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晨 - 标记
書店時光 豆瓣
世界の夢の本屋さん
作者: 清水玲奈 / 大原ケイ 译者: 何姵儀 精誠資訊(悅知文化) 2013 - 1
n. 書店,販賣書籍的場所。
但,這裡所介紹的書店,不僅只是販賣『書』而已。
選書、陳列、空間、人,形塑出書店的獨特樣貌,
所有實體的與無形的,
只為了創造出讀者與書相遇的美好時光。
書店為何迷人?因為經歷時間的刻痕,因為專注閱讀的表情,因為執著主觀的選題,因為迫切傳達出非讀不可的愛意…是這些瑣碎卻龐大的情愫,讓書店遠遠超越銷售功能的場域,而成為文化的載體。
走進書店吧,讓自己成為書店精采的風景。
2013年10月19日 想读
書店時光 豆瓣
世界の夢の本屋さん
作者: 清水玲奈 / 大原ケイ 译者: 何姵儀 悅知文化 2012
Bookstore [ˋbʊk͵stor]
n. 書店,販賣書籍的場所。
但,這裡所介紹的書店,不僅只是販賣『書』而已。
選書、陳列、空間、人,形塑出書店的獨特樣貌,
所有實體的與無形的,
只為了創造出讀者與書相遇的美好時光。
書店為何迷人?因為經歷時間的刻痕,因為專注閱讀的表情,因為執著主觀的選題,因為迫切傳達出非讀不可的愛意…是這些瑣碎卻龐大的情愫,讓書店遠遠超越銷售功能的場域,而成為文化的載體。
走進書店吧,讓自己成為書店精采的風景。
◎書店是書的神殿,是充滿知識與靈感的寶庫,沒有任何事物足以取代。此外,書店更是愛書人聚集、邂逅、交換意見的場所。
──美國圖書中心(American Book Center)經營者兼店長Lynn Kaplanian-Buller
◎雖然書店追求的是「文化氛圍」,但零售業的基本原則卻只有一個,那就是讓顧客擁有愉快的購物體驗。
──天堂書店(Selexyz Dominicanen)店長Ton Harmes
◎縱使正經歷著經濟危機,愛書的人不管處境再艱難都不會放棄閱讀的。
──梅爾書店(Mel Bookstore)PR負責人Stefano Romiti
◎我並不認為經營書店是多麼特別的事。最重要的還是在於,如何將以真心製造的好商品誠摯地推薦給顧客。
──Ofr.共同經營者兼店長Alexandre Thumerelle
◎想要讓人們對書產生興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抱持著主觀的態度向他人介紹自己喜歡的書。感性的表達是非常重要的。
──亞里安書店(Libreria Arion Esposizioni)店長Fabio Cicaglioni
◎你如果想要賺錢,那麼,奉勸你最好不要開書店,因為這份工作只能靠對書的愛與熱情來支撐。
──麥克雷利傑克森書店(McNally Jackson Books)經營者兼店長Sarah McNally
作者走訪了世界各國,最終覓得33間極具個性的書店,包括:在店內挑書宛如旅行般的但特書店;充滿文創工作者藝術涵養的瓦楞紙書店;可一邊啜飲葡萄酒、一邊閱讀的美麗霍特絲書店;將一切祕密藏在『黑色』裡的曼多設計書店;愛書人以朝聖之心對待的天堂書店;企圖將閱讀落實於生活中的帕薩波他書店;梅莉史翠普與勞勃狄尼洛連袂買書的利佐理書店;將兩位出版人引渡成為書店人的綠光書店……
2013年10月19日 想读
飞行台北-逛书店 豆瓣
作者: 姜幸君 正中書局 2002 - 9
這是一本介紹台北城市書店的書。
對於攝取精神食糧視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人而言,書店有如自家的餐廳、後花園,是補充能量的神聖境地。對“書”的定義還停留在“學校上課使用”的人而言,書店是路過停下來吹冷氣歇腳,或是買買文具的地方。
本書介紹近三十家位於大台北地區,頗具特色的書店,一一分類,搭配精美圖片和地圖,並附上相關資訊和關於店家的小故事、大事紀等;書中並穿插與“閱讀”有關的小品文,書末列有大台北地區書店總覽。
想感受何種閱讀氛圍?只要按圖索驥,即可實現。
不論你是書蟲或是偶爾進入書店朝聖者,請帶著《飛行台北:逛書店》一起,來趟豐富的書店之旅。
“閱讀使你更有媚力”──台北閱讀運動,從現在開始。
2013年10月19日 想读
逛书店 豆瓣
作者: 杨小洲 2012
思考乐、广通书局、长沙古籍旧书店、艺术书屋
那些消失的书店风景,有太多关乎阅读的回忆……
爱书人的书店情缘,守护着尚存的人文净土,
27家特色书店,近40幅藏书魅影,淘书的细节与温度尽在其中。
“全天候读书人”杨小洲自2004年-2012年探访了国内多家特色书 店,此为其书 话随笔结集。29篇文章分为京城书店、外埠书店及艺术书店三辑。书中所提及的27家书店,多家业已关张,但从作者文字中可感受到那些消逝或尚存书店的独特情致。文中更讲述了作者淘书过程中的闲情趣事,处处流露爱书人访书猎书的兴味与痴迷。书中插图为作者自己拍摄的私人藏书书影,爱书之所及从内而外,赋予书籍以生命的活力,更添一丝情趣。
2013年10月19日 想读
The Library Book 豆瓣
作者: Profile Books Profile Books 2012 - 2
From Alan Bennett's Baffled at a Bookcase, to Lucy Mangan's Ten Library Rules, famous writers tell us all about how libraries are used and why they're important. Tom Holland writes about libraries in the ancient world, while Seth Godin describes what a library will look like in 2020. Lionel Shriver thinks books are the best investment, Hardeep Singh Kohli makes a confession and Julie Myerson remembers how her career began beside the shelves. Using memoir, history, polemic and some short stories too, The Library Book celebrates 'that place where they lend you books for free' and the people who work there. All royalties go to The Reading Agency, to help their work supporting libraries.
2013年10月19日 想读
读书的“风景” 豆瓣
作者: 陈平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6
书中展示的是一片郁郁葱葱、期待有心人徜徉其间并评头品足的“读书的风景”,在这“风景”里既有学识,又有趣味;既有“关键问题”,又有各种“八卦”,更有作者的治学经验。对学生而言,书中暗含治学门径;对“普通读者”而言,书中描述的人与事都是一种“风景”。至于诸君瞥过一眼之后,是否愿意深入堂奥,那得看各人的机缘。选择“读书”、“大学”、“人文学”三个话题,有作者兴趣及能力的限制,但更主要的是, 此乃当下中国大学的“关键问题”。
2013年10月1日 想读
生与死的故事 豆瓣
Historias y cuentos
作者: [西班牙]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 译者: 陈苍多 漓江出版社 2013 - 10
西班牙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希梅内斯经典作品。人生小品故事,深刻的哲理,惊人的意象,诗人的想象力展露无遗。
2013年9月29日 想读
玩笑 豆瓣 Goodreads
Žert
8.8 (62 个评分) 作者: [捷克] 米兰·昆德拉 译者: 蔡若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 - 6
“我也同样清楚,一旦越过那条界线,我就不再晚了,我会变成另外一个人,一个不知什么样的人。这种可怕的变化使我担战心惊,所以我一直在强烈的失落感中拼命寻求爱情。这种爱情,应该让我能继续生活在往昔与今日一致的爱情憧憬、爱情理想之中,因为我不愿意把我的生活从中间分割,我要它自始至终贯穿如一。
个人历史除了它本身的发生之外,也还告示什么吗?尽管我抱着怀疑,但我仍然残留着一丝非理性的迷信,例如坚信落在我身上的一切事件总有它的含义,它表明某个东西;还有生活通过它本身的历史,在向我们说话,给我们渐次揭示某个秘密,它就像一幅字谜画让你去猜,我们所经历过的各种历史同时组成一部生活的神话,而这一部神话中就藏着解开奥秘和真理的钥匙。这是幻觉吗?可是甚至是真实可信的,但我无法抑制想要持续不断地解开我自己生活之谜的愿望。”
---摘自本书
--------------------------------
作者介绍:米兰·昆德拉(1929~ )
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
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最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连出三版,印数惊人,每次都在几天内售罄。作者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但好景不长。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在此情形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
移居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1986)以及《被叛卖的遗嘱》(1993)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昆德拉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
昆德拉原先一直用捷克语进行创作。但近年来,他开始尝试用法语写作,已出版了《缓慢》(1995)和《身份》(1997)两部小说。
2013年9月16日 想读
所有人问所有人 豆瓣
6.6 (49 个评分) 作者: 「一个」工作室 / 韩寒 监制 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3 - 8
一份关于社会、八卦、性、音乐、电影、生活、潜规则等所有问题的非标准答案。
无论你是谁,来自哪儿,做着什么,你都可以向任何人提问,提问任何问题。《所有人问所有人》,就是这样一部收录了最不可思议的问题和不可思议的答案的你闻所未闻的奇书,这些问题,你或想到,却从未有人回答,你或想探索,却一直无处着手。
一网打尽你从出生到现在一直藏在内心深处的疑问和问题。
韩寒、李承鹏、王中磊、苏紫紫、贾樟柯、铁凝、周云蓬、蒋方舟、朴树、叫兽易小星、高晓松、石康、那多、李银河、熊培云、琦殿、连岳、外交部总机、台湾80后、107岁老人……为你回答。
明智行动的艺术 豆瓣
Die Kunst des klugen Handelns: 52 Irrwege, die Sie besser anderen überlassen
8.1 (8 个评分) 作者: [德] 罗尔夫·多贝里 译者: 刘菲菲 中信出版社 2013 - 7
德国销量40万册的超级畅销书《清醒思考的艺术》下篇。
换个思维,掌握“明智行动的艺术”,做同一件事,就会事半功倍!
为什么一个差劲的理由,也比没有理由好?为什么“最后的机会”总是让人失去理智?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一份成绩单刹时亮眼?为什么人们打算做的事情总是太多?为什么说想要真正了解世界,就要少读新闻?
本书继续跨界混搭范儿,融合了经济、管理、心理诸学科的前沿智慧,以52个既科学又轻松,既严肃又有趣的精致篇章,总结了人们行动时常犯的错误,将“谋定而后动”落实到可操作的细节。《明智行动的艺术》犹如一面镜子,以之反思,时时学习,就能做到少犯错误,多出成绩。
全书以52幅诙谐生动的手绘彩插,与52个行为错误映照,读来既入眼又入心。
2013年9月1日 想读
与我十年长跑的女友明天要嫁人了 豆瓣
7.8 (10 个评分) 作者: 李海波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 - 8
她说:“初五举办婚礼,和我们以前想象的一样,有鲜花拱门,有红地毯,有白婚纱黑礼服,就是没有你。”
故事从三个高中生的一个赌局开始,男主人公吕钦扬,一番死缠烂打之后,追到了自己的“女神”凌一尧,开始了与之快乐和痛苦并存的十年爱情长跑。大学毕业后,为了给心爱的人美好的未来,吕钦扬先后做过办公室文员、工程测绘,还与人合伙承包工程,东至黄海,西赴新疆,在工地上经历了种种磨难,甚至差点丢掉性命。但是,吕钦扬的种种努力并未赢得凌一尧父母的青睐,只为那可恶的房子,中途反倒还插进来一个“高富帅”来搅局......当丈母娘不相信爱情,当穷屌丝遇到高富帅,当真爱遭遇现实,吕钦扬的路在何方?
2013年8月28日 想读
荒芜城 豆瓣
7.3 (12 个评分) 作者: 周嘉宁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8
荒芜的世道里,我们凶狠地用身体跟这个社会抗衡。
一个笔直的坦荡的甚至粗暴的成长故事
才情作家、《鲤》文字总监周嘉宁作品
孙甘露、李敬泽、路内、张悦然 联合推荐
附赠周嘉宁亲绘明信片。
一部关于流失、离别的书,一部“难过书”。生命中那些明灭闪烁的人和事,那种刺痛和铭刻,正好是、终究是“难过”,然后,所有的难过竟也过去了。在上海和北京两个大城之间,周嘉宁机敏地写出了“浮世”和浮于世上的心。 ——李敬泽
这本小说是那一代作家中最含蓄也最坦白的叙述,文字非常敏感也非常节制。这些看起来彼此冲突的特征,正是作家想象性地处理小说素材时面临困扰的曲折反映。它的徘徊沉思,正是对青春最后的回望。周嘉宁将进入写作和生活的另一个更复杂也更壮阔的领域,她在说永别,而永别多少意味着永不再说。 ——孙甘露
周嘉宁是同代作家中特别富于文学质感的一个,这部小说把巨大茫然和伤痛书写在她特有的文学质地上。 ——张新颖
再没有比周嘉宁更擅长营造小说气氛的人了。在她的小说里,你每时每刻都能感觉到空气的湿度和温度,街道的空旷与狭促,房间里的光线和气味……同时,外部的这一切都是指向内心的,是人物内心活动所成的镜像。在这部小说里,上海和北京两座城市是盛放情感的两个容器,如同一颗心脏的左右心房,每一个物象都是一条通向内心的血管。 ——张悦然
这部小说呈现出对抗的、双重的气质:既是女孩的,也是女人的;既是天真的,也是世故的;既善且邪。她的复杂程度超过预期。人人都爱周嘉宁! ——路内
2013年8月22日 想读
有些事,这些年我才懂 豆瓣
作者: 小野 译林出版社 2013 - 9
畅销书作家 金马奖最佳编剧
诚品书店年度华文创作Top10
止庵•吴念真•詹宏志•魏德圣 联合推荐
台湾知名插画师游耀创 精心绘制唯美插图
如果你才20出头,这本书是你预习人生的指南;
如果你30多了,这本书是你练习人生的参考;
如果你40已过,这本书是你激励人生的心灵鸡汤;
如果你和小野同龄,那么,这本书陪你温习走过的人生。
人生有许多的原本与后来,有些事,似乎真要随着生命的经历,我们才会慢慢地懂了。——小野
本书是台湾畅销书作家小野的散文集,通过七个问答勾勒出温故知新的人生课题,分享横跨三代读者的人生故事。本书内容涉及理想、家庭、亲情、自然等人生的方方面面,是启迪你我如何勇敢面对每一人生阶段的良方。文笔恬淡温暖而不失趣味,蕴含悠长的意境和深刻的省思,读来晓畅通达、娓娓动人,并配有15页清新唯美的彩图。
2013年8月20日 想读
從沒計劃愛上你-向月娥的MV字畫 豆瓣
作者: 向月娥 藍萊姆藝科 2006
音樂錄影帶腳本故事包括︰
孫燕姿〈我的愛〉、
F.I.R.飛兒樂團〈我們的愛∕把愛放開〉、
陶喆〈愛我還是他〉、
張惠妹〈愛是唯一〉、
梁詠琪〈歸屬感〉、
范冰冰〈飛鳥∕海邊〉、
蕭亞軒〈插曲〉、
阿杜〈下雪〉、
張棟樑〈寂寞邊界〉、
胡彥斌〈Waiting For You〉、
蜜雪薇琪〈獨立〉,
共十數支MV腳本,以故事方式完整呈現與影片截然不同的情緒,既是向月娥的腳本作品集,也是一本關於都市人感情世界與生活切面的故事創作集結。
以向月娥的個人畫作穿插其中,簡單卻伶俐的線條傳達出強烈的個人風格。
向月娥為林錦和導演編劇所寫的音樂錄影帶腳本故事,精選十數支耳熟能詳的歌曲,包括孫燕姿、F.I.R.飛兒樂團、陶喆、梁詠琪、蕭亞軒、阿杜、張棟樑……等歌手的MV腳本故事,文字畫面如同一則則的愛情小說。搭配向月娥的個人畫作。桂綸鎂感性推薦。
2013年8月19日 想读
倾听术 豆瓣
話さなくても相手がどんどんしゃべりだす「聞くだけ」会話術
作者: [日] 松桥良纪 译者: 千太阳 中信出版社 2013 - 7
半年间,一个毫无销售业绩、说话脸红的销售员变身为全国销售冠军!到底发生了什么?奇迹的出现都是有理由的,《倾听术》以故事加解说的形式,以源于心理学NLP理论的沟通技术,利用行为分析,助你不动声色掌控局面,轻松占有沟通主动权。
设想一下,如果正在进行的谈话陷入了沉默,你会有什么反应?
抓狂?担心自己说错了什么?开始胡思乱想?
很不幸地告诉你,你患有“超级沉默恐惧症”。一般这类患者都极度恐惧谈话陷入沉默,容忍不了谈话中间哪怕一秒的停顿,由此导致喋喋不休,甚至有的人选择就此封口,永远居于安全模式的沉默中。
《倾听术》作者结合心理学NLP理论的相关知识,以自己的沟通实践为蓝本,指出,对于沟通而言,倾听与表达同样重要。《倾听术》告诉你,学会容忍3秒的停顿,倾听时运用肢体语言、模仿对方语调、语速,与对方的呼吸节奏保持一致,学会换位思考等技巧,对于掌控沟通主动权、成为一名高明的沟通者大有帮助。
2013年8月13日 想读
当下的力量(珍藏版) 豆瓣
The power of now
8.0 (26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埃克哈特·托利 译者: 曹植 中信出版社 2013 - 7
《当下的力量》堪称心灵读物经典,英文版自2004年出版至今,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畅销超过200万册。本书为中文版第三版。
作者埃克哈特•托利在书中引导我们发现,我们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我们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通过向当下的臣服,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在那里,我们能找到真正的欢乐,我们能拥抱真正的自我。
17年蝉联美国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
翻译成50多种文字,畅销全球500多万册
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心灵经典
身心灵畅销作家张德芬导读推荐
曾经,有一位乞丐在路边坐了三十多年。
一天,一位陌生人经过。
这位乞丐机械地举起他的旧棒球帽,喃喃地说:“给点儿吧。”
陌生人说:“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你。”
然后他问:“你坐着的是什么?”
乞丐回答说:“什么都没有,只是一个旧箱子而已,自从我有记忆以来,我就一直坐在它上面。”陌生人问:“你曾经打开过箱子吗?”
“没有。”乞丐说:“有什么用?里面什么都没有。”
陌生人坚持:“打开箱子看一看。”
乞丐这才试着打开箱子。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乞丐充满了惊奇与狂喜:箱子里装满了金子。
那些没有找到他们真正财富——存在的欢乐以及与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深深的不可动摇的宁静——的人就是故事中的那个乞丐,即便已经拥有很多物质上的财富,他们依然在四处寻找欢乐、成就、安全或爱情的残余,他们不知道,自己不仅已经拥有了所有这些,还拥有了比这些更为珍贵的东西,那就是——当下的力量。
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还蕴含着活生生的能量。这种能量可以奇迹般地改变你的生活,而且事实证明,它已经改变了无数人的生命轨迹。
这不是一口气读完的书,它将陪伴你一生,每次阅读,都会有不同的体验。
我们一直都处在“思维”的控制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大脑,沦为“强迫性思维”的奴隶;我们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
实际上,我们所能拥有的一切,只有当下。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幻象。
通过向当下臣服,我们才能找到力量的源泉,发现平和与宁静的入口。在那里,我们便放下焦虑和压力,获得内在的智慧和真正的喜悦。
2013年8月13日 想读
少有人看见的美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苏缨 中信出版社 2013 - 7
每幅名画,是美的凝固,也是谜的布局
画外之美,在画家的灵魂、时代的低语
谈一场智慧的恋爱,欣赏她们的美与奇思异想
“在这本以绘画为主题的书里,强烈的个人偏好逼迫我只想谈谈那些富于理性之美的画作,这也就意味着,我不是从艺术角度,而是从思想角度切入进来的。如果可以把一幅名画比喻为露在海面之上的冰山一角的话,那么海面就是画家本人以及画家所生活的那个社会,而冰山隐藏在海面之下的庞大身躯,亦即那些由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圣奥古斯丁等等伟大哲人们无声浸润于社会与艺术之内的诸般奇异哲思,才是令我兴趣盎然并在这本书里着力描摹与分析的东西。
所以,这不是一本常规意义上的美术读物,它无意于引起任何感动,只希望激发一点思考。如果你恰恰和我一样,也是一个对智力趣味情有独钟的人,并且对美术史怀有几分兴趣的话,那么你一定就是这本书所要寻找的读者。”
“恋爱让大脑产生多巴胺,而多巴胺除了能让人快乐之外,还能激发大脑活力,让人变聪明,从而能更快地推理和解决问题。这本书所做的,就是用优质绘画作品让你萌生恋爱之感,然后给你一个又一个在画作中发掘而出的扣人心弦的谜题,让你脑内刚诞生的多巴胺有用武之地。在多巴胺的助力下,难题一一被解决,成功的感觉又刺激大脑产生更多的多巴胺,更多的多巴胺就意味着更多的快乐,还意味着更多的聪明……多么了不起的良性循环。
璀璨的艺术杰作、成串的悖论和诘难再加上令人目眩的谜案,这本书送给你的,乃是一场高智商的恋爱。”
——毛晓雯
2013年8月13日 想读
张枣的诗 豆瓣
8.5 (64 个评分) 作者: 张枣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 7
这本诗集首次结集了张枣迄今为止所见的全部诗歌作品130多首,展示了这位当代最“低产”的杰出诗人的全部诗歌面貌。其中首次收集了诗人《镜中》之前的许多作品,给读者展示了一个《镜中》之前张枣。也收入了张枣后期的全部重要诗作。如《大地之歌》、《父亲》、《告别孤独堡》以及诸多短诗,包括张枣在病中的诗作。张枣生前的好友及学生搜集了诗人迄今能见到的全部诗作,编成这本诗集。
2013年8月5日 想读
春秋来信 豆瓣
8.6 (20 个评分) 作者: 张枣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8 - 3
评论家一般将《镜中》视为其代表作:“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来/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危险的事固然美丽/不如看她骑马归来/面颊温暖/羞惭。低下头,回答着皇帝/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学者崔卫平作诗悼念张枣:“生命好孤独啊/生命离开生命/连声音也没有”。
2013年8月5日 想读
挑食的设计 豆瓣
作者: 林桂岚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7 - 10
林桂岚在她的上一本书《设计,不安于室》中提到:落入设计圈的人都具有浪漫情怀。而在这本《挑食的设计》中她则强调被设计圈住的人的现实面
《挑食的设计》专挑饮食相关的设计物为介绍对象,从厨房的锅刀勺到餐桌的杯碗盘不等。是一本看设计师如何以设计佐味美食的设计书,也是一本看现代家庭如何以设计调和柴米油盐的家藏书。
林桂岚通过在设计各国的亲身游历,对照自己的成长背景,从东西饮食文化差异的面向入手展开独到的个人体验与观察见解,以最贴近生活的书写方式,叙写联结记忆中各阶段生活切片里的挑食设计。
设计卖的不只是外形的趣味,“使用的趣味”与“使用的方便”是现实主义者的考量。
《挑食的设计》每篇章都含“设计师的小题大做”与“设计师的同床异梦”。前者揭晓
设计师连刀把和刀身距离都辎铢必较的认
真态度,或是讲述把盘子变成折纸游戏的故
事。
而后者则是让读者瞧瞧就算是煮汤的锅子,设计师也能发挥各具风格的创意。
祝你读完这本书后在餐桌上大开眼界,胃口大开!
目录如下:
作者序 挑食的设计
前言 餐桌上的世界观:西方食器的设计风格简介
01 独立精神刀叉 万能实用筷子
02 碗住东西方的生活回忆
03 各自盘算的美食
04 从一粒蛋看世界
05 为生活,添油加醋
06 任好刀千万剁
07 掀出一锅子的吵架
08 厨房战场的小兵
09 水清,人自然就轻了
10 茶壶里的慢喝 立可的快喝
11 说是非的咖啡杯
12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微醺
后记 人要衣装 食要包装
2013年7月30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