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播客」嘉宾推荐

jack_12591

jack_12591 @jack_12591

89 本书   27 部电影   5 部电视剧   1 个播客  

百年追求:自治的夢想 [图书] Goodreads
作者: 陳翠蓮 衛城出版 2013 - 10
一八九五 到 一九八六
這是一份臺灣的民主履歷
三個世代追尋的民主之花
從一八九五年成為日本殖民地到一九八六年民進黨成立,臺灣用不到百年的時間,跨越了民主的門檻,擁有了合法反對黨的存在和公平競爭的選舉。這是民主轉型最核心的關鍵。
臺灣第一波民主運動發生於日本殖民統治之下。這一波民主運動是臺灣人追求現代性的起步,臺灣人透過殖民者,睜開了眼睛,認識了世界。隨著殖民者戰敗,臺灣第一波以啟蒙為主的民主運動也宣告結束,且在政權轉換的階段中,發生了二二八事件。
國府來臺後的獨裁統治,開啟了第二波民主運動。初期以外省籍自由主義知識份子為中心,透過《自由中國》雜誌,對蔣介石的威權獨裁提出言論挑戰。後來更與本土菁英合作企圖成立反對黨,可惜這次的匯流最後以遭整肅宣告失敗。
然而隨著戰後世代的成長,第三波民主運動很快到來,以「黨外」的身分繼續挑戰威權體制,黨外人士繼續辦雜誌,並開始參與選舉。不同於上一波民主運動,全面性的整肅和處罰未能讓民主運動消逝,反而讓獨裁政權失去正當性。更多人的參與讓民主運動更為茁壯,而人民的支持也更熱烈。當強力壓制無效,獨裁政權只有讓步。
和其他民族相較,臺灣的民主運動並不特別壯烈,不特別曲折,也不特別艱難。不過這卻是我們自己的故事。
一九二○年代日本大正時期,解放的思潮影響著亞洲各國青年,在那個臺灣識字率只有三.九%的年代,已有一批在日本留學的知識青年,喊出「臺灣是臺灣人的臺灣」,成立臺灣文化協會,發起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從日治到二戰後的二二八事件,是臺灣追尋自治之夢的時期。
百年追求:民主的浪潮 [图书] Goodreads 豆瓣
作者: 胡慧玲 衛城出版 2013 - 10
一九三一年臺灣民眾黨遭總督府下禁止結社令,一九六○年中國民主黨尚在籌組階段,組黨人士就被國府逮捕,直到一九八六年九月,在一波波的黨外運動中,臺灣第一個合法的反對黨終於成立了,組黨人士準備三梯次「待補名單」,表明前仆後繼的決心。當時的總統蔣經國發表談話,「世事在變,局勢在變,潮流也在變」,要像美麗島事件一樣全面逮捕,確實已經不可能了。
百年追求:自由的挫敗 [图书] Goodreads
作者: 吳乃德 衛城出版 2013 - 10
這個運動的外省籍知識分子和政治人物,在自由主義於中國潰敗後,試圖在臺灣新領域中做最後的嘗試。思想的敵人共產主義雖已阻隔於海峽對岸,可是卻為蔣氏父子的法西斯主義所籠罩。本土政治人物則是日據時期反殖民運動的殘存。殘酷的二二八事件剛過不久,記憶猶新。他們一直努力在地方政治中維持最起碼的、有尊嚴的存在。兩群人多已過生命中最熱情、進取的階段。這個運動或許可以視為,他們在生命晚期共同寫下的政治遺囑。
終戰那一天 [图书] 豆瓣
作者: 蘇碩斌 / 江昺崙 衛城 2017
朕深鑑世界大勢與帝國現狀,欲以非常措置收拾時局,茲告爾等忠良臣民。
朕已敕令帝國政府,通告美、英、中、蘇四國,接受其共同宣言(《波茨坦宣言》的無條件投降要求)。
──昭和天皇,《終戰詔書》
臺灣曾與二次大戰近身肉搏。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昭和天皇宣讀《終戰詔書》的錄音,從帝國平民百姓家中的收音機流瀉而出,這是普通人首次聽見天皇的聲音,也是日本正式承認戰敗的重大歷史時刻,史稱「玉音放送」。臺灣人做為帝國的殖民地子民,親臨了同樣的歷史時刻,當時他們正在做什麼?心中的感受為何?
本書透過九則以真實人物、真實情節構成的故事,分從前線、後方、外圍三個視角,訴說臺灣戰爭世代身處二戰陰影下的生命遭遇,特寫他們的身心狀態與情感邏輯。每個故事皆可獨立閱讀,但也彼此呼應:各篇都將帶我們回到天皇宣告無條件投降的歷史瞬間,且始終站在渺小個人的角度刻劃戰爭帶來的苦痛離散、機會夢想。
戰爭投下炸彈,把人的生活炸成碎片,也把時代炸成不可共存的兩半。希望藉由這些故事,種種掉入歷史邊緣的記憶,可以重返這一代人的腦海,被知道、被理解、被反省,以及被悼念。
【前線】
在婆羅洲島,志願兵羅東青年簡傳枝不知道天皇已經投降,他仍在叢林中掙扎前行,與饑餓疾病作戰;在神奈川,努力造飛機的少年工東俊賢,聽不懂天皇緩緩吐出的古語,直到廠長上臺宣布,他才明白,日本戰敗了;在西貢病舍,逃過神靖丸船難的醫生吳平城,聽完玉音放送欣喜也疑惑:我已經成為中國人了?
【後方】
避居大里庄的楊千鶴得知終戰消息,急急抱著週歲女兒返回臺北,踏出車站迎接她的是滿目轟炸痕跡及混亂人潮;疏散到臺中山區雙冬學園的女學生黃金桂,回顧那一幕,只記得塩澤亮老師的哽咽聲;在臺北放送局工作的呂泉生聽完廣播,閉上雙眼,腦中浮起臺北大空襲的畫面,心想:終於結束了。
【外圍】
在長崎不幸遭遇空襲斷手的彭明敏,靜養之際聽到天皇玉音,內心狂喜,他總算活過了戰爭;灣生怜子目送她的牧羊犬黛戈被徵調上戰場,終戰了,小女孩或許期待:黛戈要回來了嗎?戰時旅居北平的鍾理和,戰後感受不到祖國的存在,期望落空,游離感日深,他發現自己竟成了雙重的異鄉人。
本書特色
策畫|蘇碩斌(臺大臺文所教授)
作者群|以臺大臺文所博士生為主
審訂|陳翠蓮(臺大歷史系教授)、藍適齊(政大歷史系副教授)
◎本書企圖帶領讀者回到二戰烽火下的臺灣,重新認識這一段被刻意遺忘的歷史。
七十多年前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是主要參戰國之一,當時臺灣身為日本的殖民地,也隨之被動捲入戰火。尤其是一九四一年日本襲擊美國珍珠港引爆太平洋戰爭後,戰事的擴大、戰線的延長,使殖民地的臺灣青年開始成為母國政府積極動員上戰場的對象,臺灣本島也淪為美軍空襲的目標。但這段歷史隨著日本戰敗投降、臺灣人又恢復中國人的身分而被刻意遺忘。因為二戰後統治臺灣的,是與日本血戰八年的中國,對於臺灣的新統治者而言,抗戰史觀是其子民認識二戰歷史的唯一角度與框架,臺灣人真正的戰時生命經驗反而遭到壓抑與抹滅。官方的立場,也長期貫徹在歷史教育上,導致臺灣青壯年一代,往往茫然不知臺灣的土地、人民曾與這場世界大戰近身肉搏。本書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讓這群讀者有機會接觸、瞭解這段過去學校沒教的歷史。
◎本書的規畫,是意圖透過不同階級、身分、背景、性別的真實人物故事,較為全面地呈現戰時臺灣人的身心狀態。
本書是集體創作的非虛構作品,分成前線、後方、外圍三個部分,共九篇文章,由臺大臺文所的蘇碩斌老師帶領九位臺灣文學的年輕研究者執筆寫成。這個寫作計畫一開始就設定要從個人生命史的角度切入,以渺小個體的感受與經驗,來呈現殘酷戰爭下「人」的具體處境。這樣的書寫策略,也是希望可以讓活在承平時代的當代臺灣讀者,比較容易感同身受,並進一步瞭解「皇民化世代」臺灣人的情感與邏輯。另外要強調的是,書中每一篇出現的人物,都是真實人物,情節也都是根據歷史事實。作者群是以史料為基礎,並適度融入有助於展現戰時氣氛和情景的文學文本,盡量用平易近人的敘事筆法,引領讀者進入筆下人物的生存世界。
◎在處理戰爭對個人的影響這一方面,本書也希望可以透過出場的各式人物,展示其中的複雜面相。
書中不會只著力於描述一些想當然耳的情緒,例如痛苦、悲傷、害怕,而是盡量挖掘一些出乎今人意料之外的時人反應,例如興奮、期待、渴望。因為唯有把這些真實存在過的情緒都呈現出來,才能讓讀者更貼近那個時代的氣氛、更理解那個時代臺灣人的心情,像是為何有這麼多臺灣年輕人熱烈響應殖民母國的徵召?為何女性對於上戰場當看護婦感到光榮,男醫生卻對到戰場服務避之唯恐不及?
◎本書是市面上第一本集中討論「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心中感受的作品。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中午十二點整,日本帝國百姓家中的收音機先是播放日本國歌〈君之代〉,接著就是昭和天皇宣讀《終戰詔書》的聲音,宣布接受中美英蘇四國聯合發表的〈波茨坦宣言〉,無條件投降。這是一個重大的歷史時刻,史稱「玉音放送」。日本一般庶民第一次聽見天皇的聲音,而且還是聽見天皇親口承認日本戰敗要投降的事實。這對日本人來說當然意義非凡,所以日本關於這個重大歷史時刻的討論非常多,而且也產出不少相關書籍和影視作品,但對臺灣人來說又何嘗不是?身為天皇殖民地子民的臺灣人,其實也跟母國人民親臨了同樣的歷史時刻。當時他們正在做什麼?心中的感受為何?這是本書九篇故事都會處理到的部分,每一篇都會透過筆下人物帶我們重回這一刻。
松树谷 (2018) [剧集] 豆瓣
Pine Gap
7.3 (16 个评分) 演员: 帕克·索耶 / 杰奎琳·麦根斯
Set in the intensely secretive world of intelligence and the enigmatic US/Australia joint defence facility in central Australia, the spy-thriller Pine Gap delves into the famously strong allianc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让子弹飞 (2010) [电影] 豆瓣 TMDB IMDb
让子弹飞
8.8 (2472 个评分) 导演: 姜文 演员: 姜文 / 葛优
其它标题: Let The Bullets Fly / 양자탄비
民国年间,花钱捐得县长的马邦德(葛优 饰)携妻(刘嘉玲 饰)及随从走马上任。途经南国某地,遭劫匪张麻子(姜文 饰)一伙伏击,随从尽死,只夫妻二人侥幸活命。马为保命,谎称自己是县长的汤 师爷。为汤师爷许下的财富所动,张麻子摇身一变化身县长,带着手下赶赴鹅城上任。有道是天高皇帝远,鹅城地处偏僻,一方霸主黄四郎(周润发 饰)只手遮天,全然不将这个新来的县长放在眼里。张麻子痛打了黄的武教头(姜武 饰),黄则设计害死张的义子小六(张默 饰)。原本只想赚钱的马邦德,怎么也想不到竟会被卷入这场土匪和恶霸的角力之中。鹅城上空愁云密布,血雨腥风在所难免……
本片根据马识途的小说《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一章改编。
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台灣的形塑 [图书] Goodreads 博客來 谷歌图书
Accidental State: Chiang Kai-Shek,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Making of Taiwan
作者: Hsiao-ting Lin / 林孝庭 译者: 黃中憲 遠足文化 2017 - 3
《意外的國度》探討「中華民國在台灣」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而這個歷史過程中,美國所扮演的角色又如何轉變。台海兩岸兩個中國政權的存在──一個控制中國大陸,一個控制台灣島──常被理解為中國內戰不可避免的結果。蔣介石的國民黨遭毛澤東擊敗後逃到台灣,建立一個與中共相抗衡的國家,從而創造出國際間棘手的「兩個中國」難題。《意外的國度》挑戰這個傳統說法,帶領讀者從新的視角檢視近代台灣的創建與形塑。
台灣的政治地位從一開始就充滿曲折。此島於甲午戰爭後割讓日本,二次大戰期間同盟國承諾蔣介石,日本戰敗後台灣會還給中國。隨著國共內戰轉為不利於國民黨,美國的決策者重新評估是否繼續支持蔣介石,於是「台灣託管論」開始盛行。之後冷戰對立和擔心台灣落入共黨之手,又使華府調整其政策。但美國對以台灣為最後根據地的中華民國的支持,仍然模稜兩可。台灣這個雖未享有完整主權但實質上存在的國家,得奮力在國際舞台上爭得一席之地。
本書作者林孝庭以中、英文檔案史料為基礎,包括蔣中正總統文物、國民黨黨史資料、蔣介石私人日記、宋子文專檔與美國國務院、中央情報局等相關文件檔案,嘗試描繪出「中華民國在台灣」這段關鍵時刻的另一種歷史風貌,跳脫我們過去所普遍認知的框架,來重述這一段歷史。本書主張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的黨國體制在台灣形成的歷史過程,遠比過去學界所認知的,要更為複雜與詭譎,其中摻雜著許多以往為人所忽略的歷史因素與因緣際會。這個過程歸於諸多因素,包括二次大戰與戰後許多鮮為人知的,即興式的、未預先設定的、充滿著個人色彩的政策制訂與規畫,甚至蘊藏著歷史意外與巧合。「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歷史形塑過程中,還充分體現出美國政府官方與民間諸多人物,其所曾經扮演過的複雜關鍵角色,同時也與二戰後至冷戰初期,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地緣戰略問題,究竟如何與國民黨政權的崩潰和內部權力鬥爭,關係密切。
從1945年到1954年短短十年裡,台灣從日本的一塊殖民地,成為戰後中國的一個省,再從中國邊陲島嶼,轉變為幾乎潰亡的中華民國最後一塊領土根據地,以及國民黨政府最後的權力據點,台灣成為中華民國反共中樞的歷史過程,是意外、偶然、極富戲劇性與不確定性。1943年的開羅會議上,當中、美、英同盟國三巨頭共同討論台灣與澎湖的前途時,沒有人能夠預見,短短十餘年內,台灣會有如此劇烈的演變。在此過程中,美國的角色,上自政府組織下至許許多多個別人士,其政策規劃與制定、諸多大膽的假設與曾經被束之高閣的建言、對國共內戰「錯誤」的局勢推論,其許多的作為與不作為,都對台灣的政治前途,帶來深遠影響,也對形塑「中華民國在台灣」的關鍵時刻,扮演了重要角色。這個1949年以後與由中國共產黨統治的中國大陸不相統屬的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形塑,其過程蘊含著許多機緣巧合,與國民黨政府營內部的政治傾軋,國共內戰,以及與冷戰開始後國際強權在東亞地區的地緣戰略與決策,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作者在探討中華民國如何在台灣形塑與深植的過程中,也揭露了許多過去鮮為人知的歷史,並提出新的詮釋。譬如,葛超智在二二八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其對事件後台灣未來政治發展走向的建言,輾轉為蔣介石所接受,讓台灣有機會脫離統制經濟,逐步推進新的政經架構,並在未來數年間國民黨黨國體制在台灣深化,扮演一個「鋪路」的工作。而1950年6月韓戰的爆發,可說是影響「中華民國在台灣」永久化此一歷史過程中,最重大也最關鍵的意外事件。鮮為人知的是,在韓戰爆發前後的一段時間裡,從蔣介石與南韓大使的密電中可知,他嘗試在東亞地區引發一場大戰,讓他有機會扭轉劣勢並且「翻盤」;加上美國對風雨飄搖國民黨政府的影響,藉由退役海軍上將柯克與其所領導的非正式顧問團,與之後在台灣設立的「西方公司」,以及蔣介石祕密延請日本軍事顧問「白團」,而走向私人化與地下化,都幫助蔣介石與國民黨在台灣存活下來。
時序進入二十一世紀,兩岸關係的起伏,已成為影響東亞地區國際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從民進黨首次執政所造成兩岸關係的低潮,到國民黨重新執政期間兩岸關係快速發展,再到民進黨二度執政所帶來雙方未來關係的不確定,面對世局,今日我們重新探索半個多世紀以前,兩岸隔海分立的格局如何產生,中華民國如何在台灣島形塑,以及美國在此一歷史過程中如何扮演其角色,可謂正逢其時,本書各章節之討論,將有助於思考並回答這些重要議題。
1984 [图书] Goodreads 豆瓣
Nineteen Eighty-Four
9.6 (755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译者: 刘绍铭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0 - 4
★村上春树以《1Q84》向本书致敬
★著名学者刘绍铭经典译本内地首次出版
★62种文字风靡110个国家,全球销量超过5000万册
★《时代周刊》“最好的100本英语小说”
★兰登书屋“100本20世纪最佳英语小说”
★入选英美中学生必读书书目
1936年以来,我所写的每 一部严肃作品,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反对极权主义,支持我所理解的民主社会主义。 ——乔治•奥威尔(《我为何写作》)
《1984》是一部杰出的政治寓言小说,也是一部幻想小说。作品刻画了人类在极权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有若一个永不褪色的警示标签,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历经几十年,其生命力益显强大,被誉为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学经典之一。
无权者的权力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钟伟 / [捷克] 瓦茨拉夫·哈维尔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5 - 1
人民币汇率的长期宿命是,只要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出现停顿或逆转,那么升值将是其唯一先进方向。当我们痛陈人民币升值的种种恶果时,留恋于现行制度安排的好处时,能否从硬币的另一面也思考一下升值恐惧症的危险?
导致国有银行困境的种种病根,在上市之外而不在上市之内。为政者必须共大力气解决市场外的种种盘根错节的病灶,不幸的是,不少“市场外”病灶就是银行管理体制内问题,所谓“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全球化如果遭遇中美的对决,则21世纪就可能是个悲剧性的,全球化如果迎来中美真诚的对接,早21世纪可能是给全球十几亿人带来共享繁荣的世纪。
在过去数年,底层人群之所以能换扎求生,就在于柴米油盐这些东西便宜。而今涨价,对于将每天的开支精确到几个蜂窝煤、精确到每支牙膏几块几角的群而言,是非常不幸的。所谓民以食为天,倘若底层人群无以为食,则无所谓天。
极权主义的起源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Eggplant.place
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
8.8 (32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汉娜·阿伦特 译者: 林骧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6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反犹主义、帝国主义、极权主义。作者从19世纪中欧与东欧历史中的反犹主义入手,追索其中的极权主义因素,然后审视欧洲的殖民帝国主义。在研究极权主义运动和政府的机构、组织和运作时,她集中分析了极权主义统治的两种形式——纳粹时期的德国和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在结论一章中,她出色地分析了人类的孤立和孤独是产生极权统治的先决条件。
塔尔 (2022) [电影] 豆瓣 IMDb Eggplant.place TMDB
TÁR
7.1 (255 个评分) 导演: 托德·菲尔德 演员: 凯特·布兰切特 / 尼娜·霍斯
其它标题: TÁR / TÁR
影片讲述了世界著名音乐家莉迪亚·塔尔Lydia Tár(凯特·布兰切特 饰)的故事。距离录制交响乐仅有几天时间,这将使她达到她职业生涯的顶峰。Lydia Tár的六岁养女Petra非常聪明和迷人,在这里发挥了关键作用。当各种因素似乎对Lydia不利时,女儿成为挣扎中的母亲的重要精神支持。
憂鬱之島 (2022) [电影] IMDb TMDB
憂鬱之島
7.6 (38 个评分) 导演: 陳梓桓 (Tze-woon Chan)
其它标题: Blue Island
三位不同年代的真实人物,走过1966年「文化大革命」、1967年「六七暴动」、1989「六四天安门事件」,同样曾在年轻时投入抗争,他们伤痕累累的回忆,由曾经历过2019年香港反修例运动的年轻人来重演。平行的角色,因为相似的反抗背景和混沌境况而重叠。影像流动于纪实与剧情之间,揉合档案素材、访问和幕后片段,沉重编织出一幅动荡时代格局的电影。
悲情城市 (1989) [电影] IMDb TMDB 维基数据 豆瓣
悲情城市
9.1 (743 个评分) 导演: 侯孝贤 演员: 陈松勇 / 李天禄
其它标题: A City of Sadness / Ciudad doliente
普通人的命运在轰轰烈烈的时代面前总是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个人如果勇敢地站出来想阻止时代洪流,多少像奋力扑向风车的唐吉坷德,往往只能当殉道者,而更多时候,个人甚至连选择当旁观者的权利也没有。可是普通人的悲剧,无疑能照出历史的荒谬与残忍。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台湾光复,基隆一户林姓人家眼见也要过上好日子,但人算不如天算,林家大小波折从此不断。“二・二八”事件发生后,家中的四兄弟更是只剩下老老实实开着一家照相馆的聋哑人老四林文清(梁朝伟 饰)。然而悲剧并没到此终止,因为和进步人士有联系,林文清也没能逃脱被逮捕的命运。到此,林家男子只剩他和吴宽美(辛树芬 饰)尚呆在襁褓中咿呀地学语的幼儿……
米纳里 (2020) [电影] 豆瓣 IMDb TMDB
Minari
7.1 (294 个评分) 导演: 李·以萨克·郑 演员: 史蒂文·元 / 韩艺璃
其它标题: Minari / 农情家园(港)
故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美籍韩裔男子雅各布(史蒂文·元 Steven Yeun 饰)带着妻子莫妮卡(韩艺璃 饰)和两个孩子大卫(Alan S. Kim 饰)、安妮(Noel Cho 饰)一起从熟悉的西海岸搬到了偏僻而又陌生的阿肯色州。虽然对于丈夫的这一决定,莫妮卡的心中十分的反对,但她拗不过雅各布的坚决和顽固,只得被迫夫唱妇随。
蛮荒之地的生活既不舒适也不有趣,在最初的新鲜感过去之后,大卫和安妮很快就开始怀念起过去的生活了。之后,孩子们的外婆也来到了他们的身边,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一丝热闹的气息。雅各布没有发现的是,当他将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开发农场这件事情上时,他和妻子之间的距离就越来越远。
狂热分子 [图书] 豆瓣
True Believer : Thoughts on the Nature of Mass Movements
8.6 (15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埃里克·霍弗 译者: 梁永安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6
这本书主要探讨群众运动的一些共有特征,重点是陷入狂热的乌合之众的人格。长期与下层民众打交道的生活经历使作者发现,积极投身群众运动的往往是一些失意者。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已无可救药地失败,渴望逃离自我寻求重生,将生命托付给某项神圣伟业让他们感觉不错,整齐划一的集体生活令个人的责任、恐惧、无能得以掩埋。运动的领导者则刻意培养参与者的罪恶感,号召自我牺牲以获救赎。
自1951年出版后,《狂热分子》即被视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经典之作,短期内行销50万册以上,被译成10余种语言,是多所大学政治系的必读书。书中俯拾皆是充满智慧的思想火花与一针见血的比喻,风格酷似法国思想家蒙田与帕斯卡尔的随笔。至今,其佳言警句仍不断被引用、辑录。
卡尔·拉格斐传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法)洛朗·阿朗·卡龙 著 译者: 叶蔚林 2020 - 1
◎卡尔·拉格斐第一部中文传记
卡尔·拉格斐,复活了沉睡中的香奈儿,将芬迪推到了高级时装一线地位,被媒体称作“时尚界的凯撒大帝”,中国媒体和网友称他“老佛爷”。
◎天才设计师,一生都在拒绝平庸
站在时尚圈顶端,却说自己是劳动阶级,每天工作16小时,60年如一日;和安迪·沃 霍尔拍电影;收藏城堡,做室内设计;玩摄影,办影展;创立出版公司,开书店……
◎内容权威,展示墨镜后真实的老佛爷
作者采访了卡尔·拉格斐身边的37位亲友,查阅了无数文字及影像资料,书写了这位传奇设计师精彩绝伦的一生。
◎收录了127张珍贵照片
包括在巴杜、寇依、香奈儿等品牌工作时的剪影,参加公共活动时的掠影,以及同时代的其他设计师、模特儿等。
卡尔·拉格斐,一直以低马尾、黑墨镜、白衬衣、黑西装的形象示人;他的生活与他的外表一样,令人着迷,引发了无数人的好奇心。作为艺术总监,他复活了沉睡中的香奈儿,将芬迪推到了高级时装的一线地位,被誉为时装界的“恺撒大帝”,时尚产业当之无愧的教父。而他本人的真实面貌一直掩盖在无数面具之下。他自己也坦承:“我只想做一个存在。出现,然后消失。”
然而,在标志性的黑色墨镜之后到底隐藏着什么?这位只活在当下的设计师究竟有着怎样的过去?这个曾将巴黎视作梦想与野心之地的德国孩子,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作者采访了卡尔·拉格斐身边的37位亲友,查阅了无数文字及影像资料,书写了这位传奇设计师精彩绝伦的一生。
中國 [图书] 博客來 谷歌图书
作者: 何清漣 / 程曉農 讀書共和國╱八旗文化 2017 - 10
何清漣,以《中國的陷阱》轟動全球的著名學者,
再次悲哀、無奈做出預測!

中共政權在10-20年不會崩潰,但,
中國社會卻將長期處於「潰而不崩」狀態。

這個過程是中共透支中國未來以維持自身存在的過程
也是中國日漸衰敗的過程,
當然更是中國不斷向外部(尤其是港台)擴散負面影響力的過程。

中國的潰敗,和中共的不崩,
這個二分法,是台灣政界、商界必須理解的重點。
而潰敗的中國和不崩的中共,所對台灣造成的影響是什麼,
更是無法迴避,不得不嚴肅面對。

這也是每一個台灣人都應該認真思考的一本重要著作,
即便你不想與對岸打交道,但它絕對要和你打交道。


○美國最有影響力的中國問題專家沈大偉(David Shambaugh),為何從「擁抱熊貓派」搖身轉為「中國崩潰論」?何清漣為什麼說他大錯特錯?

○「防經濟政變」是什麼意思?中共拘捕轉移資產至海外的中國富豪或禁止其出境,背後的潛在危機是什麼?

○中共政權的交接轉移必然伴隨政變或準政變,而每一次國外都隨之出現中國崩潰論,這次19大之前的郭氏推特革命也是如此。何清漣卻分析認定中共依舊會維持不崩狀態二十年,她的依據是什麼?

○是中國的改革在行進中變了調,還是改革一開始就是中共為自救而採取的權宜之計?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如何演變為只有資本主義才能救中共?為什麼說江澤民改變的中國,習近平正在改回去?


從「中國的陷阱」到「中國潰而不崩」
1997年轟動中國國內、香港台灣和國際社會的一本書《中國的陷阱》,(中國境內改名為《現代化的陷阱》),引發華人社會激烈討論。如今,作者何清漣悲哀地說,她當年的預測不僅全部實現,而且遠遠超過。

到《中國:潰而不崩》這本書的出版,其間中國經歷了極其重要的20年。這20年當中,西方社會先是歡迎「中國與國際接軌」並「和平崛起」,繼而驚覺中國已經成為新的獨裁者俱樂部領導者,中國存在種種巨大的社會危機,於是西方開始擔心中國崩潰,以影響到全球化進程。

本書的分析是:中國不會真正崛起,但也不會很快陷入崩潰。在未來可見的20-30年內,中國將長期陷入「潰而不崩」的狀態。所謂「潰」,指的是社會潰敗,包含生態環境、道德倫理等人類基礎生存條件;「不崩」指的是中共政權不會在短期內崩潰。為什麼?這和中國政權的本質有關。

共產黨資本主義(Communist Capitalism)
經過近40年改革,在中國出現了一種共產黨政權與資本主義「結婚」的政治經濟制度,本書作者把中國這種獨特的政治經濟制度稱為「共產黨資本主義」。就是專制政權之下的權貴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中國模式是它的好聽說法。

它意味著,以消滅資本主義起家的共產黨,經歷了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失敗之後,改用資本主義經濟體制來維繫共產黨政權的統治;同時,共產黨通過市場化將手中的權力變現,成為各種類型、各個領域內的巨型資本家,掌握、壟斷了中國社會的大部分財富,製造了極端的貧富分化。

這種利益格局,使紅色權貴和紅色家族的內部儘管派系林立,但他們都更需要維持中國共產黨政權的長期統治。只有中共政權才能保護他們的財產和生命安全,並保障他們通過政府壟斷的行業繼續聚斂巨大的財富。

「共產黨資本主義」的掠奪性

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與一度繁榮,固然是推行共產黨資本主義之功,因為這種模式便於政府集中一切資源,不惜透支、污染生態環境,罔顧民生與人民健康,用掠奪方式迅速發展經濟,打造出世界上最快的GDP增速,同時也讓紅色家族成員與共產黨官員大量掠奪公共財產以自肥。

而中國經濟的衰退,也由共產黨資本主義造成,因為這種模式造成腐敗,在短時期內造就大量世界級中國富豪的同時,也生產出數億窮人。這種嚴重的貧富差距,不僅讓中國社會各階層之間產生巨大的身分裂溝,還製造了彌漫全中國的社會仇恨。如今繁華散盡,收穫苦果的時候到了,中國人面對的是霧霾、毒地與汙黑的河流、乾涸的湖泊,以及數億沒有辦法獲得工作機會的失業者。

紅色中國現在早已淪為共產黨精英的私產,統治集團不斷對外宣佈「要保持紅色江山永不變色」。但是,強盜式掠奪行徑的氾濫,使這個政權面臨政治高風險狀態,維持穩定就成了統治集團的集體夢囈。由於擔心掠奪來的財富無法經受政權更迭的風險,中國的政治精英都偏好移民他國,而中國則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資本外逃國。

盜賊型政權如何「防經濟政變」
中国政府多次明确表示,绝不考虑采用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之所以会如此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因为中国政府已经堕落成为一个盗贼型政权,并且集中了当今世界上所有盗贼型政权的恶劣特点。

為了保住政權,中共深知防範經濟危機是根本,維持金融穩定更是關鍵戰役,在短短不到一年時間裡,從2016年8月開始的外匯儲備保衛戰(貨幣維穩),到2017年2月開始的金融整頓,再到6月的「防經濟政變」,將幾位大規模轉移資產至海外的中國富豪逐個拘捕(肖建華、吳小暉)或禁止出境(王健林),明確要求他們將轉移至海外的資產轉回中國。這些防範措施,表明中共統治集團已經按部就班地作出各種應對方案,將極權政治從內部崩潰的可能性降低到盡可能低的程度。

中國未來會發生革命嗎?
本書結論中,作者分析了郭文貴現象和十九大權力交接會議。認為「郭氏推特革命」已經充分說明,這場「革命」與建立民主憲政制度沒有什麼關係;相反,它的身上帶著毛式共產革命的深深胎記。

「郭氏推特革命」對未來中國實具有隱喻意義:一旦政治高壓瓦解,這類「革命」就將成為現實,其主導力量必定是底層社會成員,並且極可能會重複中國歷史上歷次農民革命或中共紅色革命的模式。而在危機日漸逼近之時,中國還有沒有出路呢?作者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作者簡介: 何清漣

1956年出生於湖南邵陽。少時經歷過文革,先後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與上海復旦大學。並在湖南財經學院、廣州暨南大學任教。後在《深圳法制報》社工作,2001年因政治迫害離開中國,現居美國。著作有《人口:中國的懸劍》、《中國的陷阱》(簡體版出於審查而改名為《現代化的陷阱》),該書在中國及海外好評如潮,引起巨大影響,美國《商業週刊》於1999年6月將何清漣評為「亞洲之星」(50 Leaders at The Forefront of Change,THE STARS OF ASIA)。此書榮獲1999年長江讀書獎,1999年《三聯生活週刊》將她列為25位時代人物之一,稱其「代表了中國改革的良心」。何清漣至海外後,撰寫了《霧鎖中國:中國大陸控制媒體策略大揭秘》,這是目前唯一一本研究中國政府控制媒體的專著,因其資料翔實,受到中國研究界與中國國內新聞業者高度重視。

其著作被譯成日文、英文、德文、韓文等多種語種。現為美國之音專欄作家。

程曉農

上海市人,1978年入讀中國人民大學,1985年獲經濟學碩士。曾任職全國人大常委會研究室,1986-1988年任職於趙紫陽建立的經濟改革智庫「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為綜合研究室主任,曾參與多項趙紫陽主持的經濟政策討論。1988年底應德國亞伯特基金會邀請,在西柏林的德國經濟研究所和西柏林工業大學經濟系任訪問學者。1990年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訪問學者,隨後攻讀博士學位,獲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博士。1997年至2009年為美國《當代中國研究》學術季刊主編。現為普林斯頓當代中國研究中心負責人,美國之音《焦點對話》節目常駐嘉賓。
性别为本 (2018) [电影] TMDB 豆瓣
On the Basis of Sex
7.3 (128 个评分) 导演: 米密·莱德 演员: 菲丽希缇·琼斯 / 艾米·汉莫
其它标题: On the Basis of Sex / 司法女王(港)
鲁斯(菲丽希缇·琼斯 Felicity Jones 饰)渴望成为一名律师,并且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在法学院里,鲁斯因为身为女性而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歧视和压力,只有他的丈夫马丁(艾米·汉莫 Armie Hammer 饰)坚定的支持着妻子的选择,因为他明白,鲁斯充满了天赋和正义感。
马丁被查出患上了癌症,病愈之后,他带着孩子们前往纽约工作。为了能够和自己的家人们生活在一起,鲁斯向学校提出希望能够转去哥伦比亚大学完成学业,却被拒绝了。之后,鲁斯离开了哈佛,成为了罗格斯大学的法学教授,可即便她是这样的优秀,依然没有律师行肯聘用她,只因为她是一个女人。
远离尘嚣 (2015) [电影] 豆瓣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
6.9 (73 个评分) 导演: 托马斯·温特伯格 演员: 凯瑞·穆里根 / 马提亚斯·修奈尔
其它标题: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 / 疯恋佳人(港)
故事发生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彼时田园牧歌式的封建宗法制社会遭到了资本主义的重创,濒临瓦解的边缘。美丽的少女巴斯希巴(凯瑞·穆丽根 Carey Mulligan 饰)继承了姑姑的农场,成为了农场主,有为青年加里布埃尔(马提亚斯·修奈尔 Matthias Schoenaerts 饰)爱上了巴斯希巴,来到了她的农场为她打工。
然而,巴斯希巴却并没有将老实的加里布埃尔放在眼里,她疯狂的爱慕着一个名为特洛伊(汤姆·斯图里奇 Tom Sturridge 饰)的花花公子,虽然特洛伊曾经残忍的抛弃了纯洁的少女范尼(朱诺·坦普尔 Juno Temple 饰),但巴斯希巴还是盲目的相信这个男人能够给自己带来梦寐以求的完美爱情。
房间里的大象 [图书] 豆瓣
The Elephant in the Room: Silence and Denial in Everyday Life
作者: [以] 伊维塔·泽鲁巴维尔 译者: 胡缠 中信出版集团 2021 - 5
「内容简介」
关于集体沉默的第一本完整研究著作。
本书从英语谚语“房间里的大象”入手,从社会学角度剖析人们私密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对于某些显而易见的事实,集体保持沉默的社会现象,作者将之称为合谋性沉默。作者阐述了合谋性沉默的成因、组成形式、参与者的动机和表现,以及这种沉默对人们社会生活 的影响,并探讨了打破沉默的可能和方式。
「推荐理由」
大象,某种巨大而不可回避的真相。仿佛房间里有一只大象,但所有人都视而不见,甚至绕着它走。被大象逼到了墙角,终于无法自由行动。
恶人的劣言坏行固然可憎,好人视若无睹的沉默更可怕。世上许多不幸,源自没有说出口的事。我们虽然自认只是不赞一辞的旁观者,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沉默的共谋者……
当我们眼见真理却不发一语,就是我们开始死去的时候。
————————————————————————
对抗沉默,勇于发声,对普通人来讲,是一件特别伟大的事。
————————————————————————
「编辑推荐 」
• 畅销十余年,销量100000+,财经、社科、传媒、法律、文艺界争先引用、一致推荐。
• 绝版已久,时隔八年新版精美出炉。
• 罗辑思维、凤凰网视频、《看理想》、谢泳、熊培云、杜骏飞、崔卫平等力荐。
• 面对罪恶,人们为何沉默?—— 一本讲透“沉默的大 多数”的经典之作。
• “书单来了”380万读者票选“5年内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心理学读物”top5。
「名人推荐」
这一本可以一口气读完的小书,也是一本颇耐寻思的书。对否认进行否认,对沉默保持沉默,是一种对真相的双重把守,视真如仇、守谎如城。
——徐贲,知名学者
伊维塔·泽鲁巴维尔一直有一种非凡的天赋,他能通过一种与众不同、更为丰富的视角来审视人类的日常生活。他在这部引人入胜的作品中指出,当人们把某件事情挡在视线之外,或者以遗忘的方式重新编排记忆时,他们就参与了一种个人表演。但他的主要观点是,那些隐瞒和遗忘以及保持沉默的行为其实是集体行为,是一种合谋,是社交世界的产物。
——《麻烦的新物种:关于灾难,创伤和社区的探索》作者 凯·埃里克森
伊维塔·泽鲁巴维尔以他天才的讽刺手法,以一种无人能及的高度,探讨了这样一个课题,即关于一种人所共知,但又拒绝谈论的社会现象。再一次,泽鲁巴维尔向我们展示了他非凡的才能:在人们只能看到层层迷雾时,他却发现了闪烁的星光。
——《亲密关系的购买》作者 薇薇安娜·泽利泽
「媒体评论」
泽鲁巴维尔知识渊博,尤其精通“集体沉默”这个主题……本书出色地描绘了关于沉默阴谋的社会历史。
——《出版人周刊》
创建日期: 2023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