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晨 - 标记
迷案重现 豆瓣 谷歌图书
Myrrh garden
7.3 (15 个评分) 作者: 何袜皮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0 - 10
人类学博士何袜皮搜集媒体报道、庭审记录和警方公开的资料,重新讲述8个100%真实的案件。罪案或许离奇,但作案动机往往代表了人性中普遍的欲望。
日本福岛县女教师宿舍的便池中,突然离奇出现尸体,凶手究竟是谁?
《杀人回忆》的原型,连环杀手李春在,到底为何成为恶魔?
在美国失踪的中国学生章莹颖,去世前遭遇了怎样的折磨?
杀妻的克里斯和弑母嫌疑人诺拉,又为何对身边亲密的人如此残忍?
……
从这些案件中,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人性:谎言、背叛、嫉妒、恐惧,也有对爱的坚持和对正义的信心。
百万粉丝悬疑大号【没药花园】2020重磅新作!重临犯罪现场,超强逻辑推演,巡行人性迷宫!
2020年11月10日 想读
仿制药的真相 豆瓣 Goodreads
Bottle of Lies: The Inside Story of the Generic Drug Boom
8.3 (33 个评分) 作者: [美] 凯瑟琳·埃班 译者: 高天羽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0 - 10
仿制药是在品牌药专利到期之后,合法仿制出来的廉价版本。据称它的成分、效果与品牌药几乎一样。仿制药的广泛应用被誉为“21世纪公共卫生领域最伟大的进步”。
如今,仿制药占据了药品市场近90%的份额。但这个行业的真实状况究竟如何?它是充斥着不守信用的造假者,还是不乏确保品质的折扣商?
凯瑟琳·埃班对仿制药覆盖全球的产业链进行了历时十年的调查,揭示了其背后的安全隐患及其给全球公众健康带来的可怕风险。通过采访举报人、调查员、医务人员,梳理美国药监局数千页机密文件中的海量信息,埃班曝光了一个欺诈猖獗、伪造数据的行业。企业管理者为降低成本和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规避几乎每一条安全生产原则。而病人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服用这些药物,会产生难以预测的后果,有时甚至危及生命。
这一切的发生并不是孤立的,仿制药产业可谓是全球化的终极试金石。凯瑟琳·埃班这本惊心动魄的纪实文学将引领读者见证一项公共卫生领域的创举如何一步步发展成为一场骇人骗局。
2020年11月10日 想读
生活工艺时代 豆瓣
作者: [日] 三谷龙二 / [日] 新潮社 译者: 林叶 理想国|台海出版社 2018 - 4
★为什么迷恋器物?为什么讲求生活美学?
★亲历日本当代“生活工艺浪潮”的十三位作者,用最坦诚的文字谈论手工与消费,生活与美。
【本书看点】
①用多种视角审视“生活方式”如何一步步变成潮流
“生活方式”已经变成了一个似乎不需要多加解释的固有名词。但在这本文集里,分别以生产者(匠人)、推广者(店主)、观察者(编辑、学者)为职业的十三位作者,用多元的视角抽丝剥茧了“生活方式”“生活工艺”的形成和流行。尤其是对2000年前后,日本如何从法国借鉴了杂货的概念、如何培养起本土的生活杂志等问题进行了犀利的分析,这一观点变换视角后,很适合用来考察国内对日本生活方式内容的关注。
②首次呈现日本生活工艺年表(1853—2014)
本书很难得地收录了哲学家鞍田崇整理制作的“生活工艺年谱”。时间跨度从1853年到2014年,日本工艺的重要时刻、关键人物、里程碑著作,都在这张年表中有所呈现。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属于日本工艺史的时间节点都被作者拿来与世界工艺文化史的重要事件做对标,是非常难得的广阔视角。
③工艺制作者的设计准则
这本文集的第一部分由亲身参与到生活工艺品制作的木艺家三谷龙二撰写。他挑选自己日常生活中实际使用的近二十件物品,解释了器物制作者如何判断物品的优劣,分析了什么样的形态可以称得上“理所当然的现状”。
【内容简介】
在日本,谈论生活和工艺的人,都在谈论什么呢?
制作者、消费者、销售者、观察者,日式生活方式的生发和蔓延是这些身份共同缔造的结果。本书由十三位作者共同撰写,他们无一不深深参与到日本生活工艺时代的历史和现实之中,以多元的视角抽丝剥茧了工业制造异常发达的今天,为何还有人在谈论手工艺,又如何客观看待这种风潮。
2020年11月6日 想读
诚实的手艺 豆瓣
作者: 美帆Sauser Miho 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6 - 7
前《Esquire》日本版副总编美帆与《生活》杂志合作,带领团队亲临日本各地30多种工艺的制作现场,与50多位匠人对话。他们不仅走访了京都老铺的新生代手艺人,也重访了柳宗理的民艺之路,并收录与著名设计师、民艺馆馆长深泽直人的精彩对谈也收录其中。这本书,见证了手艺 在一个尊重传统的国家的传承与复兴。
李宗盛、黄永松 倾情推荐,《生活》创意总监令狐磊作序。知名创意人Tango、王左中右 参与限量版手艺帆布袋设计。
“物随人长久,人随物安定”,美好的造物,应是如此的“良品”,这个时代特别需要。
诚实的手艺人要给的不只是良品,还要加入一点善心的“善良品”。感谢手艺人,把善良的手造物给了我们。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记忆,我思念他们,多一份思念,就会有传承。
——黄永松 撰文推荐
美帆真的是一位专业的媒体人、作者。除了日本手工艺的系列采访,美帆事实上介入了整个日本的文化现场,涵盖了传统艺术、当代艺术、摄影、建筑、生活方式等主题。
通过这一本用五年时光雕琢的书,这些有着悠久历史的民艺家族亲身讲述自己的故事,我们得以窥探这一代的日本民艺继承人对民艺未来的探索和思考,以及那些最真挚的质感。
——令狐磊 作序推荐
“对传统的传承,是我们能舒心地活下去的必要条件,这是我寻访书中手艺人后的切身体悟。当我们想要重拾传统,必须要感谢那些在继承和保留传统文化第一线的手艺人们,是他们将那些带有泥土气息的茶碗、蕴含木纹肌理的盘子、能让人感受到涓涓流水的纸张,以及仿佛听得见敲打金属之音的器皿带入了我们的生活。”
——美帆(摘自后记)
2020年11月6日 想读
都是人民群众 豆瓣
作者: 魏思孝 后浪/九州出版社 2020 - 10
用无名者的名字当做标题,讲述他们的生存故事。
在时代洪流中,守望人性的尊严
逃不出的乡村,历史车轮滚滚
人生短促,命运无声
.
青年作家魏思孝最新短篇小说集,小镇青年回望乡村的初心之作
.
.
【编辑推荐】
.
◎“为小人物立传”
本书是作家魏思孝“为小人物立传”写作计划的成果,他将写作的眼光投向广袤的农村,他观察一个个村民——妇女、青壮年、老年人,体恤他们的人生。
他们在主流话语之外,但是他们在世代洪流之中。
本书作者魏思孝出生于农业大省山东省,成长于中国城市化进程风起云涌的时代。曾经是小镇青年文学代表的他回望自己的故土,记录和创作出这些默默无闻却坚韧的人物。
◎终于有一个作家写出真实的农村了
乡村题材的写作,时常面临的两种情况,一是过度美化;二是猎奇式的曲解。
众所周知,农村的村民的生活,既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诗情画意、田园风味;也不像人们居高临下地认为的那样愚昧落后、万事漠然;更不像老派的人们用扁平单一的想象力想的那样淳朴、只懂得承受。
他们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被时代冲撞,被巨大的变革裹挟,和我们一样努力挣扎、尽量选个安全的姿势生活。只是作为基层劳作者,他们的知识储备、生存基础、奋斗资源相对贫乏,他们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的思维,另一方面也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浪潮中摇摆。在变革之中,想田园、想守旧也不可能。
本书的写作聚焦,回到了“人”和“生活”本身,所以好看。
◎哭不出来的喜剧效果
魏思孝用白描的手法,每个人物用三五千字,或写一个人的一生,或截取有代表意义的一段生平。书中的人物都生活在虚构的村庄“辛留村”,这是个因为城市一再扩建而离城市的边缘不那么遥远的村庄。
写的时候情感十分克制,看起来简单勾勒,却戏剧性极强,因为书中所以的个体他们思考方向和时代的方向之间会产生冲撞,因此而生出喜剧效果。悲剧和喜剧的力量在辛留村诸人身上交汇,在文学中,那些人又活了一遍。
.
.
【推荐语】
中国文学唯一的希望就还是那些继续散居在二三线城市和无数市镇的“小城畸人”。满足于二三线乡镇生活的作家像是安静地守住一方水土的植物,他们凭借良好的“抓地性”,在传统的两极——日益萎缩的乡土文学和前景莫测的都市文学——之外,为当代中国文学撑起另一片更加广阔的空间。——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台湾大学客座教授、文学评论家 郜元宝
画《晚祷》的米勒被称为小麦之声。魏思孝是咱们山东乡下的米勒,他是麦浪之声。
——作家、媒体人 叶三
魏思孝很早就自觉到自己的责任,目标明确,其天赋和积累不至于沦为一种文学化的空转。此外,魏思孝一贯的写作姿态我也极为欣赏,合作但不谄媚,尖刻但有敬畏,良好的平衡和求真品质一如他作品中所透露的。这将是一个终成大器的时代书写者。
——作家、诗人 韩东
作者以白描生平或截取一点,书写乡村妇女、青年、恶棍等形形色色的人物,讲述他们如何勠力向上地生活,又如何频频被命运伏击。他们的质朴与善良未必让他们幸福,可他们的野生与卑微却必然招致苦难。——凤凰网读书
2020年11月6日 想读
生死课 豆瓣
8.3 (7 个评分) 作者: 袁凌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 11
【编辑推荐】
◆译文纪实系列 第1本原创作品
◆关于生死的中国当下故事
◆北岛 金宇澄 罗新 推荐
【内容简介】
《生死课》是袁凌的短篇记录合集,记录了各色生存地面上 辗转的小人物,或是历史地层中叠压的无名氏。这些人物,大都是作者在成长经历、采访调查,以及公益探访中邂逅的,有乡土的长辈,也有都市的边缘人;有历史中的失踪者,也有留守的孩子;有辛苦的生意人,也有孤独症阴影下的白领。有逝者,有生者。他们的人生遭际,或可谓曲折,或简略潦草。生活场景或者算得别致,或者平凡。他们不是时代聚光灯下的主角,但每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剧情。袁凌记录这些人的生与死,不仅为了他们的人生,也为了对自我生命的理解。
【推荐语】
在虚构与非虚构之间,袁凌的写作进一步拓展更自由的空间。所谓芸芸众生,生老病死,而每个生命在大地上都有独特的意义,作者以平视的角度,在朴实的文字中蕴藏诗意,对普通人充满深切的同情。
—— 北岛
卑微者的生与死,很难有机会被认真对待。袁凌用凝练的白描文字,刻画了那些被历史和现实重压下的肉体和灵魂,纪念他们的在世的艰辛与身后的萧瑟,令读者动容。
——金宇澄
世界至少有一半掩映在阴影之下,人类感官却天然地倾向于仅仅捕捉光亮。回避阴影也许可以使我们更容易获得安全感和舒适感,但自欺只会让真相越来越遥远,越来越无从认知,越来越不可理解。在少数勇于探究阴影世界的作家中,袁凌以他独有的冷峻与从容讲述这个世界的另一半。或许,一时半会儿能接受这个道理的人还不多:袁凌摆在我们面前的,那些我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甚至刻意回避的生命故事,并不是历史的素材,它们就是历史本身。
——罗新
2020年11月6日 想读
爱情笔记 豆瓣
作者: [英] 阿兰·德波顿 译者: 孟丽 2020 - 8
一对青年男女邂逅在从巴黎飞往伦敦的飞机上,一段浪漫恋情由此展开。从第一次亲吻到第一次争吵,从亲密无间到移情别恋,从甜蜜欢喜到心痛欲裂,其间种种交往细节,都在本书中得到细腻生动的记录。作者在哲学的层面上,探索爱情的每个阶段。以他冷静睿智的头脑,实现理性清晰的解剖,帮助恋爱中的人们走出迷雾,重新认识爱情。
2020年11月6日 想读
单身男子 豆瓣
A Single Man
7.9 (11 个评分) 作者: [美] 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 译者: 禹磊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 10
汤姆•福特执导,科林•费尔斯主演,电影《单身男子》原著小说
一个单身男人失去挚爱后的二十四小时
《单身男子》是著名英裔美国小说家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的代表作,2009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获多项国际大奖。小说细致入微地描绘了1962年的洛杉矶,一位失去挚爱的单身男人在一天之中的生活。
男主角乔治是位大学教授,他一方面沉浸在失去恋人的痛苦中,另一方面又以冷酷如照相机的目光扫视周遭,假装一切如常,行尸走肉般上班、授课、赴宴、探病、搭讪,扮演着一个体面的“正常人”角色,内心却已掀起惊涛骇浪。伊舍伍德以克制而不乏戏谑的笔法,勾勒出整个六十年代初期美国社会保守、伪善、令人窒息的氛围,书写人们被固化的社会角色压抑的情感,内心与外在的断裂,尤其是不受社会接纳的边缘群体的内心世界。
2020年11月6日 想读
我这样的机器 豆瓣
Machines Like Me
7.4 (27 个评分) 作者: [英] 伊恩·麦克尤恩 译者: 周小进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 7
★ 伊恩•麦克尤恩关于人工智能的最新力作
★ 《黑镜》《西部世界》《爱,死亡和机器人》的完美文学注解
★虚构与现实的边界在此模糊,麦克尤恩再度颠覆想象,改写人类科技发展史
★一对年轻男女与机器人之间的三角恋;这回,深陷道德困境的不止人类……
-----------------------------------------------------------------------------------------------------------
1982年,平行世界的英国伦敦,彼时人工智能研究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当前的发展水平。英国在马岛战争中落败后,托尼•本恩当选为英国首相,“人工智能之父”图灵也没有自杀;与此同时,32岁的伦敦人查理开始了两段新的关系:一,他爱上了楼上的邻居米兰达;二,他用继承的遗产购买了一款新型人形机器人“亚当”。“亚当”拥有以假乱真的智能和外观,能够完成逼真又不失自然的动作和表情变化。在米兰达的帮助下,查理重塑了“亚当”的性格,于是一组奇怪的三角关系渐渐形成……事情也慢慢开始失控。
小说中麦克尤恩给了图灵他应得的生命,而非受到审判、监禁、自杀。图灵得享高寿,活在世人的尊崇之中,他的作品创造了技术奇迹。麦克尤恩在小说中探讨了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区别,究竟是什么使我们成为人类——我们外在的行为还是内在的生命?机器人能够明白人类的心吗?对于那些人类无法掌控的技术,这部小说将带给读者深入的思考。
2020年11月6日 想读
书店时光 豆瓣
世界の夢の本屋さん
作者: 日本X-Knowledge出版社 译者: 汪洋 南海出版公司 2020 - 3
进了书店,时间便浪漫起来。
=======
如果没有莎士比亚书店,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客居巴黎的日子一定会艰难很多。
如果没有查令十字街84号的书店,我们无法得知书痴之间传递心意、温暖彼此的感人方式。
如果没有神保町,鲁迅、陈寅恪的东京留学生活或许只剩下无尽的课程与论文。
我们走访了6个国家、10座城市、30家书店,采访28位店长和24位店员,书店依然是人们静好如初的精神角落。
=======
日本职业文化记者寻访伦敦、巴黎、罗马、米兰、巴萨诺-德尔格拉帕、雷焦艾米利亚、阿姆斯特丹、马斯特里赫特、布鲁塞尔、纽约,走进30家蕞美的书店。
主体部分,通过介绍书店的过往、经营理念、装潢陈设及图书分类等信息,配上大量书店的照片,展现它们别具一格的样貌;访谈部分,通过店长与店员的讲述,回忆他们入行的初心、与客人有趣的交谈,另一方面,也提出书店经营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措施,让读者感受到书店的人文情怀,以及书店业者对书店与书那份弥足珍贵的热爱与坚守。
=======
*梁文道两度推荐!
*全球严选30家 有腔调的最美书店
*暖心讲述 + 优美摄影 + 全彩印刷
-30篇书店札记 X 422幅精美照片:人与书的奇妙相遇,被书包围的生活方式
-28位店长+24位店员的讲述:他们如何守护一家书店,他们“不想坐班”的有趣人生
*经典改版,全新升级:追踪30家书店最新信息;附赠新版纪念藏书票,向已消失的书店致敬
2020年11月6日 想读
终于 豆瓣
At Last
7.4 (7 个评分) 作者: [英] 爱德华·圣奥宾 译者: 冯洁音 2020 - 8
☆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热剧原著小说
☆ 浪荡贵公子的反英雄史诗
☆ 难以摆脱的童年阴影
☆ 代价高昂的自救之路
·····
那些貌似最应该受到责备的人最需要帮助。
·····
帕特里克母亲去世,亲朋好友甚至仇敌源源不断赶来见她最后一面。多年来,帕特里克以为没了父母的束缚和压迫,他就拥有了自由,可此时他扪心自问,真的是这样吗?待仪式结束,家里人最后聚了一次。曲终人散,帕特里克独自待在房间里,他知道,他终于告别了童年的阴影,终于收获了安宁的希望。
·····
爱德华·圣奥宾或许是他这一代最优秀的英国小说家。
——艾伦•霍林赫斯特
爱德华•圣奥宾的笔下无所畏惧。
——列夫•格罗斯曼
风趣如王尔德,轻巧如伍德豪斯,毒舌如伊夫林•沃。
——扎迪•史密斯
“帕特里克•梅尔罗斯”系列是写给二十一世纪的杰作。
——爱丽丝•希伯德
十年来最为妙趣横生的阅读体验。
——迈克尔•夏邦
2020年11月6日 想读
母乳 豆瓣
The Mother’s Milk
8.0 (5 个评分) 作者: [英] 爱德华·圣奥宾 译者: 刘志刚 2020 - 8
☆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热剧原著小说
☆ 浪荡贵公子的反英雄史诗
☆ 难以摆脱的童年阴影
☆ 代价高昂的自救之路
·····
《算了》〡贝蒂•特拉斯克奖
《母乳》〡布克奖短名单
·····
初尝渴望的滋味,这是天底下最可悲哀的事。
·····
梅尔罗斯一家面临险境。破灭的前景、育儿的责任、通奸、自杀裹挟着帕特里克的人生。他发现为人母的重负折磨着妻子玛丽,他的母亲则成了一家新世纪基金会的奴隶,而他年幼的儿子罗伯特懂的东西远比他应该懂的多。可即便这个家庭要同挥之不去的过往斗争,新一代成员的出现还是孕育了全新的温情,带来了峰回路转的可能。
·····
爱德华·圣奥宾或许是他这一代最优秀的英国小说家。
——艾伦•霍林赫斯特
爱德华•圣奥宾的笔下无所畏惧。
——列夫•格罗斯曼
风趣如王尔德,轻巧如伍德豪斯,毒舌如伊夫林•沃。
——扎迪•史密斯
“帕特里克•梅尔罗斯”系列是写给二十一世纪的杰作。
——爱丽丝•希伯德
十年来最为妙趣横生的阅读体验。
——迈克尔•夏邦
2020年11月6日 想读
希望 豆瓣
Some Hope
7.6 (5 个评分) 作者: [英] 爱德华·圣奥宾 译者: 吴洁静 2020 - 8
☆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热剧原著小说
☆ 浪荡贵公子的反英雄史诗
☆ 难以摆脱的童年阴影
☆ 代价高昂的自救之路
····
他希望自己别再是个孩子,但靠的并不是为人父母的廉价伪装。
·····
年龄渐长,帕特里克•梅尔罗斯益发厌世。他穿戴整齐,不情不愿地去参加英格兰乡间的一场酒会。身处一群社交老手之中,他观察着身边人的刻毒言行,艰难地找寻救赎和宽恕的道路。充满智慧机锋、率性而为的帕特里克,在遍尝极端体验的滋味后又回归生活,他能否摆脱童年的阴霾?
·····
爱德华·圣奥宾或许是他这一代最优秀的英国小说家。
——艾伦•霍林赫斯特
爱德华•圣奥宾的笔下无所畏惧。
——列夫•格罗斯曼
风趣如王尔德,轻巧如伍德豪斯,毒舌如伊夫林•沃。
——扎迪•史密斯
“帕特里克•梅尔罗斯”系列是写给二十一世纪的杰作。
——爱丽丝•希伯德
十年来最为妙趣横生的阅读体验。
——迈克尔•夏邦
2020年11月6日 想读
噩耗 豆瓣
Bad News
8.0 (7 个评分) 作者: [英] 爱德华·圣奥宾 译者: 于睿寅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 8
☆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热剧原著小说
☆ 浪荡贵公子的反英雄史诗
☆ 难以摆脱的童年阴影
☆ 代价高昂的自救之路
····
爱的对立面,就是残酷。
·····
二十二岁的帕特里克•梅尔罗斯深陷毒瘾。父亲猝然离世,他迫不得已去纽约拿回父亲的骨灰。整整一个周末,帕特里克在曼哈顿的街道上疯狂寻找毒品,为了旧日的相识和内心的梦魇困恼不已。他独自待在皮埃尔酒店的客房里,将身体和头脑都推向毁灭边缘——只差一步,他就会被迅速侵蚀而来的往事吞噬。
·····
爱德华·圣奥宾或许是他这一代最优秀的英国小说家。
——艾伦•霍林赫斯特
爱德华•圣奥宾的笔下无所畏惧。
——列夫•格罗斯曼
风趣如王尔德,轻巧如伍德豪斯,毒舌如伊夫林•沃。
——扎迪•史密斯
“帕特里克•梅尔罗斯”系列是写给二十一世纪的杰作。
——爱丽丝•希伯德
十年来最为妙趣横生的阅读体验。
——迈克尔•夏邦
2020年11月6日 想读
算了 豆瓣
Never Mind
8.0 (8 个评分) 作者: [英] 爱德华·圣奥宾 译者: 邹欢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 8
☆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热剧原著小说
☆ 浪荡贵公子的反英雄史诗
☆ 难以摆脱的童年阴影
☆ 代价高昂的自救之路
·····
《算了》〡贝蒂•特拉斯克奖
《母乳》〡布克奖短名单
·····
每个人都叫他的名字,但他们根本不知道他是谁。
·····
法国南部,某座庄园里,一场夏日晚宴即将开始。可对五岁的帕特里克•梅尔罗斯来说,这是他同变化无常的成年人生活狭路相逢的开始。他的父亲残忍而严苛,俨然家庭的暴君,他的母亲嗜药成瘾,借酒浇愁度日。这个下午注定不同以往,客人到来之前的种种事件把帕特里克的世界撕裂成了两半。
·····
爱德华·圣奥宾或许是他这一代最优秀的英国小说家。
——艾伦•霍林赫斯特
爱德华•圣奥宾的笔下无所畏惧。
——列夫•格罗斯曼
风趣如王尔德,轻巧如伍德豪斯,毒舌如伊夫林•沃。
——扎迪•史密斯
“帕特里克•梅尔罗斯”系列是写给二十一世纪的杰作。
——爱丽丝•希伯德
十年来最为妙趣横生的阅读体验。
——迈克尔•夏邦
2020年11月6日 想读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豆瓣 谷歌图书
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Love
7.9 (27 个评分) 作者: [美] 雷蒙德·卡佛 译者: 小二 南海出版公司 2020 - 10
我们当中有谁真正懂得爱情吗?
特芮说,之前和她生活在一起的男人非常爱她,爱到想杀死她。她坚称那是爱情,尽管在大多数人眼里那并不正常。
尼克和劳拉说,他们知道什么是爱情。他们因工作相识,彼此欣赏,如今已一起度过一年半,仍处于甜蜜的热恋中,因爱而发光。
而我曾经有一段时间, 爱我前妻胜过爱我的生命。但现在,我从心里恨透了她。
大家都说,人和人不一样,爱的方式也各不相同。这点我不该否认。
但我要告诉你们一件事,它会让我们感到羞愧。
我们在谈论爱情时,说起来就像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一样。
——————————————————————
★ 美国短篇小说巨匠、极简主义文学之父雷蒙德·卡佛经典成名作
★ 村上春树以《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向卡佛致敬
★ 精心修订之译本&精美装帧
★ 在学习伟大小说如何写成的意义上,雷蒙德·卡佛无疑是我最可贵的老师和最伟大的文学同路人。——村上春树
★ Goodreads 编辑之选“20部最佳短篇小说集”
纽约公共图书馆“125部我们最爱的书”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百部英文虚构作品
★ 还会重复过去的生活吗?犯那些相同的不可饶恕的错误?是的,只要有半点机会。是的。
★ 文学能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匮乏,还有生活中那些已经削弱我们并正在让我们气喘吁吁的东西。文学能够让我们明白,像一个人一样活着并非易事。——雷蒙德·卡佛
★ 在这部作品中,卡佛做到了大部分极富天赋的写作者未能完成的事情:他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一个毫无保留、仅存真实的世界——而这是属于我们所有人的世界。 ——《纽约时报》
★ 我之所以喜欢雷蒙德·卡佛,完全是因为佩服他对现代普通人生活不凡的洞察力和平等细腻的观察态度,也因为他的同情心与他的文风一样毫不矫饰。——苏童
2020年11月6日 想读
书店的灯光 豆瓣
The Yellow-Lighted Bookshop
作者: [美] 刘易斯·布兹比 译者: 陈体仁 上海三联书店 2020 - 8
《书店的灯光》是一部关于书店的文艺随笔。作者半生与书相伴,讲述了书籍的历史、阅读的启蒙、人与书的故事,以及书店营造的“在人群中独处”的温柔氛围,并站在互联网时代之端,表达了对书店未来的审思。
=======
浪费在书店里的每一个慵懒的午后,是幸福的。
暖黄的灯光下,啜着醇香的咖啡,眼前浮光掠影的每一页,都仿佛有时间流逝的细碎声音相伴。
每一颗渴望片刻安宁的心,都会在这里得到满足。
一九二一年,巴黎左岸“莎士比亚书店”的店主西尔维亚·比奇为了禁书《尤利西斯》的面世四处奔走;数十年后,硅谷“普林特斯书店”成为未来计算机专家自我教育的基地……一个爱书人写下他的书店时光,以及时光中的书店。
=======
★傅月庵、郝明义、刘苏里等推荐
★莎士比亚被嘲“狂妄的乌鸦”?大诗人蒲柏给书商杯里下催吐粉?咖啡起初竟被书店老板起诉?……资深书迷带你了解书里书外的妙闻趣事!
★经典读本崭新升级,新增一章,讲述互联网时代,人与书的种种可能
★黑金封面小精装,便于携带,典雅时尚
=======
★喜欢书店舒适的灯光,享受“在人群中独处”,享受文艺与知识的滋养——《书店的灯光》致敬了这样的你。——《书单》(Booklist)
★作者带着我们,从书店后屋的小仓库,一路游览到了公元一千年的流动书摊。——《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
★读到他描述自己走进一家书店,眼睛扫过一排排书架上的书册,流连于堆满新书的木桌,然后发现一些精美得让人无法抗拒的书,不得不买下……你会意识到,他不只是爱书,他是被迷住了。——《出版家周刊》(Publishers Weekly)
2020年11月6日 想读
反抗“平庸之恶” 豆瓣 Goodreads
Responsibility and Judgment
9.0 (27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汉娜·阿伦特 译者: 陈联营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 - 4
没有人比阿伦特更了解:20世纪的道德大崩溃,不是由于人的无知或邪恶,未能辨别道德“真相”,而是由于道德“真相”不足以作为标准,评判人们当下可能做出的事情。道德需要重建,而重建道德的前提是社会中的每个个体,能够反抗道德崩溃时代平庸之恶的引诱,不放弃思考,不逃避判断,承担起应有的道德责任。
本书收录的文章,主要是艾希曼事件之后,阿伦特对于“平庸之恶”的回应,以及对纳粹犹太屠杀的评论。在这些文章中,阿伦特深入探讨了与平庸之恶相关的政治与道德问题,如“极权统治下的个人责任”“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之间的关系”“思考与道德之间的关系”,等等。“过去不再启示未来,人心在昏暗之中徘徊”,在人心无所依傍的时代,阿伦特犀利的视角和关切,为我们思考个人处境和选择立场提供了富有启迪的抓手。
本书是《责任与判断》中文修订版,首收中研院研究员蔡英文专文导读:阿伦特为文一向关注现实的政治与道德的重大议题,文章的肌理糅合了冷静之概念分析与思辨的热情,因而带有相当大的思想激励。
2020年11月5日 想读
家庭心理百科 豆瓣
가족심리백과
作者: [韩] 宋炯锡 等 / 송형석 译者: 任李肖垚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2020 - 11
韩国第一部心理学百科全书,专为东亚家庭定制,家家必备的心理急救医药箱!随叫随到的家庭心理医生,深入浅出的心理学敲门砖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教授、武汉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施琪嘉老师作序推荐,韩国国民MC刘在石盛赞的心理学家宋炯锡领衔,多位心理精神科专家倾力写就
◎ 编辑推荐
☆ 韩国第一部心理学百科全书,内容无懈可击、编排科学合理的心理自助工具书
以人的一生为时间线索,将从小到老可能会遇到的心理问题悉数囊括。篇章短小,将知识化整为零,随用随翻,省时高效。
提炼生活困扰,侧重引导解决,讲解深入浅出,内容扎实全面,文风亲切易读。
☆ 专为东亚家庭定制,“家家必备的心理急救医药箱”
儒家传统、长幼尊卑、婆媳关系、升学考试……从西方的心理学理论出发,专注破解东亚家庭困局。
☆ 韩国国民MC刘在石盛赞,明星作者群联合编写
10位韩国一线心理精神科专家,将多年来在医院、课堂、学会的经验及见闻与各自领域的知识有机结合,献给每个家庭的每位读者。
☆ 解救被生活扼住喉咙的现代人,化解有口难言的小众难题
父母做爱时被孩子看见了怎么办?晚晚夜宵戒不掉怎么办?为什么总是遇到渣男?不想再依靠父母,却又为此感到害怕,怎么办?刚生完孩子,觉得他特别丑怎么办?总是想起从前父亲出轨的往事怎么办?
◎ 内容简介
从嗷嗷待哺到垂垂暮老,如何料理好桩桩烦心事,越活越有意思?
从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到购物瘾、传统节日综合征、空巢综合征,这些正统或不正统的心理问题又该如何应对?
有没有可能将这些问题的答案汇集成一份触手可及的资料,供人们随用随取?
10位韩国一线心理精神科专家接下挑战,将多年来患者常见的问题整合筛选,以人的一生成长为线索,采择出近200条对东亚家庭最具价值的条目,运用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技巧作出解答,最终完成这一“家家必备的心理急救医药箱”。书中既有言简意深的宽慰,又有条理清晰、步骤明确的应对方案,能帮助读者走出心理误区,科学解决自身问题,拥有更健康、更美好的人生。
2020年11月5日 想读
我去往别处 豆瓣
Mes pas vont ailleurs
作者: [法]让-吕克·科阿塔朗 译者: 翟月 2020 - 8
“这么多去远方的旅行,都只是你内心的旅行。”
2017年费米娜非虚构奖获奖作品
入围法国勒诺多文学大奖
郭宏安 解读推荐
谢阁兰可厕身我们时代最聪明作家的行列,而且也许是唯一一位曾对东西方美学与哲学进行综合的作家……你可以用不到一个月就把谢阁兰读完,却要用一生的时间去理解他。——博尔赫斯
谢阁兰是20世纪初对“异国情调”体验提出最深刻思考的法国作家。 ——托多洛夫
“你是唯美主义者,博学的汉学家,不倦的旅行家。把异域感知上升为人生美学的思想者。”
这全然不是一部线性叙事的普通传记。这是一座直觉的迷宫。书中的主人公谢阁兰是海军军官、医生、作家、探险者、中国通以及博学旅行者,如果把他比作一条龙,那么作者在他的鳞甲上找到了上千个迷宫的出口。
——《费加罗报·文学副刊》
2020年11月5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