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安娜贝尔 豆瓣
Annabel
作者: (加拿大)凯瑟琳·温特 译者: 葛 甲 新世界出版社 2011
一部双性人探寻自我的成长史诗,直抵人性深处最幽暗的角落,聆听心灵深处最隐秘的萌动!
亦男亦女,非男非女,生命于TA而言是个谜团。“他”还是“她”?进退两难,何去何从?
1968年,在拉布拉多一个寂静优美的小镇上,一个孩子在冰天雪地中降生了。然而,它既是男孩,也是女孩;它 既不是男孩,也不是女孩。
除了孩子的父亲特莱德韦和母亲简辛塔,唯有邻居托马辛娜知晓此事。简辛塔希望孩子顺其自然地成长,特莱德韦则决定把孩子当成男孩抚养,并为其取名“韦恩”。而托马辛娜暗自称呼韦恩“安娜贝尔”,以纪念自己夭折的女儿。
在粗犷野性的男性狩猎文化的影响下,韦恩一直努力按照父亲的意愿去做一个男子汉;但与此同时,隐藏在他身体里的女性因子也在悄然萌发。特莱德韦想方设法地阻挠甚至扼杀“她”的存在,简辛塔则无可奈何地选择了逃避。光阴荏苒,韦恩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了“安娜贝尔”的存在:她神秘而优雅,指引着他去探寻真实的自我。然而,沉默孤僻的父亲和心如死灰的母亲让韦恩痛苦而彷徨。
托马辛娜吐露的惊人秘密促使韦恩鼓足勇气离开了故乡。在圣约翰斯,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伤害。在摇摇欲坠的瞬间,亲情与友情的温暖关照让韦恩勇敢地挣脱了“他还是她”的羁绊,迎来了破茧成蝶的那一刻……
一部获得加拿大所有文学大奖青睐的小说!
托马斯•海德•拉德尔文学奖/GLBTQ独立文学奖/加拿大总督文学奖
罗杰斯作家信托小说奖/丰业吉勒文学奖/《纸与笔》年度最高奖
入围柑橘文学奖/《纽约时报》重磅推荐/《麦根》年度畅销书
◎我喜欢这篇小说有诸多原因:其语言和思想之干净明朗实为少见,其精准的细节描写令人赞叹,其独一无二的视角令人欣赏,其无处不在的幽默令最晦暗的片断光彩照人。很高兴迎来加拿大文坛独具创新的一朵奇葩。
——约翰•梅特卡夫(John Metcalf),加拿大作家、编辑、评论家
◎一个有关身份、接受与家庭的令人心痛的故事,一本动人心魄的小说……《安娜贝尔》标志着一个我们所需要的文学天才的到来。
——《纪事先驱报》
◎一部关于秘密与沉默的小说……温特在这本书中所创造的是一个不亚于双性人出生那样的奇迹。《安娜贝尔》剥去了性别的符号,提出了一个终极的存在问题:“我们是什么?”
——《环球邮报》
◎一部美丽的书,诗意盎然、扣人心弦……《安娜贝尔》的力量在于探寻性别和自我的困境。我从未读过一部小说,对一个挣扎活在自我中的、被世界视作可怕错误的人,有着如此完美的刻画。
——《全国邮报》
◎小说那如诗如画的语言和清明澄澈的景色描写令人神往。
——《纽约客》
转吧,这伟大的世界 豆瓣
Let the Great World Spin
作者: [爱尔兰] 科伦·麦凯恩 译者: 方柏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在一个夏末的晨光里,下曼哈顿的人们鸦雀无声地站着,难以置信地盯着世贸双子塔。这是1974年8月,一个神秘的走钢丝者在双塔之间,在离地四分之一英里处,跑着,舞着,跳着。在下面的街道上,芸芸众生的平凡日子,也为之不凡起来。畅销小说作家科伦·麦凯恩以其如椽之笔,将纽约城和纽约人,以人们未曾见过的方式,联系到一起。《转吧,这伟大的世界》捕捉到了过渡时期的美国精神:非比寻常的希望,还有回首当中,那令人心碎的纯真。此书也唤醒了我们对于小说的认识,让我们看到小说可以达成怎样的成就,形成怎样的冲击,实现怎样的疗治。
一切破碎,一切成灰 豆瓣
Everything Ravaged, Everything Burned
7.6 (11 个评分) 作者: [美] 威尔斯·陶尔 译者: 陶立夏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2009年,威尔斯•陶尔首部短篇小说集《一切破碎,一切成灰》出版,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十大好书”。2010年,威尔斯•陶尔被《纽约客》入选“四十岁以下的二十位新锐作家”之一,并获得纽约公共图书馆“幼狮小说奖”。
一个讲丈夫因偷情被妻子赶出家门的故事,为何在丈夫站在海 堤上把一条海参抛向大海后便没了下文?一对隔阂重重的兄弟,他们的相处怎么会在哥哥转身吃下一口腐败的麋鹿肉时就戛然而止?丈夫受前妻所托、开车去山谷接孩子与前妻的现任丈夫,这一尴尬的三人之旅,怎会结束于主人公卷入一场莫名的斗殴?一系列没有终点的故事,让人困惑,又勾起好奇。威尔斯•陶尔笔下的美国,散发着避世者、格格不入者黑暗的光辉:失败的发明者,嗜酒的梦者,不幸的父亲,不服约束的儿子……
苏格拉底之死 豆瓣 谷歌图书
9.1 (9 个评分) 作者: 柏拉图 译者: 谢善元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10
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处刑,是古希腊雅典城邦史,乃至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
本书收录的四篇对话录,为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所著。通过记述苏格拉底之死这一历史事件,柏拉图发展了他的哲学,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苏格拉底独特的生活、思想和人格魅力。
五岁时,我杀了我自己 豆瓣 谷歌图书
When I Was Five I Killed Myself
作者: 霍华德·布登 译者: 殷丽君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1 - 9
我喜欢的女孩,洁西卡,因为父亲去世而伤心哭了。我想安慰她,但是她说,她不想再当小孩,所以我们做了那件事。因为这样,他们说我伤害洁西卡,害她住进医院,就把我送进托管中心关起来。
在禁闭室里,没有窗,没有床,没有玩具,只有四面白色的墙壁。我只能用这枝偷偷捡来的笔,在墙上写下我的故事:五岁时,我杀我了自己……
这是作家霍华德.布登营销世界30年的畅销之作。他藉由男孩波登,描绘出一个不被理解的孤独心灵,是如何在一个与他格格不入的世界中生存。这其中,波登的单纯与大人世界的复杂形成强烈的对比,他无力摆脱身边那些讨厌的大人的处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法国经典名著《小王子》;而波登被视为超越常规、不被理解的困顿,以及对成人世界的不知所措,亦常被引比为《麦田守望者》的霍尔顿。
这部小说在法国出版时,立即引起惊人的回响,除了被法国读者拿来与《小王子》相提并论,更推崇它是法语版的《麦田守望者》。30年来,它吸引了各个年龄层的读者,甚至拥有"每十个法国人,就有一人读过"的美誉,这一轰动现象,是法语书籍中少有能及。
有评论说,这本书能有既畅销又长销的成绩,是波登这个男孩太让人心疼难忘,作者的说故事手法太特别。但我们或许可以说,这是因为波登让人想起了那个仍旧躲藏在童年里、曾经不被理解和接纳的自己,也发现我们想要的,其实只是在这世界里,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
暴力夺取 豆瓣
The Violent Bear It Away
9.7 (6 个评分) 作者: [美] 弗兰纳里·奥康纳 译者: 仲召明 新星出版社 2011 - 1
父母双亡的男孩塔沃特在还是婴儿的时候,就被笃信基督的舅姥爷从他舅舅身边偷走,并在阿拉巴马州的荒林里被当做先知接班人而抚养长大。老人死后,十四岁的塔沃特来到城市,回到他舅舅的身边,在那里他努力否定着自己作为先知的命运,反抗着内心对上帝召唤的渴求,但是……
通过将宗教象征和圣经隐喻的写作手法结合起来,作者描绘了一幅上世纪50年代美国南方基督教原教旨主义生活的骇人画面,并嘲笑了现代世俗思想的盲目自信。与此同时,该书还探讨了诸如宗教饥渴、灵魂挣扎、理性与信仰等深刻主题。像奥康纳其他的小说一样,该书也充满了宗教主题和阴暗的想象,使它成为了美国南方哥特文学的经典作品。
在这本书中,你还会不时地看到艾伦坡和威廉•福克纳的影子。
当上帝是只兔子 豆瓣
作者: 莎拉·韦曼 译者: 周芳 2011 - 11
《当上帝是只兔子》内容简介:一个电话,一封监狱来信,她儿时的玩伴消失二十年后终于重现;一棵柠檬树,一场灾难,他最终接纳了怨恨多年的同性爱人。从童年到成长,从埃塞克斯到康沃尔再到纽约的街道,平静的生活下潜伏着死亡、秘密、误解、谋杀、灾难、性与悲情。主人公埃莉和哥哥乔并肩走过四十年,詹妮和查理在命运的罗盘打转,那只叫上帝的兔子时隐时现……纯真褪尽,哀伤在疾走,但冲不垮爱的路标。作者莎拉•韦曼用细腻、阴郁而幽默的笔触告诉你:上帝并非总是高高在上,它可能只是一只兔子,不时地提醒你给记忆留下些什么。没有什么会被遗忘太久,它仍在这儿,但并不属于你……当悲伤澎湃于胸间之际,温暖会适时到来,抚平你内心的伤痛。
这,就是生活。
牛津迷案 豆瓣
Los Crimenes De Oxford
6.5 (8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吉列尔莫·马丁内斯 译者: 马科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 1
远渡重洋来到牛津大学深造的阿根廷数学系留学生,刚到牛津不久即卷入一宗谋杀案,一个夏日午后,他的房东老太太在家中被杀。与他同时赶到现场的是牛津大学数理逻辑学泰斗阿瑟·塞尔登教授,因为有人在他的信箱里塞了一张纸条,上面画着一个圆圈,并写着:“序列的第一个。”
接二连三的人被不露痕迹地杀害,每次案发前后,塞尔登教授周围总是出现一个奇怪的符号。种种迹象表明,凶手是在通过杀人,向塞尔登教授发起数理逻辑的挑战……
作者将毕达哥拉斯学派、哥德尔定理、费马大定理等数学知识与犯罪推理巧妙融合,写成一部短小精悍又回味无穷的推理小说。
王的阴谋 豆瓣
作者: 菲利普·德波伊(Depoy.P.) 译者: 陈卓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 8
“麦谷耕耘,轮毂飞转”——伴随着这句暗语,一个惊天的阴谋正蠢蠢欲动。
1605年,詹姆斯一世决定翻译圣经。罗马教皇震怒,不惜一切代价要破坏这场“恶魔”的工程。首当其冲的是设在剑桥的翻译小组。尽管学者们躲在近乎封闭的院落里,可是,铜墙铁壁也阻挡不了梵蒂冈的意志。不久,一个年轻的学者惨死在书案旁。血淋淋的尸体向所有的幸存者示威。凶手就在他们的内部。剑桥组的负责人弗朗西斯•马伯里决定向一个神秘的组织求援。他们给他派来一个有着谜一样的过去、双手沾满鲜血却又博闻强识、通晓多种语言的男人泰门。他的到来并没有阻止死神的脚步,杀手仍在行凶,学者一个个死去。而泰门本人看起来也越来越难以捉摸。他到底肩负着什么样的使命?他是保护者还是杀戮者?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翻译圣经的詹姆斯一世,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当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时,学者们惊恐地发现了一个足以改写基督教历史的秘密,一个罗马教廷绝对不允许公诸于众的秘密。与这个秘密相比,躲藏在阴影中的连环凶手,同事们的尸体都不值一提。弗朗西斯•马伯里等人抱着自己明天就可能被杀的觉悟,决意要彻底弄清千百年前的真相。
因为唯有如此,上帝的话才可能被人类保存。
托尔金的袍子 豆瓣
Tolkien's Gown and Other Stories of Great Authors and Rare Book
7.7 (7 个评分) 作者: [美] 瑞克·杰寇斯基 译者: 王青松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6
《托尔金的袍子:大作家与珍本书的故事》是一本有纳博科夫标志性手绘蝴蝶的签名本《洛丽塔》、一件衣角有“R•托尔金”铭牌的袍子、一卷一百二十英尺长的《在路上》原稿、一册由伍尔夫夫妇印制发行的艾略特的《诗集》……珍《托尔金的袍子:大作家与珍本书的故事》交易充满了心机算计、叫嚣怒吼、懊悔扼腕,但它也充满了惊喜、友谊与感动。
《托尔金的袍子》追溯了二十部二十世纪经典著作的问世过程,其中不管哪一部,都是全世界读者和收藏家眼中的珍品。曾任文学教授、后又经营珍《托尔金的袍子:大作家与珍本书的故事》买卖二十多年的作者杰寇斯基,以他对文学和珍《托尔金的袍子:大作家与珍本书的故事》的独特感悟,用风趣平实的文笔,带我们走进名著珍本的世界。通过作者经手的这些作品——《洛丽塔》、《道连•葛雷的画像》、《儿子与情人》、《撒旦诗篇》等等——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这些作品当初问世的曲折历程、文坛巨匠的趣闻轶事、收藏与转手的因缘巧合,也瞥见了精彩刺激的商场心机。
吸血侠达伦·山传奇Ⅳ 豆瓣
作者: 达伦·山 译者: 百合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 8
《吸血侠达伦·山传奇4》讲述了:暮先生死了,达伦在悲痛中消沉了,但他在内心里一直企盼着奇迹的发生:暮先生会死而复生……为了解开小人哈克特的身世之谜,达伦和哈克特在小先生的安排下,走进了另一个陌生而奇特的荒凉世界,遭遇了重重劫难,九死一生……达伦与吸血魔王再次遭遇,吸血鬼和吸血魔的最后决战终于开始……
达伦死了,吸血魔王死了,吸血鬼和吸血魔的战争结束了。然而,真正的和平并没有到来,一个更强大更加可怕的敌人已经出现,并将毁灭这个世界,原来这一切都是小先生的阴谋……
书信选 豆瓣
作者: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冯增义 / 徐振亚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3
涉及作家的创作、文艺观,政治思想和个人经历的重大事件,对全面深入了解作家的创作有重要作用。
陀思妥耶夫斯基论艺术 豆瓣
作者: [俄]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冯增义 / 徐振亚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 - 4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国作家。本书全面而又扼要地汇编了陀氏论艺术的各种资料,包括他的有关论文、评论、日记、书信、纪事等。
可怕的孩子 豆瓣
Les enfants terribles
7.7 (11 个评分) 作者: (法)让·科克托 译者: 王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1
父亲抛弃全家,却在病入膏肓之际回家中死去;母亲年纪轻轻瘫痪在床,不久也撒手人寰。姐弟俩生活在一个布景奇怪的房间里,玩着独创的游戏,母亲去世后,家里的老朋友兼医生继续照顾孩子。姐姐伊丽莎白在嫁人前一刻失去未婚夫,继承了对她来说毫无意义的巨额遗产。而弟弟保罗与姐姐的好友相恋,姐姐为留住弟弟,用计促成好友与保罗的同学热拉尔结合,最终酿成悲剧,姐弟俩怀着超乎伦理的感情双双自杀。
这本书自己超越界限,变成了神话,循着因保罗和伊丽莎白的奢侈而激荡的青春精神,以及那场雪映射在情节上的某种致命光亮。 无可否认,这部作品施展着一股魔力,激起了年青人既渴求又排斥的不安。我眼看着它反过来对付我,那些粗暴的灵魂紧随我不放。——让•科克托
他拥有一切灵动流畅、抒 写微妙的天赋,源源不断的诗意,能抓住所有人与事物可笑之处的那种机敏绝顶的才智,生动明澈的精神,以及一笔当成零花钱的巨额财富!巴黎最富有灵气、最才华横溢的人,王尔德和尚福尔的混合体,他自知命中注定要成为这样的人。——莫里斯•马丁•杜•加尔
狂野之夜! 豆瓣
Wild Nights!: Stories About the Last Days of Poe, Dickinson, Twain, James, and Hemingway
8.6 (1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译者: 樊维娜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 5
当代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以犀利与悲悯之笔演绎大师亦真亦幻的人生收官时刻
这是一部大胆颠覆的短篇小说集,五个惊异绝伦的故事分别幻想五位大师级作家生前最后的时光,剧情根据传记史实编造,通过模拟个别作家的独特文风写成。故事深刻、诚挚、令人心痛又感动,作者用那最犀利的文笔刻划出最深沉的人类心理,读来让人屏息。
试验年代 豆瓣
Specimen Days
作者: (美) 迈克尔·坎宁安 / Michael Cunningham 译者: 穆卓芸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1
《试验年代》是结合写实、推理和科幻类型的三段式小说,背景为三个不同时代的纽约,以“草叶诗人”惠特曼的诗句牵引着三个关键人物的宿命。作者表示此小说彻底打破《时时刻刻》和《末世之家》予人的印象。
1865、 2005、 2155 的纽约,时间错置。
第一部《在机器中 》讲述因操作机器过失死亡的西蒙,魂魄附身在机器中,作弄着生前女友凯特琳和自己的弟弟路加斯。
第二部《孩子的圣战》则将时空拉到9•11事件过后,凯特琳成为警局的心理剖析专家,每日面对接踵而来、年仅十余岁的自杀炸弹客,并处理与路加斯之间的爱情纠葛。
第三部《爱美丽》中,西蒙和凯特琳幻化成机器人与外星生物,纽约成了庇护地球的难民营,整座城市充满人工智能与万物有情的角力。
————————————————————
这是一本你一看就忘不了的小说!
──《出版人周刊》
最亮眼、最具渗透力的小说。
──《时代杂志》
歌門鬼城三部曲:泰忒斯獨行 豆瓣
作者: 馬溫‧皮克(Mervyn Peake) 译者: 洪世民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8 - 8
「歌門鬼城」是一個古老的王國,由葛若恩家族統治,王室成員包括第76代國王、王后、公主和國王的雙胞胎妹妹。因國王庸懦無能,所有事情都遵照圖書館長依照傳統所下的指示進行;王后癡肥霸道,養了一大群白貓和各式鳥禽,肩上隨時都有烏鴉棲息;15歲的公主狂野聰明,鎮日在自己的閣樓基地寫詩塗鴉。堡內有一群奇異的僕從,包括圖書館長、王宮總管、御廚、奶媽、醫生等等,各有各的怪癖和心結。
故事從王后意外誕下世子泰忒斯‧葛若恩開始,打亂了王位繼承的順序,15歲的公主和雙胞胎姑姑皆憤憤不平。此時一個廚房小廝史提派克受不了御廚的專政,從廚房脫逃,在古堡內外經過種種冒險,不但挑起王宮總管和御廚的權力鬥爭,還誤闖公主的秘密閣樓,與公主相戀。
後來引起全堡大亂,史提派克把圖書館燒了,一生依賴圖書館方能行事的國王發瘋而死,他眼見世子年幼,利用公主和愚蠢的雙胞胎姑姑密謀爭奪王位,最後公主摯愛的奶媽、兩個姑姑、總管等全死在史提派克手上,公主最後拿著史提派克定情時送給她的玫瑰,跳水自殺。少年國王泰忒斯‧葛若恩與史提派克纏鬥多年,最終殺了史提派克,卻選擇離開傷心古堡,把王權留給想要控制一切的母后。
萨加 豆瓣
作者: 贝纳基斯塔 译者: 凌晨 译林出版社 2002 - 8
小说通过创作电视连续集《萨加》,着力写了四个创作者。路易毕其一生,从事电影业;玛蒂尔德徒劳地写了三十二部言情小说;热罗姆一心想叩开好莱坞的门;“我”,孜孜以求想成为电影编剧。四人辛辛苦苦写了一部《萨加》,莫名其妙地被加上了种种“罪名”,最后一集只好重写。
小说出版于1997年,1998年获法国女读者奖。作品鲜明地打上了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印记:碎片、断裂、诡谲、怪诞、破坏时序、颠覆情节、消解中心、消平深度。但倘若把碎片拼贴起来,把断裂连缀起来,可以清楚地看出,小说重点展示了四个知识分子的人生际遇和心路。
亦真亦假的情爱、引人入胜的悬念、扣人心弦的波折、出人意料的结局,呼唤着人们走出心灵的荒原,呼唤着新的理性精神。
Y先生的结局 豆瓣
The End of Mr. Y
作者: [英] 斯嘉丽·托马斯 译者: 陈雅汝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8
当霍金开始研究爱情,村上春树钻研起了时间,保罗•科埃略在意识空间穿越,便成就了这部平行世界的冒险指南。
比《盗梦空间》更疯狂的意识冒险,Cult版《苏菲的世界》,喜欢《生活大爆炸》的geek们应该读的书。
英国“柑橘奖”入围作品。作者入选英国年轻作家Top20,并获Elle杂志“风格人物”大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先生的结局》是一本传说中的诅咒之书,所有读过它的人都死于非命。它是维多利亚时代作家托马斯•卢玛斯的最后一部作品。
而我,爱丽儿•曼托,英美研究系博士在读,研究兴趣正是托马斯• 卢玛斯。
当我倾尽所有,在旧书店买到稀有的《Y先生的结局》时,偶然间我发现了书里的一个配方,按照配方调制的药水能让我像Y先生一样进入“对流层”,在另一个宇宙里,我的生活或许完全不会是现在这样。
当你能随意窥视别人的意识深处,甚至能控制他,这种感觉一试便无法再忘记。
在时间的迷雾里,你我都是无法停止转动的陀螺,被困在相同的法则里,没有人能逃脱。
我只希望成为书的一部分,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我都愿意。
單身 豆瓣
A Single Man
作者: 克里斯多福·伊薛伍德 译者: 宋瑛堂 新經典圖文傳播有限公司 2010
「現在」這一刻遲早會到,而「死亡」就住在未來……
他在註定毀滅的小世界裡祈求著萬事平安。
如果真能活下來,僥倖的究竟是哪一部分?
半個世紀的等待,終於等到這本《單身》
二十世紀英美同志文學優雅開場的傳世經典
前GUCCI時尚總監湯姆福特執導、奧斯卡影帝柯林佛斯主演 電影《摯愛無盡》原著小說
在還不知道什麼叫「出櫃」的年代,一個男人失去摯愛並永遠無望被理解的故事。
小說時代背景在1962年的洛杉磯,男主角喬治是位大學文學院教授,故事發生在一天之中,開始於喬治對失去戀人的哀悼,而這一天的開始也可能是他一生的最後一日。
伊薛伍德寫出那個年代人們壓抑的情感,內心與外在的斷裂,呈現出整個六零年代初期美國社會窒息保守的氛圍,精采刻畫出不受社會接納的人們內在的心思。美國知名同志作家艾德蒙懷特(Edmund White)曾盛讚這部小說:「為現代同志解放做了開場,一部經典之作。」
本書近半個世紀都未有中文版,在湯姆福特改編電影好評不斷的刺激下,新經典決心譯編此書,鄭重介紹給華文世界。特別商請台灣頂尖設計師聶永真,以華麗內斂的紫底白點布紋書衣加上特別色印刷的獨家劇照,呼應湯姆福特為這部電影所營造的復古美學,也準確詮釋原作者伊薛伍德在文字與生命態度上的優雅,希望透過製作的細工講究向大師深深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