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ie
Mr Beast 豆瓣
8.4 (37 个评分)
Mogwai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Matador Records
后摇界里总有那么几支地球人都知道的鼻祖级乐队。他们即使隔了好几年没有新作品问世,人们也会比记任何一支优秀的新乐队都更要清楚的记住他们曾经的经典。人们习惯性的把他们作为真理般的评价标准,与他们作品相似度越高的作品就是好作品。一旦这样的乐队有意无意的整出一丁点的风吹草动,所有人的眼睛就会在第一时间齐刷刷的投到他们身上。当然更不要说是在沉寂三年后推出新专辑。我卖了这么大的一个关子,我想其实也没什么过分的。因为你们大概都已经猜到,我要说的是Mogwai.。
距2003年的Happy Songs For Happy People时隔三年,Mogwai终于将于2006年3月7日发行第五张录音室专辑Mr. Beast。这对现如今不景气的Post-rock市场来说,无疑是一副加强型的强心剂。三年前的Happy Songs For Happy People,是一张让大部分从一开始就喜欢Mogwai的乐迷们大跌眼镜的专辑:Mogwai这是怎么了?完全没有了当年Rock.Action的狂野,愤怒和爆裂,完全是一副安安静静慢悠悠的念经讲故事的派头,难道Mogwai开始收敛魔鬼锋芒改走温情路线了吗?这对每个他们音乐的狂热爱好者来说都是一种极富毁灭性的暗示。包括我在内。于是在那之后的几年内,我们只好带着不安期待着他们的下一次爆发。
Mr. Beast是Mogwai成立11年来的第5张录音室专辑。由Matador Records发行,在Glasgow的Castle Of Doom录音室录制完成,耗时6个月。由Tony Doogan操刀制作,也就是为他们制作过Happy Songs For Happy People和Rock Action的制作人。第9首“I Chose Horses”中,Craig Armstrong客串了键盘部分,日本Hardcore乐队Envy前主唱Tetsuya Fukagawa在此献声。
真正引人入胜感人肺腑的Post-rock是残酷地美丽着的。Mowai毋庸置疑是这方面的典范。他们最懂得如何置衡残忍与优雅(Happy Songs For Happy People是唯一例外的一次“优雅过度”事故)。在Mr. Beast中,Mowai完全回归到了最佳状态:惊心动魄的吉他噪音,精致尖锐的钢琴片段,广袤空旷的音景空间。温情,这个越来越多后摇乐队开始一味的大范围应用的主题,在Mowai此次的专辑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然而幸好是被保持在了一个相当合理的剂量内。吉他手/主唱Stuart Braithwaite这样阐释新专辑的原动力:“我们在制作这张专辑的时候,有意识的尝试要把它做的更加吵闹,因为我们开始意识到在我们的现场演出和录音室专辑中存在着巨大的差别。这是毫无理由的。所以我们希望能做出一张可以在现场演出中同样能大放光彩的录音室专辑。因为我们喜欢在舞台上演出那些经过我们努力创作得到的作品。”事实证明,Mr. Beast确实是一张极具舞台爆发力的作品。
“那种quiet-loud/quiet-loud结构好象已经成为了我们的标签,但现在那已经变成陈词滥调。” Stuart补充到,“现在有太多人开始在他们的音乐中使用这种结构,所以我们在这张专辑中开始有意识的避免它。其实并非我们发明了它,但是好象人们觉得这就是我们所做的一切,似乎我们的音乐是和这种公式绑在一起的。并且我们其实已经开始厌倦了自己音乐中的这个部分。我们曾在“Like Herod”(97年的Young Team)中将这种结构发挥到了极至,现在我们觉得这种模式已经没什么可再深入发展的空间了。结束了这种模式之后我们进行了一些安静极简风格的尝试(比如03年的Happy Songs For Happy People)。但之后我们发现,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的作品中缺失了很大一部分对Mogwai而言尤为宝贵的噪音!现在我们很高兴能在这张专辑中回归到了原来的状态。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那是构成Mogwai音乐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尽管新专辑中大概只有25%的部分可以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吵闹,但毕竟这次我们是从创作一开始就有意识去注意的这个问题的。”这是乐队成员“重返正道”的悔悟,同时也是每个Mogwai乐迷最欣然看到的“浪子回头”。
Mr. Beast以一曲“Auto Rock”开场。这可能是Mogwai继Young Team 中的“Yes I am a Long Way From Home”以后最棒的一首开场作品。以一段简单淡定,另人微感不安的钢琴主题展开,随后钢琴逐渐被渐强的吉他和与钢琴同步节奏连续击打的鼓点所吞没,场景十分宏大;接下来的“Glasgow Mega-Snake”则是一首标准Mogwai风格作品,这是我听过他们近几张专辑中最过瘾的一首:疯狂脱序的吉他群猛刷,瞬间在你耳边构建起一堵厚实的噪音墙,阵势相当庞大,它带着熔炉般的炽热,你的内心随之急速的颠簸,碰撞,最后塌陷。这首作品的短小精悍,凭空之间瞬间纠集的爆发力,以及最直接的噪音轰炸,都充分证明了Stuart Braithwaite所希望的一切都成真了。他们不再需要quite部分的铺垫,直接loud,照样能做出最震撼的Post-rock。这也是专辑中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所有作品几乎均直接切入主题,没有铺垫和罗嗦,最长的一曲也不过5分46秒,整张专辑全长不过40分。这着实拯救了那些被困在现在一些冗长拖沓又缺乏高潮的Post-rock作品中昏昏欲睡的耳朵。
第三曲“Acid Food”,是一首相对温情的作品,加入了Stuart的人声部分,吉他音色温暖而庸懒,有些迷幻的感觉。但这次的尝试似乎略显平庸,并没法和几年前乐队全盛时期专辑中的这类作品相媲美。第四首“Travel is Dangerous”同样也是一首加入人声的作品,是继第二首“Glasgow Mega-Snake”之后新一轮的爆裂,也是我在整张专辑中最喜欢的一首作品。黑暗,天旋地转,金属般的冰冷,你会听到Mogwai久违的残酷。Stuart的声音与器乐融为一体,爆炸的时候各自为营;在此之后的几首作品:Team Handed,Friend of the Night,Emergency Trap,都比较舒缓,把听者的心跳节奏从刚才的喷涌中减慢下来,均采用了漂亮的钢琴旋律搭配简单吉他Riff的形式。
第9首“I Chose Horses”是这张专辑中相当特别的一支作品。Craig Armstrong行云流水般舒缓的钢琴旋律,日本Hardcore乐队Envy主唱那低沉极富磁性的念白,我惊叹这竟是Mogwai的作品。这其中仍然潜在着某种内敛的诡异。第10首“We’re No Here”是最后一爆,而且也是最澎湃的一次。积蓄的最后力量在此一涌而尽,这是野兽最后的咆哮,它愤怒的朝你踉跄而来,然后准确的将你的身心撕裂。这是个高调的结局,我们每个人都欣然瞑目。
有很可观的一部分人认为Mogwai的音乐是极度绝望的。对此乐队成员Stuart Braithwaite持有非议:“我很纳闷儿为什么人们会觉得我们的音乐另人沮丧和充满绝望的,因为我发现只有坏音乐才会另人沮丧。我们都认为悲伤的音乐会出奇的使人振奋,而我们的音乐就应该属于这种悲伤。”确实,在Mr. Beast中,表象似乎是绝望的,可你会从音乐中找到出口,至少是愤怒的冲动。
也许Mogwai的这张Mr. Beast比起曾经的那几张经典作品来说,并没有太多建设性的突破;也许作为后摇界最大的一个腕儿,他们今天再发新作并不能像昔日那样对整个音乐界带来过于轰动的效果;也许,也许…………让我说,也许个屁!我们曾经痴迷的魔鬼好不容易重生了,我们爱的不就是他那份最本色的愤怒、残酷和邪恶吗?那响彻于我们心底的强悍噪音,正是Mogwai为每个没有灵魂的人设计的一次震撼教育。
(转自网易音乐)
距2003年的Happy Songs For Happy People时隔三年,Mogwai终于将于2006年3月7日发行第五张录音室专辑Mr. Beast。这对现如今不景气的Post-rock市场来说,无疑是一副加强型的强心剂。三年前的Happy Songs For Happy People,是一张让大部分从一开始就喜欢Mogwai的乐迷们大跌眼镜的专辑:Mogwai这是怎么了?完全没有了当年Rock.Action的狂野,愤怒和爆裂,完全是一副安安静静慢悠悠的念经讲故事的派头,难道Mogwai开始收敛魔鬼锋芒改走温情路线了吗?这对每个他们音乐的狂热爱好者来说都是一种极富毁灭性的暗示。包括我在内。于是在那之后的几年内,我们只好带着不安期待着他们的下一次爆发。
Mr. Beast是Mogwai成立11年来的第5张录音室专辑。由Matador Records发行,在Glasgow的Castle Of Doom录音室录制完成,耗时6个月。由Tony Doogan操刀制作,也就是为他们制作过Happy Songs For Happy People和Rock Action的制作人。第9首“I Chose Horses”中,Craig Armstrong客串了键盘部分,日本Hardcore乐队Envy前主唱Tetsuya Fukagawa在此献声。
真正引人入胜感人肺腑的Post-rock是残酷地美丽着的。Mowai毋庸置疑是这方面的典范。他们最懂得如何置衡残忍与优雅(Happy Songs For Happy People是唯一例外的一次“优雅过度”事故)。在Mr. Beast中,Mowai完全回归到了最佳状态:惊心动魄的吉他噪音,精致尖锐的钢琴片段,广袤空旷的音景空间。温情,这个越来越多后摇乐队开始一味的大范围应用的主题,在Mowai此次的专辑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然而幸好是被保持在了一个相当合理的剂量内。吉他手/主唱Stuart Braithwaite这样阐释新专辑的原动力:“我们在制作这张专辑的时候,有意识的尝试要把它做的更加吵闹,因为我们开始意识到在我们的现场演出和录音室专辑中存在着巨大的差别。这是毫无理由的。所以我们希望能做出一张可以在现场演出中同样能大放光彩的录音室专辑。因为我们喜欢在舞台上演出那些经过我们努力创作得到的作品。”事实证明,Mr. Beast确实是一张极具舞台爆发力的作品。
“那种quiet-loud/quiet-loud结构好象已经成为了我们的标签,但现在那已经变成陈词滥调。” Stuart补充到,“现在有太多人开始在他们的音乐中使用这种结构,所以我们在这张专辑中开始有意识的避免它。其实并非我们发明了它,但是好象人们觉得这就是我们所做的一切,似乎我们的音乐是和这种公式绑在一起的。并且我们其实已经开始厌倦了自己音乐中的这个部分。我们曾在“Like Herod”(97年的Young Team)中将这种结构发挥到了极至,现在我们觉得这种模式已经没什么可再深入发展的空间了。结束了这种模式之后我们进行了一些安静极简风格的尝试(比如03年的Happy Songs For Happy People)。但之后我们发现,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的作品中缺失了很大一部分对Mogwai而言尤为宝贵的噪音!现在我们很高兴能在这张专辑中回归到了原来的状态。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那是构成Mogwai音乐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尽管新专辑中大概只有25%的部分可以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吵闹,但毕竟这次我们是从创作一开始就有意识去注意的这个问题的。”这是乐队成员“重返正道”的悔悟,同时也是每个Mogwai乐迷最欣然看到的“浪子回头”。
Mr. Beast以一曲“Auto Rock”开场。这可能是Mogwai继Young Team 中的“Yes I am a Long Way From Home”以后最棒的一首开场作品。以一段简单淡定,另人微感不安的钢琴主题展开,随后钢琴逐渐被渐强的吉他和与钢琴同步节奏连续击打的鼓点所吞没,场景十分宏大;接下来的“Glasgow Mega-Snake”则是一首标准Mogwai风格作品,这是我听过他们近几张专辑中最过瘾的一首:疯狂脱序的吉他群猛刷,瞬间在你耳边构建起一堵厚实的噪音墙,阵势相当庞大,它带着熔炉般的炽热,你的内心随之急速的颠簸,碰撞,最后塌陷。这首作品的短小精悍,凭空之间瞬间纠集的爆发力,以及最直接的噪音轰炸,都充分证明了Stuart Braithwaite所希望的一切都成真了。他们不再需要quite部分的铺垫,直接loud,照样能做出最震撼的Post-rock。这也是专辑中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所有作品几乎均直接切入主题,没有铺垫和罗嗦,最长的一曲也不过5分46秒,整张专辑全长不过40分。这着实拯救了那些被困在现在一些冗长拖沓又缺乏高潮的Post-rock作品中昏昏欲睡的耳朵。
第三曲“Acid Food”,是一首相对温情的作品,加入了Stuart的人声部分,吉他音色温暖而庸懒,有些迷幻的感觉。但这次的尝试似乎略显平庸,并没法和几年前乐队全盛时期专辑中的这类作品相媲美。第四首“Travel is Dangerous”同样也是一首加入人声的作品,是继第二首“Glasgow Mega-Snake”之后新一轮的爆裂,也是我在整张专辑中最喜欢的一首作品。黑暗,天旋地转,金属般的冰冷,你会听到Mogwai久违的残酷。Stuart的声音与器乐融为一体,爆炸的时候各自为营;在此之后的几首作品:Team Handed,Friend of the Night,Emergency Trap,都比较舒缓,把听者的心跳节奏从刚才的喷涌中减慢下来,均采用了漂亮的钢琴旋律搭配简单吉他Riff的形式。
第9首“I Chose Horses”是这张专辑中相当特别的一支作品。Craig Armstrong行云流水般舒缓的钢琴旋律,日本Hardcore乐队Envy主唱那低沉极富磁性的念白,我惊叹这竟是Mogwai的作品。这其中仍然潜在着某种内敛的诡异。第10首“We’re No Here”是最后一爆,而且也是最澎湃的一次。积蓄的最后力量在此一涌而尽,这是野兽最后的咆哮,它愤怒的朝你踉跄而来,然后准确的将你的身心撕裂。这是个高调的结局,我们每个人都欣然瞑目。
有很可观的一部分人认为Mogwai的音乐是极度绝望的。对此乐队成员Stuart Braithwaite持有非议:“我很纳闷儿为什么人们会觉得我们的音乐另人沮丧和充满绝望的,因为我发现只有坏音乐才会另人沮丧。我们都认为悲伤的音乐会出奇的使人振奋,而我们的音乐就应该属于这种悲伤。”确实,在Mr. Beast中,表象似乎是绝望的,可你会从音乐中找到出口,至少是愤怒的冲动。
也许Mogwai的这张Mr. Beast比起曾经的那几张经典作品来说,并没有太多建设性的突破;也许作为后摇界最大的一个腕儿,他们今天再发新作并不能像昔日那样对整个音乐界带来过于轰动的效果;也许,也许…………让我说,也许个屁!我们曾经痴迷的魔鬼好不容易重生了,我们爱的不就是他那份最本色的愤怒、残酷和邪恶吗?那响彻于我们心底的强悍噪音,正是Mogwai为每个没有灵魂的人设计的一次震撼教育。
(转自网易音乐)
Careful What You Tell the Sky 豆瓣
January
发布日期 2010年1月26日
出版发行:
Quango US
音乐风格Acoustic, Trip-Hop, Ambient, New Age, Female Vocals
其他不知啊~~
其他不知啊~~
Hardships! 豆瓣
Jenny Wilson
发布日期 2009年2月25日
出版发行:
Gold Medal Recordings
暌违四年后,这位瑞典靓嗓终于要发声了。第二张大碟来啦。
True Believer 豆瓣
Matthew Barber
发布日期 2010年2月23日
出版发行:
Outside Music
Toronto-based singer-songwriter Matthew Barber returns with his fourth studio album on February 23, 2010 on Outside Music. True Believer is the follow-up to the internationally acclaimed and Juno-nominated record Ghost Notes (2008, Outside Music); Barber enlisted producer and local hero Howie Beck (Hayden, Jason Collett) to man the helm. The result has been an artistic alchemy that takes Barber’s trademark melodies to new heights. Plans are being set for him to tour Canada, the U.S., Europe, Australia and beyond in support of this fine record.
True Believer is an uplifting record, continuing the trajectory that began with Ghost Notes. Of course there are pensive moments - Barber, after all, made his name crafting beautiful but heartbreakingly “sad” songs on earlier records like Means and Ends (2003, Paper Bag) and Sweet Nothing (2005, Warner) - but the overarching themes of love, hope and wonderment ultimately carry the day.
"On this record, Howie and I aimed to get the songs across in a clear and direct way by letting the lyrics, melodies and rhythm do the work and only adding embellishments when it was really called for,” says Barber. “The result is a mixture of stripped-down live performances and more produced tracks that hopefully live together as part of a unified musical statement."
Stylistically, True Believer doesn’t deviate radically from Barber’s previous albums, but the presentation is markedly more crisp and confident. It’s also diverse: True Believer is a hearty homemade soup with a broth heavily steeped in the rock’n’roll singer-songwriter tradition of Neil Young, Tom Petty, Bob Dylan and Bruce Springsteen; yet it features dashes of the ashes of Hank Williams, the soul of Al Green, the spirit of Paul Simon and the timeless essence of The Band.
True Believer is an uplifting record, continuing the trajectory that began with Ghost Notes. Of course there are pensive moments - Barber, after all, made his name crafting beautiful but heartbreakingly “sad” songs on earlier records like Means and Ends (2003, Paper Bag) and Sweet Nothing (2005, Warner) - but the overarching themes of love, hope and wonderment ultimately carry the day.
"On this record, Howie and I aimed to get the songs across in a clear and direct way by letting the lyrics, melodies and rhythm do the work and only adding embellishments when it was really called for,” says Barber. “The result is a mixture of stripped-down live performances and more produced tracks that hopefully live together as part of a unified musical statement."
Stylistically, True Believer doesn’t deviate radically from Barber’s previous albums, but the presentation is markedly more crisp and confident. It’s also diverse: True Believer is a hearty homemade soup with a broth heavily steeped in the rock’n’roll singer-songwriter tradition of Neil Young, Tom Petty, Bob Dylan and Bruce Springsteen; yet it features dashes of the ashes of Hank Williams, the soul of Al Green, the spirit of Paul Simon and the timeless essence of The Band.
Hello!漂亮亲戚 豆瓣
漂亮亲戚
/
Smartkin
发布日期 2010年1月10日
出版发行:
树音乐
2002年8月,漂亮亲戚(Smartkin)签约摩登天空,并于2003年发行了首张专辑《隐藏的和谐(Hidden Harmony)》,其凝练而冷静的曲风赚足了乐评界的好感。然而自此,漂亮亲戚却真的隐藏了起来,消失得如此优雅。没有人知道他们为什么离开,也许他们从未离开。渐渐的,对于漂亮亲戚的讨论由躁动转变成了“和谐”,《隐藏的和谐》的专辑名称仿若寓言一般,就此漂亮亲戚消失六年。时过境迁,他们自己却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悠闲,趁着听众渐渐淡忘漂亮亲戚的时候,他们出现在我们面前。
2009年,漂亮亲戚告别摩登天空并正式加入桥音乐工作室(Bridge studio)。时隔六年,漂亮亲戚在试听网站上放出自己心创作的DEMO,在各个方面无不向大家展示了乐队的成长和变化。从最初的Trip-Hop到今天的多元化曲风,每一点都给听众带来不同的漂亮亲戚。在新专辑《Hello!漂亮亲戚》中,漂亮亲戚以“相遇”为创作核心,即恋人的初次相遇,挚友的初次偶遇,与漂亮亲戚的不期而遇。无论是心动、投缘、默契,以及那些恰巧的“不期而遇”,都是如此美好的时光。最好的时光是不期而遇后的一句“Salut(法语:你好,再见)”——很高兴见到你。或者是一次见面后的分手“Salut”都仿若只要微笑,就会美好。
“Hello!漂亮亲戚”,我们约好了相见。
2009年,漂亮亲戚告别摩登天空并正式加入桥音乐工作室(Bridge studio)。时隔六年,漂亮亲戚在试听网站上放出自己心创作的DEMO,在各个方面无不向大家展示了乐队的成长和变化。从最初的Trip-Hop到今天的多元化曲风,每一点都给听众带来不同的漂亮亲戚。在新专辑《Hello!漂亮亲戚》中,漂亮亲戚以“相遇”为创作核心,即恋人的初次相遇,挚友的初次偶遇,与漂亮亲戚的不期而遇。无论是心动、投缘、默契,以及那些恰巧的“不期而遇”,都是如此美好的时光。最好的时光是不期而遇后的一句“Salut(法语:你好,再见)”——很高兴见到你。或者是一次见面后的分手“Salut”都仿若只要微笑,就会美好。
“Hello!漂亮亲戚”,我们约好了相见。
Polly Scattergood 豆瓣
8.5 (11 个评分)
Polly Scattergood
发布日期 2009年3月9日
出版发行:
Mute
倫敦名校BRIT School又一傑出校友,年僅22歲酷絕創作女聲,首張一鳴驚人同名專輯。
資深製作人Simon Fisher Turner與Gareth Jones(Depeche Mode、Erasure、Einstuerzende Neubauten、Nick Cave and the Bad Seeds)聯手打造,驕傲獻上古怪多變個性派女聲初體驗。
直率大膽、晦澀陰暗的歌詞,雖讓人膽顫心驚,卻又不偏不倚地引起共鳴。
英國BBC Radio 1 DJ Rob Da Bank:「她是21世紀的Kate Bush!」
Time Out:「近幾年來最刺激有趣的處女大碟!」
英國倫敦藝術學校BRIT School(全名The London School for Performing Arts & Technology)栽培了無數的藝術人才,樂壇上許多發光發熱的明星,像是Amy Winehouse、Leona Lewis、Adele、Kate Nash、The Kooks主唱Luke Pritchard、Imogen Heap與Katie Melua等知名歌手,皆是以該校為榮的畢業生。而目前年僅22歲的個性派創作歌手「波莉Polly Scattergood」也是出自BRIT School的傑出校友,曾為Laura Marling暖場演出的她,被樂評人視為近期不可多得的實力派歌手。The Telegraph形容她是「Lo-Fi版Kate Bush與PJ Harvey在21世紀的綜合體」,並對她過人的才華、熱情與飄逸多變的音樂風格讚不絕口;Time Out更直接點名這張專輯是「近幾年來最新鮮刺激的處女大碟」。
身為家中長女的Polly Scattergood有兩個弟弟,他們在科爾徹斯特Colchester附近的小鎮長大,12歲時她接觸了創作才女Suzanne Vega的音樂作品,因而開啟她對創作的興趣。16歲時她搬到倫敦,展開半工半讀的生活,據稱在BRIT School求學期間,她已完成800多首歌曲,畢業後她更透過Neil Ferris引薦,成為知名音樂廠牌Mute Records的旗下一員。
創作質量驚人的她,很快便獲得樂壇的注意,媒體更相繼為她冠上「實力派創作人」、「天才歌手」等稱號,然而她卻謙稱自己不過是一個「唱著個人創作的說書人」。在兩位資深製作人Simon Fisher Turner與Gareth Jones的協助下,Polly Scattergood交出本張十分亮眼的處女作《Polly Scattergood》,本張同名專輯中的10首歌曲,分別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個性與趣味。
專輯由〈I Hate The way〉陰沉的低吟開場,漸強的鼓擊與歌聲相互衝擊,最後甚至補上一段相當前衛迷幻的口白;〈Other Too Endless〉有著輕快的旋律與神似Jewel的唱腔;〈Please Don't Touch〉是一首古靈精怪的可愛作品;〈Unforgiving Arms〉獨特的唸唱與飄逸的曲風相得益彰;〈Nitrogen Pink〉竟然讓人同時想起Tori Amos與Bjork;而碟末由鋼琴伴奏的〈Breathe In Breathe Out〉,則讓她顯得異常頹靡超齡。
若要說Polly Scattergood是一名歌手,不如說她是一名以多變音樂包裝個人文字的作家,那些直率大膽、晦澀陰暗的歌詞,雖然讓人不時感到膽顫心驚,卻又能不偏不倚地讓人引起共鳴,原來神經質的女生,也能擁有如此迷人可愛的魅力。
資深製作人Simon Fisher Turner與Gareth Jones(Depeche Mode、Erasure、Einstuerzende Neubauten、Nick Cave and the Bad Seeds)聯手打造,驕傲獻上古怪多變個性派女聲初體驗。
直率大膽、晦澀陰暗的歌詞,雖讓人膽顫心驚,卻又不偏不倚地引起共鳴。
英國BBC Radio 1 DJ Rob Da Bank:「她是21世紀的Kate Bush!」
Time Out:「近幾年來最刺激有趣的處女大碟!」
英國倫敦藝術學校BRIT School(全名The London School for Performing Arts & Technology)栽培了無數的藝術人才,樂壇上許多發光發熱的明星,像是Amy Winehouse、Leona Lewis、Adele、Kate Nash、The Kooks主唱Luke Pritchard、Imogen Heap與Katie Melua等知名歌手,皆是以該校為榮的畢業生。而目前年僅22歲的個性派創作歌手「波莉Polly Scattergood」也是出自BRIT School的傑出校友,曾為Laura Marling暖場演出的她,被樂評人視為近期不可多得的實力派歌手。The Telegraph形容她是「Lo-Fi版Kate Bush與PJ Harvey在21世紀的綜合體」,並對她過人的才華、熱情與飄逸多變的音樂風格讚不絕口;Time Out更直接點名這張專輯是「近幾年來最新鮮刺激的處女大碟」。
身為家中長女的Polly Scattergood有兩個弟弟,他們在科爾徹斯特Colchester附近的小鎮長大,12歲時她接觸了創作才女Suzanne Vega的音樂作品,因而開啟她對創作的興趣。16歲時她搬到倫敦,展開半工半讀的生活,據稱在BRIT School求學期間,她已完成800多首歌曲,畢業後她更透過Neil Ferris引薦,成為知名音樂廠牌Mute Records的旗下一員。
創作質量驚人的她,很快便獲得樂壇的注意,媒體更相繼為她冠上「實力派創作人」、「天才歌手」等稱號,然而她卻謙稱自己不過是一個「唱著個人創作的說書人」。在兩位資深製作人Simon Fisher Turner與Gareth Jones的協助下,Polly Scattergood交出本張十分亮眼的處女作《Polly Scattergood》,本張同名專輯中的10首歌曲,分別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個性與趣味。
專輯由〈I Hate The way〉陰沉的低吟開場,漸強的鼓擊與歌聲相互衝擊,最後甚至補上一段相當前衛迷幻的口白;〈Other Too Endless〉有著輕快的旋律與神似Jewel的唱腔;〈Please Don't Touch〉是一首古靈精怪的可愛作品;〈Unforgiving Arms〉獨特的唸唱與飄逸的曲風相得益彰;〈Nitrogen Pink〉竟然讓人同時想起Tori Amos與Bjork;而碟末由鋼琴伴奏的〈Breathe In Breathe Out〉,則讓她顯得異常頹靡超齡。
若要說Polly Scattergood是一名歌手,不如說她是一名以多變音樂包裝個人文字的作家,那些直率大膽、晦澀陰暗的歌詞,雖然讓人不時感到膽顫心驚,卻又能不偏不倚地讓人引起共鳴,原來神經質的女生,也能擁有如此迷人可愛的魅力。
Let's Build a Fire 豆瓣
Plus/Minus
发布日期 2006年10月24日
出版发行:
Absolutely Kosher
Ashram 豆瓣
9.1 (40 个评分)
Ashram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prikosnovenie
The embryo of the band was formed in June '97 when Sergio Panarella and Luigi Rubino first started collecting ideas for the project that would later be known as Ashram. While undergoing the writing process of their first ever release, the duo invited Alfredo Notarloberti, the notorious napolitan violinist, to take their side in this ambitious project. With the line-up complete, the band recorded eleven songs out of which seven were selected and included on the demo "For My Sun", self-released in May'99. The remarkable energy and empathy between these musicians granted them an appearance as the opening track on Energeia's compilation “Intimations of Immortality Vol. 5” with the song "Spirit of the Rising Moon", and drew some media attention to this emmerging band. Shortly after, Ashram signs with the French label Prikosnovenie.
In 2001, the line-up is expanded as Leonardo Massa joins the group on cello, thus completing the ensemble that would participate in the recording of the critically acclaimed debut self-titled album released in the following year. This new release was followed by intense live activity, as the band performed innumerous shows in Italy and even a couple of tours in Portugal.
After a period of reflexion, Ashram are now presenting their second full-length recording, under the title "Shining Silver Skies", and out via Equilibrium Music in May 2006
In 2001, the line-up is expanded as Leonardo Massa joins the group on cello, thus completing the ensemble that would participate in the recording of the critically acclaimed debut self-titled album released in the following year. This new release was followed by intense live activity, as the band performed innumerous shows in Italy and even a couple of tours in Portugal.
After a period of reflexion, Ashram are now presenting their second full-length recording, under the title "Shining Silver Skies", and out via Equilibrium Music in May 2006
Swell Season 豆瓣
9.1 (27 个评分)
The Swell Season
发布日期 2006年4月1日
出版发行:
Overcoat Recordings
Frames front man Hansard has teamed up with classically trained Czech vocalist and pianist, Irglova to produce this album of affecting songs and compositions. From straight songs to piano instrumentals, "The Swell Season" affords an insight into a whole other side of Glen/The Frames, as well as offering a perfect introduction to this very talented newcomer. The record takes its name from author Josef Skvorecky's book of the same name. Set in Nazi occupied Czechoslovakia, the story centers on one man's love of music and his pursuit of unattainable women as a country comes unglued. Like the book, the record deals with the pains and hopes of those struggling to make sense of their lives.
S.F.sound furniture 豆瓣
Capsule
类型:
爵士
发布日期 2004年6月9日
出版发行:
Yamaha Music
ボッサ・ブラジル、ラウンジ、サンプリングポップ、ジャズ、ハウスなどの要素を含みつつも、キュートでレトロなSound Furniture感覚のいっぱい詰まった作品!いろんな時代の未来な音要素が登場。人工合成音声がシュールなブレイク・ビーツ・トラックや家電サンプリングなどなど、カプセル流の遊び心も満載!ハッピーでかわいい非現実世界への仮想旅行をご体験ください!
毕业变成失业 豆瓣
8.5 (22 个评分)
my little airport
发布日期 2007年1月16日
唱: nicole
曲/詞/guitars: 阿p
編: 阿p/ nicole/ 阿賢@22cats/阿科@22cats
bass: 阿賢@22cats
drums: 阿科@22cats
………………………………………………………………
一畢業就等於失業,一畢業就等於失業。
Shoo do do do……
七個月見左三十九份工,搵份工仲難過搵老公,我今日只想留在家中。
Shoo do do do……
見工見到入左去東涌,點知份工要去掘山窿,我今日只想留在家中。聽見同學逐個搵到工,但我仍在尋尋覓覓中,沒有人比我更加「火農」,不幸正與我結伴中。
Shoo do do do ……
之後見岩份工以為好輕鬆,因為份工基本上係無人工,我今日只想留在家中。
Shoo do do do ……
一畢業就已經失業,一畢業就已經失業。
………………………………………………………………
2007 - 01 - 28 / <畢業變成失業>
登上903專業推介第17位
曲/詞/guitars: 阿p
編: 阿p/ nicole/ 阿賢@22cats/阿科@22cats
bass: 阿賢@22cats
drums: 阿科@22cats
………………………………………………………………
一畢業就等於失業,一畢業就等於失業。
Shoo do do do……
七個月見左三十九份工,搵份工仲難過搵老公,我今日只想留在家中。
Shoo do do do……
見工見到入左去東涌,點知份工要去掘山窿,我今日只想留在家中。聽見同學逐個搵到工,但我仍在尋尋覓覓中,沒有人比我更加「火農」,不幸正與我結伴中。
Shoo do do do ……
之後見岩份工以為好輕鬆,因為份工基本上係無人工,我今日只想留在家中。
Shoo do do do ……
一畢業就已經失業,一畢業就已經失業。
………………………………………………………………
2007 - 01 - 28 / <畢業變成失業>
登上903專業推介第17位
等你吃饭 豆瓣
8.0 (49 个评分)
旅行团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9年4月17日
出版发行:
摩登天空
《旅行团:等你吃饭》在4月2日举办的“音乐风云榜”上,旅行团乐队一举获得了2008年度“最佳摇滚新人”殊荣,让这个出道不到1年的乐队成为众多媒体和乐迷瞩目的焦点。旅行团乐队(The LifeJourney)来自于广西柳州,在《摩登天空5》合辑中收录首支单曲“The Story of Sun & I”之后,顺利成为摩登天空旗下艺人,在经过精心筹备与打造之后,于2008年5月推出乐手首张专辑《来福胶泥》,迅速成为年度最热门新锐乐队,其清新与多元的音乐成为旅行团区别于其他时下乐队的标志。而对于复古摇滚音乐元素的娴熟运用,又让这支乐队在音乐上备受好评。宣传期过后,旅行团乐队开始踏实创作全新歌曲,并于近期完成EP作品《等你吃饭》。《等你吃饭》共收录有6首音轨,其中包括乐队近期饱受好评的新作“Summer Holiday”“等你吃饭”“Oh My Story”,以及“Summer Holiday”的中文版本“悠长假期”,更收录有“Summer Holiday”“等你吃饭”的伴奏音乐。
延续着首张专辑《来福胶泥》的一切特色:好听、温馨、浪漫、细腻、柔和,当然还有音乐风格意义上的融合,“旅行团”在新EP唱片《等你吃饭》中所展现出的,依然还是他们浓浓却又清新的口感。
三首歌曲、四个版本、两首伴奏,除了OhMyStory里的粤语和舞曲元素,听来有点卓尔不群外,《等你吃饭》和《悠长假期》,则是非常典型的“旅行团”风格的一对双胞胎。歌词是韩剧、卡通、玩具积木和独立音乐的融合,旋律又像是沙发音乐、梦流行和乡村民谣的汇聚。如果说“旅行团”的组成形式,还是根红苗正的摇滚乐团的话,那么他们的摇滚乐,无疑更像是加了化骨散,熄灭人的激情,却长了梦幻的气焰。
01 等你吃饭
02 悠长假期
03 Summer Holiday
04 Oh My story
05 等你吃饭(Instrumental)
06 悠长假期(Instrumental)
延续着首张专辑《来福胶泥》的一切特色:好听、温馨、浪漫、细腻、柔和,当然还有音乐风格意义上的融合,“旅行团”在新EP唱片《等你吃饭》中所展现出的,依然还是他们浓浓却又清新的口感。
三首歌曲、四个版本、两首伴奏,除了OhMyStory里的粤语和舞曲元素,听来有点卓尔不群外,《等你吃饭》和《悠长假期》,则是非常典型的“旅行团”风格的一对双胞胎。歌词是韩剧、卡通、玩具积木和独立音乐的融合,旋律又像是沙发音乐、梦流行和乡村民谣的汇聚。如果说“旅行团”的组成形式,还是根红苗正的摇滚乐团的话,那么他们的摇滚乐,无疑更像是加了化骨散,熄灭人的激情,却长了梦幻的气焰。
01 等你吃饭
02 悠长假期
03 Summer Holiday
04 Oh My story
05 等你吃饭(Instrumental)
06 悠长假期(Instrumental)
靠得住 豆瓣
8.4 (42 个评分)
Kings of Convenience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9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Astralwerks
Kings of Convenience 继 2004年的 Riot on the Empty Street 后久违的新专辑!
===============================================================
Kings Of Convenience:今年秋日 (MCB)
毋庸置疑挪威卑尔根New Acoustic组合Kings Of Convenience的第三张专辑《Declaration of Dependence》是叫乐迷们望穿秋水、引颈以待而来,毕竟这是他们睽违五载的回归专辑。 上次出版《Riot On An Empty Street》,已是2004年初的事了。
Eirik Glambek Bøe与Erlend Øye分道扬镳多年,人所共知是因为他们在音乐取向与兴趣上出现了分歧,于是这几年间宁可各行其是、各自各展开活动。 二人再次走在一起灌录《Declaration of Dependence》,因为他们学懂了如何去找出共悉与作出处理。
听了《Declaration of Dependence》已有一个星期了,那就俨如一张为配合今年秋日而推出的浓浓秋意专辑。 依然是很Kings Of Convenience的Acoustic-Folk唱片,淡淡然的憩静谐和情感,而且今次更整张唱片都没有用上任何鼓击。 有「21世纪Simon & Garfunkal」之称的Eirik和Erlend,开场曲〈24-25〉即展示出二人无懈可击的一高一低温婉二重唱。 今次在专辑内,还以文字剖释他们的合唱方式。
〈Rule my World〉和〈Second to Numb〉都是他们的清雅怡人小品,Bossa Nova的便有单曲〈Mrs. Cold〉和〈Freedom and its Owner〉。 而另一单曲〈Boat Behind〉和〈Peacetime Resistance〉在中提琴伴奏下则换上古雅的Chamber-Pop情怀。
可发觉《Declaration of Dependence》乃减少了以往Kings Of Convenience的温暖窝心情味,而泛着冷静的氛围,所以〈My Ship Isn't Pretty〉、〈Renegade〉、〈Power of not Knowing〉都是如斯幽悒而美丽的歌曲。
===============================================================
试听地址:
===============================================================
===============================================================
Kings Of Convenience:今年秋日 (MCB)
毋庸置疑挪威卑尔根New Acoustic组合Kings Of Convenience的第三张专辑《Declaration of Dependence》是叫乐迷们望穿秋水、引颈以待而来,毕竟这是他们睽违五载的回归专辑。 上次出版《Riot On An Empty Street》,已是2004年初的事了。
Eirik Glambek Bøe与Erlend Øye分道扬镳多年,人所共知是因为他们在音乐取向与兴趣上出现了分歧,于是这几年间宁可各行其是、各自各展开活动。 二人再次走在一起灌录《Declaration of Dependence》,因为他们学懂了如何去找出共悉与作出处理。
听了《Declaration of Dependence》已有一个星期了,那就俨如一张为配合今年秋日而推出的浓浓秋意专辑。 依然是很Kings Of Convenience的Acoustic-Folk唱片,淡淡然的憩静谐和情感,而且今次更整张唱片都没有用上任何鼓击。 有「21世纪Simon & Garfunkal」之称的Eirik和Erlend,开场曲〈24-25〉即展示出二人无懈可击的一高一低温婉二重唱。 今次在专辑内,还以文字剖释他们的合唱方式。
〈Rule my World〉和〈Second to Numb〉都是他们的清雅怡人小品,Bossa Nova的便有单曲〈Mrs. Cold〉和〈Freedom and its Owner〉。 而另一单曲〈Boat Behind〉和〈Peacetime Resistance〉在中提琴伴奏下则换上古雅的Chamber-Pop情怀。
可发觉《Declaration of Dependence》乃减少了以往Kings Of Convenience的温暖窝心情味,而泛着冷静的氛围,所以〈My Ship Isn't Pretty〉、〈Renegade〉、〈Power of not Knowing〉都是如斯幽悒而美丽的歌曲。
===============================================================
试听地址:
===============================================================
World Surf Mellow 豆瓣
Starboard
发布日期 2009年10月21日
出版发行:
インディーズ・メーカー
J-rock,Indie Rock,Japanese
No Budget 豆瓣
8.7 (44 个评分)
黃小楨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9年7月4日
出版发行:
风和日丽唱片行
【黃小楨“ No Budget “即將發行…】
關於,你最想聽到的黃小楨,我知道,當然是黃小楨第三張專輯。
只是,相隔這麼久,要從頭到尾完成一張完整的全新專輯,對小楨來說,確實還需要更多的醞釀。但真的,大家對小楨的呼喚,她都聽見了。
在這個美夢成真前,不如先來搶聽小楨以前的歌吧!說搶聽,因為這不是“黃小楨 2 “,也不是“賞味期限“,而是比這兩張專輯更早的作品,是她在進入唱片公司前與朋友合資錄製的獨立發行,名為“ No Budget “。這張專輯當年是以卡帶的形式,限量 200 張發行,包裝極為精彩有趣。如果你今年剛考上大學,那當時你也不過剛要上小學。然而就在 12 年後,小楨決定要將“ No Budget “以 CD 形式重新發行,原因之一是,卡帶機器實在太難找,之二,則是我們想讓你也能感受,毫無修飾的黃小楨,卻帶來了更巨大的震撼與感動。
黃小楨的音樂從這裡開始,如果你還不認識她,這是最好的起點。
【關於“你最想聽到的黃小楨“票選活動】
毫無疑問地,票選結果是:
December Night
比起“賞味期限“裡的“December Night“,這張專輯裡收錄的版本沒有弦樂修飾,稍顯生澀,卻更見純粹,同樣動人。
專輯中其他歌曲,將陸續發表,敬請期待…
關於,你最想聽到的黃小楨,我知道,當然是黃小楨第三張專輯。
只是,相隔這麼久,要從頭到尾完成一張完整的全新專輯,對小楨來說,確實還需要更多的醞釀。但真的,大家對小楨的呼喚,她都聽見了。
在這個美夢成真前,不如先來搶聽小楨以前的歌吧!說搶聽,因為這不是“黃小楨 2 “,也不是“賞味期限“,而是比這兩張專輯更早的作品,是她在進入唱片公司前與朋友合資錄製的獨立發行,名為“ No Budget “。這張專輯當年是以卡帶的形式,限量 200 張發行,包裝極為精彩有趣。如果你今年剛考上大學,那當時你也不過剛要上小學。然而就在 12 年後,小楨決定要將“ No Budget “以 CD 形式重新發行,原因之一是,卡帶機器實在太難找,之二,則是我們想讓你也能感受,毫無修飾的黃小楨,卻帶來了更巨大的震撼與感動。
黃小楨的音樂從這裡開始,如果你還不認識她,這是最好的起點。
【關於“你最想聽到的黃小楨“票選活動】
毫無疑問地,票選結果是:
December Night
比起“賞味期限“裡的“December Night“,這張專輯裡收錄的版本沒有弦樂修飾,稍顯生澀,卻更見純粹,同樣動人。
專輯中其他歌曲,將陸續發表,敬請期待…
ねむり 豆瓣
8.2 (9 个评分)
空気公団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20日
出版发行:
フリップ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この作品を最後に石井敦子が脱退することになり、第一期空気公団の締めくくりとなったアルバム。だからというわけではないだろうが、メンバー3人だけで録音したドラムレスの曲が多く、これまで以上にハンドメイドなぬくもりを感じさせる作品になっている。アコースティック・ギターの響きと山崎ゆかりのコーラス・ワークが美しい「ねむり」、ハンド・クラッピングとアコギの軽快なストロークがハートウォームな「歩く」、ピアノとシンセサイザーが深遠な世界を描き出す「どこにもないよ」など、3人の体温が伝わってくるようなあたたかな曲ばかり。山崎の歌詞はより抽象的になり、深みを増した。区切りにふさわしい傑作だ。
黑暗制造 豆瓣
7.5 (8 个评分)
Hot Chip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8年2月4日
出版发行:
Astralwerks
今年二月,电子流行音乐人Hot Chip将发行他们的第三张完整音乐专辑《Made in the Dark》。
尽管整张专辑都是在国内进行录音,制作的,但《Made in the Dark》中收录的大多都是Hot Chip的现场表演,不过在听过所有音乐之后,会发现整张专辑的曲目的旋律与风格都与他们的上一张LP专辑《The Warning》十分相似。然而,在杂志对专辑的宣传上,写下了如此的评价:“强有力的声音扩张,键盘与音乐变换都显示了Hot Chip的音乐水准。曲目‘Hold On’与‘Out At The Pictures’展现了乐队现场演出的实力。当你在欣赏他们的主打曲目‘Ready for the Floor’时,你一定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自然气息。”
来自纽约与LA的Hot Chip乐队乐迷在二月初,可以听到这张专辑的现场版,之后,他们将回到英国与由Matthew Dear引领的Big Hands乐队一起进行巡回演出。而在三月,他们将轮番在欧洲进行演出, 到了四月,他们则要在北美进行巡回演出。
尽管整张专辑都是在国内进行录音,制作的,但《Made in the Dark》中收录的大多都是Hot Chip的现场表演,不过在听过所有音乐之后,会发现整张专辑的曲目的旋律与风格都与他们的上一张LP专辑《The Warning》十分相似。然而,在杂志对专辑的宣传上,写下了如此的评价:“强有力的声音扩张,键盘与音乐变换都显示了Hot Chip的音乐水准。曲目‘Hold On’与‘Out At The Pictures’展现了乐队现场演出的实力。当你在欣赏他们的主打曲目‘Ready for the Floor’时,你一定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自然气息。”
来自纽约与LA的Hot Chip乐队乐迷在二月初,可以听到这张专辑的现场版,之后,他们将回到英国与由Matthew Dear引领的Big Hands乐队一起进行巡回演出。而在三月,他们将轮番在欧洲进行演出, 到了四月,他们则要在北美进行巡回演出。
El Radio 豆瓣
8.4 (57 个评分)
Chris Garneau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9年7月7日
出版发行:
声演坊 口袋唱片
Piano and pop don’t mix- at least that’s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with regard to “popular” music. Yet Chris Garneau defies expectations. Since releasing his debut album Music for Tourists in 2006, he has consistently proven that in the hands of a capable musician, 88 keys can indeed, be cool to listen to. Two years later, he’s back with a sophomore album El Radio and far from slumping. The record is a orchestra of sounds capturing emotional highs and lows- more lows than highs.
Aside from the aforementioned orchestra, the record is an orchestra of symphonics, cello, and of course Garneau’s own piano. “Dirty Night Clown” finds Garneau and friends rocking cello and drums to an atonal, discordant beat. “No More Pirates” is an upbeat, horn laden ditty about forgiveness. On “Fireflies,” Garneau channels his inner Tin Pan Alley artist, composing a tale of musical suspicion worthy of an off-Broadway play. Foghat this is not.
Despite the eclectic nature of the record, the album does have its downsides. The eerie tone and subject matter of the songs (several deal with death- natural or otherwise) may turn off audiences who are more used to upbeat faire from Top 40 than introverted, complicated songwriting. There are sleepers too. The slow strumming of “Raw and Awake” is more lullaby than pop song. Yet this is an exception to the rule.
Though the album is far from upbeat, overall the record speaks to the diverse range of Garneau’s material. From instrumental tracks to Tin Pan Alley style songs, there is little that he is incapable of. Far from being typical singer-songwriter faire, the album is a sonic expression of our common emotionality- both good and bad.
While “El Radio” may not be for everyone, it is certainly worth paying attention to- even if it is macabre at times。
Aside from the aforementioned orchestra, the record is an orchestra of symphonics, cello, and of course Garneau’s own piano. “Dirty Night Clown” finds Garneau and friends rocking cello and drums to an atonal, discordant beat. “No More Pirates” is an upbeat, horn laden ditty about forgiveness. On “Fireflies,” Garneau channels his inner Tin Pan Alley artist, composing a tale of musical suspicion worthy of an off-Broadway play. Foghat this is not.
Despite the eclectic nature of the record, the album does have its downsides. The eerie tone and subject matter of the songs (several deal with death- natural or otherwise) may turn off audiences who are more used to upbeat faire from Top 40 than introverted, complicated songwriting. There are sleepers too. The slow strumming of “Raw and Awake” is more lullaby than pop song. Yet this is an exception to the rule.
Though the album is far from upbeat, overall the record speaks to the diverse range of Garneau’s material. From instrumental tracks to Tin Pan Alley style songs, there is little that he is incapable of. Far from being typical singer-songwriter faire, the album is a sonic expression of our common emotionality- both good and bad.
While “El Radio” may not be for everyone, it is certainly worth paying attention to- even if it is macabre at times。
赤子 豆瓣
8.0 (141 个评分)
范晓萱&100%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9年8月10日
出版发行:
吃草的鱼
「於是我感覺到完整,和我的赤子在一起,分享著100%的生活。
我找到解藥,那就是愛的擁抱,不容妥協,也不會被打敗,我感到完整,這份力量讓我繼續向前。
「前進一點,就又會有希望,這就是活著的爽!」每個人與他的赤子如此約定。
盤腿坐在沙發上,有時候我唱,有時候赤子唱,這些歌分享內心滿滿的快樂與希望。」
這張專輯,從 剖析、自嘲、憤怒、甚至幽默的意識形態裡,帶著復古情懷性格,唱出甜美的現代寓言。
萱萱+100%樂團,裝扮著70復古,內藏雌雄同體的中性靈魂,引領你喚回一個沒有性別、赤真赤誠,你遺忘已久的自己─赤子。
70年代濃縮著他們的童年,直至成人,70年代留下的影像、音樂、氣氛,流在血和靈魂裡;曾深深的被迷幻搖滾吸引,萱萱卻對木匠兄妹主唱Karen Carpenter甜美而悲傷的歌聲無法忘懷……
希望的本身可以是悲傷的,當然,絕望的境地也能看見歡樂。
快樂、生命的本質,解藥、救贖,反覆的經歷之後,萱萱+100%樂團,認為將這段經歷分享出來,是他們藉著音樂應該告訴大家的事。
我找到解藥,那就是愛的擁抱,不容妥協,也不會被打敗,我感到完整,這份力量讓我繼續向前。
「前進一點,就又會有希望,這就是活著的爽!」每個人與他的赤子如此約定。
盤腿坐在沙發上,有時候我唱,有時候赤子唱,這些歌分享內心滿滿的快樂與希望。」
這張專輯,從 剖析、自嘲、憤怒、甚至幽默的意識形態裡,帶著復古情懷性格,唱出甜美的現代寓言。
萱萱+100%樂團,裝扮著70復古,內藏雌雄同體的中性靈魂,引領你喚回一個沒有性別、赤真赤誠,你遺忘已久的自己─赤子。
70年代濃縮著他們的童年,直至成人,70年代留下的影像、音樂、氣氛,流在血和靈魂裡;曾深深的被迷幻搖滾吸引,萱萱卻對木匠兄妹主唱Karen Carpenter甜美而悲傷的歌聲無法忘懷……
希望的本身可以是悲傷的,當然,絕望的境地也能看見歡樂。
快樂、生命的本質,解藥、救贖,反覆的經歷之後,萱萱+100%樂團,認為將這段經歷分享出來,是他們藉著音樂應該告訴大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