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秀下架或隐去SS编号的条目

一册

一册 @atreides

222 本书  

作为一个基于图书馆馆藏情况的图书出版信息聚合网站,读秀一直是广大读者搜寻图书借阅资源的重要工具。但读秀收录的图书条目经常发生变动,有些图书一度收录(曾经有过读秀编号)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搜索到,或是读秀编号被隐去,容易被误认为不存在,给广大读者带来了一些不便。这种现象被一些朋友用图书馆管理术语戏称为“下架”。本书单收录一部分被读秀“下架”的图书,以便各位读者查阅出版信息,避免因读秀无条目而误认。 内容部分来自表瓣的一个豆列:SS编号发生过显隐变动的读秀书籍条目

思想自由史 [图书] 豆瓣
作者: (英)J.B.伯里 译者: 宋桂煌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8 - 1
人类思想的历史,是由蒙昧走向文明、由压制走向自由的历史。其间纵然多有黑暗时期出现,企图以思想权威的专制精神取代思想自由,而思想自由的光芒势必冲溃黑暗,建立理性与自由的王国。 本书追溯了自由思想从古代希腊到二十世纪初期的发展历程,作者J.B.伯里为英国研究古代世界文明与思想发展的重要学者。
上海妓女 [图书]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法)安克强 译者: 袁燮铭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上海史研究译丛》精选当今海外一流学者有关近现代上海史研究的经典之作,可读性和学术性兼具,并由国内专家翻译。海外学者以独特视角、独有材料和独到见解,对上海历史作出有别于以往的解读,内容涉及上海道台、警察、妓女、工业家、侨民、同乡会、救火会、苏北人等众生相。
这是一本有关中国妓女史和性学史的研究专著。本书作者以非凡的理论勇气和扎实的学识水平,搜罗了大量的中、西文报刊、档案资料和著述,对近代上海的卖淫和妓女现象作了全面系统的探讨。他从剖析高级妓女的活动空间和生存状况入手,对近代上海的卖淫市场、卖淫场所及由此产生的性经济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再现了旧上海妓女风光而悲惨的卖笑人生以及这种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生活背后的种种罪恶勾当。最后,本书还对历届上海政府管制妓女的失败及当时民间团体对妓女的救助作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真相”与自白 [图书] 豆瓣
作者: [俄] 米·谢·戈尔巴乔夫 译者: 述弢 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 1
・全球7种文字出版,发行量逾10000000册

戈尔巴乔夫曾是全球公认的风云人物。本书“回忆内容”由三方面组成:

第一方面是戈尔巴乔夫的身世及家庭,记述他本人当选苏共总书记前的经历和他个人的家庭生活及与其知心友人间的关系;

第二方面是戈尔巴乔夫在克里姆林宫的政治生涯,记述他当选总书记后进行改革的理念及活动。其中戈尔巴乔夫本人对改革事业的思考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细腻记述、“事过境迁”后的反思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辩解、官僚派别间的明争暗斗,是任何其他书刊无法取代、独一无二的珍贵资料;

第三方面为戈尔巴乔夫在“严峻的1991年”的经历,重点记述八月政变、年终解体的详细过程。

戈尔回忆如是,读者见仁见智。
伶人往事 [图书] 豆瓣
作者: 章诒和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6 - 10
艺人,是奇特的一群,在创造灿烂的同时,也陷入卑贱。他们的种种表情和眼神都是与时代遭遇的直接反应。时代的潮汐、政治的清浊,将其托起或吞没。但有一种专属于他们的姿态与精神,保持并贯通始终。伶人身怀绝技,头顶星辰,去践履粉墨一生的意义和使命。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仅此一点,就令人动容。 本书记录了八位伶人:尚小云、言慧珠、杨宝忠、叶盛兰、叶盛长、奚啸伯、马连良和程砚秋的感人事迹,反映伶人在种种政治运动中的坎坷遭遇和他们高贵的品格。这书是记录性的,是写给不看戏的人看,故着墨之处在于人,而非艺。
一册: 11709451、14201924 (较清晰)
大失败 [图书] Goodreads 豆瓣
The Grand Failure
作者: [美] 兹·布热津斯基 译者: 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 军事科学出版社 1989 - 10
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出生于波兰华沙,1938年随父到加拿大,1950年来美国哈佛大学深造,1953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留哈佛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工作,1958年加入美国籍。1961年成为肯尼迪总统的主要外交顾问之一。1962年任国务院顾同和兰得公司顾问。1977—1981年任卡特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此后,专注于研究工作,不断发表文章和著作,为美国当权者出谋献策。1989年出版《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这本书把西方“和平演变”战略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正如他自己在“前言”中
所说,“这是一本论述共产主义的最后危机的书”。书中为“和平演变”作了“理论”论证:(一)从总体上攻击和诋毁共产主义。书中全面诽谤了马克思主义和100多年的共产主义运动,断言“到下个世纪共产主义将不可逆转地在历史上衰亡,它的实践与信条不再与人类的状况有什么关系”,阐明共产主义的“大失败”是这本书的主旨。他认为20世纪大多数时间是被共产主义的激情所支配,然而,共产主义诞生还不到100年,就已“开始衰落”、“信誉全无”,进入了“最后危机”。(二)全面攻击苏联社会主义制度。
书中抓住苏联社会中的一些矛盾和困难,集中攻击污蔑列宁和列宁主义。他从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全盘否定在列宁领导下开创的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竭力夸大斯大林的错误及其后果,并将斯大林的错误归咎于列宁主义,说什么“斯大林造成灾难的根源要追溯到列宁”,“正是列宁创建了造就斯大林的这一制度”。这样他就达到了否定列宁和列宁主义的目的。同时,他还认为,列宁是“俄国马克思主义的激进党的领袖”,列宁的事业是“俄国的马克思主义实验”。很显然,他以为只要推倒了列宁主义,也就根本上否定了马克思主义。(三)曲解中
国的社会主义改革,称其为“商业共产主义”。他不得不承认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情况、固有的传统和更加现实的民族需要结合起来”,不得不承认中国改革的成就,对中国进一步变革的前景表示“乐观”。但他从资产阶级反共立场出发,把中国发展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
义商品经济理论和实践,称之为“商业共产主义”,它“要求进一步摒弃马列主义学说”,进入21世纪后,“中国将不再是一个公有制的国家”。(四)提出“机体排斥”理论。书中除了直接否定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外,还
用“机体排斥”论来解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变。胡说“马列主义是通过帝国势力强加于这一地区的一种外来学说,它的统治在文化上与被统治的民族格格不入”。他从否定马列主义的普遍意义,来否定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其实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结合得好不好,与能
不能结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问题,不能混淆。(五)提出所谓“后共产主义”理论。书中写道,“目前,正在出现一种新现象——后共产主义”。他认为20世纪是共产主义发起巨大挑战的时代,但这种挑战,正在随着共产主义影响的减弱而迅速“销声匿迹”,未来的“后共产主义将是这样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共产主义的消亡已经进展到如此程度,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是共产党人的实践,都不再对那时的国家政策具有重大影响”。总之,《大失败》给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增加了新内容,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根据,受到一切反共势力的重视。
我们的六十年代 [图书] 豆瓣
作者: 旷晨 / 潘良编著 2005 - 10
年代怀旧丛书,一场关于中国六十年代时政、电影、歌曲、记忆碎片的追忆盛宴。
经历六十年代的人,都会觉得这个时代难以言说,它似一个没有密码的“黑匣子”,畜养了太多的故事。这些故事首尾相连,却又面孔各异,显得繁琐而绵密。它留我们的记忆可能是一场狂热的运动,一声试血的口号或是一种关于饥饿的记忆。庐山会议、向雷锋同志学习、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文化大革命、破四旧、大串连……
本书为您展现六十年代的历史回放;六十年代的电影;六十年代的歌曲;六十年代的记忆碎片;六十年代的老新闻;六十年代的词汇。
在此书中,你会与许多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擦肩,这是一个潮湿且温暖的旅程,但愿你能从它们那里看到变通个体在六十年代里的喜怒哀乐、共和国在六十年代里的曲折历程、中华民族在六十年代里的挣扎与彷徨……
走向宪政 [图书] 豆瓣
作者: 蔡定剑 / 王占阳 法律出版社 2011 - 1
本书是2009年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宪政前景论坛”参加者的文集。此次论坛汇集了来自法学和其他不同社会科学学科的一流学者,主办者提出的会议主题是:“讨论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进程中涌现的最具挑战性的宪政问题”,旨在“通过回顾这些宪政问题,促进反思改革以来的成就,并为中国社会转型探明前进的方向” 。与会专家学者从多学科、多领域、多角度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与法治的现状与前景作了评析和展望,为我国宪政前景绘制蓝图,为促推改革寄以热切期盼。可以说,这是当代中国宪政派学者的一次重要聚会和议政。本书是近年来少有的一部名家云集、视野开阔、洞察深刻、立论新颖、论证系统、思想厚重的作品。
夜阑烛火集 [图书] 豆瓣
作者: 蔡定剑 2007
《夜阑烛火集》作者曾于2003年出版过第一本评论集《黑白圆方:法治、民主、权利、正义论集》,那是他过去十多年的评论结集,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和作用。这是继上一本评论集的续集,一定会更引起读者的兴趣。
2003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急剧的变化,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纷呈,社会评论成为启发人们思考和帮助分析解决问题的大众喜爱的论述方式。这是作者自2003年以来在报刊杂志上——主要是《南方周末》、《法制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南风窗》、《财经》、《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瞭望东方周刊》、《检察日报》等媒体发表的评论,它涉及这个时期国内发生的几乎所有关于宪政、民主、人权、法治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评论。作者对中国社会问题的分析文章,素来以眼光敏锐、思想深邃、见解独到、语言朴实、情真动人见长。他以民主法治的基本原理,分析我们身边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案例,阐述宪政理念,维护基本人权,倡扬民主精神,针砭官僚腐败。既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更有积极的制度建设。这里有不少文章对启发社会思考,探求问题的答案,推动制度建设,曾产生了一定影响。
我们的八十年代 [图书] 豆瓣
作者: 潘良 2004 - 8
八十年代是一个巨变的十年,它是突兀在历史闸口的坐标,它象征着光荣与梦想,抗争与奋斗!“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纪,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进入历史或进入正在叙述这个世纪的文学史”。编撰本书,是希望把一个世纪中最富有激情的十年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完成一场集体的追忆盛宴。
四大门 [图书]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李慰祖 / 周星 补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1
所谓“四大门”,乃是对四种灵异动物即狐狸(“胡门”)、黄鼠狼(“黄门”)、刺猬(“白门”)和蛇(“常门”)的总称,在华北地区广泛流传着关于它们的民俗信仰。这篇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本科论文通过深入的实地调查和访谈,自觉重视“局内观察法”和“民俗语汇”,站在社会学、人类学和比较宗教研究的立场上,以严谨认真和超脱公允的态度,详细地描述了北平西北郊一带农民信仰的实际情形,进而讨论了当地民众所信仰的“四大门”宗教及其对于农民生活的重要意义,尤其着力分析其社会功能。论文写成之后,在学界声誉卓著,被认为超过了现在很多的博士、硕士论文水平,却一直没有公开出版。此次经典重提,实为初刊,以飨读者。
思想者文丛2大道低回 [图书] 豆瓣
作者: 周瑞金 2006 - 3
一千五百九十九年前,中国一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著名诗人,拂袖离开官场,归隐田园,躬耕自资,时与乡邻士子品评文章,叙谈时事,写下了“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千古名句。
想不到的是,在近半个世纪前,这千古名句竟被一位伟人用来当作“棍子”和“帽子”,把一大批针砭时弊、评点时政的知识分子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从此,“奇文”与毒草等同,“疑义”与异端株连,千古名句异化为“毒草共批判,异端相打击”。从而开始了长达20年的“左”的禁锢,使国家陷入“一道同风、万喙息响”的局面。
直到真理标准讨论一声春雷,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这种局面才开始有了变化。时代已经为“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名句正名,还其本来面目。所谓“奇文”者,即是有新思想、新观点、新材料、新语言之新奇文章也。奇文对人们有启迪,对社会有借鉴,对国家有裨益,是时代的思想精华,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人们共同欣赏,共同品评,共同探讨。而“疑义相与析”,便是提倡独立思考,自由思想、百家争鸣,相互切磋。显然,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名句,今天仍具在普世价值,那就是:追求真理,必须用头行走,砥砺思想、言所欲言,大胆创新。
纵观人类历史,大凡走向富强、文明、民主的国家,都必定十分珍惜其民族的思想宝库。无论是富国强兵之论,还是针砭时弊之言,只要于国于民有益,便是多多益善。柏拉图,苏格拉底、亚力士多德等一代贤哲造就了希腊文明的昌盛,十五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又开启了人类近代文明、而卢梭、狄德罗、伏尔泰等百科全书派奠定了现代民主政治的思想基石。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也带来秦的大一统和汉唐的煌煌盛世吗……
历史知识与历史谬误 [图书] 豆瓣
作者: [美]阿兰·梅吉尔 译者: 黄红霞 / 赵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 4
本书关注历史学家对于过去知道什么以及知道多少,通过严谨的论证和生动的案例分析,探讨了一系列历史认识论问题:史学编撰中的叙事、客观性、记忆问题,史学写作的任务,历史研究中的一致性,如何避免史学谬误等等,是作者对于历史知识的局限及条件的理论思考。作者对从希罗多德以降,至当代史学大师的历史认识论实践加以反思,对史学入门者及历史从业者都具有参考价值。
北朝地方行政制度研究 [图书] 豆瓣
Research on Local Administrative Systems in the Northem Dynasties:Centered on Provincial Systems
作者: 钟盛 2019 - 10
《北朝地方行政制度研究:以州为中心》以州级行政机构为中心,对北朝地方行政制度发展的几大重要线索,以专题研究的形式展开深入探讨,尤其细致考察了本州刺史的兴衰、州军府制度的设计与演进、州军府的权力运作、州佐制度变迁及州大吏“非本州化”现象、隋代地方选官制度改革及困境等诸问题,旨在揭示其变革进程及深层次原因,进而对北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独特演化路径作出合理的解释。
一册: 大概在2021年4月中旬隐去了SS编号,没记住多少。后来查库发现是14735814
自创良法 [图书] 豆瓣
作者: 李欣荣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 1
本书以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转型为背景,重点探讨新刑律修订过程中的制度转换与礼法关系等问题,以此展现清季最后十年政治和思想的发展脉络。作者认为,这部预备立宪时采用的新式刑法典,的确为调适中西新旧煞费苦心,既翻译移植了欧美和日本的大量法典,兼采并蓄,又变造体例,设法保守礼教条文,努力于“自创良法”, 以往所谓新刑律抄撮日本法律之说,不过沿袭反对者之说辞,值得商榷。
一册: 14359772 大概2021年三四月份的时候没的
创建日期: 2022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