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日本权力结构之谜 豆瓣 Goodreads
The Enigma of Japanese Power
作者: [荷] 卡瑞尔·范·沃尔夫伦 译者: 任颂华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 10
日本,一个让外界看不懂的国家——政府不会做出果断的决策,首相是随时可以下台的“替罪羊”,不同的党派只是操纵选票的机器,那么究竟是谁在控制日本?政府、党派、财阀、司法系统、媒体和有组织的黑帮……这其中为什么很难找到真正掌握权力的核心,一个可以去问责的对象?
本书最早写于1989年,是对日本商业、社会和政治结构的重要论述。沃尔夫伦以局外人的视角观察日本,结合30多年来在日本的采访工作、与商政要人的私人对话,全方面剖析日本社会的运行机制,深度解读日本战后历史与未来走向,呈现了一个我们未曾理解的真实日本。政府、党派、商界财阀、警察和法院、大众媒体,甚至是有组织的黑帮与新兴宗教,社会各个方面的掌权者,建立了绵密的人脉关系网笼罩全国。权力分散在社会的每个角落,也造就了温顺的国民——全身心奉献给公司的男性工薪族,只适合待在家里的女性,还有缺乏创新能力、应试机器般的学生。他揭开人脉关系维持的巨大网络,戳破了将权力压迫伪装成传统文化的“日本文化”外皮,也打破了30多年来有关“日本第一”的梦幻神话。
2021年6月10日 已读
80年代末的学术著作,如今看来,稍微有些过时,即政官体制现在其实基本上只存在政,而官僚集团差不多已经被拆分消失了,但其对过往的追溯又是那么的犀利和一针见血,差不多算上对日本经济辉煌的原因的总结又是对之后没落的预言。
历史 政治 日本 日本史 日本政治
财阀的时代 豆瓣
財閥の時代:日本型企業の源流を探る
作者: 武田晴人 译者: 王广涛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 - 5
本书详细阐述了日本明治维新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约80年的经济发展史中,作为“政商”的财阀所扮演的关键角色。财阀虽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适应新的角色,但一直都是日本型企业的代表。本书联系近代日本发生的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同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与国际形势,从宏观的视角进行论述。
2021年7月14日 已读
应该是我国目前第一本系统介绍三菱三井住友等日本财阀的来龙去脉的普及型读物,期待其下一本新书《三菱财阀形成史》,所有光鲜亮丽的表面之下都有其最初的龌龊,财阀当然也不例外。
人文 历史 政治 文化 日本
新语往还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沈国威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 - 7
本书是一本近代语言史著作,总体论述了近代中日语言交流的过程、特点,指出日语进入现代汉语的时间、典型的事例。介绍了从17世纪传教士的汉译西书工作,到20世纪初中国人汉译日书的历史经过。以《时务报》《日本国志》《辞源》《官话》等文本为例,讨论中日之间语词环流的情况。并专门考察了“热带”“陪审”“化学”三个名词在近代汉语里出现和普及的过程。
“红星” 豆瓣
8.5 (11 个评分) 作者: [日]石川祯浩 译者: 袁广泉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1 - 6
本书前半部分从1937年日本政府公报登载的一幅错误的“毛泽东”照片入手,追寻外界逐渐认识中国革命领袖的历史过程,以及其间所发生的误解、巧合与蓄意隐瞒。后半部分则致力于复原《红星照耀中国》的诞生过程与版本流变,详细梳理了它在中国、苏联、日本等地的历史命运,澄清了后世对于这一名著的诸多误解与不实指控。
2021年9月29日 已读
没找到日文版,读的是香港中文大学的版本,全书分成两个部分,上半部分是关于一张胖子的照片的探索,这部分很精彩,下半部分是关于斯诺的《西行漫记》的成书出版的,就逊色了很多,全说读下来,还是觉的其原版的名字有些太哗众取宠了,和书的对应关系真不大。
中国 共和国史 日本 毛泽东 海外中国研究
中国近代历史的表与里 豆瓣
9.2 (13 个评分) 作者: [日] 石川祯浩 译者: 袁广泉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9
《中国近代历史的表与里》收入日本著名史家石川祯浩近十余年的重要论文,集中反映他对近代中日思想交流史和早期中国共产党史的新思考,在广泛调查史料并借鉴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一系列历史现象和具体细节进行缜密分析与考证,以期揭示和探讨中国近代历史的多重面相。
石川祯浩一贯主张采纳更宽阔的研究视野,充分考虑日本和西方(包括苏联及第三国际)的影响,从与世界性的思想流通、影响及运动之相互关系的角度着眼,回归历史发生现场,加深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理解。
2021年10月14日 已读
其“黄帝像”的研究还是打开了我们中国人的一扇窗的,其他的也还好,稍小部分有些则过于偏僻,知道与否其实都无关紧要,只能说历史研究有的方向越来越偏越来越脱离一般人民大众的认知了。
中共党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政治学 日本
日本文化中的性角色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荷] 伊恩·布鲁玛 译者: 张骁凌 / 季南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9 - 4
荷兰学者伊恩·布鲁玛在《日本文化中的性角色》中惊叹:在人类历史上,妓女从未像江户时代的艺伎那样对一个民族的文化起过如此突出和重要的作用。在日本的国产宗教神道教中,原始的性祟拜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而日本的思想启蒙者、后来成了日元万元钞票头像的福泽谕吉曾说过这样一句流传很广的名言:日本对付亚洲有两种武器,一是枪,二是娘子军。一下子将当时妓女的作用上升到国家利益的高度。

——摘自网文《经济学家与妓女的贡献与作用比较》
2021年10月26日 已读
本书理想国20多年后出个一个版本叫《日本之镜》,很难理解为什么89年出版本书时,收录在光明日报出版社的《世界性学专著》里,真是个神奇的年代。
伊恩·布鲁玛 文化 文化研究 日本 日本文化
东京绮梦 豆瓣 Goodreads
A Tokyo Romance: A Memoir
7.0 (41 个评分) 作者: [荷兰] 伊恩·布鲁玛 译者: 何雨珈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1 - 8
20世纪70年代,日本刚刚结束汹涌激荡的战后重建。此前的十多年间,日本人口激增,经济起飞,制造业繁荣发达,文学、电影等艺术文化领域一片欣欣向荣。而若是稍往后看,彼时的日本又处在经济泡沫时代的前夜,即将被卷入全球化的旋涡中。夹在其间、看似不怎么起眼的70年代,实则继承了战后之初的辉煌发展成果,又昭示了日本文化大繁荣、走向世界的进步潮流,拥有承前启后的地位。
1975年,20岁出头的伊恩·布鲁玛来到了日本。他凭借过人的嗅觉,迅速发掘出70年代异彩纷呈却不为世界所知的日本前卫文化,深入到深层的角落、前沿的现场和核心的文化艺术圈:东京浅草的杂乱小巷和破败剧院、下町的文身工作室、京都的真人色情秀,还有黑泽明的电影拍摄现场、寺山修司的实验剧团、唐十郎的巡演帐篷。他以一个“外人”的身份,游离于戏剧、电影、摄影等领域和东京地下文化生活的边缘,好奇而冷静地观察和接触身边的一切。
离开日本数十年后,布鲁玛基于对这段亲身经历的回忆,结合长期的研究思考,敏锐犀利地捕捉到日本怀念传统又敢于革新、迷恋异邦又封闭排外、注重秩序又崇尚暴力的复杂文化气质,从时代与民族的外部描摹出一副迷人独特的日本面貌。
2021年10月31日 已读
伊恩・布鲁玛最好的一本书,自己亲身在东京的经历,他的这些故事让我想起了89,90年代在北京摇滚圈晃悠的那些外国人,利用自己西方人的特权得到了一些东西和经历,如果高原说的那样,记录下这些并不是因为自己的能力,而是碰巧他就在哪里。书名起的很糟,跟内容并没有什么关系。
东京 历史 回忆录 文化研究 日本
东京贫困女子 豆瓣 Eggplant.place Goodreads
8.3 (128 个评分) 作者: [日]中村淳彦 译者: 傅栩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 - 8
Literature Publishing Pub 2021-07-01 288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In an interview for this book. there are young girls who are forced to enter the custom industry before the entrance ceremony. and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who ...
2021年11月4日 已读
写的很好,几乎就是目前日本现实的反应,但作者的意识还是太狭窄,虽然这是一个个微观的群体现象,其实背后无非是宏观日本经济日渐萧条在个体上的反应而已,如同泰坦尼克的沦陷,被抛下船的永远是最底层的人民。如何解决?除了最基础的国富民强之外,只能让社会堕落的慢一些罢了。
女性 文学 日本 纪实 非虚构
高中生穷忙族 豆瓣
高校生ワーキングプア:「見えない貧困」の真実
6.8 (23 个评分) 作者: 日本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译者: 马惠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1 - 8
“明明还是孩子,却被逼成了大人”
无法安心学业的高中生
日本现代贫困的缩影
————————————
在日本,
每7个未成年人中就有1人处于“贫困状态”,
每2个大学本科生中就有1人申请奖学金。
————
高中生穷忙族在外打工挣钱、在家忙于家务,哪怕成绩优异,靠借贷型奖学 金完成学业,也可能因债务压力而陷入更深的贫困。
然而,即便拿出确凿的数据,认为“贫困并不存在”的人依然随处可见。
“哪里穷了!这不是还用得起智能手机吗?”
“衣服不也是干干净净的吗?”
“明明还有过得更艰难的人,真矫情。”
为让“看不见的贫困”可视化,NHK特别节目录制组展开了日本全国范围内的采访和跟踪调查,用数据和实地采访还原出真相,将现代贫困的根深蒂固性一览无遗地暴露在大众面前。
2021年11月5日 已读
不愧是NHK的节目,与小报记者写的《东京贫困女子》不同,如此悲惨的现实也能非常的正能量,并且选择的都是完美受害人的主人公,没有援助交际没有任何的精神疾患,仿佛加了一层正能量的滤镜,终究还是摆脱不了日本社会越来越贫困化的现实。
教育 日本 日本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社会 社会学
横滨玛丽:被遗忘的真实 豆瓣
ヨコハマメリー
作者: 中村高宽 译者: 王众一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21 - 3
一度活跃在横滨街头的白妆老妓玛丽,因其特异的妆扮、扑朔迷离的身世成为一代街头传奇,融入战后一代横滨人的记忆。尔后,随着城市的变迁以及玛丽年纪渐老,她从街头黯然消失。本书以玛丽为视角展开,具有以下特色:
一、一部边缘小人物的个体生命史
本书的中心人物玛丽,是生活在城市间隙的人群中的一个,是有别于所谓遵守公序良俗市民的另类存在。这类边缘小人物无时无刻不与城市发生着联系,却又游离于主流城市叙事之外。他们身上所发生故事,所经历过的人生,往往淹没在宏大叙事之中,成为历史尘埃,不被记取。本世纪以来,史学界倡导书写对象不应仅限于王侯将,还应当更多地着眼于普罗大众,进入微观史学的写作,重新发现历史中鲜活、灵动的“人”,深挖细节描摹他们寻常的欢愉与哀痛,进而镂刻出生活在同一时代的群体,解读他们生存时代的社会与历史。本书所关注的对象,显而易见是契合这一潮流。
二、一部女性战争史
战争是野心与权谋的产物,而其代价却需要每个具体的人来承受,包括身赴战场的战士与身处后方的平民。1952年,来到横滨、横须贺一带谋生的玛丽,正是那场战争的产物——一个战后艰难时期与男人们周旋,并顽强地生活过来的娼妓。诚如书中所言,通过玛丽的经历能感知真实的昭和时代,“这是一部不用讲大道理的历史,一部拥有独特视角的女性战后史”,“她的故事令我对于战后史讲述这种形式产生了生动的既视感”。
三、日本近现代史的缩影
虽说本书是追寻小人物的生命历程,但中村将其置于宏大的横滨的城市变迁,日本近现代历史进程的背景中进行叙述。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将军率领舰队经上海驶入日本江户,史称“黑船来航”,是为日本近代史的开端。日美签订《日美亲善条约》之后横滨开埠,这使得横滨成为负有现代日本之名的城市。开埠后的横滨港人口聚集,商业兴盛,“风俗业”也随之兴起,并持续发展。二战后,横滨稳稳地抓住了经济成长的机遇期。玛丽在横须贺、继而来横滨“找活”,也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而待横滨继续转型成吞吐集装箱货船的现代化国际性大港口之后,玛丽经常出没的伊势佐木町和马车道的店铺等亦完成了老一代人退出,新一代人登场的过程,玛丽也离开这个城市。玛丽的半生可谓与昭和时代交织展开,其经历是一段日本的近现代史的缩影。因此,以玛丽在横滨的际遇为视角,将横滨这个不断膨胀的现代城市的变迁一一呈现,一幅日本近代史的画卷由此打开,那么,历史不再是史书上冰冷干瘪的文字,是既立体又有温度的故事。
四、写作手法独特
本书从都市传说开始,通过访谈那些与玛丽打过交道的人们娓娓道来他们与玛丽交往故事,勾画出徐徐浮现出来的人物轮廓,中村导演追寻真实的玛丽,层层拨开玛丽的神秘面纱,叙事极富画面感,可读性极强。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玛丽身份低微,职业不够体面,经常遭到驱赶,但整个书的基调并不灰暗,而是充满温情。譬如即便玛丽生活困顿,但仍然保持着一颗慈悲之心去接济贫苦的“客人”,而在玛丽居无定所之后,一些横滨绅士是为让玛丽能在床上安睡一晚而接受玛丽的“邀请”。譬如对这些另类绝非如洁癖般赶尽杀绝,而是接纳并包容了他们的横滨。尤为令人动人的元次郎与玛丽跨越三十三年的友谊。这些无不展现小人物富有生命韧性与个体尊严,弱小而不失光辉的一面。
本书兼具微观的对象与宏观的视野,将宏大的时代背景,寓于小人物的故事之中,既有有深度,又有可读性,是难得的佳作。
2021年11月7日 已读
其实写的不好,整体太过于啰嗦,不知道是原文还是翻译的问题,玛丽作为主角的文艺作品,以前也有过,切入点都是一个人一座城和一段历史,不由得感叹,其实90年代还是去古未远的年代,而同样的现在,什么都留不下了,记忆历史似乎都是虚幻的存在。
历史 文化 日本 纪实 非虚构
简读日本史 豆瓣
6.0 (5 个评分) 作者: 张宏杰 岳麓书社 2021 - 7
【编辑推荐】
★张宏杰 2021年重磅新作!抽丝剥茧日本人历史上的“大现象”与“小事件”,祛 除偏见,消解误读,解读独特的日本历史底盘与精神世界。
★张宏杰重点解读日本文化史、政治史、外交史、国民性史,以多元视角与理解路径,解答关于日本的困惑,也为认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提供一个参照物。
★立足于日本独特国民性的视角,梳理日本文化脉络,以神话时代到明治维新为重要线索,诠释日本文化独特的世界观念与统治世界的意识,展现中国与日本根本性的文化差异以及日本与世界的密切联系。
★作为一个特别的国家,日本文化的内核超稳定而外表却极易变化,让世人捉摸不定。理解了日本历史的独特性与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才能理解日本对东亚、乃至世界历史走向的影响!
★旅日作家、日本文化研究学者李长声重点推荐!
【内容简介】
日本是一个特别的国家,文化内核超稳定而外表却极易变化,让世人捉摸不定。理解了日本历史的独特性与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才能理解日本对东亚、乃至世界历史走向的影响。
本书从四个维度为读者呈现了一部立体而丰富的日本历史。
第一部分从日本人独特的性观念切入,分析日本历史和文化的独特性;第二部分按时间顺序,简述从绳纹时代到明治维新的历史,重点是分析日本为什么进行大化改新,以及大化改新何以失败,对比日本历史轨迹与中国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第三部分分析日本人的世界观念以及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第四部分则总结日本国民性的成因及特点。
本书以多元视角与理解路径,解答关于日本的所有困惑,也为认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提供一个参照物。
2021年11月23日 已读
勉勉强强算三星吧,有些观点还是挺不错的,耳目一新醍醐灌顶的感觉是有的,但有些观点则充满了对日本人的刻板印象,隔靴搔痒感慎重,并且由于张宏杰读不了日语,其参考的中文文献资料乱七八糟,年代过久的如《菊与刀》有之,国内三流大学的硕士论文有之,甚至连地摊文学都有,这治学态度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世界历史 东亚 历史 张宏杰 日本
神好多的日本 豆瓣
6.0 (5 个评分) 作者: [日]山口谣司 译者: 雷欣翰 未读·中国致公出版社 2020 - 11
本书遴选了日本神话中75柱具有代表性的神明,配有75张白描线稿,并收录了与之对应的100余座神社清单,通过说文解字,图解神明名字中汉字的含义,探索神明的前世今生,是一本简单易懂、便于快速掌握的日本神明谱系扫盲书,同时也是一本日本神社打卡锦囊。
日本究竟供奉着哪些神明? 日本神明为何都冠以汉字之名?他们的名字暗藏哪些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又被赋予了什么新含义?这些问题都能够在书中找到答案。"
编辑推荐:
★说文解字,日本“八百万”神明,一目了然。神社神明一一对应,日本神社观光不再走马观花。
★视角新颖独特:通过神明之名中的汉字来解读神明之义,与市面上神话题材的同类书存在差异化。
★迷你的“说文解字”:汉字,文化记忆的载体。偏旁部首、撇捺之间,都藏着日本神明诞生的秘密。本书既是一本关于日本神明的书,也是一本迷你的“说文解字”,使读者惊叹于汉字的造字魅力。
★附线路图,具实用价值:每柱神明都标注了主要受祀的神社,另附有一张彩色神社神明图。
★内容严谨,权威性强:作者是日本著名的中国学博士,文字中彰显其深厚的文化功底,书中的内容都经过了严格的考证,每一处都有来源。
★专业译者,专家审读:中国人民大学古典学博士翻译;北师大王向远教授推荐;上海交通大学叶舒宪教授审读。
★随书赠送精美书签。
2021年12月22日 已读
对日本各种乱七八糟神的名字的说文解字,最有阅读和学术价值的反而是正书前附带的前言和导读,后面的太无趣,读了也记不住。
2021 历史 宗教 文化 日本
殿军 豆瓣
しんがり:山一證券 最後の12人
7.4 (8 个评分) 作者: [日]清武英利 译者: 王家民 / 王秀娟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1 - 7
“别了,日本股份公司”
2600亿非法债务曝光
百年名企猝然倒闭
日本泡沫经济时代金融界乱象
获讲谈社非虚构文学奖
——————————
1990年代的日本,随着泡沫经济破灭,利益输送、损失补偿、账目转移等违规操作盛行的金融界开始自食恶果。
1997年11月,日本四大 证券公司之一的山一证券突然宣布“自主废业”,近万名员工一夕失业,引起日本乃至国际金融界的轩然大波。2600亿日元的账外债务是其垮台的直接原因,百年名企的商誉毁于一旦,日本中央政府财政机关大藏省也拒绝提供援助。
如此大规模的非法债务到底是如何产生的?产生于何时?是谁的决策? 又是怎样被隐瞒的?
山一证券人人自危、急于逃离沉船之际,有12名职员坚守到了最后,顶住各方压力,展开前所未有的公司内部调查,揭露高层长达6年的违法事实。
他们被称为山一的“殿军”。
2021年12月23日 已读
想要了解日本的大公司是怎么堕落怎么争斗怎么不思进取怎么互害的,本书倒是个非常好的例子,有些问题是全球金融界通用的,而有些是日本企业的顽疾,过去有现在有以后还是会有。但书中的有些价值观,真的只能说明日本人真的没有是非观的,只要习惯和不习惯。
上海译文 日本 犯罪 社会 纪实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豆瓣 Goodreads
上野先生、フェミニズムについてゼロから教えてください!
8.8 (614 个评分) 作者: [日] 上野千鹤子 / [日] 田房永子 译者: 吕灵芝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9
◎日本女性主义理论第一人、《厌女》作者上野千鹤子 面向普通读者的女性主义普及课
◎女性为何如此艰难?女性如何奋斗至今?又该如何奋斗?
◎工作、婚恋、育儿,该如何以女性主义的角度思考?
——————
【编辑推荐】
※去年东京大学入学演讲《等待着你的是即使努力也无法获得回报的社会》引发热议,使上野千鹤子成为了明星学者与作家。本书是继《厌女》《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在中国出版之后,她备受期待的新作。
※本书也是上野千鹤子的第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女性主义普及读物。不像她比较艰深的学术著作,本书语言幽默平实、通俗易懂,在轻松的对谈形式中向大众普及女性主义的内涵、历史,以及如何以女性主义角度思考日常中的工作、婚恋、育儿问题。
※本书内容触及现代女性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揭示了在当今社会中女性仍然面对的诸多不公与困境。上野千鹤子从自身的经历着手,将女性主义放置在个人生活的背景中,告诉我们女性主义不仅仅关乎女性,更关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本书辅以日本人气漫画家田房永子的漫画,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一次女性主义的洗礼。
——————
【内容简介】
女性主义是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女性主义?如何用女性主义进行思考?
围绕上述种种问题,日本著名学者上野千鹤子与知名漫画家田房永子,开始了一场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课堂。她们用幽默的语言、传神的漫画,回溯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畅谈母女关系、性、工作、婚恋、育儿等日常生活中的议题,驳斥关于女性的刻板偏见。
这堂课不仅开启了一趟全新的旅程,更告诉我们:女性主义,不仅仅关乎女性,更关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2021年12月30日 已读
除了一些很有趣的小段落之外,本书所谓的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的核心就是我说我是女性主义者,我就是女性主义者,任何可以为我所用的概念都要尽情的使用,即蛋糕先做大后做强,我们田园女性主义者充分的吸收和使用了这些精华思想。
gender 上野千鹤子 女性 女性主义 女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