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柏林,亚历山大广场 豆瓣
Berlin Alexanderplatz 所属 作品: 柏林,亚历山大广场
作者: [德] 阿尔弗雷德·德布林 译者: 罗炜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3
尔弗雷德·德布林(1878—1957),德国作家,德国语言大师和文坛巨匠。
弗兰茨同妻子发生口角失手将其打死,被判四年徒刑,出狱后他白天在亚历山大广场卖报纸和小商品,晚上常去小酒店消磨时间。一天在叫卖时他认识了一个年轻的寡妇,她热情地接待了他,还送他东西。弗兰茨把他的艳遇讲给一个同他一起做小买卖的朋友听,不料这人却去那个寡妇家偷了东西,弗兰茨感到很气愤,从此不再同他往来。不久他又结识了一个叫赖因霍尔德的人,此人外表温文尔雅,实际上却是个逼良为娼的流氓和一个盗窃集团的头目,他多次请求弗兰茨将自己玩腻的女孩子介绍给别人,可都被弗拒绝了;后来这个流氓以金钱为诱饵使弗上钩。弗不由自主地做了间接的人贩子。弗想摆脱这种罪恶活动,结果在一次夜间行动时被赖推下汽车,摔断了一条胳膊。伤愈后弗回到亚历山大广场做非法买卖,与妓女埃米莉邂逅,两人互相帮助,相处甚好。赖因霍尔德获悉后,把埃米莉骗至树林,奸污了她后又将其杀害了。可弗兰茨却成了杀人嫌疑犯,他再次被捕入狱,经审理后无罪释放。出狱后他当了工厂的看门人,决心开始真正的新生活。
小说是德国家喻户晓的经典名著,当初出版时立刻被译成英、法、俄、意大利、西班牙、丹麦、瑞典、捷克、匈牙利等十几种文字,还多次被改编成广播剧、电影和电视连续剧。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20-05-21 12:03:08 @2021-11-13 01:55:46
文学
春琴抄 豆瓣
所属 作品: 春琴抄
8.3 (22 个评分) 作者: [日] 谷崎润一郎 译者: 郑民钦 南海出版公司 2016 - 6
《春琴抄》收录谷崎润一郎代表作《春琴抄》《痴人之爱》《各有所好》。
《春琴抄》中,学徒佐助侍奉商人之女春琴,随她学艺,两人产生了感情。但春琴跋扈任性,始终将佐助当作仆役。佐助不仅对此毫无异议,后来春琴被毁容,他甚至自己刺瞎双眼,只求永远保留心中春琴的美丽形象……
《痴人之爱》中,青年让治本想培养心目中理想的女性,将十五岁的少女娜奥密留在身边。娜奥密长大后,美丽任性、挥霍无度,并不是他想要的模样,却仍然令他不可自拔……
《各有所好》中,在丈夫斯波要的默许下,妻子美佐子与旁人发生了婚外恋情。两人有意要结束婚姻,却都想逃避责任,谁也不肯先走出打破困局的那一步……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20-04-22 02:19:34 @2021-11-13 01:54:06
文学
麦克白 豆瓣
所属 作品: 麦克白
8.8 (56 个评分) 作者: 威廉·莎士比亚 译者: 朱生毫 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8
《麦克白》内容简介: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表弟麦克白将军,为国王平叛和抵御入侵立功归来,路遇三个女巫。女巫对他说了一些预言和隐语,说他将进爵为王,但他并无子嗣能继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将军的后代要做王。麦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他在夫人的怂恿下谋杀邓肯,做了国王。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夺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邓肯的侍卫,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贵族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小孩。恐惧和猜疑使麦克白心里越来越有鬼,也越来越冷酷。麦克白夫人神经失常而自杀,对他也是一大刺激。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麦克白面对邓肯之子和他请来的英格兰援军的围攻,落得袅首的下场。
2022年1月11日 已读
【藏书阁打卡】
女巫在《麦克白》中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群体。毋宁说,没有回收所有伏笔的结局,正是在暗示女巫预言的实际真相的不可测,我甚至怀疑《魔法少女小圆》里QB的原型就是苏格兰女巫——真相只说一半的恶魔。
仔细观察剧情就会发现,女巫一开始预言麦克白将作王,但却没有说他的王位是通过取代邓肯而得来的。后文有一段马尔康王子的独白,大抵是说自己的品性配不上王位。那么,麦克白会不会是通过在多年后斩杀继承邓肯的昏庸王君马尔康而得到王位的呢?这完全有可能。而"除非勃南的森林向邓西嫩移动"更是一个巧妙的谎言,原来万人大军砍下一根根树枝来隐蔽自己也算是在让森林移动。
综观这些预言,它们在能恰到好处地应验的同时又给出了多道岔路,来引诱失明的野心家犯下并非是命中注定的错误。这样安排可比因果报应的说教有深意多了。 @2020-0
文学
4321 豆瓣
4321 所属 作品: 4321
8.6 (17 个评分) 作者: [美] 保罗·奥斯特 译者: 李鹏程 九州出版社 2019 - 1
四重人生变奏,一个辉煌构想。
美国当代小说大师保罗·奥斯特迄今最具雄心超级长篇。
如果人生不止一生。
.
《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波士顿环球报》•《全美独立书商》畅销书
.
1947年3月3日,在新泽西州纽瓦克的一间产科病房,露丝和斯坦利唯一的孩子阿奇•艾萨克•弗格森出生了。从那时起,弗格森的生活展开了四条彼此独立的平行路径。四个男孩是同一个男孩,由同样的DNA造就,却沿着四种轨迹经历了四重的人生。
四个弗格森在不同的城镇长大,有着不一样的知识激情、感情生活和社交圈,他们如影子般彼此映照,相互阐释,也走向不同的人生境遇。在美国社会激荡变革的大时代背景下,弗格森们在各自的青春之路上奔袭,经历着伤痛、失去和蜕变……
一部全景式的社会写实作品,一卷奇特的史诗级成长小说,关于传统、家庭、爱情和现代生活包罗万象的故事,关于自我的禀赋与人生的可能性。“保罗•奥斯特是当代文学一个最为独特的声音”,《4 3 2 1》是一部精彩绝伦、感人至深的杰作。
.
★评论推荐
“奥斯特这部小说是一个辉煌的构想……关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出色汇编,点缀着许多叙述的珍宝。”——大卫•高见(著名评论家)
“具有超凡的野心和卓越技艺的作品,一部包罗万象的小说。”——《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视野广阔,全景式书写非常吸引人,可称为奥斯特最伟大的小说。”—— 《金融时报》
“二十五年来,保罗•奥斯特是当代文学中一个最为独特的声音。”——《纽约书评》
“保罗•奥斯特是一个文学天才。”——村上春树
“无论选择用何种形态发声,无论想象出什么样的故事,保罗•奥斯特都是不容人忽视的声音。”——迈克尔•翁达杰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20-04-07 08:57:59 @2021-11-13 01:53:25
文学
巴尔扎克传 豆瓣
所属 作品: 巴尔扎克传
作者: [法国] 安德烈·莫洛亚 译者: 艾珉 / 俞芷倩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4 - 7
这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历史学家莫洛亚写的一部巴尔扎克全传,全书共分四大部分,描述了巴尔扎克这位伟大作家的成长、奋斗以及获得的荣誉。莫洛亚将巴尔扎克喻为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的提坦巨人,意在说明巴尔扎克一生都在进行普罗米修斯似的拼搏,他凭借坚强的意志和巨大的勇气,最终完成了凡人所难以望其项背的目标。“房屋造毕,死神临门”,伟大如巴尔扎克者也不免一死,莫洛亚记录了这位现代普罗米修斯的荣耀与辉煌,也记录了他不为时人所理解的痛苦与悲伤,在书的结尾更是不惜笔墨地刻画了巴尔扎克饱含悲壮意味的死亡。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20-04-06 05:14:36 @2021-11-13 01:53:21
文学
交际花盛衰记 豆瓣
所属 作品: 交际花盛衰记
作者: 巴尔扎克 译者: 徐和瑾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5 - 8
《交际花盛衰记》收录于“人间喜剧”,讲述了巴黎交际花艾丝苔简短、奇特,却注定悲剧的一生。她对诗人吕西安一往情深,渴望过幸福贞洁的生活。然而,交际花的身世和地位使她与沉浮在上流社会的吕西安隔着一条无法逾越的社会天堑。在一次假面舞会上,她被人认出,便想以自杀掩盖自己的身世。扮成西班牙教士的越狱苦役犯伏脱冷救了她,将她控制在自己手中。伏脱冷也因救过吕西安的命而成为吕西安的主宰,并企图通过他向统治者报仇。为了有足够的钱扶持吕西安进入统治阶层,他逼迫艾丝苔重操旧业,充当金融家纽沁根的情妇。艾丝苔含恨自杀。吕西安和伏脱冷受牵连而被捕入狱。不久,吕西安也在狱中自尽,伏脱冷在精神上受到巨大打击。他在狱中与当权人物作了一番激烈搏斗后,终于归顺官府,当了巴黎警察局保安队队长。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nmd,巴尔扎克唯一的问题在于他写作一刻都离不开钱。《幻灭》凭其意义深远的结尾论述完全可以有一个让人回味无穷的精悍结局,但却让他写成新书预告了……还能怎么办,读呗 @2020-04-06 05:13:27 @2021-11-13 01:53:20
文学
幻灭 豆瓣
所属 作品: 幻灭
8.8 (5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巴尔扎克 译者: 傅雷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 - 3
2022年1月11日 已读
【藏书阁打卡】
理想主义者……离马基雅维利的变态学徒有多远?堪比生死对立?这种浮夸说辞在其间幼稚得不值一提。对于像卡洛·埃雷拉这位耶稣会的撒旦使者而言,一番挑动未了欲愿的说辞…再加一袋解燃眉之急的债款,就足以把一个本会归上帝收取的懵知灵魂搏取过来。理想主义?撒旦可要比一堆沉浸在空乏论想的人间先知们更能明白理想的含义。
停留在抽象和幻想阶段的情感与理想,无论再怎么高尚,充满何等值得敬佩的思辨与感触,只要它没有触碰多少现实的尘土,经过锤炼,那么它终将是下贱、卑微、可笑、廉价的。可理想又经不起试探,它一同现实交集,不是自毁就是堕落。所以,清白地实践理想是前所未有的事情。要么一直做梦,要么不择手段。大人物得了成功还能保持双手干净可都是由人帮忙洗刷的。
巴尔扎克早已写出了他自己的宗教大法官寓言。 @2020-04-06
文学
致后代 豆瓣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致后代
8.9 (71 个评分) 作者: [德]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译者: 黄灿然 译林出版社 2018 - 2
《致后代:布莱希特诗选》完整呈现出布莱希特诗歌创作全历程,为国内首次全面译介。
布莱希特是“史诗剧”的创立者。但他作为诗人的地位一点也不比作为剧作家的地位低。奥登就非常推崇作为诗人的布莱希特,仅凭布莱希特已出版的少数诗歌,就把他列为影响自己的十多位诗人之一。
布莱希特以朴素语言,平民视角,以及社会关注,对所处的时代和生活其中的人类状况做出生动的反应,创造了全新的政治诗歌。
在他的诗中,抒情完全消匿于诗的宗旨背后,这种现代诗,被视为德语诗歌语言的伟大革新,已成为当代德语诗歌极其重要、无所不包的典范。
甄选布莱希特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呈现其诗歌创作全历程:早期诗和早期城市诗(1913—1925),城市诗(1925—1929),危机时期(1929—1933),流亡初期(1934—1938),最黑暗的年代(1938—1941),美国时期(1941—1947),以及后期诗(1947—1956)。
2022年1月11日 已读
【藏书阁打卡】
布莱希特时常徘徊在无话可说与无话能说的境地里,许多声音刹滞和停留在一个瞬间便退场。如同《呼吸的礼拜仪式》中所叙的,任何"有感而发"的轻声抱怨与愤慨都会被寒风、刺刀、子弹、所打断,即使是观看说话者的景物也被命令噤声。他深刻地体验到诗歌与人类在危难时刻无法互相同情,一切降格为低语,或俏皮的抖机灵。
然而,灼热的情感还是有的,只不过它在诗歌中是被细分成十份甚至一百份来分配添加的,仅用来确证自己还是在以人类的语言书写。还能怎么样呢?仇恨难以站立,正义更是要卑微地等待一个时机才能小心翼翼地出现。他向后代只能祈求宽容,而无法允诺什么。
消极的悲天悯人…可能是有力的,也可能是无力的:
"向这些流浪的人提供过夜的床…
这不会改变世界,却能让他们免受寒冻
这能让他们免受寒冻,却不会改变世界。" @2020-03-1
文学
卢济塔尼亚人之歌 豆瓣
Os Lusíadas 所属 作品: 卢济塔尼亚人之歌
作者: [葡]路易斯·德·卡蒙斯 译者: 张维民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0 - 1
※ 葡萄牙民族史诗精装修订全译本,大航海时代的唯一宝典!
※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联合出版,资深文学品鉴小组 × 权威葡萄牙译者,它将带你领略大航海时代的海上风云,带你开启瑰丽莫测的、集西方宗教、神话、史诗于一炉的神奇之旅!
※ 全球文学大师吹爆的一本书——塞万提斯、孟德斯鸠、夏多布里昂、雅各布·布克哈特、雅克·巴尔赞、萨拉马戈、华兹华斯、博尔赫斯等齐声推荐!
——————————
《卢济塔尼亚人之歌》是“葡萄牙精神国父”卡蒙斯的经典史诗,通过对航海家达·伽马远航印度的经过描写,歌颂了葡萄牙的壮丽历史以及葡萄牙人的坚强刚毅、英雄主义和勇敢精神。
——————————
他写出了《歌集》、荣誉、海难,在《卢济塔尼亚人之歌》中写出了民众的觉醒。他是一个纯粹的诗歌天才,是我们(葡萄牙)文学中最伟大的诗人,他就是卡蒙斯,无论这样评价他会让自称比卡蒙斯更伟大的诗人佩索阿多么痛苦。除了卡蒙斯为我提供的最简朴的范例外,没有任何东西适合我,我也学不会任何东西。他纯粹的人性,例如那种骄傲的谦卑,为我树立了榜样。
—— 何塞·萨拉马戈
葡萄牙人航行在大西洋上,发现了非洲的最南端;他们望见一个浩渺的汪洋;它把他们带到东印度。他们在海上的历险,莫桑比克、麻林和卡利卡特的发现,卡蒙斯曾作诗歌咏,在他的诗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某种《奥德赛》的迷人魅力和《埃涅阿斯纪》的雄伟富丽。
——孟德斯鸠
时光无憾无怨地蚀损了,那些历经战斗洗礼的宝剑。你穷困潦倒地回到了思念的祖国。一代人杰啊,希望在它的怀抱中度过残年。在那神奇莫测的荒漠之上 “葡萄牙之花”早就已经凋零萎残;而凶暴的西班牙人远未服输,正觊觎着它那敞开着的边沿。我想知道,最后回到海岸这边之后,你那谦卑的心里可曾预感:东方和西方以及兵甲和战旗,所有这些被人遗忘了的火焰(完全不受人世变迁的约束),会借你的《埃涅阿斯纪》流传。
——博尔赫斯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20-03-09 06:06:05 @2021-11-13 01:52:02
文学
安提戈涅 豆瓣
Antigone 所属 作品: 安提戈涅
9.3 (11 个评分) 作者: [法]让·阿努伊 译者: 郭宏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 - 10
《安提戈涅》是法国剧作家让·阿努伊的代表作,根据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同名戏剧重写,一九四四年二月四日在巴黎首次上演,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场场爆满,观众中甚至有许多德国占领军军官和士兵。大半个世纪以来,这部现代肃剧长盛不衰,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演出,剧本也长年占据法国图书网站榜首。
故事发生在希腊城邦忒拜,俄狄浦斯王去世之后,两个儿子争夺王位,一个先登上王位,另一个流亡他乡后找到援助,率领外邦军队回来攻城,兄弟两人双双战死。他们的舅父克瑞翁当王执政,传令厚葬守城的外甥,而攻城的外甥是城邦的敌人和罪人,死后应曝尸荒野,不准埋葬,违者将被判处死刑。俄狄浦斯的女儿安提戈涅决意悖逆国法,不顾一切埋葬兄长,与舅父克瑞翁发生冲突,最终酿成一场悲剧。
----------------------------------------------------------------------------------------------------------
“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我读了又读,一直烂熟于心,战争期间,就在纳粹张贴红色布告镇压抵抗者的那天,这部戏突然给了我一记猛击。我用自己的方式重写了这部作品,脑海中回荡着我们正在亲历的悲剧。”
——让·阿努伊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20-03-09 06:04:37 @2021-11-13 01:52:00
文学
长夜行 豆瓣
Voyage au bout de la nuit 所属 作品: 长夜行
9.2 (13 个评分) 作者: [法] 塞利纳 译者: 徐和瑾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4 - 2
《长夜行》以主人公巴尔达米的口吻,叙述了他一次漫长的人生旅程。巴尔达米的足迹踏遍大半个地球,从战火中的欧洲大陆,到殖民地狱的非洲丛林,再到发达资本却危机飘摇的美国,然后又返回歇斯底里狂欢中的法国;他上过大学,打过零工,在战场上卖过命,当过逃兵,进过精神病院,开过诊所,跑过龙套,在男女关系中扮演过悲惨的角色。巴尔达米的漫游仿佛是一次二十世纪的尤利西斯之旅。
在这部作品中,塞利纳采用一种新的小说形式、独特的文体和既粗野俚俗又滑稽幽默的口语,对西方世界和自命不凡的人类展开了史无前例的攻击。
2022年1月11日 已读
【藏书阁打卡】
会用文字驾驭经验与想法不代表你能发掘出什么所谓的意义与救赎,仅是暗示了你可以为你混吃等死的人生记叙些什么,至少《长夜行》的作者是这样证明的。
笔下的行程从某个不起眼的午后开始,在某个不值一提的清晨结束,没什么大事发生,不过是"我"曾经误打误撞地去当了炮灰,现在又怔怔地见证一个可有可无的朋友被枪杀后怎么由他人留记笔录。中间隔了二十年,但又像是只隔了两个周末。毕竟,成长不会因年岁的增多而发生,对于许多人而言,这从不是什么不可或缺的东西。不上不下地活着,甚至不意味着抗争与痛苦。生之长夜的恐怖不源于无望之黯淡,而源于漫长和无尽。
人贱的有口面包就能苟活个三五载,又脆的从楼梯上跌下来便一命呜呼,所以生死是需求强求的事情吗?你可以短暂地谈论激情,甚至去片刻地追求自我,但一切仍会不变地轮回 @2020
文学
人、岁月、生活 豆瓣
所属 作品: 人岁月生活
作者: [苏联] 伊里亚·爱伦堡 译者: 王金陵 / 冯南江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人·岁月·生活》是他晚年倾注极大心血完成的自传体回忆录,勇敢披露了众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真实,记录了他那个时代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被誉为“欧洲最伟大的文艺史诗”。 本书60年代在苏联出版后立即引发一场激烈的争论,其译本在整个西方轰动一时。70年代其节译本在国内作为“内部读物”供高层参考,流入民间后被圈内人士私下传阅,影响了一代知识分子的成长。这次的版本是国内首次全译并公开发行的惟一中译全本。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20-02-20 16:36:30 @2021-11-13 01:51:18
文学
流亡与独立王国 豆瓣
L'Exil et le Royaume 所属 作品: 流亡与独立王国
8.2 (17 个评分) 作者: [法] 阿尔贝·加缪 译者: 丁世中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8
阿尔贝•加缪(1913—1960)是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奖获奖作家之一。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并最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2022年1月11日 已读
【藏书阁打卡】
加缪笔下的人物往往是在故事开始之前“没有故事”的,他们和心灵的震颤不期而遇,但却又仿佛早有相识。正是因为没有一个真正的过往背负,一切经验都是全新的,而非重复和麻木的。
恰如小说集名称的语词排序,流亡和独立——他并不急于一提笔就叙述独立,即如何经历命运,而是叙述流亡,即如何开始寻找命运。
无论是沙漠中的盐铁之城,还是简陋阁楼上的画布,抑或是在塔楼上那惊魂一瞥后的回归,它们尽管都被打上了“孤独”这一自我放逐的字眼,似乎结局已经降临,但随后更为意味深长的独立却随着暂时的休止符悄然开始。
《局外人》仓促地了结了一个人,只是把荒诞给讲了出来。那么,荒诞——是值得反抗的吗?加缪一直在追问自己,他以直指生之终点的文字为起点开始流亡,却又以相反的生之起点的文字开始独立,某种精神从未停歇。 @2020-02
小说 文学
圣愚之维 豆瓣
作者: 王志耕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 3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俄罗斯的圣愚文化与俄罗斯文学经典的关系。圣愚作为俄罗斯文化史上的重要现象,对其民族性格、诸文化系统、尤其是文学形态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于是本书采用了文化诗学研究方法,考察并阐释圣愚文化的生成过程与机制,将圣愚文化与俄罗斯文学经典的关系从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以全方位考察其经典特质的具体生成方式。
本书是研究俄罗斯圣愚文化与其文学经典特质的第一本专著,除了考察圣愚在欧洲的发展史,重点在阐述俄罗斯文学如何在圣愚文化的结构中产生其特殊的精神品格、形式品格及生命品格的。因此,它将是理解圣愚文化的本质与俄罗斯文学经典特质的必读书。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20-01-31 13:03:14 @2021-11-13 01:50:18
文学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豆瓣 Goodreads
VOICES FROM CHERNOBYL 所属 作品: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
9.1 (103 个评分) 作者: [白俄] S·A·阿列克谢耶维奇 译者: 方祖芳 / 郭成业 花城出版社 2015 - 11
★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真实记录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事件
★“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
★“每一页,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
------------------------------------------------------------ -------------
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幸存者口述实录,每一页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
作者冒着核辐射危险,深入切尔诺贝利,采访当地幸存者
人类史上最惨烈的科技悲剧,今天的我们该如何避免灾难重演?
-------------------------------------------------------------------------
1986年4月26日,史上最惨烈的反应炉事故发生在切尔诺贝利。这是史上最浩大的悲剧之一。作者访问了上百位受到切尔诺贝利核灾影响的人民,有无辜的居民、消防员、以及那些被征招去清理灾难现场的人员。他们的故事透露出他们至今仍生活在恐惧、愤怒和不安当中。
本书将这些访谈以独白的方式呈现,巨细靡遗的写实描绘,使这场悲剧读起来像世界末日的童话。人们坦白地述说着痛苦,细腻的独白让人身历其境却又难以承受。
-------------------------------------------------------------------------
★《纽约时报》——每一页都是奇异而残忍的故事,就像那些残留在幸存者身上的辐射。
★《伦敦时报》——如同古希腊悲剧表演的合唱团,本书收录了众人的心声。短期之内,我们恐怕不会再有机会读到这般真实记录愤怒、愚昧、英勇和伤亡的文字。
★《每日电讯报》——从受访者的独白中,阿列克谢耶维奇创造了这样一种历史:无论离这些事件有多远,读者都能感同身受,如有切肤之痛。读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切尔诺贝利是欧洲的一场海啸,这场海啸不仅是由我们人类所造成的,而且还永无止尽。如果你对未来抱有好奇心,我强烈推荐这本书。书中的切尔诺贝利是个充满极端与未知的地方,一个现代科技发展造就的戏剧世界。
★《出版人周刊》——口语叙述的历史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充斥着面对命运时的无奈、艰苦卓绝的勇气,以及浓厚的黑色幽默……如同不可磨灭的X光透视着俄国人的灵魂。
★《国家》杂志——阿列克谢耶维奇的这本杰出著作,忠实地记录着她那些白俄罗斯同胞的生命与死亡。本书终于将在美国上架……这是无与伦比的见证。
★《书目杂志》——书中记录着受污染的世界里骇人的生活。这些典型的故事分别传达出不同的声音:愤怒、恐惧、无知、艰苦、英勇、同情和爱。阿列克谢耶维奇冒着损害健康的风险,深入前线收集这些见证,把故事转化成令人难忘的精辟著作,我们只能期盼书中的灾难不会重现。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x)
抗核辐射——献给最伟大的消防战士(√) @2020-01-24 21:23:56 @2021-11-13 01:50:06
文学
格林童话(上下) 豆瓣
Kinder-und Hausmärchen 所属 作品: 格林童话全集
7.8 (10 个评分) 作者: [德] 格林兄弟 译者: 文泽尔 云南美术出版社 2018 - 5
译自1857年德语经典第7版。
210个童话,全本无删减。
新增25篇通行版未收录故事。
旅德文泽尔历时9年翻译,比对德文各个版本,为每个故事附上解说,讲述渊源流变。
版本说明
本书翻译自德文《格林童话》1857年第7版,此版本是目前最经典的全集定本。解说部分与初版进行过深入对比,主要由注释卷的关键内容及译者多年研究的相关知识组成,讲述《格林童话》的渊源流变。书中插画精选自英国艺术家Arthur Rackham作品。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我们每个人是在判断力最弱的幼儿时期接触这些童话的,阅读方式缺乏自由和探索的趣味,意识形态提前指定了该怎么读、应该读出来什么。成年后,我们记起来的往往只有朦胧的梦幻感和陈词滥调的教育结论,一种成见已经形成,没什么人觉得有必要返回去读这种东西。如是,写给孩子的童话反而是处境最为尴尬的文本,如同被晾到一边的夹生饭一样。 @2020-01-14 01:47:48 @2021-11-13 01:49:48
文学
安徒生童话 豆瓣
所属 作品: 安徒生童话故事集
9.0 (26 个评分) 作者: [丹麦] 安徒生 译者: 任溶溶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安徒生(1805—1875),世界上最著名的童话作家之一。
《安徒生童话》是他的毕生之作。《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早已成为童话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他的作品真正可以让人从小读到老。要是你还没有品味过的话,那就先从这个选本读起吧,它收进了大家最爱读也最应该读的作品。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天真和童稚是一条避开断裂与不必要的多愁善感的捷径吗? @2020-01-14 01:42:53 @2021-11-13 01:49:47
文学
乔伊斯书信集 豆瓣
Selected letters of James Joyce 所属 作品: 乔伊斯书信集
作者: (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 译者: 蒲隆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10
中译本共378000字,成书后516页,含爱尔兰文豪詹姆斯·乔伊斯书信近千封,所据乃乔学家理查德·艾尔曼1975年编选的《詹姆斯·乔伊斯书信选集》,此书主要内容则选自他本人编辑、1957年到1966年出版的三卷本《乔伊斯书信集》。
选本中“补充了后来新公开的书信,尤其是乔伊斯写给妻子诺拉·巴纳克尔和他的赞助人哈丽雅特·肖·韦弗小姐的大量信件。这些书信按时间顺序排列,贯穿了乔伊斯的一生,并按他先后居住过的城市分为五个阶段,从他19岁时作为一名文学青年写给戏剧大师易卜生的生日祝贺信,到他临终前九天给他弟弟斯坦尼斯劳斯·乔伊斯的一张明信片”。明信片写于1941年1月4日。13日凌晨二时许,乔伊斯死于瑞士苏黎世。
《乔伊斯书信集》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八卷九种乔伊斯文集中的第五种。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听说特别牛逼 @2020-01-08 20:15:40 @2021-11-13 01:49:40
文学
克莱采奏鸣曲 豆瓣
所属 作品: 克莱采奏鸣曲
9.2 (8 个评分) 作者: [俄] 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臧仲伦 译林出版社 2011 - 9
托尔斯泰最奇特的作品,当年发表后,俄国审查官只允许发行普通人难以承受的高价版本,美国邮政禁止邮寄刊有《克莱采奏鸣曲》连载的报纸,西奥多·罗斯福看了此书后说:托尔斯泰是个性变态者。
2022年1月11日 已读
【藏书阁打卡】
"这是共同的命运,但是大家也都像我一样认为,这是他们独有的不幸,于是也就把自己的这件羞惭的不幸遮盖了起来。不仅不让外人知道,甚至也不让自己知道,自己对自己都不承认这一点。"
不错,托从不让那些自负到认为可以承受和抵御一切丑恶的"圣人"失望。所谓崇高的、调和的、宽容的情感一直有着毁灭的可能性,即使最脆弱的自尊、妒忌心残留在一个人身上,那么它们仍会有一天成长为刺杀内心仇敌的毒刃。不管是面向自己或他人,复仇的快感谁能拒绝呢?
"由于我的所作所为,她无法再动弹了。如果……"这个出走的厌世者在让你看到了一切可怕的陷阱后,却愿意把选择权交还给你,会不会又是一个骗局?实际上没有如果,你也不会遭遇相同的处境。悲剧已经酿成,阅读后只会体验到某种诧异的快感,与无法改变自己那龌龊性情的深沉悲哀。 @2020-01-06
文学
叶甫盖尼·奥涅金 豆瓣
Евгений Онегин 所属 作品: 叶甫盖尼·奥涅金
8.6 (20 个评分) 作者: [俄罗斯] 亚历山大·普希金 译者: 智量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 - 3
《名著名译插图本: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以书中男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诗人通过这个典型的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真实,传达他以现实人生的看法和他对人类本性的观察与了解,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名著名译插图本: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最伟大、影响最深远、读者也最多的作品。它以优美的韵律和严肃的主题深刻反映俄国十九世纪初叶的现实,提出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被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誉为“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有人民性的作品”。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9-12-27 12:34:44 @2021-11-13 01:49:12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