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谬的时代没有正确的生活 - 标记
语言的第七功能 豆瓣
La septième fonction du langage
7.9 (9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洛朗·比内 译者: 时利和 / 黄雅琴 海天出版社 2017 - 1
1980年2月25日,罗兰•巴特与密特朗总统用完午餐,刚走到大街,一辆卡车迎面而来,把他撞倒在地。光天化日之下,一场暗杀如是发生。
巴特身上有一份罗曼•雅各布森未公开的文件《语言的第七功能》。据说只要掌握了这种功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用语言来控制和战胜他人。
警长巴雅尔请来了年轻的语言学家西蒙参与调查。正在进行总统竞选的吉斯卡尔给他们的任务是找到这种第七功能。这意味着要质疑知识界的一批精英:福柯、德勒兹、阿尔都塞……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神秘强大的罗格斯俱乐部浮出了水面,他们在博洛尼亚见到了翁贝托•埃科,在美国校园中遇到了正在经历生死对决的德里达与塞尔……
渐渐地,西蒙身上表现福尔摩斯和007的特质,而巴亚尔警长则对法国哲学、文学和社会学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然而,他们也开始感到困扰:或许自己并非真实地存在,而只是小说中的角色?
2020年12月6日 想读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救命太诱人了这个描述!更新:多抓鱼已买。
形与色的故事 豆瓣
Alive in Shape and Color
作者: [美] 劳伦斯·布洛克 译者: 易萃雯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 11
18件传世艺术名作+17位美国当代小说大师的短篇故事=一场颠覆想象的叙事之旅
当代美国硬汉派侦探小说大师劳伦斯·布洛克联合包括乔伊斯·卡罗尔·欧茨、迈克尔·康奈利、杰弗里·迪弗等16位美国当代小说大师,以梵高、高更、 葛饰北斋、达利、马格利特、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作品为灵感,创作了17篇悬念迭起又扣人心弦的小说佳作。
劳伦斯·布洛克以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为灵感,
讲述了一个以爱为名的惊悚故事:
一个男人爱上了一个如“大卫”般俊美的少年,抛弃妻子和他生活在一起。
后来他残忍地切割了“大卫”的肉身,竟然是因为……
大卫·莫雷尔以《两棵丝柏树》为灵感,
探寻了梵高画作背后的焦虑与疯狂:
为了找出那些扭曲的线条中隐藏的谜底,
艺术家亲身前往梵高曾历经精神崩溃,直至疯狂的地方,
找出真相的他得到了和梵高一样的结局……
打开这本书,体验更多艺术名作与悬疑故事之间奇妙的化学反应。
2020年12月3日 想读 劳伦斯·布洛克和欧茨!我好奇了。
带莎士比亚走遍世界 豆瓣
Hamlet: Globe to Globe
作者: [英]多米尼克•德罗姆古尔 译者: 刘虹 商务印书馆 2020 - 10
这是一个关于《哈姆雷特》的故事。
2016年,享誉世界的英国莎士比亚环球剧院,完成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戏剧巡演——将《哈姆雷特》带到全球!
本书由这次巡演的导演和制作人,莎士比亚环球剧院的前艺术总监多米尼克•德罗姆古尔写就。书中,多米尼克与我们分享了他对于戏剧的看法以及他们的这次环球之旅。在整个巡演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奇特的人,遇到了许多让人吃惊和令人捧腹大笑的事儿,每一个国家都为这部剧增添了新鲜的元素,令人感动,也使他倍受鼓舞。
400年前诞生的丹麦王子,在21世纪走遍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从炽热的墨西哥到沙尘暴中的难民营,从瑙鲁、梵蒂冈到中国的台北、香港、上海和北京……这次巡演是如何开始的?第一次走向世界时是什么样的?400年来,《哈姆雷特》对世界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次巡演在所到之处引起了怎样的反响?哈姆雷特又是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当今的世界的?
多米尼克·德罗姆古尔幽默讲述巡演经历,深入解读经典作品《哈姆雷特》与舞台上鲜活的莎士比亚。
“德罗姆古尔让莎士比亚与世界每一个角落的悲喜紧紧相连,真是不同凡响!”——艾玛·汤普森,著名演员,奥斯卡金像奖获得者
“这是一个关于一段大胆到令人瞠目结舌的旅程的惊人故事。我爱它!多米尼克·德罗姆古尔写莎士比亚,并以他领导环球剧院的方式带莎士比亚走遍世界——带着激情、洞察力、趣味和不可抗拒的幽默。”——尼古拉斯·希特纳爵士,英国国家剧院导演
“多米尼克对这次巡演的回顾令人兴奋无比。……熟悉的《哈姆雷特》与陌生的体验碰撞出一段灵光四溢的旅程!”——詹姆斯·夏皮罗,莎士比亚研究专家,教授
“对于所有热爱戏剧、莎士比亚和那些对其他文化如何诠释西方文学偶像感兴趣的人,以及那些认为自己理解这部剧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必读书。”——《图书馆杂志》
“这段惊险旅程的故事涵盖了令人惊叹的环球全景……没有哪段编年史能够赋予莎士比亚那句‘世界是一个舞台’更令人信服的意义。”——《书单》
“趣味盎然的一本书。”——《泰晤士报》
2020年12月3日 想读 via七七。
如何抑止女性写作 豆瓣 Goodreads
How to Suppress Women's Writing
8.9 (167 个评分) 作者: [美]乔安娜·拉斯(Joanna Russ) 译者: 章艳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 11
◆雨果奖、星云奖得主 女性主义科幻小说家 乔安娜·拉斯
◆悉数女性写作遭遇的重重阻力
◆一举揭穿文学界的厌女症传统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女性主义者乔安娜·拉斯的著名文论,她在书中模仿文学评论中的惯用论调,以反讽的方式写了一份“抑止女性写作指南”,以此尖锐地指出和批评那些施加在女性作者身上,阻止、贬低和无视女性写作的社会阻力。同时,这又是一部主流视野之外的文学史,它重新搜罗了那些被认为不值得了解的作品,并对那些文学史上鼎鼎大名的作者指名道姓:狄更斯、海明威、伍尔夫、桑塔格、勃朗特姐妹——有人曾贬抑女性写作,有人是被贬抑者,而有人两者皆是。
这是一部愤怒又锐利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它直指女性书写所面对的结构性暴力,带领读者重新认识那些被贬抑的声音。
···
言辞犀利、精彩至极!
——《纽约书评》
如果还没读过这本小书,你真应该找来看看:它依然惊人地紧贴当下......拉斯告诉我们,如果不先问问是谁在评判,基于何种标准,我们就没法明智地讨论哪些作品最重要、质量最高。如果我们不先思考是什么价值主导了文学,以及几百年来文学准则的形成,我们就无法理解真正的文学价值。
——《卫报》
这是一部风格奇特的作品,它蔑视传统,打破成见。书中罗列了所有会导致我们漠视甚至抛弃女性艺术作品的错误态度和观念。拉斯如此清晰简洁地界定了这些模式,如同将一面镜子放在我们面前,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
——安妮特·克洛德内,美国文学评论家
···
【编辑推荐】
◆鼓舞一代人的女性主义宣言、里程碑式的文艺批评。新增由美国批评家、《我才不是女性主义者:一部女性主义宣言》作者杰莎·克里斯宾(Jessa Crispin)撰写的导言。
◆后Metoo时代值得回顾的经典作品:乔安娜·拉斯带领读者在书中重拾一种被埋葬的文学传统,她那深具独创性与反思性的文字今时读来仍然铿锵有力,丝毫不过时,甚至出人意料地关照当下。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候重识那些被遗忘的作家,重思那些充斥偏见的评判标准。
◆这是一部献给所有边缘群体的激励之作,除去女性,拉斯也鼓励读者拥抱所有曾是或依然是文学正典之外的“圈外人”——黑人艺术家、同志作家、“地方主义小说家”,等等。拉斯真诚地指出,“只有在边缘地带,发展才有可能。”而把目光投向所有曾被贬抑过的边缘艺术家,事关我们能否真正地面对彼此,关注他人的境况。
◆金牌译者、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章艳翻译。文字流畅优美,最大程度还原拉斯原作的锐利与愤怒、幽默与力量。
◆本书英文版于2018年再版上市后,封面随即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中文版封面延续原版的创意思路,由屡获“中国最美的书”殊荣的设计师周伟伟操刀,通过罗列那些充满敌意的陈词滥调,直面女性写作所遭遇的重重阻力。
2020年12月2日 想读 多抓鱼已买。
羊呆住了 豆瓣
5.8 (19 个评分) 作者: 李盆 后浪丨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0 - 11
“无文体写作”横空出世
八十九篇作品实验又好玩
不写诗的广告人不是好小说家
知乎鬼才李盆作品首次结集出版
🐑编辑推荐
作者远离文坛、远离名利场、远离小圈子、远离对历代大师的迷信、远离道德制高点、远离各式桥段与套路、远离颠倒梦想,得以留存天真与纯粹,得以达成诗性与实验性。
🐑内容简介
本书所收入的小说多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素材,却以一种高度自由的、超现实的手法加以表现。内容涉及童 年回忆、日常观察、社会学思考、科学幻想、古代传奇等。语言灵活多变,叙事充满诗性,往往在极短的篇幅内,提供一个看待周围世界的全新视角。作者以其强大的想象力与精简、清奇的语言风格,向我们展现了当代中文写作的又一新的可能。
🐑名人推荐
李盆的作品有着奇妙的叙事角度,这个角度是一种在主人公内部的远观,就像你胃部的一粒电子,对整个的你的那种远观。一种微观的宏大。对这样的写作天分感到嫉妒。
——多抓鱼CEO 猫助
李盆发明了一种新的修辞,那就是按摩。锤击着读者的语感和思维方式,直到它们发热、翻身,并自愿舒展成另一个样子。
——编剧 梁边妖
李盆,李盆的关键,是他捅到了极少有人用笔尖能够抵达的物种起源。野生蒜,文字谷物,城中村个人调查,现代蕨类,老树上刷下一个新号码,咬不断的社会学,当代贴吧艺术,响铛铛是凭自己用手打了这些个,很多作家,记者,学者,艺术家都想啃但啃不到的,块状不明文学物体。实属罕见,而且,在我看来——非,常,绝。
——广告人 成长
2020年11月28日 想读 多抓鱼这次送的小册子作者叫李盆。多抓鱼已买。
先锋戏剧档案 豆瓣
8.7 (18 个评分) 作者: 孟京辉 编 作家出版社 2000 - 1
《先锋戏剧档案》包括《思凡》《阿Q同志》《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恋爱的犀牛》等八部原创剧本以及30余部剧作的节目单、说明书、剧照、导演的话等等原始材料,不但纪录了先锋戏剧创作过程,同时还展示了近十年来中国年轻戏剧创作者的舞台成果,突显了戏剧发展实验创新之路。
2020年11月26日 想读 多抓鱼买了。扉页写着:「2005.12.24赠杨杨,圣诞快乐!」
银河系搭车客指南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8.9 (288 个评分) 作者: [英] 道格拉斯·亚当斯 译者: 姚向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7 其它标题: 银河系搭车客指南
突如其来的寂静笼罩了地球。这事实上比噪音更加可怕。有一会儿,什么也没有发生。
巨大的飞船一动不动地挂在空中,覆盖了地球上的每个国家。
在黯然退场之前,地球首先被改造成了最终极的声音重放器件,这是有史以来建造过的最伟大的播音系统。但伴之而来的不是演奏会,不是音乐,没有开场号曲,而仅仅是一条简短的信息。
“地球人,请注意了。”一个声音说,这声音堪称完美,仿佛来自四声道系统,完美得无懈可击,失真度低得能让勇敢的男人洒下眼泪。
“这里是银河超空间规划委员会。诸位无疑已经知道,银河系边远地区的开发规划要求建造一条穿过贵恒星系的超空间快速通道,令人遗憾的是,贵行星属于计划中预定毁灭的星球之一。毁灭过程将在略少于贵地球时间两分钟后开始。谢谢合作。”
2020年11月26日 想读 多抓鱼买了!对这本里irony的期待值大于科幻元素。
记忆记忆 豆瓣 Goodreads
ПАМЯТИ ПАМЯТИ
8.6 (14 个评分) 作者: 玛丽亚·斯捷潘诺娃 译者: 李春雨 中信·大方 2020 - 11
《记忆记忆》是当代俄语世界著名诗人玛丽亚·斯捷潘诺娃的新类型复合小说:既有历史,也有哲学,更是文学。
小说主要由两条线串起:一条是作者对于旧物,文献,以及试图“记忆”的人们——所作的文学和哲学的思辨:桑塔格,曼德尔施塔姆,茨维塔耶娃,塞巴尔德,夏洛特·萨洛蒙等 等等等皆进 入了她的视野。在现在与过去中思考中得到新的诠释。
另一条则是作者通过寻找家族遗迹,回溯俄罗斯近代史中的自我家族史,拼凑出一个犹太家族几代人生命故事的历程:他们有的融入宏大叙事,刚满20岁便牺牲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有的与历史擦肩而过:参与了20世纪初期的俄国革命,成为俄国第一批“留法学医女学生”,回国后却就此沉寂;有的参与了热火朝天的苏联大建设,然而在1991年苏联解体之时毅然决然移民德国,有的——诸如在书中隐形却又无处不在的作者本人,则同一个告别过去又满是记忆的国家一起迈入了新世纪,思考俄罗斯的当下,以及或近或远的未来……
这两条线相依相交,勾勒出巨大20世纪的诡谲风云与微小浪花。精巧复杂,娓娓道来,又包含了俄罗斯式的辽阔和沉思。在追溯与思辨中, “后记忆时代的俄罗斯”得到思考,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整个欧美文艺界的先贤们被重审,过去与现在、逝者与生者之间的关系和逻辑被再度梳理——“关于他们我所能讲述的越少,他们于我便越亲近。”
————————————————————————
编辑推荐
★ “近年来最重要的俄语小说”,宣告俄罗斯文学重返世界文坛之书。
★ 一部与整个欧美文艺界对话的俄语文学哲思录;一部解构重构犹太民族的20世纪俄罗斯犹太家族史。
★“当代俄罗斯是一个后记忆的时代”——后记忆时代的俄罗斯一部杰出的“反记忆”小说。
★ 2018年出版即获俄罗斯国内三项文学大奖:俄罗斯国民级文学奖“大书奖”、 新文学大奖“鼻子奖” ,以及以托尔斯泰庄园命名的文学大奖“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奖之“读者选择奖”
★问世短短两年,迅速被译为德,法,英,意,荷兰,瑞典,芬兰等多种语言,在欧洲取得巨大成功。
★“我曾经对于自我家族的以下几点确信不疑:
我们家族中没有人在革命和国内战争中牺牲。
没有人遭受镇压。
没有人死于屠犹。
没有人被杀。
亦没有杀人者。
但上面中的好几项突然变得布满疑团,甚至干脆是非真实的。”
——《记忆记忆》,玛丽亚·斯捷潘诺娃
————————————————————————
媒体推荐
近几年最重要的俄语小说。
——莫斯科回声(俄罗斯)
一本十年一遇的元小说——杰出的文学重构,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学体裁,叙述了记忆,时间,与历史的纠葛。
——《文学》杂志(俄罗斯)
其风格精妙绝伦,其出版切中时代。
——《新苏黎世报》(瑞士)
片段式的反思和有力的诗性。
——《柏林报》(德国)
玛丽亚·斯捷潘诺娃早在普京时代前就已经是一位相当重要,充满创造力的诗人,然而时代却呼唤更强硬更公众化的角色。非常不幸,西方对其的认可远远落后于其负盛名的俄罗斯。
——《洛杉矶书评》(美国)
————————————————————————
名人推荐
只凭《记忆记忆》这一部作品,玛丽亚·斯捷潘诺娃,就足以进入当代文学大师行列。
——作家,赵松
趋于宏大与归于微末,涉及时代又潜入生活,苦难与诗意难解难分,叙事与哲思纵横交错。这是一部无法界定文体、难以概括内容、不可能找到师承的个性之书。斯捷潘诺娃写尽记忆对于幸存者的意义与伤痛、记忆对于历史的抗争与补充、记忆对于记忆的执念与无能。就像本书的核心喻体瓷娃娃,它们在承载历史时受伤,也正是伤痕使得每个个体独一无二。而珍视记忆,就是为残缺的瓷娃娃树碑立传,使得它们不至沦为历史车轮下一粒看不到的微尘。
——学者、书评人,马凌
一次关于家族记忆和时代记忆的旅行,一次关于记忆本质的探寻。
——评论人、诗人,胡桑
《记忆记忆》,并非只是一本关于追忆(母系)家族的年谱,还带着同时作为一名女诗人关于社会的理性透视与“元”思考。亦如斯捷潘诺娃的诗歌,《记忆记忆》的“文学语言独具特色,语言所有层次上的异化处理均有建树,从而让新的思想潜能得以呈现”。
——诗人、俄语译者,骆家
《记忆记忆》是一位年轻女诗人关于家族往事的文学想象,也是她关于俄国历史、犹太人命运和记忆本质的哲学思索。
——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俄语文学译者、学者,刘文飞
《记忆记忆》是一部极具探索性的作品,这一点从书名即可看出。读者既可以把前者理解为动词,而将后者看成名词,也可以全部当作名词。在这部书中,打破惯性思维的语词组合俯拾皆是,充分凸显了语言的诗性,由此照亮了现实中一部分被遮蔽的生活。
——俄语文学学者、“金色俄罗斯”系列主编,汪剑钊
玛丽亚·斯捷潘诺娃是当代俄罗斯最优秀的诗人之一,在这本书中她探索家族记忆(交流记忆)如何转化为文化记忆,俄国知识分子如何通过记忆保留白银时代精神。
——俄语文学译者、学者,李莎
这本书给我以极大震撼,有种要炸裂的感觉:那种无法言传和捋清的感受,各种记忆的碎片夹杂着情感,让我摸到了俄罗斯文化的不同层次,又好像摸到了自己童年生活的一些片段。
——书评人、俄罗斯历史文化学者,张猛
2020年11月24日 想读
Writing Your Journal Article in Twelve Weeks 豆瓣
作者: Wendy L. Belcher SAGE Publications, Inc 2009 - 2
'A comprehensive, well-written and beautifully organized book on publishing articles i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hat will help its readers write forward with a first-rate guide as good company' - Joan Bolker, author of "Writing Your Dissertation in Fifteen Minutes a Day". 'Humorous, direct, authentic ! a seamless weave of experience, anecdote, and research' - Kathleen McHugh, professor and director of the UCLA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Women. Wendy Laura Belcher's "Writing Your Journal Article in Twelve Weeks: A Guide to Academic Publishing Success" is a r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enabling academic authors to overcome their anxieties and produce the publications that are essential to succeeding in their fields. Each week, readers learn a particular feature of strong articles and work on revising theirs accordingly. At the end of twelve weeks, they send their article to a journal. This invaluable resource is the only guide that focuses specifically on publishing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journal articles.
2020年11月20日 想读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真的可以吗in 12 weeks!
约翰·契弗短篇小说集 豆瓣
Collected Stories of John Cheever
9.2 (13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翰·契弗 译者: 冯涛 / 张坤 译林出版社 2020 - 8
【编辑推荐】
如果你还能笑得出来,就说明这生活不算太糟。契弗笔下的人物,尽管承受着平庸日常的磨折,却依旧心怀理想中的简单生活。在再晦暗的时刻,碰撞再漂泊的际遇,心中那个纯真善良的少年都没有离去。
这61个故事,写到人生的各个面相:职场、房租、婚姻、育儿、旅行、看心理医生……每个似乎都在讲述“我”的一部分。相对于卡佛,他没那么阴郁荒凉;相对于海明威,他更加广阔、反讽,而且活泼俏皮。《广告狂人》的创作人马修·维纳说,契弗的声音充满讽刺、喜剧和苦痛,是他一直想要模仿的人。
书中收录了契弗的经典作品,如《巨型收音机》,也是2020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时,何伟(《江城》《寻路中国》作者)在网上的写作课布置给学生的阅读作业;如《游泳的人》,被改编成电影《浮生录》,契弗在里面客串了一个配角;如《再见了,我的兄弟》,海明威曾让妻子起床阅读。对于初识契弗的读者,可以从这些名篇入手;对于契弗的书迷,这一千多页的篇幅,也将是一场心贴心的阅读盛宴。
本书特别收录契弗自序,讲述小说编选背后的故事,契弗《我为什么要写短篇小说》,英国剧作家、编剧、电影制作人、小说家汉内夫·库瑞什导言,契弗传记作者布莱克·贝利所著契弗年表,并随书附赠美国布鲁克林插画师 Patrick Leger独家绘制的契弗三张肖像画书签。
【内容简介】
本书是契弗短篇小说创作的精华,收录61篇,由契弗自己编选。这里,有同来纽约奋斗、聚了又散、散了又聚的一对男女,有为老板鞍前马后、*终仍旧被抛弃的年轻人,有房租上涨、不想搬走的女孩,有交给保姆的女儿突然失踪的父母,有陷入家庭琐事、想要寻找人生出口的妻子,还有妻子跟别人私奔、深夜家中又闯入不速之客的丈夫……这些故事所写的,是当代生活的喜悦与不和,契弗的笔充满美与同情。
2020年11月17日 想读 当当已买。
死魂灵 豆瓣
9.0 (16 个评分) 作者: 果戈理 译者: 满涛 / 许庆道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3
《死魂灵》的目标是“从一侧面来表现全俄罗斯”,它的出版“震撼了整个俄罗斯”,也使果戈理跻身于世界级经典作家之林。小说通过骗子乞乞科夫购买“死魂灵”以图营利的奇异故事,全方位揭示了帝俄社会的腐败和农奴制没落的真相,由此对俄罗斯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俄罗斯心灵的真实状态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剖析和观照。在本书中果戈理善于通过喜剧性的细节来折射生活被肢解、生命被窒息、生存被僵化的艺术才华得到了最出色的表现。
2020年11月16日 想读 via《书店日记》。2月19日:「《赤子之心》我已经读到那一段:洛根的儿子决定把他的乐队命名为“死魂灵”,洛根报之以大笑,告诉他尼古莱·果戈理写过同样名字的一本书。我没听说过这书,跟洛根的儿子一样觉得自己是白痴。下一本就读《死魂灵》。」2021-01-30:多抓鱼已买。
Game of Thrones 豆瓣
作者: [美国] 乔治·R·R·马丁 Bantam Books (Mm) 2012 - 5
2020年11月14日 想读 上次标错了……买的是这套paperback。买是买了但我中文版也只停留在2014年看的第11本而已……还没看过电视剧版……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豆瓣
8.8 (26 个评分) 作者: Agatha Christie Harper 2003 - 3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is a detective fiction novel by Agatha Christie. In the novel, ten people, who have previously been complicit in the deaths of others but have escaped notice or punishment, are tricked into coming onto an island. Even though the guests are the only people on the island, they are all mysteriously murdered one by one, in a manner paralleling, inexorably and sometimes grotesquely, the old nursery rhyme, "Ten Little Niggers".
2020年11月13日 想读 已买纸书。
The Turn of the Screw 豆瓣
作者: James, Henry 2011 - 1
HarperCollins is proud to present its new range of best-loved, essential classics. 'The place, with its grey sky and withered garlands, its bared spaces and scattered dead leaves, was like a theatre after the performance-all strewn with crumpled playbills.' Revered as one of the greatest ghost stories ever told, James's The Turn of the Screw is an eerie Victorian masterpiece. When an inexperienced governess goes to work at Bly, a country house in Essex to look after a young boy Miles and his sister Flora, all manner of strange events begin to occur. The governess spots a ghostly man and woman around the grounds and is told by the housekeeper that the valet and previous governess haunt the house. It soon becomes clear that the children are inexplicably connected to these ghosts in some way and the young governess struggles to protect the children, although from exactly what, she is not sure. Exploring the psychological and sexual fears of an era, this ambiguous, suspenseful and anxiety-inspiring novella remains one of Henry James's most well-known tales.
2020年11月13日 想读 已买纸书。
The Testaments 豆瓣
7.6 (26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Chatto & Windus 2019 - 9
SHORTLISTED FOR THE BOOKER PRIZE
Margaret Atwood's dystopian masterpiece, The Handmaid's Tale, has become a modern classic—and now she brings the iconic story to a dramatic conclusion in this riveting sequel.
More than fifteen years after the events of The Handmaid's Tale, the theocratic regime of the Republic of Gilead maintains its grip on power, but there are signs it is beginning to rot from within. At this crucial moment, the lives of three radically different women converge, with potentially explosive results.
Two have grown up as part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to come of age in the new order. The testimonies of these two young women are joined by a third voice: a woman who wields power through the ruthless accumulation and deployment of secrets.
As Atwood unfolds The Testaments, she opens up the innermost workings of Gilead as each woman is forced to come to terms with who she is, and how far she will go for what she believes.
2020年11月13日 想读 已买纸书。
The Handmaid's Tale 豆瓣
作者: Margaret Atwood Vintage Classics 2010 - 10
Offred is a Handmaid in the Republic of Gilead. She has only one function: to breed. If she deviates, she will, like dissenters, be hanged at the wall or sent out to die slowly of radiation sickness. But even a repressive state cannot obliterate desire - neither Offred's nor that of the two men on which her future hangs.
2020年11月13日 想读 已买纸书。
Bones and Murder 豆瓣
作者: Margaret Atwood Virago Press Ltd 1995 - 9
In this collection of miscellaneous writings by Margaret Atwood, Gertrude describes what really happened in Hamlet , an ugly sister and a wicked stepmother put in a good word for themselves, and a reincarnated bat explains how Bram Stoker got Dracula hopelessly wrong.
2020年11月13日 想读 已买纸书。
To Kill a Mockingbird 豆瓣
9.3 (28 个评分) 作者: Harper Lee Grand Central Publishing 1988 - 10
Lawyer Atticus Finch defends the real mockingbird of Harper Lee's classic, Puliter Prize-winning novel--a black man charged with the rape of a white woman. Through the eyes of Atticus's children, Scout and Jem Finch, Harper Lee explores with rich humor and unanswering honesty the irrationality of adult attitudes toward race and class in the Deep South of the 1930's.
2020年11月13日 想读 已买纸书。
裸体午餐 豆瓣
Naked Lunch
7.0 (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威廉·巴勒斯 译者: 马爱农 作家出版社 2013 - 5
《裸体午餐》被文学史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之一,书名来自凯鲁亚克的 一个提议,意为在正午凝固的时刻,每个人都看见每把餐刀尖上插着什么。它不仅重新界定了文学的定义,也重新界定了美国文化。《裸体午餐》描述一个毒瘾者漫游纽约、墨西哥、摩洛哥的丹吉尔等城市的令人胆寒的故事,可以 把它看做一段关于堕落、暴力、残酷和妄想的游记。将这些碎片汇集在一起的是成瘾这一主题,巴 勒斯称之为“需求的代数”,他用对海洛因越来越强的需求来比喻各种对控制的需求,无论是性、政治还是社会性的控制。
作者使用了一种称为“剪裁法”的写作手法,风格新颖独特,并夹杂了大量典故、方言、俚语、黑话、双关语、文字游戏等,给读者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该书被评为《时代周刊》英文百大小说,并于1991年被大卫•柯南伯格翻拍成同名电影。
2020年11月13日 想读 2020-4-4:via壁花少年。2020-11-1已买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