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谬的时代没有正确的生活 - 标记
饥饿的盛世 豆瓣 维基数据 Goodreads 开放图书馆
8.3 (31 个评分) 作者: 张宏杰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2 - 10 其它标题: 饥饿的盛世 /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乾隆盛世是传统中国的巅峰,GDP占全球三分之一,国库充盈,四海臣服,威加海内,但光鲜的外表却掩盖不了内在的腐烂。中国历史上最缜密、最完善、最牢固的专制统治,培养出来的民众只能做“奴隶”,自私、麻木、冷漠、对公共事务毫不关心;屈服于皇权淫威的官员们用贪腐侵蚀着帝国的肌体;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文字狱打断了士人的脊骨,从此中国的知识分子再也没能站起来;1793年,马戛尔尼来华,在世界大势面前整个帝国茫然无知,错失了最后一次主动融入世界的机会,种下了鸦片战争的种子。
本书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盛世”图景,通过对乾隆时代的解构深刻揭示了近代中国失落的秘密。
2021年11月14日 想读 via象友 塔塔。
Personal Development for Smart People 豆瓣
作者: Steve Pavlina Hay House 2008 - 10
the book is organized into two parts, which you can think of a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Part I explains the seven core principles, one chapter per principle. This part of the book is intended to give you a new "big picture" model for understanding what it means to grow as a conscious human being. This is a holistic model, not a fragmented approach. Although the high-level concepts may seem a little abstract at first, there are plenty of stories, real-world examples, and exercises to teach you how these principles work on a practical level. I think you'll find this material fairly easy to understand.
Part II is all about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After you learn how the principles work, you'll receive an abundance of instruction on how to apply each of the seven principles to improve your results in six major areas of your life: habits, career, money, health, relationships, and spirituality. By the time you've finished the book, you should have such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inciples that you'll be able to apply them to any problem or situation you face in life.
2021年11月7日 想读
狐狸在夜晚来临 豆瓣
’s Nachts komen de vossen
7.5 (22 个评分) 作者: [荷兰] 塞斯•诺特博姆 译者: 杜冬 译林出版社 2021 - 9
欧洲最后的知识分子作家塞斯•诺特博姆书写神秘忧郁的“记忆之书”:
以通灵者的超感追忆爱与故人,记写存在与消逝、秘密与恐惧。
🦊我们能附着于记忆多久?
一个女插画家,恋人已故。她与他一起养过乌龟。她最爱芙蓉,乌龟会吃落地的芙蓉花瓣。
对于她,他死过三次:离开,逝去,被她遗忘。只有当记忆都消散时,才意味着真正的死亡。
(《最后的下午》)
🦊狐狸在夜晚来临
一个男人,住在禅室般的顶层公寓里,坐在仅有的一把椅子中,想念已故的宝拉。他活着,但早已心不在此。宝拉听到了召唤,回应他的回忆。她知道狐狸总在他左右,恍如梦魇纠缠。一切都是转瞬即逝,如同这具肉身。((《宝拉Ⅰ》&《宝拉Ⅱ》)
🦊人生只在须臾,本来寂静无声
一个年老的男人,对着一张老照片浮想,回忆海因茨,如何因为一个神秘女人的死,而把自己慢慢折腾到死。当爱的对象死了,这狂热的爱就像失控的强力又转向了爱者自身。爱会让命运瞬间显露其真面目。爱与死,都是生命的终极秘密。(《海因茨》)
🦊“忧郁是游戏的名字”
在海边,一个木刻艺术家和恋人目睹了一幕意外的惨剧:一个喜欢拍闪电的女人跟男友发生争执,然后他走向海边,被闪电击毙。艺术家在回家途中,锯下了被狂风吹倒的大树的巨根,带回了家里。厄运,以偶然一击照亮了真相,同时又像影子似的追随着相爱的人们。(《雷暴》)
诺特博姆创作技艺终极之作,中文世界初次译介,作家赵松专文解析
语境优美,哲思与隐喻精妙,融合小说、散文、游记与艺术观察等多种体裁。
——————
夜晚,狐狸来临,轻响,低语,微微喘息。
狐狸总在我们左右,恍如梦魇纠缠。
于是,我们徘徊在过去的人和事:谁会被铭记?又以何种方式被恒久怀恋?当这些从记忆中消散,是否意味着真正的死亡?
这八个故事主题相连,是对爱和记忆、生命和死亡的沉思。那些老照片所唤起的情感,那些逝去的爱人、错失的自己、受了伤害的傻瓜,那些宿命的偶遇、无疾而终的恋情,让我们收集和重建生活中那些悲伤的或失去的记忆。
人生只在须臾,本来寂静无声。
——————
现代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是一位伟大的欧洲作家。他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理解我们所经历的历史的表象,也因为他创造了新的虚构形式,在其中他可以记录它们。
—— A.S.拜厄特
在这个文学如此专业化的时代,诺特博姆仍然穿着文人五彩缤纷的外套:诗人、小说家、旅行文学作家和翻译家。他的作品本身就是艺术的象征。与纳博科夫一样,他的小说满含暗示,哲思遍布在平常的叙述中。
——《纽约时报书评》
2021年11月2日 想读 via赫恩曼尼。
语言的发展(原书第9版) 豆瓣
作者: [美]琼·伯科·格利森(Jean Berko Gleason) / [美]娜恩·伯恩斯坦·拉特纳(Nan Bernstein Ratner) 译者: 夏梦颖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1 - 11
《语言的发展》由儿童语言研究国际协会主席琼·伯科·格利森领衔编写,众多优秀学者和前沿研究者担任各自擅长领域的作者。书中讨论了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在言语产出、词汇、语法、语用、读写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异,同时关注导致儿童语言环境和语言发展特征出现群体及个体差异的文化影响。
帮助人们更好驾驭和使用语言,双语语言发展和第二语言学习,增进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效。
1. 中国心理学会推荐教材,在儿童心理语言学方面是一面旗帜。
2. 学科专家领衔,第一编著者琼·伯科·格利森博士是心理语言学家、全球儿童语言领导专家、语言心理学领域的开拓者,是所在领域的领军人物。每章都由她挑选的该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撰写,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这本书就像一本语言学的百科全书。1985年出版,成为美国各大高校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相关课程广泛使用的主要教科书。
3. 译文流畅。译者毕业于剑桥大学理论与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本书并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科学院博士后研究员、讲师陈思担任主审。
4. 本书彩色印刷,每章都有独立的色彩系统,方便根据需要查找、选择阅读,图表清晰美观,术语也单独颜色标出,可以作为收藏价值的案头工具书使用。
2021年10月29日 想读
公无渡河 豆瓣
공무도하
8.7 (7 个评分) 作者: [韩国] 金薰 译者: 薛舟 / 徐丽红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公无渡河》的小说主人公是《韩国每日新闻》的社会部记者文正洙,他的工作就是围绕自己负责区域的警察署活动,进行采访。他采访的事件中包括儿子杀死常年性侵犯继女的父亲、小学生被自己饲养的狗咬死、躲避洪水的村民相互群殴、百货商店火灾、驻韩美军装甲车事件、多文化家庭等等,集中暴露了今日韩国社会中的焦点问题。《公无渡河》没有核心事件和情节,设有美军爆破场并正在开发的西海岸渔村“海望”成了小说的主要舞台,这个小小渔村便是当代韩国的缩影。陈腐的欲望、支离破碎的争斗和无可奈何的绝望勾勒出以海望为名的鲜活的现实。
2021年10月29日 想读
社会学(第八版) 豆瓣
作者: [英]安东尼·吉登斯 / [英]菲利普·萨顿 译者: 李康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1 - 11
《社会学》如今出至第八版,对于理解我们塑造的世界、我们所过的生活,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导引。
本书行文流畅,布局清晰,努力做到既智识严谨,又深入浅出,尤其强调互动,力求让读者倾心投入,保持兴奋,帮助他们领略社会学之思的持久价值。
第八版特色:
·紧扣社会学基本要义,即社会学的宗旨、研究方法与理论,构筑坚实基础;
·围绕社会生活核心话题,从性别、性相和个人生活,到贫困、全球化、传媒与政治,勾勒最新概观;
·针对社会学有关全球不平等、气候变化等当代世界关键议题的论述,遍举鲜活例证;
·牢牢把握全球社会学趋势,明确聚焦数字技术如何彻底改变传播、劳动与人际互动;
·保持教学特性,诸如“经典研究”“全球社会”图文框和“批判性思考”停靠点,以及各章末尾活动环节,邀请读者关注流行文化与原创研究论文,广采社会学洞见。
2021年10月28日 想读 via Sarcophagus。
另类戒指 豆瓣
作者: 柯利尔·津萨贝尔 合肥九歌(原安徽文艺 1970 - 1
《另类戒指》(With This Ring),小说又名《我的姐妹,我的新娘》(My Sister,Mr Bride),是柯利尔·津萨贝尔的第二部小说,于2000年在耶路撒冷出版。评论家在评论她于1998年发表的处女作《血与肉的天使》时,曾经把这位年轻貌美、才华横溢的女作家比作享誉现当代犹太文坛的以色列著名作家亚科夫·沙伯太(Ya’akov Shabtai,1934—1981)。两年之后,年仅24岁的她又写下了一部在充满激情的特拉维夫市发生的一个非同寻常的爱情故事。如同评论家哈亚·霍夫曼(HayaHoffman)所说的。“柯利尔·津萨贝尔在她的第二部小说里成功地塑造了两个既令人迷惑又十分可信的女主角……这是一部匠心独运、令人耳目一新、真正反映特拉维夫的小说。津萨贝尔富有敏锐的洞察力,毫无疑问,她虽年轻,却拥有一双敏感的、异常清醒的眼睛……她的勤奋、她的精益求精、她为捕捉情境与感情而付出的真诚努力,同时她大胆地逾越传统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多么令人震惊!”
《另类戒指》描述了两个女人之间编织的爱情故事,它既温柔敏感、大胆裸露而又发人深省。
2021年10月24日 想读 via布鲁斯橋。
病人家属,请来一下 豆瓣 Goodreads
8.2 (29 个评分) 作者: 王兴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1 - 9
家人得了癌症,我该怎么办?
如何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医生?
如何跟医生有效沟通?
要不要告诉家人他得癌症了?
癌症病人饮食有哪些禁忌?
工薪阶层该如何有效应对癌症带来的经济压力?
什么时候该放弃治疗?
临终关怀该怎么做?
本书是一名临床经验丰富的肿瘤科主治医生为癌症病人家属写的书,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真实的故事,以幽默诙谐而不乏温情的叙述,解答了癌症病人及家属广泛关注的困惑和问题:如何正确就医?如何与医生交流?如何决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少走冤枉路、少花冤枉钱?如何正确看待癌症?怎样调整生活方式和心态?掌握哪些护理技巧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早日康复?如果大限来临,应该做些什么准备?……
作者不仅分享了科学、系统的医学指导意见,便于病患和家属查询、借鉴,也揭示了很多“只有医生知道”的行业内幕和医学从业者的酸甜苦辣,富有亲和力和实用性,增进了医患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2021年10月24日 想读
黑旗 豆瓣
Black Flags
8.0 (66 个评分) 作者: [美] 乔比·沃里克 译者: 钟鹰翔 中信出版社 2017 - 1
全书分为“扎卡维的崛起”“伊拉克往事”和“伊斯兰国”三卷。当1999年约旦政府特赦一批政治犯时,没人意识到其中那个名叫阿布·穆萨卜·扎卡维的男人,后来会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恐怖组织的幕后策划者。2006年扎卡维在美军空袭中身亡之后,扎卡维的继任者巴格达迪力图实现扎卡维生前关于建立一个极端而保守的伊斯兰国家的梦想。在邻国叙利亚混乱升级之际,巴格达迪把暴力带入这个国家,并且在伊拉克成立了伊斯兰国,开始了更加惨无人道的暴力恐怖行径。作者沃里克还在书中介绍了伊拉克、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对伊斯兰国的对策、措施及成效,指出布什与奥巴马两任总统在中东问题上的种种错误之举。最重要的是,本书指出了我们的希望所在——伊斯兰国正在播下自我毁灭的种子。
2021年10月21日 想读 via小木子。
塔利班 豆瓣 Goodreads
Taliban: Militant Islam, Oil and Fundamentalism in Central Asia
7.1 (7 个评分) 作者: [巴基斯坦] 艾哈迈德.拉希德 译者: 钟鹰翔 重庆出版社 2015 - 1 其它标题: 塔利班:宗教极端主义在阿富汗及其周边地区
塔利班是何物 你在三秒内能联系到什么?
9.11事件OR本·拉登?
错错错
你以为你了解,所以你一无所知
一部客观记录塔利班历史的权威著作
全球多国列为禁书 中国读者苦等14年
巴基斯坦战地记者10年冒死采访,21年呕心著述,翻译成26国语言坊间秘传
全世界读者都在盛赞新华社驻外记者联袂写序力荐
立场客观、内容详实,国内首度批露
中文版《塔利班》再增10万字,新增内容聚焦9.11事件后全球新一轮大国博弈
《塔利班》是一部内容丰富、生动详实、分析透彻、客观公正地介绍塔利班发展历史及现实状况的读物,是一部极为生动的教材,是目前世界上了解塔利班最好的读物,没有之一。它让读者清晰而真实地了解真实的阿富汗(不一定是你平日了解到的甚至是和你认知相左的)及中亚各国地缘政治。该书以反极端主义,反恐怖主义为全书的宗旨,充分展现了作者坚持正义、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的鲜明立场。
《塔利班》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塔利班运动的历史;第二部分介绍塔利班的独特性质;第三部分(为作者修订后新增内容,突出911后的大国博弈)介绍和分析了与阿富汗接壤的中亚各国丰富的油气资源及其对塔利班的影响,可帮助读者全面而正确地认识塔利班。
2021年10月21日 想读 via小木子。
雕塑的故事 豆瓣
Shaping the World
作者: [英]安东尼·葛姆雷 / [英]马丁·盖福德 译者: 王珂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8
雕塑是什么?雕塑可以调动人的身体,甚至操控人的身体,进而通过身体来影响人的思想。雕塑是一种行之于物的思维方式。它就像炼金术,能够将一块黏土或石头变成完全不同的东西。雕塑的基本前提,回应了由来已久的观点——“物质至上”。在这个虚拟数字时代,雕塑依然是质疑世界,以及地球的重要方式——前者由我们所创造,而后者是我们创造的来源。
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与艺术史学者马丁·盖福德围绕关于造型艺术的十八个主题,展开了一场关于“雕塑是什么”对话,结集成册,是为《雕塑的故事》。在这部近四百页的图文对话集中,读者借助两位对话者的视角回顾了史前时代至今的人类造型史,涵盖了出自部落巫师、无名工匠、伟大的雕塑家,直至当红艺术实践者等创造者之手的艺术杰作。
雕塑是什么?本书的探索早已突破了所谓 "雕塑 "的传统疆界。《雕塑的故事》会探讨巫术、仪式和舞蹈,也会畅谈那些由光线、人的行为以及虚空构成的作品。以上所有元素,都能够作为塑造世界的原材料而发挥作用,并被赋予人性意义。此刻,材料即讯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并非创作者有意为之的杰作,却美不胜收。
2021年10月6日 想读 malingcat:普及一下:Antony Gormley,安东尼·葛姆雷的几件作品,最喜欢“土地”系列,与他剑桥大学考古学、人类学和艺术史的学位很相衬。 Walter Loo:他其实也是现代舞圈的大神,08年与Sidi Larbi和少林寺合作的Sutra非常经典。 malingcat:哦!原来舞蹈圈这样理解。在我看来是综合艺术,箱子和人的概念他用过多次。形式前卫,内核人文:人是万物的尺度。
拯救与困惑1905-1949 豆瓣
作者: 周夏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21 - 6
周夏女士的学术研究用女性主义理论、方法去观照、审视整个中国早期电影的发展状况,尤其是女性在电影业的表现情态,应该说具有一定的开拓性。显然,这部著作为解读“中国早期电影”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不乏多层次多方面的启示意义。当然,这只是“中国女性电影”研究的部分成果。自1949年至今,中国电影随着社会不同阶段的更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面临着全球化的竞争,经历了新媒体技术的革命,逐渐走向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多样化类型化的发展格局,而“女性命题”在这一阶段的电影中也变得异常复杂,期待她早日完成她所规划的完整的《中国女性电影史》。
2021年10月5日 想读 via冬惊:「关于人们为什么爱看女性苦情戏,周夏老师这本书分析透彻」。
晚明 豆瓣 起点
晚明
9.0 (6 个评分) 作者: 柯山梦 2012 - 8
明朝末年,北国狼烟横卷,尸骨山积;江南小桥流水,歌舞升平。朝代末世的内忧外患之中,腹黑办公室主任强势崛起,吹响华夏最后的号角。真英雄,改天命。
残酷惨烈的古代战争,真实的明代市井,一个个小人物创造的历史,展开一幅波澜壮阔而又温婉缠绵的晚明画卷。
2021年10月4日 想读
Love and Other Words 豆瓣
作者: Christina Lauren Gallery Books 2018 - 4
Love, loss, friendship, and the betrayals of the past all collide in this first women’s fiction novel from New York Times and #1 international bestselling author Christina Lauren (Autoboyography, Dating You / Hating You).
The story of the heart can never be unwritten.
Macy Sorensen is settling into an ambitious if emotionally tepid routine: work hard as a new pediatrics resident, plan her wedding to an older, financially secure man, keep her head down and heart tucked away.
But when she runs into Elliot Petropoulos—the first and only love of her life—the careful bubble she’s constructed begins to dissolve. Once upon a time, Elliot was Macy’s entire world—growing from her gangly bookish friend into the man who coaxed her heart open again after the loss of her mother...only to break it on the very night he declared his love for her.
Told in alternating timelines between Then and Now, teenage Elliot and Macy grow from friends to much more—spending weekends and lazy summers together in a house outside of San Francisco devouring books, sharing favorite words, and talking through their growing pains and triumphs. As adults, they have become strangers to one another until their chance reunion. Although their memories are obscured by the agony of what happened that night so many years ago, Elliot will come to understand the truth behind Macy’s decade-long silence, and will have to overcome the past and himself to revive her faith in the possibility of an all-consuming love.
2021年10月3日 想读 ……油管随手刷到的。
女性主义有什么用?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What Would de Beauvoir Do?
8.4 (101 个评分) 作者: [英]塔比·杰克逊·吉 / [英]弗雷亚·罗斯 译者: 吴庆宏 译林出版社 2021 - 9 其它标题: 女性主义有什么用
这是一本写给女人,也写给男人的女性主义入门读物。
40个问题直击女性生活痛点,从情感到工作,从个人到政治,全面涵盖性别议题的方方面面。
120位挑战父权制的女性主义先驱,给你理解的温暖,也给你理论的武装。
本书能令你觉醒,令你真正明白何为女性。
—————————————————
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
“日常人文课”想告诉你:人生无处不反思!哪怕是柴米油盐的日常疑惑,也能从古往今来的人文大师那里得到靠谱的解答和接地气的建议。哲学会帮助你升华灵魂。政治学会教你解读世界和社会格局。女性主义能让你看穿无处不在的性别歧视。经济学会赋予你理性经济人的思维模式。心理分析会使你更好地认识你自己。
翻开这套书,你将学会过一种经过反思的生活。
—————————————————
我很喜欢这本《女性主义有什么用?》……我邀请大家阅读这本书,思考我们今天的女性应该做些什么,对能对得起历史上那些为争取女性个人和集体的自由前赴后继的前辈们。
——作家、资深媒体人 侯虹斌
我非常喜欢书中的这段话:“我自己对女性主义者的定义是指一个男人或者女人,他或她会说,是的,今天仍然存在性别问题,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做得更好。”
——性与性别研究专家 方 刚
2021年10月2日 想读 via冬惊。
南渡北归 豆瓣
7.3 (18 个评分) 作者: 岳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5 - 8
《南渡北归(增订版)(套装共3册)》分为《南渡》《北归》《离别》三部,是著名作家岳南所著首部全景再现20世纪中国最后一批大师命运变迁的史诗巨著。讲述的是上个世纪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而后再回归中原的故事。整部作品的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所涉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大部分大师级人物,如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陈寅恪、钱锺书等。作品对这些知识分子群体命运作了细致的探查与披露,对各种因缘际会和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爱恨情仇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释解,读来令人心胸豁然开朗的同时,又不胜唏嘘,扼腕浩叹。
2021年9月29日 想读
最好的决定 豆瓣
Selfish, Shallow and Self-Absorbed: Sixteen Writers on the Decision Not to Have Kids
7.9 (58 个评分) 作者: [美] 梅根·多姆(编) 译者: 于是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 - 6
● 十六位没有选择生育的作家,坦诚地分享自己对这一至为重要的人生决定的思考
● 选择不生育,不代表你比别人更自私,不代表你讨厌孩子,也不代表不能承担社会责任
● 呈现了“边缘群体”生活和决定的复杂性,家庭研究和情感研究领域有标志意义的分析样本
● 有助于读者理解特定生育率低下的人口趋势的社会和心理成因
● 著名翻译家于是倾情翻译
本书是十六位作家对生育、家庭和生命意义的思考。书中十三位女性、三位男性作家的共性是他们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了不生育,但每个人抵达这一决定的原因都不相同,但他们都以令人钦佩的坦诚,探讨了和生育命题息息相关的“孤独”“自我实现”“生育本能”和“童年创伤”等主题。
选择不生育,不代表讨厌孩子、比其他人更自私,或比其他人经历了更多的童年创伤,也不代表不能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这一重大的选择是个人经历、家庭观念和社会影响汇聚的结果。书中的十六位作家位作家都积极地面对无子的生活,他们也理性地探讨了社会对女性的刻板成见,更展望了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化进程带来的不可逆的文化转变。
十六位作家代表了虽然属于少数、但值得被尊重和理解的声音。这本合集也回应了过去二十年社会组织的巨变对家庭以及情感结构造成的冲击。对人生终将孤独的可能,我们如何建立亲密关系,如何忠于自我的决定,并在日常生活里承担这一决定带来的后果?本书可被视为家庭研究和情感研究领域有标志意义的参考样本。
2021年9月28日 想读 via冬惊。
我在底层的生活 豆瓣 Goodreads
Nickel and Dimed : Undercover in Low-wage USA
8.0 (4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芭芭拉·艾伦瑞克 译者: 林家瑄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4 - 8
一部读来辛酸又有趣的“卧底”纪实作品
一部探讨“穷忙族”生存困境的经典著作
“越贫穷越工作”的口号 VS “越工作越贫穷”的现实
努力工作就能改善生活,是否已经沦为一句谎言?
这不仅是美国底层民众的故事 也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现实
盘踞亚马逊畅销书榜长达12年 全球已有英、法、日等14个语言版本
[ 内容简介 ]
失业必然导致贫穷,努力工作就一定能改善生活吗?在美国,数百万的底层劳工终日工作,却只能赚得每小时6—7美元的最低时薪,他们要如何生存,又是否能够走向成功?
为了寻找底层贫穷的真相,作者隐藏自己的身份与地位,潜入美国的底层社会,去体验底薪阶层是如何挣扎求生的。她为此制定了严苛的执行标准,在衣食住行各方面做出相应调整,力求贴近低薪阶层的生存实态。在化身底层劳工的这段期间,作者流转于不同城市、不同行业,先后当过服务员、旅馆服务员、清洁女工、看护之家助手以及沃尔玛的售货员,也遇到了许多拥有不同背景、个性迥异的上司与同事。作者将自己在基本生活线上挣扎的经历描述得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又出乎意料地幽默,展现了底层劳工在薪资、住房、医疗、雇佣关系等各方面的生存实态。
[ 推荐 ]
难能可贵的是,艾伦瑞克既揭示出“社会事实”,又写得好看,或许,在研究者看来是学术著作,而在普通读者看来是有趣的故事。无论如何,她让我们明白,社会成员之间息息相关,休戚与共。
——郭于华,清华大学教授
芭芭拉·艾伦瑞克以亲身的经历与第一手的丰富素材,揭露了美国严重的阶级分化,底层老百姓为了生计和一瓦栖身,游走于商业资本和地产资本之间,为生存和尊严,每一天都进行着充满苦与乐的抗争。
——潘毅 ,《中国女工》作者
通过艾伦瑞克的作品,让我们愈加理解了“贫困”的含义。所谓“贫困”,不仅仅指物质,更重要的在于精神,创造出大量“精神贫困”的社会,是一个衰弱的社会。不管军力有多么强大,不管GDP有多么高,因为在这样的社会中,将无法“再生产”有人性、有尊严的人,也将不会“可持续发展”。
——廉思,“蚁族”研究第一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2021年9月26日 想读 via象友。「底层生活只剩下贫困带来的乏味和苦痛。」「文字表达能力决定了话语权基础,现代社会是一个文本和话语霸权的社会,如果不接受教育不学会读书写字,注定只是一个没有权力的哑巴、一个隐形二等公民。」
异恋 豆瓣
7.6 (9 个评分) 作者: [日] 小池真理子 译者: 李恩清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4 - 9
* 石原里美、井浦新、渡部笃郎主演,TBS秋季SP《恋》原著
* 日本第114届 “直木赏” 受赏作品
* 学运背景下《戏梦巴黎》式的情爱,官能文学的巅峰之作。
* 渡边淳一生前极力推荐的“多人不伦畸恋”小说
------------------
《异恋》是日本著名女小 说家小池真理子的代表作,出版后因敏感的历史背景、大胆的情爱场面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而获得了非常强烈的反响。《异恋》不仅受到渡边淳一等日本大作家的赞赏,还为小池真理子拿下了日本文学界的至高奖项“直木奖”,连日本国家报纸《读卖新闻》也将《异恋》称为“亚文化时代里最刺激人感官的情色文学作品之一”。此外,《异恋》还被改编为秋季日剧SP《恋》,由日本当红女星石原美里主演,一时间成为重大话题性作品。截止到目前,《异恋》原版在日本国销售已超过93万册。
------------------
对小池真理子来说,这样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故事,正好与那个时代相称。
——《外滩画报》
亚文化时代里最刺激人感官的情色文学作品之一。
——《读卖新闻》
小池真理子文学巅峰时期的代表作,实至名归的直木奖获奖作品。
——新潮文库
我很久没有怀着如此兴奋的心情阅读成人爱情小说了,小池真理子拥有非同一般的魅力和才能。
——渡边淳一
我给《异恋》这部小说满分,并双手赞成它获得直木奖。
——五木宽之
《异恋》的发表是我作家生涯中的最大转机,因而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
——小池真理子
成熟以后,小池真理子开始比较大胆地描写情爱,气质上和渡边淳一吻合了。
——陆求实
初读《异恋》的时候我被小说中如此大胆的故事深深震撼了,至今在我心里还有感动。
——广末凉子
------------------
日本联合赤军发动的“浅间山庄事件”最终以悲剧收场,结束了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也终结了一个时代。那一年,女大学生矢野布美子成为大学教授片濑信太郎的助手,与教授一起翻译色情小说《玫瑰之屋》。期间,布美子被教授的魅力所倾倒,也同时被教授的妻子雏子吸引,同时爱上了夫妇二人。此后,三人一同在这欲望的乐园中迷失了自我。不切实际的幸福像泡沫一样容易破灭,另一个人的出现打破了欲望的平衡,也改变了女大学生布美子的命运……
2021年9月24日 想读 via naoko。
清洁女工手册 豆瓣
A Manual for Cleaning Women:Selected Stories
8.0 (27 个评分) 作者: [美]露西亚·伯林 译者: 王爱燕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1 - 9
【令人相见恨晚的迷人文学声音】
白天做急诊护士、清洁女工、在监狱里教写作,
晚上写下这些让人心跳加速的故事。
天哪,露西亚·伯林是怎么做到的?
------
★震撼世界文坛 身后成名的文学大师 露西亚·伯林
★被誉为“美国文学隐藏最深的秘密”
★令文学界、出版界和媒体“愧疚不已”的迟到赞誉
★《纽约时报》《卫报》《出版人周刊》年度好书
★西班牙《国家报》“21世纪前20年世界最佳图书”
★著名导演阿莫多瓦 改编同名电影
★《我的天才女友》作者埃莱娜·费兰特 挚爱好书
------
【书名极具迷惑性的短篇小说集】
清洁女工手册 阅读说明
100%奇迹面料 | 成分 40%幽默 30%忧郁 30%优雅
体温机洗 / 温柔烘干 / 平铺晾读 / 贴心熨烫 / 情绪染色 / 手不释卷
★洗衣机造型 立体感极简创意护封
★雾霾蓝绵玥纸 小熨斗元素烫金经典内封
★洗衣机旋钮+显示屏目录
★仿布面质感洗涤标签式书签
------
欢迎光临。你打开这本书,来到一家以露西亚·伯林命名的洗衣店。
然而这里不提供清洁服务。瞧,所有洗衣机里都旋转着故事,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旋涡。
你不由自主被吸引,盯着观察窗看。
悲伤的、糟心的生活泛起泡沫,可偏偏有快乐源源涌出,照亮了世界。
你就这么盯着,迷醉着,心跳加速,呵呵傻笑,潸然泪下,爱上故事里和你一样矛盾、困惑、渺小的普通人,爱上这平凡琐碎却优雅的生活。
感谢光临,本店不提供清洁服务。
你读完这些故事,推开门走出洗衣店,感到自己焕然一新。
------
露西亚·伯林可能是你没听说过的最好的作家。——《出版人周刊》
她在不同的生活之间、不同的世界之间移动。阅读所有书,见过所有人。她的故事会让你产生一种虚假的安全感,用幽默分散你的注意力,然后用刀锋扫过你的皮肤,将你抛至一个意想不到的目的地。——《巴黎评论》
一位重要的美国作家在其时代近乎被埋没,而在《清洁女工手册》中,我们目睹了她的现身。——《纽约时报》
伯林所讲述的所有故事都包含一种真实的味道,很明显,她将自己真实的经历融入了其中。露西亚•伯林就是自由与张力本身,是这二者动人的合体。我从来没有读过哪个女作家能有露西亚•伯林这么睿智、敏感、温柔、勇敢。
她的美好、她作品周围一直环绕着的黑暗和她苦难的经历,滋养了她的魅力和传奇的一生。《清洁女工手册》受到了评论界热情的欢迎(当然也是因为愧疚)。——西班牙《国家报》
露西亚·伯林的故事是带电的,它们如同火线相触,嗡嗡震颤,噼啪作响。作为回应,读者的头脑也活跃起来,陶醉、狂喜,所有神经突触统统激活。这是我们阅读时喜欢的感觉——运用大脑,感受心跳。——作家 莉迪亚·戴维斯
天赋异禀的伯林知道自己有多好,而且并没有那么费劲心机去得到什么,这种组合即使在后世也让她更加诱人。无论怎样,在她过山车般的生活里,写作总能找到出路。——编辑 贝尔
2021年9月19日 想读 via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