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明治维新生活史 豆瓣
作者: 柳田国男 译者: 潘越 / 吴垠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16 - 2
《明治维新生活史》原名为《明治大正史•世相篇》,成书于1930年,距离1870年代明治维新已经一甲子的时光,日本社会在经济、文化、习俗、语言、思想观念等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书正是为了详尽记录、解析日本社会在这数十年中如何激烈变化而编篡的,其着眼处绝无空泛,而是直接将当时日本人身边所亲身接触的人、事、物拿来解析。
如首章论述社会上的新生事物,解析对象便是新潮的衣物材料、染色以及鞋子等,先讲述明治维新前的日本人的木棉衣物、植物染色以及穿着木屐,再讲日本人是如何一步步学会制作现代纺料衣物、化学染料等。其后每一章基本都是如此,食物的变化、建筑的变化、对环境的改造、交通的进步、酒对社会的影响、对恋爱婚姻的态度、家庭制度的演化、劳动制度的演化、对贫穷病害的对应等,林林总总无所不包。凡有赞有贬之处,均以实在的证据加以佐证,即对日本过往数十年中所取得的进步加以自豪的褒扬,同时也对日本人的某些民族性格弱点、社会上不公之事加以温和的批评,乃至于自嘲。
本书绝无高高在上之感,所用语言亦通俗易解,其问世即是为了将当时的日本社会状态、发展进程加以记录留存,其读者便是广大日本普通民众。本书是对过往岁月的记录,我们可借此知晓现代日本从何处来,思考日本及我们这个各国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世界,又往何处去。
2016年12月3日 已读
这本书写于昭和五年即1930年,换句话讲这本书是写给昭和五年的人介绍明治维新时期生活的书。所以,撇开翻译的问题不谈,仅仅就本书内容而言,也是当代人难以理解的。当然了枯燥无趣更多的应该归咎于原作者。
历史 明治维新 民俗学
曹寅与康熙 豆瓣
Tsʻao Yin and the Kʻang-hsi Emperor: Bondservant and Master
8.0 (22 个评分) 作者: 史景迁 译者: 温洽溢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3
史景迁步入历史研究的起步之作,也是他“最学术”的博士论文,格外厚重、耐读;
史景迁用一如既往的细致笔法,勾画出盛世中“主人”与“奴才”之间相互依存的政治样态。
本书以曹寅在江南织造任上的生活为着眼点,描述和探究了清楚统治者与江南富庶地区及该地区代表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刻画出在康熙盛世这个表象之下的种族矛盾和社会冲突。
帝国崛起病 豆瓣
作者: 黄钟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6 - 8
历史上,大国怎样崛起,如何衰亡,跟其政体息息相关。
作者以史实为依据,论从史出,落笔谨慎,在细致分析了美国、英国、日本和德国四个典型大国从建国到二十世纪的发展历程后,找到了大国兴衰与权利制约间的定律:各种政体的国家都可以兴起,也都可能衰落。但是,至今兴盛不衰的,只有共和政体。至于专制政体,自拿破仑战争以来,200多年过去,其寿命还没有超过80年的。为什么?因为犯错。无论内政外交,各种政体都会犯错。但是,在共和政体中,权力受到制约,很难一条道走到黑。专制政体缺少权力制约,错而难改,一错再错,难免衰亡。这就是说,权力因不受制约而短命。进一步说,权力越不受制约,就越短命。再进一步说,随着演化速度加快,出错概率提高,权力越不受制约,寿命就越短。
2016年12月17日 已读
酸味扑面而来,差点吐了。观点好不好,这样的文笔,几乎没有人想看的。
历史
战后日本史 豆瓣
作者: 王新生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3 -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今天已经走过68年的岁月,就中日关系来看。既经历过“以民促官,积累发展”的无邦交时期,也曾有过“官民并举,推进合作”的蜜月阶段,最近一段时期呈现出“政冷经热”乃至“政冷经冷”的局面,更因领土问题和历史问题陷入低谷,其重要背景之一是各自国内的发展变化。本书基于中日两国历史文化、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存在差异的立场,全面记述日本从1945年8月到2013年3月的历史。除传统的政治、经济、安全、外交领域外,还在社会生活、民众思潮、时尚流行、学术观点、文学艺术等方面花费较多笔墨,期望读者能够从中看出战后日本社会文化特征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2017年1月3日 已读
详实但枯燥,如果你能读下来,说明你真的耐得住寂寞。_x000d_如果历史都这么写的话,怪不得学历史的人越来越少。
历史 日本史
这个天国不太平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陶短房 中华书局 2010 - 10
有人热捧有人臭骂的太平天国,到底是什么样子?民间史学巨著《天国志》作者陶短房新作《这个天国不太平》从历史的细节剖析这个天国的各类人物与事件,揭露光怪陆离的天国表象之后的真相。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洪秀全身边的女人、子侄及其驸马、妹妹的故事;第二部分细究太平天国著名将领如石达开、李秀成、陈玉成等重要人物的历史与命运;第三部分剖析太平天国不为人知的一些现象:如国宗、女营、花旗、文官、小兵以及读书人的地位等。作者文笔细腻,论据翔实,使人对太平天国的历史真相有真切的了解。
【读者评论】
初见陶短房写的历史随笔,感觉非常不同。他的文字,若非在史海里浸润多年,无论笔下如何生花,都办不来的。这本太平天国的历史随笔,写得好。
——知名学者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张鸣
有理有据,读史佳篇!
——网易网友:历史长河
太平天国像是笼罩在一团迷雾中,经常让人感觉是神神鬼鬼的,难得你梳理得这般清晰,其中花费的坐冷板凳的功夫,怕是难与人言,佩服佩服。
——网易网友:张永久
看这些文章,尤其是其中一些颠覆性的文章,真让我感到异常惊喜。尤其是陈玉成的。
——百度网友:雁小驴
2017年1月7日 已读
民科的著作,已经进入到猎奇的地步了。
中国历史 历史
这个天国不太平2 豆瓣
作者: 陶短房 中华书局 2011 - 4
有人热捧有人臭骂的太平天国,到底是什么样子?民间史学巨著《天国志》作者陶短房从历史的细节剖析这个天国的各类人物与事件,揭露光怪陆离的天国表象之后的真相。本书为陶短房力作《这个天国不太平》之续篇。除了延续第一部讲述人物之风格,描述了太平天国另两位重量级人物杨秀清和李秀成的种种谜团外,还详细解答了诸如太平天国的宝藏都到哪里去了、洪秀全及其将领的印章下落、天历是怎么回事、太平军会不会种地等一系列引人入胜的问题,并重点分析了太平军及其遗绪——刘疙瘩起义的几场重要战役的成败得失,给人带来启迪性的历史思考。
《这个天国不太平》1 获评新浪中国好书榜2010年11月好书
【本书特色】
1, 《这个天国不太平》1和2是第一套剖析太平天国历史细节的图书,从细节看历史,真实深刻。
2,作者陶短房为太平天国历史权威罗尔纲先生私淑弟子,精研太平天国历史十余年,考证严谨,文笔细腻。作者个人博客以及他2002年参与创办的流觞亭社区文化网站在网络空间颇具知名度,为天国史发烧友汇聚之地。
3, 收录10面精美彩色插图,引领读者回味历史。
【推荐评论】
RT@人大张鸣:初见陶短房写的历史随笔,感觉非常不同。他的文字,若非在史海里浸润多年,无论笔下如何生花,都办不来的。
RT@历史长河:有理有据,读史佳篇!
RT@张永久:太平天国像是笼罩在一团迷雾中,经常让人感觉是神神鬼鬼的,难得你梳理得这般清晰,其中花费的坐冷板凳的功夫,怕是难与人言,佩服佩服。
RT@雁小驴:看这些文章,尤其是其中一些颠覆性的文章,真让我感到异常惊喜。
RT@潘采夫:陶短房这本书,也是严肃的祛魅,是对普通读者的历史科普,其中对洪秀全的描述,是令人捧腹的喜剧,那真是一个极品皇帝。
RT@加里波第:这本书说的是太平天国旧事,可内容却相当八卦,各种闻所未闻的趣事,信手拈来——简直要让人怀疑作者是否当年在天京做过小报记者,不然怎么能挖出如此之多的东西来。
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 豆瓣 Goodreads
父が子に語る日本史
7.9 (28 个评分) 作者: [日]小岛毅 译者: 王筱玲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 10
东大教授父亲为女儿写作的日本史
比教材更真实更有趣
【编辑推荐】
身为东京大学历史学教授的父亲
心怀对女儿满满的爱
也为澄清历史的本来面貌
写下了这本更有趣更真实的日本史
——————————
从神话时代到江户末期
从陆奥平泉到西南雄藩
从天皇、圣德太子到武士、浪人
从遣隋使到黑船来航
————————————
反思教科书僵化的编写方式
将日本史置于全球视野之下
以思想史家的问题意识
解构“故事”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历史”的
【内容简介】
这是作者写给15岁正值初中毕业的女儿的一本书。其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设计了剑、心、宝、锄四个部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日本从古代到中世的历史(明治维新以前),讨论了日本的国家形成、历史建构、宗教信仰、社会变动等方面的议题,涉及遣唐使、圣德太子、源平合战、南北朝分裂、幕府更替、黑船来航、尊王攘夷运动等诸多日本历史上重要的人物事件,并对日本中心论等流行观点进行了批判与反思。全书将被分解为琐碎断代的历史重新整合,展现出其整体面貌。作者通过本书,希望传递给读者的不仅是日本史中具体的细节,更强调看待历史的角度与解读历史的方法,以宏大的胸怀与视野走近历史。
2017年1月19日 已读
最主要的不是历史的内容,而是历史的观点和角度。
历史 日本史
一日江户人 豆瓣
8.1 (15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杉浦日向子 译者: 刘玮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本书是日本第二代女漫画家代表人物、文艺漫画 大师杉浦日向子的巅峰之作,日本亚马逊网站销售冠军图书,重印28次,销售100万册雄踞榜首10年!
杉浦日向子(1958—2005年)生于东京,漫画家,作家,公认的江户风俗学权威。身为日本第二代女性漫画家代表之一,曾荣获日本最权威的漫画家协会奖和文艺春秋漫画奖。作品具有浮世绘的质感,其风格被称为“文艺漫画”。
江户时代是幕府将军的时代,是日本一个无与伦比的时代,而江户城作为东京的前身,又是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之都,是日本最具情趣的历史名城。它几乎就是日本的代名词。杉浦日向子则被称为“从江户来的人”——代表着最正宗的日本文化。
书中有130幅生动有趣的手绘图,俏皮诙谐的文字,娓娓动人的逸闻趣事。日本江户民俗研究权威作家——杉浦日向子带你畅游日本最具风情的时代、最具风情的城市:古代东京——江户。为你细致入微地全面图解江户风情,揭开日本式情趣的渊源。本书作为内容丰富又实用的江户入门指南,详尽图解最具日本味道的江户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7年1月23日 已读
没有期待的好,很多地方都是蜻蜓点水而不是说穿说透,总觉的差那么一点点。
历史 文化 日本文化 江户
半生为人 豆瓣
8.6 (33 个评分) 作者: 徐晓 同心出版社 2005 - 1
这本散文集是以写人为主的。书中所写的人物――赵一凡、周�英以及“今天派诗歌”群体中的芒克等人,是中国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涌现出的一批“新人”。在那个年代,这一群体所代表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以及敢于怀疑的理性精神,使许多人着迷。作者试图以个人的经历为线索,记录下那个年代的人和事,借用帕斯捷纳克的话:生活――在我的个别事件中如何转为艺术现实,而这个现实又如何从命运与经历中诞生出来。
2017年1月23日 已读
写回忆写别人的可以给满分,只有写自己丈夫的那个心里的不平衡和委屈都跃然纸上。
人文 历史 回忆 散文 文化
内山完造:魔都上海 豆瓣
作者: [日]内山完造 2014 - 6
内山完造1913年首次来华,以后在中国长期居住。内山完造是鲁迅先生的挚友,中国人民老朋友。自起汉名邬其山。1913年作为“大学眼药”本店——参天堂派驻上海人员,在上海居住达三十五年。在中国期间,内山完造与鲁迅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更对中国社会有着深刻的体会。鲁迅先生曾在给内山完造的赠诗中提到,内山完造是“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由于广泛接触大江南北多阶层的中国人,内山完造得以对中国有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了解;开书店,使内山完造得以博览群书;“漫谈会”的交流探讨,又使内山完造逐渐形成自己的中国观。本书反映了内山完造的中国观,它不是系统阐述性的论文,却通过中日日常生活的比较,相当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人的国民性,颇有大家风范。
2017年1月25日 已读
内山完造的很多观点现在来看,也还是不过时的。比如说日本人是直线的,中国人是曲线的。
上海 人文 历史 文化 日本
沈从文说文物·书画篇 豆瓣
作者: 沈从文 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 2014 - 5
◆沈从文被迫放弃文学创作,后半生数十年文化、艺术、考古、鉴赏、收藏·文物研究的心血之作。
◆沈从文常年与文物为伴,结合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而总结出的经验,以及很多极有见地的观点,值得历史文化、文物爱好者借鉴。尤其是他从美学角度来品鉴,教会我们欣赏文物之美,这可说是文物鉴 赏、收藏的必读书,更是美学熏陶的必读书。
◆把中华几千年文物,借大家之眼,看一个遍。
◆美图美文,提点书画风格传承脉络,呈现中国古代书画神韵。
◆美图美文,大家经典之作,名家陆智昌设计,装帧典雅,既便携带,也宜珍藏。
◆我从这方面对于这个民族在一段长长的年份中,用一片颜色,一把线,一块青铜或一堆泥土,以及一组文字,加上自己生命作成的种种艺术,皆得了一个初步普遍的认识。由于这点初步知识,使一个以鉴赏人类生活与自然现象为生的乡下人,进而对于人类智慧光辉的领会,发生了极宽泛而深切的兴味。
——沈从文
著名文学大家沈从文1949年以后转行做了历史文物研究专家,把满腔爱与美的热忱投入到六千年间中华文物上,专注地和坛子、罐子、绸子、缎子打了近四十年交道,对文物的鉴赏和积淀的艺术观同样是大师级的。本书是“沈从文说文物”系列中的一本,收录了沈从文有关书画类的考古鉴赏文章。这些文章从传世书画名作出发,以小见大,如点将一般,将历代书画大家的风格提点评论,绘出一幅中国古代书画艺术风格流变图,见解独到,颇有启发。
人类酷刑史 豆瓣 Goodreads
6.7 (9 个评分) 作者: 【美】马克·P·唐纳利 / 【美】丹尼尔·迪尔 译者: 张恒杰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2 - 11
马克·P·唐纳利编著的《人类酷刑史(解密文明面具下的可怖人性)》讲述了:几千年以来,人类想出很多巧妙而残忍的方法来对同类施加痛苦。这一可悲但似乎普遍的特征腐蚀着人类所追求的文明。尽管我们如今似乎对酷刑深恶痛绝,但是3000多年以来,它一直是整个欧洲和远东的大部分法律的组成部分。
《人类酷刑史(解密文明面具下的可怖人性)》探究了对各种各样惩罚、酷刑、逼迫和折磨方式的有计划使用。它带领读者走进古罗马的竞技场、中世纪地牢、宗教裁判所、宗教审判大会、女巫审判和最糟糕的监狱。这是一次令人震惊和使人信服的研究,揭露了拷打者和刽子手可耻的手段和动机,以及古往今来他们所干的令人发指的勾当。
2017年2月3日 已读
人的动物性很好的得到了体现,中外对于酷刑的工具不同,但得到的效果确是一样的。
历史 文化 文化史 社会
四十自述 豆瓣
7.8 (10 个评分) 作者: 胡适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6 - 5
胡适先生一生就写过这么一部自传。四十岁开始成圣。
【内容简介】
《四十自述》是胡适四十岁左右写的一部自传,他终其一生也只写过这一部自传。
在《四十自述》中,胡适详细记述了自己的身世,回顾了从幼年至青年的生活历程、求学经历,小到家长里短,大到民族命运,语言平实晓畅,娓娓述 说。不仅有以小说体追写的“我的父母的订婚”,感人肺腑的“九年的家乡教育”,还有“在上海”的艰辛求学、创办新学、留学前的堕落生活与重新振奋,更有对如何开始“讨论文学革命”的详尽叙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价值与史料价值俱佳的经典作品。
【编辑推荐】
胡适先生在《四十自述》的自序中说,“我们赤裸裸的叙述我们少年时代的琐碎生活,为的是希望社会上做过一番事业的人也会赤裸裸的记载他们的生活,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四十自述》可谓是中国自传文学的“破天荒”之作。
本版《四十自述》以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亚东图书馆初版《四十自述》为底本,参校远东图书公司“自由中国”版修订,并收录胡适于1931年1、2月份在美国的 Forum 杂志上连载两期的英文自述“What I Believe”,呈现最真实全面的胡适自传。
【名人推荐】
要了解胡适,《四十自述》应是必读的第一本书。——唐德刚,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
《四十自述》是进入胡适生命的第一把钥匙。——潘光哲,台北胡适纪念馆主任
20世纪是鲁迅的世纪,21世纪是胡适的世纪。——李慎之,哲学家、社会学家
错过胡适,中国错过了一百年。——熊培云,学者
2017年2月24日 已读
四十自述,好像没写到四十吧?另外开头写的像小说,中间写的像自传,后面写的是文学论文,这算早期白话文的混乱现象吗?另外,所谓自传,基本都是说自己好的,但我们更想看自己坏的不足的,可惜是没有。
人文 人物传记 传记 历史 文化
美国记者眼中的八路军 豆瓣
作者: 萨苏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15 - 8
抗战中的八路军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盟国记者在敌后根据地所拍摄的照片,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审视那个时代,从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外国摄影师眼里,看到不一样的自己。
敌后作战的游击队中,有着种种匪夷所思的武器,从美式汤普森冲锋枪到大清国时代的火铳应有尽有,甚至还有木头做的大炮。
陕甘宁边区竟然有相当完整的石油工业,从打井到分馏、运输,宛如一条龙服务,连工作服都和新中国成立后异曲同工,还曾卖了一套设备给国民党的玉门油田。
诺曼底登陆后没几天,边区便进行了一次大型庆祝活动,中国人扮演的希特勒和戈培尔惟妙惟肖,其中**出风头的,则是被众人举在空中的“艾森豪威尔”。
……
这些以影像方式记录、所见即所得的珍贵照片将为我们讲述敌后根据地真实而震撼的故事。
2017年2月26日 已读
图片给五星,萨苏的文字解说扣一星。看到美国记者拍下的这么多的笑容,我相信这是无法伪装的,当时的延安或者说敌后的确是五族平等的地方。
历史 真实
囚徒、情人与间谍 豆瓣
Prisoners, Lovers, and Spies: The Story of Invisible Ink from Herodotus to al-Qaeda
作者: [美]马克拉奇斯 译者: 张哲 / 师小涵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 - 7
这是一部关于阴谋、爱情、战争、魔法和奇迹的社会文化史。
哈佛大学科学史博士马克拉奇斯以翔实的资料追溯了从古希腊至今关于隐形墨水的惊心动魄的历史。从希罗多德笔下的木板覆蜡保密法到乔治•华盛顿的革命战争,再到间谍之战的殊死搏斗,隐秘的交流在历史长河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战争的结局、爱情的归宿以及无数政治领袖的命运都依赖于幕后的科学家。整部历史,精彩又神秘。
附录了在家自制隐形墨水的实验和配方,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不妨一试,非常有趣。
2017年3月3日 已读
现在这个时代,隐形墨水估计最后的用途就是魔术师的道具了。很有意思的主题,但书却写的太没有意思了。
历史 文化
太太的历史 豆瓣
A History of the Wife
作者: [美] 玛丽莲·亚龙 译者: 何颖怡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6 - 9
《太太的历史》是一本素材丰富、引人入胜的书,作者玛丽莲•亚龙博览古今,记录婚姻的演化史,让我们了解其历经的集体变迁,以及妻子角色的转变过程。譬如中世纪时,婚姻被视为宗教责任,到了现代,它如何变成一种个人满足?浪漫之爱兴起于中世纪,为何成为婚姻的必要条件?如果婚姻的原始目的是繁殖,对现今女性而言,结婚的意义、妻子的定位又是什么?婚姻制度正面临宗教改革以来最大的变动,对结了婚、曾经结过婚、想要结婚的女性而言,本书将让我们对妻子与婚姻产生全新的看法。
献给妻子的礼物……读完亚龙的《太太的历史》便可确知:怯懦之人不宜结婚。
——《今日美国》
迷人……愉快……玛丽莲•亚龙的历史之旅,庄严又活泼,充满启发、趣味与挑战。
——《纽约时报》书评
这本西方女性与婚姻的概论史淋漓尽致呈现平凡女性的声音。
——《出版人周刊》
2017年3月5日 已读
其实不过是一夫一妻制下的基督教传统下的太太的历史罢了,对人类欠缺整体性。不过,书最后把家庭归结于性和金钱这两个枢纽是太理智正确了。
历史 女性 社会
爱欲日本 豆瓣
「色」と「愛」の比較文化史
作者: [日] 佐伯顺子 译者: 韩秋韵 新星出版社 2016 - 4
日语中本没有“爱”的概念。当“文明开化”的大门打开,基督教传入和现代化起步带来的困惑与阵痛也深刻写入男女关系中,人们不断定位着这份外来的“爱”。
佐伯顺子追寻着坪内逍遥、泉镜花、夏目漱石、樋口一叶等文学名家作品中情爱故事的轨迹,以生动的情境结合理性的笔触剖析近代日本性爱观之变化,带我们走近明治日本社会。
“色”是什么?
为何从神之圣域,堕落为人类肮脏欲望 的代言?
为何傲视凡夫俗子的游女,沦为世人唾弃的娼妓?
“爱”是什么?
是一夫一妻相敬如宾,还是消除彼此的完美融合?
终极之爱会引领我们走向至高无上的幸福,还是堕入万劫不复的残酷地狱?
尾崎红叶,坪内逍遥,森鸥外,泉镜花,夏目漱石,樋口一叶……
二十位近世文学名家笔下的痴男怨女
《金色夜叉》《性欲生活》《通夜物语》《心》《浊流》《煤烟》……
三十五本情爱故事中的爱恨纠缠
以理性之笔剖析文学表象下的幽微人心
以男欢女爱揭示日本现代化曲折历程
第20回 SUNTORY学艺赏 艺术·文学部门获奖作品
2017年3月13日 已读
现在的婚恋观,其实全部是采用的西方基督教背景下的内容,但原来东方的就没有用处吗?我深深的表示怀疑。
人文 历史 文化 文化研究 日本文化
拓跋史探(修订本) 豆瓣
作者: 田余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11
结束十六国纷乱局面的拓跋鲜卑,是怎样从落后状态乘时崛起,担当了开启北朝、从而孕育隋唐的历史任务?本书作者对这个问题作了回答。他以敏锐深邃的历史眼光,论证了拓跋在与代北乌桓共生的百余年中发育成长,并从此积累了经验和力量。拓跋珪用野蛮手段建立了残酷悖伦的“子贵母死”制度,暴力离散母族、妻族部落组织,巩固了拓跋君权和北魏政权,把拓跋部落联盟带进文明社会,完成了这一历史任务。
拓跋珪的野蛮手段使拓跋部落承受了巨大的精神痛苦,也留下后遗症,以致后人不知道把拓跋史诗中充满野性的历史素材如何剪裁成皇帝认可的国史。北魏国史大狱之兴及北魏史学不振,根源盖出于此。
红楼梦忆 豆瓣
作者: 邓云乡 中华书局 2015 - 4
本书是红学家邓云乡先生对参与1987年版《红楼梦》电视剧摄制过程的回忆文章的结集。主要分为三部分,一为回忆拍摄过程中的趣闻琐事,取题“红楼梦忆”;一为拍摄过程中所形成诗词短篇,取题“红楼吟草”;一为应报刊之约所写的关于《红楼梦》、《红楼梦》电视剧的零星文章,取题“红楼零简”。本书为我们描述了当时《红楼梦》电视剧辗转拍摄过程中的各种酸甜苦辣、趣闻轶事,字里行间,我们似乎看到一个饱读诗书、阅历丰富的老者向我们娓娓道来,趣味性、可读性极强。
读过邓云乡先生的“红学四书”(《红楼识小录》《红楼风俗谭》《红楼梦导读》《红楼梦忆》),才能真正读懂《红楼梦》这部古典中国的百科全书。
2017年3月18日 已读
当年拍摄《红楼梦》电视剧之所以能成经典,最主要的原因是倾国之力在支持,多少专家和文物的支持才成就了这部电视剧,可惜吧,这种计划经济时期的作品已经不可以再出现了。
人文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