个贤明的人民和拥有先知、圣者和高贵人物的民族,又能要求什么呢?我们认为离收获的时间还有五个月,其实连五个星期也用不着了;因为只要我们睁开眼睛就会发现战场上战斗已经接近白热化。 ——约翰.密尔顿《论出版自由》
现代化的陷阱 [图书] 豆瓣
8.6 (24 个评分) 作者: 何清涟 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8 - 1
从平均主义盛行到悬殊的贫富差距,中国仅用了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面对贫穷,中国的传统文化游刃有余,然而面对财富,却捉襟见肘。在公平与正义的旗帜下,人们有充分的理由追问:财富是如何集中在素质低下者和品质恶劣者手中的,又对社会发展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当然不会一帆风顺。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将如何通过深化改革,跨越诸如腐败、软政权化、分利集团化、地方恶势力以及黑色经济等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陷阱。
一册: 10017161、11483351、13783053(最清晰)、14093027
九死一生 [图书] 豆瓣
作者: 戴煌 学林出版社 2000 - 1
虽然我们不再因为思考与表达成为“右派”,但始于4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我们仍不敢忘记。原新华社高级记者戴煌因为提出“神化与特权”问题,开始了长达21年的“右派”生涯—一段疯狂、荒唐与阴暗的岁月在这里定格,一段惨痛、悲苦与抗争的生命历程在这里展开......当然,我们永远感激在茫茫苦海中流动的人间真情。
中国的道路 [图书] 豆瓣
作者: 李慎之 / 何家栋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0
1,李慎之先生1923年出生于江苏无锡,早年赴延安,曾任新华社国际部的副主任等职,建国后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总理周恩来的外交秘书。1957年因主张「大民主」被毛泽东点名,定为极右分子,开除党籍。后获甄别平反。

他曾经担任中国元老邓小平的外交顾问、国务院总理的外交助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他是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的前所长。

李慎之是德高望重的国际问题专家,也被称为中国自由主义的领军人物,著述甚多。

2,李慎之1923年8月15日生于江苏无锡。1941年至1945年先后在北京燕京大学经济系、上海圣约翰大学经济系和成都燕京大学学习,1944年11月在四川成都参加党的秘密外围组织“民主青年救亡协会”。1948年1入党。

1949年起在新华社国际部任编辑组组长、副主任。1978年底至1980年初,李慎之参加了中央成立的国际问题写作小组工作。其间,陪同邓小平同志出访美国,担任代表团顾问。1980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负责美国研究所的筹建工作。1982年任美国研究所所长,1985年后任副院长兼美国研究所所长。1990年被免去副院长和党组成员职务。1995年离职休养
西藏是我家 [图书] 豆瓣
9.0 (6 个评分) 作者: 扎西次仁 中国藏学出版社(北京大方弘文图书发行有) 2006 - 7
本书是两位美国教授根据扎西次仁的口述录音整理出一部传记,记录了他的一生沧桑和偿愿的过程。 本书由当事人口述,国外著名藏学家英文执笔,讲述扎西次仁——一位充满传奇的西藏人。扎西次仁一九三O年出生于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古确村一户农民家庭。十岁时成为布达拉宫宫廷舞乐团的一位艺 员。一九五六年开始在印度、美国等地求学。一九六四年回国,因受“文革”的迫害遭受牢狱之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得到平反,先后在西藏民族学院、西藏大学担任英文教师。曾编撰第一部《英藏汉对照词典》、《美国和美国人》等五部专著。一九八九年退休从商,主要经营民族手工业品。二十年中,扎西次仁在西藏的贫困乡村资助开办六十六所学校,一所农牧技术。一生为之疾呼并为之奉献的扎西次仁看到了、参与着、继续努力着。可以说,他已在自身率先实现了现代化——首先是现代化的理念,同时辅以坚忍不拔的实践。这位可敬的老人为这片既冷又热的家乡土地付出了那么多,无论怎样的赞美也显得无力,就想到我们能为他做些什么。《西藏是我家》,也是我们的家。凡读过这本书的人,听到过他的事迹的人,不论是年轻的、中年的各族各界人士,还是他的同时代人、十八军老首长老战士,无不为之动容,知情知义,心心相通。
创建日期: 2022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