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蜘蛛女之吻 豆瓣
El beso de la mujer araña
9.1 (17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普伊格 译者: 屠孟超 译林出版社 2004 - 10
《蜘蛛女之吻》是普伊格的第四部小说,这无疑是他的小说中影响最大的一部。在1976年发表后,几次再版,被译成多种文字,并改编成电影。

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监狱的一间牢房里关押着两个囚犯,一个是政治犯瓦伦丁,另一个是同性恋者莫利纳。小说以他们两个人的对话为主线索,逐步展现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拨动了埋藏在他们意识深处的心弦,从一个侧面剖露了阿根廷社会的现实。作者以主人公叙述电影故事的方法,一方面揭示了力图改变社会的革命者的复杂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又从社会、心理和生理诸方面多层次地剖析了同性恋这个日益引起人们重视的社会问题。

对于同性恋的产生与存在,作者以严肃的态度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他采用新颖的表现手法,颇具匠心地将许多艺术技巧巧妙地糅合在一起,精心构筑了小说的结构,一部部异彩纷呈的电影故事,与小说正文相互呼应的理论柱石,穿插在对话当中的意识流,还有简洁明快的行书公文,让人读起来兴味盎然,余丝不断,真可谓集严肃文学与通俗小说于一身,既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又有对社会学和性心理学等问题的深刻探求,还有耐人琢磨的文学魅力。这种将文学性、趣味性、社会性、科学性融合在一起的特点是这部小说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这部小说中运用得最为突出的手法就是在两个人的对话中叙述电影故事。深谙电影艺术的普伊格巧妙地将六部电影的情节贯穿于整部小说的始末。这些电影故事的构思巧妙,安排得当。每部电影虽然都独立成篇,却有着共同的深邃的内涵,即从不同的角度隐喻同性恋的不同的表现方式及其心理特征。作者采用蒙太奇的手法,将电影与电影,电影与两个囚犯的现实生活剪切对比、明叙暗喻,像多棱镜一般折射出一幅幅既有情趣又耐人思索的画面。
来自无人地带的明信片 豆瓣
作者: [英] 艾登·钱伯斯 译者: 邹亚 译林出版社 2004 - 4
《来自无人地带的明信片》用交叉的方式叙述了两代人的故事。这是两段前后相差五十年,穿越不同时空的故事,既有作者本人的想像,又有真实的历史事件和退伍老兵的回忆片断,读者仿佛置身于枪林弹雨之中,亲历了解放荷兰的惨烈战斗。钱伯斯一贯认为,书原本没有生命,只是将一些符号凸现纸上,是广大的读者给了它生命。他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熟悉青少年心理,故而擅长挖掘青少年青春期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当今青少年文学,常常是以早熟
有你我不怕 豆瓣
Io non ho paura
7.2 (8 个评分) 作者: [意大利] 尼克洛·阿曼尼提 译者: 陈义隆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9
闷热的夏天,意大利南部一个叫横渡村的地方,五户人家的孩子在田野中戏耍。竞争,强权,惩罚,逃避,承担,他们体验着成人世界的规则。那个叫米歇尔的男孩无意发现了一个秘密:山上的洞穴里,囚禁着一个金发男孩。孱弱的男孩与他同龄,身处混沌的洞穴,使他相信自己已在天堂,米歇尔是他的守护天使。他们都是用童话与想像化解内心的恐惧,可是,现实不容想像,绑架男孩的,正是全村的大人,包括米歇尔的父母。九岁的米歇尔迷惑了,然而内心的呼喊,催促他一次又一次奔跑,奔向那个神秘的地方……
制造伍德斯托克 豆瓣
8.4 (9 个评分) 作者: 埃利奥特·提伯 / 汤姆·蒙特 译者: 吴冰青 译林出版社 2009 - 8
描述60年代美国同志作家兼设计师埃利奥特·提伯,创办1969年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经过。
爆炸芒果 豆瓣
作者: 穆罕默德·哈尼夫 译者: 杨荣鑫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9 - 8
阿里·什格里,空军下级军官,谁该为他那战功赫赫的父亲之死负责?奥贝德,阿里的“爱人”,一夜之间却消失不见了……阿克塔将军,巴基斯坦二把手,他为什么在自己乘坐的飞机上释放神经毒气?班农中尉,名为美国派来的训导指挥专家,真实身份却是……他们与1988年“巴基斯坦空军一号”的坠毁和齐亚·哈克总统的殒命有什么关系?谜底一步步揭开……
轻舔丝绒 豆瓣
Tipping the Velvet
7.9 (38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萨拉·沃特斯 译者: 林玉葳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10 - 1
一支轻轻奉上的滴露玫瑰,让十八岁的小镇姑娘南儿万劫不复,一生的命运就此改变……
南儿在观看杂戏团表演时,遇见了反串男生演出的女角凯蒂,南儿被后者灿烂夺目的形象和演出深深感染,幸运的她在引荐下和凯蒂结识,满心喜悦地成为偶像的小跟班。
凯蒂要去更大的舞台伦敦出人头地,南儿自然是义无反顾地跟随,她的表演才华意外地被挖掘出,初出茅庐的她俩一起搭档表演,火速成为舞台上一对最瞩目的角儿。此时,两人的关系也已升级为恋人,凯蒂的终生承诺让南儿深信不疑。
可是变得最快的总是人心,凯蒂竟然背叛了南儿,要嫁为人妇,无法接受打击的南儿逃离了这一切,开始将自己放纵在这座黑暗的城市里。
BBC热门影集《南茜的情史》动人原著。1999年获“贝蒂特拉斯文学奖”。
守夜 豆瓣
The Night Watch
作者: [英] 莎拉·沃特斯 译者: 刘玉红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1
女性小说,描述二战时期的爱情。人物命运在开篇就扑朔迷离,悬念逐次展开,背景广阔,深具娱乐性和可读性,同类小说的经典包括《乱世佳人》和《时时刻刻》。2006年同时入围柑橘奖和布克奖,将它的名气推向高峰,还曾荣获兰博达国际文学奖(Lambda Literary Award)。
书中没有出其不意的生离死别。战争是背景,开卷已是结局。它是关于寂寞和失去。战争打乱了生活原本的秩序,使人们做了平时不可能的事。战时,上层社会的凯和朱莉娅才会结识平民阶层的海伦和维芙,凯才能毫无顾忌地和海伦住在一起,海伦才可能和朱莉娅有一场倾城之恋。战争使他们体验恐惧、渴望、迷恋、疯狂,这些强烈的感情。他们盼望战后美好新世界来临。当战争真的结束了,他们才知道事情并非如此。战争完结,伤痛却不完结。战争并非伤痛的原因。
半身 豆瓣
Affinity
7.5 (13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萨拉·沃特斯 译者: 林玉崴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9 - 11
父亲死后,郁郁寡欢的玛格丽特·拜尔来到梅尔监狱担任志愿探访者,她和女囚犯们交谈,引导她们“重塑新生”。
很快,玛格丽特·拜尔在囚徒中发现了一个谜样的存在,那就是萨琳娜·多丝,因“欺诈和袭击”罪名入狱,可她坚称自己的清白,她表示自己是沟通现世和彼世的灵媒,不幸的是,在一次通灵现场,她的监护灵失控,才使得无辜的人丧命。萨琳娜·多丝的楚楚可怜样使玛格丽特产生了怜悯之意,而萨琳娜·多丝竟能看透自己内心深处对弟妹那难以启齿的感情,并通过灵界朋友送来花朵和头发更让玛格丽特对其超能力深信不疑。
在萨琳娜·多丝的导引下,玛格丽特·拜尔开始领略到生活的真谛,爱的真谛,她再也不能坐看萨琳娜·多丝身陷囹圄,不想一幕悲剧就此上演……
BBC热门影集《灵契》精彩原著,2000年获“毛姆文学奖”。
请在天堂等我 豆瓣
days of grace
作者: [英] 英 译者: 周昊 长江文艺 2010 - 6
几十年来,诺拉一直把自己封闭在孤寂的世界里,直到遇见忧郁无助的单亲妈妈罗思,尘封已久的悲情往事才一幕幕徐徐打开……
二战时,诺拉还是个12岁的伦敦小女孩,她怀着愤懑,被迫和母亲分离,疏散到乡村,被小镇上的牧师一家收容。自由不羁的同龄女孩格蕾丝,温柔优雅的瑞沃斯夫人和博学神秘的牧师引领诺拉进入了全新的生活,恍若天堂。但是,随着战事的激烈,牧师一家表面平和的面纱一步步被揭开。
流连在两个少女成长的隐秘往事中,体味着无法言说的
另类戒指 豆瓣
作者: 柯利尔·津萨贝尔 合肥九歌(原安徽文艺 1970 - 1
《另类戒指》(With This Ring),小说又名《我的姐妹,我的新娘》(My Sister,Mr Bride),是柯利尔·津萨贝尔的第二部小说,于2000年在耶路撒冷出版。评论家在评论她于1998年发表的处女作《血与肉的天使》时,曾经把这位年轻貌美、才华横溢的女作家比作享誉现当代犹太文坛的以色列著名作家亚科夫·沙伯太(Ya’akov Shabtai,1934—1981)。两年之后,年仅24岁的她又写下了一部在充满激情的特拉维夫市发生的一个非同寻常的爱情故事。如同评论家哈亚·霍夫曼(HayaHoffman)所说的。“柯利尔·津萨贝尔在她的第二部小说里成功地塑造了两个既令人迷惑又十分可信的女主角……这是一部匠心独运、令人耳目一新、真正反映特拉维夫的小说。津萨贝尔富有敏锐的洞察力,毫无疑问,她虽年轻,却拥有一双敏感的、异常清醒的眼睛……她的勤奋、她的精益求精、她为捕捉情境与感情而付出的真诚努力,同时她大胆地逾越传统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多么令人震惊!”
《另类戒指》描述了两个女人之间编织的爱情故事,它既温柔敏感、大胆裸露而又发人深省。
火焰 豆瓣
When You Are Engulfed in Flames
作者: 大卫·赛德瑞斯 译者: 陈嘉宁 2009 - 1
这是一个有关中年、道德和戒烟的故事。大卫•赛德瑞斯秉承了以往的风格:在生活的平凡和陈腐之中,以自己独特而幽默的理解方式,发掘每一寸未被开辟的人性。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二十一篇看上去毫无联系,主题各异的文章,比如童年时,令赛德瑞斯带领姐妹揭竿而起的保姆;比如,一直催促赛德瑞斯谋杀自己的疯狂父母;又比如,一次几近全裸在医院候诊的荒唐经历。在这些无论是主题还是时间地点都跳跃性极强的文章中,只有一点贯穿始终,那就是口叼烟卷,过度敏感的赛德瑞斯。
第二部分则主要记录了有关香烟的一切。从作者生平的第一包烟,到令人啼笑皆非的东京戒烟之旅,一路走来,烟雾缭绕,千奇百怪,亦真亦幻。与其说是戒烟的经历,倒不如说是围绕着吸烟和戒烟发生的一系列荒诞不经之事。相信读者定会在本书中发现他诡异的文学天赋,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在他那孩子般纯洁的眼中,世界究竟是怎样的平凡又多姿多彩。
耳朵没有眼睑 豆瓣
Ohren haben keine Lider
作者: [瑞士]莫妮卡·施维特 译者: 范捷平 2010 - 5
《耳朵没有眼睑》叙述了一个20岁的女青年与男友在苏黎世一座卡夫卡城堡式的公寓楼里的同居生活,在那封闭的九个月里,女主人公在被动的生活中寻找自我,在寻找自我中理解生活。小说以戏仿侦探的方式讲述了女主人公与邻里阿格娜丝的暧昧关系以及与其相关的一桩离奇凶杀案。
爱情盛宴 豆瓣
作者: [美]查尔斯·巴克斯特 译者: 陆巧玲 黄林涛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 - 8
《爱情盛宴》内容简介:失眠的作家在公园神游,偶遇失恋的友人布雷德利,聊起爱情,聊起了小说。在作家层层追索之下,从布雷德利,他的前妻,到他在咖啡厅所雇用的年轻情侣,以及布雷德利的哲学家邻居,一篇篇的访谈故事带出了同一个爱情故事的不同面貌,洋溢着纪录片式的情感,也在空间与时间之轴的排列上,拼凑出一幅饱含诗意与光影流动的爱情画像。
激情 豆瓣
The Passion
7.9 (1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珍妮特·温特森 译者: 李玉瑶 新星出版社 2011 - 7
加西亚•马尔克斯再现!
珍妮特•温特森最受赞誉的长篇经典
荣获1987年约翰•卢埃林•莱斯奖
入选《卫报》死前必读的1000本小说
即将改编成电影,由两大著名影星格温妮丝•帕特洛和朱丽叶•比诺什倾情主演。
——————————
《激情》建立在一个奇迹与日常相互碰撞的世界里。维拉内拉能在水上行走。一个她所爱的女人偷走了她的心,将它藏在了罐子里。这是一座迷宫之城。你可能会门口遇见一个老妇人,她将根据你的面相告之你的命运。《激情》有关战争,有关战争中的个人行为;有关幸存、破碎的心、残酷与疯狂。
——珍妮特·温特森
一部想象力非凡、极其优美的书,引人注目。
——《纽约时报》
《激情》是一个爱情故事,是对欢愉及其局限的一次沉思,一部创意十足、风格强烈的诗性小说。
——Interview 杂志
无论是威尼斯还是拿破仑战争被写得如此富有新意是人们没有想到的,温特森再现了这些熟悉的场景时所表现出的才思和机制令人惊异。
——迈克尔•伍德(英国评论家)
加西亚•马尔克斯再现。
——埃德蒙•怀特(美国作家)
阿玛利娅别墅 豆瓣
作者: [法国] 帕斯卡·基尼亚尔 译者: 曹德明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0 - 4
《阿玛利娅别墅》内容简介:安娜·希登是个个性十足的钢琴家,长期对驾驭自己的感情充满信心,然而她却目睹爱人托马对她不忠。她决定与过去的自己告别,开始新的生活。在老友乔治·罗尔的帮助下,她冻结了银行账户,抛弃现有的一切,隐姓埋名,来到意大利漂泊。她来到了靠近那不勒斯的一座小镇,住进了被幽静、蔚蓝的那不勒斯湾包围的阿玛利娅别墅。安娜渐渐感到生活并未抛弃她,重新得到了创作的灵感。可是,人生的苦难再次将她钳制。《阿玛利亚别墅》是基尼亚尔的最新力作,充满古典文学韵味,述说着生命的疾苦,而音乐是人生的拯救。《阿玛利亚别墅》秉承了基尼亚尔优美细腻的文笔,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人间的痛苦和追求解脱的欲望。
豆瓣
Well
作者: [澳] 伊丽莎白·乔利 译者: 邹囡囡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10
本书写于八六年,同年获得澳大利亚最高文学奖迈尔斯富兰克林奖。
小说的前半部分着力刻画了海斯特与凯瑟琳之间那种温馨、亲呢,相依为命的关系;而后半部分则以两位女主人公住所院子里的枯井为线索展开,笔锋突转,抛出了一个个悬疑、酿造了一 场场冲突,两位女主人公之间的关系变得跌宕起伏、揪人心肺。小说的结尾扑朔迷离,之前的谜团并未解开,两位女主人公看似平静的关系中又仿佛酝酿着新的、更大的风暴。
婚约 豆瓣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译者: 王克澄 / 张佩芬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7
本书作者黑塞(1877-1962)是20世纪欧洲最有影响的小说家之一,也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影响最大、拥有读者和研究者最多的作家,他的作品已被译成53种语言,742种译本,总发行量达3000多万册,其中德文版600多万册,仅占五分之一,其余2400万册为各种文字的外文版。全世界研究黑塞及其作品的专著达50余种,博士论文2000多篇,刊登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的介绍黑塞及其作品的文章有5000多篇。
黑塞创作生涯长达70年,作品涵盖面甚广,除了《在轮下》、《荒原狼》、《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玻璃球游戏》等长篇小说外,也从未中断过中短篇小说的创作。黑塞擅长以象征的艺术手法,从精神、心理方面,折射外界对人的心灵所造成的深刻刺痛,从而使作品的内在意义得以凝聚和升华。
本书采撷的26则中短篇小说均是黑塞此类作品中的精品,它们体现了作者早中晚不同创作时期的特点和风格,对我们全面了解黑塞以及他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黑塞童话选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海尔曼·黑塞 译者: 杨志军 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 1990 - 10
收录了黑塞的15篇童话,其中《两个兄弟》是他10岁时写的。

快乐的小侏儒
则格乐其人
荒唐的美梦
可怕的奥古斯吐思
诗人的帽子
森林人
另一星球的惊人消息
凡尔杜的幽灵
奇异的向导
藤椅的童话
和炉子的对话
魔术师的童年
周幽王的故事
欧洲地震
两个兄弟
被置换的孩子 豆瓣
The Replacement
作者: [美] 布蕾娜·尤凡诺娃 / Brenna Yovanoff 译者: 王兰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 - 5
他从一个神秘凛冽的传说里走出,却全记不得自己的来处。
麦基知道,自己并非父母的亲生骨肉;家人和城中的其他居民,都对他的来历讳莫如深。一直以来,能拥有普通人的正常生活,是他最大的愿望。
他在别人的嫌恶和退避中长大,自卑而惶惑。他不敢拥抱敏感忧伤的妈妈,不敢加入同龄人的嬉戏,甚至不敢直面别人的挑衅和侮辱。城市里阴沉的天气和四处弥漫的钢铁气息让他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他不得不一天天接近那让他惧怕的命运。
好在,姐姐艾玛总在他身旁关照和鼓励他,同伴罗斯威尔也以自己的活泼率真带给他欢笑。还有塔特,一个坚强、特立独行的女生,她的一蹙眉一抬手都让他砰然心动。这些,连同整个小城的人间烟火,都让他留恋,并且深爱。
不幸的事情终于发生,塔特的小妹妹突然夭亡。奇怪的是,塔特本人并不伤心,她坚信,自己的妹妹并没有死去。
麦基明白,那个小女孩其实去了一个神秘的地方,那是他的人生开启的地方,那里对他没有冷漠和疏远,那里的大门对他随时敞开。
如果走与留对他来说意味着生与死,那么,他还要不要回去呢?
走在蓝色的田野上 豆瓣
Walk the Blue Fields
8.4 (33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 克莱尔·吉根 译者: 马爱农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 5
这是一部描写爱尔兰现代社会中绝望与欲望的故事集,精悍之中透着极其克制的冷调,情节起伏出人意料,让人惊叹在短篇格局中有如此跌宕的内容。在短篇小说《走在蓝色的田野上》中,一位神父在圣坛等待主持婚礼,而在婚礼和随后的庆典中,他的内心挣扎着他与新娘恋爱的往事,个中微妙的情绪渐渐铺张开,到最后,形成夜空下蓝色田野里难耐的悲伤。小说最后出现了一个不太会说英语的中国人。他用按摩——或者说,剧烈拉伸身体的技巧——帮神父略微甩掉了那份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