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少年维特的烦恼 豆瓣
Die Leiden des jungen Werthers
8.5 (53 个评分) 作者: [德]歌德 /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译者: 侯浚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歌德(1749一1832),德国文豪。《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他早年最重要的作品。 这是一部书信体小说,作者创作它时年仅二十五岁。小说描写进步青年对当时鄙陋的德国社会的体验和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道德等级观念的反应以及对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少年维特爱上了一个名叫绿蒂的姑娘,而姑娘已同别人订婚。爱情上的挫折使维特悲痛欲绝。之后,维特又因同封建社会格格不入,感到前途无望而自杀。 《少年维特的烦恼》于一七七五年问世,它的出版被认为是德国文学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它曾震撼了德国乃至欧洲整整一代青年的心。
2012年9月22日 已读
不愧是害我一晚自习睡着两次的奇书,几年之后再看也毫无共鸣。“我要为你牺牲自己,绿蒂”——既然是自己决定的死亡,为什么要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一边哼哼自己的灵魂多么冷艳高贵,一边又故意留下凄惨的信件害绿蒂永远愧疚,讲白了就是个活在自导自演的悲剧里,自我中心又意志薄弱的表演型人格障碍吧
+歌德 {德意志文学} 【小说】
道连·葛雷的画像 豆瓣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and Other Writings
8.9 (68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 奥斯卡·王尔德 译者: 荣如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美少年道连·葛雷面对好友霍尔沃德为他画好的肖像,说:“如果我能够永葆青春,而让这幅画像去变老……我愿拿我的灵魂换青春!”这一荒唐的愿望构成了唯美主义代表作家王尔德唯一长篇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的情节基础。不料此言一出,竟一语成谶。环境影响和追求享乐的结果,导致葛雷在自我放纵的泥淖中越陷越深,直至彻底毁灭。
书中还收入了王尔德的两部中篇名作,基本囊括了王尔德的小说精华。
2012年9月17日 已读
基本还原了王尔德那绮丽又不做作的文风,但是有个别地方感觉有点用力过猛,比如把那个著名的“我喜欢有未来的男人和有过去的女人”翻成“我喜欢来日方长的男人和不堪回首的女人”……为什么变成不堪回首啦!后面附的第二篇个中篇好萌www
+王尔德 {英国文学} 【小说】
包法利夫人 豆瓣
8.7 (48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居斯塔夫·福楼拜 译者: 周克希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3
作者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描写法国内地一个富裕农民的女儿悲剧的一生。对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人物做了淋漓尽致的揭露,成为19世纪法国社会的一幅现实主义画卷。
2012年9月9日 已读
也不知道写序的那位从哪儿看出了包法利先生平庸麻木、包法利夫人天真烂漫来着的?这根本就是一个爱慕虚荣的白穷美三番两次千里送逼结果被人拔屌无情的故事吧……这也叫挣脱禁锢追求真爱,卡列尼娜从地下笑醒了好吗。ps.对比毛姆《面纱》顿觉趣味无穷,“死的却是狗”!
+福楼拜 {法国文学} 【小说】
动物怪谭 豆瓣
Animal Crackers
8.0 (7 个评分) 作者: [美] 汉娜·亭蒂 / Hannah Tinti 译者: 黄正纲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5
它们没有是非善恶,却能挖出人心深处的恶魔。
本书收录了十一篇极富创意的短篇小说,每一篇或直接、或间接跟动物有关,在动物与人类的互动中,反映的往往不是温情,而是邪恶与令人毛骨悚然的冲突,挖掘出人心深处的黑暗以及各种强烈情感,有恐惧、有嫉妒、有绝望,也有渴望。
文摘
我想象我前妻掀起大象的巨耳,向它耳语:踩那边。
——动物怪谭animal crackers
破坏王在尸体周围走来走去,留下一堆红色的狗脚印,它闻着克莱德脚上的拖鞋,闻到了他死前最后的气味。
——甜蜜的家 home sweet home
她最讨厌它这个样子,总是在屋里到处留下细细长长、湿答答的印子。她开始想不通,自己为什么不像其他的单身女子那样,养猫就好了。
——如何活化心中的灵蛇 how to revitalize the snake in your life
2012年9月1日 已读
不论是翻译自己的风格还是作品本身那种奇妙的比喻和刻薄的讽刺都有点像伊恩迈克尤恩。。。故事还挺有趣的,但是这纸质和装帧真是被出版社做成了渣渣。喜欢大象、长颈鹿和蛇的故事0w0
{北美文学} 【小说】
通向蜘蛛巢的小径 豆瓣
8.0 (34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王焕宝 / 王恺冰 译林出版社 2006 - 9
这是作者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抵抗运动,而《通向蜘蛛巢的小径》就是根据这段经历写成。
2012年8月27日 已读 这个蝙蝠一样的视角选得真好,荒诞派卡尔维诺什么的(并不。话说前面哪一页里说了句偷小钱进监狱偷大钱住别墅,妥妥儿的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啊,可见历史总是相似的愤青们的眼界也永远这么ry
+卡尔维诺 {意大利文学} 【小说】
温莎墓园日记 豆瓣
8.6 (46 个评分) 作者: 木心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6
《温莎墓园日记》是木心的小说选集。
经过年近八十的作者手订,小说集删去了原来繁体字版《出猎》一小节,把“我”隐得更深,实际上是更耐人琢磨了。《美国喜剧》《一车十八人》《夏明珠》《两个小人在打架》《SOS》《完美的女友》《七日之粮》《芳芳NO.4》《魔轮》等,每一篇都在尝试新的视角,“从彼岸回来的人”,原来是这么了解人世的酸楚,生活没有“退息”,他对此岸洞若观火。
1982年,已过知天命之龄的木心离开中国,旅居美国纽约。到了国外后,他决意把主要精力放在写作上,自1984年至今,木心已出版了繁体字版多本散文、诗集和小说,颇负时誉。木心自己提了一个说法,他是"文学不明飞行物"。木心也是文体家,作品不重复自己,用字非常讲究,标点也讲究。
2012年8月24日 已读
虽然不太喜欢某些遣词造句,但是整体质量非常高~推《寿衣》、《静静下午茶》和《温莎墓园日记》这三篇,自序也写得漂亮
+木心 {中国现当代文学} 【小说】
梅里美小说选 豆瓣
10.0 (5 个评分) 作者: 梅里美 译者: 郑永慧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2012年8月22日 已读
翻译大大只查纸质书能注出这么多典故来这阅读量太可怕!!撇掉最后一章的《卡门》无疑是最出色的作品(她和艾丝美拉达骗去了多少无知少年的同情←然后他们在巴黎都被吉普赛人坑了),不过我觉得《阿尔塞纳》的人物塑造也很成功…其他的话,不太喜欢在第三人称叙述里唐突地插进一个“我”,好讨厌
+梅里美 {法国文学} 【小说】
一个女人的史诗 豆瓣
作者: [美国] 严歌苓 新星出版社 2009
部队女演员田苏菲追求并保卫爱情的故事。
严歌苓称她笔下的苏菲对爱情那份痴狂让她很羡慕,在当下物质社会中是不能存在的,所以她想通过这部小说“为今天的物质爱情唱首挽歌”。
小说畅销,影视版权也一度抢手,本次新星再版新书推出时,正逢央视版电视剧《一个女人的史诗》拍竣,由电影导演夏刚执导,赵薇演田苏菲,刘烨出演书中令她神魂颠倒了大半生的男主角欧阳,孙海英扮演三角恋的另一方“首长都汉”。
故事人物的年龄跨度从十五六岁到晚年。爱情,成为贯穿约半个世纪、数个不同年代的唯一主题。本书为作者成熟期作品,题材单纯而语言耐读,情节丝丝入扣。
田苏菲是军区剧团红了几十年的台柱子
她像长征路一样执着地爱着丈夫
以冲锋陷阵的劲头维护他的健康和尊严
此生她最大志向就是
虏获他的心
欧阳萸是革命队伍里的贾宝玉
掺和几分格瓦拉气质
他怀抱爱情理想
毕生不放弃寻找志同道合的梦中爱人
多年后
十几岁的欧阳雪说
妈妈
你爱得太笨了
2012年8月18日 已读
严歌苓长篇其实就三板斧,女主耍赖撒泼兴风作浪几十年,不变的永远是那颗淳朴泼辣的心——问题是性格归纳起来明明无比雷同的角色,朱小环王葡萄田苏菲在你面前一字排开还全都眉目如画教你绝不会张冠李戴。尽管选材一看便知是大手又出来写商稿诓骗中年主妇垂暮的少女心了,脑残粉还是嘤嘤地打了四星(。
+严歌苓 {中国现当代文学} 【小说】 女性
镜花缘(上下册) 豆瓣
8.3 (7 个评分) 作者: 李汝珍 / 校注 張友鶴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武则天夺取唐朝的政权,改国号为周。一日游上苑,武则天下诏迫使园中百花在残冬大雪中开放。上天见百花不经请示,适时开花,乃将百位花神滴降凡尘。总管百花的花神百花仙子拓生在秀才唐敖之家,后取名唐闺臣。唐敖因不满武后,同多九公、林之洋到海外游览,历经君子国、女儿国、不死国、两面国、无肠国等四十多个国家,亲见许多奇人异事、奇风异俗,有的人长两面,有的耳长垂地,有的歪心,有的无肠,有的专爱撒谎,有的一毛不拔,千奇百怪
2012年8月16日 已读
李汝珍再次印证了“语言学家总是高傲地觉得别的学科都是语言学的分支”23333 当然这货本身的确礼乐射御书数无所不通,所以下半部撇开创世纪一样屎长的名单以外其实我觉得还挺长姿势啦~ #蛋疼三周目#
N周目 {中国古典文学} 【小说】 章回小说
给樱桃以性别 豆瓣
Sexing the Cherry
8.3 (27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珍妮特·温特森 译者: 邹鹏 新星出版社 2012 - 6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姐妹篇
1990年E.M.福斯特获奖作品
2009年《泰晤士报》“六十年六十佳图书”入选作品
米兰•昆德拉的哲学架构+卡尔维诺的优雅叙事+《天方夜谭》的故事
张悦然诚挚推荐 《鲤》杂志参与策划
17世纪,英国查尔斯二世时期,在臭气熏天的泰晤士河旁边生活着一个女巨人。她丑陋、孤独,只和很多狗生活在一起。有一天,她在河岸边看到了一个弃儿,便将他收养,并给他一条河流的名字,叫约旦。约旦和他的母亲生活在一起,一直遇到了国王的园艺师。园艺师将他们带到了温布尔顿,让约旦学习园艺。后来,约旦追随园艺师前往百慕大群岛,一个据说离天堂最近的地方,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奇怪的人和事情:十二个跳舞的公主,每个公主都在讲述着她与其丈夫的故事;遇到一个视爱为瘟疫的村子,因为爱,所有的人都死去,只剩下一个僧侣与妓女。与此同时,约旦的母亲在保皇党的鼓动下,对杀死国王的清教徒进行疯狂的复仇……
《给樱桃以性别》将历史、童话故事 和元小说熔合进了一种水果里,有着回味无穷、令人惊艳的味道。
——《纽约时报》
《给樱桃以性别》是一部以卡尔维诺的优雅口吻讲述、米兰•昆德拉的哲学形式编排的《天方夜谭》。
——《旧金山纪事报》
温特森是超级文字魔术师。持续阅读那些难以置信的故事时,她让我们相信,想象的力量可以改变我们感知的方式,从而使我们的生活变得鲜活。
——《英国独立报》
那些喜爱气质独特、行文优美的小说的读者都会愿意阅读温特森写下的任何篇章。
——《华盛顿邮报》
2012年8月13日 已读
比《橘子》好看,词语之城与舞蹈之城好卡尔维诺…温特森本身对童话和神话材料手到擒来,时间地点人称叙述顺序又跳跃得仿佛脱缰野马,虽然觉得在这么短一本书里想说的东西太多结果有些捉襟见肘,但是每翻开一页都会吸引着你看下去QwQ ps.两处错字+一处错误标点自重
+温特森 {英国文学} 【小说】 女性
独白 豆瓣
La femme rompue
8.0 (10 个评分) 作者: (法) 波伏瓦 译者: 张香筠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4
《独白》是波伏瓦于1967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在波伏瓦付诸出版的论述、小说、自传以及书信等几大类文字中,属于她较后期的文学创作。所收三个短篇都以女性为主人公,其中《懂事年龄》讲述中年职业女性对儿子婚姻与职业前途的不满,《独白》整篇是一个单亲妈妈的絮叨,神经质的话语之下涌动的却是对小女儿自杀的痛切;《筋疲力尽的女人》则以日记的形式展现了一个家庭主妇应对丈夫婚外情的心路历程。
由此,波伏瓦刻画了三个处于危机中的女人:一个自诩是好母亲,试图掌控一切;一个对家庭、子女满腹怨气又忧心忡忡;一个被丈夫抛弃,无所适从。小说集具有重要的社会学意义,是波伏瓦对女性命运、生活状况的反映。
2012年8月9日 已读
艾玛鄙视中产阶级婚姻就算了,波伏娃对“母亲”这角色真是恨得不共戴天啊....第三篇里爹妈和俩女儿的整条关系脉络就是自传吧妥妥儿没跑
+波伏娃 {法国文学} 【小说】 女性
逆插桃花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李碧华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2002 - 2
「以利!以利!拉馬撤巴各大尼?」 (「我的主!我的主!為什麼離棄我?」)
選載 那個晚上,二人同躺在一個被窩裏頭,是絲棉被的暖?抑或體溫?宙言的心有點不可抑制的動盪,微微的抽搐。他告訴小桃:
「八歲那年,我整整七個月不會說話。」
「宙言」這個名字本來是說了一個世界的話。他自閉的原因,是那年親眼見到媽媽上吊。媽媽才二十九。過不了三十。
女人過不了三十,便是命薄如花。
(「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
小桃把手按在宙言胸膛上。感覺他心跳:「我明白。」
媽媽喚蘭香。但他們家是種桃花的。
爸爸在新界有個農場,世代種花。算是有點積蓄。農場很大,請了幾個工
2012年8月8日 已读
卧槽尼玛这绝壁是李碧华黑历史,逆插桃花本篇简直就是蹩脚又矫情的仿古耽美,这文风可把我恶心坏了……后面几篇也只能说一般,顶着李碧华的名字我真是给不出一个及格分
+李碧華 {中国现当代文学} 【小说】
一个后现代主义者的谋杀 豆瓣
Postmortem for a Postmodrenist
6.0 (7 个评分) 作者: [美] 阿瑟·A. 伯格 译者: 洪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 5
这是一部奇怪的作品——半是混乱的小说,半是哲学的小语。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一位被称为“后现代主义之父”的美国加州大学教授艾托尔·格罗奇在自己家里的餐厅里被人同时用四种方式谋杀了。当时在场的有他的妻子、同行专家和作家、女研究生、女访问学者等人,他们正在帮助教授筹备召开后现代主义学术会议。侦探亨特进行调查时陷入了这帮后现代主义者的话语迷魂阵。到最后,侦探的结论也是“后现代”式的——谁都没有杀他。
实际上比情节的叙述更突出的是贯穿在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论著引文和作品中人物的哲学见解,这些哲学话语交织在情节中,构成了整个作品的意义内核,使一件谋杀案变成了对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一种独特阐释。
2012年8月7日 已读
情节不重要,反正看图的时间肯定比看字的时间多……铜版纸好累 #偷会长书看#
{北美文学} 【小说】 哲学
窗边的小豆豆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窓ぎわのトットちゃん
8.9 (558 个评分) 作者: [日] 黑柳彻子 著 / 岩崎千弘 图 译者: 赵玉皎 南海出版公司 2003 - 1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这本书不仅带给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香水 豆瓣
Das Parfum. Die Geschichte eines Mörders
8.7 (178 个评分) 作者: [德] 帕·聚斯金德 译者: 李清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 5
小说叙述一个奇才怪杰谋杀了26个少女的故事。其中每一次谋杀都是一个目的:只是因为迷上她们特有的味道。对格雷诺耶来说,每次都是一场恋爱,但是他爱的不是人,而是她们身上的香味;谋杀她们只是为了永远占有,并且拥有他所钟爱的那种没有感觉,没有生命的“香味”……
这本书不是一部通俗的惊险小说,而是一部构思奇特,充满幻想,离意深刻的严肃作品;自1985年出版以来,始终高居德国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已被译成30余种文字。
2012年8月1日 已读
小说本身的想象力和迷人的描写已经够四星了,最后几段猝不及防的变奏只能让我哭着给满分顺路贴个神作标签...说到嗅觉,想到了卡尔维诺的《鼻子》(和弥酱关于双屌王子的冷笑话……
+聚斯金德 {德意志文学} 【小说】 神作
半生缘 豆瓣
8.9 (169 个评分) 作者: 张爱玲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6
他和曼桢认识,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算起来倒已经有十四年了——真吓人一跳!马上使他连带地觉得自己已老了许多。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顾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他和曼桢从认识到分手,不过几年的工夫,这几年里面却经过这么许多事情,仿佛把生老病死一切的哀乐都经历到了。
曼桢曾经问过他,他是什么时候起开始喜欢她的。他当然回答说:“第一次看见的时候。”说那句话的时候是在那样的一种心醉的情形下,简直什么都可以相信,自己当然绝对相信那不是谎话。其实他到底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看见她的,根本就记不清楚了。
2012年7月21日 已读
除了那天没来由被那句话爆出了翔,比其他言情小说高档就高档在最后仍然BE了?想起两句话,一句是“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一句是“你年轻的时候人人说你美丽,但是和你现在的样子相比,我更爱你备受摧残的容颜”——后面这句,沈先生怕是不能问心无愧地说出来了吧。
+张爱玲 {中国现当代文学} 【小说】
面纱 豆瓣
The Painted Veil
8.7 (248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译者: 阮景林 重庆 2012 - 5
★同名电影《面纱》小说原著
★爱、幻灭、生死、背叛、别离
★毛姆最具争议作品
★女性精神觉醒经典读本
★毛姆剖析人性三大力作——《刀锋》《面纱》《人性的枷锁》
容貌娇美而又爱慕虚荣的英国女子凯蒂,为了避免自己变成一位老姑娘,接受了生性孤僻的医生瓦尔特·费恩的求婚。她离开了上世纪20年代伦敦浮华而空虚的社交圈,随瓦尔特远赴神秘的东方殖民地——香港。
对婚姻感到不满和无趣,凯蒂开始悄悄与令她芳心摇动的香港助理布政司查理·唐生偷情。面对不忠的妻子,瓦尔特决定举家前往霍乱横行的中国内地行医。在遥远美丽的异乡,他们每天与死亡和绝望擦身而过,经历了从未体验过的情感波澜……
在爱情、背叛与死亡的漩涡中挣扎的凯蒂,亲历了幻想破灭与生死离别之后,终将生活的面纱从她的眼前渐渐揭去,从此踏上了不悔的精神成长之路。
2012年7月13日 已读
寻求人生解脱之路的时候总是跑偏到宗教救赎上,赞美女性觉醒的时候又藏不住那几分轻蔑之情,毛姆这恐婚+未出柜基佬属性有时真让人无法直视……不过为了这叙事和对话风格我也要当你的脑残粉啊嘤!ps.“死的却是狗”实在戳中了我的少女心。pss.男主是个无可救药病入膏肓不堪卒睹的死天蝎。
+毛姆 {英国文学} 【小说】
我们 豆瓣
7.8 (97 个评分) 作者: [俄] 尤金·扎米亚金 译者: 殷杲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 10
作为第一部反乌托邦作品,《我们》针对的是极权主义的种种弊端。全书采用笔记形式,假借生活在未来世界中的一个模范公民之口,戏拟了一个高度数字化、采用集中统一管理的“联众国”中各色人等的生活和心态。
在这个攀上了“人类文明的最高峰”的联众国,所有公民一律被冠以数字为名。主人公便叫“D-503号”。D-503号是一名联众国培养成人的数学家,他对联众国满怀忠诚,特地记起了笔记,想借之赞颂威哉壮哉的联众国。
怎料,联众国再发达文明,也仍旧奈何不了残留的人性。某个美艳过人的女性号码I-330突然出现,完全震撼了D-503号的纯洁心灵。在I-330的引诱下,D-503号一步步解放了本性,由小说开始时恨不能化身为机器的极端忠诚分子渐渐转变为有恨有爱,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凡人。不过,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I-330之所以接近D-503号,自有她的秘密计划。作品的结局是出乎意料、震撼人心的。
《我们》的写作风格直接影响了后来的《1984》、《美丽新世界》等反乌托邦作品。
2012年7月12日 已读
渣翻译。赫胥黎果然是抄的(不),不过两本书一个从内一个从外倒有点互文见义的意思。奥威尔嫌弃美丽新世界里生物学和心理学成分太多而政治主题太淡,我倒觉得要说政治诉求尤金也没有下意识去写,突出的是反工业文明机械化+反毕达哥拉斯学派嘛(←文科生对数学的本能仇恨!
{俄国文学} 【小说】
初恋总是诀恋 豆瓣
LE PREMIER AMOUR EST TOUJOURS LE DERNIER
6.7 (11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塔哈尔·本·杰伦 译者: 马宁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 11
这本书讲述了阿拉伯男人与女人之间的不平衡和误解。读者从故事中读到的全是爱情,也是寂寞,秘密和不理解。爱的需要很快变成了一种对自我的寻求,因为要爱另一个人,要给予,就要先爱自己一点。然而,虽然女人使一切变得完善,传统和宗教却更倾向于帮助男人建立他的小权力。在这样一个国家里 ,爱并非如此简单。
——塔哈尔•本•杰伦
1971年他定居巴黎后,开始描绘关于被剥夺的北非的经历。他的灵感来自塞万提斯,是安达卢西亚的阿拉伯文化影响了塞万提斯,马蒂斯,还有费尔南多•佩索阿(“我每晚读一首,就像别人读祈祷文”)。他在青年时期见证的不公滋养了他的虚构作品,“那时话语权属于摩洛哥的男人和当权者,没有人会去问穷人或女人的看法。”
——英国《卫报》
------------------------------------------------------------------------------------------------------
首位获得龚古尔文学奖的北非法语作家
《神圣的夜晚》作者塔哈尔•本•杰伦
四十年来,本•杰伦一直在以写作的方式展现他与故土的关系:诗歌、小说、寓言、随笔……虽然与妻子和四个孩子生活在法国,但他依然保留着摩洛哥国籍,且每年有两个月回国度过。一个真实的国度,多少虚构的故事,皆来自对那片北非沙漠的爱与恨。阅读本•杰伦的小说,就会发现这是一个魅力无穷的地方,同时也有令人反感之处,这种矛盾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作者深深爱着这个国度,却又不得不远离它而生活。
2012年7月9日 已读
“我的第一次恋爱应该像背叛一样谨慎”——撇开这个少女心漏一地的书名,其实整本书十六篇故事的水平蛮参差不齐的....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篇是如同一千零一夜般美妙的民歌还是登在故事会上蹩脚的异域扯淡(好吧其实后者居多=“=
{阿拉伯文学} 【小说】
雨必将落下 豆瓣
Some Rain Must Fall
7.3 (2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米歇尔·法柏 译者: 冯倩珠 新星出版社 2011 - 9
米歇尔•法柏的首部作品展示他异常生动的想象力,对语言深沉的爱,和具有创新意识的才艺。戏谑好玩却又感动人心,讽刺入骨却又富有人情味,这些故事总能给人以意料不到的共鸣。
法柏的小说是昏暗模糊的,轻松愉快的,脆弱易碎的,辛辣嘲讽的,超越世俗的。这些有趣的特质集合起来使得它们对于英国的短篇小说来说,就像维他命一样富有营养。
——大卫•米切尔(英国作家)
致短篇小说爱好者:你们将看到萨默塞特•毛姆与伊恩•麦克尤恩的风格首次结合,《雨必将落下》是其怪诞又精彩的产出。
——邓肯•马克林(英国作家)
炙手可热的新天才,短篇小说形式的大师。
——《泰晤士报》
法柏的笔触可以由愉悦的描述急转为辛辣幽默的领悟。理智而敏锐……这是一个冉冉升起的天才。——《观察家报》
法柏无所畏惧。上帝、宇宙、爱、卫生棉——无不在其笔下。你几乎能看到他在星空下好奇地思索,他也并不介意把他的思绪告诉你。
——《苏格兰人报》
法柏的首部作品是一块别具一格的美玉,不拘流派,时有惊喜。
——《苏格兰周日报》
2012年7月5日 已读
我次奥最近看的几本小说的译者大大都让我压力好大啊(哭了起来)/ 玛利亚和色情书店那两篇都治愈得可以入选高中语文课本了……这年头不中二不cult的小说作家太少了,不过我个人还是更喜欢入室抢劫和鱼那两篇=。=
{英国文学}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