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北镇势力与北朝政治文化 豆瓣
作者: 苏小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 - 10
苏小华所著的《北镇势力与北朝政治文化》是由五组相对独立的专题构成的。最初的一篇是关于孝庄政权兴亡的思考。当时正在关注北魏宗室的演变,注意到宗室在北魏末年的分裂趋势,于是就从孝庄朝廷着手研究。在完成孝庄政权的研究之后,与之紧密相关的尔朱家族就成了下一个思考对象。之后,孝武政权与高欢的关系以及与关陇政权建立的关系的研究,又引出了对西魏北周、东魏北齐政治文化的思考。由于学界对这两个问题研究比较充分,所以转而研究了北镇社会。在初步理清了北镇社会的几个特征后,感觉对北齐、北周、隋、初唐史有了新的认识,于是就北镇人物在东西政权中的影响作了一些工作。所以本书上起北镇起义下至隋末唐初,而这一段正好是北朝从一个统一政权经过分裂再走向统一的历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历史单元,有探讨的价值。
2019年4月22日 已读
非专业人士,无法评价其学术地位的高低,但就一般读者而言,不难读,好理解应该是对本书最好的评价。
北镇势力,武川镇势力以及后期唐朝的建立,作为这段历史的入门读物,我觉得挺好的。
北朝隋唐 北鎮 历史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史
中苏关系史纲 豆瓣
作者: 沈志华 / 李丹慧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 1
《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增订版)》是几位中苏关系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的又一力作。他们在掌握大量丰富的中国与前苏联历史档案的基础上,对中苏关系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特别是对中苏关系的许多重大事件做出的新住释。对于所有研究中苏关系或者对那一段历史有兴趣的读者,《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增订版)》都是开卷有卷的。
中苏关系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国际关系之一,《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增订版)》作者多数是在这一课题上造诣最深、最具影响力的权威学者。在我看来,这部著作是每一个对中苏关系感兴趣的读者的案头必备之书。
国内著名学者利用大量史料、包括大量解密资料展示、探讨1917-1991年中苏关系的曲折历史,详尽而深刻地论述了苏联与中国革命、中苏同盟建立、中苏分裂与对抗、中苏关系正常化等重大事件,是国内第一部完整反映中苏关系历史的力著。
2019年5月6日 已读
很好的兼顾学术性和通俗性的读物,把中苏关系从开始到后来都整理的清清楚楚,读完醍醐灌顶大开眼界。只可惜利用的苏联的解密档案非常多,而国内的太少,推论是否正确,还真的要看历史的检验了。
不论中美还是中苏,想当老大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中国 中苏关系 历史 国际关系 政治
午夜北平 豆瓣
Midnight in Peking:How the Murder of a Young Englishwoman Haunted the Last Days of Old China / The Badlands:The Decadent Playground of Old Peking
8.0 (56 个评分) 作者: [英] 保罗·法兰奇 译者: 蓝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 3
1937年1月,在外人免入的北平使馆区里,外侨们紧张地等待着达摩克利斯之剑落下。日军已经占领东北,准备挥师南下。据说,蒋介石和他摇摇欲坠的南京政府已准备与东京达成协议,让北平自生自灭。
就在此时,一个寒风刺骨的夜晚,一具支零破碎的尸体被遗弃在古老城楼的角楼之下。下等外侨活跃的法外之地“恶土”就在附近,那里挤满了鸦片窟、妓院、舞场、低等旅店、廉价酒吧,就像一块吸引罪恶的磁石。
死者是不到二十岁的帕梅拉,著名汉学家、前英国驻华领事倭讷的女儿。当其极度血腥残忍的死亡细节被公之于众时,举城震惊。悲伤的父亲誓要揭露真相,哪怕是孤军奋战。然而,战争迫近,中英两国当局携手阻碍了调查推进。
七十五年后,保罗•法兰奇用一批被人遗忘的文件,还原了案件的真相,揭露了凶手的身份。这是一部记录真实犯罪的经典之作,从头到尾都扣人心弦,令人不忍释卷。同时,它也极具感召力地呈现了那个行将结束的时代,那片腐败堕落的“恶土”。
★ 非常引人入胜……堪称有史以来描绘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中国的最佳文学作品。
——《华尔街日报》
★ 终于来了!名副其实的悬疑元素,侦探小说般扑朔迷离的剧情……风格堪与雷蒙德•钱德勒比肩。
——《文学评论》
★法兰奇不仅成功解决了这起案件,还还原了那个同时充满光明与邪恶的时代。正如读者将会领略到的,那个时代从来都不以沉闷著称。
——《经济学人》
2019年5月8日 已读
该书作者渲染气氛的能力无以复加,简直描述了一个从来没有被描述过的北京,如果姜文的《邪不压正》改编于本书的话,应该在精彩程度上提高一个档次。
略微遗憾的是,最后所描述的真相,其实也只是想象的真相,如此暴走的真相,很难想象会真的在一个半公开场合发生,无论如何,帕梅拉的死,终将是民国的无头奇案了。
历史 民国史 海外中国研究 近代史
危机与重构 豆瓣 Goodreads
9.1 (30 个评分) 作者: 李碧妍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8
聂隐娘身处的时代与周遭具体如何?
诸侯割据怎样促成了大唐帝国的重建并走向了自身的终结?
作者于盘根错节之中抽丝剥笋,给人以读推理小说的奇妙感
“安史之乱”无疑是中国中古史上的大事关键,但相对于其重要性,既往的研究却还远远不够。本书从政治地理学切入,通过对唐代后半期 最为重要的政治群体之一——藩镇的实证性考 察,对唐帝国得以成功度过“安史之乱”这一中古史上之剧变,并在由此创发的新兴的藩镇体制下,重建其政治权威与统治力的问题,给出了一个合理的历史解释,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古史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
2019年5月24日 已读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的藩镇研究的学术专著,条理很清楚,但不适合一般的读者,太过于专业,没有一定的当时的背景和地理知识,读起来就收获不大了。
人文 历史
万物简史 豆瓣 Goodreads
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
8.3 (72 个评分) 作者: [美] 比尔·布莱森 译者: 严维明 / 陈邕 接力出版社 2005 - 2
这是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惊奇和感叹组成了本书,历历在目的天下万物组成了本书,益于人们了解大千世界的无穷奥妙,掌握万事万物的发展脉络。
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
这本书在讲述科学的奇迹与成就的同时,还浸润着浓郁的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全书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一千古命题作了极为精当的阐释,每一个人在阅读此书之后,都会对生命、对人生、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全新的感悟。一位美国小读者的父亲说,读过《万物简史》之后,他对死亡不再感到恐惧……作者认为,这是一本书所能获得的最高评价。
2019年6月3日 已读
说是简史,其实一点儿也不简单,不仅不简单,而且很复杂很难读,读完也感觉没啥读到的,更名叫万物不简单可能会更好一些。
历史 物理 科普
秦汉魏晋史探微 豆瓣 Goodreads
9.8 (26 个评分) 作者: 田余庆 中华书局 2011 - 6
本书探讨了秦汉魏晋南北朝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历程,关于曹操的几个问题,东三郡与蜀魏的历史,孙吴建国的道路,北府兵始末等。
2019年6月18日 已读
读田老的书,想起来另一位研究九品官人法的汉学家宫崎市定,大学问家就是从大处着眼,并且有理有据的进行推理,而非尽信书,读死书。
读历史,才能懂人生,知未来,少谈些主义,多读些历史吧。
中国 中国古代史 历史 政治史 田余庆
东京百年史 豆瓣 Goodreads
Tokyo from Edo to Showa, 1867-1989
8.6 (10 个评分) 作者: [美]爱德华·赛登施蒂克 译者: 谢思远 / 刘娜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8 - 9 其它标题: 东京百年史:从江户到昭和,1867-1989
不管哪种语言里,都很难找到一本书像日本研究专家、翻译家爱德华·赛登施蒂克对东京历史的经典叙述那样,不仅充满了一个城市及其国民的精神,而且渗透着作者的智慧。在这部不朽的名著中,作者凭借其对日本文化的渊博知识和深厚理解,以引人入胜的独特视角追溯了东京是如何从幕府将军的古老都市,历经明治、大正时代的沧桑巨变,转变为现代化大都市的。在带领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穿梭于百年东京的街头巷尾,感受它的各个街区如银座、日本桥等地兴衰沉浮的同时,通过各种令人惊叹的细节、详实的史料以及对日本文化的敏锐洞察力,揭示了近代日本为何能在积极吸收西方文化,成为世界强国之后,仍能将古老的传统文化延续至今的奥秘。
2019年7月30日 已读
其实本书是两本书的合成,最终成书于1989年,彼时正是东京这座城市的最高峰,好就好在,作者对东京这座城市细致入微的了解,采取平视和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来描述东京的发展。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城市的样子,是奥运会后的东京,而非原来的江户。
如果本书有缺点的话,就是插图没有,所涉及到的建筑物都需要在维基上找,略微不便。
历史 城市 文化 日本史 日本研究
传奇中的大唐 豆瓣 Goodreads
7.8 (10 个评分) 作者: 刘勃 文化发展出版社 2018 - 10
《战国歧途》作者刘勃,从唐传奇文本入手,借虚虚实实的故事,讲述唐代的政治、社会与人情。
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背后,是唐代的门阀观念、科举制度与风月行业;龙女、狐精等非人物种,却无一不是世情人性的明镜;虬髯客、聂隐娘、昆仑奴等侠客故事当中,则藏着唐太宗的分身,藩镇与藩镇之间、藩镇和朝廷之间的复杂关系,或者对遥远世界的想象。
2019年8月9日 已读
所谓文史不分家,当代这两方面结合最好的,就我所知的只有刘勃了,文学修养好,史学修养高,对人性的理解深,对时代的认识有深度,笔下的文字有广度,读一次,感叹一次,叹为观止。
刘勃 历史 文学
失败者的春秋 豆瓣 Goodreads
8.2 (65 个评分) 作者: 刘勃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9 - 6
本书是刘勃继《战国歧途》后的新作,依然关注古老中国的青春时代。
春秋是礼崩乐坏的时代。以周天子为中心的分封制难以为继,新的集权制度亦未建立。
春秋是承前启后的时代。齐桓晋文称雄称霸,狐偃管仲封侯拜相,孔子老子更是影响深远。乱世丛林,英雄伟人辈出。
一部春秋史,奠定了整部中国史的基础。
面对令人望而生畏的杂多人物和纷繁事件,作者刘勃抽丝剥茧,比勘真假莫辨的史籍记载,吸收新近的考古资料,以诙谐轻松的语言,化芜杂晦涩为起伏跌宕,勾画出一幅春秋时代诸国兴亡变幻的画卷,也留下贵族时代最后的背影,重现他们所面临的困境、挣扎和奋斗。
与之前出版的《读罢春秋不成歌》截然不同,刘勃试图搭建新架构,再写春秋史。从地缘关系视角分析梳理历史发展脉络,是本书写作的一大特色。
内忧外患中,周天子为何突围失败?齐、晋、秦、楚,大国雄主如何博弈?世家贵族,为何在春秋时代渐入黄昏?这些看似是古代中国的独有问题,实际也是现代世界面临的特有挑战。春秋史的激荡,依然能给予我们诸多灵感和想象。
2019年9月8日 已读
直觉上不如《战国歧途》,主要是材料太少并且太简略了,大部分都是靠脑补和推理,只能说刘勃是很不错的有理性思维的学文学的历史学家,包括他解读《诗经》都是从历史学的角度。
这本书最大的好处是对现实的外交有更深的理解,没有友谊只有利益。
刘勃 历史 政治 读库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豆瓣
9.4 (34 个评分) 作者: 王力 主编 / 马汉麟 等执笔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4 - 11
◎编辑推荐
你知道武王克商的繁复真相么?你知道我们所能见到的有关猫的最早实物么?你知道知名的司母戊鼎有一个假耳朵么?你知道孟姜女姓姜不姓孟么?你知道汉代穿深衣的人所穿的裤子是露屁股的开裆袴么?你知道最古老的同心结是什么样子么?你知道黄帝战蚩尤的真相么?你知道最古老的酒瓶出现在6000年前么?你知道猪肉的“腥”字本来是什么意思么?你知道中国近3500年来经历过何等让人匪夷所思的三次大规模变冷么?
精彩内文:全彩版在黑白版的基础之上,精勘精校,完善并增补了与中国古代文化相关的考古新知,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图片解析力。
精良印刷:内文选用优质日本进口纸张,用顶尖级德国海德堡四色印刷机印刷,并根据文物实物对印刷颜色做了校正,以期对文物影像做到高度还原。
◎内容简介
本书是王力教授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出版50余年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全书分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本书曾在港台地区出版并被译成日、韩等语言流行于海内外。
本次修订突破了以往的模式,特聘请在美国任教的汉学专家刘乐园(Lewis Eden),以中国考古学黄金时代的成果为出发点,通过近世考古发现与传统文献相结合的“古史新证”,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增补最新文化研究成果。修订的文稿和图片注释无一句空话,深入浅出,新意连连,水平之高为数十年来同类出版物中之翘楚。修订的内容中增加了一部分与文稿相配合的图片,某些关键文物的照片解析力之高也是惊人的。完成后的修订版文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修订委员会还专门为有兴趣的中学生阅读本书扫清了字词和基本概念上的障碍。
2019年9月8日 已读
应该是《中国古代常识》里最近修订的一版,看完之后的感觉就是:当个古人真实太不容易了……
中国 历史 古代中国 文化 科普
晓松奇谈·世界卷 豆瓣
作者: 高晓松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 - 1
纽约人和洛杉矶人为啥互相瞧不上?
欧洲难民危机其实是印证了“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美国最大、最有趣真人选秀节目——美国大选?
人们到拉斯维加斯为什么一觉醒来就发现自己结婚了?
能坐在海边,听音乐、赏美景、吃麻小的吃货天堂在哪儿?
西雅图是更盛产浪漫爱情故事,还是垄断型大企业?
拥有传奇人生的海明威到底是不是单腿站着写小说?
为什么在中国电影里,男女主角在美国家中最爱看的电视节目是新闻和天气预报?
2019年9月11日 已读
基本就是听一北京侃爷侃大山,什么都是浮光掠影的,就是让你听完,好像了解了些什么,其实什么也没了解透,总之就是吸收些二手的知识,可以冒充文化人了。
历史 文化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 豆瓣
作者: 杨天石 2015 - 9
本书以蒋介石日记为主要依据,辅以其他国内外重要相关史料,带领读者探寻蒋介石的生平及内心世界。作品通过大量引述和分析研究蒋介石日记,以扎实的学术功底及权威的资料,以专题的形式向读者展示了青年时期的蒋介石、参加革命的蒋介石、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蒋介石、内战时期的蒋介石、抗战时期的蒋介石、家庭生活中的蒋介石等等。通过史料的挖掘,走近人物的内心世界,探寻其思想发展历程,带领读者追寻真实的蒋介石。
2019年9月20日 已读
通过日记了解蒋介石这个人,蒋的优点在于爱国抗日,缺点在于优柔寡断家国重点不分不接地气,最后落到台湾这个小岛,也验证了性格即命运,另外也说明了一点,基督徒是夺取不了中国的。
中国 历史 杨天石 蒋介石 蒋介石日记
《万物有意思.世界篇》(全二册) 豆瓣
作者: 北京日报《万物》编写组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18 - 3
北京日报《万物》编写组蛰伏多年匠心之作
一段文明诞生的传奇往事,每一点趣味都深藏着时空的神奇
四色印刷,全彩配图,一段历史与审美的奇幻历程
全球稀奇古怪、趣味十足的历史真相,处处都是意想不到
语言通俗,探究万事的来龙去脉,一部妙趣横生的百科全书
格物致知,万万没想到的趣味历史。
你知道吗?辣椒是玛雅人制作巧克力的原料之一,整形美容追根溯源是为了修复战争创伤,拿破仑是“香水狂魔”,冰淇淋是唐朝人的流行饮品,几百年前的人们就已玩过“非诚勿扰”,诺贝尔科学奖居然有那么多乌龙事件……
看世界找找历史边际,一段文明诞生的传奇往事,每一点趣味都深藏着时空的传奇。
2019年9月20日 已读
差不多相当于十万个为什么和世界真奇妙的结合体,但内容略微显得还是有些简单了,算是知识普及类读物,可以一试。
历史 常识 文化
武士的女儿 豆瓣
Daughters of the Samurai: A Journey from East to West and Back
7.4 (7 个评分) 作者: (美)贾尼斯·宝莫伦斯·二村 译者: 马霖 中信出版社 2018
国内首部以女性和留美学生为主体的明治维新史
窥见动荡年代的女性解放和历史滥觞
..... .............
※编辑推荐※
★ 本书是第一本以女性留学生为主体的明治维新史,与一般的明治维新史所不同的是:作者以全新的视角考察了日本女性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所做出的贡献 。在明治维新这次重要的改革运动中,日本女性既是受益者,地位和生活方式得以改善,同时也是直接的倡导者和推动者。而对女性这后一种角色,及其对明治和此后日本社会巨变的作用与影响一直没有充分的考察。本书通过详实、生动、丰富的叙述填补了这一空白。
★ 东亚史学者数十年研究成果。通过大量档案资料、百余封书信的迷人编织,展现明治维新期间日本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的深刻转折。
★ 诸多学林人物掌故轶事荟萃于此:伊藤博文曾用一点腌菜抚慰了小留学生们的神经;岩仓具视因害怕被美国民众围观而躲在酒店不肯出门;中国首批留学生之一的谭耀勋与这些日本留学生一同寄宿于美国家庭,并结下友谊;日本第一留美女性最后嫁给家族仇人,成为“鹿鸣馆之花”;津田塾大学的创始人津田梅子犀利批评其学生平冢雷鸟激进的女权主义思想;日本小说家德富芦花的《不如归》竟扭曲了山川舍松的形象,作家于作品发表十九年后,才正式向读者及当事人公开道歉……一段段轶事串联起一部生动的明治维新名人录。
★ 可读性强,文笔生动,资料充实,出色的非虚构历史写作。 日本文化爱好者必读的精彩故事!
★ 《纽约时报》年度好书!《艺伎回忆录》作者Arthur Golden、普利策奖得主Stacey Schiff、普利策奖传记类得主Megan Marshall 、美国图书馆协会最佳小说奖得主 Ruth Ozeki强力推荐。亚马逊四星好评,《纽约时报书评》、奥普拉杂志、《西雅图时报》《出版人周刊》好评推荐。
...................
※内容简介※
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倡导“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开始走向现代化。这次划时代意义的改革,不仅是全面现代化的政治革命,也是日本女性意识觉醒的关键时刻。处于时代的锐变中,武士家族的女孩们能否接受未来的挑战?她们又如何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景观?
1871年,明治政府开拓使选派5名女留学生随岩仓使团前往美国留学。她们的使命是学习西方文化和规则,学成后归国协助培养将要领导国家的新一代开明日本人。5名女孩中最后只有3名留在美国学习。山川舍松、津田梅子和永井繁子都生长于传统的武士家族,作为日本第一批公派留学生,一到美国,她们立刻成了名人。留学期间,她们寄宿于美国家庭,在西方文化和教育的熏陶下,几乎彻底融入当地社会,成为了典型的美国女学生。 10年后,她们学成归国,却发现自己已成了故乡的陌生人。在异质文化的融合和冲撞下,女孩们坚定信念,踽踽前行,立志为日本教育改革做出贡献。在这场女性教育的革命中:山川舍松推动日本外交,协助创立日本红十字会,津田梅子创立日本知名学府津田塾大学,永井繁子也成为当时知名的教育家。
《武士的女儿》是国内首部以女性留学生为主体的明治维新史。作者贾尼斯·P.二村细心地串联起信件和档案文件,为这些文化遗孤和时代先锋者书写了一部精致而细腻的集体传记,生动地再现了一段被遗忘的历史。在这部读起来犹如小说的非虚构历史著作中,我们不仅得以窥视三位非凡女性传奇的生命历程,更是通过个体的命运了解日本现代化初期,女性地位和命运的变迁,以及日本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的深刻转折。
...................
※媒体推荐※
二村用其优美的文笔巧妙地编织出三位女孩迥异个性,犹如契诃夫笔下的《三姐妹》。
——Christopher Benfey, 《纽约书评》
《武士的女儿》的真实故事读起来如小说:三名女孩在命运的捉弄下离开故土,成为连接日本和美国的桥梁。作者以电影的笔触呈现故事,生动地再现了一段被遗忘的历史。
——Arthur Golden,《艺伎回忆录》作者
你很难找到能够游刃有余地刻画人物关系和人物内在思想的小说家……二村做到了!在本书中,她通过三位少女的故事切入讲述了大时代的变迁,成功地构建起日本和美国文化的桥梁。
——Becky Krystal, 《华盛顿邮报》
二村实现了很多历史学家们无法企及的成就,她的这部作品得到了学术专业读者和非专业读者的青睐。作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叙述了三位女性的传奇经历,展现了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早期日本社会的图景。
——Miriam Kingsberg,《洛杉矶书评》
关于三位非凡女性的精彩绝伦的故事,敏锐地扑捉了现代社会中异质文化间的冲撞。《武士的女儿》是日本文化爱好者不可多得的一本历史著作。
——Ruth Ozeki,《不存在的女孩》作者
通过历史与传记的迷人编织,作者讲述了日本面对现代化势不可挡浪潮中的生动故事——关于日本女性的教育和解放启蒙,独特而优雅。
——Kirkus Review
作者书写了一部精致细腻的集体传记。传记爱好者、对美国镀金时代或日本明治维新感兴趣的读者,以及《艺伎回忆录》的书迷,将对其手手不释卷。
——Library Journal
作者细心地串联起信件和档案文件,在这部关于日本内战后三位武士之女被送到美国的传记中,讲述了巾帼英雄的真实故事。
——Publisher Weekly
本书对于这些文化遗孤和时代先锋者的描述如同小说一般精彩,让人动容。
——Julia Pierpont,《奥普拉杂志》
读起来犹如小说,在东西方文化冲突和交融中,窥视三位非凡女性传奇的生命转折。
——Elizabeth Bennett,《达拉斯早报》
本书记录了日本女性主义的萌芽,作者非凡的非虚构历史叙述技巧增强了整体的真实感。
——Historical Novel Society
2019年9月22日 已读
三位女子回国后才是这本书的高潮,也再次验证了,时代可以改变人生,而人则改变不了时代,谁都是在时代的风浪中漂泊和游荡,做出的那些决定,除了性格即命运之外,其他的都是偶然而已。
中信大方 历史 女性 日本 美国
《万物有意思.中国篇》(全二册) 豆瓣
作者: 北京日报《万物》编写组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18 - 3
1.北京日报《万物》编写组蛰伏多年匠心之作
2.一部东方生活的极简历史,刷新你的常识认知
3.四色印刷,全彩配图,一段历史与审美的奇幻历程
4.语言通俗,故事生动,一场古典与现代的灵魂碰撞
5.史上稀奇古怪、趣味十足的事情真相,处处都是意想不到
6.刨根问底,探究万事的来龙去脉,一部妙趣横生的百科全书
格物致知,万万没想到的趣味历史。
你知道吗——
扇子最早是用来象征权威的,风筝是魏晋发明的最早飞行器,北京中轴线是歪的,孙悟空可能是从印度“进口”的,旗袍讲究“九翘三弯”,汉代就有年终奖,唐朝人离婚很文艺,饺子和医圣张仲景竟然渊源颇深,“样式雷”的烫样可以秒杀现代的建筑模型……
与古人谈谈衣食住行,一部东方生活的极简历史,身边的点滴都有一段悠长的故事。
2019年9月23日 已读
属于社会学方面的十万个为什么,有对知识进行补漏查缺的作用,可以一读。
中国 人文 历史 常识 文化
从大都到上都 豆瓣 谷歌图书
8.4 (65 个评分) 作者: 罗新 新星出版社 2017 - 11
生动还原八百年前元朝两都间辇路的真实面貌,一本多角度的历史大散文。
一座历史名城大都(今北京)和一颗草原明珠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由这条路相连。
这条路尘封了八百年,当年皇帝仪仗浩浩荡荡、溪流清澈、青草茂美、骏马奔腾。如今已是沧海桑田。八百年前的辉煌,隐没在 平凡的村庄和深山荒草间。
这条路是元代的辇路,是皇帝往返两都之间的专属性道路,设有十八处纳钵。
这里是山川的终点,草原的起点,贯穿长城内外,是自古以来从蒙古高原进入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
享受历史的丰富,探寻生命的意义,重新发现中国。
北大教授罗新,一位中国中古史和中国古代边疆民族史的专家,在华发之年,自北京健德门启程,沿着古代辇路北行,经龙虎台,过居庸关,行黑谷,越沙岭,背着行囊,徒步穿越北京、河北的重叠山谷,进入内蒙古草原,不畏烈日、暴雨、尘土飞扬、山路艰辛,穿行于田垄与山谷间,一步一步走完了从健德门到明德门的四百五十公里山川河流,抵达上都,完成了他十五年前的夙愿。
“我,作为一个以研究中国历史为职业的人,真了解我所研究的中国吗?我一再地问自己。”
作者的叙述平静从容,充满古典气息,给人以思想的启迪,美的享受,读来欲罢不能。在作者的讲述中,历史与现实交错,呈现出迷人的色彩。
大历史与个人小历史在书中错落交汇。
在这条路上,一边是历史,一边是现实。一边是遥远的史书上的沧桑印迹,一边是近处几十年的悲喜人生。年少时不为人所知的暗恋,三十年前的半途而废的远足,二十年前暴风雪中被倒提双脚走出黑松林,风华正茂的女学生突然离世,浅淡之交故人的神奇失踪,记忆里一朵牵牛花的摇曳,都因某一地点某一场景,在路上被恍然忆起。作者五十年的人生,也零星散落在这条徒步之旅上。
后工业时代,当时间和空间被压缩得几乎不值得测量时,徒步是对主流的抵抗。
本书汇集了许多的旅行家对于徒步的思考和意义。所引用的国外旅行家的段落,几乎都出自作者的优美译笔,且金句叠出:
“挣扎多年以后,我们明白了,不是我们成就了旅行,而是旅行成就了我们。”
“旅行就好比婚姻,如果你以为你能加以控制,那必定大错特错。”
本书配以精美手绘插图,以及手绘地图,生动表现沿途历史遗迹和人文风貌。
2019年9月25日 已读
除去掉书袋的大部分,内容还是蛮好的。只是从文字中也能看出,作者是历史学家,而非作家,文笔确实不好,很多遣词造句都蛮费劲的。
要像古代人那么的走,现代人已经是完全做不到了,作者这样的只能称为汽车折返式行走吧。
人文 历史 文化 纪实 随笔
古都北京 豆瓣
作者: 王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 7
《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中国古都五书:古都北京》是中国古都系列丛书中的一种,共分为九章,分别从北京城市的变迁、宫殿建筑、城垣与坊市街道、坛庙与陵寝、寺庙道观与其他宗教建筑、文学艺术、园林风光、关隘与交通,以及风俗民情等方面,对北京城市发展历程和都城历史文化作了全景式的“鸟瞰”和描绘。作者王岗从事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中国古都五书:古都北京》脉络清晰,图文并茂,文采斐然。
2019年10月4日 已读
作者王南,即在读库发表建筑系列的作者,基本功扎实文字洗练精确历史熟知,读完这本书,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北京,但北京的那些美景和神韵,要不是看不到了要不就是看不见了……
中国 人文地理 北京 历史 古建筑
平安朝的生活与文学 豆瓣
平安朝の生活と文学
8.5 (8 个评分) 作者: [日] 池田龟鉴 译者: 玖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 - 5
平安朝宫廷女性生活百科全书
《源氏物语》专家写给普通读者的入门读物
为读者展开宁静而幽娴、朦胧而深邃的平安文学画卷
◎ 编辑推荐
☆ 平安时代宫廷女性生活的百科全书
☆ “平安文学的视角,毋宁说就是女性的视角。”一千年前宫廷女性的文学记忆,塑造了我们对平安朝的历史想象。
☆ 著名平安文学学者池田龟鉴通过搜罗整理物语文学原著,为读者搭建宫廷女性生活的模型,还原历史建筑、器物、风俗乃至观念,使读者与平安时代建立更为真实可感的联系。
一千多年前的日本都城平安京有怎样的规划?皇宫又是如何布局?
“罗生门”在古时是怎样的地方?
宫廷女性一生中会经历哪些仪式?
清少纳言对职业女性有何见解?
宫廷之中流行怎样的妆容和发型?
紫式部因何获得绰号?
如何逃避噩梦所预兆的命运?
……
◎ 内容简介
平安时代是日本从八世纪末桓武天皇定都平安京(即现在的京都)到十二世纪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为止的历史时期,是日本古典文学到达顶峰的时期。本书堪称“平安时代女性生活百科全书”,从城市结构、后宫制度、宫廷住所、社会活动、习俗、饮食、器物、婚姻、生育、教育、美容、疾病和医疗、美学观点、信仰等角度,揭示了平安时代宫廷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池田龟鉴专攻平安时代文学,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欣赏,他搜索浩繁的文学典籍,通过对古典文学原著的丰富征引,将平安时代文学中的世界展现在读者眼前。
2019年10月9日 已读
应该叫平安朝宫廷生活与文学,因为很难想象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也这么复杂和讲究,其实平安朝的东西留传到现在的没有几件实物,所谓美啊风流啊,在那个物质还很缺乏的年代,这些只是后人美好的想象罢了。
历史 平安朝 日本 日本文化
从历史中醒来 豆瓣
作者: 孙机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 - 8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作者孙机新作
文物学家、考古学家孙机叙谈古代文物,唤醒沉睡在博物馆中的千 年古物,讲述古代社会生活,把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基本知识介绍给读者大众。
作者在文物研究、鉴定方面造诣深湛,擅长运用文物与文献相互契合的方式和晓畅的文笔,一器一物,揭示起源与演变;既有宏观的鸟瞰,更有细节的发明。举凡历史时期的动物、饮食、武备、科技、佛教艺术,乃至杂项等中国古文物,一一复原岁月侵蚀下模糊乃至消逝了的历史场景,帮助读者通晓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常识。本书以饶有兴味的专题立篇,考证得出的结论固然令人信服,剀切从容、剖肌析理的过程,也同样引人入胜。雍容平易之文,而时挟攻坚折锐之风。书中用到的数百幅线图,皆出自作者手绘,严整精细,画面生动,图文相辅,涉笔成趣。
2019年11月9日 已读
一个好的历史学家,还要是一个好的植物学家动物学家建筑学家画家,甚至还要会酿酒以及会磨豆腐,太太太不容易了,这就是这本书满分的原因。
历史 名物 孙机 文化 文化研究
古代日本的女帝 豆瓣
女帝の古代日本
作者: [日]吉村武彦 译者: 顾姗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 5
天皇”这一称号诞生于飞鸟、奈良时期,这一时期也是日本成为律令制国家的时期,而其间有六位、八代女帝陆续登上历史舞台。为何日本的女皇帝会集中出现于这一时期?她们能否开创“女系天皇”的先河?禅让和重祚只发生在女帝身上的原因是什么?从倭国女王卑弥呼和壹与,到首位女帝推古天皇,再到*后的古代女帝——称德天皇,吉村武彦解读了“女帝的世纪”之谜。
2019年11月30日 已读
让中国人看来,在古代的神话里寻找历史的规律以及逻辑,无非是缘木求鱼,到头来还要在中国的史籍里去验证,这样的道听途说,如何验证所谓的历史是发生过的真实?
历史 日本 日本古典 日本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