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 豆瓣
Changer avec la psychothérapie
8.8 (8 个评分) 作者: [加] 莫妮卡·布里永 译者: 鲍轶伦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0
每个人都曾经历生命中的艰难时刻,当我们感到难以独自面对和承受时,我们会想求助于心理咨询师,但很少有人知道心理治疗是如何运作并促成来访者的改变的。
通过与心理咨询师的定期见面,我们如何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修正自己的行为模式、改善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走出抑郁减少焦虑?简单来说,我们如何通过心理咨询,变成一个活得更自在的人?而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又以何种方式发挥着作用?
心理学博士莫妮卡·布里永根据她40年的临床经验,以及在神经科学和心理治疗领域最新的调查研究成果,回答了关于“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这个深刻而有意义的问题。她不仅以中立的角度介绍了不同的流派和技术,更分析了来访者的感受及改变,同时也展示了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性质及对来访者心理干预措施的目的和效果。
《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从各个角度回答了关于心理咨询的问题,对于新手咨询师和想要通过心理咨询改变自己的人来说,是一本非常全面、实用的入门书。
莫妮卡·布里永Monique Brillon 博士,有40年临床工作经验,近20年出版过多本心理自助类书籍。
心理咨询在国内逐渐普及,很多人会有想要尝试通过心理咨询解决人生问题的念头,那么这本书正好可以作为一本入门书,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心理咨询可以如何帮助自己,咨询师有什么专业的技术和干预方法。
因为心理学流派太多,主题点太散,细分太严重,多数时候都忽略了一个人作为一个人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而《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突破了这层障碍,从多个角度去探讨一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是如何实现心灵的成长的。
高明的心理助人者 豆瓣
作者: Egan.G (吉拉德·伊根) 译者: 郑维廉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
《高明的心理助人者》是全世界最流行的心理咨询教科书,已经被译成8种文字。《高明的心理助人者》提供的助人模式是心理咨询的基本导向图,它使心理咨询成为适应每位当事人需要的、灵活的、完整的过程。《高明的心理助人者》提供的助人模式不是学派,而是心理咨询的基本工作框架,它可以帮助我们发掘和整合各种心理咨询的流派与实用方法。《高明的心理助人者》提供的助人模式是解决问题的普遍的基本的方法,可以广泛地应用于解决各种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高明的心理助人者》细致透彻的阐述配以典型丰富的案例,为助人者提供了操作性极强的方法和解决各类问题的借鉴。《高明的心理助人者》将各种沟通技能巧妙地结合起来,并与《高明的心理助人者》的助人模式配套,极大地增强了助人活动的效能。《高明的心理助人者》配套的练习,帮助助人者将原理转化为实践操作技能,增强自我察知力,加速个人成熟,使他们能较快地成长为有效能的助人者。
心理动机 豆瓣
作者: [瑞]安吉拉·阿霍拉 译者: 邝慧玲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1 - 9
远离拖延和焦虑,激发对学习和工作的兴趣,设定目标并为目标而努力,了解三大动机让你采取行动获得成功。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可以提升任务坚持性、创造力、活力、自尊和幸福感。
据我们所知,人类是唯一可以遇见未来并且规划未来的动物。
人类有规划未来的能力,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人在这方面都同样熟练。
很明显,有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善于设定目标和为目标而努力。
对心理动机的研究,实际上就是研究推动我们或使我们采取行动的因素。
当我们拥有这一因素时,行为本身就是目的。
当我们受到这一因素的激励时,我们会感觉充满热情,而不只是僵化地完成义务。
同时,我们对行为的底层原因了解得越深,了解自己和他人也就会变得越容易。
也就更能够用支持自主的方式激励他人和自我。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通过本书掌握激发行动力的底层逻辑,获得真正的自主和持久的热情。
纵观人类千百万年的发展,是动机帮助我们生存了下来,并塑造了我们,但我们却很少真正的关注动机。
对动机认识的缺乏使得我们常常会无法理解自己的需求、行为、反应、冲突和习惯。
本书着重阐述了三种对我们影响最深远的心理动机:
·对稳定关系的追求
·对地位的渴望
·对新知识的探索
并针对如何利用好这三大动机保持对学习和工作的兴趣、远离拖延和焦虑、过上真正自主和幸福的生活给出了一系列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性心理学 豆瓣
Psychology of Sex
作者: 霭理士 译者: 潘光旦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8 - 8
本书收入由霭理士著,潘光旦译注的《性心理学》《性的教育》《性的道德》三书。《性心理学》是霭理士写给普通读者和学生的一本性心理学入门读物,其内容简单明了地介绍了人类性生理和心理的各种常态及病态,其目的是给大众“供给一些线索,好教有志于深造与应付前途更复杂的问题的读者,知所问津”。《性的教育》《性的道德》两书均来自霭氏的成名作《性心理学研究录》第六辑,因译者认为该辑“每一篇论文都代表着性与社会的关系的一个方面,即在一般的读者也一定会感觉到不少的兴趣”,故特别选译此两篇。
为了能让中国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译者特意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典籍里摘录注释和附录十余万字,以便形成对原著印证、补充和修正。这些译注,已经成为“一部中国性文化史的大纲”。
沈渔邨精神病学第六版 Shen YuCun's Psychiatry第6版 豆瓣
作者: 陆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 4
本书以精神病学及相关专业人员为读者对象,能够作为精神科高年资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其他临床专业医师(如内科医师、全科医师等)的培训教材,以及心理学从业人员的参考书。内容定位是学习类的工具书,可以参照书中内容来做临床工作,强调临床诊疗,是医师的案头工具书;既能用于不断巩固基础知识,也可以学习到国际国内新的知识进展。
本书共三十六章,对精神病学的发展、精神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诊断评估及治疗康复等进行了系统详尽的阐述,详细介绍了各类精神疾病,并涉及了司法精神病学、心身医学、公共精神卫生、精神卫生医院管理及中医精神病学等相关内容。全书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既是医学生的专业用书,也是精神科医师和全科医师等从业人士的工具书,同时本书也为患者乃至普通大众了解精神病学提供了一本良好的读物。
本版图书将在继承《精神病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启动图书再版编写工作时,正逢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在全世界发行并应用于临床,因此,新版的《沈渔邨精神病学》更多地采用了DSM-5的框架结构。本书分为:基础篇,包括精神病学史、神经基础、神经生化基础、神经解剖基础、遗传基础、认知基础、心理学基础、流行病学基础、文化、应激和精神病学;临床技能篇,包括精神病理学、病史采集、精神检查、辅助检查、心理测量以及诊断和分析思路;临床障碍篇,沿袭了DSM-5中的基本的临床障碍;治疗篇,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外科治疗、护理、社区康复;其他部分,包括司法精神病学概论、心身医学与精神病学概论以及精神障碍的公共卫生服务。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豆瓣
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
8.6 (201 个评分) 作者: [美]洛莉·戈特利布 译者: 张含笑 果麦文化/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1 - 7
这是一位心理治疗师的回忆录,讲述了发生在诊室中的故事。在这个小小的密闭空间里,人们会展现出最真实、最脆弱的一面;也是在这里,人们获得了陪伴和倾听,也获得了宝贵的觉察、成长与改变。

在书中,我们会看到四个来访者的故事,他们是:

一个四十多岁、事业成功、自以为是,认为身边所有人都是蠢货的好莱坞制片人;

一个三十多岁、刚刚新婚就被诊断出患有绝症,时日不多的大学女教师;

一个六十九岁、离过三次婚,感觉孤独绝望,声称生活再不好转就要在七十岁生日当天自杀的老太太;

一个二十多岁、有原生家庭创伤和酗酒问题,在爱情中频频受挫的姑娘。

同时,书中还有第五个寻求帮助的人,那就是治疗师自己。她是一个单身的职场妈妈,四十多岁时遭遇失恋,几乎崩溃。有朋友对她说“或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于是她也给自己找了一位心理治疗师。当她切换到来访者的位置,坐到另一位心理治疗师的沙发上诉说自己内心的脆弱与悲伤,就更能感受到心理治疗为何具有治愈和改变的力量。

这本书从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双重视角展现了心理治疗的过程,让我们发现:无论身份背景有多相异,人类面对的烦恼其实都相通——爱与被爱、遗憾、选择、控制、不确定、死亡,这些都是我们身而为人必须共同学习面对的议题。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切肤之痛和生命困境,都能在这本书中得到共鸣、找到希望。

本书是2019年美国众多媒体推荐的心理自助书——它荣登《纽约时报》《时代》《人物》《综艺》等媒体年度必读书榜单,是美国亚马逊当年度销售TOP10图书、哈佛商学院年度推荐图书,它的有声书版本也是当年Audible非虚构类有声书第一名。刚上市一个月,这本书就冲上了美国亚马逊图书总榜TOP100和《纽约时报》畅销榜;出版两年来,已经在全球授权了四十多个语言版本,总销量超过七十万册,并且正在拍摄电视连续剧,由曾出演《绝望主妇》的知名演员伊娃·朗格利亚担纲主演。

享誉全球的心理学泰斗、美国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终身荣誉教授欧文·亚隆为这本书写下推荐语:“我读心理治疗的书超过半个世纪了,但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书:这么大胆、这么直白、这么多好故事,又这么深刻而引人入胜。”

国内知名心理学家李松蔚为这本书担任专业审校,并写下推荐序:“读这本书的过程,就是在灵魂的方寸之地一寸寸探索。越往下,越是晦暗幽深,于无声处听惊雷。”
不同的音调 豆瓣
In a Different Key: The Story of Autism
8.2 (8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翰·唐文 / 凯伦·祖克 译者: 高天放 / 诸葛雯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 - 6
一部描绘自闭症前世今生的社会长卷
◎ 编辑推荐
从美国首例确诊患儿,成为开心环游世界的耄耋老者
从怕戴帽子的小女孩,成为生平被改编为电影的动物学家
从格格不入的边缘人,成为倡导“神经多样性”的社会运动家
每一个自闭症患儿,都蕴藏着超乎想象的可能
从被误解、流放与遗忘,到被探讨、接纳与支持
自闭症走过的,是一段改变全球社会文化的历史
两位资深媒体人广泛调研,深入采访,以翔实史料为基础,精心磨砺五年之作,全方位探寻与记录从“自闭”一词首次出现到如今的百年历史。《不同的音调》讲述了自闭症,却又不仅止于自闭症,它是一面棱镜,让我们一窥过去一个世纪人类社会对人性的认知变迁。自闭症让我们正视不同,从而更懂自己。
◎ 内容简介
1910 年,一名瑞士精神病学家首次使用 “autistic” 来描述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维模式。
1942 年,美国自闭症研究之父列昂·肯纳根据 11 名儿童的病情,借用 “autistic” 一词,将这种疾病命名为“情感接触中的自闭性障碍”。
《不同的音调》讲述了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对自闭症的认识发展。这部历史不仅是由学者与先驱的研究构成的,更是无数孩子及其家庭不被理解的痛苦与不折不挠的奋斗写就的。在这里,母亲们摆脱了针对自身的道德指责,家长们努力推动了相关领域内的科学研究,医疗界为寻找病因和疗法进行了数不清的尝试,政界与法律界为这些孩子铺平了进入普通课堂的道路。
这也是一部关于失败和进步的历史,展现了在面对未知威胁时人性的黑暗与光明。唐文和祖克以理性的笔触忠实记录下人们走过的弯路与获得的成就,并告诉我们,这段旅途仍在继续。
◎ 获奖
★ 2017 年普利策奖非虚构类终选入围作品
★ 2016 年 Goodreads 读者选择奖最佳科技类图书
★《华尔街日报》2016 年十佳非虚构图书
★《华盛顿邮报》2016 年推荐非虚构图书
★《纽约时报》畅销书与编辑推荐作品
找寻逝去的自我 豆瓣 Goodreads
Searching For Memory: The Brain, The Mind, And The Past
作者: [美]丹尼尔·夏克特 / Daniel L. Schacter 译者: 高申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1 - 1
《找寻逝去的自我——大脑心灵和往事的记忆》内容介绍:作为哈佛大学心理系系主任的夏克特,在数十年的研究生涯中将目光聚焦到了记忆这一神秘而又捉摸不定的研究领域。他的研究成果构成了今天各种心理学教科书中记忆章节最主要的内容。课本上那些简而言之的规律在夏克特笔下成为一条延续不断的河流,推理过程丝丝入扣。 在由丹尼尔·夏克特编著的《找寻逝去的自我——大脑心灵和往事的记忆》里他为你解答了什么是内隐记忆?语义记忆?海马?究竟什么是知觉表征系统,失忆症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催眠下的儿童期性侵犯受害者?多重人格究竟和记忆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使我们能够领悟到记忆在生命中的重要性。 如果你想了解你自己,想了解心理学,想了解记忆,就让严谨执著的夏克特帮你打开这扇大门吧!
刑事审讯与供述(第5版) 豆瓣
Criminal Interrogation and Confessions(Fifth Edition)
作者: [美]佛瑞德·E.英鲍(Fred E.Inbau) / [美]约瑟夫·P.巴克利(Joseph P.Buckley) 译者: 刘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5 - 8
英博教授等所著的《审讯与供述》一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审讯的策略和方法、供述的原理和规律以及美国法律中与审讯和供述有关的规定。《审讯与供述》是关于审讯方面的权威教科书,自1962年首版以来,被连续再版五次,并被认为是审讯人员必备的参考书,极具借鉴和参考价值。
这才是心理学(第11版) 豆瓣
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
作者: [加拿大] 基思·斯坦诺维奇 译者: 窦东徽 / 刘肖岑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1 - 1
在今天的大众媒体和图书市场上,到处充斥着关于潜能提升、心理操控、色彩星座、催眠读心等伪装成心理学的主题,更有一些伪心理学家、所谓的心理治疗师打着心理学的旗号欺世盗名,从中渔利。在浩如烟海、良莠不齐的心理学信息面前,如何拨除迷雾,去伪存真,成为一个明智的心理学信息的消费者呢?《这才是心理学》将教给你科学实用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将真正的心理学研究从伪心理学中区分出来,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理学。
本书第1版出版于1983年,30多年来一直被奉为心理学入门经典,在全球顶级大学中享有盛誉,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第11版。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 是本书的英文书名,直译为“如何清晰地思考心理学”。中译本首次在国内出版时,所采用的书名是《与“众”不同的心理学》。第8版中译本出版时,伪心理学在国内正有愈演愈烈之势,加之考虑到作者始终聚焦于将科学的心理学与伪科学、伪心理学以及通俗心理学区别开来,故书名曾一度改为《对“伪心理学”说不》。第9版采用了《这才是心理学》这一更加贴切的书名,已经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良好的口碑,故第11版沿用了这个书名。
本书并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学导论类教材,很多内容是心理学课堂上不曾讲授的,也是许多心理学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作者正是从此初衷出发,以幽默生动的语言,结合一些妙趣横生、贴近生活的实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可证伪性、操作主义、实证主义、安慰剂效应、相关和因果、概率推理等心理学中的基本原则。与上一版相比,第11版更新了*新的研究资料和实例以及290篇新文献。
本书不仅适合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有助于建立心理学研究必备的批判性思维技能与意识,其通俗易读性也非常适合所有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它将帮助你纠正对心理学的种种误解,学会独立地评估心理学信息,用科学的精神和方法理解自己与他人的行为。同时,本书也有助于培养日常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