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播客」嘉宾推荐

jack_12591

jack_12591 @jack_12591

89 本书   27 部电影   5 部电视剧   1 个播客  

鲸鱼马戏团 (2000) [电影] TMDB IMDb 豆瓣 维基数据
Werckmeister harmóniák
8.7 (121 个评分) 导演: 贝拉·塔尔 / 阿尼亚斯·赫拉尼茨基 演员: 拉尔斯·鲁道夫 / 彼得·菲茨
其它标题: Werckmeister harmóniák / 残缺的和声(港)
一个位于匈牙利平原上的小镇迎来了一个马戏团,最为独特的是这个马戏团有一条鲸鱼的尸体和一个神秘的王子。自从这个马戏团来到这个小镇,所有的秩序都收到干扰,最终爆发了一场暴利与善良的冲突……
幕后制作
前后制作长达四年,只有39个镜头,却与七个不同的摄影师合作,从美国、匈牙利、德国、法国等,以不同摄影师的独特风格创造出不同的精采片段,剧情以轮转式的从某一个角色的观点游移到另一个角色,鲸鱼马戏团在小镇上的出现,超过六百名的非职业临时演员,融合了早期纪录剧情片式的真实,加上精准的场面调度及强烈的视觉风格,以表现出东欧社会的现况,一块身处在欧洲社会的中央,却是国际社会最边缘局外的景况。
世界的四个部分:一部全球化历史 [图书] 谷歌图书 豆瓣 Goodreads
Les quatre parties du monde: Histoire d’une mondialisation
作者: [法] 塞尔日·格鲁金斯基 译者: 李征 / 李雪涛 东方出版社 2022 - 11 其它标题: 世界的四个部分
在十六世纪,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西班牙人征服了新大陆,葡萄牙人在非洲、印度和中国的海岸登陆。这不仅仅是商业或军事的扩张,伊比利亚水手、士兵、商人和牧师对外输出了宗教信仰、哲学思想、行为模式、经济制度、建筑、音乐及艺术风格甚至时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把这次全球行动理解为第一次欧洲全球化,并视为欧洲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伊比利亚的全球化扩张在美洲非常成功,部分美洲因此被改造成了“拉丁美洲”。由于奴隶贸易的存在,它在非洲并不是那么成功;由于遭遇亚洲帝国——印度、日本和明朝时期的中国的强烈抵制,伊比利亚全球化在亚洲也以失败告终。

伊比利亚全球化的机制是什么,它对其他社会、文化和文明的影响是什么,它是如何被抵制的,以及它是如何在各地引发混合的,诸如此类在本中提及的问题,将为读者提供另一种分析欧洲现代性和看待我们当今世界全球化问题的视角。
知识分子的鸦片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L'Opium des intellectuels
8.3 (29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雷蒙·阿隆 译者: 吕一民 / 顾杭 译林出版社 2012 - 6
《 知识分子的鸦片》一书是雷蒙·阿隆在冷战初期,针对当时法国特别是法国知识界的情况而作的一本法国人反思法兰西病的著作。在 《 知识分子的鸦片》一书中,作者对偏爱走极端的法国知识分子本身进行了剖析和批判,是研究法国现代思想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知识社会学的名著。在许多情况下,深刻的思想往往采取片面的姿态,左派的作品是这样,右派的作品也是如此。所以,即使在时过几十年之后,我们再来阅读阿隆的这部著作,仍会为其间的清醒与尖利惊叹。
" 没有雷蒙•阿隆,世界将感到更孤单,而且更空虚。——亨利•基辛格
《知识分子的鸦片》是20世纪最有开创性的书之一,是对研究知识分子的“虚妄”这一主题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本书出了要让知识分子们回归平凡务实的正道,也希望能让他们免于在智识方面的混乱不清,正是这种混乱不清造成了许多智识上的“怪胎”。——罗杰•金巴尔"
Danger Zone: 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China [图书] 谷歌图书
作者: Michael Beckley / Hal Brands W. W. Norton & Company 2022 - 08
A provocative and urgent analysis of the U.S.–China rivalry. It has become conventional wisdom that America and China are running a “superpower marathon” that may last a century. Yet Hal Brands and Michael Beckley pose a counterintuitive question: What if the sharpest phase of that competition is more like a decade-long sprint? The Sino-American contest is driven by clashing geopolitical interests and a stark ideological dispute over whether authoritarianism or democracy will dominate the 21st century. But both history and China’s current trajectory suggest that this rivalry will reach its moment of maximum danger in the 2020s. China is at a perilous moment: strong enough to violently challenge the existing order, yet losing confidence that time is on its side. Numerous examples from antiquity to the present show that rising powers become most aggressive when their fortunes fade, their difficulties multiply, and they realize they must achieve their ambitions now or miss the chance to do so forever. China has already started down this path. Witness its aggression toward Taiwan, its record-breaking military buildup, and its efforts to dominate the critical technologies that will shape the world’s future. Over the long run, the Chinese challenge will most likely prove more manageable than many pessimists currently believe—but during the 2020s, the pace of Sino-American conflict will accelerate, and the prospect of war will be frighteningly real. America, Brands and Beckley argue, will still need a sustainable approach to winning a protracted global competition. But first, it needs a near-term strategy for navigating the danger zone ahead.
U.S.-Taiwan Relations [图书] 谷歌图书
作者: Ryan Hass / Bonnie Glaser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23 - 04
Anxiety about China’s growing military capabilities to threaten Taiwan has induced alarm in Washington about whether the United States remains capable of deterring attempts to seize Taiwan by force. This alarm has fed American impulses to alter longstanding policy, and to increasingly view challenges confronting Taiwan through a military lens. While Taiwan clearly is under growing military threat, it also is facing a simultaneous and intensifying Chinese political campaign to wear down the will of the Taiwan people. This latter line of effort receives less attention, but left unaddressed, has the potential to do far more damage to American interests. This book rightsizes the risks confronting Taiwan by taking a holistic view of China’s national ambitions and Taiwan’s role in them, China’s strategies for pursuing unification with Taiwan, and America’s most effective responses. Contrary to many other books on the market, the authors make the case for why conflict in the Taiwan Strait is not preordained, and in fact, it would be strategic folly for the United States to conclude that conflict is inescapable. Hass, Bush, and Glaser argue that the center of gravity for determining the future of Taiwan is the will of Taiwan’s 23 million people. American policy should focus on their hopes and fears if the United States wishes to maintain influence over events in the Taiwan Strait. This calls for American resoluteness and steadiness of purpose in fortifying Taiwan’s economic dynamism, political autonomy, military preparedness, and dignity and respect on the world stage. Maintaining credible military deterrence is the minimum threshold, not the measure of success. U.S.-Taiwan Relations will be an invaluable resource for students, researchers, and journalists to understand this critical moment in U.S. foreign policy.
艺术的故事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The Story of Art
9.6 (167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E·H·贡布里希 译者: 范景中 / 杨成凯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8 - 4
《艺术的故事》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继1997年三联版《艺术的故事》后,英国费顿出版社授权广西美术出版社独家出版,也是国内唯一合法授权的版本。
君主论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Il Principe
8.5 (133 个评分) 作者: [意大利] 尼科洛·马基雅维里 译者: 潘汉典 商务印书馆 1985 - 7
从十五世纪下半叶起,以意大利为发源地,欧洲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正如恩格斯曾经指出的,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化,是一个需要巨人的时代,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尼科洛·马基雅维里正是这个伟大时代的巨人之一。他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政治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思想家。同时也是第一个使政治学独立,同伦理家彻底分家的人,有“资产阶级政治学奠基人”之称,并且是历史家、军事著作者、诗人和剧作家。
在作者的几部学术名著中,《君主论》是最小的一部,但也是最有名的,它使马基雅维里身后获得举世周知的名声。
独裁者手册:为什么坏行为几乎总是好政治 [图书] Goodreads
作者: Bruce Bueno de Mesquita / Alastair Smith 译者: 骆伟阳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4 - 5
为什么同样一个人可以在一个国家推行善政却在另一个国家施行最残暴的独裁?在这里,与其说制度是答案还不如说是问题本身。为什么比利时的制度越来越民主,而同一时期,同一领导人的刚果,却越来越独裁?难道是因为利奥波德二世只爱本国人或者有种族歧视?但后来刚果自己“选”出来的领导人并没有做得更好,仍然是一个糟糕的独裁者。
在《独裁者手册》这本书里,梅斯奎塔和史密斯研究多年,得出了一个能够相当完美地解释这一政治现象的理论,即:不管是国家、公司还是国际组织,其政治格局不能简单地以“民主”和“独裁”来划分,而必须用民意选民、实际选民、胜利联盟的数字多少来描写。如果胜利联盟的人数很多,那么这个国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民主国家。反过来,如果胜利联盟的人数非常少,那么不管这个国家有没有选举,都是事实上的非民主国家。据此,很容易明白:在刚果,利奥波德二世只需要让少数人高兴就足以维持自己的统治;而在比利时,他必须让很多人满意才行。
不得不提,对任何想理解政治的真正运作方式的人来说,《独裁者手册》都是一本必读的书,无论是政治领域的政治还是商业界的政治,无论是在独裁国家还是在民主国家。
鹿鼎记 [图书] 豆瓣
8.9 (86 个评分) 作者: 金庸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4 - 5
这是金庸先生最後一部小说,也是登峰造极之作,是金大侠自言最喜欢之大作。 这部小说讲的是一个从小在扬州妓院长大的小孩韦小宝,他不会任何武功,却因机缘巧合闯入了江湖,并凭其绝伦机智周旋于江湖各大帮会、皇帝、朝臣之间并奉旨远征云南、俄罗斯之故事,书中充满精彩绝倒的对白及逆思考的事件,令人于捧腹之余更进一步深思其口才与机敏。
芋虫 (2010) [电影] 豆瓣
キャタピラー
5.7 (19 个评分) 导演: 若松孝二 演员: 寺岛忍 / 大西信满
其它标题: キャタピラー / 毛毛虫
20世纪40年代,战争阴影笼罩全世界。日本某个山村,壮年男子黑川久藏(大西信满 饰)应征入伍,归来时却变成了截去四肢、半边脸烧伤、耳聋嘴哑的废人。他的妻子茂子(寺岛忍 饰)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几欲自杀。不过久藏却被村民乃至政府大肆吹捧,奉为“活着的军神”。在村民和亲族的劝说下,茂子接受了几乎面目全非的丈夫。残缺的久藏无法感知到国内外的风云变幻,最基本的原欲成为了他迫切的需求。纵使茂子一百个不情愿,她仍要尽到一个做妻子所可能尽到的责任。在这一过程中,“军神”和“军神之妻”那脆弱的虚荣渐渐破灭,她和久藏各自面临灵魂深处无法回避的痛苦……
本片根据江户川乱步的同名短篇小说改编,并荣获2010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女主角奖(寺岛忍)。
超级大国民 (1995) [电影] TMDB IMDb 维基数据 豆瓣
超級大國民
6.5 (20 个评分) 导演: 万仁 演员: 林扬 / 苏明明
其它标题: 超級大國民 / Super Citizen Ko
许毅生,一位50年代参与政治读书会而被判无期徒刑的老人,在当年抓人过程中出卖好友陈政一,以致陈被,枪决而下落不明。许关满16年出狱后,因愧疚而自囚于养老院10多年。他搬回女儿秀琴家中后,开始一一探访难友。此时,秀琴之夫因贿选而遭羁押禁见,秀琴情绪终于爆发,重提父亲因政治而被判终身狱,与母亲离婚,导致母亲自杀,秀琴自小孤苦伶仃。许对女儿的责难,无言以对。之后许终于寻获陈之墓地,跪拜烧冥纸求恕后,返回家中已心力交瘁,入门即累倒在地,秀琴扶老父入房,无意中翻见桌上日记,始体会父亲多年来对老友、妻女之愧歉,望见床上奄奄一息老父……
Anna Karenina [图书] Goodread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 11
At its simplest, Anna Karenina is a love story. It is a portrait of a beautiful and intelligent woman whose passionate love for a handsome officer sweeps aside all other ties - to her marriage and to the network of relationships and moral values that bind the society around her. The love affair of Anna and Vronsky is played out alongside the developing romance of Kitty and Levin, and in the character of Levin, closely based on Tolstoy himself, the search for happiness takes on a deeper philosophical significance.

One of the greatest novels ever written, Anna Karenina combines penetrating psychological insight with an encyclopedic depiction of Russian life in the 1870s. The novel takes us from high society St Petersburg to the threshing fields on Levin's estate, with unforgettable scenes at a Moscow ballroom, the skating rink, a race course, a railway station. It creates an intricate labyrinth of connections that is profoundly satisfying, and deeply moving.

Rosamund Bartlett's translation conveys Tolstoy's precision of meaning and emotional accuracy in an English version that is highly readable and stylistically faithful. Like her acclaimed biography of Tolstoy, it is vivid, nuanced, and compelling.
沉默 [图书] 豆瓣
沈黙
8.4 (52 个评分) 作者: [日] 远藤周作 译者: 林水福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5
《沉默》是日本文学大师远藤周作的经典杰作,被誉为“20世纪日本文学的高峰”。此版《沉默》为精装典藏版。
远藤周作是20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20世纪天主教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家,《沉默》堪称战后日本文学代表作。(格雷厄姆·格林)
《沉默》这部非同凡响的杰作,忧郁、冷峻、深沉、雅致,引起心灵深处的共鸣。(约翰·厄普代克)
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筹划23年,投入350万美金,至今仍没找到完美呈现《沉默》的方式!
-----------------------------------------------------------------------------------------------------------------
《沉默》内容简介:德川幕府时代,禁教令下长崎海边的村庄,葡萄牙耶稣会教士洛特里哥偷渡日本,暗查恩师因遭受“穴吊”而宣誓弃教一事,因为这事在当时欧洲人的眼中,不只是个人的挫折,同时也是整个欧洲信仰、思想的耻辱和失败。
在传教与寻访的艰难过程中,信仰与反叛、圣洁与背德、强权与卑微、受难与恐惧、坚贞与隐忍、挣扎与超脱……所有的两难情境都逼迫着他对基督的信仰进行更深层且更现实的思索,最终,他仿佛也走过一趟恩师的心路历程,获得对信仰的诠释与实践,向无边苍穹敞开了心扉……
財富背後的法律密碼 [图书] Goodreads 豆瓣 谷歌图书
The Code of Capital: How the Law Creates Wealth and Inequality
作者: 卡塔琳娜.皮斯托(Katharina Pistor) 译者: 趙盛慈 大塊文化 2019 - 11
■首見由法學教授從法律、法規、條款的角度來探討,造成貧富差距、社會不公的手段。 
■法律已成為國家、企業、富人等分配財富,製造社會不平等、貧富不均的一個意外工具。 
■暢銷書《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Thomas Piketty推薦:這是一本引人入勝的書,它證明了資本的權利如何深植於國際法律體制中,是一本必讀之作。 
財富分配不均也是暴政 
哪裡有利可圖,哪裡的法規就會鬆綁。這樣可以嗎? 
你以為的「依法治國」其實是「資本治國」! 

法治是rule of law還是rule by law,有巨大的差別。 
揭開21世紀資本論未解之謎, 
破解法律如何決定財富分配、造成社會不平等的底層根源, 
你一定要懂什麼是創造資本的法律密碼。 

「在所有形式的暴政中,最沒有吸引力、最粗俗的暴政,就是純粹財富的暴政,富豪統治的暴政。」 
──第二十六屆美國總統狄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資本是定義現代經濟的主要特徵,但多數人並不清楚資本到底從何而來。究竟是什麼將純粹的財富,轉變成能自動創造更多財富的資產?本書闡述資本如何在私人律師事務所門後創造出來,以及這類行徑如何令資本持有者和一般人之間,財富差距日益擴大。 

在這本發人深省的著作中,卡塔琳娜.皮斯托提出,法律會有選擇地為某些資產「編碼」,賦予該項資產保護及創造私人財富的能力。經過適當編碼的法律條款規範後,任何物品、權利主張或概念等,都可以轉化成資本──律師則是守護這些密碼(法典)的人。皮斯托指出,律師從不同的法律制度和手段,挑選出最符合客戶利益需求的模組元素(例如:契約、財產權、擔保、信託、公司、破產法),讓所作所為一切合法;此外,在數百年前便已改良、將土地所有權轉成資本的技巧,現今再次為律師所用,規範起股票、債券、構想等只存在於法律的資產,甚至包括對未來的預期。 

本書針對現代人面臨極其惡劣的大難題,提供創新又有效的思考方式,帶領讀者一探,債務、複雜金融產品和其他資產,以哪些不同的法律模組合成,為持有者帶來各種財務優勢,同時破壞法律的正當性,引爆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資本危機。 

資產持有者利用資本與法律密碼,橫行全球、無所不在,都說依法治國,但法律保障了誰?人們一手造就這個世界,且有政府以公權力執行法典中規範的各項法律,如此景象令人憂心,值得深思。 

◎版權聲明:本內容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授權使用
為幸福而生 [图书] 豆瓣
作者: 劉宗坤 八旗文化 2024 - 1
這是一群小人物在美國法律秩序中追求幸福的故事
他們的快樂與憂愁、苟且與反抗、安逸與掙扎,
都寫在了他們追求幸福的路上
法律前人人平等、選舉投票、自由戀愛、讀書上學,
這些現代人看似平凡、日常的微小事物
對他們來說卻是二百來年戮力爭取的幸福權利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讓予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美國獨立宣言》
在美國建國時,《獨立宣言》曾承諾人人皆有「追求幸福」的權利,而這個觀念也被視為是現代文明價值的核心。若我們省察美國立國二百多年的發展歷史,就會發覺這個承諾曲折迂迴的實現過程,尤其體現在每一次關鍵性、里程碑式的法院判例中。
劉宗坤博士的《為幸福而生》側寫了芸芸眾生在美國法律體系中尋求幸福的故事,諸如想擺脫奴隸桎梏的混血女孩莫里森,想要有上學權利的中國裔林氏姊妹,想要有相愛權利的拉翁夫妻,以及想要有女性身體自主權的羅伊女士。上述細瑣的故事片段映照出時代的變遷,有人認為這是進步邁前,也有人認為這是禮崩樂壞。但不管如何,這些歷史上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只是想追尋自身的幸福,他們的苟活和反抗、安逸與掙扎交織的一生,都跟美國民權運動史深深地扣合在了一起。從他們之後,投票權、自由婚戀、女性墮胎、兒童入學等權利普及到了每一個人身上,這才實現《獨立宣言》所承諾的話語,而非只是虛無飄渺的政治烏托邦。
劉宗坤博士利用大量法院的判決書和檔案,選取美國最高法院的重要判例以及近年基層法院轟動一時的審判,抽絲剝繭其中案件的來龍去脈,法官為何如此決斷?律師為何想打這場官司?原告與被告的量子糾纏,以及參與其中那些上自知識菁英、下到尋常百姓的眾人,是如何評價每場改變歷史的重要判決。
本書的每樁案件都是精采的故事,有些令人揪心,有些令人唏噓,更有些令人振奮。美國首位黑人大法官瑟古德.馬歇爾曾言:「做你認為對的事,讓法律趕上來。」有法律保障的基本權利構築了現代文明的柱石,但這些立法更立基於普通人對幸福的追求,也是每位自由人對生活方式的堅持。
本書特色
★從法院判例出發,法律不是冷冰冰的艱深條文,每個案件背後都是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有法官、律師、原告與被告、陪審團,眾人一同演繹改變歷史的轉捩點。
★如同台灣的民主先行者奮鬥多年才爭取到政治權利、言論自由,美國在種族、性別等諸多方面也是歷經許多努力,才爭取到現代人習以為常的「幸福」。
★作者劉宗坤先生身兼法學、哲學博士,現為美國德州執業律師與研究學者。本書並同時由錢永祥先生、周保松先生、陳禹仲先生推薦作序。
專文推薦
錢永祥|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思想》季刊總編輯
周保松|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
陳禹仲|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助研究員
深度推薦
劉宗坤先生寫《為幸福而生》這本書,用美國法院的多個判例,說明小人物如何經由法律途徑,克服社會、政治、法律,以及偏見所設下的無數障礙,追求一己在婚姻、就學、墮胎、使用母語等等屬於個人的平等選擇權利,已經形象地呈現了「幸福」其實寄身於日常、現實的小事。每個案件都生自現實的生活,都是普通人的切膚之痛所逼出來的訴訟。……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的情感跟著情節變化而起伏不定,有如在讀精采的歷史著作或者小說。書裡敘述多個具體案例,詳細追索涉案各方的各種細節。全書不僅沒有一般法律書的索然無趣,反而充滿了人性的悲歡離合。──錢永祥
本書的讀者,不是美國人,而是我們。宗坤先生希望美國的歷史經驗,能夠為我們的社會改革,提供重要參考。特別難得的是,面對浩瀚史料和枯燥典章,宗坤先生竟然能以舉重若輕之筆,配上清通洗練的文字,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讓我們明白,制度改革無論多麼困難,都值得我們努力,也值得我們堅持,因為法律正義關乎千千萬萬人的福祉。道理確實如此!──周保松
巴比伦 (2022) [电影] TMDB IMDb 维基数据 Eggplant.place 豆瓣
Babylon
7.3 (275 个评分) 导演: 达米恩·查泽雷 演员: Brad Pitt / Margot Robbie
其它标题: Babylon / Babylon
影片聚焦1920年代创立初期的好莱坞,无声到有声电影转变时期,充满了追逐名利、财富和权力的人,刻画多个角色的起落,以及野心勃勃、狂野不羁和全面失控的人生。
大多数角色都为虚构,但灵感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好莱坞明星:布拉德·皮特饰演热爱派对的电影巨星杰克·康拉德,灵感来自现实中约翰·吉尔伯特、克拉克·盖博、道格拉斯·范朋克等人;玛格特·罗比饰演斗志旺盛、有抱负的女演员内莉·拉罗伊,是现实中克拉拉·鲍、珍妮·伊戈尔斯、琼·克劳馥、阿尔玛·鲁本斯等好莱坞早期明星的融合;迭戈·卡尔瓦饰演墨西哥移民曼尼·托雷斯,是好莱坞的局外人,在巴比伦世界充当观众的眼睛;李丽君饰演Fay Zhu,灵感来自黄柳霜;马奎尔饰演詹姆斯·麦凯,灵感来自卓别林;麦克思·明格拉饰演唯一一个真实人物:制片人艾尔文·萨尔伯格。
The Network State: How To Start a New Country [图书] Goodreads
作者: Balaji S. Srinivasan Amazon Kindle 2022 - 7
Technology has enabled us to start new companies, new communities, and new currencies. But can we use it to start new cities, or even new countries? This book explains how to build the successor to the nation state, a concept we call the network state.
This book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the network state: a country you can start from your computer, a state that recruits like a startup, a nation built from the internet rather than disrupted by it.
The fundamental concept behind the network state is to assemble a digital community and organize it to crowdfund physical territory. But that territory is not in one place — it’s spread around the world, fully decentralized, hooked together by the internet for a common cause, much like Google’s offices or Bitcoin’s miners. And because every citizen has opted in, it’s a model for 100% democracy rather than the minimum threshold of consent modeled by 51% democracies.
Of course, there are countless questions that need to be answered to build something of this scope. How does a network state work socially, technically, logistically, legally, physically, financially? How could such a thing even be viable?
This book attempts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jack_12591: EP-086 王力雄

https://www.thenetworkstate-zh.com/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 [图书] 豆瓣
Keynes / Hayek: The Clash that Defined Modern Economics
作者: [美] 尼古拉斯·韦普肖特 译者: 闾佳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 4
《通论》与《通往奴役之路》,这些思想的两位奠定者——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和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隔着一道巨大的深渊,凝视着彼此。这道深渊,拉开了我们这个时代最轰轰烈烈的经济学之战:政府是否应当干预市场。
两人同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之上研究商业繁荣和萧条的周期,却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哈耶克认为,改变经济的“自然平衡”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凯恩斯认为,标志着一个周期结束的大规模失业和困难,可以靠政府开支来缓和。终其余生,两人始终无法认同对方的观点。二十多年中,两人通过信件辩论,通过公开发表的文章辩论,通过激烈的私下对话辩论,最终又通过他们热心的弟子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和米尔顿·弗里德曼代为辩论。
凯恩斯口才和魅力过人,对世界持有一种乐观的愿景:政府计划和管控能撑起经济。这一观点很快为大西洋两岸整整一代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所接受。与此相反,哈耶克是个一丝不苟的逻辑家,他顽强地逆流而上,在市场倡导者和自由意志者中找到了支持。
从富兰克林·罗斯福到乔治·W.布什等数代政治家,在两位学者的想法之间摇摆不定。最终,这场争辩影响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和生计。从大萧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战后恢复到当前,资深记者尼古拉斯·韦普肖特详细梳理了20世纪两位经济学巨人之间的这场论战。两位大师的不同愿景影响了世界经济的起起落落,迄今仍牢牢地掌控着它的走向。
國鎮 [图书] 博客來 豆瓣
作者: 野夫 南方家園 2021 - 10


  國鎮,鄂西南邊陲的一個少數民族聚落,在上古,屬巴國腹地,尚巫風,到了1950年底,國鎮一夜由青變紅,一座古樸的小鎮自此變調。原群聚小鎮裡討生活的叫化子蛇醫、巫師、剃頭師、石匠、鎮長、知識分子、落魄埋名鄉野的女子、化身剃頭師父的前民國軍官、參加過袍哥會的江湖子弟、色慾橫行的官員等各階層,在1966年降至家國的悲劇,他們和國鎮的命運,最終將走向何處?

本書特色

  •歷時七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得主野夫首部長篇鉅作
  •縮合上世紀中國社會的形色人物,宛若畫卷的群像故事
 

兄弟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8.0 (144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作家出版社 2012 - 9
《兄弟》是中国作家余华在200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小说分为上、下集,故事围绕两个跟随父、母再婚而成为兄弟的男性-宋钢和李光头。上部讲述文化大革命中这个家庭和这两兄弟的遭遇,下部围绕改革开放的时代中,这两兄弟迥异的命运。
创建日期: 2023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