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雄猫穆尔的生活观暨乐队指挥克赖斯勒的传记片段 豆瓣
Lebens-Ansichten des Katers Murr nebst fragmentarischer Biographie des Kapellmeisters Johannes Kreisler in zufälligen Makulaturblättern 所属 作品: 雄猫穆尔的生活观
作者: [德] E·T·A·霍夫曼 译者: 陈恕林 上海三联书店 2013 - 10
雄猫穆尔的生活观》是作者的代表作,标志着霍夫曼创作的高峰,也是德国浪漫派的一部优秀作品。小说由两部分组成:雄猫穆尔的传记和乐队指挥克赖斯勒的传记。穆尔传记从讽刺需要出发,模仿歌德《威廉· 迈斯特》一类写主人公成长过程的所谓发展小说,以自述模式描述了一只知书达理、好舞文弄墨的雄猫的成长经历。克赖斯勒传记部分记述了一个天才艺术家一段坎坷的人生轨迹,其人生轨迹有着作者本人的影子。这两个部分,从小说名称看,前者是作品的主体,其实后者才是小说的核心,形式松散,但主题是一致的,都是写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9-12-08 23:40:31 @2021-11-13 01:48:44
文学
冬泳 豆瓣 Goodreads
7.7 (304 个评分) 作者: 班宇 上海三联书店 2018 - 9
班宇(@坦克手贝吉塔)短篇力作首度成集 阿乙•蒋方舟•李诞•谈波 齐声推荐
《冬泳》收录了班宇的七篇小说。在铁轨、工事与大雪的边缘,游走着一些昔日的身影:印厂工人、吊车司机、生疏的赌徒与失业者……他们生活被动,面临威胁、窘迫,惯于沉默,像一道峰或风,遥远而孤绝 地存在。
北方极寒,在他们体内却隐蕴有光热。有人“腾空跃起,从裂开的风里出世”,有人“跪在地上,发出雷鸣般的号啕”。这些个体的光热终将划破冰面,点亮黑暗,为今日之北方刻写一份有温度的备忘。
【编辑推荐】
颇具潜力的青年作家、第四届豆瓣阅读征文大赛首奖得主班宇的处女作——他曾开设《东北疯食录》专栏,浪游工业之城,展示出恣意独特的语言风格。他曾连载 “工人村”故事集,从细微之处出发,描绘出一幕蓬勃鲜明的悲喜剧。他已在文坛初露锋芒,《收获》《当代》《上海文学》《作家》《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皆可觅得他的身影。
从无名之中捕捞个体,在消逝中追寻永恒——《冬泳》是班宇创造的“昨日世界”,遍布萧索的工厂、失落的赌徒。惯于沉默的北方人在这里显得生机、蓬勃。《冬泳》是写给北方的情书,写给你我的(关于旧时代的)备忘录。
细密诗意的语言;轰鸣里深潜宁静,幽默中怀藏温柔——在声音日渐稀少的世界,班宇仿佛浪漫时代的行吟诗人,以准确、克制、优美之笔,书写强力广阔的歌谣。班宇迷恋写作里的“浮生感”,笔下人物在现实的挤压里普遍带有一种苦中作乐的生存智慧;在他们身上,除了表演出来的“幽默”,还有深藏不露的玄妙和真实。
【推荐语】
文坛新来的高手,有一股雨水冲扫过的、带有野兽气味的生猛劲儿。
——阿乙
班宇有毋庸置疑的小说家天赋。可是,他抵抗住了天赋的诱惑——没有随心所欲地把作品当做情绪的宣泄,或是横冲直撞地滥用富有才情的语言;他又抵抗住了时代的诱惑——没有把光怪陆离的社会新闻当做题材的富矿,也没有因平庸的文学时代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他以最严格的标准自我训练,使每一个短篇都纯熟得惊人。天才和有天赋的人的区别,是前者能够独立发展自己,班宇无疑是前者。
——蒋方舟
班宇是聪明的,刻薄的,但不是轻浮的。他显然知道这世界哪儿出了问题,并且没什么希望好转,但他没有选择放弃或轻巧的态度,文字上,他还在苦熬。
——李诞
班宇用他干净、硬朗的笔触,冷静、耐心地为我们描摹出一幅幅端庄肃穆、具有经典品相的短篇佳作。那字里行间的东北寒风,凌厉又温柔。
——谈波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9-11-09 09:03:16 @2021-11-13 01:47:52
文学
冯内古特:最后的访谈 豆瓣
Kurt Vonnegut: The Last Interview And Other Conversations 所属 作品: 冯内古特:最后的访谈
8.1 (25 个评分) 作者: [美]库尔特·冯内古特 译者: 李爽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7
在漫长的写作生涯中,冯内古特的小说、剧本和随笔获得了国际范围内的广泛赞誉。在这本贯穿其一生的访谈录中,我们能够知晓是什么驱动了冯内古特去写作,他对自己作品的最终评价,他如何踏上写作之路,其家族和家庭对他一生价值观的形成的影响,以及他战争经历中的作家身份。
"他能够在二战中打仗,从恶名昭著的德累斯顿轰炸中幸存,失去朋友、妻子和无数所爱之人,在经历美国历史最近二十年的动荡之后,仍然相信'一切都是美好的,没有伤害',并把这句话刻在了墓碑上,或许还伴随着大笑。上帝保佑您,冯内古特先生,无论您身在何处,谢谢您所做的一切。"
最优秀的美国作家之一。--格雷厄姆·格林
冯内古特 x 《巴黎评论》
身为二战老兵,冯内古特希望他死的时候能有军礼厚葬,号手奏乐,国旗盖棺,鸣响礼炮。这是他一直都向往的东西,然而,除非他战死沙场才能得到。
冯内古特 x 《国家》
德累斯顿的轰炸让我了解了一种现象,就是我的失忆和那些经历过雪崩、洪水和大火的人们一样,人的大脑里有某种装置,在灾难超过一定水平后,会关掉我们的记忆。
冯内古特 x 约瑟夫·海勒
我认为男性一直怀疑女性比他们更强大、更优秀,这是从他们母亲身上感受到的。
冯内古特 x 《别笑》
库尔特·冯内古特成长于大萧条时代,他的家庭并不鼓励艺术追求。冯内古特的父亲推动孩子们朝理性主义前进,他坚信科学是一切的答案,而非艺术。
冯内古特 x 《美国航空杂志》
冯内古特总是让我们尽全力去成为最好的自己,并不懈地敲打我们的笑穴。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感激的事情。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9-10-27 10:16:53 @2021-11-13 01:47:38
文学
阳台 豆瓣
所属 作品: 阳台
8.4 (30 个评分) 作者: [法] 让·热内 译者: 程小牧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8 - 8
在一所名叫“大阳台俱乐部”的高级妓院里,顾客扮成自己最渴望成为的人物:主教、法官、将军等;穿上自选的戏服、念着自编自演的台词,对为自己配戏的扮成罪女、女贼、母马的妓女们大施淫威……妓院之外正在发生革命暴动,法院、教会、王宫被攻陷摧毁,在一片混乱中,妓院里的假法官、假将军、假主教被拥立为真的,而妓院老鸨伊尔玛夫人则摇身一变为女王。
2022年1月11日 已读
评论里都在说些什么玩意儿,一点也没触及到戏剧之中真正值得讨论的东西。
“戏中戏”的演绎与警察局长角色终得扮演的结尾共同引向了对死亡话题的讨论,葬礼厅没有发挥什么真正的作用但却是戏剧真正的核心之地——一个过渡具象和抽象的总结枢纽。在热内看来,任何把持着某种权力的人都有着两个身体——不只是国王有“两个身体”。曾经具象的权力身体下葬,却又传递了抽象且真正存在的权力身体。通过扮演抽象召回具象,是现实,也是在反过来揭露自身的本质——嫖客们蹩脚的身份扮演与持有这些身份的人的表现并不相差几分。
剧院建在墓地里,恐怖的焚尸炉树立在拒斥它的城市之间,这一想法意图时刻提醒着人们——你们所认为真实的身份其实是建立在虚无的死亡基础之上的。抽象生产已经死亡了的具象,具象反过来生产抽象。戏中戏实际上完美地回到了现实。 @20
哲学 戏剧 文学
黑色方尖碑 豆瓣
Der schwarze Obelisk 所属 作品: 黑色方尖碑
8.6 (5 个评分) 作者: [德] 雷马克 译者: 李清华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 3
☆20世纪顶尖小说家,拥有读者最多的德语作家之一。
☆茨威格、君特•格拉斯推崇的大师,林语堂、巴金鼎力推荐,影响鲍勃迪伦、王朔的经典名家。
☆雷马克经典代表作,以黑色幽默笔调刺穿战后荒诞现实。
☆1923年,恶性通货膨胀笼罩着德国。被战争耽搁的年轻人深陷于和平年代的混乱与荒诞之中,所见的依旧是形形色色的死亡与绝望。这是关于德国一战后一代人的故事。
--------------
1923年,德国正处于战后的恶性通货膨胀中。主人公路德维希25岁,热爱艺术和诗歌,他17岁时便应征入伍,和许多同辈一样参加过“一战”,如今在一家墓碑公司里工作,黑色方尖碑是这家公司最有历史也最值钱的纪念碑。战争对这一代人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战场上,更体现在战后的艰难生活中,正如本书副标题所揭示的,这是一个关于“被耽搁的青年时代的故事”,这一代人的青春由于他们参加战争和战后过着迷茫的生活而被耽误了。
通过路德维希的视角,书中展现了通货膨胀下不同阶层人士的生活状态和荒谬现实,规规矩矩做生意,生意做得越多越蚀本,而投机商人却能轻而易举牟获暴利。辛勤工作的普通人却都走投无路,甚至不得不选择自杀。在这种环境中,路德维希和他的好朋友墓碑公司的老板格奥尔格也不得不使用一些小诡计才能维持公司经营并减轻生活的压力。路德维希还在空闲时间兼任家庭教师,并在一家精神病院里为病人弹奏管风琴。在那里他结识了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富家小姐伊莎贝尔,曾经因为经济的拮据路德维希的两任女友都离他而去,直到遇到伊莎贝尔他感受到了真正的爱情,在被战争蹂躏的人生和世界中找到了意义。但随着病情的好转,伊莎贝尔已忘记了患病期间的种种,他们最终也只能是隔着阶级鸿沟的陌生人。此时国家政策的调整使通货膨胀骤然停止,纳粹势力也在德国国内逐步上升。路德维希决定离开小城韦尔登布吕克,去柏林做了一名报社记者。小说最后一章用简短的篇幅叙述了当路德维希再回去时已是二战之后,韦尔登布吕克已经在纳粹和又一次的战火中面目全非,人们的命运也被动荡的时代裹挟着,走向了不同的结局。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9-10-14 01:12:39 @2021-11-13 01:47:25
文学
国王的人马 豆瓣
tous les chevaux du roi
作者: 米歇尔·伯恩斯坦 译者: 周国强 译 胥弋 校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 - 10
《国王的人马》是史上最离奇、最耐人寻味的小说之一,是一部生动地披露“情境主义国际”内幕的小说。它的灵感来源于拉克洛的经典小说《危险的关系》,以及弗朗索瓦•萨冈的畅销小说《你好,忧愁》。伯恩斯坦将二者的讽刺和虚构融为一体,调制成一部在诸多层面上获得成功的“影射小说”。对于法国最激进的先锋派分子,小说的成功证明了法国当代文学的破产,以及情境主义者对心理小说的蔑视。《国王的人马》是对《危险的关系》的狡猾改写,小说中,“情境主义国际”的创始人居伊•德波扮演了一个冷漠的自由思想家;作者伯恩斯坦扮演其女友,还有一些次要角色,如画家阿思格•约恩等等,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法国“68年风暴”中的先驱人物——“情境主义国际”精英们的集体群像。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9-10-04 23:32:11 @2021-11-13 01:47:13
文学
卡夫卡 豆瓣
所属 作品: 视读卡夫卡
作者: [美] 大卫·赞恩·霍洛维茨(David Zane Mairowitz) 著 / [美] 罗伯特·克鲁伯(Rorbert Crumb) 图 译者: 万朵 译 / 赖可 审校 2014 - 1
他,被誉为“现代文学的魔法师”、“20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黑色幽默鼻祖”;他,与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他,让爱因斯坦读过其作品后感叹:“它们反常得叫我读不下去,人类的思想还不够复杂。”他,让村上春树专门以他的名字命名自己的畅销作品《海边的卡夫卡》;……他,就是卡夫卡。大卫·赞恩·霍洛维茨编著的这本《卡夫卡》为我们介绍的就是他的成长过程与创作历程。
2022年1月11日 已读
想多了,在言语和文字中卖惨不代表他真的是什么走投无路的人。奥斯维辛也好,古拉格集中营也罢,相比种种司空见惯的极限苦难,卡夫卡的一生更像是一种“体面人的悲剧”。他之所以能较之于一些作家更加获得人们的共鸣,是因为“生存的绝境”在我们的时代已逐渐隐没,取而代之的是日常生活的疲惫与困乏。个体的敌人已不再是饥饿或寒冷,而是难以对抗的精神上的冷漠和无助。
卡夫卡啊就是写啊写,我们啊就是读啊读,看啊看,各自有着自己封闭但又以为可以带来片刻救赎的事情。
如果说但丁结束了一个蒙昧的世纪,开启了一个成长的世纪。那么卡夫卡便是真正地结束了这个但丁所开启的希望世纪,打开了另一个无望又蒙昧的世纪。 @2019-09-22 16:58:08 @2021-11-13 01:46:47
文学 漫画
奥吉·马奇历险记 豆瓣
The Adventures of Augie March 所属 作品: 奥吉·马奇历险记
作者: [美国] 索尔·贝娄 译者: 宋兆霖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奥吉·马奇历险记》是贝娄的成名作,也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部20世纪的“流浪汉小说”画面广阔、人物众多,叙述了主人公奥吉从20年代到40年代的人生道路,对当时美国社会状况和时代风貌作了淋漓尽致的艺术再现。奥吉出生芝加哥这个工业大都会的最底层,却执着他寻找自己的本质和自由,但坎坷半世、历尽沧桑之后仍未能找到自己的“本质”。尽管如此,在这场自我本质与生存环境的搏斗中,他仍是个失败的英雄,诚如结尾所言,哥伦布虽然被戴上镣铐押解回国,但这并不证明没有美洲。
本书不仅阐释了自我本质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这一美国当代小说的重要主题,而且在叙事艺术上也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独步天下的“贝娄风格”由此成型。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9-09-15 20:53:05 @2021-11-13 01:46:33
文学
夜里老鼠们要睡觉 豆瓣
8.4 (17 个评分) 作者: [德]沃尔夫冈·博歇尔特 译者: 任卫东 / 邱袁炜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11
沃尔夫冈·博歇尔特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废墟文学”的代表作家。本书收入作者的短篇小说代表作《面包》等,反映了战争对士兵和普通民众生活的摧残,人们肉体和精神上承受的巨大打击,以及灾难中人性的温暖。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伯尔在博歇尔特作品的跋文中称,《面包〉这一个短篇,胜过许多报刊关于德国战后饥馑的报道。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9-09-15 20:45:55 @2021-11-13 01:46:32
文学
克苏鲁神话 豆瓣 谷歌图书
Cthulhu Mythos
8.4 (5 个评分) 作者: [美] H.P.洛夫克拉夫特 译者: 玖羽 / 竹子 作家出版社 2019 - 8
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恐怖小说体系!
权威译本,克苏鲁神话的入门宝典、检索大纲!
《克苏鲁神话》(Ⅰ-Ⅲ 卷函套)收录洛夫克拉夫特名篇:《克苏鲁的呼唤》《大衮》《魔宴》《异乡人》《皮克曼的模特》《墙中之鼠》《敦威治恐怖事件》《印斯茅斯的阴霾》《无名之城》《黑暗中的低语》《超越时间之影》《疯狂山脉》《关于已故亚瑟•杰尔敏及其家系的事实》《乌撒的猫》《蕃神》《休普诺斯》《梦寻秘境卡达斯》《北极星》《夜魔》《降临在萨尔纳斯的灾殃》等。
《克苏鲁神话》中的小说往往以日记、报道、研究手记等半正式的形式,以谜题开始,拼贴出一个模糊却相当真实的怪奇世界:近亲通婚、诡异命案、小镇怪事、邪神召唤、异教崇拜、家族宿命……而迷案的源头,最终指向一种打破时间、空间、自然法则的伟力……
超越时代的“宇宙主义”内核和其庞大的神灵世界,成为后世无数作品的精神内核和灵感源泉。从《魔兽世界》的大“Boss”克苏恩到《惊奇队长》中战斗力爆表的“噬元兽”;从斯蒂芬•金弥漫着压抑和无助的小说《迷雾》到人类用科技和献祭取悦神祇的《林中小屋》,宇宙中强大的存在、脆弱的人类、未知的恐惧……
“克苏鲁神话”影响西方恐怖想象已逾百年!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9-09-05 10:16:50 @2021-11-13 01:46:13
文学
ZOO 豆瓣
所属 作品: ZOO
8.3 (268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乙一 译者: 李颖秋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7 - 10
每天早上都有一张我女朋友尸体的照片放到我的收件箱里,照片显示着女朋友的尸体正在一天天地生蛆、腐化。她是在我们去过动物园之后失踪的。所有人都认为她只是失踪了,只有我知道她被杀了。我辞了职,拿着她生前的照片四处寻找凶手的线索,一副心力憔悴的模样。然而苦心寻找的背后隐藏的却是我不愿面对的真相,是我亲手杀了她……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9-09-01 16:02:32 @2021-11-13 01:46:04
文学
现代诗歌的结构 豆瓣
所属 作品: 现代诗歌的结构
9.3 (15 个评分) 作者: 胡戈·弗里德里希 译者: 李双志 译林出版社 2010 - 10
这部经典著作揭示了现代诗歌超个人、超国家、超越数十年时间的征候。“现代”指的是自波德莱尔以来的一整个时期,“结构”指的是一种有机构造,是诗歌创作中的一种具有典型性的共同之处。胡戈·弗里德里希的批评意识、充满智慧的想象以及分析性的语言力量,是风格研究和作品阐释领域内的典范。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9-08-26 12:55:58 @2021-11-13 01:45:49
文学
庆祝无意义 豆瓣
La fête de l'insignifiance 所属 作品: 庆祝无意义
7.4 (98 个评分) 作者: [法] 米兰·昆德拉 译者: 马振骋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7
六月的一个早晨,阿兰走在巴黎一条街道上,看到很多穿着低腰裤、露脐装的女人。看着她们裸露的肚脐,阿兰既觉得迷人,又感到困惑,情色不再以女人的大腿或乳房而是以女人的肚脐作为诱惑的中心,这意味着什么呢?
小说这样开篇,一场嬉笑怒骂的喜剧由此上演,围绕卢森堡公园这个舞台中心,阿兰、拉蒙、夏尔、凯列班四个好朋友轮番登场,顺着他们的脚步、他们的生活故事、他们三三两两的谈话,引出了巴黎街头的花季少女,市民热捧的夏加尔画展,斯大林二十四只鹧鸪的玩笑,尿急的苏维埃傀儡主席,自杀未遂却杀人的母亲,以及天堂纷纷堕落的天使……舞台上演着一部热闹非凡的人间喜剧,幕后却隐藏着作者冷静洞察的智慧:生与死、严肃与荒诞、历史与忘却、现实与梦境,昆德拉让我们在笑中漂浮,为世间的无意义狂欢。
2022年1月11日 已读
个体的差异从来都是一场骗局,同质的时间之中流淌的不过是同源同归的一众稍稍分叉的溪流,就像你等着看夏加尔的油画时——前面越排越长,越复杂的队列一样。
👴就是喜欢这种球都看不出来还能牵强附会地理解的文学,毕竟生活本身就是一场牵强附会的游戏,不接受无意义的真实也就不可能天天等着看太阳升起落下。 @2019-08-26 00:22:50 @2021-11-13 01:45:45
文学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所属 作品: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9.4 (1031 个评分) 作者: 林奕含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2
令人心碎却无能为力的真实故事。
向死而生的文学绝唱 打动万千读者的年度华语小说。
李银河 戴锦华 骆以军 张悦然 冯唐 詹宏志 蒋方舟 史航 等多位学者作家社会名人郑重推荐。
痛苦的际遇是如此难以分享,好险这个世界还有文学。
我下楼拿作文给李老师改。他掏出来,我被逼到涂在墙上。老师说了九个字:“不行的话,嘴巴可以吧。”我说了五个字:“不行,我不会。”他就塞进来。那感觉像溺水。可以说话之后,我对老师说:“对不起。”有一种功课做不好的感觉。
小小的房思琪住在金碧辉煌的人生里,她的脸和她可以想象的将来一样漂亮。补习班语文名师李国华是同一栋高级住宅的邻居。崇拜文学的小房思琪同样崇拜饱读诗书的李老师。
有一天李老师说,你的程度这么好,不如每个礼拜交一篇作文给我吧,不收你周点费。思琪听话地下楼了。老师在家里等她,桌上没有纸笔。
思琪的初恋是李老师。因为李老师把她翻面,把他的东西塞进去。那年的教师节思琪才十三岁,这个世界和她原本认识的不一样。 如果这是爱情,为什么觉得暴力?为什么觉得被折断?为什么老师要一个女学生换过一个女学生?如果这不是爱情,那满口学问的李老师怎么能做了以后,还这么自信、无疑、无愧于心?
故事必须重新讲过,与房思琪情同双胞的刘怡婷,接到警局通知,去带回神志不清,被判定疯了的房思琪。透过思琪的日记,怡婷得知思琪五年中的所见所思……
嫁入钱家的许伊纹,是两位少女的忘年交,二十余岁的她,是两位少女的文学启蒙者同时也是丈夫家暴的沉默受害者…… 升入大学后的郭晓奇仍旧爱着高中时的补习教师李国华,而这位文质彬彬的补习教师并不只有平时人们眼中受人尊敬的老师形象的一面……
这是一部惊人而特别的小说,小说作者既具有高度敏锐的感受力、又是一个近距离目击者,使这整件事像一个“幸存的标本”那样地被保留下来。整本书反覆地、用极度贴近被侵害者的视角,直直逼视那种“别人夺去你某个珍贵之物”的痛苦──且掠夺之人是以此为乐。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9-08-13 07:56:26 @2021-11-13 01:45:05
文学
安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回忆录 豆瓣
所属 作品: 安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回忆录
作者: (俄罗斯)安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 译者: 倪亮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9
她的回忆录在数量众多、相互矛盾的回忆文献中占有相当独特的地位。这些回忆建立在仔细筛选、核实素材的基础上,是最为可靠的,它们鲜活地讲述了最富创作成果时期(1866至1881年)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当时他创作了那些伟大的悲剧小说——从《罪与罚》到《卡拉马佐夫兄弟》。
陀思妥耶夫斯基把自己最后的扛鼎之作《卡拉马佐夫兄弟》,自己的忏悔,献给了她。将世界文学最伟大的杰作之一献给安娜•格里戈利耶芙娜,不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真挚爱情和深深敬意的表达,还是对她之于俄罗斯文学无可怀疑的功绩的承认。谁知道呢,也许妻子不知疲倦的关爱、分担事务的能力,赐予了作家生命中为创作这部伟大的作品所必需的那些年头。
作为家庭成员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心爱的丈夫,体贴入微的父亲——这就是回忆录的主题,是该书的主轴,“他是这部回忆录主要的、几乎唯一的人物”,安娜•格里戈利耶芙娜本人在远景,在暗影中,起着不显眼的传记作者加妻子的作用,一位为读者虔敬地复活丈夫的个性特点的女性。
——俄文版编者 C.В.别洛夫、В. A.图尼马诺夫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9-08-09 21:14:18 @2021-11-13 01:44:47
文学
镜子之家 豆瓣
鏡子の家 所属 作品: 镜子之家
8.2 (14 个评分) 作者: [日] 三岛由纪夫 译者: 杨伟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4
《镜子之家》内容简介:当他最后一次取下假面具时,那儿暴露出的恰恰是死亡可怕的真实面目,但这对于他来说是否可怕,我们也是不得而知的。在此之前,由于他过分强烈地渴望死亡,以致发狂般地渴求假面具,他依靠假面具而使自己变得越来越美丽。你也必须知道,要变成美丽者的男人的意志与抱有同一种希望的女人的意志大不相同,它必然是“通向死亡的意志”。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9-08-07 00:33:24 @2021-11-13 01:44:32
文学
论无边的现实主义 豆瓣
所属 作品: 论无边的现实主义
作者: [法]罗杰·加洛蒂 译者: 吴岳添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8 - 10
《论无边的现实主义》作者罗杰·加洛蒂是法国著名的理论家、文艺批评家。他的这部《论无边的现实主义》是对当代现实主义出路的新阐释。当传统的现实主义发展无法解说现代意义上的新的文学艺术形态的时候,他选取了毕加索、圣琼·佩斯、卡夫卡三个人,从绘画、诗歌、小说三个角度对现实主义的当代形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现实主义可以在自己所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无边”的扩大,当然这种扩大也并非是毫无限度的,而是根据这些当代特有的作品,赋予现实主义以新的尺度。这是一本在当时轰动一时,且持续论争至今的伟大作品。
陀思妥耶夫斯基 豆瓣
Dostoevsky: A Writer in His Time 所属 作品: 陀思妥耶夫斯基
9.8 (9 个评分) 作者: [美]约瑟夫·弗兰克 / [美]玛丽·彼得鲁塞维茨 编 译者: 王晨 / 初金一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9 - 10
◆透过“人类灵魂的审问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眼睛 重新审视充满“罪与罚”的19世纪欧洲
◆陀思妥耶夫斯基最为全面、细致、公正的传记,最好的19世纪俄罗斯文化史
◆五卷本陀氏传的浓缩精编 19世纪俄罗斯智识生活的画卷
···
【内容简介】
从陀氏的家族到陀思妥耶夫 斯基的成长,从他的苦役羁旅到文学生涯,一直到隆重的葬礼,约瑟夫·弗兰克穷经皓首,呈现出一名作家、编辑、论战者、传道者的生活与事业,也同时展现出一幅19世纪俄罗斯智识生活的画卷——普希金、果戈理、赫尔岑、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冈察洛夫轮流登场,虚无主义、社会主义、民粹主义、保守派、激进派、无神论、基督教交叉现身——在宏阔的比较分析视野中,弗兰克为我们描绘出了这位“人类灵魂的审问者”,更透过他的视角,为我们解读出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俄罗斯社会的深度”。
约瑟夫·弗兰克耗数十年之功,撰写了恢弘壮阔的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传记。通过将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作品放置于个人生活、社会历史和意识形态的背景下,《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家与他的时代》剖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和作品与其生活的时代之间相互映照、相互影响的关系。通过回首19世纪的俄罗斯,弗兰克对陀氏其人其作以“小说式”的叙事形式,进行了全面、透彻的重新阐释。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传记,也成为一道透视19世纪俄罗斯智识史的棱镜。如今,这部厚达2500页的五卷本被玛丽·彼得鲁塞维茨缩编成现在这个更具普及意义的单卷本。
...
陀思妥耶夫斯基比其他人更加清楚地抓住了人类的灵魂上的理想,比其他人更为清醒地努力去实现这些理想,比其他人更为强烈地用他的传道影响着其他人。
——约瑟夫·弗兰克
···
《纽约时报书评》:一位渊博而深刻的文化批评家对19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巨匠之一的多层面致敬。
《华尔街时报》: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最好的向导。
勒内·韦勒克(美国文学理论家):美国文学研究界最为出色的成就之一。
A. S. 拜厄特(英国作家):伟大的学术和艺术作品。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美国作家):关于最好的小说家之一的最权威可靠的文学传记。
弗兰克致力于揭示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背景——既有个人方面,又有社会、历史、文化、文学和哲学方面——弗兰克取得了巨大成功。
——J. M. 库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毫无疑问,这是所有语言中,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最为全面、细致、公正的传记——信息最为丰富,这一点更不必说。它已经深刻改变了我们对这个人及其作品的理解。
——《洛杉矶时报书评》
这是最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传记,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做出了最好的解读,是最好的19世纪俄罗斯文化史。
——罗宾·米勒(古根海姆奖得主,俄罗斯文学专家)
这本卓越的传记将那些伟大的思想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并使其易于理解。这既是一部出色的学术著作,也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
——《星期日泰晤士报》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你问我买不买就完事了 @2019-07-26 21:22:41 @2021-11-13 01:43:47
传记 文学
论小丑 豆瓣 Goodreads
Despre Clovni: Dictatorul si Artistul 所属 作品: 论小丑
8.4 (9 个评分) 作者: 诺曼·马内阿 译者: 章艳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8 - 3
不论我所离开的那个社会多么变幻不定,它和西方读者愿意相信的情形是不同的,它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可怕、邪恶和异常,而是一个充满人情的人间现实,它仍然存在,并可能以其他面目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社会形式重获新生。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9-07-25 19:54:53 @2021-11-13 01:43:44
文学
冠军早餐 豆瓣
Breakfast of Champions 所属 作品: 冠军早餐
7.9 (18 个评分) 作者: [美] 库尔特·冯内古特 译者: 董乐山 译林出版社 2018 - 6
《冠军早餐》记录了两个孤苦伶仃、瘦骨嶙峋的“疯子”的见面……冯内古特将荒诞怪谲与科学幻想熔为一炉,把这个悲惨的世界变成了一座乐园,以笑声讽喻现世。但《冠军早餐》是有分量、有尊严的一纸荒唐,是严肃得不能再严肃的幽默之作,冯内古特虽极尽戏谑怒骂,其实苦衣包糖药。比沥青还黑的黑色幽默遮盖的是颗柔软的心,嘲讽里深藏怜悯。他怜悯这个支离破碎、精神荒原的星球上的每一个人。【内收录:冯内古特亲绘老司机插图。】
《冠军早餐》是一部荒诞的反传统小说。经常在冯内古特作品中露面的科幻小说家基尔戈•屈鲁特与庞蒂亚克汽车代理商德威恩•胡佛是两部有生命的机器,他们生活在一个叫地球上一个简称美国的国家里。他们在不时在书中露面的作者的安排下会面了……
2022年1月11日 已读
事实证明,碎片化的小说千万不能碎片化地阅读……没有线性的剧情,没有固定出场的人物,小说的世界线就像咬住自己尾巴的长蛇一样,无所谓起始,作者带着读者乱转悠…… @2019-07-25 16:14:00 @2021-11-13 01:43:10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