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阿斯彭文稿 豆瓣
The Aspern Papers
7.1 (9 个评分) 作者: [美] 亨利·詹姆斯 译者: 主万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1 - 7
心理分析小说大师举世公认的最佳中篇小说!
《洛丽塔》传奇译者主万倾心力作!
传世名作+经典译文=传世经典重归
心理分析小说大师最才气横溢的中篇小说,作品以饱含诗意的笔触,写一位美国评论家为了探寻大诗人杰弗里•阿斯彭(暗射拜伦)的遗稿,来到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一所古老宅第里,设法成为寄住的房客,与阿斯彭死后飘落异乡、过着隐居生活的情妇展开戏剧性的周旋,一步步接近目标。“我”一度想要偷盗,被这位遗孀逮个正着;遗孀去世,遗孀的侄女虽愿以娶她为条件免费赠送文稿,但“我”退缩了,临了,本来可以到手的珍贵文物,随着旧时代的一线夕阳同归于尽。
黛茜·密勒 豆瓣
Daisy Miller and Other Novellas
作者: [美] 亨利·詹姆斯 译者: 赵萝蕤 / 巫宁坤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7
亨利·詹姆斯(1843-1916)是最伟大的现代小说大师之一。他精雕细琢的《一位女士的画像》、《鸽翼》、《使节》、《金碗》等长篇巨著使他成为公认的所有时代中运用小说艺术最为精妙的大师之一。中篇小说是詹姆斯偏爱的一种“优美无比的”艺术形式,他认为把丰富多彩的内容纳入少而精的形式是对作家的一种挑战,他满怀激情地接受了这个挑战,把中篇小说创作的艺术提高到一个前无古人的水平。本书精选詹姆斯创作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中篇佳作《黛茜·密勒》等凡五篇,另附詹姆斯小说美学的纲领性论文《小说的艺术》及英国作家C·P·斯诺的评传文章《亨利·詹姆斯》,称得上了解认识这位小说大师的上佳入门书。
一江流过水悠悠 豆瓣
A River Runs through it
7.0 (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诺曼·麦克林恩 译者: 陆谷孙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10
陆谷孙教授新译,电影《大河恋》原著
学者暮年讲述亲情、感人至深的美国文学新经典
《瓦尔登湖》之后回返自然,细腻真淳的哲思佳品
典雅文字咏叹似水哀愁,简素插图追摹林壑清美
===========
《一江流过水悠悠》是芝加哥大学文学教授麦克林恩七十多岁时写就的自传性小说,也是他的处女作与成名作。
美国西部小 城密苏拉,山林环抱,大河流淌,河中鳟鱼肥美。长老会牧师的儿子,诺曼和保罗,在浓郁的宗教氛围中长大,并习得了一门被他们奉若宗教的蝇钓技艺,弟弟保罗更是此中高手。兄弟情意甚笃,工作后分居两地,仍不时相约垂钓。但性情刚硬又嗜赌的保罗偏离了生活的安全轨迹,终致盛年早夭,也令挚爱却无法理解和帮助他的亲人哀痛不已。
多年后,退休的诺曼再次来到古老的大泥腿河畔,回忆起兄弟二人和老父一起垂钓的情景,往事悠悠,哀思逐水流。诺曼似乎在岩石下喁喁细语的水声中听到了逝者的话语。
水,如今是他的魂梦所牵。
谋杀的艺术 豆瓣
作者: 何塞·卡洛斯·索莫萨 译者: 晓玮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10
《谋杀的艺术》内容简介:在《谋杀的艺术》这个艺术现场,一切都超乎想象。这里,每件艺术作品都是活的,它们就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是一块块画布,经过严格挑选,细致打磨,经由艺术家之手,成为完美画作,乃至价值不菲的藏品。男男女女受此吸引,趋之若鹜,整个欧洲也为之癫狂,他们梦想能由一位艺术家把自己打造成经典作品,这就是神秘的荷兰艺术大师布鲁诺,范•提许。
但是,大师的两部经典作品,《折花》与《怪物》先后被残忍的毁掉了,范•提许基金会的保安部全面出动,寻踪觅迹,他们最终意识到,凶手是一个极善运用化学制剂改变自己容貌的“艺术家”。大师2006年最重大的“伦勃朗展”开展在即,传闻凶手会再次出动。
纽约兄弟 豆瓣
Homer & Langley
作者: [美] E·L·多克托罗 译者: 徐振锋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 11
霍默和兰利是一对兄弟,父母双亡。两人住在纽约第五大道高尚地段的一套豪宅中。
弟弟霍默十多岁起双眼逐渐失明;哥哥兰利则在一战中为神经毒气所伤,回家后举止、思想异于常人。兰利怀有远大理想:总结人类生活所有经验,办一张可以永远阅读、准确叙述任何一天生活的终极报纸。为此他收集各种报纸,并进而扩展至各种物件:汽车,打字机,防毒面具,电视机,蜡烛……
佣人们或走,或死。在繁华喧嚣的曼哈顿心脏地带,霍默和兰利成了自闭于世界的隐士。然而,二十世纪的美国历史依然通过出入这个封闭空间的各色人等,呈现在他们的面前:二战中来此避难又被抓走的日裔美国人,敲诈勒索的警察,被仇敌追杀的黑帮老大,男女嬉皮士,还有藏在兄弟内心深处的那个女孩。
故事的结尾令人心碎:“杰奎琳,我有多少天没有吃东西了。我好像听到过一声巨响,整栋房子都震了震。兰利在哪儿?我哥哥在哪儿?”
Eat, Pray, Love 豆瓣
7.8 (1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Elizabeth Gilbert Penguin Books 2008 - 6
The only thing wrong with this readable, funny memoir of a magazine writer's yearlong travels across the world in search of pleasure and balance is that it seems so much like a Jennifer Aniston movie. Like Jen, Liz is a plucky blond American woman in her thirties with no children and no major money worries. As the book opens, she is going through a really bad divorce and subsequent stormy rebound love affair. Awash in tears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on the floor of the bathroom, she begins to pray for guidance, “you know —— like, to God.” God answers. He tells her to go back to bed. I started seeing the Star headlines: “Jen's New Faith!” “What Really Happened at the Ashram!” “Jen's Brazilian Sugar Daddy —— Exclusive Photos!” Please understand that Gilbert, whose earlier nonfiction book, The Last American Man, portrayed a contemporary frontiersman, is serious about her quest. But because she never leaves her self-deprecating humor at home, her journey out of depression and toward belief lacks a certain gravitas. The book is composed of 108 short chapters (based on the beads in a traditional Indian japa mala prayer necklace) that often come across as scenes in a movie. And however sad she feels or however deeply she experiences something, she can't seem to avoid dressing up her feelings in prose that can get too cute and too trite. On the other hand, she convinced me that she acquired more wisdom than most young American seekers —— and did it without peyote buttons or other classic hippie medicines. When Gilbert determines that she requires a year of healing, her first stop is Italy, because she feels she needs to immerse herself in a language and culture that worships pleasure and beauty. This sets the stage for a “Jen's Romp in Rome,” where she studies Italian and, with newfound friends, searches for the best pizza in the world......
近距离 豆瓣
Close Range
8.5 (11 个评分) 作者: [美] 安妮·普鲁 译者: 宋瑛堂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 11
这本以《近距离:怀俄明故事》命名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安妮・普鲁创作的11篇作品。所有故事均以怀俄名州为背景,讲述了在蛮荒严酷、狂暴无常的自然环境中,农场人生活的艰辛、凶险、孤寂与奋争。作者用锐利的笔法剖开牛仔粗野狂放的生活方式背后的生活激情与渴望,用诗一般的语言在残酷、粗砺的题材中表现出美和希望。
目录
感谢
半剥皮的阉牛
脚下泥巴
工作史
血红棕马
身居地狱但求杯水
荒草天涯尽头
一对马刺
孤寂海岸
怀俄明历届州长
加油站距此五十五英里
断背山
无命运的人生 豆瓣
Sorstalanság
9.0 (5 个评分) 作者: (匈牙利)凯尔泰斯·伊姆雷 译者: 许衍艺 译林出版社 2010 - 1
《无命运的人生》是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凯尔泰斯的代表作,是他根据自己在集中营的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自传体小说。
1944年春,布达佩斯的十四岁少年克韦什·哲尔吉在上班途中被抓到集中营。从奥斯威辛到布痕瓦尔德,再到蔡茨,老实、乐观的哲尔吉和大多数犯人一样自然地适应着越来越恶劣的生存环境,直到后来身体严重衰竭,丧失求生的意志。
小说采用的同步叙述方式隔绝了后来的认识水平。在主人公天真、平静的讲述中很少有对当时情景的解释、评判。在他的眼里,集中营里发生的一切都很自然,尽管环境恶劣,但也并非没有幸福的时光。正是这一类题材通常所需要的道德愤慨和形而上之抗议的缺席,反而使作品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真实感。
教海鸥飞翔的猫 豆瓣
Historia de una gaviota y del gato que le enseñó a volar
8.6 (7 个评分) 作者: [智利] 路易斯·塞普尔维达 译者: 宋尽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 10
全球畅销千万册 感动全欧洲的经典故事
西语版《夏洛的网》 爱猫童心人士必读
时尚插画师布兔温馨配画 随书附赠可爱书签
海鸥妈妈因为人类破坏海洋的行为而死,临终前她将刚产下的蛋托付给港口的黑猫索尔巴斯,小猫答应了她的三个要求:不吃海鸥蛋、照顾小海鸥、教会小海鸥飞翔。
在港口,一只猫的事情就是所有港口猫的事情。因此,索尔巴斯和他的猫朋友们“秘书”、“上校”、“万事通”和“逆风而上”共同承担起了照顾和教育小海鸥“幸运儿”的责任,他们与无赖猫搏斗、与老鼠谈判、与猴子争理、与人类斗智。为了教会小海鸥飞翔,他们想尽一切办法,翻遍了百科全书,甚至不惜破戒与人类开口交谈。最后,在一位诗人的帮助下,在一个风雨之夜,小海鸥终于敞开心灵,飞向了天空。
笨蛋联盟 豆瓣
A Confederacy of Dunces
7.5 (8 个评分) 作者: (美)约翰·肯尼迪·图尔 译者: 韩雨苇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1 - 5
《笨蛋联盟》是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小说主要刻画了一位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的黑人--赖利,他的言行举止、思维方式都与常人不一样,被称之为疯子中的极品,傻瓜中的天才。但是,他并非真正的傻子,而是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人,他要领导黑人工人闹革命,要组织一群"乌合之众"政党,虽然这些行为在常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甚至可笑至极。但是他依然没有放弃,依然和他那群被称之为傻瓜的黑人朋友们在白人的笑声中进行着他们所谓的革命事业, 表现了他们对现实的不满,对社会不公的观察体验,以及对变革的真诚信仰。整部小说语言幽默、诙谐,主人公的可爱的形象和对社会变革的精神在美国家喻户晓,深得美国读者喜爱。
奇风岁月 豆瓣
Boy's Life
8.8 (61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伯特·麦卡蒙 译者: 陈宗琛 译林出版社 2011 - 5
奇风镇是一座宁静的南方小镇。十二岁的科里最亲的兄弟是一只叫“叛徒”的小狗。而他形影不离的伙伴,是一辆叫“火箭”的脚踏车。每到夏季开始的那一天,他总是骑着“火箭”,载着“叛徒”,带着那群朋友,飞到最高的天际。
一个春寒料峭的早晨,天还没亮,科里陪爸爸挨家挨户送牛奶,忽然看见一辆汽车冲进湖里。爸爸奋不顾身跳下水去救人,没想到,当他奋力游到车旁,眼前竟是一幕令他魂飞魄散的景象:那个人已经死了,双手被铐在方向盘上,体无完肤,显然遭受过酷刑,脖子上还缠着一条铁丝。无法解释的谜团随着车子渐渐往下沉,仿佛被深不可测的黝黑湖水吞没。那天以后,科里和爸爸开始尝试追查真相。精心设计的谋杀出现漏洞,凶手被迫要收拾残局。
而湖底的一幕如恶灵般纠缠著单纯善良的爸爸,他精神濒临崩溃。科里必须找出真相,才能唤回他挚爱的爸爸。
一根绿色的羽毛,带著科里一路追查凶手,探索神秘的奇风世界,探索生命的真相,探索人性中交织的善良与邪恶,探索生与死的意义……
窗边的男孩 豆瓣
作者: 安德里亚·怀特 译者: 林瑞纯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 - 7
《窗边的男孩》讲述12岁的男孩山姆因患有脑性麻痹症而注定一生都要在轮椅上度过,他热爱篮球,却只能在窗边遥望篮球场上健康少年的身影。好在他的保姆珀金斯经常为他读温斯顿·丘吉尔的传记,使他不断从丘吉尔的经历中获得鼓励和力量。
在多方努力下,山姆得以进入公立学校读书,他克服了很多困难,获得同学们的认可,被邀请成为球队的教练。最终,山姆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并成为一名成功的体育专栏作家。
人各有异 豆瓣
One Man's Meat
8.4 (7 个评分) 作者: 【美】E·B·怀特 译者: 贾辉丰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11
E•B•怀特的《人各有异》,是他在缅因州农场五年时间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的总结。一九三八年冬,怀特正当在《纽约客》事业顺遂之际,突然转身(不够华丽,但很坚决),跑到缅因州去当农民,由春到夏,由秋入冬,亲手操持了一个农场。这里的原因,或许与梭罗有很大关系,我们从怀特的文字中,也时时可以看到二人一前一后的关联。不过,更重要的一点是,怀特与梭罗一样,无时无刻不在警惕以国家、政府、集体等等名义,对个人自由的剥夺和侵犯。甚至《纽约客》要求编者始终以“我们”的面目发声,也让他感觉不自在。正是在缅因的乡下,“他找到了他的主题(就是他自己),还有和缓但真诚的语调。”他将“我们”如何,改换为“我”如何,成就了知识分子作为个人的独立存在。
我们因此得见这一本书,是一本慢书,不妨慢慢去读。书中没有微言大义,但凡讲到社会,仍然还是常识。他写的,是一种态度,一种心境。他要建立的,是一种简朴的,审美的生活,虽然这种简朴的生活有时也需要惨淡经营,忙个焦头烂额。
《人各有异》是E•B•怀特最著名的随笔集,自一九四二年初版以来从未绝版。
奇迹年代 豆瓣
作者: (以色列)阿哈龙·阿佩菲尔德 译者: 杨阳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奥地利,反犹太人的潜流已悄悄逼近。犹太小男孩布鲁诺敏感地觉察到和睦的家庭正渐渐被压抑的气氛笼罩。布鲁诺的父亲是功成名就的作家,由于犹太身份遭到报刊舆论的恶意攻击,这使一直白视甚高的父亲性情大变,最终逃避现实,抛弃妻儿,投奔到位尊权重的男爵夫人裙下。
布鲁诺伴随坚忍的母亲尽力帮助身边的同族人,直至在犹太会堂集会时被出卖送往集中营。二十年后,布鲁诺从耶路撒冷重返奥地利故居,他期待的故友旧邻对他似有若无的回避使他深受震撼,那段特殊历史在人们心中烙下的创伤和悔恨并未随时间消逝……
全篇小说没有正面描写纳粹的迫害,而是细致入微地展示了人性在沉重历史背景下的种种表现:坚忍、背叛和逃避;在平静舒缓的描述中,能时时触碰到作家内心炽热而深沉的爱憎。
证之于:爱 豆瓣
作者: [以色列] 大卫·格罗斯曼 译者: 张冲 / 张琼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3
《证之于:爱》是作家最著名的长篇巨著。小说描述的是大屠杀辛存者的下一代人的“非正常“生活,为了从过去的恶梦中挣脱,作家借同为作家的人物莫米克之手,从精神的深度探索犹太民族所承受的深重苦难,并试图寻找救赎苦难的精神之路,即“证之于:爱“。小说的写法极具开拓性,全书五部分的写法有意识流有超现实有时空倒错,最后的部分甚至以百科全书的词条形式呈现,最大限度地开掘了时间空间、现实想象、历史事实与精神层面的各个维度,在思想深度与艺术表现力方面都堪与《喧哗与骚动》、《百年孤独》等名著比肩。
神话 豆瓣
作者: [美]依迪丝·汉密尔顿 译者: 刘一南 华夏出版社 2010 - 4
《神话:希腊、罗马及北欧的神话故事和英雄传说》是一部世界知名的经典,一部令无数读者着迷而欣喜的作品,讲述了超越时间的神与英雄们的故事。依迪丝·汉密尔顿的《神话》是空前成功的,作为西方文化基石的希腊、罗马及北欧神话——那些从古至今激发着人类创造力的神和英雄们的故事——在书中变得栩栩如生。我们在奥林匹斯山与希腊诸神柑遇,在瓦尔哈拉殿堂与北欧诸神相逢;我们演绎特洛伊战争和俄底修斯历险的戏剧;我们听伊阿宋与金羊毛、丘比特与普叙刻、弥达斯国王的故事;我们发现星座名字的起源……《神话》的权威性和明晰性受到全世界好评,是汉密尔顿的伟大杰作——所有关于神话的书都以它为标尺。
妹妹 豆瓣
Sister
作者: [英] 罗莎蒙德·勒普顿 译者: 张菡晨 / 叶博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 - 8
现在,我能够允许自己做的只有思念你。除了二十一年来一直爱你之外,我一无所有。前所未有的恐惧在我周身弥漫开来,我不再是谁的姐姐了。
碧翠丝和远在伦敦家乡的妹妹有着天差地别的生活境况,她在纽约生活优越,而妹妹黛丝只是伦敦一个生活窘迫的艺术院学生,但她很爱自己的妹妹,她们共同分享生活中最细枝末节的琐事,虽相隔万里,却没有任何东西能打破她们之间的亲情牵系。
碧翠丝已经很久没有回自己的家乡了。伦敦,对她而言,已经变成了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城市。她以为自己的生活会一直这样稳定淡然地走下去。然而,突如其来的一通电话打乱了她的全部人生。妹妹失踪了。碧翠丝搭乘第一班飞机回到了伦敦,然而等待她的却是一个令人心碎的噩耗:黛丝的尸体在海德公园被发现了。
刚刚经历婴儿死产的不幸,黛丝一直未能从严重的产后忧郁症中走出来,所有人都推断她是自杀身亡,包括警察、碧翠丝的朋友、未婚夫甚至她的母亲都认定了这个事实。然而,只有碧翠丝知道,妹妹的死肯定另有原因。事情的真相究竟怎样?碧翠丝真的了解自己的妹妹吗?
独自调查真相的碧翠丝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然而,随着那些困扰她的谜团被层层揭开,真相也渐渐浮出水面,碧翠丝终于明白了妹妹所遭受的一切,也把自己一步步推向危险的深渊……
征西大将军 豆瓣
The King's General
作者: [英国] 达夫妮·杜穆里埃 译者: 何刚强 1999 - 8
《征西大将军》主要内容:昂纳·哈里斯小姐是兰雷斯特庄园最小的女儿,在十八岁生日那天邂逅年轻军官理查德·格伦维尔后,经历了一段田园诗般的浪漫时光。不料,婚礼前夕,昂纳猝遭不幸,从幸福的云端坠入绝望的谷底。而恰在此时,英国内战爆发,昂纳的个人生命被无情地卷入了战争的旋涡……《征西大将军》以十七世纪中叶英国内战时期为背景,以当时英格兰西部发生的保王党人和议会派之间的争斗及相互间势力消长为主线,叙述了一个回肠荡气的爱情故事,读之令人扼腕,催人深思。以《蝴蝶梦》享誉文坛的英国作女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一生著作甚丰,《征西大将军》就是其中一部颇具代表性的作品。
玛丽·安妮 豆瓣
作者: [英国] 达夫妮·杜穆里埃 译者: 裘因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9 - 9
《玛丽·安妮》是达夫妮·杜穆里埃的一部主要作品。玛丽·安妮出身低微,但她从小就不甘心受穷。成人后,她以姿色、智慧、野心斡旋于社会。在一些不怀好意的男人的怂恿下,她走上了一条出人头地的捷径——做了约克公爵情妇。在过了一段风光的日子之后,遭到了遗弃。
爸爸,我们去哪儿? 豆瓣
Ou on Va, Papa?
8.1 (18 个评分) 作者: [法] 让-路易·傅尼叶 译者: 李欣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爸爸,我们去哪儿?
我们上高速公路,逆行。
我们去阿拉斯加逗熊玩,然后被熊吞掉。
我们去游泳池,从高台上往没有水的池子里跳。
我们去圣米歇尔山。在流沙上散步,然后陷进去,一直陷到地狱里。
即使有更痛苦的遭遇,还是要笑着活下去的“不成长”故事
面对生命困境的最好礼物,费米娜文学奖获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