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晨 - 标记
星星是冰冷的玩具 豆瓣 谷歌图书
Звёзды-холодные игрушки
8.2 (34 个评分) 作者: [俄] 谢尔盖·卢基扬年科 译者: 肖楚舟 新星出版社 2021 - 10
♦当代俄罗斯科幻之神 谢尔盖·卢基扬年科经典作品
♦被一代俄罗斯读者评为精神安慰剂的国民科幻
♦文明会碾碎文明,但碾不碎个体!
※小说简介※
对于人类而言,进入星辰大海,到底意味着什么?
是走向广阔无垠的未来,还是沦为高等文明的马前卒?
宇航员彼得苦苦寻找人类在宇宙中的位 置,他冲破几何文明温柔的蚕茧,穿过暗影文明虚幻的大门,却发现自由和秩序都是陷阱。
文明的前进方向握于一人之手,哪里才是出路?这副血肉之躯,是致命弱点,也是人类崛起的关键……
※名人推荐※
我认为,谢尔盖·卢基扬年科理应是当代俄罗斯最受欢迎的科幻作家。
——俄罗斯著名科幻作家 鲍里斯·斯特鲁伽茨基
卢基扬年科是当前俄罗斯最受欢迎、也是最好的作家之一!
──美国《纽约时报》
这是一部精彩的史诗,我在任何一本小说里都没有读到过像几何学家和暗影族那样的外星文明。
——俄罗斯读者
♦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 推荐阅读
2021年11月29日 想读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可是在星辰大海里,人类算什么?
Hong Kong Action Cinema 豆瓣
作者: Logan, Bey Penguin USA 1996 - 5
From the dazzling choreography of martial arts movies to the gore of the "heroic bloodshed" genre, Hong Kong action films are masterpieces of style and fury, and a prime source of inspiration for Hollywood. Tracing the background of this enticing film genre from the influences of Chinese opera to the mixture of fantasy and fast-paced action of the present day style, this is essential reading for both the intrigued layman and the die-hard Hong Kong fan. Photos, 95 in color.
2021年11月28日 想读 https://pan.baidu.com/s/1mgx599I
怦然心动的工作整理魔法 豆瓣
作者: 【日】 近藤麻理惠 / 【美】斯科特·索南沙因 译者: 王岑卉 磨铁文化·友谊出版社 2021 - 11
如果你曾经或正在面临这些困扰:
·办公区杂乱无章,想找的东西永远找不到
·一口气整理完,用不了多久很快打回原形
·电子文档不会归类,电脑桌面一团混乱
·时间永远不够,每天被各种deadline追着跑
·大会小会不断,高质量的会议却凤毛麟角
……
别犹豫,快翻开这本书,你需要的答案都在里面!
“日本整理女王”近藤麻理惠继《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全球畅销12000000册后全新力作!这一次她重新梳理自己的“整理魔法思维”,从日常家居升级到“生活+工作”的双核模式,用整理的方法和概念,提供故事、研究和策略,帮我们从办公场所、办公工具甚至办公理念中真正腾出“空间和时间”,真正享受整洁的环境和思路带来的工作效率,真正找到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快乐与平衡!
整理工作的内核是什么?,让工作更愉悦和高效→给生活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真正找到且实现工作与生活中的平衡→拥有令人怦然心动的人生。
2021年11月28日 想读
科学与忠诚(精装版) 豆瓣
作者: 吕成冬 2021 - 11
这是一部通过新史料、新解读,以个人思想历程为故事线,突出不断通过学术创新构建个人思想体系的钱学森传记。
这是一幅以钱学森为典型人物,阐述新中国科技建设者投身时代、担当使命、为国为民、创新求索的科学家精神画卷。
这是一本以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新中国科技史作为大背景,重点凸显钱学森“共产党员”第一身份的四史教育读物。
《科学与忠诚:钱学森的人生答卷(精装版)》以博考原始材料为基础,以传记文学的表现手法,聚焦讲述钱学森为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而奋斗的故事。在故事里,有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工程以及教育等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在故事里,有他勇于自我锤炼和敢于自我突破的心路历程;在故事里,有他在上下求索过程中坚守知行合一的治学方法;在故事里,有他不断绘制个人思想坐标和构建个人思想体系而结出的理论果实。这些故事深深地内嵌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创业的伟大征程之中,因为故事主人公身后屹立的,是秉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执政理念的中国共产党。本书叙事简洁,描写生动形象,每位读者或许都能从钱学森的故事里受到启发、获得感悟,激励自己前行。
2021年11月25日 想读
好莱坞电影 豆瓣
作者: [澳大利亚] 理查德·麦特白 译者: 吴菁 / 何建平 华夏出版社 2011 - 7
作为全球商业电影的楷模,好莱坞的运作机制影响着全球的商业电影市场。对于一般读者来说,本书可以重新看待好莱坞电影作为独特的娱乐方式,增加对于电影的知识;对于电影创作者来说,本书可以学习好莱坞式商业电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规则;对于制片人来说,本书可以从好莱坞式的商业规则中,学习好莱坞的电影理念和运作方式;对于理论家来说,本书可以通过对好莱坞特性的认识反思电影的历史和问题。
2021年11月25日 想读
旧好莱坞·新好莱坞 豆瓣
Old Hollywood / New Hollywood: Ritual, Art, and Industry
作者: [美]托马斯·沙兹 / Thomas Schatz 译者: 周传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 7
旧好莱坞曾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尤其是1930至1945年,创造了美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新好莱坞一般是指1960年代末期以后的好莱坞。本书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的发展历程,讲述了旧好莱坞在产业运作和艺术创作方面的特点,以及进入新好莱坞时代在这几个方面的变化。分析了好莱坞类型电影的起源、商业文化、产品现象及成为美国艺术形式的过程与实质,并分析了各种类型的特征和文化意义。
作者指出:“我们的研究将讨论这样一个过程,好莱坞影片类型面对着我们文化中所固有的某种矛盾,并以有利于社群的方式来解决这些文化的冲突,并且最终把我们的集体文化理想仪式化了,在实现这一功能时,不同的类型结合整个美国文化社群的不同领域或方面,利用他们局部的和特殊的社群来处理当代美国社会普遍关心的各种问题。”在本书中,他揭示了在表面的场景、事件和人物之下潜藏着的叙事策略和更为深沉的类型原型,并追溯到原始神话传说之中的文化意义。精微的分析和深刻的探索,使得本书成为美国电影发展史研究的重要作品。
2021年11月25日 想读
好莱坞的七宗罪 豆瓣
8.4 (11 个评分) 作者: [意] 奥里亚娜·法拉奇 译者: 刘儒庭 上海三联书店 2010 - 8
玛丽莲·梦露,格利高里·派克……奥利亚娜•法拉奇深入好莱坞,用她手术刀般的文字,剖开好莱坞的光鲜表面,让隐藏在聚光灯下的一切暴露无遗:宅、私人飞机、疯狂影迷、铁腕老板、一夜成名的明星、传绯闻、闹矛盾、结婚、外遇、离婚、再结婚、再离婚、自杀……
明星是怎么制造出来的?他们的绯闻是真是假?他们为什么颓废、放荡、疯狂?法拉奇用只属于她的方式为你解答好莱坞——这个关于电影和美国、成功和失败的最大谜团。
2021年11月25日 想读
甲子园的梦想 豆瓣
がばいばあちゃん佐賀から広島へめざせ甲子園
作者: [日]岛田洋七 译者: 王雪 2021 - 10
在佐贺生活了八年后,昭广告别阿嬷,回到广岛妈妈的身边。
酷爱棒球的他,一心只想赢得甲子园高中棒球联赛。正当他踌躇满志努力奋斗时,突如其来的受伤击碎了梦想。他沮丧万分,人生遭遇梦魇般的低潮。
这个世界急遽变化着,而阿嬷朴实的话语、平和的心境、从容的态度,却一直记在昭广心中,给他以安慰、鼓励和勇气,令他拾起信心,闯荡天下,本已山穷水尽的人生竟豁然开朗……
2021年11月24日 想读
内向者的优势 豆瓣
作者: 张瀞仁 2021 - 11
谁说安静的内向者没有当营销专家的本钱?谁说话不多的内向者成为职场导师没有说服力?
坚信Success is an inside job(成功是一种内在的工作)的作者张瀞仁,就以超级内向者的身份现身说法,描述了她长期以来与外向文化之间的搏斗史,破除一般人对内向者的既定印象与框架。
她告诉读者:内向者拥有良好的协调能力、深度的思考能力,能够心无旁骛地专注于自身专业领域,给予主管、同伴、客户强大的信赖感。只要精选战场、用对能量,跨出舒适圈,就能在多种领域取得成功,从事营销专家、国际业务等需要社交的工作也完全没问题。
在本书中,她从职业规划、人际攻防、社交逆袭、自我提升四个方面,帮助内向者认识自身优势,为他们提供了一条在外向文化主导的社会中用自己的方式成功的进击路径。
2021年11月24日 想读
沟通力(原书第11版) 豆瓣
作者: [美] 威廉·J.瑟勒(William J. Seiler) / [美] 玛丽莎·L.贝尔(Melissa L. Beall) 译者: 张豫 人民邮电出版社
你是不是特别想和某些人建立联系却无计可施?
有没有职场不顺?人际关系错乱?
或者一上台就紧张?一开口就出错?
明明听得清别人说的每个字却听不懂什么意思?
别怕,你可能只是缺乏沟通力。
本书告诉我们,沟通能力并非与生俱来,也不是沟通越多越好。言辞不等于意图,相反,沟通是不可逆的。它是一个系统,是一个过程,是交互的。沟通是双向的,说在点,听在心。可以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更重要的是,沟通力是可习得的。
《沟通力(第11版)》讲授了沟通的原则、基本要素、类型、认知等常识,总结了大量沟通与交际方面实用且可操作的方法:成为积极的感知者,正确区分事实和推断,保持开放的心态;对多元文化保持敏感,克服偏见并相互尊重;善于运用交际中的语言及非语言沟通等,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进行社交媒体和新媒体环境下的人际交往、团队交流及职场备战。此外,本书还就演讲主题选择、演讲内容与提纲准备、演讲表达管理等进行了具体分析,能够帮助大家自信地发表演讲。
这是一个互联互通、共享的时代,厉害的人擅长建立有效沟通,实现思想、资源、价值、人际 关系等的共享连接。沟通这门课,要学一辈子。这本书提供了丰富的观点和方法,是改变的利器, 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彼此、与世界建立联系。 ——徐浩然 管理学博士、品牌战略与管理专家,全国十佳金话筒主持人
“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松下幸之助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沟通的 重要性。从开会、谈判、谈话、做报告,到对外拜访、约见等,企业家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沟通 力决定的。 沟通是人们在职业和个人生活中获得成功的首要技能,沟通的整体质量关乎每个企业及组织的 成功。这本书内容丰富、前沿、有用、可读,对于大家建立真正的联系、实现真实高效交际有实质作用, 值得一读再读。
——刘世英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财经传记作家,总裁读书会创始人、CEO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无线网络、全球定位系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疏远了人与 人之间的情感,甚至有可能助长孤独和抑郁。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想要形成互惠共生、联合协作的高效人际关系?想要突破生态位重叠, 实现真实的连接、联结?本书会告诉你 21 世纪沟通与交际的重要密码。
——曾志华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这是一本教科书级别的“沟通”手册。在所有关于“沟通”的著作中,《沟通力》是我读过的知 识梳理最系统且全面的一本。 你能清晰地看到,这本书介绍的各种场景下的沟通策略和建议,不仅清晰有效,而且都有其脉络, 都源自对人际交往和传播学的深入研究。
——陶 峻 CCTV《谢天谢地你来啦》《喜乐街》主编,表演教练、小豆伴创始人
这几年在新媒体上的探索告诉我,一名优秀的沟通者,很大程度上应该是一个好的“翻译”。是 将复杂的语境、难懂的知识“掰开了,揉碎了”,简单化、条理化,最后变成“说人话”。《沟通力》 让我们与不同领域的人产生更直接、更有效的连接,让人与人建立更多不同的连接。好的沟通绝不 拘泥于当下或者特定的一个人的交流,好的沟通是我们与未来、与整个世界之间的故事。
——Caroline 涵涵姐 知名情感、家庭教育类达人,知名阅读推广人
2021年11月22日 想读
纳粹与书 豆瓣
The Book Thieves: The Nazi Looting of Europe's Libraries and the Race to Return a Literary Inheritance
作者: [瑞典]安德斯·莱德尔 译者: 朱慧颖 商务印书馆 2021 - 8
※ 极权力量对知识的毁灭和它对知识的渴望,哪一个更可怕?
在纳粹党执政的十余年间,为了从思想上战胜并毁灭“帝国敌人”,建构德意志帝国的正当性与不败神话,一场组织缜密的偷书计划席卷了全欧洲——从大西洋岸到黑海边,自阿姆斯特丹、巴黎、罗马、塞萨洛尼基到维尔纽斯,所有文化、出版重镇被洗劫一空。
半个世纪后,记者、非虚构作家安德斯·莱德尔穿行欧洲大陆,追踪这段鲜为人知的文化掠夺与歼灭行动,结合回归行动者的证词与历史文献,尝试为我们揭露“二战”中这桩悬而未决的罪行,还原那些被抹去、被窃取、被湮没和被篡改的历史记忆。
※ 纳粹既有书,又有剑,这就是它的力量与权势。
希特勒政权扭曲的权力令人不寒而栗。——BBC
本书是对纳粹有计划地洗掠图书馆和藏书者的全面探究。对爱书者和二战史爱好者来说,这是一段引人入胜、让人难以忘怀的旅程。——《科克斯书评》
作者精彩地融合了思想史、侦探故事和回归行动理念,定能让读者深受启发。——《洛杉矶书评》
这段历史令人震撼与惊诧!研究者提出新问题并追踪新线索,真相的揭示仍然是可能的……莱德尔对这一主题的热情毋庸置疑。作为一名信使,他成功地传达了一种情感力量:哪怕是一本书,也需归还给那些已失去太多的书籍拥有者。——《芝加哥论坛报》
一本叙事精巧、可读性强的书。——《犹太人图书理事会》
一本极有价值的书。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2021年11月21日 想读
理查德·耶茨文集 豆瓣
The Works of Richard Yates
作者: [美] 理查德·耶茨 译者: 侯小翊 / 陈新宇 2021 - 6
本套《理查德·耶茨文集》是国内首次集结出版理查德·耶茨作品,也是国内首次全面系统地译介这位美国当代经典作家,集合了理查德·耶茨几乎所有重要作品,比较完整地展现了耶茨的文学世界。
理查德·耶茨是美国“焦虑时代的伟大作家”,是美国二十世纪中叶主流生活的忠实记录者,批评家们将他与契诃夫、菲茨杰拉德、约翰·契弗相提并论。理查德·耶茨对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文笔细腻而老道,情节构思精巧、引人入胜,具有令人边阅读边流泪的悲悯力量。
-
写作的人,比身体活得久一些;耶茨朝自己内心的荒芜处走,走得越深却好像触碰到更多的人。他写庸常生活中的绝望,写得太透了,凭这个就差不多可以不朽。
——阿乙
耶茨被埋没,是因为阅读耶茨,像是把牙齿生生挫磨到牙龈的过程,不打麻药,揪心地疼痛。——卡洛琳•西
-
理查德·耶茨小说代表作《革命之路》通过一对年轻夫妇的爱情与人生悲剧,反映了美国中产阶级的虚无与迷惘,他们想要寻求改变却又困于眼前的生活,虚度人生的焦虑与爱情破裂时的争吵接踵而至,最终将两人卷入无处可逃的命运漩涡中。他的短篇集代表作《十一种孤独》以冷峻的笔触描写了美国二战后五六十年代普通纽约人的生活,写了十一种孤独的人生,主人公都是缺乏安全感、生活不太如意的人:曼哈顿办公楼里被炒的白领、有着杰出想象力的出租车司机、屡屡遭挫却一心想成为作家的年轻人、即将结婚十分迷茫的男女、古怪的老教师、新转学的小学生、肺结核病人、老病号的妻子、爵士钢琴手、郁郁不得志的军官、退役军人等。
耶茨笔下都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描写的是普通人的孤独、失落与绝望,他自己曾说:“如果我的作品有什么主题的话,我想只有简单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逃脱得了,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他作品中的一个普遍主题就是“美国梦”的破碎,它们代表了美国经历的一个重要方面:二战后经济繁荣之中的混乱。中产阶级的郊区生活看似平静安逸,在幸福的表面之下却往往是沉迷酒精、精神危机甚至濒临崩溃。可以说,耶茨的作品就像一面照出美国社会种种弊端与怪象的无情镜子,他写得坦诚、不加粉饰,将社会对人的挤压、异化,以及每个人本质上的极度孤独展露无遗。
2021年11月19日 想读
复活节游行 豆瓣
The Easter Parade
8.8 (46 个评分) 作者: (美)理查德·耶茨 / Richard Yates 译者: 孙仲旭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11
“格兰姆斯家的两姐妹都不会过上幸福的生活,回过头看,总是让人觉得问题始自她们父母的离婚。”
孩提时代的萨拉和爱米莉便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女孩。在爱米莉眼中,理智的姐姐总是高高在上,她嫉妒姐姐与爸爸(爸爸因为离婚而离开了她们)的关系,也嫉妒姐姐后来看似美满的婚姻。爱米莉为自己选择了一条并不那么安全也异于传统的道路,所有的风流情事都无法真正满足她。虽然联系姐妹的纽带一直存在,但是她们之间的距离却是越来越远……
* * *
二十世纪最具洞察力的作家。
——《泰晤士报》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美国小说家之一。
——《周日电讯》
自福楼拜以来,鲜少有人像此书作者一样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妇女表达出那么深切的同情。
——库尔特·冯内古特
故事真实而感人,悲伤而优美。耶茨就像是温柔化了的厄普代克,用不那么咄咄逼人的语言诠释了美国郊区的现实。
——TIME OUT
美国最好的战后小说家和短篇故事作家之一。他为他身处的时代贡献了一些最出色的小说,也给今天有幸一读的读者带来了乐趣。
——《独立报》
充满活力、引人入胜……每个字词都低调地营造出一种幻觉,仿佛故事完全是自己在发展……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
——《时代周刊》
《复活节游行》是我今年读过的最好的当代小说。
——朱利安·巴恩斯
这是理查德·耶茨最好的小说。从开篇直至结尾……我爱这本书。
——琼‧迪迪安
2021年11月19日 想读
时间箭 豆瓣
作者: [英] 马丁·艾米斯 译者: 何致和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4
马丁·艾米斯创作的《时间箭--罪行的本质》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了纳粹战犯托德·弗兰德利的一生。他从行将死亡开始“倒带”自己的生活,到暮年看似体面的医生生活,再到青年时期在奥斯威辛集中营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又到他生子、结婚、少年时期,最后是他回到母亲的子宫,并即将死亡。本书用看似诙谐的方式为我们再次揭露了那段极度残暴而骇人的黑暗历史,并且完全颠覆了读者的阅读经验。在描写纳粹的相关作品中,《时间箭--罪行的本质》为我们开启了惊人而深刻的眼界。
2021年11月19日 想读
This Was Hollywood 豆瓣
作者: Carla Valderrama Running Press Adult 2020 - 11
In this one-of-a-kind Hollywood history, Carla Valderrama -- creator of Instagram's celebrated @ThisWasHollywood -- reveals the forgotten past of the film world in a dazzling visual package modeled on the classic fan magazines of yesteryear.
From former screen legends who have faded into obscurity to new revelations about the movies' biggest stars, Valderrama unearths the most fascinating little-known tales from the birth of Hollywood through its Golden Age.
The shocking fate of the world's first movie star. Clark Gable's secret love child. The film that nearly ended Paul Newman's career. A former child star who, at 93, reveals her #metoo story for the first time. Valderrama unfolds these stories, and many more, in a volume that is by turns riveting, maddening, hilarious, and shocking.
Drawing on new interviews, archival research, and an exhaustive library of photographs, This Was Hollywood is a compelling and visually stunning catalogue of the lost history of the movies.
2021年11月13日 想读
隔间 豆瓣
Cubed: A Secret History of the Workplace
8.0 (8 个评分) 作者: [美] 尼基尔‧萨瓦尔 译者: 吕宇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5
▼内容简介
咦,我们一周上班5天的办公室也有历史?跟着本书,一窥办公室迷人的历史吧。
从美国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录事巴托比》,到美剧《办公室》,从传统的账房,到20世纪中期的“速记池”,再到如今Google式的开放办公空间,雇员阶层的工作场所不停转变。萨瓦尔借用大量通俗易懂的文献材料,用平实客观的文字记录了这一演变历程。
另一方面,萨瓦尔详细叙述了自1860年代起,试图缔造办公室文化的设计师、社会学家,以及企业管理人等对“办公空间、办公工具与人关系”的不同理解和构想,以此来思考雇员阶层在动荡起伏的社会思潮和经济形势下,摇摆不定的命运:他们既不属于工人阶级,也不属于持有资本的精英阶层,像钟摆一样,寻找着自身定位。最后,萨瓦尔也对新兴的“知识阶层”的前途、办公室的未来做出了新的展望。
此外,书中还围绕着办公室工作环境展开了几个重要话题的讨论,如白领阶层的崛起、女性的觉醒和职场困境、白领与蓝领的关系、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新发展。
本书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德鲁克的“知识工作者”概念到影视小说、流行文化,剖析上班族的生存之道与自我认同,从账房、摩天大楼到开放办公空间,观察办公室与建筑设计、社会变迁、心理学、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
▼编辑推荐

多家媒体“年度好书”,一本关于工作空间和办公方式趣味思考之书。
《纽约时报》年度瞩目好书,亚马逊网历史类2014年度选书
《纽约客》《卫报》《华盛顿邮报》《科克斯书评》联袂推荐
本书通过综合哲学、传记、管理学、文化分析、个人思考等,信息量极大,但又成功地将办公空间和办公方式的变迁史,讲成了一个轻松好读的故事,让每个上班族从更全面的视角思考自己工作方式。

工作,办公室隔间,一个与绝大数人相关的话题。
现代人,醒来的时间,超过一半都用来工作。
本书以两大问题:我们为什么工作,我们该如何工作得更好,直击现代人痛点,反思我们工作方式的生成和意义:以工作谋生的我们,如何能在隔间里,获取人生自由?我们,比我们想象的更需要工作,和对工作进行思考

办公空间变迁史,由过去洞悉未来,寻找更适宜的空间和工作方式
从19世纪阴暗账房步入21世纪Google开放式办公空间,
隔间,这一狭小天地,如何成为现代人工作的空间载体?
在家办公、自由职业纷纷兴起,但“知识工人”真的摆脱了隔间,百年办公室就此走向终结?
互联网时代,知识更新迭代、信息自由流动,在变革浪潮中,我们是否能寻找到更好的工作方式?

书中对重要大众话题——白领、女性就业等展开讨论:
白领人群的崛起、女性的觉醒和职场困境、
白领与蓝领的关系、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新发展
▼媒体推荐

《纽约时报书评》(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今日美国人,不管是女性还是男性,醒着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因此本书的探索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 )
真是本迷人的指南……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发生在美国办公室中的,脑力劳动者的历史……是对我们大半辈子身处其中的空间之演变的聪慧一瞥。

《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
每周有五天我都会坐很久的车通勤,来到某座大城市某个主要商业街区某栋摩天大楼里的某张办公桌前,然后坐下工作……在美国,大约有四千万人是在类似格子一样的狭小空间里谋生的。对此我们是否乐意呢?或许不乐意,这种不乐意的可能性,正是本书的中心主题。

《纽约客》 (The New Yorker)
……巧妙的整合……精细、老练。

《科克斯书评》 (Kirkus Reviews)
非常清晰易懂,十分妙趣横生。

每日野兽网 (The Daily Beast)
……《隔间》一书妙趣横生,书中满是精彩的事实呈现和深刻的观察分析。美国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成今天这种白领的未充分就业形势和经济的不安稳状态的?任何对这个议题有过思考的人都必须读一读这本书。”

《国家》(The Nation)
……了不起的作品……漂亮的呈现……章章出彩,尤其是涉及办公室性别议题的内容……文字简练优雅,思辨认真热烈。

《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
……令人愉悦的阅读体验……萨瓦尔对流行文化中关于办公室和办公者的代表作品的解读为读者提供了生动且揶揄的观点。

《当今时代》(In These Times)
作者带着我们进行了一次轻松快乐的历史之旅:带着读者一起看了看现代办公空间这个被反复讨论和过度设计的世界。”
2021年11月13日 想读
我想和你穿山越岭来相爱 豆瓣
作者: 午歌 2021 - 11
这是一本读过之后让人超想恋爱,超想拥抱生活的治愈之书。
拥有一个运动员女友是怎样的体验?如何让爱情保鲜并成为梦想最好的滋养?本书为百万级畅销书作家午歌最新自传体长篇。作者以诙谐幽默、诗意深情的文笔讲述了学霸理工男与天赋惊人的运动员女友相爱相杀,相依逐梦的真实故事。愿这个故事化作一粒温情的种子,深植你的心田,在庸常生活中,激起向上生长的力量。时间广大,路途遥远,愿你在穿山越岭的人生道路上,遇见更加美好的自己。
2021年11月10日 想读
乌有猫 豆瓣
7.4 (5 个评分) 作者: 余幼幼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11
有关猫的奇异事件簿,
不要给猫随便下定义!脑洞大开的文字吸猫新体验!
猫的玄妙能力发掘小剧场,以及关于猫的流体力学研究。
.
《乌有猫》是90后诗人余幼幼创作的首部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60篇关于猫的短章,每篇都配有作者自画插图。60个短文独立成篇,内容上又有所关联,组成一部以猫为主角的奇幻大戏。
余幼幼爱猫成痴,她对猫的观察,视角独特且细致入微,从整体到局部,从实体到幻体,从形态到神韵,她用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非凡的联想力把对猫的想象发挥到了极致。60个围绕猫咪的奇诡想象,每一个都天马行空,每一个又都不脱离实际,都能贴合猫身上的某些特质。即使遮盖住文中的“猫”字,读来也能明了她写的不是别的动物,是猫,就是猫。
在余幼幼笔下,猫无法被定义,它们从天上降下来,在土地上种出来,于意念里钻出来,自虚无里变出来;它们随心所欲,变幻成各种形态,能飞翔,能流淌,能蒸发;它们有时化为乌有,有时又无所不在;它们征服人类,也治愈人类。
2021年11月10日 想读
宇宙跃迁者 谷歌图书 豆瓣
3.7 (9 个评分) 作者: 郝景芳 Zhejiang wen yi chu ban she 2021 - 10
《宇宙跃迁者》讲述了2080年人类与外星文明接触、发现宇宙文明体系的故事。
2080年,地球上处于战乱状态,太平洋联盟和大西洋联盟常年征战不休,在这种纷乱的背景中,掌握家族秘密使命的年轻女孩云帆,确认外星飞船即将造访地球,隧与青年天文学家江流、军事研究所所长齐飞、退役战斗机飞行员常天组成行动小组,飞入太空,与外星人发生了直接沟通,并了解到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上,外星文明多次造访,协助人类历史发展,并希望人类可以加入宇宙协作文明,共同捍卫宇宙和平秩序。面对各方势力的争夺,宇宙跃迁正式开始……
2021年11月9日 想读
Behind the Pink Curtain 豆瓣
作者: Jasper Sharp FAB Press 2008 - 9
Steamy, subversive, exotic and bizarre!
Behind the Pink Curtain takes the reader on a wild joy ride deep into the hinterlands of Japanese culture, society and radical politics by way of the weird and wonderful world of the Pink Film and Roman Porno genres.
Behind the Pink Curtain focuses on the art and industry of one of the most notorious sectors of Japanese filmmaking, the erotic Pink Film, or pinku eiga genre, and the closely related Roman Porno films produced by Nikkatsu studios from 1971 to 1988. A phenomenon distinct from the cheaply-produced hardcore Adult Video (AV) market, from the early '60s onwards major Japanese film studios and independent producers alike have kept up a conveyor belt level of output of pornographic features intended purely for cinema release. Still today, just short of 100 such titles are shot on 35mm every year intended for screening in a specialist network of adult cinema across the nation. In recent years, many have found themselves released on DVD in the West or screened at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s, while many of Japan's most noted filmmakers today have cut their teeth in this industry.
Just how close are the links between the arthouse and the grindhouse in Japan? Read about the ins and outs of Japanese censorship from the wartime onwards, and how topless deep sea diving girls came to woo local audiences in the '50s. Learn how a TV nature documentary maker ended up helming nude female Tarzan movies, and how '60s mavericks Kôji Wakamatsu and Masao Adachi met up with John and Yoko at Cannes while on the way to the Golan Heights to make a film about Palestinian revolutionaries. How Deep Throat's Harry Reems wound up in Tokyo starring in a zany sex comedy about a penis transplant gone awry, and how one of Japan's most famous literary figures ended up the subject of the country's first gay porno movie. How one of Nikkatsu's leading directors went it alone to make a film about powerboat racing and ended up in the bad books of the yakuza, and how the anti-Bush sex farce Horny Home Tutor: Teacher's Love Juice came to be re-titled as The Glamorous Life of Sachiko Hanai and became one of the most talked-about Japanese films of recent years, playing at over twent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s.
Based on extensive interviews with many of the leading figures in the field, Behind the Pink Curtain is a colourful and exhaustive trawl through Japan's most vibrant and prolific filmmaking sector.
CONTENTS:
Chapter 1:
The Japanese Sex Film: Art or Industry?
An introduction to the world of pinku eiga, some facts, some definitions and a brief historical overview, looking at the state of the modern distribution network and who actually watches these films.
Chapter 2:
Sex, Censorship and Other Positions of Power: New Ways of Looking
Is the pink film art or pornography? What is pornography anyway, and does it mean the same in Japan as over here? An introduction to Japan's obscenity laws and censorship history,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erotic cinema.
Chapter 3:
Ama Glamour and the Rise of the Flesh Actress
An overview of the output of Shintoho in the 50s, who introduced nudity to Japanese screens with films such as those in the Ama, or Girl Diver movies such as Girl Divers at Spook Mansion and Revenge of the Pearl Queen.
Chapter 4:
The Birth of the Eroduction
The beginnings of the pink genre in 1962 with Satoru Kobayashi's Flesh Market and Koji Seki's legendary female Tarzan films and the formation of Kokuei, Okura Productions and the new Shintoho.
Chapter 5:
Pioneers of the Pink Film
Introducing the early trailblazers of the pink film world and their work - Kan Mukai, Koji Seki, Satoru Kobayashi, Mamoru Watanabe and Shinya Yamamoto.
Chapter 6:
Pinkos in Pink
Pink gets political. This chapter investigates how the pink film came to echo the radicalism of ultra-leftist groups on the streets of Tokyo, and details the political landscape of the era.
Chapter 7:
Emerging from the Underground: Wakamatsu Pro
We investigate the major role played by Koji Wakamatsu and his coterie in bringing avant-garde pop culture, porn and politics to a wider market.
Chapter 8:
Eiga / Kakumei: The Story of Masao Adachi
A survey of the radical films of Wakamatsu's partner-in-crime Masao Adachi.
Chapter 9:
The Golden Dawn of the New Porn: Nikkatsu's Roman Porno
The sex film goes mass market in Japan, with the birth of Nikkatsu's Roman Porno line in 1971.
Chapter 10:
Roman Porno: The Films, Their Makers and Their Stars
A closer look at some of Nikkatsu's top Roman Porno directors and their films.
Chapter 11:
Eros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co-productions and international distribution - was the pink film ever a purely Japanese phenomenon?
Chapter 12:
I Am Curious (Pink) - An Industry in Flux
The pink film underwent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70s, with the arrival of Roman Porno, and yet its output remained as strong as ever. A look at the major production companies of the decade, their staff and their films.
Chapter 13:
The Decade of Excess
Japanese sex films became renowned for their excessive depictions of violence, rape and sadomasochism, but was it always this way, or was this a purely 80s development, and if so, why?
Chapter 14:
The Four Devils and the Pink Nouvelle Vague
The renaissance of the pink film in the early 90s, following the death of Roman Porno and the arrival of Adult Video.
Chapter 15:
The Devils Themselves....
An overview of the films of the directors known as the Four Devils: Kazuhiro Sano, Hisayasu Sato, Toshiki Sato and Takahisa Zeze.
Chapter 16:
Girls and Boys Come Out to Play
The modern-day audience for the pink film is more diverse than one might expect. This chapter looks at female viewers, female directors and the gay sub-sector of the pink film genre.
Chapter 17:
21st Century Girl and the Seven Lucky Gods
The latest new wave of pink directors known as the Seven Lucky Gods, including Mitsuru Meike, Shinji Imaoka and Yuji Tajiri have captured the attention of a new generation of audiences and have had their works screened widely abroad. But are they a continuation of or a reaction against their predecessors the Four Devils?
Chapter 18:
Final Curtain?
In the era of DVD and the internet, is there still a market for the theatrical sex films, and where might the industry be heading in the future?
Appendices:
- List of Japanese titles, cast and credits and DVD availability.
- Bibliography.
2021年11月8日 想读 magnet:?xt=urn:btih:054474C28D85C10AB8DB1A0809033FBFC7FE902B&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