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小说诗歌虚构
伦敦塔集雨人 豆瓣
The tower, The zoo, And The Tortoise
8.3 (7 个评分) 作者: [英] 朱莉娅·斯图亚特 译者: 任梦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1
“我们可能以同样的方式爱着彼此,但并不意味着会以同样的方式表露悲伤。 ”
本年度最幽默、最感人的小说,她会偷走你的心!
如果悲伤吞没了语言、也吞没了眼泪,如果悲伤令你在爱人身边也依旧孤独……这部哀而不伤的小说,用幽默温暖的笔调,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失去的故事:
伦敦塔守卫 巴尔萨泽·琼斯与妻子赫碧、可爱的儿子,还有一只一百八十岁的乌龟生活在有千年历史的伦敦塔里。一切都那么美好,直到儿子突然离世。
赫碧无法理解丈夫在儿子死后没有掉过一滴眼泪,却落下收集雨水的怪癖。她同情他,但开始怀疑他们这段感情是不是就此完结。她决定离开。
本书故事发生地点:
A 伦敦塔的动物园
早在13世纪早期,伦敦塔里就有动物园。重建伦敦塔动物园的重要原因,源于一只名叫国良的金丝猴。2005年,中国元首曾送给女王一只珍贵的金丝猴——国良,那时所有送给女王的动物,除了马匹,都被放在伦敦动物园。因国良这名字的意思是“让这个国家吉祥”,国良的意外离世还引起了一场不可思议的外交争端,因为中国人认为国良是被养在白金汉宫的。
B 伦敦地铁失物招领处
这里堪比一座小型博物馆,送来的东西极为丰富。几百副假牙、各式假眼、黑武士的头盔、什么植物鲜花书籍衣物饰品,甚至还有达斯汀·霍夫曼的奥斯卡金像奖奖杯!那里还曾经存放过救命的肾源、一具至今无人认领的埃及人形木乃伊棺椁、一枚骨灰盒。
★北美独立书商票选2010最爱书籍
★美国公共广播电台年度选书第一名
★荣登《纽约时报》畅销榜,风靡英美
★特别邀请画家卤猫绘制彩插。
一部令人喜爱的、有趣又感人的小说。让读者看到伦敦塔的另一面。斯图亚特将这个幽默的故事带向让人信服的、温暖的结局。 ——《华盛顿邮报》
住在伦敦塔里的守卫、他的老婆,以及他们那只180岁的老乌龟。斯图亚特的写作如果有任何意图,那就是让这座古迹更受欢迎。爱情的部分非常吸引人。 ——《出版商周刊》
《伦敦塔集雨人》是一道完美的甜品:清爽却不傻气。斯图亚特的写作具有原创性,每一页都充满了趣味,她笔下的人物能让你打从心底感动。
——《丹佛邮报》
朱莉娅·斯图亚特甜蜜的《伦敦塔的秘密动物园》就像是一份祝福,真诚而不巧饰,从第一句话开始就是这样……这个故事既是当代的又是普适的……
伦敦塔以其存放的宝石王冠著名,斯图亚特的作品为其增光添彩。
——《里士满时讯报》
想像一本有趣而深刻的书,里面充满可爱而怪里怪气的人物,然后在加上点儿英国历史,这便是《伦敦塔的秘密动物园》。
——美国公共广播电台,“2010年最佳书籍”
爱好历史的人、喜欢动物的人、容易感动的人,都会沉迷在这个令人神魂颠倒的故事里。 ——《娱乐周刊》
波斯少年 豆瓣
The Persian Boy
8.7 (53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玛丽·瑞瑙特 译者: 郑远涛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8
玛丽·瑞瑙特在《天堂之火》中讲述了亚历山大20岁继位以前的人生,而《波斯少年》则以第一人称回忆录的动人之笔,续写大帝最后的七年。故事叙述者是一位真实的波斯人——亚历山大青春俊美的伴侣巴勾鄂斯。
这少年幼时被卖为奴隶,辗转成了波斯国王大流士的男宠,他起初只从宫闱传闻里听说亚历山大震动朝野的胜利。后来在高伽米拉战场上,亚历山大再次击败大流士,将他赶上逃亡之路。大流士故后,巴勾鄂斯被作为求和礼物献入亚历山大的内廷。
亚历山大对声色享受体验尚浅,但对感情向来需求很深;巴勾鄂斯善于悦人,却一直无处实现少年的恋梦。他们的相遇恰似命中注定。征途漫漫,爱情给了亚历山大无限安慰,历经刺杀阴谋、异族联姻与军心浮动,他对巴勾鄂斯始终未减眷恋。
瑞瑙特不但以大师手笔再现了一代军事天才的光荣与梦想,而且一反亚历山大故事从希腊人出发的传统视角,借波斯人眼光写出胜利者与臣服民族难以弥合的鸿沟。作为历史小说,《波斯少年》不仅大气磅礴,细节精确,考据严谨,而且全书洋溢着一种罕见的深情与人性之光,与现代读者无有阻隔。
【书评一览】
有一阵子,(肯尼迪)总统偶尔会大看特看写实风格的历史小说,他尤其喜欢玛丽·瑞瑙特关于古希腊的作品。——<总统的阅读>,美国《生活》杂志1961-3-17
她[张爱玲]看过Mary Renault的《The King Must Die》,看得津津有味。——水晶《蝉:夜访张爱玲》,1971年
玛丽•瑞瑙特代表了历史小说的最高理想——使读者获得对过去的新洞见。……她在作品中真实自然地展示希腊世界的生活与道德,而且把双性爱、同性爱和异性爱都视为常态,予以从容的表现。——《纽约时报》
玛丽•瑞瑙特属于极少数长年创作而精品迭出的作家,她写到的每一个题材都予人新鲜的惊奇感。——《华尔街日报》
玛丽•瑞瑙特的亚历山大三部曲是20世纪原创性最令人意外的艺术品之一。——戈尔•维达尔,著名美国作家
刻画深爱着战士(亚历山大)的半是男子的这位宫廷宠臣,需要娴熟的技法,瑞瑙特女士成就斐然。——《大西洋月刊》
2017年3月10日 已读
2017年3月10日 评论 11.5 - 玛丽·瑞瑙特写的亚历山大三部曲第二本。 一个宏大的背景,从中抽出的丝丝线索串成的完完整整不失真实的故事。 读完惋惜自己不甚了解这段历史的故事,又庆幸自己不知的更多。读到结局时整个身体都像在发烧似的,不是第一次,好像有一部分细胞被快速消耗。一个崇拜者和爱人对亚历山大的述说,能看出作者首先对历史滚瓜烂熟于心、信手拈来才能仔细动笔。 里面有一句话很是喜欢,几乎说到心里去:大概是说:人活着,要把生命当作永恒,也要觉得每个瞬间都是最后的一瞬。 「亚历山大三部曲」总体感想 ①一年四季抽出三天时间读一遍也不令人察觉到时间,读完就安静待着,入梦最好。 ②赞美之词无法溢于言表。冬读像喝一碗冒着热气、味道醇厚的浓汤,悉数材料精心挑选,五感不足以品尝到其精妙,唯有整个心灵伴着吞进胃里的火烧火燎的温和过程缱绻沉湎。 ③最直击人心的总结:读的整个过特别激动!边读边想:好好看!怎么这么好看?!个人觉得肯定再也没有人写大帝的故事能超过她。 ④想听《贝奥武夫》的讲解。
a小说诗歌虚构 上海人民出版社
逃离 豆瓣
Runaway
8.2 (84 个评分) 作者: 艾丽丝·门罗 译者: 李文俊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9 - 7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
【荣获2009年布克国际奖】
【《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书,法国《读书》杂志年度最佳外国小说,荣获加拿大文学大奖吉勒奖】
【著名翻译家李文俊精心翻译】
她是当代短篇小说大师。——诺贝尔奖颁奖辞
逃离,或许是旧的结束。或许是新的开始。或许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瞬间,就像看戏路上放松的脚步, 就像午后窗边怅然的向往。
卡拉,十八岁从父母家出走,如今又打算逃脱丈夫和婚姻;
朱丽叶,放弃学术生涯,毅然投奔在火车上偶遇的乡间男子;
佩内洛普,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某一天忽然消失得再无踪影;
格雷斯,已然谈婚论嫁,却在一念之间与未婚夫的哥哥出逃了一个下午……
一次次逃离的闪念,就是这样无法预知,无从招架,或许你早已被它们悄然逆转,或许你早已将它们轻轻遗忘。
海边的卡夫卡 豆瓣 谷歌图书
海辺のカフカ
8.5 (149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7 其它标题: 海边的卡夫卡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自称名叫田村卡夫卡——作者始终未交代其真名——的少年。他在十五岁生日前夜独自离家出走,乘坐夜行长途巴士远赴四国。出走的原因是为了逃避父亲所作的比俄底浦斯王还要可怕的预言:尔将弑父,将与尔母、尔姐交合。卡夫卡四岁时,母亲突然失踪,带走了比卡夫卡年长四岁、其实是田村家养女的姐姐,不知何故却将亲生儿子抛弃。他从未见过母亲的照片,甚至连名字也不知道。仿佛是运命在冥冥之中引导,他偶然来到某私立图书馆,遂栖身于此。馆长佐伯女士是位四十多岁气质高雅的美妇,有着波澜曲折的神秘身世。卡夫卡疑心她是自己的生母,佐伯却对此不置可否。卡夫卡恋上了佐伯,并与之发生肉体关系。小说还另设一条副线,副线的主角是老人中田,他在二战期间读小学时,经历过一次神秘的昏迷事件,从此丧失了记忆,将学过的知识完全忘记,甚至不会认字计数,却获得了与猫对话的神秘能力。中田在神智失控的情况下杀死了一个自称焦尼·沃卡(Johnny Walker)、打扮得酷似那著名威士忌酒商标上所画的英国绅士的狂人,一路搭车也来到此地。小说共分49章,奇数章基本上用写实手法讲述卡夫卡的故事,偶数章则用魔幻手法展现中田的奇遇。两种手法交互使用,编织出极富强烈虚构色彩的、奇幻诡诘的现代寓言。佐伯是将这两个故事联结为一体的结合点,而弑父的预言似乎最终也未能避免,因为狂人焦尼·沃卡居然是卡夫卡生父乔装改扮的,真正的凶手也并非中田……
麦田里的守望者 豆瓣
The Catcher in the Rye
8.0 (77 个评分) 作者: (美) 塞林格 / J.D.Salinger 译者: 施咸荣 译林出版社 2010 - 4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霍尔顿出身在纽约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的家庭。学校里的老师和自己的家长强迫他好好读书,为的是“出人头地,而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根本没心思用功读书,因而老是挨罚。他的内心又十分苦闷、彷徨,这种精神上无法调和的极度矛盾最终令他彻底崩溃,躺倒在精神病院里。
2017年3月10日 已读
一本初中时候买的到现在才看完的书,当时因其盛名购买,翻了两页就放进书柜。现在又拿出来,半日读完竟非常感动,尤其是“我”坐在椅子上看着妹妹骑着旋转木马的场景。我想作者希望通过小说表达的是一种彷徨和追求社会之外的心灵的自由(是否的确存在还无法定论。有机会读原版XD
a小说诗歌虚构 译林出版社
地海传奇3:地海彼岸 豆瓣
The Farthest Shore
8.8 (6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厄休拉·勒古恩 译者: 蔡美玲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 - 11
一切纷乱均从失去力量的咒语发端……
巫师不识真言,无法操控力量;工匠抛弃技艺,歌者遗忘诗歌;人们恍惚度日,不求谋生,却苦寻不朽。地海大法师格得带著年轻热忱的英拉德王子亚刃,启程追寻邪恶的根源、乱象的症结,却不知前方有什么在等候他们。他们只能一径向边陲航行──从神秘未知的龙屿,到漂流民的海洋游群,再到一无活物的死域,最终抵达无人涉足的极远彼岸。
在那彼岸,等待着他们的将是最后的艰苦试炼……
2017年3月10日 已读
2017年3月10日 评论 12.29 - *80%。这部的男二黎白南已经显示出他缺乏术士天赋,想必在结束时要回自己的国家继续当王子,最终成为君主。不禁感慨,当他沉湎于世俗事物当中时想起经年冒险,会将那些时光当作今日的锦上添花还是觉得王位于他是个牢笼呢? *厄休拉太高明。只在结局提了几句少王黎白南的加冕,给人遐想机会又不给多。刚才的感慨霎时成了脑后事,不在意了。故事结束了,恰到好处。
a小说诗歌虚构 江苏文艺出版社
巨人传 豆瓣
Gargantua et Pantagruel
作者: [法国] 拉伯雷 / 绘者 [法] 多雷 译者: 陈筱卿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0 - 5
《巨人传》堪称法国文学史上的一部奇书。乍看起来,它满纸疯话、秽语,貌似荒诞不经,其实它内涵丰富,涉猎甚广,可以称之为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人文主义思潮的一部百科全书。全书共分为五部。第一部和第二部通过叙述卡冈杜亚和庞大古埃的出生、所受的教育及其丰功伟绩,阐述了人文主义学说的种种主张。后面的三部是以庞大古埃与巴汝奇等伙伴为研究婚姻难题寻访神瓶而周游列国作为线索,展现了中世纪的社会的广阔画面,揭露和抨击了种种社会弊端。
《巨人传》的第二部先于第一部于1532年出版,立即引起轰动。随后,第一部于1534年面世,反响更为强烈,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但却必然地引起了教会及当权者的愤怒与仇恨。因此,该书的这两部便遭到查禁,好在拉伯雷是以笔名发表的,没有遭到迫害,逃过一劫。直到十年之后,拉伯雷才求得法国国王的恩准,出版了该书的第三部(1546年)和第四部(1548—1552年)。这后两部虽不像头两部那么笔锋犀利,言辞辛辣,但仍遭到查禁的厄运,被列为禁书,而且该书的出版商还遭到逮捕,被火刑处死。拉伯雷当时正移居国外,又侥幸地逃过了死神的魔掌。而其第五部在他生前并未完稿,是由他人根据其遗稿加工整理出版的(1564年)。因此,有人认为这第五部不如前四部好,有点“狗尾续貂”,其实不然,其文笔与思想与前四部是一脉相承的,因此,仍然是精彩之作。
拉伯雷这位法国16世纪的文学大师,对其后的法国文学产生了巨大的作用,莫里哀、拉封丹、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法国文坛巨匠都深受其影响。
此书是全译本,希望读者们能够结合中世纪的历史,全面地理解这部伟大的著作。
此次出版的多雷插图本与先前出版的版本有所不同,其中配有法国19世纪画家古斯塔夫·多雷的插图,多达六百余幅,与内容紧密相扣,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丰富的联想,读起来会更加的有趣。而且,这种大开本的带插图的译本,国内不太多见,既精美又利于收藏,不啻是对名著的全新解读。
2017年3月10日 已读
2017年3月10日 评论 1.23 - 在克苏鲁神话和这本之间纠结了一会儿选了这本。时间原因只看了一二两部。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继续看(但下了琴谱咩哈哈哈嗨森)好的回到正题。 在此之前看过注释这么多的是但丁最著名那本(过后拾起来读。 当作消遣看挺有趣的,整体故事、荒诞描述和工整句子数不胜数,掉书袋的地方也特别多(百科全书式的? 带上背景的话,因为没有体验或者模拟那个时代的准备,所以很多地方不怎么理解,如果Makishima老师能讲讲就好了(请单独授课吧。但即使没有背景,很多地方值得反复体会。
a小说诗歌虚构 吉林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