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神话的力量 豆瓣
the Power of Myth
5.8 (5 个评分) 作者: [美]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 / 比尔•莫耶斯(Bill Moyers) 译者: 朱侃如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 6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重新认识神话、发现自我、探知关于心灵真理的书。“耶稣的复活不是肉体的复活,而是精神生命的重生,佛陀经历的苦难不是外在的磨难,而是内省的诱惑;我们被赶出伊甸园,并不是因为神的愤怒,而是源于我们对生活本能的依恋……”我们之所以对丰沛的神话智慧感到疏离,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解读神话的本能,错读了神话的语言!不管世界各地的神话有何不同,其实都在呼唤我们对生命本身的深度觉醒。
●当代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与美国知名电视人比尔•莫耶斯通过对话的形式,就神话、婚姻与爱、人格成长、生命意义、自我发现、心灵探索、宗教等多种主题,引导我们进入内心世界,完整呈现关于心灵真理的精辟分析。神话其实并不是古人抽象的理论抑或是离奇的信仰,也不是交融在怪力乱神中的错乱文本,神话是有情节的心理分析,是帮助人们发现内在自我的线索,是理解如何生活的实用模型。
●乔治•卢卡斯正是迷上了坎贝尔对神话的独特分析,创作出经典科幻电影《星球大战》。读者从本书中获得的也并非只是有趣的神话故事,更重要的是由全书体悟到的神话背后所传达的人类、宇宙、生死各个层面的深入探索,从中学习生命的智慧、咀嚼活着的体验、思考自然的奥秘。
[编辑推荐]
●坎贝尔,拯救人类心灵的神话学大师、西方流行文化的一代宗师、影响披头士乐队、猫王、迈克•杰克逊、乔治•卢卡斯、斯皮尔伯格、J.K.罗琳、乔布斯、奥巴马的精神导师。
●他的作品是《星球大战》、《狮子王》、《黑客帝国》、《蝙蝠侠》、《哈里•波特》 创作灵感的来源。
●肯尼迪夫人的编辑生涯中,亲力打造的三部作品之一。
●在《星球大战》导演乔治•卢卡斯天行者山庄、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完成的思想对话。
●本书超越了年龄、政治、宗教的界限,直指人心,成为美国亚马逊百万级畅销书,同名节目震撼250万观众,引爆全美“坎贝尔热”。
●为什么我们的想象力日益枯竭?生活为什么总是一团糟,充满了艰辛?为什么在现代文明的社会中,精神失常、自杀、吸毒、分裂的家庭、粗鲁而没教养的孩子、暴力、谋杀和绝望层出不穷?我们生活的时代很神奇也很伟大,然而没有哪个时代会像今天这样,带给我无比强烈的撕裂感与无助。在这样的时代,儿童需要什么样的神话故事来帮助他健康成长?成年人需要什么神话和力量来支撑自我、获得救赎?坎贝尔便是那个可以带给我们生存智慧的智者。本书字里行间浮现的语句会让每个找寻生命意义与自我价值的人豁然开朗、获得开悟。正如坎贝尔曾经说过的那样,“令人难忘的不是追寻过程的痛苦,而是获得开悟时的狂喜。”也许你对神话学并不感兴趣,也许你只是不经意间翻开了这本书。但请相信,这本书足以作为你支撑生命的力量,可以改变你很多关于人生的态度,甚至会影响你的一生。
●湛庐文化出品
哲学的指引 豆瓣
How to Be a Stoic: Using Ancient Philosophy to Live a Modern Life
7.2 (5 个评分) 作者: 马西莫·匹格里奇 译者: 王喆 未读·思想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7
如何控制自身的欲望?如何应对职场关系?
普通人是否需要掌握前沿科技?
金融危机时如何处理财富?
抑郁、愤怒时应该怎么做?
孤独是不是坏事?
如何战胜残疾与精神疾病?
如何看淡生死,做个坚韧不拔的人?
作者结合西方哲学、遗传学和演化生物学知识,鼓励我们用科学理解世界,用哲学指引生活, 分清哪些事必须坚持,哪些事必须放弃,保持开放的心态。跟随古罗马智者爱比克泰德学习斯多葛处世之道,能解答21世纪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媒体评论】
可读性非常强,用好懂的文字、哲人对话和许多历史轶事给人以启迪。
——《华盛顿独立书评》
马西莫·匹格里奇为所有立志成为新世代马可·奥勒留的人写了一本很棒的启蒙书。
——认知心理学家 唐纳德·罗伯特森
本书证明了以下三点:一,斯多葛派思想在今天依然适用;二,斯多葛派的智慧能用生动的文字来表达;三,作者天赋异禀,将哲学转化成抚慰人心、提升自我的文字。
——《谷歌时代的柏拉图》作者 丽贝卡·戈尔茨坦
【编辑推荐】
★ 科学用来理解世界,哲学用来指引生活,写给21世纪的《沉思录》。 纽约城市大学哲学教授/生物学家,结合遗传学、演化生物学知识,与罗马智者展开一场跨时空对话,汲取斯多葛 (Stoic)处世哲学,用科学/哲学解答当下生活难题。
★ 话题多元,紧贴现实,既是生活指导手册,又是哲学箴言录 以斯多葛派智者语录开篇,从世界观、人生价值、爱情、家庭、职场,聊到理财、 旅游安全、减肥、残疾、孤独与抑郁、临终关怀,哲学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
★ 实用又有启发性,带你亲身体验一种古罗马哲学生活 。作者结合亲身经历,探讨在信息时代如何随时体验古罗马哲学生活。书后包含【实用主义12守则】,马上动手,自我提升。
★ 哲学版的《自控力》,让我们掌控生活,做自己的主人。斯多葛派曾培养出“哲学皇帝”马可·奥勒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思想家蒙田、哲学家叔本华,并影响了克林顿和奥巴马两位美国总统。它鼓励我们尽可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听天由命,更要尽力生活。
做哲学 豆瓣 谷歌图书
Doing Philosophy: An Introduction Through Thought Experiments
8.9 (12 个评分) 作者: [美] 小西奥多·希克 / 刘易斯·沃恩 译者: 柴伟佳 / 龚皓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9
你从未读到过的哲学导论
磨砺审辩性思维技巧的方法指南
于哲学实践中锤炼理论想象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用思想实验不停挑战并重塑你对世界的认知和判断
………………………………
◎ 编辑推荐
▲围绕问题而非人物或理论结构全书
不同于传统哲学导论类书籍以哲学史为主线,把哲学学习约等 于对“从古希腊到存在主义”的哲学史学习,这本书围绕哲学史上最主要的问题及其解答组织起架构,把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边沁等先贤;帕菲特、努斯鲍姆、威廉斯等当代名家与读者放在同一个讨论平台上,围绕同一个问题展开辩论,让哲学回归其“关于世界与生活”的本然形态。
▲着重介绍了“思想实验”这种检验理论的方法
全书共介绍了88个历史上哲学家(以及一些科学家和科幻小说家)们为讨论问题而创作的思想实验,兼具思想性和趣味性,让读者在“脑洞大开”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提升自己审辩性思维的能力。
………………………………
◎内容简介
通过解释哲学中存在哪些核心问题并如何解决它们,以及为什么它们需要得到解决,《做哲学》一书向初学者们阐明了哲学研究活动的本质和目的所在。本书通过带领读者探讨和辩驳88个哲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思想实验,追溯了人类对哲学中的六个核心问题——心-身问题、自由意志与决定论、身份同一性、相对主义问题遇到的、恶的问题与上帝的存在、怀疑论与知识的限度——的探索历程,展示出了哲学学科在批判和反思中不断前进的生命力。本书是一部独辟蹊径的哲学入门书,不同于其他入门教材以哲学史为主线,原典为核心的介绍方式,本书以问题以及围绕着这些问题设计的思想实验结构全书,意在向读者传达这样的理念:哲学不仅是用来读的更是用来“做”的;不仅仅是一系列哲人的名字和他们讲过的至理名言,更是一项有着强烈现实关怀和相关性的活动,而我们每个人只要掌握了基本的思维工具都可以进行这项活动。
………………………………
◎名人推荐
自然科学需要实验来证明或证伪,哲学理论更需要实验来验证或反驳,只是哲学用的是思想实验,它无需依赖实验室,只需要以想象力把思想的直觉激发出来,就可以完成其功能,这个功能就是衡量所涉理论是否与人类的直觉相冲突。这本书是我为研究生哲学能力基本训练所采用的教科书,书中以大量的思想实验对各种理论进行检测,让人脑洞大开,在获得训练的同时欣赏与哲学分析相伴随的人类超级想象力。极力推荐。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翟振明
.....................
◎获奖记录
入选第十四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推荐书单
入围第十四届文津图书奖
观念的力量 豆瓣
The Power of Ideas
9.0 (12 个评分) 作者: [英] 以赛亚·伯林 译者: 胡自信 / 魏钊凌 译林出版社 2019 - 4
●20世纪著名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用观念的演变解读历史的暗流
●囊括诸多经典伯林议题,了解20世纪思想潮流的入门佳作
●依据普林斯顿2013年修订版,新增名家前言,首刊伯林未出版文字
●全新“伯林文集”,典雅装帧,宜读宜藏
书斋里生长起来的观念,为何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观念的力量》收录伯林此前不曾集结成书的22篇文章,从伯林对自身学术道路的梳理,到令他成名的俄国思想家研究,再到令他享誉世界的自由论述,无不以优雅的文字和磅礴的论证,证明伟大的观念可以革新人类对世界、对自身的理解,而可怕的 观念也可以给世人带来厄运和灾难。
马克思主义、浪漫主义、自由和犹太复国主义,伯林对这些迥然不同的观念的论述都包含在这部精彩的文集中……观念不再仅仅是观念,没有人能像伯林这样,将它们光辉或不那么光辉的历史,都抽丝剥茧地写出来。
——尼古拉斯·费恩《星期日独立报》
这部可读性极强的著作涵盖了伯林最为关键的研究领域。它很显然是为伯林思想的入门佳作……所有与伯林紧密相关的论述,尤其是自由和人类价值,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诺埃尔·马尔科姆,《星期日电讯报》
[本书]不仅用清晰通透的方式把握住观念在历史上具备的力量,并且告诉我们该如何运用伯林的思想来理解当今世界所发生的一切。
——美国外交专家斯特罗布·塔尔博特
单向度的人 豆瓣
作者: [美] 赫伯特·马尔库塞 译者: 刘继 重庆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全书除导言外,包括“单向度社会”、“单向度的思想”和“进行替代性选择的机会”三部分。作者通过对政治、生活、思想、文化、语言等领域的分析、批判,指出发达工业社会是如何成功地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使这个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而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这种人丧失了自由和创造力,不再想像或追求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
康德的大刀 豆瓣
作者: 谢遐龄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 8
伟大的德国浪漫诗人海涅评价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是砍掉了自然神论头颅的大刀。本书选择康德哲学中最容易被中国读者误解的三个基本概念:对象、知性为自然界立法、物自体,作者运用其独创的“清洗语词”和“教人正确说话”的方法,对这些概念进行通俗的解说,理趣盎然。
此书初版以来颇得佳评,并长期用作教学参考和哲学入门书籍。此次新版附加三篇文章,进一步阐发原书的主体内容,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康德哲学。
我们赖以生存的故事 豆瓣
作者: [美]丹·P.麦克亚当斯(Dan P. McAdams) 译者: 隋真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 - 1
我是谁?我如何融入我周围的世界?
本书发人深省,富有创新意义,它揭示了人们通过创造个人神话,来发现自己生活与生命的真实和意义。传统观点认为人格由诸多固化的、不变的特征构成,或是认为人格会遵循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可预期的阶段发展,而作者挑战了这些传统观念,并令人信服地指出我们是自己叙述的故事。书中引用了大量科学研究,并同时保持了可读性、吸引力和平易感,探索了如何理解和修正我们的个人故事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开辟新的可能性。
表象与本质 豆瓣
Surfaces and Essences: Analogy as the Fuel and Fire of Thinking
7.7 (6 个评分) 作者: [美] 侯世达 / [法] 桑德尔 译者: 刘健 / 胡海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8
闻名世界的认知科学家侯世达凭借独特的智慧与天赋,联合法国心理学家桑德尔,终于向世人展示了这部极具开创性的著作,一解人类认知之谜。
一如之前的《集异璧》,《表象与本质》深刻地丰富了我们对心智的理解,它带领读者进入语言、思想和记忆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情境中去,逐步揭示出完全隐藏的认知机制,这些机制总是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在这些认知机制里还发现了一个不变的核心——我们总是无意识地联系过往经验去做类比。本书对我们的思考提出了一个彻底而且令人震惊的新解释。
人类大脑中的每个概念都源于多年来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一长串类比,这些类比赋予每个概念生命,我们在一生中不断充实这些概念。大脑无时无刻都在作类比。类比,就是思考之源和思维之火。
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所谓的类比到底是什么?我们是怎么在截然不同的情景间建立起联系的?类比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在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的过程中,类比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和伊壁鸠鲁一起旅行 豆瓣
Travels with Epicurus
6.4 (5 个评分) 作者: [美]丹尼尔·克莱恩 译者: 王喆 / 杨惠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3
本书是一本人生哲学普及读物。作者讲述自己退休后带着一箱哲学书去希腊伊兹拉岛的旅行过程。在旅途中,作者从不同的哲学流派,思考了老年的意义和整个人生的目的。以及描述了希腊小岛的风土人情和当地人为何如此乐观从容的原因。从伊壁鸠鲁、斯多亚派谈到形而上学、伦理学,作者认为人生应当像古希腊哲学家所说,乐观积极,充满友谊。作者鼓励我们认真运用哲学思考人生的意义。
女人、火与危险事物 豆瓣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作者: [美] 乔治·莱考夫 译者: 李葆嘉 / 章婷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17 - 3
20世纪50年代,第一代认知科学产生于先验哲学世界观。1975年,莱考夫提出心智的亲身性,开始创立与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一致的认知语言学,由此形成基于实证立场的第二代认知科学。
本书根据人类的范畴化以及认知模式研究,阐述了新的“经验主义”。第一册“超越机器的心智”,包括范畴与认知模式、哲学的启示两大部分;第二册“实例研究”论证了采用经验主义方法可以做些什么。基于多学科成果,作者对古希腊以来流行于西方的思维和理性的经典观念,即 “客观主义”展开批判,对心智和语言哲学中的关键问题加以述评,展示了认知科学的跨学科研究范式。
作为认知科学领域的一座里程碑,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进一步观察心智和语言奥秘的窗口……
总体与无限 豆瓣
Totalité et infini: essai sur l'extériorité
10.0 (13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列维纳斯 译者: 朱刚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 8
本书是著名现象学家列维纳斯的代表作,是其前期思想的核心,对现象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本书中,列维纳斯把西方传统的存在论哲学视作一种总体哲学。这种哲学以作为总体的存在为最终的意义来源,抹杀作为个体的个人的意义与价值,充满了对于他者的暴力。与这种总体哲学相反,列维纳斯通过对面容的现象学分析表明,在面容中呈现出来的他人标志着绝对的外在性,是真正的无限,不可还原为内在性。他进而证明,自我与他人的伦理关联既先于自我与他人的存在关系,也先于自我与对象的存在关系。在此意义上,伦理学先于存在论。本书最终表明,自我与他人之间有着一种不可还原的非同一性,自我与他人的面对面是存在中的终极关系。因此,哲学必然是“多元论”的,世界的本原是多元,是每一个表达着的自我。这多元之间则通过作为主体性的善良而最终走向和平。
知觉现象学 豆瓣
Phénoménologie de la perception
作者: [法] 莫里斯·梅洛-庞蒂 译者: 姜志辉 商务印书馆 2001 - 2
《知觉现象学》是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的代表作。他通过身体解读人的知觉行为,用了大量的生命科学的实证例子为依据,而整个知觉现象学是建立在胡塞尔的内部时间意识现象学基础之上的。
当下的启蒙 豆瓣 Goodreads
Enlightenment Now: The Case for Reason, Science, Humanism, and Progress
7.9 (16 个评分) 作者: [美] 史蒂芬·平克 译者: 侯新智 / 欧阳明亮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8 - 12
[编辑推荐]
● 比尔•盖茨最喜爱的一本书。理查德·道金斯心中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尤瓦尔•赫拉利2018年最爱的书之一。
● 当代最伟大思想家史蒂芬·平克全面超越自我的巅峰之作,一部关于人类进步的英雄史诗。
●《当下的启蒙》用数据和事实揭示出世界的真相:不是黑暗,而是光明;不是丧,而是燃;我们没有退步,而是一直在进步,还将继续进步。用这本书点燃生活的勇气,亲手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 一上市就火爆,长期占据亚马逊畅销榜。《纽约时报》2018年Top100图书。《经济学人》2018年最佳图书。《卫报》2018年必买图书。
● 湛庐文化出品。
[内容简介]
●史蒂芬·平克对当前世界进行了全景式的评述,让读者了解人类状况的真相,人类面临怎样的挑战,以及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他呼吁我们避开惊悚的头条新闻和灰暗的末日预言,相反,用数据说话:通过75幅震撼的图表,平克论证人类的寿命、健康、食物、和平、知识、幸福等都呈向上趋势,这种趋势不仅限于西方,而是遍及全世界。这是启蒙运动的礼物——理性、科学和人文主义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当下的启蒙》凭借智识深度和优雅文笔证明:我们永远不会拥有一个完美的世界,而寻找一个完美的世界也是危险的举动。但是,如果继续运用知识来促进人类的繁荣,即将取得的进步则是无限的。
●我们该如何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目的?300年来,启蒙运动理念取得了辉煌胜利,这个伟大故事却很少有人提起。平克分析了伟大进步的原因,将拯救几十亿生命的无名科学家展示出来,雄辩地证明:通过理性和同情来促进人类的繁荣,本身就是人生的意义。
●人类进步的故事,是富有英雄色彩的,是光荣的,是令人振奋的。这个故事属于全部人类,属于任何兼具理性和生存欲望的有情众生,它只要求我们坚信——活着好过死亡,健康好过疾病,富足好过匮乏,自由好过胁迫,幸福好过苦难,知识好过迷信和无知。
弥散的心智 豆瓣
The Spread Mind: Why Consciousness and the World Are One
作者: 里卡多·曼佐蒂 译者: 李恒威 / 武锐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4
自从我们走出丛林,有闲余时间想除了食物、性和避难所之外的其他事物,我们就面临着这些基本问题:我们是什么?我们是谁?一个人是一个身体,还是一个灵魂?
神经科学家对人类大脑的研究细致入微,却仍然对我们的自我感到困惑。在大多数现有的科学文献中,信息处理取代了灵魂。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提出令人信服的说明,意识储存在身体的哪里以及是如何储存的。
作者里卡多·曼佐蒂在本书中探究了意识的本质。意识源自二元对立的世界观,人们将无法认识的物质统统归为意识,使意识看起来像一个黑洞。人们既不知道意识是什么,也不知道意识在哪里,只觉得它是存在的,一种神秘的存在。作者打破了二元对立的逻辑,通过跨学科的思考,用生动的例子来说明他的观点:意识即物质,你看到的物质就是你的意识。
当代政治哲学 豆瓣
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y An Introduction
9.8 (15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威尔·金里卡 译者: 刘莘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9
“历经一百多年而尚在进行之中的中国社会巨变依然保持其前景不明朗的特点,这自然无法满足人们对良序而稳定社会的要求,而政治哲学的正义目标的预期后果却正在于这样一种社会”,这为政治哲学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可以说,正义的问题是政治哲学家关注的核心问题,围绕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理解和回答,政治哲学史呈现为异彩纷呈的图景。
然而,自功利主义出现以来,各派理论不管沿着何种路径展开其自身的逻辑,都不可能绕过对功利主义的回应、批判。
罗尔斯的《正义论》出版后,当代政治哲学的版图重组,不仅历史上既已形成的功利主义、自由主义等各派理论的坐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伴随着人们围绕《正义论》一书所展开的理论论辩,公民资格理论、社群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女权主义等理论派别异军突起,从根本上改变了功利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格局。
《当代政治哲学》一书正是对这种理论场景的呈现。作者威尔·金里卡在书中详细地考察了活跃在当代政治哲学舞台上的各派理论,批判性地分析了它们对于平等、自由以及建立在两者之基础上的正义社会的各不相同的论证和诠释,不仅阐明了各派理论产生的复杂背景、它们在相互论辩的过程中不断地超越原点向前发展的历史过程,同时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澄清了各种扑朔迷离的正义理念背后的不同利益指归。
《大学译丛:当代政治哲学》不仅能让读者领略我们生活的时代有头脑的理论家在社会建制问题上所勾勒的异彩纷呈的图画,从而获得精神的历练,而且为人们认识和理解时代的种种复杂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向导。
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 豆瓣
8.3 (11 个评分) 作者: 张汝伦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 1
本书从叔本华讲起,到德里达结束,介绍了29位现代西方哲学家的生平和主要哲学观点,理清各位哲学家之间的思想传承和影响。此书如一本地图,引导着读者了解相关哲学家的哲学思考、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在人类文明史上的意义。将流派众多的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脉络梳理清晰,告诉人们思想鲜活生动的发展过程。
当代西方哲学两大思潮(上下) 豆瓣
作者: 洪汉鼎 商务印书馆 2010 - 1
该书认为,分析哲学与解释哲学不仅在认识论方法论各有不同,而且对于哲学本质及其任务也完全殊异的各具不同特质的哲学思潮。分析哲学与现象学——诠释学是当代西方哲学两大思想主流,尽管许多哲学家都想对其进行融合,但由于它们自身的独特本质,这种融合最后只能采取相互弱化的形式,即在相互若何各自的原则的基础上试图吸收对方的一些观点,如诠释学在强调语言在解释中重要性的同事吸取了分析哲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而分析哲学在繁华分析原则的同事也吸取了诠释学传统里的语境论、历史因果理论。
爱灵魂自我教程 豆瓣
The Tree of Philosophy: A Course of Introductory Lectures for the Beginning Students of Philosophy
作者: 庞思奋(Stephen R. Palmquist) 译者: 翟鹏霄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爱灵魂自我教程 哲学 》 (Philopsychy Trilogy: The Tree of Philosophy)
本书呈现的是一门为期12周的哲学入门课程,旨在开启人们的哲学兴趣,发展个人思考哲学论题的独特视角,帮助初学者唤起、表达并批判自己的洞识。作为一个面对中国学生授课的西方人,庞思奋教授充分汲取了中国思想的养分,并在其专业的哲学素养之外,展现出一种最为可贵的“助产士”精神,一个天才教师的引导智慧。
实用主义:从皮尔士到布兰顿 豆瓣
作者: 陈亚军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0 - 1
实用主义是当代西方哲学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20世纪初活跃一时,20世纪70年代又重新引起西方学术界的重视,衍生出新的变种。本书以最有代表性的7位实用主义大家皮尔士、詹姆斯、杜威、奎因、罗蒂、普特南、布兰顿为对象,较为系统地分析评述了他们的观点,从中可以看出实用主义到新实用主义的思想内涵及其演变。
宗教经验种种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美)詹姆士(JamesW. ) 译者: 尚新建 商务印书馆 2017 - 12
《宗教经验种种》是一部从个人经验角度观照宗教作用的著作。作者用常识和心理科学的事实讨论各种宗教经验,对皈依、悔改、神秘主义等宗教经验进行了探讨,并以伏尔泰、惠特曼、爱默生、路德等思想家的宗教经验为例。书中分析了大量的个体传记资料,叙述生动,情节跌宕,具有很强的阅读性。美国宗教哲学家约翰·斯密评价说:“詹姆士的《宗教经验种种》关涉一个全球论题——东西方宗教经验的多维层面,他的生动实例加上他的精彩描述,激发了国内外好几代读者的兴趣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