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白鹿原 豆瓣
9.0 (48 个评分) 作者: 陈忠实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班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族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粟。厚重深邃的思想内容,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形成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令人震撼的真实感。
2012年7月2日 已读
看到一半就想好了评语,“要是这书能翻成英文,诺奖还有《百年孤独》啥事儿吗”后来一看原来作者挺喜欢马尔克斯...好吧那就改成“还有《克里斯汀的一生》啥事儿吗”=。=/几对父子和主仆相爱相杀什么的,CP好多!(揍
+陈忠实 {中国现当代文学} 【小说】 神作
啼笑因缘 豆瓣
作者: 张恨水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1 - 4
青年学子樊家树游北京天桥时,结识了武师关寿峰、关秀姑父女,又同天坛鼓书艺人沈凤喜一见钟情,他的表嫂则撮合他和财政部长的千金何丽娜的姻缘。后来军阀刘将军霸占了沈凤喜,关秀姑扮作佣人深入刘宅,把刘将军诱到西山极乐寺刺杀……
2012年6月26日 已读
昨天人人上有基友分了豆瓣的帖子,题目大概是“不是每个女人都有几支后备军,而是每个男人都会排几个队”之类的,正好我就看了这本,顿时懂了什么的样子(……) 民国那种半新不旧的小说读起来真是有种微妙的趣味啊……
+张恨水 {中国现当代文学} 【小说】 民国小说
雪花和秘密的扇子 豆瓣
Snow Flower and the Secret Fan
6.8 (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邝丽莎 译者: 忻元洁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 7
作品根据“女书”的流传范围及特点,在小说中塑造了百合和雪花两个主要人物,他们在七岁的时候,就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时光的流逝中,无论是经历了饥荒、动乱,还是遭遇到婚姻中的孤独与绝望,她们都能相互安慰,但当误解出现的时候,她们终生的友谊却突然面临着破裂的危险……
小说结构巧妙,作者不仅向西方介绍了中国的“女书”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还栩栩如生地描绘出那个时代中国妇女所经受的种种痛。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人物深切的同情,并探索了女性友谊这一人类关系中永恒的主题。



[媒体评论]
“邝丽莎写出了她迄今为止最棒的作品。《雪花和秘密的扇子》讲述了一个美丽与痛苦交织的传奇故事,一个刚刚逝去的真实而又充满神秘感的世界被完全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个能够深深铭刻在你记忆深处的故事,随着书页在眼前翻阅,对于故事的记忆始终清晰可见。”
——Amy Tan《幸福快乐俱乐部》《相反的命运:冥想》作者
“我完全醉心于这部奇妙的小说之中——一个关于近代中国神秘的女性文明絮绕于心际的动人故事。简直美不胜收!”
——Maxine Hong Kingston《和平之书5》作者
“只有一流的小说家才能做到像邝丽莎那样,她不但将笔下的人物描述得栩栩如生,而且还将整个古老的文化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出来,她细腻的笔触令我们这些人惊恐不及。小说描绘了一个自幼年开始便饱受厄运打压的女人坎坷的命运以及她所赖以生存下去的支撑——友谊。”
Arthur Golden,《艺妓回忆录》作者
2012年6月22日 已读
就跟企图在欧美圈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京华烟云》一样,这书读起来让我一个native浑身不得劲...最多只能满足下西方人对古老而神秘(念作“原始而蒙昧”)的东方的猎奇心理吧...PS,作者和译者的姓都好生僻(文盲脸
{北美文学} 【小说】 女性
一切破碎,一切成灰 豆瓣
Everything Ravaged, Everything Burned
7.6 (11 个评分) 作者: [美] 威尔斯·陶尔 译者: 陶立夏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2009年,威尔斯•陶尔首部短篇小说集《一切破碎,一切成灰》出版,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十大好书”。2010年,威尔斯•陶尔被《纽约客》入选“四十岁以下的二十位新锐作家”之一,并获得纽约公共图书馆“幼狮小说奖”。
一个讲丈夫因偷情被妻子赶出家门的故事,为何在丈夫站在海 堤上把一条海参抛向大海后便没了下文?一对隔阂重重的兄弟,他们的相处怎么会在哥哥转身吃下一口腐败的麋鹿肉时就戛然而止?丈夫受前妻所托、开车去山谷接孩子与前妻的现任丈夫,这一尴尬的三人之旅,怎会结束于主人公卷入一场莫名的斗殴?一系列没有终点的故事,让人困惑,又勾起好奇。威尔斯•陶尔笔下的美国,散发着避世者、格格不入者黑暗的光辉:失败的发明者,嗜酒的梦者,不幸的父亲,不服约束的儿子……
2012年6月19日 已读
王安忆的序不错,从故事来讲我比较喜欢前面的几篇w下面书评有人说看陶尔的小说就像知道潮汐必将落下大火终将熄灭,确实也就是这么个感觉吧...另外一提,翻译大大太棒了(哭着
{北美文学} 【小说】
安娜·卡列尼娜 豆瓣
8.6 (21 个评分) 作者: [俄] 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高惠群 / 石国生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文豪,《安娜·卡列尼娜》是他的主要作品之一。
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冷漠和弗龙斯基的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庄园主莱温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时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书在矛盾的漩涡中颠簸。这部小说深受我国读者喜爱,它是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写照。
2012年6月6日 已读
欣赏水平局限,八十三万字我真心没找到一个足够动人的情节或者角色——安娜身上的阴晴不定和听风是雨,与其说是她自己的性格矛盾和社会矛盾所致,倒不如说是源于作者的举棋不定吧。再说托尔斯泰的贞操观……你们懂的。要说这是一本反映俄国社会转型期的真实写照我认了,要说是一本出色的小说我……我宁愿回去把罪与罚再看十遍╮( ̄▽ ̄")╭
+托尔斯泰 {俄国文学} 【小说】
美妙的新世界 豆瓣
Brave New World
8.9 (3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阿道司·赫胥黎 译者: 孙法理 译林出版社 2008 - 1
《美妙的新世界》是A.赫胥黎著名的幻想小说,含义深刻,耐人咀嚼,因此十分畅销。它1932年出版,到1966年的34年间已经出了哈珀版、新哈珀版、矮脚鸡版、矮脚鸡经典版等57版,共275万册。作者A.赫胥最脍炙人口的作品就是《美妙的新世界》,这本科幻小说为他赢得了巨大的世界声誉。这本书的名字意味深长。它来自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暴风雨》。本书主要刻画的是机械文明下的未来社会中,人的“人”性被机械剥夺殆尽,处于“幸福”状态的人们以几种种姓产生于工业化的育婴房,接受种种安于现状的教育,热爱机械化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他们拥有安定、无限的 “自由”,却丧失了科学、艺术、婚姻、个性、甚至喜怒哀乐。偶有对现状产生怀疑或叛逆心态者,均被视为不安定因素放逐边远地区。
2012年6月1日 已读
译林的英汉翻译真他妈跟屎一样我都不想说了...书很有趣,虽然某些敌对情绪让人有点(姚明脸)。中后部分野蛮人和总统关于基督的探讨...唔唧怎么说呢,如果为了复兴文化传统而拔高宗教存在的意义什么的我是觉得有点矫枉过正啦。结尾的描写棒极了。
{英国文学} 【小说】 反乌托邦 社会学
雪国 豆瓣
ゆきぐに
7.7 (82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川端康成 译者: 叶渭渠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 1
本书是大学生必读丛书中的一册,书中以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书目为依据,收录了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先生的中篇小说《雪国》。 本书具有很强的经典性及学术性,该书不仅是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从事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书籍,同时也是其他专业大学生加强人文素养、丰富文化底蕴、促进专业学习的重要读物。可供不同专业的大学生阅读收藏。
2012年5月31日 已读
我次奥那个总是借醉酒装疯卖傻的女主角忍不住让我想起了某个给我的HK之行添上绚烂一笔的姑娘...(大哭着
+川端康成 {日本文学} 【小说】
最初的爱情 最后的仪式 豆瓣 Goodreads
First Love, Last Rites
8.1 (202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伊恩·麦克尤恩 译者: 潘帕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 2
全书由八个短篇组成,分别从八个位于童年、青春期和青年等不同阶段的男性视角出发,以意识和潜意识交接地带的经验为揭示对象,有时荒唐,有时伤感,有时温柔,有时骇人,有时魔幻,却都无限接近真实,接近每个人的内心。
麦克尤恩素来擅长以冷静细腻的笔触打磨幽暗题材,赋予其精妙无双的质感。八个故事各如黑晶棱镜之一面,折射出日常生活中平凡人性所可能误陷的种种魔怔与梦魇。平地与深渊,生与死,真实与玄幻,伦常与变态之间的界限恍若蛛丝般轻薄,看后令人或怅然或倒吸凉气,同时又觉得其魔力不可抗拒。
以如此短薄篇幅,麦克尤恩却惊才遽现,征服了文坛。所录每一篇都可谓杰作,令人过目难忘。此书是阅读和了解这位天才作家的最佳切入点。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是麦克尤恩的处女作与成名作。
2012年5月29日 已读
就算收了一大摞各式各样的AVGVH漫我还是不得不承认,我一向不喜欢,甚至于反感,在严肃的文学作品里看到牵涉性事的花里胡哨的隐喻,真的很苍白好嘛——尤其是豆瓣上的书评,一股挥之不去故作高深的逼味儿←this is a pun(leonard脸。ps.乱伦和异装那两篇倒是挺有意思
+麦克尤恩 {英国文学} 【小说】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豆瓣
Oranges Are Not the Only Fruit
7.3 (132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珍妮特·温特森 译者: 于是 新星出版社 2010 - 7
1985年惠特布莱德奖获奖作品
英国英语系学生必读的经典读物
入选《卫报》死前必读的1000本小说
改编成BBC热门剧集,荣获戛纳最佳剧本等多项大奖
讲述每个人都会有的爱、悲伤和愤怒
一部温暖、机智、有趣的成长小说
张悦然作序推荐 《鲤》杂志首次参与策划
————————————————————
二十年来我读到的最有意思的作家。
——戈尔•维达尔(美国作家)
珍妮特•温特森是这类题材的大师,一个极具天赋的作家。
——穆里尔•斯帕克(英国作家)
她不会装腔作势,只想坦诚地书写她想写的,我认为这很有启发性。
——萨拉•沃特斯(英国作家)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无疑是温特森小说世界的入口,故事从这里开始。而所有的故事,其实也都在这里了。与她的其他小说一样,这是本聪明而有趣的小说。
——张悦然(作家)
2012年5月27日 已读
为啥刚开始这么欢快后面主题这么沉重啦!翻译君很棒。”我认为强迫性地打断读者的注意力很重要……我相信语言本身另有深意,即便你不追着下面的情节看也一样。否则阅读就会有点儿色情意味,不是吗?因为你只是在找刺激。所以我总是用打断叙事的方式提醒读者们:你们在阅读。“译后记里提到的这段说得太妙了,温森特本身对轻重缓急的把握也很到位,不过总觉得最后几章有些东西说得太透其实没必要=。=
+温特森 {英国文学} 【小说】 同性恋 女性
悟空传 豆瓣 Goodreads
8.2 (138 个评分) 作者: 今何在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 - 6
面对无法改变的命运,所有人都想逃,所有人都在恨,你呢?
理想与宿命、爱情与自由。一直是《悟空传》探讨的主题,也是十年来打动千万读者的核心。唐僧师徒四人面对早已注定的命运,终究踏上了西游的道路。孙悟空、猪八戒虽然神通广大,但在命运面前,不过是软弱无力的小人物...
十年过去,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复制,只为,纪念那段不朽的绝美青春!
孙悟空在西行路上迷失了自我,在强大的命运面前,一切只是一场骗局一场玩笑。顶天立地的美猴王其实只是那个充满惊恐对未来充满希望却找不到过去的小猴子。决心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天蓬最终却只能以八戒的面孔面对这个世界,他不肯面对深爱的阿月。本是金蝉子的唐僧发现了佛教对世人的欺骗以及教法的界限,他想要突破,不惜自毁千年功力,最终成为了唐僧。他度不了众生也不愿自度,只能痛苦的挣扎。
神仙尚且如此,更何况吾辈生来渺小的小人物呢?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年纪的增长,年少时候的豪言壮志早已经烟消云散,剩下的是苟延残喘如同行尸走肉的我们。我们何尝不是那个对月悲哭的天蓬抑或对命运惊恐的猴子呢?只是,在这个故事的最后,他们战胜了自己,而我们呢?
2012年5月21日 已读
过年的时候小姨问有什么书可以送点给她今年升初一的女儿,照例推了几本外国名著(尼玛我那个年龄的时候真心喜欢看巴尔扎克狄更斯啊我是认真的!)之后考虑过要不要推这个....想想算了,“人是自由的”,这真是世界上最残忍的真相吧?无忧无虑的少女啊我还是过几年再来摧毁你吧诶嘿(看了一眼当年打印了厚厚一打英文版(重音)萨特借给我的会长。
【小说】
在美洲虎太陽下 豆瓣
Sotto il sole giaguaro
作者: 伊塔羅.卡爾維諾 Calvino, Italo 译者: 倪安宇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 2011 - 6
卡爾維諾最後遺作
極致短篇故事集 描寫人類嗅、味、聽三覺
最奇特,想像力無法揣度,
不斷替小說尋找新邊疆的小說家
卡爾維諾逝世時仍在書寫的精采作品
附卡爾維諾年表資料,是研究這位大師生平軌跡的珍貴資料。
我正在寫一本談五感的書,以彰顯現代人已經失去了這方面的能力。我寫這本書的困難之處在於我的嗅覺不太發達,聽覺不夠專注,我不是老饕,我的觸覺很不敏感,而且我還有近視眼。 我必須很努力才能掌握每一感一定程度的感覺和之間的細微差異。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辦到,不過這次跟以往一樣,我的目的不在於寫書,而是改變我自己,我想這應該是每個人類行為的目標吧。
在《在美洲虎太陽下》書中,卡爾維諾要把人的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藉小說呈現。可惜的是,因為驟逝,他只寫完嗅、味、聽三覺,留下了無可彌補的遺憾。
(名字 鼻子),花花公子、史前人類和被毒品腐蝕的音樂家,他們都在尋找一個迷人的女性香味。
(在美洲虎太陽下),一對關係陷入困境、在墨西哥度假的夫妻,由異國食物和佐料以及早期活人獻祭的儀式,推論出愛慾的本質。
(傾聽的國王),宮殿變成了一個巨大耳朵,國王因「害怕被背叛」不肯片刻離開王座,並且隨時以聽覺監視大家的思想。可是為了聽到一位女子真誠的愛之歌,國王心思暫時離開了大殿,遇上政變被迫下台,而走出了困坐的大殿,重獲自由。
2012年5月12日 已读
从会长那儿明抢过来的(。 个人最喜欢的是听觉那篇,托弥酱的福嗅觉那篇在我眼里已经彻底变成了双屌王子的冷笑话嘤!顺带一提后面一百页基本是作者传记一类的东西,加上竖排本留白和台版翻译,NT$200入不入还是见仁见智吧....
+卡尔维诺 {意大利文学} 【小说】
金阁寺 豆瓣 谷歌图书
金閣寺
8.9 (255 个评分) 作者: [日] 三岛由纪夫 译者: 唐月梅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1
三岛由纪夫重要代表作,发表于1956年,长篇小说。
《金阁寺》取材于1950年金阁寺僧徒林养贤放火烧掉金阁寺的真实事件。据林养贤说他的犯罪动机是对金阁寺的美的嫉妒。《金阁寺》发表后大受好评,获第八届读卖文学奖。
三岛要在《金阁寺》中描述这种对传统既爱又憎的奇妙心态,这在他看来似乎用一般的真善美方程式是不可能完成的,加上他一向追求倒错美学,于是将金阁寺僧徒的思想和行为作艺术上的提升。他要在美与丑、爱与憎的紧张对立中创造“死与颓废”的美,构筑自己独特的美学世界。总之,三岛由纪夫驱笔写《金阁寺》,就是以金阁与人生相比喻,写美与人生、艺术与人生的悲剧性的关系。
《金阁寺》取材于1950年金阁寺僧徒林养贤放火烧掉金阁寺的真实事件。据林养贤说他的犯罪动机是对金阁寺的美的嫉妒。
2012年5月8日 已读
人会变得残暴的瞬间不是看到处刑的场面而是茫然地看着草坪上透过树叶落下的阳光的时候。。对美的追求就是痛苦的根源,三岛中二病大大的!但是我也跟着心有戚戚了怎么回事!
+三岛由纪夫 {日本文学} 【小说】
寻欢作乐 豆瓣
Cakes and Ale
8.6 (13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译者: 叶尊 译林出版社 2006 - 1
上个世纪的英国作家中,毛姆也许不是最伟大的,却无疑是最雅俗共赏、最令读者喜爱的一位。《寻欢作乐》是他的得意之作。他一改以往作品中对女性的偏见,以爱慕者的身份来追忆一个美丽女人的一生,点缀以许多文艺圈中的韵事逸闻。大作家德里菲尔德去世后,他妻子请人为他立传。小说的叙述者阿申登被传记作者请来回忆当年和作家的交往,故事由此展开,在阿申登的记忆深处,我们发现了作家的前妻,迷人的罗西,她生性风流,处处留情,却不失善良坦诚与可爱……
擅讲故事的毛姆将不少真人实事拼帖裁剪,虚实相掺。阅读本书的一大乐趣在于,你在紧盯故事不舍的同时,会冷不丁瞥见某个熟悉的侧影,或是哈代,或是毛姆本人。可凝神一看,又不是。像是走在路上认错了人。这种蓄意制造的愉快的小误会,配上作者冷淡讥诮,优雅细腻的文风,使小说别有意趣。
2012年5月5日 已读
毛姆说这这是他写的最有趣的小说,我也觉得这是看得最开心的一本……如果跟论文无关的话就更好了(灰)……ps,毛姆你对伊夫林是真爱你不用辩解了!!
+毛姆 {英国文学} 【小说】
田园交响曲 豆瓣
La Symphonie pastorale
8.3 (13 个评分) 作者: [法] 安德烈·纪德 译者: 马振骋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1 - 7
如果说纪德的《违背道德的人》的确像英国批评家约翰•凯里所说的那样,是“一个关于忠实于自我的故事”(《阅读的至乐——20世纪最令人快乐的书》第4页,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9),那么《田园交响曲》则是一个关于人性的自我欺瞒的故事,理解《田园交响曲》一直绕不过去的是纪德本人对小说的自述。纪德在《日记》中曾经评论过自己的几部创作:除了《地粮》是唯一的例外,我所有的作品都是讽刺性的;是批评性作品。
2012年4月29日 已读
永远写不腻的皮革马利翁(托腮)……牧师明明那么虔诚,但结局仍旧是“我真愿意哭,但我的心像沙漠一样荒芜”;阿丽莎为了通过那扇窄门牺牲了世俗生活,结局却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我愿意现在就死,快,免得认清了我是孤零零一个人”....纪德这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的写法,怪不得天主教会牙痒啊。
+纪德 {法国文学} 【小说】
温柔的叹息 豆瓣
やさしいため息
7.8 (100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青山七惠 译者: [中国] 竺家荣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1
《温柔的叹息》是青山七惠芥川奖获奖作品《一个人的好天气》的延伸,像极了一名女子成长历程的追踪报道。
小说从主人公“圆”突遇4年来音信全无的弟弟开始。弟弟自说自话搬进姐姐租的房子,从此开始每天记“姐姐观察日记”。姐姐读后才意识到自己的每一天过得是何等的枯燥乏味,纯粹是“复制加粘贴”。于是她决定试着改变现状,同弟弟的一个朋友相恋,接受同事参加忘年会的邀请,慢慢走出社交恐惧症的困扰。遗憾的是,她的男朋友却在这时突然中止两人的关系,这使她再度面临是否还要打开心扉的抉择。
2012年4月15日 已读
真·治愈无双,非常典型的菊家人悠缓而诗化的风格(对比青山七惠的同侪金原瞳那种……无法评价的粗劣描写),这种譬如朝露的悲哀还真是贯彻岛国人的审美啊
+青山七惠 {日本文学} 【小说】
源氏物语 豆瓣
7.8 (81 个评分) 作者: [日本]紫式部 译者: 丰子恺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 7
《源氏物语》成书于公元1001-1008年之间,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为三千万日本家庭不朽的国民文学,是世界上公认的亚洲文学十大理想藏书,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件珍品。   本书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时期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描写了当时社会的腐政治和淫乱生活上层贵族之间的互相倾轧和权力斗争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而源氏的爱情婚姻,则揭示了一夫多妻制下妇女的悲惨命运。在贵族社会里,男婚女嫁往往是同政治斗争的手段,妇女成了政治交易的工具和贵族男人手中的玩物。
2012年4月14日 已读
备忘用,超斯帮我留意一下林文月那版吧; w ; (其实丰译的古雅也就在这个拙字上,林译虽然絮絮叨叨不过似乎还原度更高?
{日本文学} 【小说】
人都是要死的 豆瓣
作者: [法] 西蒙娜·德·波伏娃 译者: 马振骋 译林出版社 1997 - 5
中世纪时期,意大利亚平宁半岛上并存着一百来个各自为政的小城邦,频年相互攻战,企图争雄称霸。城邦权力的建立依靠暴力和阴谋。君主们的生活骄奢淫逸,党同伐异,政权的更迭异常迅速。
公元一二七九年,雷蒙·福斯卡出身于卡尔莫那的一个贵族家庭。后来当上了该邦的君主。他努力振兴城邦,欲与当时强盛的佛罗伦萨、热那亚等并驾齐驱。可是他感到人生须臾,无法在短短几十年的岁月中治理好一个国家。他盼望长生不老。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一名老乞丐手里取得来自埃及的不死药,服下后以为从此可以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意大利各城邦争权夺利的结果,反而招致法国势力的入侵。
福斯卡看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命运是相通的,要励精图治真正有所作为,必须掌握一个统一的宇宙。他不惜把卡尔莫那献给疆域庞大的日耳曼神圣罗马帝国,自己充当皇帝的谋士。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在位四十年,不但没有如愿地建立依照基督教教义行事的世界帝国,反忙于镇压各地诸侯的兴起与叛乱。兵连祸结,帝国分崩离析,基督教也分裂成新旧两派。在新发现的美洲大陆上,欧洲殖民者推行种族灭绝政策,贪得无厌,强占尽可能多的土地,使原来庞大昌盛的印加帝国、玛雅城镇、阿兹特克民族的家园只剩下一堆废墟。福斯卡看到这种情景心灰意懒,认为统一的宇宙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分裂的人。一个人形成一个宇宙,他的内心是无法窥透的。一个人妄想为他人建立的幸福秩序,在他人眼里可能是一种灾难。在这些短暂、多若恒沙而又各不相干的心灵中,能不能找到可以共同依据作为真理的东西?他无法肯定。一个人唯一能做的好事,是按照自己的良心行动,其结果则难以预测。除此以外,人不能有其他奢望。
尔后,福斯卡与法国探险家卡利埃勘探加拿大大草原;在法国度过一七八九年革命爆发前的启蒙时期;参加一八三○年推翻波旁王朝的群众起义;目睹一八四八年席卷欧洲、使工人阶级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革命运动。在与普通人的接触中,福斯卡逐渐明白:人生虽然短促,谁都无法避免死亡,但是每个人的心中都潜伏着铄石流金的生命岩浆,在出生与死亡之间的生命过程中,一旦得到诱发和机遇,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人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从历史的角度看,一时的胜利会成为日后失败的伏笔,一时的失败也可能是日后胜利的种子。从有限的人生来看,一切成就还是具体而微的,胜利来临而失败未至的时刻人总是征服者,不管未来如何是奈何他不得的。福斯卡又看到,有了这样的信念,值得人去珍惜自己有限的生命;为了实现这样的信念,又值得人去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生命一代代往下传,使人始终有爱,有恨,有微笑,有眼泪,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2012年4月4日 已读
海德格尔用人的畏死来解释自我存在的不可替代,波伏娃反其道行之居然也写得人心有戚戚焉。这本书不论作为存在主义文本还是单纯娱乐向的小说都值得推荐,虽然看的时候少女心被插出了千万个窟窿眼(大哭
+波伏娃 {法国文学} 【小说】 存在主义 神作
一萬一千鞭 豆瓣
作者: 紀堯姆.阿波利奈爾 译者: 易名 金楓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7
2012年4月3日 已读 尼玛这种奇幻的荒谬感是怎么回事..........翻译君的意志好坚强(给这本书tag上法国文学的瞬间我的蛋又碎了
{法国文学} 【小说】
违背道德的人 豆瓣
L'Immoraliste
7.8 (10 个评分) 作者: [法] 安德烈·纪德 译者: 马振骋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1 - 5
小说主人公米歇尔屈服于自己无法抑制的思想与欲望,他顺从所有人的意愿和自己的欲望,他看到小男孩偷剪刀却纵容着;他极力地听从夏尔的建议,甚至不顾一切辞退佃农把庄园交给他管理;他顺从另外一群男孩,和他们一起捕猎,却忘了自己本身是庄园主,应该禁止捕猎,惩罚捕猎者……而其妻子玛塞琳在米歇尔自我标榜的新生活的拖累下,既得不到爱情,也成不了母亲,最终在抑郁中撒手人寰。
2012年4月1日 已读
我要坦白告诉你们我没看懂吗(。)而且这翻译的前后差距也太大了吧……还是因为里面的种种思想在那个年代要被扫成禁书而现在已经烂大街了……又及这人称转化是为了什么......“不复存在与从不存在在我看来是相等的”,这句话听上去逻辑总比“只发生过一次的事就是没发生的事”顺畅一点23333
+纪德 {法国文学} 【小说】
漂亮朋友 豆瓣
8.1 (23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居伊·德·莫泊桑 译者: 王振孙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漂亮朋友》主要内容简介:莫泊桑(1850-1893),法国著名作家。《漂亮朋友》是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一八八五年五月出版后即引起轰动,几个月内再版三十余次。法国驻阿尔及利亚殖民军的下级军官杜洛瓦来到巴黎,经友人介绍进入《法兰西生活报》当编辑,他依仗自己漂亮的外貌和取悦女人的手段,专门勾引上流社会的女子,并以此为跳板,走上飞黄腾达的道路。最后他拐走了报馆老板的女儿,迫使老板把女儿嫁给他,自己成为该报的总编辑。小说结尾还暗示他即将当上参议员和内阁部长,前程还远大着呢。
2012年3月30日 已读
感觉前面太散后面太急,莫泊桑还是短篇写得更好(反正法国长篇我心里只有巴尔扎克一人?)……还有名叫“玛德莱纳”的女人都是这么性格强势到克夫的御姐吗23333(纪德大哭着跑了
+莫泊桑 {法国文学}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