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豆瓣
9.4 (33 个评分) 作者: 王力 主编 / 马汉麟 等执笔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4 - 11
◎编辑推荐
你知道武王克商的繁复真相么?你知道我们所能见到的有关猫的最早实物么?你知道知名的司母戊鼎有一个假耳朵么?你知道孟姜女姓姜不姓孟么?你知道汉代穿深衣的人所穿的裤子是露屁股的开裆袴么?你知道最古老的同心结是什么样子么?你知道黄帝战蚩尤的真相么?你知道最古老的酒瓶出现在6000年前么?你知道猪肉的“腥”字本来是什么意思么?你知道中国近3500年来经历过何等让人匪夷所思的三次大规模变冷么?
精彩内文:全彩版在黑白版的基础之上,精勘精校,完善并增补了与中国古代文化相关的考古新知,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图片解析力。
精良印刷:内文选用优质日本进口纸张,用顶尖级德国海德堡四色印刷机印刷,并根据文物实物对印刷颜色做了校正,以期对文物影像做到高度还原。
◎内容简介
本书是王力教授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出版50余年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全书分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本书曾在港台地区出版并被译成日、韩等语言流行于海内外。
本次修订突破了以往的模式,特聘请在美国任教的汉学专家刘乐园(Lewis Eden),以中国考古学黄金时代的成果为出发点,通过近世考古发现与传统文献相结合的“古史新证”,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增补最新文化研究成果。修订的文稿和图片注释无一句空话,深入浅出,新意连连,水平之高为数十年来同类出版物中之翘楚。修订的内容中增加了一部分与文稿相配合的图片,某些关键文物的照片解析力之高也是惊人的。完成后的修订版文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修订委员会还专门为有兴趣的中学生阅读本书扫清了字词和基本概念上的障碍。
神祇、陵墓与学者 豆瓣
Götter, Gräber und Gelehrte. Roman der Archäologie.
8.3 (14 个评分) 作者: [德]C.W.策拉姆 译者: 張芸 / 孟薇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6
这是一本有关考古学的经典畅销书,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受到了全世界读者的喜爱。C. W. 策拉姆追寻着伟大学者和冒险家的足迹,从欧洲来到中东,又转至中美洲,带领人们进入一个个考古学传奇:施里曼发现特洛伊、卡特开启图坦卡蒙传奇般的墓室、科尔德维挖出巴比伦城、汤普森潜水寻找玛雅宝藏,商博良破译埃及象形文字……读者们宛如身临其境,亲历这些湮没已久的世界被揭开神秘面纱的过程。
本书首次出版于1949年。迈入21世纪以后,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德国罗沃尔特出版社对该书进行了彻底修订,补录考古学的最新成果,插入大量精美图片,补充了附录,进行了多方完善。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 豆瓣
作者: 费正清 主编 译者: 杨品泉 / 孙开远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 7
《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上卷)是《剑桥中国史》系列中的一本,《剑桥中国史》共16卷,各卷由知名学者上编,卷内各章由研究有素的专家撰写,反映了国外中国史研究的水平和动向。第12和13卷论述中华民国的历史。在历史研究的角度、领域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两卷都有所有书目介始,评述各章有关的资料和论著。
北方骑士团的兴衰 豆瓣 谷歌图书
The Northern Crusades
作者: [英] 埃里克·克里斯琴森 译者: 李达 / 周超宇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1 - 6
波罗的海早期发展史的拓荒之作
见证条顿骑士团的兴衰历程
◎ 编辑推荐
☆在波罗的海地区,条顿骑士团的开拓以及北欧各国的十字军运动,虽不如在圣地的十字军那么盛大壮烈,但造成的影响更加深远。
☆本书不仅梳理了波罗的海和北欧地区的地理环境、诸民族的社会状况,也论述了条顿骑士团和十字军在这片新地域的军事活动和殖民管理,展现了西欧天主教文化在新地域的传布、维持、适应和发展,兼具人类学和历史学价值。
☆可贵的是,作者对历史有清醒公正的认识,不避骑士团的罪恶,也不忘文明传衍的成果。
◎ 内容简介
盛大的十字军东征渐渐衰微之时,在偏远的波罗的海地区,另一场更加深远的开拓运动逐步展开。埃里克·克里斯琴森专注研究中世纪波罗的海沿岸的十字军运动与不同政权和民族的互动,展现了条顿骑士团在东北欧的兴衰史。他从波罗的海周边的地理环境着手,呈现瑞典人、芬兰人、普鲁士人、立陶宛人、文德人等民族的社会状况;再讲述条顿骑士团(和宝剑骑士团)对普鲁士和利沃尼亚的开拓,瑞典、丹麦、德意志等国的殖民与十字军战争,分析他们与波兰、立陶宛、罗斯的复杂关系。
这场运动交织着物质利益和宗教号召,交织着征服和苦难。最终,西欧天主教文明带来的教堂、庄园、城堡、自治市镇、法庭、行会和议会,在波罗的海地区开花结果。
◎ 名人推荐
埃里克·克里斯琴森的著作有活力有气势,阐明了东欧早期历史中的重要发展,再现了一段史诗般的历程。
——莫里斯·基恩
这本有趣的佳作,填补了关于中世纪晚期欧洲北部的历史文献空白……在这个复杂的历史领域,本书是一部有价值的导论。
——詹姆斯·布伦戴奇,《教会史杂志》
作者有许多洞见……让本书的重要性远超其预设的范围……因为对克里斯琴森先生而言,历史既是艺术,又是科学。
——彼得·金,《斯拉夫评论》
他的学识宽广、公正而准确……本书立足于严密的历史观察,而非思想观念的狂热,将军事基督教阐释得光辉宏伟,令读者眼花缭乱……是有价值、有学问、吸引人的著作。
——F. R. H. 迪布莱
冲击与回应 豆瓣
CHINA’S RESPONSE TO THE WEST
作者: 费正清 / 邓嗣禹 编著 译者: 陈少卿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9 - 6
费正清主编并撰写导论
中国近代思想领域的文献汇编与评论的完美结合
◎ 编辑推荐
费正清提出的“冲击-回应”理论,影响了20世纪后半叶的海内外关于近代中国的研究。本书将中国近代重要的历史文献组织在“冲击-回应”的理论框架下,将原本零散的史料整合起来,探讨了在西方挑战的刺激 下,中国长久稳定的意识形态和知识阶层做出了怎样的回应。
现代读史更多的是接受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如果可以直接接触第一手的原始史料,每个人又会看到怎样不同的历史面向呢?这本史料与评论的汇编是我们的尝试。
◎ 内容简介
本书在“冲击-回应”模式的框架下,试图分析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条重要的线索:面对西方的强势扩张,中国精英阶层如何理解这个陌生的文明,以及如何存续本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体制。本书通过选取近代历史文献中的部分核心史料和经典篇章,全景式地展现了近代中国几代先锋人物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 名人推荐
如何认识西方是近代中国的思想主题。一部中国近代思想史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就是中国对西方的认识由表及里、从浅到深的历史发展过程。本书为我们理解这一历史过程提供了基本文献和入门初阶。
——欧阳哲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 媒体推荐
这是一本引人入胜、非常重要的作品。我们甚至无法以三言两语概括本书所呈现史料的珍贵性。作者在介绍本书的写作背景时对这部作品做了精彩勾勒,他们对近代中国思想家的评论极具启发性。
——《美国历史评论》
对于那些喜爱思想史的人来说、本书是对将近一个世纪的中国思想领域的文献的汇编及评论的完美结合。作者将学界的研究成果精炼成为一种有意义的模式。
——《美国政治与社会科学院年鉴》
三十年战争史 豆瓣
Europe’s Tragedy A New History of the Thirty Years War
作者: [英] 彼得·威尔逊 译者: 宁凡 / 史文轩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2020
2011年军事史学会杰出图书奖获奖作品
当下最全面、最前沿的三十年战争史研究专著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是英语世界神圣罗马帝国史、中欧史、军事史权威专家,本书荣获2011年军事史学会杰出图书奖
☆全书分开端、冲突、后果三部分,细致全面地将三十年战争的前因后果以及战斗过程全景展现
☆批评了以往三十年战争研究的粗疏错漏之处
◎ 内容简介
三十年战争(1618—1648)是欧洲历史上最具破坏力的战争之一,它蹂躏了整个中欧地区,令数百万人死亡,将城镇和村庄夷为平地,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以比例而言,三十年战争造成的人员损失甚至超过了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时三十年战争给后来的德国史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彼得·威尔逊的这部著作全面介绍了这场战争,内容广泛,不仅囊括了军事、政治方面,还涉及了文化、社会层面。威尔逊分析了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结构,对战争的前因后果做出了详细的分析,细致描绘了战争的进程,还分析了战争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 媒体推荐
一部杰出、全面且详细的著作。
——蒂姆·布兰宁,剑桥大学欧洲现代史教授
一部权威、明智、视野广阔的著作,研究得极为细致。
——劳罗·马丁内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
极为成功,作者的学识令人钦佩,文笔轻快优雅,持论公正。
——保罗·肯尼迪,耶鲁大学教授,《大国的兴衰》作者
一直以来,人们都需要这样一部博学多识……一锤定音的历史著作。现在彼得·威尔逊提供了这样一部作品。
——杰弗里·科林斯,《华尔街日报》
非洲通史(第四版) 豆瓣
History of Africa
作者: [英] 凯文·希林顿 译者: 赵俊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2021 - 3
非洲史巨匠凯文•希林顿半生心血
国内外各大院校经典非洲历史教材
从史前时代直至当下时代
非洲大陆悠久历史被作者用心凝聚在单卷本中
200余幅地图与插图
让读者直面历史上的非洲
◎编辑推荐
☆清晰的风格,平白的语言,以及易于理解的时间顺序与区域性叙述结合的结构,使《非洲通史》成为本学科的理想导论。
☆全面修订和更新的内容,囊括了最近发生的事件、最新的学界研究成果和读者的反馈,增添一个关于废除大西洋奴隶贸易的新章节。
☆第四版《非洲通史》对丰富的 插图与地图进一步增添与改善,总数近乎300张的图片首次以彩色的形式呈现。
☆全书章节结构优化调整,相关主题词使读者更容易阅读本书。
☆作者立场中立,平衡各方观点,坚持非洲本位立场,避免了常见的西方偏见与立论。
☆译者十年磨一剑,反复推敲、搜集、商定书中相关译名,以求为相关的翻译实践提供一个优秀的范例。
◎内容简介
作为人类的起源地,非洲大陆历史悠久。《非洲通史》以编年体的形式,全面介绍了从石器时代至后殖民地时代非洲社会的兴衰沉浮,审视了非洲各个地区的发展历程,并讨论了非洲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症结所在。作者凯文 •希林顿坚守非洲本位立场,将非洲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问题置于非洲本身的历史场景中,强调非洲人本身的能动性,驳斥“欧洲中心主义”思想,避免了很多论述当代非洲大陆的作品中所具有的严重负面论调。凯文• 希林顿为当代非洲史研究大家,这部《非洲通史》是其耗费半生心血的研究力作,历经四版修订,堪称经典的非洲历史教科书。
◎名人推荐
希林顿撰写的《非洲通史》,是本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佳作。在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之际推出此书,给越来越多希望了解非洲前世今生的读者,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
——中国前驻南非、津巴布韦大使,中国政府首任非洲事务特别代表刘贵今
《非洲通史》,行文生动,大可一读。作者不仅探寻了整个非洲从史前到现在的历史轨迹,而且还揭露了欧美人对非洲历史认识上的一些偏见,重现了非洲人克服逆境而取得的成就。我相信,《非洲通史》也有助于中国读者进一步了解非洲、理解非洲。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非洲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舒展
作者凯文•希林顿用生动的语言和广博的知识为我们带来了观察非洲历史的不同视角。“非洲经济发展仍然受到世界市场的商品价格波动影响,但非洲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是政治稳定。”确实,内部与外部因素的良性互动对非洲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长、联合国教科文《非洲通史》(9-11卷)国际科学委员会副主席李安山
在浩繁的非洲史学著述中,凯文•希林顿编纂的《非洲通史》可以用基础性、通俗性、学术性、专业性加以概述。这部以编年体形式著就的史学著作,从纵、横两个维度向世人展示了非洲历史的发展历程和演化脉络,内容涵盖非洲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诸多领域,凸显了凯文•希林顿非洲本位的治学理念,既是一部通俗易懂的院校教材,也是一部具有专业水准的学术著作。
——中国亚非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张宏明
历史的地理枢纽 豆瓣 谷歌图书
8.0 (11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哈·麦金德 译者: 林尔蔚 / 陈江 商务印书馆 2008 - 4
《历史的地理枢纽》包括英国近代地理学鼻祖哈麦金德的两篇论文:《地理学的范围和方法》与《历史的地理枢纽》。两篇文章虽然都不很长,影响却广泛而深远,特别是后者,我们就以它作为书名。这两篇文章都是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宣读的。《地理学的范围和方法》在1887年1月份宣读,立即在英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应,把英国的地理教学推到一个新的阶段,并奠定了今日英国地理学的思想基础。这篇论文被认为是英国地理学的一篇经典文献。《历史的地理枢纽》于1904年1月份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宣读,则影响到世界政治。八十年代初,一个美国人把此文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潘恩的《常识》等十六种书并列,称为“十六本改变世界”的“巨著”。
731部队的真相:精英“医者”与人体试验 (2017) 豆瓣
731部隊の真実~エリート医学者と人体実験~
8.8 (54 个评分) 导演: NHK
其它标题: 731部隊の真実~エリート医学者と人体実験~ / NHK 731部队的真相
日本NHK电视台播放了专题纪录片《731部队的真相》。纪录片最后介绍了一名悔恨自杀的医生,这可能也是节目组想要传达的信息:希望所有日本人面对事实,反思历史。
苏联的最后一天 豆瓣 谷歌图书
Moscow, December 25th, 1991
8.3 (52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 康纳·奥克莱利 译者: 沈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9
苏联是在枪林弹雨中建立起来的,却是通过政令解散的。
爱尔兰记者奥克莱里是苏联解体的见证者,在本书中,他以1991年12月25日这一天为框架,围绕着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斗争,将苏联最后六年的政治混乱、经济衰败、人心向背,用细致可靠的描写,表现得清晰而传神。
苏联陷入泥潭难以自拔,整个国家的命运和走向,最集中地体现在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两个人身上。每个人都看着他们,“就像狼群等着最强壮的两头狼对峙”,看谁会成为领导者。卑微不是戈尔巴乔夫的脾性,宽宏大量也不是叶利钦的风格。两人从最初的联手合作,到后来的冲突不断,终于变得势同水火,各不相让。最终,戈尔巴乔夫不能很好地判断他的人民,在自我认识上更加糟糕,而叶利钦则在动物般的直觉下,听到了远处历史车轮的轰隆声。
古拉格:一部历史 豆瓣 谷歌图书
Gulag: A History
9.5 (33 个评分) 作者: (美)安妮·阿普尔鲍姆 译者: 戴大洪 新星出版社 2013 - 4
在这部受到普遍称赞的权威性的《古拉格:一部历史》著作中,安妮•阿普尔鲍姆第一次对古拉格——一个大批关押了成百上千万政治犯和刑事犯的集中营——进行了完全纪实性的描述,从它在俄国革命中的起源,到斯大林治下的扩张,再到公开性时代的瓦解。阿普尔鲍姆深刻地再现了劳改营生活的本质并且将其与苏联的宏观历史联系起来。
《古拉格:一部历史》出版之后立即被认为是一部人们期待已久的里程碑式的学术著作,对于任何一个希望了解二十世纪历史的人来说,它都是一本必读书。
古拉格群岛 豆瓣
Архипелаг ГУЛАГ
8.6 (11 个评分) 作者: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译者: 田大畏 / 钱诚 群众出版社 2015 - 8
所谓“古拉格”,即“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是苏联劳改制度的象征。从1918年到1956年,那些分散在苏联广袤大地上的各个劳改营像“群岛”一般构成了这个国家的“第二领土”。
本书以“群岛居民”的苦难经历为线索,同时穿插了苏联劳改制度发展史中的大量资料,结构宏大,卷帙浩繁,充分显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驾驭写作的才华。书中既有激昂的控诉、愤怒的呐喊,也有尖锐的嘲讽、深切的诉说,是一部深刻理解苏联政治体制的重要的参考著作。
滿洲國的實相與幻象 豆瓣 谷歌图书
キメラ——満洲国の肖像
7.6 (5 个评分) 作者: 山室信一 译者: 林棋禎 八旗文化 2016 - 5
  傀儡國家? 偽滿政權?
  在傳統國共史觀中,
  滿洲國是受日本關東軍扶持之政權,以奪取中國利益,已是一種定見。

  王道樂土?民族協和?
  但對於日本人而言,無論在科學上、良心上,
  滿洲國都是果敢地往理想邁進、十分獨特的近代國家建設。

  日本左翼學者筆中的滿洲帝國,理想與現實衝撞下的愛恨情仇。

  ◎日本爭奪滿蒙之目的是為了與勁敵美國展開「世界最終戰」?
  ◎王道樂土、五族協和等建國理想均是日本創造出來的美好幻象?
  ◎在溥儀執政的風光表象下,關東軍的獨裁與歧視政策才是滿洲國的真面目?
  ◎滿洲國其實並非「日本唯一之活路」,而是日本帝國崩潰的最終因素?

  「日本這個國家並未舉辦滿洲國的葬禮,就像偷吃東西後,卻又抹乾嘴巴般裝作不知道。」——日本漢學家 |竹內好

  「無論如何,滿洲國的一生,在中國東北這片大地上吸取無窮的養分,並不時轉變其形貌,與東北大地這個母體同生共死。希臘神話之中的奇美拉,正是口中噴著火焰,焚毀大地,掠奪家畜而去的怪物。」——本書作者 | 山室信一

  在華人世界裡,滿洲國無疑是被歷史遺忘的角落、被政治掩蓋的議題。這個近代日本所創設出來的「幻造國家」,原本應是某種烏托邦理想,卻以最慘烈的現實之姿誕生;它打著王道樂土與五族協和的大旗,但不可否認它是關東軍主控下的傀儡國家;它是與西洋文明相逢的最前線,但這個石原莞爾所謂的「日本唯一之活路」最終卻隨著帝國日本一同幻滅。

  滿洲國,是絕非用「偽政權」這樣的簡化思考就可輕易定位的存在。它是日本與中蘇等鄰國關係下的產物,應該將之當作世界或東亞近代史的一環來思考。滿洲國也和二十世紀的各種議題,如戰爭、革命、壓迫與解放等問題環環相扣。從這個角度思考滿洲國的問題,就等於探討了二十世紀這個時代的問題。


  糾纏的日滿關係是理解滿洲國的關鍵,日本學者山室信一從日本觀點,深入探究了滿洲國與日本的關係以及滿洲國建國的來龍去脈。對於山室而言,滿洲國就像是隻擁有獅頭(關東軍)、羊身(日本天皇)與蛇尾(中國皇帝)的幻獸(奇美拉),此政權確實是以關東軍為首之傀儡國,目的在於掌控日本於滿蒙之利權。但從「善意的惡政」此論點出發,我們也能看到,滿洲國得以建立並非僅靠關東軍,眾多抱持復辟、保境安民理想的東北要人,與抱持興亞主義、民族協和、王道樂土理念的在滿日人,以及期望改革日本的日本知識分子,基於各自的考量,對滿洲建國也紛紛展現出樂觀其成的態度。

  然而,滿洲國的美好幻象,經由自我民族中心主義的日本人所實踐之成果,卻成為了令人畏懼的「沒有國民的軍營國家」,以致興起「反滿抗日」浪潮,而原本冀望滿洲成為「唯一之活路」的日本帝國,也在「日滿一體化」的實相惡果下,雙雙於一九四五年走向滅亡。

作者簡介

山室信一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教授,研究領域為近代日本政治史、法政思想史。除《滿洲國的實相與幻象》外,亦著有《法制官僚的時代——國家的設計與知識的歷程》(一九八四年每日出版文化獎)、《作為思想課題的亞洲——基軸.連鎖.投企》(二○○一年亞洲太平洋特別獎)、《憲法九條的思想脈絡》(二○○八年司馬遼太郎獎)、《日俄戰爭的世紀——從連鎖視點所見的日本與世界》等書。

譯者簡介

林琪禎

  一橋大學大學院言語社會研究科博士(學術),曾任出版社外稿譯者多年,現為和春技術學院應用外語系專任助理教授,文藻外語大學日本語文系兼任助理教授,內容力有限公司內容流通總監。著有《帝国日本の教育総力戦:植民地の「国民学校」制度と初等義務教育政策の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日本學研究叢書18)。

沈玉慧

  九州大學人文科學府東洋史講座博士、同人文科學研究院專門研究員。譯有中島樂章〈十七世紀初九州中部海港與閩南海商網絡:肥後地域之明人墓與唐人町〉等。內容力有限公司特約譯者。

黃耀進

  曾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研究員,現為日本一橋大學大學院言語社會研究科博士候選人,內容力有限公司內容製作總監。譯有《東京日和》、《寫真的思考:攝影的存在意義》、《活著回來的男人:一個普通日本兵的二戰及戰後生命史》、《亂世的犧牲者:重探川島芳子的悲劇一生》等書。

徐浤馨

  日本國立北海道大學法學博士。曾任政大國關中心博士後研究、淡江大學亞洲研究所助理教授。現為真理大學應用日語系兼任助理教授、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究員、內容力有限公司代表。
2021年8月29日 已读
国共对于已经盖棺定论的滿洲國的态度,浓缩在一个“伪”字,但是作为滿洲國的直接缔造者——日本,其视角和诠释对于世人补充完整这段十三年半的历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历史 日本 日本汉学 海外中国研究 港台版
羌在漢藏之間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王明珂 聯經出版公司 2003 - 9
青藏高原東緣「民族走廊」因其間民族與文化複雜,被認為是解答中國民族歷史之謎的關鍵。本書以民族走廊上一關鍵民族─羌族,來說明漢、藏與西南氐羌系民族「邊緣」的形成過程。本書首先呈現當代羌族在社會、文化各方面居於漢藏之間的駁雜特性,然後說明造成此「羌在漢藏之間」現象的歷史與文化過程。此歷史過程涉及華夏以「羌」為其西方族群邊緣的宏觀歷史變遷過程,以及許多邊緣人群爭論、建構與遺忘「歷史」並改變其歷史心性之微觀過程。此文化過程涉及─民族走廊上諸人群在中國、吐蕃與近代西方殖民帝國之多重政治文化影響下,透過各種文化表徵相互歧視、誇耀與模仿而成為華夏、吐蕃、以色列人後裔,以及「有共同語言文化的羌族」之過程。藉此,本書對羌族以及中國民族之起源與形成,提出一超乎「歷史實體論」與「近代建構論」的新詮釋。
斯卡罗 (2021) TMDB
斯卡羅
7.8 (36 个评分) 导演: 曹瑞原 演员: 温贞菱 / 吴慷仁
其它标题: 斯卡羅 / 傀儡花
海上的风,吹沉了大船,蓝眼人背海而来,为岛上的多元族群带来震荡。
原本闽、客、平埔族群为了生存就不时角力,在面对洋人在琅𤩝的调查与惩凶、清朝大军压境等多方势力冲击下,要如何保护各自部族的利益与安全?
拥有客家与原住民血统的姊弟,蝶妹为了促成和平,成为洋人和部落、闽客间的翻译;阿杰选择回到部落,两人在矛盾与对立中,如何在部落的尊严和族群的认同中找寻自己的定位?
而斯卡罗大股头卓杞笃为了捍卫领土,将如何消弭外来势力侵略、化解部落纷争与对立,成功与美国领事李仙得签下和平盟约「南岬之盟」,让事件和平落幕呢?
公视史诗旗舰戏剧《斯卡罗》,8月14日起,每周六晚上九点到十一点,一起认识台湾人都必须知道的历史、一次影响深远的国际事件。
君主与大臣 豆瓣
Monarchs and ministers : the Grand Council in Mid-Ch'ing China, 1723-1820
8.8 (5 个评分) 作者: [美] 白彬菊 (Beatrice Bartlett) 译者: 董建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 - 4
本书利用台北和北京所藏汉文与满文档案,采用内外朝的分析框架,深入细致地研究了清中期的军机处。本书认为,军需处—军机房—军机处三阶段说不成立。军机处有一逐步建立的过程,雍正时期的内廷机构是小规模、分立的,直到乾隆二年,才有了统一的、后来拥有广泛权力的军机处。非正式性的军机处拥有法外活力,加之保密性、满汉混合、人员兼职、频繁战事、皇帝热衷巡幸、大臣们的野心等因素,使它能在行政、通信等诸多领域迅速扩张。结果是:内廷有从君主统治到大臣管理的转型;君主的统治已离不开军机处,君主专制统治让位给了君主与大臣的合作;在决策上,大臣有可能限制君主的独断。嘉庆朝的军机处改革,是在军机处的主导下进行的,并未触动军机处的地位。军机处对清朝的统治影响深远。
阿拉伯的劳伦斯 豆瓣
Lawrence in Arabia: War, Deceit, Imperial Folly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Middle East
8.7 (38 个评分) 作者: 【美】斯科特•安德森(Scott Anderson) 译者: 陆大鹏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 9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德国的盟友土耳其趁机侵入阿拉伯半岛,而该地区的各个部族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无力抵抗土耳其侵略军。英国军方派了“阿拉伯通”陆军情报军官劳伦斯到那里进行活动。英国在阿拉伯半岛的意图是给阿拉伯人有限的枪支弹药,使其牵制土耳其的兵力,同时将阿拉伯各部族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劳伦斯基本上是按照这一战略采取行动的,但做法上非常讲究策略。他换上阿拉伯人的服装,尽量在生活上接近阿拉伯人,由于突击队屡建战功,威震中东,劳伦斯因此被誉称为“阿拉伯的劳伦斯”。书中描写了劳伦斯以气魄发动的长途奔袭亚喀巴、大马士革土耳其守军的英勇事迹,以及他与阿拉伯枭雄费萨尔王子的友谊等诸多历史细节,突出剖析劳伦斯的丰富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他内心对于英帝国中东政策的反抗与挣扎。为了突出劳伦斯的空前也可能是绝后的壮举,作者还以并行线索叙述两位杰出的美国与德国情报人员的努力,实际上是一种对劳伦斯的衬托。 总之,这是一部出色的传记,传主充满魅力,传记本身也文笔优美流畅,情节曲折,而不失真,它是了解一战东线史、英帝国外交政策、中东现代史的钥匙。
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 豆瓣
作者: 伍跃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1 - 4
《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不仅在捐纳制度史方面,而且在科举制度史、官僚铨选史研究方面,均有重大的突破和推进。《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创意和创新突出,一是视角新颖。清晰揭示了捐纳对于社会流动的重要作用,将捐纳对社会流动的功用论述明晰,从本质上把握了捐纳的制度与运作。二是左右兼顾。翔实阐明了捐纳与科举制度的关系,将捐纳结合科举制度考察,再比较捐纳制度与科举制度的特性,从而形象地再现了捐纳制度和科举制度在中国社会的功用。三是一以贯之。深入探讨了捐纳制度与官僚铨选的关系,通过学理的分析,展示了捐纳候补官缺的丰富内容和候补官的“就职难”的实态。四是拾遗补阙。较大程度地丰富和深化了明清捐纳制度的基本内容,如报捐、印结、赈捐、明代捐纳,以及商人在捐纳实施中的角色等,既有研究不够或不足的部分,均有推进。
作者伍跃积十数年研究之力,搜集和征引了大量一手材料。全书除了引用大量大陆和台湾之已刊未刊档案,引用政书近50部,捐纳资料2 7种,登科录、缙绅录、职官录22种,尤其是缙绅录、职官录多达19种,奏议、日记、年谱、文集、笔记、官箴书70余种,不少是中国、日本各公藏机构的稀见珍本。
明清社會史論 豆瓣
The Ladder of Success in Imperial China: Aspects of Social Mobility, 1368-1911
作者: 何炳棣 译者: 徐泓 聯經出版公司 2013
《明清社會史論》已被譽為明清史專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何炳棣最重要的經典鉅著!
二十世紀五、六〇年代,何炳棣致力於明、清兩朝帝制中國的人口問題、社會結構及階層間的上下流動,《明清社會史論》即是他探索明、清五百多年間中國社會組成及階層流動的歷史鉅作。
作者何炳棣是第一位大量運用近百種明清兩代的進士登科錄,進士三代履歷,進士同年齒錄和晚清若干舉人和特種貢生的三代履歷等鮮為人注意的科舉史料的學者。這批量化的統計資料構成了《明清社會史論》的經線,有系統地呈現明清兩代間,初階、中階和高階舉業所造成的社會流動。何炳棣分析了進士及舉貢共約四萬個案例,發現這些人祖上三代為布衣出身的比例很高,甚至高達百分之四十以上,因此他認為明清時期中國具有高度的社會流動性,遠遠超過英國十八世紀的情形。
另一方面,何炳棣在《明清社會史論》一書裡運用大量的史料,如政府律令、方志、傳記、家譜、社會小說和觀察當代社會與家庭事務的著作等,構成了本書研究的緯線。《明清社會史論》探討了個人與家庭的地位轉移、社會流動的制度化和非制度化因素,以及某些社會概念與迷思。除了從明清科舉觀察社會流動外,何炳棣也討論了清代晚期所廣泛施行的捐納制度,如何使富與貴緊密結合,且影響力量趨強;造成平民向上流動機會大減。同時,何炳棣在書中不但處理向上流動,也討論向下流動及其導因,《明清社會史論》亦有專章討論士農工商、軍民匠灶的橫向水平流動,並論及社會流動的地域差異。
《明清社會史論》討論明清社會流動,根據的樣本數量極多,被譽為討論科舉與社會流動最全面的一部經典鉅著。
归来 (2014) TMDB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归来
7.3 (741 个评分) 导演: 张艺谋 演员: 陈道明 / 巩俐
其它标题: 陆犯焉识 / Coming Home
上世纪70年代初,与家人音讯全无隔绝多年的劳改犯陆焉识(陈道明 饰)在一次农场转迁途中逃跑回家。这对怀抱芭蕾舞梦想的女儿丹丹(张慧雯 饰)带来了巨大压力,她阻止母亲冯婉瑜(巩俐 饰)与父亲的相见。因此夫妻二人近在咫尺却又相隔天涯。文革结束后,陆焉识终于平反回家,但是他却发现女儿早已放弃了芭蕾的梦想成了一名工厂女工,而深爱的妻子因为患病已经不认识自己。深厚的感情、生活的变故,迫使陆焉识做出了对他来说最荒唐却又最合理的人生选择……
本片是张艺谋导演加盟乐视影业后的第一部作品,被编剧邹静之誉为苦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