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精神分析诊断(万千心理) 豆瓣
9.2 (6 个评分) 作者: (美)麦克威廉斯(McWilliams, N.) 译者: 鲁小华 / 郑诚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5 - 7
《精神分析治疗》、《精神分析案例解析》、《精神分析诊断》这三本南希·麦克威廉斯博士的经典著作,是本领域公认的、每一个心理咨询与治疗学习和执业者必备的参考书。
本书汇聚了各家现代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也汲取了神经科学的最新进展以及实验研究和荟萃分析的研究结果。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人格诊断概述。主要介绍精神动力学人格诊断的特征、精神动力学框架内各学派对人格诊断的观点、人格的形成、防御与人格的关系等。第二部分为人格诊断各论。依次介绍了反社会、自恋、分裂、偏执、躁郁、自虐、强迫、癔症样、解离人格。对每种人格都从这一人格特征的驱力、情感、气质、防御形式、人际关系、自体状况、移情反移情、鉴别诊断和治疗等维度进行分析。
精神病理学 豆瓣
作者: 许又新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1 - 1
《精神病理学(第2版)》第1版于1993年6月面世,第1次印刷5000册,但几年后即已售完。1998年6月加印4000册,近几年来也难以从书市购得。可见,精神病理学的基础知识对特定读者群还是相当需要的。第1版内容有些地方不很完整。由于考虑到尽可能避免重复和减轻读者经济负担,当时已在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和《神经症》一书的有关内容就一律从简或完全不录。现在看来,这样做似乎欠妥。
在精神医学广阔的领域中,把精神障碍看作一个心理社会概念(psychosocial concept)似乎最为可取。看来,这也是唯一能够最广泛地(包括各种非医学专业)被接受的描述性概念。所谓描述,只限于对事实和现象的辨别和界定,它本身不涉及任何理论性假设,如精神障碍的根本性质、可能的原因、病理基础和发病机制等。描述性概念的好处是可以避免讨论一开始就纠缠于谁也说不服谁的争论,又有利于不同专业之间发展共同的语言。如果我们看到,现在科学的发展有赖于不同学科和专业之间的互相影响和渗透,描述的价值便不容低估了。生物学家完全不必担心他们会丢失任何领地,因为用生物学的观点方法对精神障碍者进行卓有成效的研究总是可能的。
简而言之,精神障碍从心理社会角度看是异常的和不可取的。分析起来,精神障碍的诊断包含心理学的和社会的两种标准,缺一不可。举例说,杀人是不好的,杀人者在人口中恐怕不到百分之一。可见,它也是异常的,但这只限于社会标准。如果杀人这一行为不与任何心理学的异常直接相联系,也就是说,杀人时没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绪、智力等的任何明显异常和紊乱,那么,这种杀人便不构成精神障碍。这一点在司法鉴定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有人仅仅根据犯罪情节本身的异常便认为罪犯有精神障碍,审判员若给予驳斥和否定,那是有充分理由的。再举一例,国际疾病分类(ICD一10,1993)规定,精神发育迟滞的确诊必须符合两项:①智力功能水平低下;②适应正常社会环境中日常要求的能力低下。前一项是心理学标准,后一项是社会标准。单纯智力低下(通常用IQ低于70作为指标)或者单纯社会适应能力低下(例如,不能自理生活、缺乏人际交往技巧或劳动能力)都不足以确诊为精神发育迟滞。
像阿德勒一样思考和生活 豆瓣
アドラー人生を生き抜く心理学
作者: 岸见一郎 译者: 郑舜珑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8 - 2
对于活得很痛苦的人来说,阿德勒的话语代表希望。 因为阿德勒不要你追溯过去寻找原因,而是告诉你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引起广泛共鸣的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精髓, 透过岸见一郎清晰扎实的理论与实践的调和,交织他自身的人生体验与哲学, 因此成为岸见一郎至今写得最好的一本书。
人类,是只能被创伤玩弄的脆弱存在吗?
这本书告诉你:
即使过去无法改变,“现在”以及“未来”也可以改变。 挣脱心理创伤,带着强烈的意志、勇气与希望, 坚强努力,好好过完自己的人生吧。
也许你因为挫折与不被爱, 将自己的人生停滞在看不到希望与幸福的牢笼里。 你沮丧、夜不成眠,甚至必须求助药物或医师的协助。 你渴望抓住一根浮木,带给你勇气,去面对人生中各种困难的课题。
岸见一郎说: 人生很苦,特别是对那些很认真活着的人来说更是苦。 但人生对每个人一视同仁,不会仅仅只有苦。
阿德勒说: 其实我们是在这个地球上放松休息。 活着很辛苦没错,但我们其实可以不用过得那么严肃, 并感受活着的喜悦。
敢与人生的课题一决胜负的人,内心反而不会感到焦躁。 而不管现实状况如何,只要面向未来,同时活在此时此刻, 就越来越没有必要担心未来的事。
树木不会移动,若隔壁的大树挡到它, 它便难以获得足够的日照,无法长得高大。 但人可以移动,只要我们愿意, 我们可以离开阴影,移动到有日照的场所。
占有还是存在 豆瓣
To Have or To Be
8.8 (10 个评分) 作者: 埃里希·弗洛姆 译者: 李穆 等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14 - 11
本书是著名精神分析学家、人本主义哲学家弗洛姆的最后一部著作。本书中,他对自己多年来关于资本主义社会所崇拜的人类生存方式的非人道化影响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总结。弗洛姆区分了两种不同形式的生存方式,即占有和存在。重“占有”的生存方式的基础是以利润为取向的社会,重“存在”的生存方式则会创造性地运用人的力量。他对消费社会的反人道、对人的潜意识的操纵,以及为稳定社会经济制度而进行的蓄意消费刺激,都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并提出了变革性的纲领见解。
被讨厌的勇气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豆瓣
嫌われる勇気:自己啓発の源流「アドラー」の教え
8.1 (463 个评分) 作者: 岸见一郎 / 古贺史健 译者: 渠海霞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 3
「被讨厌的勇气」并不是要去吸引被讨厌的负向能量,而是,如果这是我生命想绽放出最美的光彩,那么,即使有被讨厌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双手双脚往那里走去。」
「因为拥有了被讨厌的勇气,于是有了真正幸福的可能。」
你是否常常对繁琐的生活感到乏味?
你是否时时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疲惫?
你是否认为人生的意义越来越模糊难见?
我们如何能够在繁杂的日常琐碎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用自己的双手去获得真正的幸福?
这一切的答案尽在这本《被讨厌的勇气》中!
★日本亚马逊2014年度销售冠军,连续300天雄踞销售榜首!
★蔡康永、张德芬 陈文茜、曾宝仪、勇气推荐!
★张沛超、胡慎之、动机在杭州 作序推荐!
★阿德勒思想拥有改变人一生的力量。剩下的就只有能否鼓起迈出一步的“勇气”
当代心灵哲学导论 豆瓣
作者: [美] 约翰·海尔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1
《当代心灵哲学导论》既是一本学生的教科书,又是一部严肃的哲学著作。它结构合理、见识广博、资料新颖、题材广泛,写作方式清晰易懂。通过大量的事例,将观点阐释得很清楚,几乎适用于所有关于心灵哲学的本科课程。这《当代心灵哲学导论》是为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写的,它对当代心灵哲学的种种观点做了一番很精彩的批判性的介绍……它不仅能够在课堂上,而且能够在专业刊物上引起有益的争论。
奸的好人系列 全5册 豆瓣
作者: 李民傑 / 江健勇 平凡企業顧問有限公司 2008 - 5
详细描述:這個世界有三種人:第一貧窮被看不起;第二雖然富裕但卻不受歡迎;第三無論貧富都被尊敬、佩服、歡迎。因此,你決定要做一個不論身份地位都受人尊敬、歡迎的人抑或即使富裕卻被輕忽的人呢?關鍵性是你懂不懂得如何哂谩队∠笙茨X術》這本書。  若一個人對本書所含蓋的概念、技巧和手段「閱而不修」等同入寶山空手而回。但是,你若選擇對書中的技巧和手段「閱而勤修」,不論你貧窮富裕,從此你將是市場上少有受人尊敬與歡迎的「危險人物」。  「奸的好人」系列作品的作者向你發出警告:「世上任何一種厲害的資訊,都是雙刃的,可以幫人,也可能害人。法律可以幫人,同時也害過不少人,但我們不能洠萦蟹伞M瑯拥模侄慰梢詭腿耍斎灰矔Φ饺耍覀儾荒軟]有手段。Spiderman(蜘蛛俠)電影中男主角的叔父說:「With great powers, come great responsibilities.」(能力越大,責任感就要更大。)」本書特色有洠萦邢脒^,你在他人心中的印象是如何?地位如何? 1.「喜歡你,相信你,尊敬你,佩服你,崇拜你」? 2.當你在他們面前時,他們假裝喜歡你,趁你不在時卻陰損你? 3.根本不把你放在眼裡,奚落你,瞧不起你,揶揄你,貶低你?這些社會背後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你該如何自處、自立,尋找你本身的定位?  當你太在意他人對你的看法,你會活得很痛苦,假如要遷就大眾,迎合大眾,你將失去自我,活不出個性,你只不過是他人「眼光的奴隸」,你絕非是個「人物」;倘若你另走極端,獨活在自己的世界,你將是最不受歡迎,遭受排擠的人。  顛覆傳統思考,震撼「人性」,「奸的好人」系列作品五:「印象洗腦術」——收買人心的絕技,協助你穿越社會背後的「人際戰爭」,徒步從黑暗的人際叢林移民到每個人心中「偶像」光輝的城市。  兩位權执髱熃棠阍鯓幼屓藢δ阌猩羁痰挠∠螅谝淮我娒婢妥屓擞X得你是專業人士,你還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偷取對方心中的各種印象,如:「智者、老實人、權威者、情人、偶像」等,然後把這些印象「種」在自己的身上,而使對方很自然在你的身上看到他心中「印象」的投影。  印象是可以偷,又能播種——除了這這本「印象洗腦術」,你不可能有機會學到這種技巧!  你會從本書發現:騎劫對方心中偶像的光環套在自己的頭上,比影響他人的情緒更值得,因為每個偶像都代表著各種不同情緒和價值觀,通常一個「偶像」就會附帶著很多好情緒,偷「偶像」的手段會比你想像中容易。  修煉《印象洗腦術》就像吞噬上帝的第二粒禁果,盜取毒蛇口中的珠寶,這是既恐怖又偉大的力量,能夠收買與操控他人的靈魂,請小心!作者簡介李民傑  年輕時乃膽小懦弱者,後熟讀各種權种g,完全改變其人生觀:以思考方法,價值觀,權质侄萎斪魅松龑殹T温氺逗M馍鲜泄荆_創該公司十數年來,最高的銷售記錄:用一天的時間即可完成公司一個月的銷售額。由於沉迷宗教修煉,隻身遠赴香港拜師,椋蓍T專修三年。現任職兩家公司之執行董事。曾受國際銀行邀約作演講,乃金融產品爭相邀約的行銷策略顧問。江健勇  研習NLP(神經語言程式學)多年。旅居加拿大九年,在加拿大NLP培訓中心(NLP Canada)受訓。擁有NLP高級講師和催眠師專證。為國際企業機構、保險、傳銷等大型企業,如:Intel,John Hancock,Prudentail提供專業內部培訓與行銷策略顧問,是各電視電臺爭相邀約的節目嘉賓。強調不斷學習,不斷分享的觀念。  2002年兩人創辦『權直ǖ馈徽n程,傳播『奸的好人』之思想。2005年11月兩人合著《勾魂奪心洗腦催眠》一書,上市後首次在新馬兩地打敗外國作家,如:《藍海策略》,劉墉的《以詐止詐》,《達文西密碼》,2006年成為新馬兩地第一暢銷書。  出版作品有:《勾魂奪心洗腦催眠》、《財色戰場》、《冷血救世》、《心魔行銷》、《印象洗腦術》
死亡回忆 豆瓣
Life After Life
作者: [美国] 雷蒙德·穆迪 译者: 夏乐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7 - 5
临死前的一秒钟,我们会看到什么?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雷蒙德·穆迪博士在研究过150个濒死体验者(经历过“ 临床死亡”后复生的人)的案例之后为人们揭开了死亡的迷人真相:
“所有的烦恼都消失了,只有和平、舒适,安详……”
“我进入水晶一般明澈的光,很美,很亮,非世间言语能形容,散发着无限的爱……”
“在一刹那间,我快速回忆起这一生从小到大每一件事情,清晰异常……”
这些 “ 复活” 的人从此不再恐惧死亡他们亲身体验到 死亡是通向……
《死亡回忆》一书彻底改变了一般人的死亡观念掀起了探索生命科学的热潮,本书自1975年上市以来 创下了全球销量1300万册的记录, 仅在中国台湾就销售了100多万册。
背离亲缘(上下册) 豆瓣
Far From The Tree—Parents, Children and the Search for Identity
8.8 (5 个评分) 作者: [美]安德鲁·所罗门(Andrew Solomon) 译者: 简萱靓 / 谢忍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 - 2
「生命因困苦而丰富,爱则因为必须努力而深刻。」
「珍贵的并不是苦难本身,而是我们队苦难如同珍珠般的包容。」
养儿育女,绝不是完美主义的游戏。
西方有个谚语:「苹果落地,离树不远」,也就是「有其父必有其子」。但事实却是,世上有许多孩子都落到了别处,可能是几座院子外,也可能落到世界的另一端,完全背离父母的预期和想象,而这些家庭也因此走入完全不同的人生。
作者安德鲁·所罗门起初因为自己所经历的人生伤痛于是开始关注水平身份的社会和家庭问题,他同性恋的身份令父母忧心和震惊,自己也深受抑郁症的困扰。在成功治疗抑郁症后,他开始从自身的经历和痛苦中寻找身份的认同。作者先后走访了300多个家庭,访谈的对象从西方白人父母到巴厘岛的聋人父母,还有非洲卢旺达种族大屠杀中幸存的女性,以长达10年的时间来观察他们的生活、变化、发展及认同,收集的资料将近4万页。
本书总共探讨了十种类型的情况,作者用一种独立章节但又互相联系的结构呈现出当孩子有水平身份时家庭成员所面对的一系列问题。书中第一章为总论,作者详述了自己身份认同的痛苦经历及为何写作本书的原因,第二到第六章讨论的是几种罕见但又令人非常担心的儿童生理疾病或障碍(听障、侏儒、唐氏综合征、自闭症、精神分裂症),第七到第十二章讨论的类型看上去更像是社会问题,分别是身心障碍、神童、遭奸成孕、罪犯及跨性别,作者以这些家庭中出现的问题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经历和心理发展过程,来反映这些父母和真实世界的互动,无论我们身边是否出现这样的孩子,是否出现这些难以解决的困难,都应该反思和思考他们的经历和痛苦的来源,并且引起对我们自身和未来社会各种心理问题和疾病的理解和关注。
「安德鲁·所罗门的书让我们又一次体会父母的爱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这本奇书将我们带往常人难以想象的境遇,那里,父母们不管遭遇多大阻力,也要让自己的孩子感觉不同。」——前美国总统克林顿
「安德鲁·所罗门充满原创力,他的写作为21世纪人类的权利宣言打下一段充满智慧的基础。人类不论种族和宗教,皆具有生存、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往后,这项权利还要扩充:人类不论具备何种身份认同,都具有心理上获得接受的绝对权利。」——Eric Kandel埃里克·坎德尔 诺贝尔生理学得主
2012年《经济学人》最佳图书(Economist Best Books of 2012)
2012年《纽约时报》最佳图书( New York Times Best Books of 2012)
2012年《时代杂志》十大非文学类最佳图书(TIME magazine Top 10 Nonfiction Books)
荣格分析心理学导论 豆瓣
Introduction to Jungian Psychology: Notes of the Seminar on Analytical Psychology Given in 1925
8.0 (5 个评分) 作者: [瑞士]C. G. 荣格(C. G. Jung) / [美]威廉·麦圭尔(William McGuire)编(1989年版) 译者: 周党伟 / 温绚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 - 9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对现代心理学甚至东西方思想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所开创的分析心理学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流派。荣格与弗洛伊德共同开创了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范式,共同建立了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由荣格担任主席;设立第一份国际精神分析杂志,由荣格担任主编;荣格所工作的医院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代精神分析师实习的地方,他所提出的分析师必须接受分析和督导才能进行分析实践,以及面对面分析的设置等观点,依然影响着今天的临床心理学。
当荣格还在誊抄和绘制《红书》的时候,他在1925年用英语展开了一系列的讲座。荣格在这部讲座集中对自己的思想和理论的来源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阐述了他的博士论文内容以及他的表妹的故事,同时他还指出了自己和弗洛伊德之间的差异。通过引用《红书》中的内容,他将自己的思想和理论发展与个人的经历结合在一起,完整地呈现出分析心理学的起点和基础。而这些讲座是在他创作《红书》的后期进行的,此前荣格没有公开讲过这些内容,之后荣格也没有再如此系统地谈过。书中还包含大量荣格与自己早期的学生进行的互动,通过解答第一代分析师在讲座中的提问,荣格将自己的思想起源公开地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梳理。
本书曾在1989年出版,但没有得到广泛的理解。2009年《红书》的出版使这部作品有了新的意义,资深荣格学者索努·沙姆达萨尼认为本书在荣格所有作品中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于2012年将本书重新修订并编辑出版。本书可以被视为《红书》的姊妹篇,对于理解分析心理学提供了重要的入门辅助材料和理论研究资料,独一无二,非常珍贵。
荣格心理学七讲 豆瓣
作者: [美] 卡尔文·霍尔 / [美] 弗农·诺德比 译者: 冯川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 5
本书对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的生平及思想进行了梳理,将他一生研究的精华注入其中,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极富个人魅力的思想家。如果想了解荣格派的心理学,这本书是一部非常好的导读作品。
本书深入浅出地对荣格的心理学进行了系统的介绍,相对弗洛伊德的学说用性欲和童年创伤来分析成人心理而言,荣格的学说会让我们对自己人格的完善充满信心。因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给我们指出了更广泛的心理成因和更多样的分析方法。正如荣格本人指出的那样:"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不是要使病人进入一种不可能的幸福状态,而是要帮助他面对苦难具有一种哲学式的耐心和坚定。"荣格的著作是智慧和灵感的不竭源泉,人们可以反复阅读他的著作,不断吮吸这源头活水,从中获得对人生对世界的新认识。本书已由著名荣格研究专家四川大学文学院冯川教授翻译,文字准确流畅。本书在文学领域和心理学领域具有广泛的读者。
原生家庭 豆瓣
Toxic Parents
8.3 (106 个评分) 作者: (美)苏珊·福沃德博士 / (美)克雷格·巴克 译者: 黄姝 / 王婷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阳光博客 2018 - 5
不健康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
这是一部振聋发聩的家庭心理疗伤经典之作。苏珊·福沃德博士通过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量真实素材,分析了不健康的原生家庭是如何伤害子女,并特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的。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主旨并不在于控诉这样的父母,而在于传授具体的对策,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获得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这本书的作者苏珊·福沃德对我有特殊的影响。在北京大学学习时,一次在图书馆借到了一本书《情感敲诈》(Emotional Blackmail),这本书让我读得很过瘾,尤其是长期困扰自己的一些东西一瞬间就明白了,这种理解来得相当简单容易。那时我就想,为什么不这样写书呢?为什么非得将书写得晦涩难懂呢?
也许这是一个重要的起因,为什么我自己的书会写成我现在的风格。
——武志红
读到流泪,所有被自我怀疑,焦虑,不安全感的所困扰的孩子都应该看一看。
——读者评论
终于明白我那莫名的烦躁、焦虑、愤怒真正的来源,为什么十年前没遇到这本书呢?可惜,早点遇见就能早点解脱。
——读者评论
阅读这本书的根本意义在于,我们要完成一个“阻断”。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但当我们检视和察觉了自己的“毒素”之后,当我们逐步完成了“疗毒”过程之后,我们能做的、也必须要做的是,拿出信心和勇气“阻断毒源”。做一个更好的自己。为了我们,为了我们的孩子。
——豆瓣网友
才看到前言就激动掉泪了,就好像自己想了很久的话被人写了下来。
——豆瓣网友
释梦(升级版) 豆瓣
作者: 朱建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 1
梦,潜藏我们心灵深处的“原始人”的来信。
在梦里,充满寻常世界的喜怒哀乐,
也遍布无法捉摸的情节和形象。
几乎每天都陪伴我们的梦,
到底反映和预示着什么?
心理学家朱建军,为我们掀开梦王国神秘的面纱。
懂梦、释梦,才能认识和理解自己,并最终和自己和解。
《释梦》是国内意象对话创始人朱建军教授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关于梦的解析的权威性著作。在对梦的产生原理、功能和特点做了全面阐述的基础上,详尽而具体地介绍了释梦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梦中常见的各种意象的主要意义、各种常见的梦境主题以及如何运用释梦的方法来改善我们的心理健康等内容。
我们几乎每天都会做梦,梦是我们最亲密的伙伴。梦到底反映或者预示了什么?梦对我们有什么意义?我们将从《释梦》一书中得到答案。
《释梦》不仅使我们能够分析梦,而且能够利用梦境的内容化解内心的冲突和矛盾、改善同周围环境的关系。
综合防治儿童性侵犯专业指南 豆瓣
作者: 龙迪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7 - 11
这是一部综合防治儿童性侵犯的专业工具书。作者基于丰富的研究文献、国际经验和本土实践,以儿童权利和性别公正为框架,破解关于儿童性侵犯的社会迷思,从预防、制止和专业支援服务三个方面,系统、深入探讨设计和落实多部门跨专业工作机制的专业理念和实务工作技巧。专业助人者(社工、心理咨询师)、儿童保护工作者、律师、警察、检察官、法官、学校老师、医生等儿童权利相关责任人都可从本书中得到保护儿童免受暴力伤害的专业指引。
本书撰写历经五年时间,基于近千篇该领域中外文献及国际经验的系统研究,以及丰富的本土实践,呕心创作真正适合中国的保护儿童免受性侵犯伤害专业指南,还给中国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权利。
作者龙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教授,保护儿童及家庭研究服务中心主任。在儿童性侵犯领域一线潜心工作多年,拥有丰富的本土经验和对中国儿童、对苦难的慈悲关怀。
本书由多家专业机构、多领域专业人士联合导读:
宋文珍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副主任
傅小兰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所长
赵旭东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副理事长
陈雪梅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儿童保护专员
郭瑞香 联合国妇女署 项目协调员
乔东平 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
刘文利 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
卜卫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研究员
佟丽华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 主任
马丽庄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 教授
本书拥有强大的专业顾问团队,他们均为香港心理学会注册临床心理学家或香港资深注册社工。他们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提供了香港地区儿童保护工作先进的理念与经验。
活出生命的意义(新版) 豆瓣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作者: 维克多·E.弗兰克尔 译者: 吕娜 华夏出版社 2018 - 1
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过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辽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富光彩的见证。
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这本书曾经感动千千万万的人,它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具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到今天,这部作品销售已达1200万册,被翻译成24种语言。
他并不是当年集中营里被编号为119104的待决囚徒,而是让人的可能性得以扩大的圣者。
存在精神病学 豆瓣
作者: 王蕾,郭本禹 2009 - 9
《存在精神病学:莱因研究》内容简介:如果以1895年的《癔症研究》一书作为起点,精神分析运动已经跨过100多年的历史长河,然而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精神分析在创立之初不太被人们所接受。如1900年弗洛伊德出版的被后人视为“20世纪人类大事记的开端”的《释梦》一书,首印仅印了600本,却花了8年时间才卖完。直到1909年,应霍尔(G.S.HaIl,1844~1924)之邀,弗洛伊德等人到美国参加克拉克大学20周年校庆,与詹姆斯(w.James,1842~1911)、铁钦纳(E.B.Titchener-,1867~1927)、卡特尔(J.M.Cattell,1860~1944)等名家会面,并做系列讲演,才使精神分析逐渐被国际社会所公认。两次世界大战促进了精神分析的快速发展,因为战争造成人类的巨大心理创伤,迫切需要心理安慰和治疗。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发展,精神分析受到严峻的挑战。1990年美国《时代》周刊甚至刊发了《弗洛伊德已经死去》的封面报道。
荣格心理学 豆瓣
Die Psychologie von C.G. Jung
作者: [匈牙利] 约兰德·雅各比 编著 译者: 陈瑛 2017 - 9
荣格心理学
[匈牙利] 约兰德·雅各比 编著 陈瑛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4
ISBN:9787108060372 定价:39.00元
荣格是闻名世界的心理分析大师,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荣格的著述富含心理学和人类学的知识,几乎涉及所有的生活领域和知识领域。
《荣格心理学》是一部介绍荣格心理学的著作。作者在有限的篇幅内,非常清晰形象、简明扼要地阐明了一个著作等身的人60年的研究成果——荣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这部经典著作60年来畅销不衰,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它是较为易懂的入门读物,而对于专业人士,则可以通过此书进一步加深对分析心理学的理解。
本书初版于1940年,由于读者的巨大兴趣,使得本书的内容不断扩展,不断融入荣格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使本书的条理和构成不断趋于完善。
家庭治疗 豆瓣
Family Therapy : Concepts and Methods (Eleventh Edition)
作者: [美] Michael P. Nichols / [美] Sean D. Davis 译者: 方晓义婚姻家庭治疗课题组 2018 - 10
如何理解家庭治疗?如何成为一名家庭治疗师?如何面对家庭生活中常见的挑战?
30年畅销经典,家庭治疗领域最佳入门图书与实践指南。结构派家庭治疗大师萨尔瓦多•米纽庆鼎力推荐,方晓义婚姻与家庭治疗课题组领衔译制。
所有人都无法逃避与家庭的联结,家庭治疗帮我们从根源上探讨家庭困境,理解人类行为。本书涵盖家庭治疗领域6大经典流派、10位大师、70个最佳学习案例,共同讲述主流家庭治疗师与那些脱离困境的家庭之间的故事。为应对不幸家庭面临的常见挑战:例如学会共同生活、处理棘手的人际关系、教育孩子、应对青春期,以及贫穷、社会阶层、种族、家庭暴力、精神状态等热点问题给予了关注。本书以关键事件和代表人物为起点,阐述各流派的核心概念和技术,延展其在不同时代和文化下的发展和挑战,梳理不同流派间的差异和关联,并呈现最新的研究进展,由点及面,纵横交错,呈现出一幅清晰的家庭治疗全景图。
沟通分析的理论与实务 豆瓣
I'm OK, You're OK
作者: [美国] 哈里斯 译者: 林丹华 / 周司丽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3 - 1
沟通分析(TA)是一种人格理论,它也是促使人格改变和成长的方法。《沟通分析的理论与实务: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是使TA在20世纪60年代得以流行的两本著作之一。它向我们展示了“父母”、“儿童”和“成人”三种自我状态如何改进我们与周围的人的关系,通过使用我沟通分析(TA)是一种人格理论,它也是促使人格改变和成长的方法。本书是使TA在20世纪60年代得以流行的两本著作之一。它向我们展示了“父母”、“儿童”和“成人”三种自我状态如何改进我们与周围的人的关系,通过使用我们全部的自我状态与他人互动以达到“我好—你好”!本书不仅是TA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心理书籍之一!们全部的自我状态与他人互动以达到“我好一你好”!《沟通分析的理论与实务: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不仅是TA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心理书籍之一!
我好,你好 豆瓣
I'm OK, You're OK
作者: [美]托马斯·A.哈里斯(Thomas A.Harris) 译者: 林丹华 / 周司丽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 - 2
人际沟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TA)是一种心理人格理论,也是促使人格改变和成长的一种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我好-你好"。"我好"的意思是,仅仅因为我出生于这个世界,我就有权利拥有我的生命及我可能在生活中获得的幸福。"你好"的意思是,我知道其他任何人拥有与我同样的权利。因此,我好,你也好。
但是,年幼无助的孩子需要依赖父母的关心和照顾,总是感到自己比父母卑微,因此最初必定会形成"我不好-你好"的心理地位,继而可能发展为"我不好-你不好"和"我好-你不好"的心理地位。这样的负面态度将伴随孩子一生,影响他们自己的感受以及与他人的关系。
认为自己和他人皆处于"好"的心理地位(即"我好-你好"),是个体通往幸福、满足以及良好关系的重要途径。在本书中,美国精神病学家托马斯·A. 哈里斯向世界宣告:每个人都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可以实现一种真正的"我好-你好"的态度。同时,他也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工具,结合众多人际互动案例,帮助我们真正了解自己、开启潜能、改变人生。
本书于1969年首度出版,从那时起就广为流传。作为一部大众心理学的经典之作,本书通俗易懂、见解深刻,因此打破了畅销纪录--迄今为止已经销售1500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