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秀下架或隐去SS编号的条目

一册

一册 @atreides

222 本书  

作为一个基于图书馆馆藏情况的图书出版信息聚合网站,读秀一直是广大读者搜寻图书借阅资源的重要工具。但读秀收录的图书条目经常发生变动,有些图书一度收录(曾经有过读秀编号)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搜索到,或是读秀编号被隐去,容易被误认为不存在,给广大读者带来了一些不便。这种现象被一些朋友用图书馆管理术语戏称为“下架”。本书单收录一部分被读秀“下架”的图书,以便各位读者查阅出版信息,避免因读秀无条目而误认。 内容部分来自表瓣的一个豆列:SS编号发生过显隐变动的读秀书籍条目

克里米亚战争 [图书] 豆瓣
The Crimean War:A History
9.2 (17 个评分) 作者: [英] 奥兰多·费吉斯 译者: 吕品 / 朱珠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10
1853年,沙皇尼古拉一世借宗教争端入侵今属罗马尼亚的多瑙河两公国。随后,摇摇欲坠而勉力维持其欧洲势力的奥斯曼帝国、担心俄国扩张的英国,以及想要重塑辉煌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陆续对俄宣战。持续18个月的克里米亚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损失,并彻底改写了欧洲的政治格局,深刻影响了俄罗斯和土耳其的现代化进程。
费吉斯大量引用俄罗斯、法国、英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文献资料,全面展现了民族主义情绪、帝国势力博弈和宗教冲突是如何影响各国介入战争的。从国王与大臣、报道战争的记者与作家,到战场上的军官与士兵、围城内的妇孺,费吉斯不仅从多个视角还原了战争的全景,也为今天理解19、20世纪的“东方问题”,黑海地区基督徒与穆斯林的关系,以及俄罗斯与西方的世界裂痕提供了新的入口。
费吉斯在伦敦、巴黎、伊斯坦布尔、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尘封档案中仔细求索,揭露了政治家们的图谋,同时展示了战争造成的可怕人员伤亡……这本书追溯了许多现代冲突的根源。
——加里·巴斯,普林斯顿大学政治与国际事务教授
扎实的研究……内容丰富而吸引人……基于大量资料,从政府档案到新闻报道、到回忆录、到几乎不识字的士兵的家信,费吉斯出色地平衡了政治、军事和社会历史……关于战争本身的篇章如冒险小说一般激动人心……《克里米亚战争》是一场战争的集锦,一部学术的庆典。
——《波士顿环球报》
[费吉斯]在描述高层政客对普通人的影响方面展露了极其出色的天赋,清楚地呈现了引发战争的反常外交手段……这本书清晰易懂、文笔流畅、情节生动。最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为什么这场被忽视的冲突和为此殉难的人值得我们长久铭记。
——《独立报》
这部著作重要而让人印象深刻……俄罗斯的资料提供了鲜活的补充,在这方面费吉斯是一位大师。……《克里米亚战争》令人敬佩地描述了克里米亚战争中国际形势和宗教背景的重要意义。
——《纽约图书评论》
王明中毒事件 [图书] 豆瓣
作者: 丁晓平 2020 - 5
“王明中毒事件”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件“谜案”。本书以尘封70多年的20件流落民间的原始档案和文献作为物证,并采访当时的亲历者和当事人作为证人证言,针对王明《中共五十年》中所谓毛泽东“蓄意毒害王明”的歪曲诬蔑之词,逐一进行质证和辨析,完整、详实地记叙了“王明中毒事件”鲜为人知的真实历史,起到了澄清事实,正本清源、以正视听的作用。
王明中毒事件调查 [图书] 豆瓣
作者: 丁晓平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2 - 2
回到历史的现场,洞穿历史的迷津,抵达历史的本质,还原历史的真相! 丁晓平编著的《王明中毒事件调查》以沉潜求实的态度、简洁苍劲的叙事、抢救性的挖掘,解密历史,还原真相,以辩证分析的历史观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确立毛泽东思想的复杂斗争,将革命史融入中华民族史、中共党史和人类情感史去书写,体现了学术、历史、文学跨界和跨文体写作的独特魅力和境界。 事发于1943年延安整风运动时期的“王明中毒事件”,是王明孟庆树夫妇借在中央医院住院期间发生的医疗技术事故而炮制的一起莫须有的政治事件。1975年,王明在其遗著《中共五十年》中再次“旧事重提”,骇人听闻地诬蔑毛泽东“给王明下毒”。至今,这些谣言仍堂而皇之地被复制、贩卖和炒作为所谓的“政治阴谋”,在国际上造成恶劣影响。由于王明拿走了当年在延安中央医院的全部病历,另一部分医疗会诊和审查记录被康生秘藏后流落民间,导致数十年来“王明中毒事件”始终如一团迷雾,成为中共党史上的一件“谜案”。《王明中毒事件调查》以新发现的尘封近70年的20件流落民间的原始档案和文献作为物证,并采访健在的亲历者和当事人作为证人证言,针对王明《中共五十年》中所谓毛泽东“蓄意毒害王明”的歪曲诬蔑之词,逐一进行质证和辨析,完整、权威、详实地记叙了“王明中毒事件”鲜为人知的真实历史,起到了澄清事实,正本清源、以正视听的作用,同时以辩证分析的历史观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确立毛泽东思想的复杂斗争。
事后 [图书] 豆瓣
7.0 (6 个评分) 作者: 陈冠中 / 陳冠中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9 - 5
陳冠中繼《香港三部曲》和《我這一代香港人》後寫成《事後─本土文化誌》,寫的還是香港人、香港事。新作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與《香港三部曲》和《我這一代香港人》成一系列。
作者說自己是在香港開蒙,想借此書追憶,到底是哪些人哪些事哪些書開蒙了他。對於作者來說,香港最生猛的,大約在七十年代,那是香港文化脫胎換骨的時期。文化既是個多義詞,文化創意產業更是神奇、混雜的一體多面,那就是陳冠中筆下的細藝:細藝無分廟堂江湖,各自修行、各顯精彩、各領風騷,卻共譜時代精神。電影、電視、電台、音樂、報紙、雜誌、圖書、漫畫、美術、工藝、時裝、設計、收藏、廣告、建築、攝影、戲劇、戲曲、舞蹈、小說、散文、詩歌、報導、評論、學術……在這裡,作者對自己長大的小地方這麼有感情,並且有勇氣大聲喊出來:Kowloon, Kowloon Hong Kong, we like Hong Kong, that's the place for you。香港是我們的城。
作者更希望拋磚引玉,引起興趣,讓大家也寫,一起記下香港非物質的文化遺產,我們的集體記憶。
“兴风作浪” [图书] 豆瓣
Making Waves: Politics, Propaganda,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1868-1922
作者: [美]约翰·查尔斯·史乐文 译者: 刘旭东 人民出版社 2016 - 3
该书主要研究了1868-1922年间日本帝国海军的发展史。有些历史学家曾指出,正是日本海军在甲午战争及日俄战争中所取得的胜利极大地推动了日本海军的崛起。但是,史乐文的这本著作却向读者们展示了他独特的研究成果。该书指出,日本海军在甲午战争及日俄战争中的胜利以及二十世纪的崛起都应该归功于始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海军部高超的政治运作技巧,这些成功的政治运作使海军获得了经费、舰船和经过严格培训的专业人员。在书中,史乐文详尽地描述了日本海军部如何利用国内政治使其在日本政府机构中获得了统治地位。尽管海军部的原初目标仅限于获取部门利益,但事实上它在加强日本议会制民主、展现大众宣传的高效性、塑造日本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世界观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换言之,史乐文认为,日本帝国海军在为实现自己的部门利益取得了卓越成就的同时,也为建设一个现代化、工业化的日本国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因此,史乐文的这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诠释了日本海军早期发展史以及日本如何实现二十世纪初的国家崛起。
清代广州涉外司法问题研究 [图书] 豆瓣
2009 - 10
《清代广州涉外司法问题研究(1644-1840)》以清代前期(1840年以前)发生于广州一带的各类华洋案件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还原清前期涉外司法活动的历史场景,从动态的、微观的角度考察清代涉外司法的体制及其内在精神,剖析中西双方在司法、外交领域的矛盾冲突及其历史、文化根源,进而对中国古代法律的“现代化”做出了评价。
吴嵩庆战时军费日记(1948-1950 ) [图书] 豆瓣
作者: 吴嵩庆 著 / 吳興鏞 編注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9 - 7
吴嵩庆将军于民國三十七年(1948 年)元旦,为蒋介石任命爲国军财务署长总管军费(占国家预算75%以上)。至民國三十七年(1948 年)底,国军败势已定,蒋介石迫于形势,早于10月已策划次年隐退,积极准备在隔海台湾另起炉灶。蒋下野前已安排全部国库黄金运到台厦共385万餘两,其中,由沪穗运厦门的80万两,由吴嵩庆与中央银行及财政部签订“预支军费草约”,是蒋下野前安排的抗共军費。因此蒋介石可以在野国民党总裁,以党魁领军,假吴将军之手,直接严控军费金银支出。民國一〇六年(2017年),本书注释者吴兴镛(吴嵩庆之子)获得台北总统府千頁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内战军费解密档案,此部档案与此三年日记互相呼应吻合,为战时军费秘史留下珍贵的第一手史料。注释者追踪此段历史20餘年,有三部相关著作。
日本帝国的性奴隶 [图书] 豆瓣
作者: 丘培培 / 苏智良 译者: 丘培培 2018 - 7
本书通过十二位中国「慰安妇」幸存者的证言以及丰富的史料和调查实据,揭露了日本侵略军对众多女性的残酷蹂躏,揭示日军为推進侵略战争而有组织、有计划地设立慰安所的事实本书出版后在北美及欧亚学界、出版界受到高度评价。美国《出版社周刊》(Publisher Weekly) 评论称:“这是一部兼具模范学术水准与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著作,它对广大读者具有宝贵价值,也是专业人士的推荐阅读书。”该书出版后受到靠前媒体的广泛注意。《华尔街日报》《洛杉矶述评》《金融时报》、 美國之音、英国BBC、中国日报英文版及诸多美加媒体多次采访著者并进行了报道。该书获得美美国华人图书馆员协会2014 年度很好纪实图书奖。
登科记考补正(全三册) [图书] 豆瓣
作者: (清) 徐松 撰 / 孟二冬 补正 中华书局 2019 - 7
《登科记》始于唐代,为记录历次科举相关内容的专书,然宋代之前的诸种《登科记》均散逸残缺。清人徐松从大量文献中选取科举材料,依据年代先后,编排中举者姓名明录、科举考试相关诏书,以及应举者诗文等内容,撰成三十卷的《登科记考》。同时徐氏又多加考按,以现科举制度兴废及人物概貌。是书为研究唐五代文学、历史、政治、社会等方面的重要参考资料。 徐松之后,又有大量新材料、新研究出现。《登科记考补正》以中华书局点校本《登科记考》为底本,在保留原书风貌的基础上,又作了大量补正工作:一是根据近些年出土与整理的碑志等新材料增补关唐代科举的名录及资料;二是结合新近考证研究成果订正徐松的错误;三是酌情增加关于科举的诗文、笔记、史料等内容。新增补的科举著录人数凡一千五百多人,已超过徐松《登科记考》人数的一半,洵为研究唐五代文史更加完备可靠的文本。
十八世纪中朝文人交流研究 [图书] 豆瓣
作者: 徐毅 2019 - 6
18世纪中朝文人的交往由于其本身的丰富性、独特性以及在两国文化交流众多方面的开创之功,使得它在整个中韩学术交流史中尤显突出。本书在对“碎片化”资料作仔细排比整理的基础上,一方面勾勒出18世纪中朝文人间一些重要交流的全貌,如文学批评、请序题跋等,并细致分析了其特点和意义,另一方面,又以述论结合的形式较为全面而深刻地展示了中朝文士在交流分期、空间、人物、家族、内容等丰富的内涵,且以长编、事表及资料展示了历史真实,不仅在兼综前人成果基础上填补了当下清代中韩学术交流的空白,更对为何发掘利用域外汉籍史料建构东亚文明交流史提供了探索性的成果与研究范式。
近代蒙古文献大系·见闻卷 [图书] 豆瓣
作者: 李红权 / 朱宪 中华书局 2019 - 5
《见闻卷》以收录游记为主。所收录的游记,体裁丰富,有日记型、叙述型、回忆型、书信型等。孟森、张相文、傅增湘等学者所作游记,将实地考察与典籍文献的记载相互参证,且文笔优美雅洁,堪称典范,如《西部蒙古游历谈》《五当召游记》《环海倚松楼西北日记》《包头河北新村参观记》《拉逊氏蒙古社会考察记》《安得思蒙疆考古记》等作品,均相当出色。
一册: 14641335、14641336、14641345、14641346、14641358
近代蒙古文献大系·概览卷 [图书] 豆瓣
作者: 李红权 中华书局 2018
《近代蒙古文献大系》是一部将1833—1949年一百余年中,散见于各种期刊杂志、报纸文摘、回忆录及各类政府公报中有关蒙古的中文文献,进行分类编辑而成的史料类编,全方位地反映了近代以来蒙古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北部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变迁与发展态势,可为中国近代史、近现代边疆史、蒙古史等研究提供翔实资料。概览卷所收录的篇目,内容涉及蒙古疆域、地势、气候、风俗、习惯、宗教、政治、经济、教育、矿产、农业、工业、商业、牧畜等等方面,或兼包并容,或略择几项;这些篇目,多带有翔实的数据,可补方志之缺。其中颇多实地调查之文,为了解近代蒙古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一册: 14635161、62、69、70、79、80、89、90
运书日记(附《胶海逭暑日记》·精装) [图书] 豆瓣
作者: 陈训慈 译者: 周振鹤 / 周旸谷 整理 2019 - 4
《运书日记》是抗战期间浙江图书馆长陈训慈先生抢救国家珍惜文献,辗转将文澜阁四库全书从杭州运往内地的日记,由周振鹤先生亲自点校整理,中华书局2013年出版以来,受到各界读者、媒体的好评,今售罄两年有余。 今周振鹤先生又发现陈训慈居青岛期间的日记一册,亲自加以点校整理,拟附陈训慈《运书日记》后出版,以飨读者。
家国、夷夏与天人 [图书] 豆瓣
作者: 王志刚 2013 - 7
四至六世纪的的中国处于历史上的南北分裂割据时期。北方是十六国北朝,南方是东晋宋齐梁陈。秦汉以来大一统的中国社会至此彻底走上分途发展的道路。较之东晋南朝,当时中国北方由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的勃然兴起,呈现出尤为突出的民族重新组合和融合的景象。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及其史官史家们曾经就夷夏、家国和天人等事关皇朝久治长安的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其间的流血斗争、是非曲折、以及大一统情怀,深深地印刻在当时的史学之上,成为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本书即围绕夷夏、家国和天人这三个主题,就当时北中国的史学和历史记忆的形成提出了视角独到的认识,以期阐明其上承汉魏、下启隋唐的历史文化价值。
创建日期: 2022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