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胡适杂忆 豆瓣
9.0 (1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唐德刚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8
本书原是作者在撰写《胡适口述自传》时,打算自写的一篇短序,不料下笔即几十万言,结果“头”大不掉,只好印成专书,独立出版。
唐德刚先生凭自己的回忆和日记上的记录,对胡适一生牵惹到的无数问题与纠葛,几乎无所不谈,谈无不快。但又不止于回忆,他畅谈历史、政治、哲学、文学以及其他一切胡适关注的学问,可见作者才气纵横,博学多智,加上他古文根底深厚,天性诙谐,故落笔气势纵横,妙趣横生。
唐德刚将胡适写得生龙活虎,但又不是公式般装饰什么英雄超人。他笔下的胡适只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智慧、有天才也有错误和缺点的真实人物。
读了唐德刚笔下的胡适,你可以和他握手寒暄,笑语谈辨,不知夜之将尽,人之将老。
间谍王 豆瓣
作者: (美)魏斐德 译者: 梁禾 新星出版社 2013 - 9
本书叙述了一个非凡的秘密警察,一个阴影般的险恶幽灵——戴笠的一生。他的生活体现了20世纪中国所具有的、再封建式的多变个性与难以逾越的职业纪律之间的平衡。戴笠及其创建的国民党特务组织,是蒋介实反共反人民的忠实爪牙,在为蒋排除异己,维护国民党专制统治,以及保护蒋介实安全方面效尽犬马之劳,犯下了种种罪行。同时,抗日战争期间,在抵抗日寇、铲除汉奸方面也做过一些工作。戴笠来自于这样的一个背景:作为闭塞的“中等县城”里的精华,他克服了某种城乡之间的差别——再具有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个人关系的乡村世界与一个更加广阔、充满职业责任和冷冰冰的专业知识的领域之间的差距……
圣经的历史(黄金版) 豆瓣
The Bible: A History
8.7 (6 个评分) 作者: 斯蒂芬·米勒 / 罗伯特·休伯 译者: 黄剑波 / 艾菊红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3 - 11
《圣经》共六十六卷,由四十多位不同时代的作者写成,创作时间跨越一千多年,全书信息首尾相贯,浑然一体。这样一本书是怎样形成的?它如何被翻译成了两千多种的文字?它如何在逼 迫者的火焰与怀疑者的批判中存留下来?它在历史长河中如何改变了这个世界?本书讲述的就是关于这本奇书的奇妙故事。
全书图文并茂,全彩印刷,分五部分:旧约的成书、新约的成书、圣经与迅速发展的教会、宗教改革时期的圣经、圣经与现代社会。书前附“历史时间表”,书后附“参考文献”及“英汉译名对照表”。是阅读《圣经》必备的参考书。
黄金珍藏版采用全金箔装帧,三个切口都刷了金粉,与高档《圣经》工艺相同。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增补本) 豆瓣
作者: [美国] 黄仁宇 九州出版社 2015 - 10
这是一部有关中国自先秦至元末历史的漫笔集。收入了黄仁宇先生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过的33篇文字,发表的时间自1987年年初至1989年夏天。作者用归纳法将史料高度压缩,用“大历史”观勾画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自先秦至元末,通过还原其人其事在历史关键处的作为,细致入微地分析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因果以及现代型的经济如何在中国的土地上落脚。表彰了中国历史的自有特色,即经过各朝代及政治上分裂的阶段而前后连贯。
作者治史,每每从常人不经意的细节处入手,挖掘出极富启发性的新见,娓娓叙来,发人深省。
2016年5月20日 已读
想说的太多,书太薄。
历史
中国大历史 豆瓣
作者: 黄仁宇 九州出版社 2015 - 3
作者以二十余万字的篇幅,从夏商周开始,阐述了中国两千年的文明史,勾画了中国历史数千年的全貌。其中涉及政治经济体制、军事战役、艺术思想等方面,而作者更为重点着眼的则是——政治经济体制的发展。他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是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继而形成百年不变的官僚体系,而维系上下级的管理规则,则是一种以儒家为基础、几经修正的道德伦理的意识形态。此种统治形态,历经千秋的朝代更迭未曾改变。此种统治形态,产生于夏,基本形成于宋,而极致于明。在本书中,作者改变了以往历史学家的著述方式,主张用综合与归纳之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连贯的纲领,进而思考各历史事件的积极性格及前后连贯的出处。
2016年5月23日 已读
除了天才,应该没有人可以论述整个历史,何况为大历史。黄老先生写就此书明显力不从心,甚至有些无法自圆其说,此书的范围明显超过了他的能力。
中国 历史
塞尔登的中国地图 豆瓣
Mr. Selden's Map of China : Decoding the Secrets of a Vanished Cartographer
7.0 (6 个评分) 作者: [加] 卜正民 译者: 刘丽洁 中信出版社 2015 - 9
2009年,一幅罕见的中国地图在牛津大学图书馆揭开尘封已久的面纱。这幅地图被人们遗忘在图书馆浩瀚的文献中近几个世纪,无论是汉学家还是制图专家,都未曾见过这样的一幅地图。它偏离了中国古代的制图传统,以至于专家们宣称这幅地图是伪造之物,尽管根据记录显示这幅地图确实是于1659年被辗转送到牛津的。这幅被称为“塞尔登地图”的珍贵文物由此成为待解之谜。究竟是谁绘制了这样一幅地图?它又是怎样远渡重洋,并在数百前被西方人解读的?卜正民通过大胆的猜想与详尽的考证,为我们揭示出藏在这幅地图的惊人秘密。《塞尔登的中国地图》以一幅沉睡在牛津大学图书馆的古代中国地图为引子,从历史、地理、文字、法律和科学技术的角度,描述了400年前东亚地区海上贸易的盛况,以及其留给后世的深远影响和未解之谜。本书为面向一般大众的非虚构类历史、地理读物。
红星照耀上海城 豆瓣
作者: [美国] 魏斐德 译者: 梁禾 人民出版社 2011 - 5
《红星照耀上海城(1942—1952):共产党对市政警察的改造》是魏斐德《上海三部曲》末卷,不幸成为作者的遗著。《红星照耀上海城(1942—1952):共产党对市政警察的改造》时间跨度从1942年至1945年间日本占领上海时期开始到1952年共产党完全掌控上海城。它重点叙述并分析了上海警察机构是如何从国民党政府的部队变成由共产党领导下的公安局的;在上海市面临国民党的海上封锁及其内应挑衅的同时,公安人员是如何维持城市秩序的;这个新改组的警察机构为何能成功地施行旧警察一再失败的社会改造,诸如关闭炒卖现金的黑市,改造妓女和舞女,戒除鸦片毒瘾等等。显然,它与《上海警察》和《上海歹土》一起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三部曲,涵盖展现了上海从1927到1952年四分之一世纪的城市历史。
近代江南秘密社会 豆瓣
作者: 邵雍 2013 - 3
本书以苏松太常镇宁(含江浦、六合)、杭嘉湖、宁波、绍兴为地理界限,结合作者长期关注中国近现代帮会及下层社会史的研究成果,时间上囊括太平天国、晚清、辛亥革命、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抗日战争,乃至解放战争等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内容涉及广泛,从江南秘密社会的缘起,而至江南会党,进而发展至各个会道帮派在各个历史时期乃至重要的历史事件中的身影,细致勾勒了长期为人所忽视的近现代以来江南底层社会生活之全部面貌。
2016年5月26日 已读
以伟大光荣正确的党的视角的书,先不论其内容如何,就学术价值已经是负分。作者邵雍已拉黑。
共党视角 历史 秘密社会
袁家有故事 豆瓣
作者: 张永久 2015 - 6
失败者的故事最迷人,生动记录袁世凯家族的百年珍贵记忆。
权威学者骆宝善、马勇和袁家后人袁缉燕先生倾情作序推荐!
【编辑推荐】
1,失败者的故事最迷人,这是第一部全面讲述袁世凯后裔故事的作品。
袁世凯是晚清、民国史上绕不开的一个人物。关于袁世凯的研究著作,可谓琳琅满目,但对袁氏后人的关注,则相对冷清。人们多羡慕成功者,沉浸于其权谋、风光。其实,失败者的故事才最迷人,从中可窥见人性的挣扎、时代的乖谬与历史的教训;从司马迁《项羽本纪》到齐邦媛《巨流河》,莫不如是。齐邦媛说:“回应时代暴虐和历史无常的最好方法,就是以文学书写超越政治成败的人与事。” 这本《袁家有故事》正是如此,主要讲述袁家后人逃离政治和威权的故事,从中可以品读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百年沧桑与风云变幻,也能让人反思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
2,这是一部内容丰富、好看耐读的口述史,袁世凯研究权威学者骆宝善、马勇和袁家后人袁缉燕先生倾情作序推荐!
作者张永久先生曾著有《袁世凯家族》一书,与袁氏家族后人有较密切的联系,这本书就是作者跟踪采访袁家后人五六年之后的成果。关于袁世凯的家族故事,坊间有若干各种各样的传说,然而却不乏谬误。这本书的重要特色是力求客观真实。如对袁家第二代人物的分析,是建立在作者对大量史料解读之后的结果;对第三代、第四代人物身世的讲述,则是作者五六年采访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其中包括袁氏后人的亲历亲见,以及家谱、书信、日记、回忆录等书面记录,尤其弥足珍贵。这是一部真实可信的口述史,由于书中人物的特殊性以及人物故事的复杂曲折程度,好看耐读。著名学者骆宝善和马勇先生以及袁世凯后人、旅加艺术家袁缉燕先生都对本书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并倾情作序推荐!
3,全书双色印刷,收录袁氏家族照片近30张,是难得的影像资料,见证了袁氏家族的兴衰荣辱。
【名家推荐】
张永久先生,穷数年之力,博采前人与时人的各种记述,访寻袁氏后人,探查袁氏行踪故地,古今融会,上下贯通,将袁世凯上下几代人的故事以生动的文笔连缀成篇,汇集成书,不失为一个创造。
——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 骆宝善
张永久先生的著作,既是对袁世凯及其后人的研究,又具有文献的性质,为未来的研究、思考打开了一个新的空间。“袁家有故事”,是因为袁世凯留给子孙好的家风、好的传统,值得今天的家长,尤其是高官家长注意。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马勇
感谢近三十年来中国大陆及海外众多历史学家,包括像张永久先生这样的传记作家,对与袁世凯有关的事件、对袁世凯时代,锲而不舍地追问、探寻,以大量的成果,撼动了许多积非成是的成见,澄清了许多久已蒙尘的真相,也激活了袁氏家族的记忆,启发了我们发掘自己的故事。“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这句话正在被改写——历史是所有人参与写的:创造历史,人人有份;知晓历史,人人有权;著述历史,人人有责。
——袁世凯孙子、旅加艺术家 袁缉燕
【关于本书】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患尿毒症不治而死。以这个时间为分界线,袁氏家族的故事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向政治和威权靠拢;另一类是逃离政治和威权。《袁家有故事》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袁家后人逃离政治和威权的故事。
晚清民国史上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在历史书上只是概念和符号,而在他们家族的记忆中,却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人物。历史上某个时刻的雪泥鸿爪,在他们的讲述中存活下来,像一只只蝴蝶标本,虽然枯萎了,残存的美丽却依然如故。这本书全面展示了袁家后代的家族记忆,从追溯袁世凯的祖辈故事入手,用更多的笔墨讲述了袁世凯后人们的故事。透过袁家的故事,能深刻品读到中国近代史上的百年沧桑与风云变幻。
2016年5月28日 已读
立意很好但文笔稍差,文笔差的特点就是忍不住的像倪萍余秋雨一样的抒情。
中国历史 人物 历史 文化
浮世绘、武士道与大奥 豆瓣
作者: 张博 2014 - 4
此书主旨在于诠释日本江户时代文化最大的特色——大众化。浮世绘是庶民的美术,武士道是统治者的哲学,大奥则充满了王朝美学的余韵,但在江户时代这些都走向了融合。在书中我们看到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王公贵族,他们的文化趣味都越来越趋于一致。寻常巷陌中的百姓可以津津有味地阅读描述将军后宫逸闻的书籍,而后宫女官们则纷纷伺机以拜佛访寺之名去领略庶民花街的狂欢。唯利是图的商人追求着贵族风雅,象牙塔中的学者却开始以知识牟利。
性文化简史 豆瓣
5.6 (5 个评分) 作者: 李书崇 群言出版社 2015 - 7
这本书可以看做是一本关于人类由古至今的性史,不同民族的性崇拜意识、性态度、对女性态度都不同,这些都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根源和情结。作者讲历史至今不同的性文化现象呈现出来,且把两性中的女性角色给予了侧重,从其行文中可以看出他对于两性问题的重视,主张拿到台面上,撕去面纱客观看待这一重要的历史组成部分。
洪业 豆瓣
The great enterprise
9.2 (8 个评分) 作者: [美] 魏斐德 译者: 陈苏镇 / 薄小莹 新星出版社 2013 - 8
魏斐德教授的史学名著《洪业:清朝开国史》,匠心独具,把中国历史上王朝循环中的一环——明清嬗代过程,作为运思课题。此书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国防诸方面的宏大背景之中,对一个帝国如何最终陷入不可自拔的困境、另一个帝国又如何重建秩序走向强盛的过程,作了总体的解剖和透视。它使人看到,中华帝国的体制与秩序中天然包含着走向衷微的因素,而王朝更替则构成了重建秩序的机制与途径;满人入主,在此被视为一种重建秩序的特殊动因。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豆瓣
7.9 (16 个评分) 作者: 张宏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1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插图版)》解读明朝历史人物,揭开人所共知的七个角色生命历程背后难为人知的艰辛、焦灼和不得已,分析其何以矛盾、扭曲和心力憔悴。这既是人在历史中的境况,也是其在文化中的境况。而这七张各不相同的面孔,构成了那个既强大又虚弱、既意志决绝又精神涣散的大明王朝的侧影。
七张面孔,就是七个人物。一个皇帝:朱元璋;一个篡位者:朱棣;一个清官:海瑞;一个太监:魏忠贤;一个造反者:张献忠;一个叛徒:吴三桂;一个忠臣:郑成功。大明王朝这出历史大戏里的七个角色,每一个人都演得不容易。
西域余闻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陈舜臣 译者: 吴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3
本书是一本关于丝绸之路的历史随笔合集。1979年,中央电视台和日本NHK电视台联合组成的大型纪录片《丝绸之路》摄制组沿着古代丝绸之路开始了为期一年的采访摄制。该纪录片在中日两国播出后,引发了一场空前的丝绸之路文化热潮。陈舜臣参加了此次摄制活动,并用文字记录下重走丝绸之路的奇妙见闻与瑰丽随想。
前半部分以丝绸之路相关文物为主轴,后半部分以沿途见闻为切入点,从古都西安到帕米尔高原,从汗血马到夜光杯,两千多年来,东西方文化交流遗落在丝绸之路上的文物和逸闻趣事尽在其中。细腻稳健的笔致,娓娓道来的叙述,带领读者踏上跨越时空,纵横自在的历史之旅。
战国日本 豆瓣
7.8 (8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茂吕美耶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上杉谦信有一句名言是“武运在天,铠甲在胸,功勋在脚下”,Miya把它“不正经”地歪想成“织田是武运,丰臣是铠甲,德川是功勋”。对于德川家康的好耐性,Miya则从饮食上溯源——他很爱吃麦饭,因为小麦的钙质比白米多七倍,如果平日三餐钙质足够的话,就不会易怒、急躁,家康这才能平心静气地等信长和秀吉揉好天下糕……
诸如此类灵机一动、视角独特的解读,专属于Miya。她在本书里继续用诙谐轻松且不乏考据的文字,将只有百余年历史但却风云际会的日本战国时代之大丈夫小女子传神勾勒——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战国第一美女市姬、浅井三姐妹等跃然纸上。而有趣好玩的战国风情、传说、饮食、城池之轶事,也在Miya亲切细腻的笔下活灵活现。
他者中的华人 豆瓣 Goodreads
Chinese Among Others: Emigration in Modern Times
8.0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孔飞力 译者: 李明欢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6 - 3
《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以大历史、大叙事的手笔,将中国移民走向世界的五百年历史,融会贯通于同期世界格局发展变化的大框架中,读来令人领悟深远。更重要的是,孔教授在展示全球华人移民五百年历史精彩画卷的基础上,有力论证了其重要观点: 海外华人历史是中国历史的题中应有之意,是研究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是,海外华人研究被提升到新的境界。
从殖民统治者到被奴役的臣民,从独立后民族国家执掌大权的统治集团到洋溢民族主义激情的知识精英;从颐指气使的大富豪到埋头养家糊口的升斗小民,“华人”与周边“他者”之间呈现出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作为外来者,海外华人需要认识了解“他者”并与之共生共存;而后者同样也时时刻刻审视着这些远道而来的异乡人:他们是可以和平相处、共谋发展的新朋友,还是居心叵测的异类?他们究竟是带来新的利益和机会,还是潜在的麻烦制造者,或者简直就是不共戴天的敌人?漫漫数百年,移民与本地人互为“他者”,彼此之间有理解有依存,但也有竞争有对抗。在《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一书中,孔教授再度展示了他在《叫魂》中熟练运用的社会心理剖析法,对华人移民置身其中的“他者”条分缕析。
说中国 豆瓣
7.3 (15 个评分) 作者: 许倬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5
本书的起因,乃是有一位朋友提出一个问题:“我”究竟是谁?这个问题不是一言两语可以解决的。本书的陈述,从新石器文化开始,结束于帝制皇朝退出历史。这漫长的时距,不下于一万年,乃是概括我们这一个复杂文化共同体演变的过程……在这几千年来,世界第一次走向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审察自己的归属和认同,也审察族群归属和认同的原则,应是非常严肃的课题,庶几我们不被狭窄而偏激的族群狂傲挟持,迷失了自己往前走的方向。
——许倬云
许倬云教授以系统论的方法,围绕着“中国究竟是什么,我们究竟是谁”这个问题,从新石器时代谈起,一直到清朝结束前夜,讲述“华夏/中国”这一个复杂的共同体是如何不断演变的。
本书的结构体例、行文风格,均属于“大历史”的范畴,没有铺陈细节,也没有繁琐的论证,而是选择每个时代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关键点,以及相互间的互动,来勾勒出各个时代的面貌,其中多有令人击节的真知灼见,也不时流露出作者对中国文化和当代社会的深切关怀。
2016年6月19日 已读
读完以后,你依然不知道中国是什么。
题目太大,而作者的气魄太小,撑不住这个题目。
中国 历史 文化
魏晋风度二十讲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冯友兰 / 李泽厚 华夏出版社 2009 - 1
《魏晋风度二十讲》所编选的一系列文章是近几十年以来学界对魏晋风度的研究成果的一小部。范围大致限定在三个领域内:对魏晋风度的总体论述,对名士诸如清谈、任诞、纵酒等生活方式的分梳以及对具体人物的评价。由于这些文章的作者专业不一,情性有别,环境有别,因此视角各异,彼此观点难免有抵牾处。譬如宗白华先生在其脍炙人口的名文《论 和晋人的美》中把晋人描绘得风神潇洒,简直达到了人生境界的极致,令人神往无限。而鲁迅先生在其演讲《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则添加了些调侃,扯下名士们潇洒的外表而露出虚浮的内面。不过这也并不矛盾,风流又岂是一语可以言尽的?正是这些不同侧面累积成我们关于魏晋风度的整体印象。
大门口的陌生人 豆瓣
Strangers at the Gate: Social Disorder in South China, 1839-1861
作者: [美] 魏斐德 译者: 王小荷 新星出版社 2014 - 7
本书是一本研究清朝末年中国向近代转型的学术著作。清代中国的主要“大门”是广州,“陌生人”即外国人。顾名思义,《大门口的陌生人》是与外国人闯入广州(中国大门)的历史有关,是关于鸦片战争外国入侵中国的。但这本书主要不以此研究为主,而是以英国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为线索,研究这一历史时期广州和广东省的社会动态,如官府、绅士、团练、农民等对外国的态度;各自的活动、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变化,从而揭示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阶段的某些动向。
文艺复兴是什么 豆瓣
ルネサンスとは何であったのか
6.9 (15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盐野七生 译者: 计丽屏 中信出版社 2016 - 1
【内容简介】
文艺复兴是想看见、想知道、想了解的欲望的爆发——本书以对话的形式,通过作者虚拟的徘徊在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三个城市的两位旅人的对话描述了依次盛开的文艺复兴之花,展示了以雷奥纳多•达•芬奇、腓特烈二世、圣弗朗西斯、切萨雷•波吉亚等为时代增添光彩的人们的魅力所在,热情洋溢地描写了长达40年的文艺复兴,当属了解这段历史最为精彩的入门书。
-----------------------------
【编辑推荐】
1、盐野七生,日本最受欢迎的历史作家之一,其前作《罗马人的故事》得到俞敏洪、王石、王巍等人倾力推荐,全套十五册累积印量已超百万册。
2、轻松易懂,在作者优美的语言仿佛置身于文艺复兴时代,做一天文艺复兴人。
3、装帧精美,内文纸采用进口轻型纸,质优量轻,不含荧光增白剂,便于读者携带和阅读,具有天然特性。封面采用仿布纹纸,圆脊精装,典雅大方。用文艺复兴时代气质的载体承载这段历史。
-----------------------------
【各方评价】
需要称赞一下盐野七生,一个女性在写历史的时候,写出了男人写不出的气魄和壮烈来。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 俞敏洪
历史在她笔下如同缓缓展开的色彩斑斓的巨幅油画,栩栩如生又冷静透彻。盐野七生的这些分析让我非常受启发。
──万科集团董事长 王石
我去过意大利四次,也自驾游过西西里岛两次。曾带着盐野手绘的地图在佛罗伦萨四处寻觅马基雅维利的故居。在维罗纳的一个酒店里,看到一幅将意大利历史描绘为一棵盘根错节的古树,展示了几十个诸侯公国,几百个影响欧罗巴文明的政治艺术哲学科学军事等名流的来龙去脉。一瞬间,我体验到了卑微和崇拜,也叹服盐野女士把握历史的勇气与能力。
──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 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