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幸福的真意 豆瓣
作者: [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译者: 张定绮 中信出版社 2009 - 1
《幸福的真意》作者投入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钻研人类深邃的喜乐经验,凭借丰富的学养,揭开快乐的真相,使人们重获内心和谐与幸福满足。借由书中的启发,人人都可以通过内在的省思,提升日常生活经验的层次,享受超越自我、得意人生的狂喜。今天,“不快乐”的文明病日益猖獗,你是否发现许多人终生盲目追求,幸福仍像抓不住的青鸟?
人生只有一次,没有人希望自己活得浑浑噩噩。但是,若想活出生命的真意,享受神采飞扬、意气风发的生活,就必须依靠自己把握方向,不为外力所控,充分利用时间与潜能,发挥个人特质,并与宇宙万物相契合。
发现心流 豆瓣 Goodreads
Finding flow: the psychology of engagement with everyday life
6.4 (14 个评分) 作者: [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译者: 陈秀娟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1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体验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戏、阅读、演奏乐器还有工作的时候。
著名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30年前,在大量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心流”的概念。本书阐述了心流理论,进入心流状态的条件,从日常生活中的休闲娱乐、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分析如何进入心流状态,获得最优体验。是一本关于如何提升幸福感和效率,获得积极人生的行动指南。
感觉的自然史 豆瓣
作者: 〔美〕黛安娜·阿克曼著 / Diane Ackerman 译者: 路旦俊 花城出版社 2006 - 6
凡夫俗子的肉身携带着七情六欲,注定是逃不脱感官的五指山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布成一张欲望之网,将我们所有的感觉一网打尽。然而,我们对于自己的感官又了解多少呢?本书作者集诗人与学者于一体,用她的敏感与睿智去梳理文学、神话、历史与现代 |a 科学,引领我们进入感官之旅,去探索感官的奥秘,体味感官的神奇,更细腻地感觉生活的质地。
注意力 豆瓣
6.4 (5 个评分) 作者: 让-菲利普·拉夏 (Jean-Philippe Lachaux) 译者: 刘彦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6 - 5
我们对世界的观察、对周遭环境的感知以及对自己的认知,都来自一扇独特的窗口——注意。注意是记忆与思考的必经之路。然而,人们不断追求完美的注意力,却从未摆脱分心和走神的困扰。为什么集中精力那么难?吸引注意的事物为何“魅力无穷”?跳来跳去的注意真的没有好处吗?是什么让我们不断地分心、走神,又是什么让我们专心致志?
《注意力:专注的科学与训练》详细剖析了注意的脑科学和心理学秘密,描述了注意在生活和学习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全面解读了大脑中关于“注意”的一切谜题,并针对注意力的训练提出了可行的策略。
转变之书 豆瓣
Transitions: Making Sense of Life's Changes
作者: 【美】William Bridges 威廉•布瑞奇 译者: 杨悦 王茜 南方出版社 2015 - 7
从学校毕业、换工作、搬家、结婚、离婚、宠物去世、家人往生……都是人生的改变,布瑞奇用这本书提醒我们:别让这些生命中的改变困扰你,相反,积极把握这些机会,好好与过去告别,迎接一个重生后的自己,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有意义吧。这部《转变之书》是作者最受肯定的作品之一,出版三十余年来,始终广受读者欢迎,曾获选为“史上最重要的五十本成长经典”,是美国历年来最畅销的成长书之一,帮助了数以万计读者面对生命中的转变,顺利渡过人生的难关。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豆瓣
7.9 (11 个评分) 作者: 孙隆基 中信出版社 2015 - 11
【内容简介】
◎孙隆基先生最负盛名之作,全新修订版问世
◎入木三分的文化批判,80年代知识界的著名战斗檄文
◎重新理解中国文化语境下的“国家与社会”“个人与世界”
----------------------------------------------------------------------------------------------------------------------
良心、人心、关心、攻心、掏心、交心、以心换心——“心”在中国文化中起着怎样的组织和主导作用?
终身、人身、翻身、出身、修身、舍身、身不由己——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用没有精神性的“身”来称呼自己?
几千年来,“安心”与“安身”的愿望如何构建起了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个体的习惯又将如何反映出民族的劣根性和国家的政治格局?
孙隆基先生把中国上下三千年当做一个“长时段”,用结构观念——针对特定范围的一种共时性设定——来研究中国历史和这种历史延续所生成的文化特征。其匠心独运之处在于,不是泛泛地罗列出这个民族的国民的劣根性,然后提出老生常谈的补救之道,而是用近乎千刀万剐的切割,给人以深处其间而欲全力挣脱的浓烈感觉,从而达到文化批判的深远诉求。
【编辑推荐】
1、本书探讨了“个人”与“社会”在20世纪的中国受到哪些因素的左右。“仁者,人也。”中国传统思想影响了多少人的心理结构?中国人缘何缺乏自我自主意识?这些问题都可在本书中窥见一斑。
2、本书中谈到的“深层结构”并非历史时序,也不属于逻辑意义上的因果关系范围,而是讨论了中国的共时性设定。书中的许多历史例证并非一一列举所谓国民“劣根性”,而是从中国历经变化后仍保持自我认同的这个角度,对中国文化做出全面深刻的批判。
青春期 豆瓣
作者: 劳伦斯·斯腾伯格 译者: 戴俊毅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7 - 5
《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第7版)是研究青少年的心理学名著。在美国有47个州、280多所学校采用该书作为教材,其中包括康奈尔、威斯康星等著名高校。在这本令人信服的教材中,世界闻名的青少年研究专家劳伦斯·斯滕伯格以清晰、易懂的写作风格,展现了对青春期的科学研究。
异常心理学(第6版) 豆瓣
Essentials of Abnormal Psychology
作者: 【美】马克·杜兰德(V. Mark Durand) / 【美】戴维·巴洛(David H. Barlow) 译者: 张宁 / 孙越异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 - 2
《异常心理学》(第6版)由世界著名异常心理学家杜兰德和巴洛博士共同编著而成,是一部用多维、整体的视角看待异常心理的优秀著作。本书采取“科学家型实践者”的取向,整合了生物、心理和社会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从行为的、认知的、生物的和社会的研究发现中描绘异常心理学中的问题,呈现了完整而丰富多彩的异常心理学画卷。书中列举了大量真实案例,每章始于案例,且围绕案例进行阐述。在本书中,每种障碍都被分为三个层次进行介绍,包括临床描述、病因和结果。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关注并讨论了毕生发展因素对异常心理的表现和治疗的影响,注重文化多样性现象并描述了当前对各种心理障碍文化特异性和普遍性及扑朔迷离的性别影响的思考,更加关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预防在心理障碍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心理咨询面谈技术(第四版)(万千心理) 豆瓣
作者: John Sommers-Flanagan / Rita Sommers-Flanagan 译者: 陈祉妍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4 - 1
这是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经典教材。本书几乎囊括了心理咨询初学者所需要了解的关于面谈的一切事情:从临床面谈的基本理论到各种实践技术,从非指导性的技术到各种高级的指导性技术,从一般的面谈过程和阶段到与特殊群体的面谈……更有大量的实际案例与临床趣闻。经过全面的修订,新版对咨询面谈的阐释更加透彻、深刻,文笔更加精彩、简洁。新版主要特色包括:
● 更强调将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
● 增加全新的一章,主要是关于特别不愿意参与临床面谈的来访者和灾后抚慰等对临床面谈提出特殊要求的情境。
● 增加了有关动机面谈、焦点解决以及建构主义方法的全新内容。
无论是心理咨询的初学者,还是已具有相当临床经验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阅读本书都能让你获益良多。
万千心理:心理治疗实战录 豆瓣
作者: 巴史克(Michael Franz Basch) 译者: 寿彤军 / 薛畅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4 - 1
作者巴史克本身拥有二十多年心理动力学及精神分析取向的教学与实务经验,他以自己曾经接触、督导的个案为例,一方面呈现治疗师和个案之间的对话,一方面完整记录在真实的治疗情境里,治疗师会面临到的各种情况、难以避免的错误、如何采取应对措施,以及在何时做适当的介入。
本书的作者巴史克受过严谨的医学训练,古典精神分析的熏陶,自体心理学的沉浸以及对现代认知神经科学的理解,令他足以拨开理论的迷雾,专注于实务,用美式思维特有的简洁、具体和浅白,对心理治疗过程进行解剖,让读者明明白白地了解,治疗师的每一句话背后蕴藏着什么,目的为何,也让读者清清楚楚地看到,个案是如何在治疗师的关注、理解和有目的地推动下获得改变的。
变态心理学(第12版)(万千心理) 豆瓣
作者: 克林 译者: 王建平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6 - 1
本书作为变态心理学领域中历久弥新的经典教材,历经四十余年修订,在一代又一代心理学教师和学生的支持下与时俱进。
本书第12版率先以DSM-5为标准进行全面更新,并对DSM-IV-TR和DSM-5进行了细致的比较,让所有变化一目了然。
除此之外,本书保留了原有编排体系的特色:
◆ 让素质—压力这一综合范式贯穿于对各类精神障碍的阐述之中;
◆ 将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紧密结合,实现两方面的联系与平衡;
◆ 提供大量阅读材料以从个体、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帮助读者加深理解。
这是一部畅销40年的经典变态心理学教材,全面介绍了变态心理学的当前研究进展、理论与治疗方法,备受赞誉。本书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变态心理学的概论与历史回顾、当前的研究范式、诊断与评估以及心理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11大类的心理障碍以及相关的法律与伦理问题。新版增加的新内容包括:最新的临床案例专栏和探索发现专栏;同时更新了与最新的DSM-5有关的内容,采用了大量的图表阐释DSM-5与之前的诊断标准之间的异同。
助人技术 豆瓣
Helping Skills:Facilitating Exploration, Insight, and Action (Third Edition)
作者: [美] 克拉拉·E·希尔(Clara E. Hill) 译者: 胡博 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 5
本书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全书根据希尔教授的“探索—领悟—行动”的三阶段模式,提出了一种将当事人中心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以及认知行为理论整合起来的方法。书中主要介绍了探索、领悟、行动这三个阶段的理论基础和具体的基本技术,每种技术都包括为何使用这种技术、如何使用这种技术、使用该技术的例子、使用该技术的效果、使用该技术遇到的困难以及有益的提示,最后还包括练习或活动。本书特别适合作为心理咨询方向学生咨询技术实践课的教材,也可作为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变态心理学(第6版) 豆瓣
Abnormal Psychology(6th Edition)
作者: [美] 苏珊·诺伦 - 霍克西玛 译者: 邹丹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7 - 7
一本书让你了解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强迫症、恐怖症、孤独症等各种异常心理的成因、诊断和治疗手段。异常心理和行为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们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钱铭怡、桑志芹、王登峰、苏彦捷、徐凯文、高隽等国内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界六位权威专家审定!
为什么人们会抑郁甚至产生自杀倾向?为什么有些人对社交感到焦虑和恐惧?我们在经历创伤后为什么难以走出阴影?为什么有些人自恋而有些人自卑?赌博和毒品为什么让人上瘾?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异常的体验,无论是我们自己还是家人和朋友。异常心理和行为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们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变态心理学(也译作异常心理学)是对各种异常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苏珊• 诺伦- 霍克西玛是该领域的领军者,曾担任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她所著的《变态心理学》(第6版)是美国高校中广泛采用的变态心理学教材。作者基于最新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以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连续谱模型为视角,结合相关个案和前沿研究,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各种心理障碍的症状、诊断、成因和治疗手段。作者始终强调心理障碍的连续性,即正常与异常之间并不存在泾渭分明的界限,同时注重实证性和整合,关注文化和性别的作用。第6版不仅根据DSM-5进行全面修订,对章节进行重新编排,而且书中详细列出了DSM-5诊断标准以及相对于DSM-IV-TR的变化。此外还更新了300多篇参考文献,其中80%都是2010年之后的文献。
《变态心理学》(第6版)既是一部科学、严谨的科学著作,而其引人入胜的写作风格以及贯穿全书的非常人物、个案研究、灰色地带、批判性思考等各种专栏和图表,也会让读者对心理障碍产生更多的感性认识,进入心理障碍者的主观世界。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变态心理学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工作者在实践中参考,同时也有助于普通读者正确地认识异常心理和行为。
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 豆瓣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9th ed.)
作者: David R. Shaffer / Katherine Kipp 译者: 邹泓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6 - 1
《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9版)》介绍了从产前发育一直到青少年时期的发展进程,系统阐述了关于生理、认知、智力、语言、情绪、人格、性别角色意识以及社会性等重要发展领域的各种理论观点和重要研究。第九版更是从家庭以及社会两个方面着重分析了发展的背景对儿童心理的重要影响。《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9版)》以其生动详尽的内容、对读者的疑问和关注点的精确把握、可供读者检验学习效果并激发思考的练习题目,成为广受欢迎和好评的发展心理学教材。
教育心理学(第10版) 豆瓣
Educational Psychology Theory and Practice
作者: [美]罗伯特·斯莱文 译者: 吕红梅 / 姚梅林 等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6 - 8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教授罗伯特• 斯莱文撰写的《教育心理学》(第10版)是一部堪称典范的心理学教材,在内容体系的构架、事例的科学性、实用性以及可读性等方面广受赞誉。
本书不仅介绍了教育心理学领域内的主要理论、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与方法,而且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将理论与实践明确地联系起来,教会读者如何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迁移到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成长为一名“有意识的教师”。作者秉承了理论知识与实用策略并举、多元教学理念与方法并存的特色,每一章都以一幕场景开始,阐释该章强调的实践问题,之后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和“有意识的教师”专栏则提供了进一步的具体策略,以供教师用来改善学生的学习。
第10版对全书进行了修订,增补了新实例,精炼了语言,删除了过时的或无关紧要的内容,补充了教育心理学近十年来的新进展及656 篇新的参考文献。
《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第10版)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供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的教师、学生及研究者使用,也适合各类教育工作者参考阅读。
教育心理学(原书第12版) 豆瓣
Educational Psychology:Active Learning Edition
作者: 安妮塔•伍尔福克(Anita Woolfolk) 译者: 伍新春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 9
国际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会(APA)教育心理学分会前主席伍尔福克代表作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伍新春领衔翻译
教育心理学领域权威、经典教材
使用范围最广、最为畅销的心理学教材之一
国际教育心理学领域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教材
西北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白水分校等百所美国高校采用教材
◆ 内容简介 ◆
自《教育心理学》(第1版)出版发行以来,这个领域取得了许多振奋人心的发展成果。第12版继续沿用以往的风格,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强调有关儿童发展、认知科学、学习、动机、教学和评估等各方面研究中蕴含的教育启示和应用。你可以从本书中了解到,如何将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获取的信息和理念运用于解决日常的教学问题。为了有助于探索研究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本书提供了大量的案例、课堂片段、个案研究和实践指南,甚至归纳了那些有经验的教师自己总结的教学法宝。当你认真阅读本书时,一定可以感受到教育心理学巨大的实用价值,它能够为那些热爱教学和热爱学习的人提供独到的见解和重要的知识。
同时,本书继续保留了原来版本中新颖、独特的自主学习形式。如果你掌握了这些自主学习的模块,就会变得更有自我调节能力,从而能够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业。
犯罪心理学 豆瓣
10.0 (7 个评分) 作者: 柯特·R.巴托尔(Curt R. Bartol) / 安妮·M.巴托尔(Anne M. Bartol) 译者: 李玫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7 - 8
本书旨在用心理学的观点探讨犯罪问题,整合近年来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案例,全面而深入地阐述当代犯罪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本书涉及犯罪行为的界定与分类;犯罪行为的发展因素、生物因素及学习和情境因素;攻击和暴力行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异常人格的犯罪行为;心理失常的犯罪行为;伤害、杀人和家庭暴力;校园暴力;职场暴力;恐怖主义行为;性侵害行为;侵财犯罪行为;跟踪骚扰行为;网络欺诈行为;药物滥用与犯罪等内容。本书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材料新鲜,多元包容,是一本难得的犯罪心理学佳作,可供公安、检察、法律、司法等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及对犯罪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学习和参考。
成功心理学 豆瓣
Psychology of Success: Finding Meaning in Work and Life, 5e
作者: [美] 丹尼斯‧韦特利 译者: 顾肃 / 刘森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6 - 7
批判性思考成功的经典力作
时间和金钱管理、沟通和人际关系的基本法则
打破“成功学”迷思,用系统、科学的心理学工具实现专属于自己的成功
...................
※编辑推荐※
拥有一份大有前途的工作,可又怀揣其他的梦想,这时的你究竟该如何选择?当事业遇到瓶颈、希望寻求突破,可又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改变心存疑虑时,在这样布满自我危机的十字路口,你又该何去何从?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哪一条才是真正通往成功的道路?《成功心理学》将带你批判性思考成功,重新审视自己的梦想、价值观、兴趣、技能、人际关系等,发现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功。
《成功心理学》以重新定义成功为基础,以心理学为展开思考的工具,不提供可复制的成功模板,只为鼓励你探索成功的多样性。本书将使你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擅长的技能,探求真正的兴趣所在。在积极的自我管理过程中,你将学会合理规划时间与金钱的技能,精进沟通技巧,灵活应对他人建议,有效处理负面批评。阅读本书,你将摆脱不加思辨的从众心态,不再为既定的社会规则、等级观、价值观等所束缚。更清晰的自我将使你更坚定地走在想走的道路上。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以成功为主题的心理学教材,出版至今已再版5次,长销不衰。
本书从重新定义成功出发,以心理学为脚手架,逐层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成功的概念以及对每个人而言有意义的成功。通过平实的语言、多样的图表以及练习与活动来引导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鼓励读者在寻找自我与不断自省的过程中探索自己的成功。本书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解心理学理论与知识,并且配有众多丰富的真实案例。这使读者在认识自己、发掘自身能力、增强自信与自尊的同时,还能切实地提高自我管理与沟通等实际技能。读者还可以在阅读的同时通过“个人日志”追踪自己进步与改变的过程,实用性极高且不乏趣味。
本书不诉诸空洞的宣言,只告诉读者这样一个简单的理念——每个人都可以切实地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而只要找到自己,并在此基础上良好地管理自己,这就是成功。
...................
※名人推荐※
作为一本非典型大学教材,本书从心理学角度集中火力,简明扼要地讲清楚了三个生活中的关键问题:如何定义成功?如何发现自己?如何达到目标?最难得可贵的,就在于不仅指明目标,更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庄鉴韬,《中国汽车画报》出版人兼主编
所谓的成功可能不在于对物质的占有,或者名利双收,很可能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在人生经历中体验了快乐,快乐才是幸福的真谛,成功也就寓于其中了。
——杨洪波,《卓越理财》杂志出版人、卓越美术馆总经理
这绝不是又一本成功学鸡汤。这本书从心理学和社会学专业角度系统解答了人们对于成功的困惑。知易行难,而本书结构化的练习让你不仅知道,并且能够做到。推荐每一位正处在人生迷茫阶段的年轻人一读,一定可以改变你的旅程。
——寺主人,“女神进化论”创始人
一本从心理学角度剖析“成功”的上佳之作。对于充斥着各种心灵鸡汤、伪心理学畅销书的图书市场来说,本书如同一股清流注入其中。推荐给每一位希望拥有更积极的心态、渴求获得更完满的人生,以及爱好心理学的读者朋友。
——罗文益,知乎心理学达人
变态心理学(原书第3版) 豆瓣
作者: [美] 德博拉 C.贝德尔(Deborah C. Beidel) / 辛西娅 M.布利克(Cynthia M. Bulik) 译者: 袁立壮 2016 - 10
戴安娜王妃是如何战胜神经性贪食症的?
想变性的男人的大脑竟然与正常女性的大脑非常相似?
为什么自杀会传染?
如果怀疑自己患了抑郁症,该怎么辨别?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感兴趣,那么快翻开这本有趣又有益的《变态心理学》吧。
本书是一部优秀的变态心理学教材,由该领域三位权威专家共同编著,且被美国众多大学采用。它清晰、有趣、可读性强,深受教师和学生喜爱,不但适合教学,也适合学生和心理健康从业者自学,更推荐每个关心自己和亲友的读者阅读。书中包含诸多完整的案例和名人的故事,读者可以从这些真实故事中感受到变态心理学与自己的生活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了解正常与异常的区别仅在一线之间,并学会如何保持心理健康,或从心理异常中恢复。
相对于同类书,本书的特色如下:
● 文字简单易懂,内容全面详细,编排生动活泼
本书写作风格顺畅灵活,易于阅读和消化,本科生或大众读者都可以轻易理解。完整案例、个案对比、证据检验、研究热点等各种栏目的编排使内容丰富、全面且活泼。
● 涵盖众多真实案例,帮助读者理解异常行为,增长人生智慧
本书通过丰富的临床资料,如插图、个案史以及个案自述,吸引学生更好地了解变态心理学,同时还能帮助他们掌握重要的概念。作者生动的描述使每个个案变得鲜活,让读者在阅读时引以为鉴、防微杜渐,在别人的故事里增长自己的智慧。
● 三位变态心理学权威专家心血之作,学术研究与临床实践达到完美结合
本书的三位作者均是变态心理学领域的权威专家,不但在学术上有深厚造诣,在教学和临床实践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本书所有个案均取材于作者的临床实践,结合扎实的理论叙述,使本书成为不可多得的学术研究与临床实践完美结合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