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鱼儿的转运之鳔 - 标记
诱惑(上下) 豆瓣
作者: 约翰·欧文 / JOHN IRVING 译者: 崔红 / 王津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8 - 2
The World According to Garp的中文版
故事的主軸是一個叫加普的男人,他有個出身豪門望族的名人母親珍妮。珍妮是未婚媽媽,她說「我要一份工作,也要一個人住,我想要一個小孩,可是我不想為此跟人分享我的身體或人生」。她一手扶養蓋普長大,並花許多精神擴展加普的視野,甚至花錢讓他和妓女一起過夜……
千奇百怪的人物,圍繞在加普與珍妮的四周:教師與娼妓、摔角選手與偏激份子、編輯與刺客、性變態與強姦犯、丈夫與妻子。約翰·欧文以他特殊的天賦,使每一個角色血肉鮮活且生動親切。
这是一本非常好玩的书。加普的母亲是个护士,这辈子从来没有想过和男人上床,却想要生个孩子。父亲是一名个子矮小的空军“技术”军官,由于头部负伤而变成了傻子,嘴里只会用“加普”来表示自己的喜怒哀乐,而思维却逐渐从成年往婴儿变化。于是在一个莫名其妙的日子--当技术军官加普只会说“阿普”(他省略了一个G)的时候,漂亮的女护士决定用这个男人让自己怀孕。就这样,T·S 加普成了傻子父亲的唯一留给母亲的精华。故事才刚刚开始.....
台版试读
1 慈濟醫院
一九四二年,蓋普的母親珍妮?費爾茲,在波士頓的電影院裡,因殺傷一名軍人而遭逮捕。當時日本剛轟炸過珍珠港,社會大眾對軍人特別包容,而且忽然間,所有人都變成了軍人,但珍妮仍堅持對所有男人(尤其是軍人)的劣行絕不寬假。她在電影院裡接連換了三次位子,但每換一次,那個軍人卻反而湊得更近,最後她被迫緊貼在散發陣陣霉味的牆角,正放映新聞短片的銀幕,也大半被柱子遮住,這麼一來,她打定主意,絕不再起身換位了。但那名軍人卻再一次挪過來,湊坐在她身旁。
那年珍妮二十二歲。她進大學沒多久就辦了退學,轉入護校。她很喜歡護士工作,並以名列前茅的成績畢業,是個運動健將型的年輕女郎,臉蛋總是紅撲撲的,頭髮又黑又亮。母親總看不順眼她走路大搖大擺,手臂甩得高高的,像個男人婆;她的臀部瘦削結實,背影也像男孩。珍妮覺得自己的乳房太大;過於醒目的雙峰,常使她覺得自己活像一個『容易到手的爛貨』。
她才不是那種人。事實上,她之所以決定從大學退學,就是因為發現父母送她上衛斯理,主要目的無非是讓她找個好家世的男人交往、結婚。衛斯理是她兩個哥哥推薦的,他們向父母保證,衛斯理的女孩很受看重,在婚姻市場上行情看俏。珍妮覺得她的教育只不過是一種殺時間的高級手段,好像一條母牛,一輩子就等著插人工受精管。
號稱她主修的是英國文學,但在她看來,班上同學唯一想學的就是套牢男人的手腕,她棄文學改習護理,一點也不覺得可惜。她認為護理知識可以馬上派上用場,而且學護理沒有什麼不可告人的動機(後來她在那本著名的自傳裡,批評護士愛對醫生賣弄風騷的時候,她已經不做護士了)。
她喜歡護士制服的簡單不花稍;上衣可以掩飾她高聳的胸部;舒適的鞋子頗能配合她明快的步伐。值夜班時,她還可以讀點書。她一點也不懷念那些大學男生,妳要是不聽他們擺佈,他們就鬧情緒,擺哭喪臉給妳看,要是聽呢,他們就跩上了天,不把妳放在眼裡。她在醫院裡碰到的男人以軍人和上班族居多,這些人表達他們的企圖比較坦率、不做作;妳要是肯給他們一點甜頭,他們再看到妳時,多少還有點感激的意思。但忽然之間,所有的人都從軍去了--通通變成那副大學男生自以為是的德行--珍妮就再也不跟男人打交道了。
蓋普寫道:『我媽媽是匹獨行狼。』
约翰·欧文历年来发表的评论与演讲中,始终坚持,好故事是好作品的必要条件。他将自己定位成是一个说故事的人,他只在意如何把故事说好,引人入胜。他笔下的人物有时性格不近情理,言行乖张,但读者不会认为这种人不可能存在;他描绘的情节经常匪夷所思,但我们不会说这种事不可能发生。
欧文认同的宗师是十九世纪小说大家狄更斯,秉承报章连载小说的流畅灵动,在社会言情的框架上掌控读者的情绪。“作家的任务就是身历其境地设想每一件事,使虚构也能如个人记忆般栩栩如生。”再加上生命的反省与圆融,欧文就确定了他文学家的地位。而且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欧文的文字别具一种诡异的幽默感,能够把悲哀至极的场面,写得滑稽突梯,让读者笑中带泪,甚至哭笑不得,进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就文学形式而言,如他最受欢迎的、最重要、最具自传色彩的作品《盖普眼中的世界》,就前后呼应密切,四平八稳。书中至少呈现了叁种不同的世界:马卡斯·奥勒利乌斯眼中的世界、班森哈维眼中的世界,以及盖普眼中的世界。奥勒利乌斯是古罗马皇帝,也是后世景仰的哲学家,电影《神鬼战士》里那位知人善任却看不破人心险恶,被阴狠毒辣的儿子杀死篡位的皇帝就是他。他眼中看到一个悲观、消极、凡人无力改变的世界:“人生在世,一生不过一瞬,生命变幻不居,感官犹如微弱星火,肉体无非蛆虫饵食,灵魂乃不安的漩涡、命运一片黑暗、名誉难以捉摸。到头来,有形肉体似水循环复始,灵魂尽成梦幻泡影。”这段话被盖普多次引用,书中讬盖普名义创作的短篇小说《葛利尔帕泽寄宿舍》,就是这种世界观的阐释。
《班森哈维眼中的世界》是另一篇《盖普眼中的世界》的书中书,也算在盖普名下,书里第一章全文照录,内容充满狂乱、暴力、愚昧、猜疑、疏离、无助。无论如何防范,悲剧总在最近的阴影里窥伺下手的机会,所有的人到头来都是命运的输家。不论如何强壮、机警、美丽、富有,都改变不了“一片黑暗”的命运;爱欲情仇“尽成梦幻泡影”,看不到妥协或救赎。它是盖普处于人生最低潮时期完成的作品。
“在盖普眼中的世界里,我们都患了末期绝症。”这是全书最后一句话,仿佛是盖棺论定。但《盖普眼中的世界》发展到最后一章〈盖普身后事〉,消极的色彩已淡化,大部分谈的都是盖普理想中的世界——虽然他自己无缘生活在其中(根据书中提供的数字,盖普出生于一九六叁年底,死时叁十叁岁,他的命案大约发生于一九七七年初,《盖普眼中的世界》首次出版于一九七八年,却谈到他死后二叁十年间发生在所有钟爱的人身上的事,这些事只能解释成作家盖普的临终之梦)。这一章的节奏明显地比较舒缓、祥和,对人生中无可回避的各种失望与伤害,采取比较宽容的立场;角色学会放下愤怒、自残,用比较豁达的态度迎接超乎个人意志力控制的阴错阳差和欲念拖磨,不再挣扎得遍体鳞伤。厄文在故事的大架构上,以精纯的文字,细腻真实地铺陈生命中的成长与学习,读完有股破茧重生的畅快。
盖普的故事非但没有在盖普死的时候就结束,甚至正值《盖普眼中的世界》出版的二十周年,欧文在一九九八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寡居的一年》中,假角色之口提出他的创作观,书中一位成名作家在新书发表会上宣称:“我的小说不讲观念——我没有观念要表达。我从角色开始写……一本小说不企图解释任何事,就只是一个故事。”他这样的强调,令人格外觉得有趣,因为《寡居的一年》在很多方面都可视为《盖普眼中的世界》的翻案。两书的主要角色同样几乎全都是作家与编辑、拈花惹草的父亲和一群苦闷的弃妇、父母为了弥补在车祸中失去的儿子而生育的女儿、年长妇人与年轻男孩通奸、根据欧洲嫖妓经验写的书、追踪与保护涉嫌谋杀的女子的警察、强暴受害人壮烈的复仇行动,甚至对“听不见的声音”、“不想出声的声音”背后隐含的危机感夸大的阐释……重复出现的元素不胜枚举,使人无法相信这仅是巧合。但这两本书却又真的是讲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
这么一来,欧文这番声明就有了自相矛盾的双重意义:一方面,两本书都真的只是为说故事而说故事;另一方面,却又是强调故事性比什么都重要的佐证。其实欧文在《盖普眼中的世界》第十章里,已经做了很好的示范。他给孩子讲床边故事,一个故事可以有无数个版本,只要听众提出质疑,讲故事的人就随时修改:“盖普玩这种把戏从来也不厌倦,但海伦早就觉得烦。他总是等她问:哪个部分?哪部分是真的,哪部分是编的?然后他会告诉她无关紧要;她应该告诉她,哪部分她不相信,然后他就去修改那个部分。她相信的部分都是真的;她不相信的部分都得改。如果她全部都相信,那就全都是真的。他是个辣手的说故事人。如果真相适合故事,他会毫不尴尬全盘讲出来;但如果真相妨碍故事的发展,他也会毫不犹豫把它改掉。”
对欧文(以及盖普)而言,“真实”决定于听到的人是否相信。我们生活在今天八卦、假消息充斥的世界里,天天有罗生门上演,早已见怪不怪。欧文高明的是:对他而言,“变动不居”不仅是人生的真相,也是一件趣味无穷的玩具和阅读乐趣的来源。
静静的顿河(全四册) 豆瓣
8.8 (8 个评分) 作者: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 译者: 金人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 - 9
静静的顿河流淌在俄罗斯广袤的大地上,肖洛霍夫用他那淡淡的南方色彩,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苏联国内战争期间顿河两岸哥萨克人的生活画卷。小说有两条情节线索,一条以麦列霍夫的家庭为中心,反映哥萨克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另一条则以布尔什维克小组活动所触发的革命与反革命的较量以及社会各阶层的政治斗争为轴心。两条线索,纵横交叉,层层展开,步步推进,将读者带进了风起云涌的哥萨克乡村生活。
君主论 豆瓣 Goodreads
Il Principe
8.5 (133 个评分) 作者: [意大利] 尼科洛·马基雅维里 译者: 潘汉典 商务印书馆 1985 - 7
从十五世纪下半叶起,以意大利为发源地,欧洲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正如恩格斯曾经指出的,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化,是一个需要巨人的时代,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尼科洛·马基雅维里正是这个伟大时代的巨人之一。他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政治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思想家。同时也是第一个使政治学独立,同伦理家彻底分家的人,有“资产阶级政治学奠基人”之称,并且是历史家、军事著作者、诗人和剧作家。
在作者的几部学术名著中,《君主论》是最小的一部,但也是最有名的,它使马基雅维里身后获得举世周知的名声。
2011年2月23日 想读
smap
海盗史 豆瓣
作者: [加拿大]蒂姆·特拉弗斯 / Tim Travers 译者: 李晖 2010 - 6
本书所反映的并不只是活生生的加勒比海盗的历史,而是从古到今所有的海盗活动。这部独特的著作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罕见的视角,让人看到历史上相对真实的海盗形象。
本书汇集了历史上几乎所有著名海盗的故事,如黑胡须、“黑巴蒂”和威廉·基德、“白衣”杰克·莱克姆和勒·瓦萨尔、残酷的法国海盗罗罗奈斯和蒙特巴斯以及中国海盗郑一、赖翠珊等,就是通过对这些处于社会边缘的群体的栩栩如生的描述,作者揭示了海盗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特殊群体大量不为人知的秘密,比如海盗都是些什么人,他们如何管理自己的队伍,还有海盗的饮食、海盗所用的武器、海盗的残忍性等等。
十字架园丁 豆瓣
作者: [美] 贾森•F•怀特 (Jason F.Wright) 译者: 赵亦周 / 孙成昊 中信出版社 2011 - 1
《十字架园丁》遗憾虽然不甚完美,但却比赤裸的幸福更加让人刻骨铭心。这本小说将让你把喜怒哀乐各种情绪,轮番享受一次。《星期三的信》作者、美国温情小说首席作家贾森•F•怀特全新力作,关于爱、信仰、宿命和救赎,托起你在暗夜中渐沉的心灵!
《十字架园丁》中的约翰从小是个孤儿,被农场主收养。在农场炽烈的阳光和原始天然的环境中,到处都闪耀着明亮的光,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约翰最幸福的事是和高中时代的恋人步入婚姻殿堂,随即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他终于有了自己亲手经营的完整的家。然而,在尽享亲情品味人生之乐的时刻,一场惨不忍睹的车祸夺走了妻子和未出世的儿子的生命,也将约翰带离了人生的欢乐场。有些事情,你以为明天还要继续,有些人还会再见面。因为你以为昨天、今天、明天,应该是没有什么不同的,但是就会有那么一次,在你一放手或一转身的瞬间,有些事情就完完全全地改变了。太阳落下去,在它重新升起之前,有些人,就从此和你永别了!约翰在妻儿出事的地方建了一大一小两座十字架,每日去悼念,以寄托哀思。一日清晨,他在悼念时遇到了一位陌生的年轻人。他跪在十字架前,用白漆轻轻给十字架润色。年轻人说,漆十字架,便是自己的工作。他为此而生。
这个神秘的年轻人从此介入了约翰的生活,也让约翰越来越好奇:他究竟是谁?为什么他知晓自己的一切?……
浮云 豆瓣
浮雲
8.4 (11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林芙美子 译者: 吴菲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 1
雪子在印度支那和颓废不羁的富冈相遇相恋。战败前两人各奔西东,战后在废墟般的东京重逢。雪子明知富冈是个自私的有妇之夫,却无力结束苦恋。而在富冈眼中,雪子的存在连接着那段游离于战争之外的美好时光,同时他们也共有曾被战争戏弄的心灵创痛。两人的关系几经曲折,雪子最后选择陪伴富冈自我放逐到原始丛林密布的屋久岛工作。那里的潮湿和寒冷夺去了雪子的生命;富冈则不得不继续浮云般的幻灭人生。 战争期间林芙美子和同期许多日本作家一样曾亲赴战地写过迎合时局的报道。后来她不断反省战争本质,创作视线投向创痕累累的普通人。《浮云》虽不曾出现“反战”字样,却体现了尤为深刻的战争反思。此作自1949年11月在月刊杂志《风雪》(后转至《文学界》)上连载,1951年4月完成并于同月出版了单行本。1955年成濑巳喜男改编的同名电影,在《电影旬报》20世纪百佳日本电影榜单上名列第二,仅次于黑泽明的《七武士》。
V族日记Ⅱ 复仇女神•暗夜重聚 豆瓣
The vamipire diaries: the fury and dark reunion
作者: L. J. 史密斯 译者: 秦恺 / 张嵘 接力出版社 2011 - 1
菲尔教区小镇被暗黑的杀戮气息笼罩,凶手却不是血族兄弟斯特凡与达蒙。
幕后元凶强势现身,竟是与凡人女孩埃琳娜面容惊人相似的血族女子。
在意大利,几个世纪前,斯特凡与达蒙曾在黑暗中获取永恒生命。
在街区,爱恨纠葛的复仇之火烈焰冲天,绵延五百年,整个菲尔教区在炽热中焦灼不安。
这时,更有女巫狼人后裔卷入抗争。
所有疑团一一解开之时,亦是危急存亡之刻。
斯特凡、达蒙、小镇亲友……无数生命悬于一线,埃琳娜该何去何从?
一座迷雾重重的小镇 一场跨越时空的追索
一对血族兄弟的善良隐忍与深情邪恶
V族日记Ⅰ墓园惊梦•失物迷踪 豆瓣
The Vampire Diaries
作者: (美)史密斯 著,姚睿,郭雪 译 译者: 姚睿 / 郭雪 接力出版社 2011 - 1
一座迷雾重重的小镇 一场跨越时空的追索
一对血族兄弟的善良隐忍与深情邪恶
这是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小镇。
生活在这里的高中女孩埃琳娜和父母突遭车祸,却只有埃琳娜神秘逃生。
收拾好悲伤情绪重返校园的她被一个英俊超凡、阴郁无限的新生斯特凡拖入一场冥冥中疑有前缘似有牵引的爱恋。
在墓地,埃琳娜祭拜父母,墓园迷雾骤起,巨大的黑色乌鸦时隐时现。
在大桥,古旧的桥洞下一位老者莫名被袭,万圣节派对竟以离奇血案混乱收场。
在校园,埃琳娜发现好友邦妮竟可如女巫般预见未来,幻梦中的黑色身影竟是斯特凡的兄弟……
整个小镇弥漫着古旧的暗黑血族气息。
一切秘密的解答在埃琳娜的日记之中,而日记,竟不翼而飞……
彼岸的女儿 豆瓣
作者: [英]玛格丽特·列罗 译者: 罗晓华 万卷出版公司 2011 - 1
这是一部带有悬疑色彩的亲情小说。
单亲妈妈葛蕾丝靠着微薄的薪水独自抚养女儿希薇,不幸的是,希薇从小就有很多不同于一般同龄孩子的地方——她沉默寡言,极度怕水,而且从来不称呼葛蕾丝为妈妈,反复地画一幅从未拜访过的海畔小屋。因为希薇的种种异常表现,幼儿园只好将其劝退,葛蕾丝无奈之下向心理学家亚当·威特斯博士求助,而亚当对灵媒和轮回转世一直有着不懈的研究,希薇的各种表现也坚定了亚当的一些论断,于是他带着葛蕾丝母女亲自远赴大洋彼岸一探究竟,却在那个神秘的地方发现了一宗数年前的离奇命案。凭着希薇对那里“曾经的记忆”,最终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希薇也重新回到了妈妈葛蕾丝的怀抱,开始了正常的生活。
萨满桥 豆瓣
作者: [美]罗苹·荷布 / Robin Hobb 译者: 刘元 中国妇女出版社 2010 - 3
《萨满桥》是罗苹·荷布《士兵之子》系列的第一部,是传统的奇幻小说,描述一个孩童自幼年至成长为士兵的经历。
二十多年来,杰尼亚不断向内陆扩张,从原始住民手中夺取领土,并将“国王之路”一直修到了住着神秘斯斑克人的壁垒山脉前。新增的广袤领土为杰尼亚王国造就了许多新晋贵族,却也引发了新旧贵族之间的权利争斗。
年轻的纳瓦尔是新贵族布维勒领主家的次子。在这个信奉善神的国度杰尼亚里,按照圣经所述,次子生来就该持剑入伍,成为一名士兵。纳瓦尔认同并且乐于接受命运对自己的安排。
某日,布维勒领主请了一位奇多纳人德瓦拉作为纳瓦尔的教师,来传授那些只有从“敌人”这才能学到的东西。在一系列艰苦的课程之后,纳瓦尔逐渐习惯了原始却自足的游牧生存方式,并且获得了一个成为真正“奇多纳人”的机会:德瓦拉用神秘的仪式将纳瓦尔带入了一个奇妙的异世界,在那里,纳瓦尔只要穿过重重阻碍,杀死阻断灵魂之桥的敌人,就能够获得古神的认可。纳瓦尔成功来到终点处的斯斑克树女面前,却不慎从桥上摔落,求生的本能让他向女巫求助,而代价则是成为阻止敌人毁灭斯斑克族的武器。
成年后的纳瓦尔来到位于首都旧塔尔斯的军事学院进修,和一班新贵族的士兵次子一起饱受旧贵族子嗣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在暗夜节的狂欢节上,纳瓦尔体内潜藏的另一个自我意识终于浮现出来,用“沙尘之舞”将可怕的瘟疫带到军事学院和旧塔尔斯,撒播下了毁灭的种子……
请理解我 豆瓣
Please Understand Me II: Temperament, Character, Intelligence
作者: [美] 大卫·凯尔西 译者: 王甜甜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1 - 2
•性格学世界级畅销书
•性格色彩学创始人乐嘉鼎力推荐
•畅销30年,风靡全球170多个国家,改变4000多万人的命运
•惠普、福特、英特尔、西门子、戴尔、通用、可口可乐、IBM……内训指定教材
作为世界范围内的长期畅销书,本书以科学的态度,对四组不同类型的人格(技艺者、护卫者、理想主义者、理性者)进行分析,使人对本身的气质、性格、智能、兴趣、价值观及自我形象一目了然。阅读本书,有助于你在工作、婚姻、事业等方面:
◎看清差异,认准自身特点
◎取长舍短,调整人生定 位
◎合理规划,寻找到合适的社会角色
◎完善自我,真正发挥出自身的潜能
如何读,为什么读 豆瓣
How to Read and Why
8.4 (2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哈罗德·布鲁姆 译者: 黄灿然 译林出版社 2011 - 1
简介:
《如何读,为什么读》是布鲁姆在年近古稀时出版的一本个人化的导读著作,这位阅读大师、智慧老人、经典的经典读者为我们正本清源,梳理西方不朽作品,谈论他从童年到晚年喜爱的诗、小说、戏剧。本书可以说是《西方正典》的互补版,已读过《西方正典》的读者,可在这里再探索和再发现西方正典,以及再接受布鲁姆的批评能量;初次接触布鲁姆的读者,则可从这里开始,踏上寻访和分享西方正典的旅程。
导读:
他是批评界的巨人……他对文学的热忱是一种令人陶醉的麻醉剂。
——《纽约时报杂志》
读哈罗德·布鲁姆的评论……就好像在读石火电闪般的经典。
——M.H.艾布拉姆斯
哈罗德·布鲁姆是我们时代文学批评界的领军人物……他激活了他的文学批评,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倾注其中。
——《卫报》
燃烧吧!剑(上) 豆瓣
燃えよ剣
8.1 (19 个评分) 作者: [日] 司马辽太郎 译者: 计丽屏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10
起伏跌宕的风云变幻,灿若星辰的武士情怀
——————————————————
本书呈现给读者的是幕府末期生于剑又死于剑的武士、新选组副长土方岁三顽强好胜的一生。正是这位武州石田村的平民之子,曾被人唤作“刺儿头阿岁”的他,凭借其天生好斗的性格和创建组织的才能,把原本不过是聚集了浪士及平民的新选组建成了当时最强大的一个团体,并在日本历史上掀起了他自己也意想不到的波澜。本书与《龙马风云录》一起,被推为表现幕府末期这段历史最具代表性的长篇佳作。
1、日本最受欢迎的国民作家司马辽太郎的经典之作,五十年来长销不衰;
2、新选组主题的代表作品,中文简体版首度出版;
3、汇集传统武士精神、义理人情、忍者奇观与爱情故事,迥异于中国武侠的日本剑客文学世界;
4、附赠粉丝众多的主角人物冲田总司与土方岁三的写意肖像插图书签。
历史上的药物与毒品 豆瓣
作者: [英] 罗伊·波特 / 米库拉什·泰西 译者: 鲁虎 商务印书馆 2004 - 10
本书还揭示,“毒品”问题由来已久——毒品(在这个词的所有意义上)的地位通常是争论不休的。医学科学试图弄清这种特效物质(对生理的、精神的和病理的)特性。用户、医生、公众舆论和政府都参与到区分恰当使用和准许使用之中,这些过程往往导致激烈的冲突。关于使用和滥用的界线(个人、医务工作者和制药公司,在最近一个半世纪以来越来越多地参与了开发、制造和销售这些东西,因而在其中有着广泛的金融利益),争论异常激烈。“供替代的”药物就是设法开发更柔和的、更天然的毒品。显然,这些问题今天仍未得到解决,因为一些有害和极易上瘾的东西(如酒、烟)仍旧自由地可以获得,一些凭着医生处方买到,而其他的则是非法购得的,是国际走私贸易的对象和“反毒战争”的打击目标。

这本历史论文集强调指出,像在其他领域一样,毒品领域的科技发展是不可阻止的。对于人类社会来说,问题是如何迎接像氟西汀这样产品的挑战。
家族の情景 豆瓣
作者: [日本] 吉田秋生 / [日] 田村由美 小学館
創刊15周年を迎えた「小学館文庫」から珠玉のアンソロジーが登場。萩尾望都、吉田秋生、田村由美ほか少女まんが界を代表する作家たちが「家族」について描いた傑作よみきりを選び抜いて1冊にまとめた永久保存版。
綿の国星 豆瓣
作者: 大島弓子 白泉社 2005 - 3
須和野家に拾われた捨て猫は、いつかは人間になれると信じていたが…!? まんがのワクを超え、大きな反響を呼んだファンタジーの最高峰。
バナナブレッドのプディング 豆瓣
作者: 大島弓子 白泉社 1995 - 9
少し変わった女子高生・衣良の理想は、“世間にうしろめたさを感じている男色家”。思春期の揺れる少女の心を描く、感性豊かな傑作短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