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晨 - 标记
童年兽 豆瓣
6.8 (5 个评分) 作者: 陆源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 6
《童年兽》以戏谑、跳脱、极具个性的叙述语言,讲述了“我”的小学时代:“我”即围棋队的陆小风,从六岁到十二岁,“我”一直在体校的狭小空间中比拼棋艺,过着枯燥的生活。“我”和众多其他少年一样,挥洒着幼稚而野蛮的青春期本能,同时也见证着生活中最黑暗的一面……定段赛失利后, 父亲不得不让“我”离开围棋队重返校园。从此,陆小风告别了沉重的记忆、开始“欢畅呼吸”,但同时也有点“脱狱者惦记牢房”般的怅惘。小说记录了八十年代生人的心灵史,并勾勒出中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城市生活的面貌。
------------------------
《童年兽》将那种摧残人性的感觉写得真实透彻。——张抗抗
就像读你其他作品的美好感受相仿。你的小说压根不在乎所谓的种种章法,你只按照自己的内心欲望去诉说或喷发。从你的这些小说里,可以看出你吸收了很多很多的优质文学营养。或者说,你读书之多,对经典文学的消化能力之强,都是惊人的。之所以说惊人,是因为在你的小说里我可以感受到许多经典小说的气息,但却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另外,你的跳跃性超强的想象力和灵异独特的语言表述能力相辅相成,而且字里行间随处都能给人从未有过的体悟,致使整部小说就像一个闪闪发光的天体,引人发笑引人遐想无限。——李亚
《童年兽》是以塞利纳笔法写就的充满荷尔蒙气息的半自传小说,它将向我展现,围棋如何与青春期的躁动混作一团,人生又是如何根据各种胜负法则,分出了一条条枝杈。——朱岳
很久没有读到这么好的当下的小说了,很见功力。——赵兰振
陆源通过语言造成了压迫式的快感,只有早期的莫言可以达到这种效果。——魏思孝
2020年12月28日 想读
空响炮 豆瓣
7.7 (46 个评分) 作者: 王占黑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8 - 3
《空响炮》是90后新锐作家王占黑的故事集,收录了8篇短篇小说,描述了五彩斑斓的街道小人物,他们的生活看似平淡无奇却也有各自的“惊涛骇浪”,王占黑给读者提供了一个窥视市井人生的独特视角,提供了一个有趣的维度。
王占黑的写作从童年模糊的弄堂、河岸记忆到独立于“乡村”和“都市”之外的半新不旧的空间,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小城市平民阶层所创造的熟人社会。这个群体的容量是庞大的,王占黑赋予它一种真实、细致且平视的呈现,像是一段一段的微电影,黑白的,却是耐人寻味的,其视角对于90后的作者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2020年12月28日 想读
出家 豆瓣
The monk
7.4 (13 个评分) 作者: 张忌 中信出版集团 2016 - 8

为养家糊口,原本打着三份零工的男人方泉受人指引成为寺庙里的广净师傅。过上了僧人生活和现实生活交替的日子,逐渐喜欢上念经、打坐的生活。直到接受一座寺庙,成为住持,方泉萌生要扩大寺庙规模的野心,然而这样,他就得真的出家。这次,方泉真的动心了。

同文学大师余华一样,青年作家张忌也出自浙江,他2016年的长篇小说《出家》也被誉为当代版的《活着》。《出家》并不以小说结构上的标新立异制胜,它描述了出身于底层的主人公,白天与夜晚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寺庙跟俗世之间挣扎与抉择的故事。张忌以简单的方式写沉重的主题,反差强烈,文笔细腻淡雅,看似轻声细语,却能举重若轻。——京东文学奖授奖词
2020年12月28日 想读
大河深处 豆瓣
7.4 (18 个评分) 作者: 东来 后浪丨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9 - 5
第六届豆瓣阅读征文大赛首奖得主
90后潜力小说家东来短篇力作
◎ 编辑推荐
★ 第六届豆瓣阅读征文大赛首奖得主东来首部短篇小说集。
★ 《大河深处》以极富质感的典雅语言打捞记忆,描画多种如梦的人生。现实题材的故事在东来的笔下流淌着超现实的韵律和色彩,通俗性与文学性实现了绝佳的调和。
★ 潮湿的爱情何以永恒?被自由“解锁”了的人生何以为继?小说试图把每个普通时刻装裱起来,让生活显现出其纹理与表征。
◎ 内容简介
外乡小囡穿林过河探险寻人,厂区女孩记忆深处诡异的人皮风筝,问题少女的身世纠葛,某个热天午后被淹死的男孩,亲密好友的漂流离散……过去总笼罩着一层滤镜,写作者不断为其增加细节,我们似乎也得以在虚构中追忆并挽回逝去的时光。
“很多过去之事,当时发生时,我漫不经心地放过去,不留心,可是一段时间之后,等它们在抽屉里待得陈旧发黄,变得不那么清晰了,我才会将它们重新拿出来,审视与注解,在一遍遍回味中,给它添加含义,普通的时刻也变得非凡起来,成为生活的一个个表征,但也因此,过去笼罩着一层滤镜,且在反复的审美中,不断添加虚构的细节,使得这层滤镜越来越厚,直至失真。”——《锦灰堆》
2020年12月28日 想读
屡次想起的人 豆瓣
8.1 (20 个评分) 作者: 沈大成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7 - 6
⊙ 《屡次想起的人》收录15篇短篇小说,踏足真假两界,同时把玩恐怖、推理和想象。
⊙ 沈大成有时创建一个城邦,有时改造人体器官,有时发明某种职业,有时捏造不存在的动物,有时重塑一套社会规则。在诡谲之中涌现合理的故事,又在合理之中惊人地转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阁楼小说家》:小说家住进出版社阁楼,和社长、编辑朝夕相对,除非写出一部人生作品否则不会离开。
《圆都》:“赘肉和橘皮组织”是一个恐怖组织,它攻击谁,谁就会发胖。然而胖的人懂得一些瘦子不知道的事。
《分裂前》:当你四十岁了,假如不想活下去,可以分裂成两个二十岁的别人。
……
2020年12月28日 想读
热带 豆瓣
5.6 (5 个评分) 作者: 李唐 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9 - 10
✔ “紫金·人民文学之星”得主、2018《收获》杂志重磅推荐青年作家李唐全新短篇小说集
✔ 格非、阿乙、徐则臣、杨葵、邱华栋、杨庆祥一致力荐的文学新力量!
✔奇趣的故事,怪异的人物,天马行空的少年想象,自成一体的奇幻世界,用白日梦式的脑洞,对抗生活中日复一日的常规与无聊
——————————————————————
在婚礼前夕冒雨去看迷路的鲸鱼;
生活在废弃的游乐园中,每日被“死亡”啃食生活领域;
在世界尽头的小镇里,有能自己打字的打字机,诱拐少女的长颈鹿,突如其来的松果雨,和掉落在路边草丛的闪电……
8个超现实故事,8种奇遇,8个异想空间,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诗性的文字,创造出一个迷幻、神秘,又充斥着少年心气的奇幻世界。
——————————————————————
从李唐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新一代作家重塑自我的艰辛努力和别样路径。他的叙事明晰、清新,富有创造力。——格非
很久没看到李唐这样在30岁以前就成熟起来的作家。——阿乙
李唐的小说表达了他试图梳理复杂生活的愿望,在诸多超现实的元素里,深藏着强烈的“现实感”。——徐则臣
2020年12月28日 想读
白日漫游 豆瓣
7.7 (20 个评分) 作者: 远子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4
不想工作,又害怕失业;想要恋爱,却又恐惧婚姻;有呐喊,更有彷徨;一心要逃离,却不知逃向何处;从北京、上海到广州、深圳,在所有地方都只能与自己的影子相遇。
青年作家远子最新力作,以十四篇彼此独立而又互有呼应的短篇小说,刻画在大都市挣扎求生的年轻人,描述一种渴望自由而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的生活状态,记录一场疯狂、残酷而又不失诗意的心灵之旅。
2020年12月28日 想读
小镇生活指南 豆瓣
5.6 (5 个评分) 作者: 林培源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 7
【《亚洲周刊》2020年度十大小说】
【编辑推荐】
◆ 怎样走才能从生活的缝隙,走进自己的艳阳天?
◆ 养蜂人、裁缝匠、制棺人、庙祝、神婆、盗贼、越南新娘、卖菜老妇、单亲妈妈、失孤父母……看尽人的孤独、世事的难料,身体里仍有一股和生活纠缠厮打的劲儿
他们像极了我们生命中 的过客,童年的叔叔阿姨;毕业后的同 事朋友……
◆ 缺席的南方文学来了——潮汕故事集,漂泊多年的潮汕游子,在看、在听、在咀嚼的生命况味
◆ 虽受困于肉身和现实,仍虔诚渴望自由与安居
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我摇摆不定,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落脚点。在熟悉的故土面前,我是陌生的“异乡人”。我无法融进城市的生活,也无法重新适应我成长的故乡。我总是在焦虑,也只有投身写作才能缓解这种焦虑。——林培源
◆ 收录第四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短篇小说佳作《濒死之夜》
林培源是年轻一代中少有的“说书人”,尤其擅长工笔与白描
◆ 格非、薛忆沩、阿乙、张楚、王威廉 好评力荐
--------------------------------
【内容提要】
南方,潮汕平原,小镇,清平街,是故事诞生的地方。
《奥黛》阿雄33岁时花5000块娶了越南新娘,他唯一的“病”也在娶到她之后痊愈了
《青梅》蓝姨是我母亲的好友,在深圳女儿家做饭时切断了手指,她对那天的事绝口不提
《姚美丽》归乡后姚美丽是镇上的风景,前些年她在福州和厦门闯荡,连父亲去世都不知道
《他杀死了鲤鱼》顺伯独居在庙里,牙龈出血导致腮帮肿胀,那天看牙却差点丢了性命
《最后一次“普度”》外乡人高裁缝携家带口来到清平街,刚刚安顿下来,儿子被拐走了
《濒死之夜》在外地打工受挫后回老家,亲人过世、恋爱不顺,他被朋友怂恿着找神婆算命
……
在生活的静流之下,涌动着无数的内心风暴
在破碎的、无法缝补的命运里,每个人都想要好好活下去
--------------------------------
林培源的《小镇生活指南》,把目光投向故土那些被时间之水经过的小人物:养蜂人、裁缝匠、制棺人、庙祝、神婆、盗贼、越南新娘、卖菜老妇、单亲妈妈、失孤父母……这些人被动而孤独,很少进入文学。他们像黑夜一样存在,又被轻忽。林培源是潮汕这片土地的儿子,他在成为作家和文学博士后,并没有去割裂和斩断,而是用自己高升的智识、能力来回望故土的生民,来对他们进行还原和塑形。我阅读这本小说集的感觉是奇怪的,我总觉得作者描写的不是“当下”的潮汕人,而是自古至今所有的南方人。人们的所作所为毋宁说体现的是时代,还不如说是一种浸润在乡土中的传统。我仿佛蹑立在时间的湖水面前。我另外想说,林培源的小说延续了汉语写作自身的传统,他对民国作家、对本土语感有一种自觉的继承。林培源写起小说来就像银匠,打好了一小截,再打另一小截,十分认真。
——作家 阿乙
2020年12月28日 想读
科恰里特山下 豆瓣
8.9 (7 个评分) 作者: 董夏青青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5
这部小说集由十一个内容相对独立,又不乏勾连的短篇组成。故事均以世界最大的独立纬向山系所在之地,广袤荒凉的西域边疆为背景,讲述戍边军人与边民卓尔不群的生命传奇。全书仿佛一本当代的边塞诗,闪着冰川的光泽,泛着边地的寒气。

《科恰里特山下》写当代军人在极限环境中的艰辛与坚忍,在死亡的恐惧中坚持内心正确;《垄堆与长夜》写高原退伍军人虽无法穿越迷雾,却愿意始终凝视生活之渊;《近况》写在戈壁构成的简单生活中,一个内心矛盾、脆弱、敏感又坚强的人群……书中每一个被写到的人都有一段独特的光影,每一个置身粗粝世界里让人心痛的人,都收束在作者精悍、诗意的表述之中。
2020年12月28日 想读
明智的孩子 豆瓣 Goodreads
Wise Children
8.8 (27 个评分) 作者: [英] 安吉拉·卡特 译者: 严韵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1 - 1
★ 无冕文学女王,离经叛道的“文学女巫”。死后跻身伟大作者之列。_ 2008年,《泰晤士报》列其为“1945年以来50位伟大的英国作家”第10位。_石黑一雄 x 阿特伍德 x 伊恩·麦克尤恩 x 萨拉·沃特斯 x 珍妮特·温特森 x 毕飞宇 x 毛尖 x 张悦然 x 包慧怡 赞誉有加
·
★ 遗世之作,惊才绝艳,写于《精怪故事集》《焚舟纪》之后。__ 自由摇摆、歪门邪道的“坏”女郎, 从伦敦到纽约继续跳舞,自由,浪荡…屡次改编搬上舞台,成为英伦经典剧目
·
★ 女性版《百年孤独》,揭开家族三代疯狂放荡史。__ 两位歌舞女郎,参加父亲百岁寿宴,揭开整个家族的秘密
·
★ 一部重燃生命之火的作品,“满载激情、睿智、艺术和爱……”,以戏仿手法致敬儿时偶像莎士比亚,“史上最伟大的大众娱乐家”
·
★ 新增阿莉·史密斯长篇导读 x 装帧由屡获“最美的书”设计师周伟伟精心打造。__ 新版封面采用了Dolly Sisters 1926年表演时的复古海报,英文书名烫亚金,呈现华丽复古的歌舞剧氛围、美人双姝的摇摆感觉。
—————————
▼ 内容介绍
“让我们把所有的丑事都揪出来,就在今天,就在今天!” 从伦敦到纽约的人生狂欢,她们歌舞,轻佻,醺醉,摇摆,浪荡……
——
安吉拉·卡特生前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满载激情、机智、艺术和爱……卡特最后的遗产。”此时,卡特仍写女人、女性气质、自我创造与自由,写蛇蝎女人与天真女人的人生嘉年华。自从出版以来,一直是Vintage Classic销量前10。这次,她以三代女性,不,甚至是五代女性,如《小偷家族》般出于爱而非血缘“自选家人”,编织女性家族史,创造超现实的世代传承,“隐喻过去一百年的英国社会”。
故事从朵拉、诺拉两位歌舞女郎参加父亲百岁寿宴开始,回忆她们舞台表演的人生,剧情贯穿世纪,横跨大洲,却在一日之内。卡特的笔下,歪门邪道、自由浪荡的女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来庆祝人生,唱歌,跳舞,浪荡……
—————————
▼ 媒体推荐
世纪作家。——《星期日泰晤士报》
令人目眩神迷……安吉拉·卡特多产、富有创造力的写作生涯的巅峰。——《纽约时报》
卡特对民间故事、精神分析和恐怖的嗜好,将童话写作带向新的、令人震惊的方向。——《纽约客》
喜乐和悲伤的混合体。它得意洋洋、淫荡地登上舞台,展示它的力量。——《卫报》
她生动的、感官的、充满力量的世界激发我的想象力……我从她的话语中认出了一种女性的野性,它在我心中沸腾。——艾玛·赖斯(《明智的孩子》舞台剧艺术总监)
2020年12月24日 想读
交错的世界 豆瓣
Alternate Worlds: The Illustrated History of Science Fiction
8.3 (16 个评分) 作者: [美] 詹姆斯·冈恩 译者: 姜倩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 - 9
世界终于追赶上了科幻的脚步!
科幻研究泰斗詹姆斯•冈恩经典著作,阿西莫夫、刘慈欣作序
近五百幅经典科幻杂志及小说封面全彩呈现
独家收录华语科幻百年发展历程,世界两大科幻奖项“雨果”与“星云”历年获奖名单
·
没有任何其他小说能带给你科幻小说的阅读体验,没有任何其他世界像科 幻小说当中描述的世界那样与众不同,没有任何其他危险像科幻小说中的危险那样引人入胜。
——艾萨克·阿西莫夫
作为一个老科幻迷和由此成为的作家,我翻开这本书后立刻对自己说:“哇,他是我们的人!”
——刘慈欣
·
现实世界与科幻世界创造了彼此。在科技每天都将人类的想象变为现实的今天,世界终于追赶上了科幻的脚步!
从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到三体宇宙的黑暗森林,科幻小说中凝聚着人类想象力的极致。《交错的世界》从最早充满想象力的口述故事开始,通过一代代作者创作的各种鲜活故事追溯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时代的科学和技术创新如何改变人类对自己在宇宙中的角色的认识,并改变科幻小说。作者詹姆斯•冈恩作为当代世界科幻界公认的权威,如数家珍地讨论了影响整个科幻小说流派,以及在科幻小说发展道路上发挥作用的作者和代表作品,为不断变化的科幻小说勾勒出清晰的脉络。
原书出版于1975年,冈恩教授补充了新的章节,将时间线提至21世纪并充实了亚洲部分,使新版本成为世界范围内最新、最权威的世界科幻小说史。
世界终于追赶上了科幻小说,但科幻小说已不在那里。它已如火箭一般飞速进入了一个未知的世界,描画着想象的新领地,进一步扩张人类可能完成的事业的前沿。
2020年12月24日 想读
碎片 豆瓣
La frantumaglia
8.9 (101 个评分) 作者: [意] 埃莱娜·费兰特 译者: 陈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 - 10
《碎片》(2016)是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20 余年来的书信、访谈和散文集。作家在书中袒露了自己对写作风格和主题的探索历程,并回顾了自己经历的自我怀疑和突破,这些对话睿智地诠释了女性和家庭、神话和文化、城市和记忆,以及作家和读者的复杂关系。《碎片》既是深入费兰特的文学世界的指引,同时也是一份智性、鲜明而坚定的文学宣言。
全书按年代分为三辑:第一部分“碎片1991—2003”是作家和出版人的书信往来,重点讨论了《烦人的爱》中母亲的身体与写作的隐秘联系,也收录了她和导演就该小说的电影改编进行的细致商榷,还包含了作家从未被发表过的一些创作片段;第二部分“拼图2003—2007”收录了作家和导演就《被遗弃的日子》的电影改编进行的往来书信,以及她在前三本小说中探寻的不同方向;第三部分“书信2011—2016”收录了自“那不勒斯四部曲”出版以来作家接受的部分书面采访,读者可以窥见作家对这部小说的解读,以及对女性写作的历史和任务的犀利看法。
本书标题“碎片”(frantumaglia)来自作者的母亲常用的方言词汇,指遭遇矛盾和混乱的个体体会到的痛苦,但作家将其发展为自己的文学理念,并尝试在多年的创作中释放这个词汇背后的解放力量:作家要利用这种旋涡般的力量,直面失控的风险,抵达令自己、令读者陌生的真实经验。
2020年12月24日 想读
新媒体的语言 豆瓣
The Language of New Media
8.8 (13 个评分) 作者: [俄] 列夫·马诺维奇 / Lev Manovich 译者: 车琳 后浪丨贵州人民出版社 2020 - 8
21世纪数字媒体革命的理论奠基之作
麦克卢汉后最重要的媒体思想家
刷新《理解媒介》对媒体技术与人类未来的预言
解码数字时代的文化形态和视觉美学
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认知突围名著
问世20周年,15种语言译本影响全世界
跨越人文与科技鸿沟,连接学界与业界
全球数百高校学术项目推荐阅读书目
——————————————————————
在“新媒体”还炙手可热的时候,马诺维奇就看到了变革的创造性可能,但他从未落入“新媒体没有历史”“新媒体单枪匹马创造了一个新世界”的窠臼。他的眼光是独到的、冒险的、有说服力的。
——汤姆•冈宁,当代电影理论家
——————————————————————
📖编辑推荐
——————————————————————
媒体与计算机的相遇改变了二者的定义。
从此,计算机成为媒体的合成者和操控者,“新媒体”就此诞生。
媒体是人的延伸,当媒体更新换代,将如何影响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新媒体”为我们描绘出怎样的世界?
本书预言了我们正生活于其中的未来,也记录下了一些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以及那些前人展望,但后人无法想象的视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有趣的未来建设者”列夫•马诺维奇
列夫•马诺维奇是一位媒体理论学者,也是世界上蕞早运用计算机数字特效的程序员暨艺术家之一。他接受过古典绘画、建筑学、计算机编程、视觉科学与认知心理学、文化研究等方面的训练。在他和马云、埃隆•马斯克、蒂姆•库克等人被列入“50位蕞有趣的未来建设者”时,媒体给出注解是“关于我们与计算机交互的方式,蕞聪明的声音之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新媒体理论开山之作,系统化详尽分析新媒体视觉美学
在电影发展史上,众多的大师之作完善了电影的语言。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新媒体作品层出不穷,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这些作品所使用的语言呢?新媒体语言的历史和理论亟待建立。在这本开创性的书中,列夫•马诺维奇朝着这个目标,做了大量基础性的概念工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新媒体并非凭空诞生,它从何而来?
马诺维奇借鉴电影理论、艺术史、文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理论,试图从绘画、摄影、电影和电视中追溯新媒体美学的源头,在视觉与物质文化史的空间中绘出一系列轨迹,新媒体就位于这条轨迹之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新媒体多种多样,如何被归纳为一门语言?
马诺维奇考察了数字影像、人机交互界面、超媒体、计算机游戏、合成、动画、远程在场及虚拟世界等新媒体领域,归纳出独属新媒体的维度以及创作范式,也引出全新的概念:文化交互界面、空间蒙太奇、影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新媒体时代,电影还是会是我们今天熟知的样子吗?
曾几何时,电影影像在黑暗的影院中主宰一切。在数字时代,电影是计算机屏幕上的小小窗口、网络中的一条数据流、硬盘中众多文件中的一个——电影已经成为一种代码。马诺维奇做出了关于未来电影的预言,一些预言已经实现,另一些则揭开了电影发展史上的另一种可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新媒体的语言,便是未来文化生态的语言,是未来人类感知世界的语言
新媒体增强了现有的文化形式和语言,也为重新定义它们打开了大门——它将文化和文化理论转化为一种“开源代码”,给予我们一个重新思考世界和人类的机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封面暗藏复古与新锐元素,呼应新媒体“史前史”
护封的设计灵感源自故障艺术(Glitch Art)、DOS系统命令行、90年代初计算机交互界面风格、电影胶片,印刷上选用了手感特殊的土豆淀粉艺术纸以衬托未来感印银工艺,极具收藏价值。
——————————————————————
📖内容简介
——————————————————————
本书力图为新媒体研究这一新兴领域描绘出一幅未来的发展图景。作者将新媒体置于过去几个世纪以来的视觉与媒体文化史框架中,揭示了新媒体在技术与文化方面的来龙去脉。在本书中,作者运用艺术、人文、计算机等学科的相关理论,讨论新媒体对旧媒体传统的借鉴,展示新媒体作品如何创造现实的假象、与观众交互、呈现空间,涵盖虚拟现实、计算机游戏、人机交互界面等多种新媒体类型。书中详细地阐述了新媒体的普遍法则与逻辑。此外,作者还考察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如何影响了电影语言的演进。
在宏大的历史视野下,本书引出了一个问题——“新媒体”从何而来,又如何为我们打开了前所未见的世界?
本书被全球数百个学术项目用作教学参考书,曾被译为俄、法、意、日、韩等多种语言。中文版是其第十五个语言版本。
2020年12月24日 想读
一站一坐一生 豆瓣
作者: 仝冰雪 2010 - 11
一个普通中国人连续六十二年的留影,从1907年到1968年,叶景吕先生从二十七岁到八十八岁,每年一张,一张不少,整整六十二张,其中大半生的时间他一年站姿一年坐姿轮换照相,还有他1901年单独的照片,及1906年的结婚照、结婚四十年和六十年时和夫人的合影。每张照片下面或上面都有他亲笔所写的拍摄时间、当年的年龄及家庭、国家大事等。从第一张清朝的长发蓄辫到民国的长袍马褂,一直到新中国的列宁装,照片的主人公也从英姿勃发的青年变成了矍铄老者。一张张照片,忠实记录了这位同胞从风华正茂走向人生暮年的完整过程。
2020年12月24日 想读
亚洲古兵器图说 豆瓣
作者: 周纬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18 - 9
这些穿越千年而来的古兵器,打破常规、颠覆传统,在不断推陈出新中传承了经典的文化底蕴,呈现了亚洲的历史风貌及文化中的审美素养。本书完美还原亚洲古兵器的风采,收录彩色图版六十三幅,显示实物五百五十多器;插图近一百五十幅,展示各类兵器一千五百余件,真实重现兵器细节,堪称亚洲古兵器的纸上博物馆,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亚洲各国民族的起源、文化的源流以及军事科技的演变。
兵器并不冷血,它将带你开启一场有温度的文化之旅,呈现一场有关亚洲历史、文化艺术的饕餮盛宴。
2020年12月23日 想读
电影南渡 豆瓣
作者: 苏涛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 10
本书试图重返“历史现场”,将“南下影人”的创作置于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以来沪港电影交流的文化脉络,以及中国电影传承与分流的历史框架中,借此深入讨论沪港电影的内在关联、“南下影人”共同的精神气质与创作母题、“南下影人”对战后香港电影的深远影响等。通过对社会历史背景的观照,对相关制片机构的发展历史及制片策略的梳理,对重要“作者”的创作个案及明星形象的研究,本书深入呈现了战后香港国语片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并在此基础上对香港电影史做出新的解读和阐释。
2020年12月23日 想读
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 豆瓣
9.2 (44 个评分) 作者: 仇鹿鸣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 - 6
对魏晋之际的诸种研究,大体是站在陈寅恪先生相关论述的延长线上加以发展、修正,运用政治集团学说所具有的利弊在这一时段的研究中也有充分的体现。自从1980年代以来,涌现了不少从个别历史事件的考证入手,通过细节的考证复原魏晋之际政治变局的佳作,本书之作亦得益于此。《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采取将政治史与家族史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政治史的脉络中探讨西晋权力结构从形成到崩溃的过程,另一方面考察魏晋大族之间的政治、婚姻、交往网络,探究这一网络在魏晋政治变局中发挥的作用。
2020年12月23日 想读
中国冷兵器图典 豆瓣
作者: 蒋丰维 著 / 刘子葳 绘 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0
耗时十余年,中国冷兵器研究巨著
特邀3D 动画师结合手绘技术,精细复原传奇古兵器
完整收录各门类兵器、战具与玩法,重现宝刀与英雄传奇
武侠、兵器鉴赏、军事模型、Cosplay、在线游戏爱好者必备图典
🌟 编辑推荐
🔱 200 余幅图精彩呈现单兵、城池攻防战具、火器、车骑、水战船舰与阵形
实拍近百件兵器收藏,精美细节一览无遗,并特邀3D 动画师结合手绘技术,精细复原传奇古兵器,成就史上翔实之兵器与城池攻防战具图鉴。
🔱 六大板块呈现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各项兵器的特点、使用手法、形制流变
战力分析:从重量、攻速、强韧度、变化性、攻击范围、单发杀伤稳定度六个维度分析战力;兵器图解:实拍照及3D 图详解各部件名称与功能;演进小史:兵器形制流变一目了然;故事档案:英雄、兵器、传奇交相辉映;知识档案:各种延伸知识大开眼界。
🔱兵器×艺术
冷兵器,颜值和性能俱佳,既是古代世界令人闻风丧胆的大杀器,又是冷艳的武器艺术品,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作工艺和完美的装饰艺术。
🔱英雄+兵器+传奇
自古宝刀配英雄,英雄、兵器、传奇在幽默活泼的行文中交相辉映,英雄信念充盈于字里行间,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武侠文化。武侠、兵器鉴赏、军事模型、Cosplay、在线游戏爱好者必备图典
🌟 内容简介
本书翔实载录冷兵器时代的单兵、城池攻防战具、火器、车骑、水战船舰与阵形,以战力分析、兵器图解、演进小史、宝物档案、故事档案、知识档案六大板块,图文并茂地呈现了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各项兵器的特点、使用手法、形制流变。
本书既是一部古代兵器图文大观、一部冷兵器发展史,也是一部冷兵器艺术鉴赏图典、冷兵器艺术史,是武侠、兵器鉴赏、军事模型、Cosplay、在线游戏爱好者必备图典。
2020年12月23日 想读 这个酷!
爷爷的新年来信 豆瓣
Grandpa Christmas
作者: 〔英〕迈克尔•莫波格/著 / 〔英〕吉姆•菲尔德/绘 译者: 张弘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最亲爱的小米亚:
这个圣诞节,我不送你圣诞贺卡了——因为你会有很多很多贺卡;
我也不给你买礼物了——因为你会有很多很多礼物。我要给你写一封信。
爷爷写的信,嗯,听上去好像不那么吸引人。但至少它是与众不同的……”
即使已经当了妈妈,每年圣诞节,米娅和她的家人都会一起读她爷爷寄给她的一封信。这封信源于一个发自内心的美好祈愿——希望米娅能够在一个更好的世界中生活。
爷爷深深地记得他们在花园里渡过的快乐时光,他们发现青蛙、一起耕种……但是,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动物濒危……爷爷多么希望米娅和所有的孩子们都能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中啊!而他,写信正是为了召唤米娅一起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英国桂冠童书作家、《战马》作者迈克尔•莫波格全新作品!呼吁关注地球生态,保护环境。
★罗尔德•达尔趣味童书奖得主、凯特•格林纳威奖提名画家、畅销绘本作者吉姆•菲尔德精心创作。
★魔法童书会魔法Auntie张弘倾情献译,长文导读。
★写给每个孩子的新年来信,适合大声朗读出来的绘本,在触动内心的文字中,表达最真挚美好的祝愿。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物种灭绝,莫波格借一位爷爷的来信对我们发出了深切的呼唤——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如此美好,不要让它深陷危机之中。
★地球上所有的一切都是息息相关的,对于每个人来说,这部动人的作品将使我们重新审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唤起我们对更好的世界的期盼,而这些,则需要我们每个人身体力行地采取行动……
2020年12月23日 想读
刑法中的同意制度:从性侵犯罪谈起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罗翔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20
◇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全面审视性同意标准,以及包裹在“性”周围的权力、道德和文化。
◇“同意标准”不止简单的YES OR NO,向读者传递自我保护的法律力量。
◇“ 不等于不”标准、肯定性同意标准、性同意年龄、强制手段、厌女情节、社会风俗、完美受害者……
◇2020年现象级出圈学者,易中天、陈睿、罗振宇、罗永浩都在转发推荐
◇清楚认知法律中的同意制度,对男女双方都是纠偏的过程。正确表达不同意,是每位女性自我保护的关键;尊重她人的“不”,也是每位男性行为自由的边界。
◇审视自己,了解自己,忠于自己,在真正“知情”且“同意”的情况下去作出决定。必要的时候,勇敢说“不”,也学会尊重她人的“不”,维护她人的“不”,不要试图读懂她的心,而要给她说出自己意愿的权利。
有的男性认为女性穿着暴露、与男性单独共处一室、在男性面前喝醉酒、双方有亲密肢体接触等等行为就是女性暗示与男性发生性行为。但这些“我以为”真的意味着“她同意”吗?
同意问题是性侵犯罪的核心,对“性同意”的讨论,不止于性行为发生需要得到许可,还包括围绕着“性”的性别、权力、道德和文化的重新审视,性同意年龄、厌女情节、社会风俗、完美受害者、亲密关系、婚内强奸……
清楚认知法律中的同意制度,对男女双方都是纠偏的过程。正确表达不同意,是每位女性自我保护的关键;尊重她人的“不”,也是每位男性行为自由的边界。
世界并不完美,但法律可以持守正义,坚守善道,让人心在浊世中有对良善的信心与盼望。
2020年12月23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