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物尽其用 豆瓣
7.7 (2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巫鸿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4
“物尽其用”是一个由“破烂儿”组成的庞大方阵,承载了亲人间相濡以沫的痕迹与温暖,承载了物资匮乏时代对生活的理解与敬重。
“物尽其用”是对一个逝去时代的展览,从北京到光州,从柏林到纽约,无数观众默默地流下眼泪,好像突然见到过世已久的亲人与挚友。
“物尽其用”是一种默默地收集与保存爱的哲学, 顽强地对抗着将置换与丢弃作为基本态度的当下,记录着中国老百姓对家庭与生活的永恒的爱。
赵湘源是宋冬的母亲,像中国千千万万勤俭持家的妇女一样,她保存下大量的生活物品:化石般的洗衣皂、孩子们丢弃的玩具、堆积如山的瓶瓶罐罐锅碗瓢盆……“物尽其用”是她的人生信条。艺术史家巫鸿和当代艺术家宋冬,与赵湘源女士一起,将她的这些庞大的收藏变成了一次巡回世界的展览。
历史的镜子 豆瓣
所属 作品: 历史的镜子
作者: 吴晗 2008 - 6
2009年是吴晗先生诞辰一百周年,逝世四十周年。出版本书,是为纪念吴晗先生,缅怀他在史学上的成就,促进历史科学的繁荣和发展。本书共选辑了作者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发表的有代表性的历史论著共四十篇。为便于读者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思想发展的过程,基本根据文章发表次序先后排列。本书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先生的一本历史文集。
目录
昆仑奴考
汉代之巫风
盟与誓
南人与北人
廷杖
注籍
稿费
路引
当铺
说士
史话
旧史新谈
古代的斗将
宋元以来老百姓的称呼
阵图和辽宋战争
度牒
古代的服装及其他
谈烟草
古人读书不易
古人的坐、跪、拜
……
……
每一个疯狂的念头 豆瓣
EACH WILD IDEA 所属 作品: 每一个疯狂的念头
作者: Geoffrey Batchen 译者: 周仰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2015 - 11
《每一个疯狂的念头书写、摄影与历史》为“影像文丛”系列的第三部,版权引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作者乔弗里·巴钦为当代著名的摄影理论家、摄影史学家。本书(每一个疯狂的念头)也是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计划出版的巴钦三本摄影理论图书中的首部。
本书关注后现代主义的渴望和修辞,涉及了摄影之意义的符号学,并借由符号学探讨了每幅照片更深层次的含义,即在进入特定的历史和政治语境之前,摄影的内幕究竟是什么?作者径直检视所讨论的照片的形式特征,而不仅仅看向其背后所指。对于形式的这种关注,并不是针对要揭示摄影作为一种媒介的特征的渴望,事实上,这是试图直接唤起历史的真实体验,提醒我们不应忘记,历史正在当下的物质世界中不断展开——在于恰好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无论来自哪个年代的哪张照片的那种在场感中。
全书内容由九篇论文组成,包括关于摄影发明时机的讨论、关于计算机文化带来的后果的分析、澳大利亚摄影的澳大利亚性反思、关于当代艺术摄影的分析和民间照片在摄影史中的地位的论述等。这些文章主题涵盖广泛又相互融汇延伸,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即在更广的范畴里讨论摄影及其历史的书写。
因此,尽管主题多样,本书还是有着贯穿始终的主旨:即摄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身份这个令人困扰的问题。作者理性的分析文字,包括从哲学高度的深层探微,为国内摄影研究者、从业者从更广义的角度了解、解读摄影提供了参照和借鉴。
本书最大程度的考虑了相关研究者对照原版书阅读的需要,标注了原文页码。
韓國:撼動世界的嗆泡菜 豆瓣
所属 作品: 太极虎韩国:一个不可能的国家
作者: Daniel Tudor 译者: 胡菀如 聯經出版公司 2013
無論你「哈韓」還是「反韓」,
都必須更了解這個滲透全球的強國!
《經濟學人》駐韓特派記者,帶你深入搞懂韓國
韓國,憑什麼崛起?
這個戰敗國原本缺乏民主制度,也因為戰爭而受到破壞和分割,
日本長達35年的殖民統治更耗盡了它的精力,
但卻在短短50年內轉變成經濟強國,並成為其他國家的民主典範。
韓國在缺乏天然資源和獨裁統治的背景下,締造了亞洲奇蹟。
它的崛起絕非偶然,而它的成功,是其他國家可以複製的嗎?
作者丹尼爾‧圖德從歷史、經濟、政治、宗教、文化、民族性、生活等諸多面向逐一剖析,呈現出最豐富完整的韓國圖像。
認識你從不知道的韓國
韓國的經濟成長令人稱羨,但人民自殺率卻高居全世界第二;
韓國人整日工作,卻整晚飲酒作樂,高呼「讓我們喝到死」!
韓國的戀新狂、瘋整型、英語狂熱……這又是怎麼一回事?
長久以來,韓國一直被日本和中國搶去光彩,但這個國家卻在二次大戰之後創造一個偉大的奇蹟。
不可思議、浴火重生的韓國
一個創造經濟、政治和文化奇蹟的國家
丹尼爾‧圖德是《經濟學人》雜誌駐韓特派記者,旅居韓國約十年。他在《韓國:撼動世界的嗆泡菜》這本書裡,不僅探討韓國的文化和民族性,也對該國在政治、商業和工作場所等公共領域,以及家庭、約會和婚姻等方面多所著墨。他在探討過程中觸及各種不同的主題,例如:薩滿教、氏族體制、北韓帶來的難題、人們對於在韓國經商的誤解、韓國人民著名的狂歡精神,以及韓國人對於學習英語的狂熱為何對該國造成很大的社會問題。
圖德在《韓國:撼動世界的嗆泡菜》指出,韓國在經濟發展以及徹底民主化上,締造了兩個奇蹟。接下來的問題是,這個國家是否會變得和一些人眼裡的日本一樣,變成一個毫無生氣及活力的富裕、但老化的社會?或者韓國社會的動力和它對於改變的意願,以及該社會目前具有歡迎外人加入其行列的機會,能夠再創造第三個奇蹟,讓韓國在文化、民主和財富方面成為世界領先的國家之一?
圖德在《韓國:撼動世界的嗆泡菜》一書裡訪談了許多韓國各行各業有成就的人物。例如:《原罪犯》男主角崔岷植、首爾市長朴元淳、韓國第一位太空人李素妍、韓國國家足球隊主力球員洪明甫、韓國搖滾樂教父申重鉉、詩人高銀、率先「出櫃」且當餐廳老闆的名人洪錫天。此外,還包括朴正熙總統的顧問、薩滿教的巫師、韓國規模最大婚姻介紹所的負責人、「房間沙龍」的女員工、建築師,以及多位廚師、音樂家、學者、創業者、家庭主婦和財閥企業的員工等。
國內外名人‧媒體推薦
林秋山 前監察委員、中韓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郭秋雯 國立政治大學韓國語文學系主任
游娟鐶 文化大學韓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韓國大躍進了,我們也要大躍進,但我們追求的是能增進人民幸福的大躍進,本書就是最好的參考,希望人手一冊,熟記力行之。
──林秋山,中韓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這本書探討的面向非常多元……作者以淺顯易懂的筆法將內容變得精彩有趣,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本能客觀認識韓國的入門書,在此真心推薦。
──郭秋雯,政治大學韓國語文學系主任
這本書的真正價值在於,它對韓國人自我改善熱忱的文化力量背景深入探究。……有些人將韓國歌手PSY的成功,視為南韓終於在國際間建立了現代、時髦社會的形象,這或許沒錯,但PSY在歌曲中,諷刺首爾富有、時尚的江南地區生活,與圖德在書中描述韓國社會逐漸分歧所帶來的不安,相互呼應。
──《金融時報》
60年前,韓國曾經是經濟蠻荒之地。如今,它不但是全世界第11大經濟體,同時具有活躍的民主社會和崛起的文化力量。《經濟學人》駐南韓特派記者圖德在本書中探討這個主題。
──《時代雜誌》
圖德在書中討論韓國新的社會和經濟議題,包括該國移民具備的角色、多元文化的家庭以及同性戀。他闡述韓國社會中一些矛盾現象,例如:人們對於新的流行產品和時尚抱持無限渴望,但對於構成成功人生的要素卻有狹窄的視野。
──《華爾街日報》
市場上有關韓國的書籍繁多,但很少能夠超越韓國泡菜和流行文化,針對每天影響著韓國人、但比較不被提到的主題進行探討。圖德的這本書突破這些框架,以全面性及引人入勝的角度來描繪韓國,非常值得與我們的讀者分享。
──KoreaBang.com
每五年就有一個新世代的韓國,讓人很難跟上它的腳步。這是一本令人期待已久的好書,作者圖德在填補人們對韓國認知的缺口方面具有相當大的貢獻。他毫不費力地呈現出現代的韓國,讓讀者欲罷不能。
──布恩(Michael Breen),《韓國人》(The Koreans)作者
圖德談論到所有重要的議題,他不僅陳述我們熟悉的韓國,而且更深入、廣泛地探討現代的韓國。
──烏登(Martin Uden),前英國駐韓國大使
狂欢与日常 豆瓣
所属 作品: 狂欢与日常
作者: 赵世瑜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 4
这本书从中华帝国晚期时代的民间庙会这一生活空间向外延,探索明清社会转型时期的民众生活与大众文化。这部作品是作者近十年来关注民间文化与基层社会历史的初步结果。分概说、城域研究、个案研倾家研究三个部分,附有关于理论、方法论的探讨。
全书内容恰如书名“狂欢与日常”揭示了庙会这一类游神祭祀活动的基本特征,即它们不仅构成了民众是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也集中全现了特定时节、特定场合的全民狂欢。这一静一动,一平常一非常,正是我们的生洚节奏。
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 豆瓣
所属 作品: 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
9.3 (24 个评分) 作者: (英) 斯道雷 译者: 常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 7
《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第5版)》是国际知名文化研究学者约翰·斯道雷所著之经典教材,在西方学界经久不衰,是公认的媒介与文化研究领域最为权威的综述性著作之一。《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第5版)》对文化研究这一学科的历史,传统及当下的发展现状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广泛涉猎文化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诸多重要的社会科学思潮,梳理国际学界对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文化研究、媒介研究、大众传播学,文艺批评以及新闻学等领城内学者与研究生阅读,参考的重要文献。《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第5版)》是原著最新版的中译本。
消费社会 豆瓣
所属 作品: 消费社会
8.1 (41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让·鲍德里亚 译者: 刘成富 / 全志钢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 10
本书围绕消费这个中心对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社会进行了详尽而深刻的剖析,向人们揭示了大型技术统治集团是如何引起不可遏制的消费欲望,并在此基础上对阶级社会里的各个阶层重新进行了划分。 消费是用某种编码及某种与此编码相适应的竞争性合作的无意识纪律来驯化他们;这不是通过取消便利,而是相反让他们进入游戏规则。这样,消费才能只身取代一切意识形态,并同时只身担负起整个社会的一体化,就像原始社会的等级或宗教礼仪所做到的那样。 --让·鲍德里亚 如果说,《物体系》一书的重点为揭露当今世界存在的功能性有序结构,那还是一个形而上学的本体论命题;而《消费社会》则试图走进形下的经济生活中发现一种新的支配和奴役关系:消费者与物的关系竟然不再是人与物品的使用功能之间的关系,它已经转变为人与作为“全套的物”的有序消费对象的被强暴关系了。这是一个无限的消费意义链环和强制性系列。以我的理解,这正是今天市场经济的消费结构中生成的欺骗性的伪欲望场境。消费场中,人是被一个看不见的铭记凸状锁链捆住并强迫消费的。需要指出的是,此处的强制性并不是外在的可感的东西,而是消费中的诱奸!因为,这种强制性的实施恰恰是通过一种被幻象引诱中的自愿。
风味人间 第一季 (2018) 豆瓣 TMDB
所属 电视剧集: 风味人间
8.7 (326 个评分) 导演: 陈晓卿 演员: 李立宏
在全球视野里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在历史演化过程中探究中国美食的流变,深度讨论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这种立足于全球的视角,成就了一个多元的“美食探索纪录片”。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豆瓣
Das Kunstwerk im Zeitalter seiner technischen Reproduzierbarkeit 所属 作品: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8.3 (22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瓦尔特·本雅明 译者: 王才勇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2 - 1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中主要论述了机械复制技术的发展给艺术领域带来的一系列变革。它把艺术人从一向被人们所崇敬的神圣的“祭坛”上拖了下来,在摧毁了传统的同时使现代艺术具有了新的特点、价值和接受方式。
汉唐文化与高昌历史 豆瓣
作者: 孟宪实 2004 - 1
自19世纪末叶以来,吐鲁番盆地的城址、石窟寺院、古墓出土了大量古代文献和考古文物材料。于是,吐鲁番历史与文化的研究和敦煌学一道,成为20世纪的显学。
与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相比,吐鲁番出土的写本和刻本资料,语言种类更加复杂,年代跨度也更长,其中尤以宗教文献具多,特别是佛教、摩尼教、景教文献。东西方学者各逞其能,通过对大量宗教文献资料的解读和研究,为吐鲁番的古代文明描绘出了多姿多彩的画面。
相对而言,我们过去对于这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的历史背景却不甚了然,因为反映世俗社会政治事件、日常生活、经济状况的文书材料不多。直到80年代中叶以后,唐长孺先生领导的吐鲁番文书整理小组编纂的《吐鲁番出土文书》,公布了大量的属于高昌郡、高昌国和唐西州时期的历史文书,才大大推动了吐鲁番各个历史时期研究的进步。在这一大批首次系统公布的文书资料中,有关麴氏高昌国史的文书材料数量相当可观,远非德国、日本、英国所藏吐鲁番文书所可比。同时,新材料也带来新问题,许多过去没有见过的文字、制度、习俗、观念都需要解释,由此引起学术界一个研究高昌国史的小高潮。
孟君宪实是80年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学人,当他开始研究吐鲁番文书时,即把敏锐的目光,集中在高昌国史的资料上。孟君毕业于南开大学,后在新疆师范大学从事教学工作;以后又到北京大学深造,受过系统科班的历史学训练。这样的学术经历,对于吐鲁番历史的研究是不无帮助的。作者既体察边疆地区之民情,抱有同情之了解,又摆脱地方主义之情绪,秉持学术之正路,我们阅读这本专著,不难看出其书是在了解中原相关制度、文化的前提下,以高昌为立足点,来研究高昌的历史,因此对于高昌国制度、文化特性的把握,就比较中肯,并不因为新材料而张大其词。
孟君此书,是在多年来陆续发表的论文基础上重编而成,章章节节,对高昌国史多有贡献。吐鲁番文书和敦煌文书一样,大多数都是零碎的历史片段记载,孟君治学,并不为残篇断简所累,能够从小处着手,而揭示高昌历史上的大问题。
吾国与吾名 豆瓣
作者: 胡阿祥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8 - 7
拥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纵横一万里广袤空间的中国,古往今来,国号递更,名号众多,域外称谓繁杂。本书综合运用历史、地理、民族、政治、语言、文字、心理、名称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全面、深入细密地探讨了中国历代国号、古今名号、域外称谓的形成过程、来源取义、使用情况与复杂影响,得出了“美哉,变动不居而又蕴含深意的中国历代国号;伟哉,沿用不衰而又凝重气派的中国古今名号;妙哉,来源不一而又呈现特征的域外有关中国的称谓”的宏观认识。
锵锵行天下 第一季 (2018) 豆瓣
9.1 (120 个评分) 导演: 温姬彦 / 苏雷 演员: 窦文涛 / 许子东
《锵锵行天下》是腾讯新闻出品的一档海外深度文化体验旅行脱口秀节目,窦文涛作为节目主持人,与其老友嘉宾们摒弃传统圆桌对谈的形式,以独特视角、个人化感受、多维度信息的智者对谈旅行方式,从棚内到户外,走向世界,知行合一。 窦文涛与周轶君、许子东、吴军等嘉宾将开启土耳其与希腊两个迷人国度探索之旅,过程中充斥着思维的乐趣、语言的魅力;不同观点的碰撞与灵魂的交杯,通过宏大叙事和高密度知识点的输出,拓展网友的认知未知圈。
一本好书 (2018) 豆瓣
8.5 (55 个评分) 导演: 关正文 演员: 赵立新 / 黄维德
《一本好书》是由实力文化和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大型场景式读书节目,关正文担任节目总导演,赵立新、王劲松、王洛勇、潘虹等实力派演员和梁文道、朱大可、止庵、吴伯凡、史航、蒋方舟等作家学者倾情加盟。
节目以360度沉浸式舞台化场景,以舞台戏剧、片段朗读、影像图文插播等手段,呈现12本书的情节冲突、人物性格、优美语言。
左道 豆瓣
The Sinister Way:The Divine and the Demonic in Chinese Religious Culture 所属 作品: 左道
7.6 (8 个评分) 作者: [美]万志英(Richard von Glahn) 译者: 廖涵缤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 8
※财神信仰在中国通俗宗教大框架下的起源与演变
※第一本深入研究中国宗教文化中左道之地位的著作
【内容简介】
对当代中国人而言,财神一直是家庭祭仪和新年礼俗中的标志性神祇,对财神的崇拜是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尽管供桌上的财神神像十分常见,但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财神信仰根源为何。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学教授、著名汉学家万志英以大众或通俗宗教为大框架,审视了五通(财神)信仰的缘起和漫长演变。这份时间跨度长达三千年的研究,充分展现了中国宗教文化中神灵的邪恶面,及其在道德上的暧昧与矛盾,使我们得以窥视不同时代背景对普通人生活和思想的影响。
万志英认为,中国宗教信仰和实践的历史过程呈现两种基本倾向,一方面是佞神和驱邪,另一方面是相信宇宙中道德平衡的作用,这两种基本倾向总是处于紧张状态之中,并且两者都受到邪魔力量,即具有邪恶本性的神祇和精灵的侵扰。这两种根本倾向对中国宗教文化产生了持久影响。
【媒体获誉】
一个关于五通神信仰的起源、发展,以及中国宗教中的邪魔外道的精彩故事。万志英从商朝讲到了帝制晚期,向我们展现了引人入胜的丰富知识和此前从未公布的数据。
——柏夷(Stephen Bokenkamp)
印第安纳大学,著有《早期道教经文》
没有其他作者可以像万志英这样对旁门左道在中国宗教中的地位进行如此深入细致的探索。这份言辞优雅的优秀研究著作涉及从宋朝到明朝的重要主题。
——伊沛霞(Patricia Ebrey)
著有《内闱: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
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 豆瓣 谷歌图书
Pictures and Visuality in Early Modern China 所属 作品: 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
作者: [英] 柯律格 译者: 黄晓鹃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9 其它标题: 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
明代中国发展迅速,在经济领域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得益于这种传统的早期消费社会的模式,奢侈品消费者的数量激增,随之而来的是艺术领域的迅速发展。
图像是该时期主要的奢侈消费品之一,图像不仅以独立的图像环路的形式存在,还出现在墙壁、书籍、印刷品、地图、陶瓷制品、漆盒、纺织品,甚至是华丽的衣裙上,这些艺术品最初只包含一些规则的图形或动植物,后来扩展到描绘自然景观、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或者重要事件,以及与文学作品插图所构建出的世界密切相关的场景。
——————————————————————————
本书写作之时,英语国家的艺术史学界正热衷于“视觉文化”的讨论。其中至少有一部分是围绕以下问题,即有哪些物品或是哪一类图像,此前不被重视,而今却应纳入新近得到扩展的艺术史研究中去。因此,本书以“图绘”这一范畴来连接绘画作品和印刷作品以及诸如陶瓷或漆器这类物品上的图像,这可视为是对那场论争的一个贡献。
——柯律格
空间·时间·建筑 豆瓣
Space, Time and Architecture 所属 作品: 空间·时间·建筑
作者: 希格弗莱德·吉迪恩 译者: 王锦堂 / 孙全文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4 - 2
《空间·时间·建筑》一书具有以下特点:用比较方法来研究历史;用空间概念来分析建筑;用恒与变(Constance and Change)来揭示发展的本质;用大历史衬托具体建筑现象,又用具体现象的深刻分析来呼应时代;种种直笔与曲笔的结合,共时与历时分析的结合使人在雄浑的历史感中体会到建筑真意。   内容上时段起始文艺复兴直至当代,范围跨越规划、建筑,所用材料丰富翔实、富于启发,实际上它不止检讨建筑和规划各方面与工业技术的并行发展与相互影响,还呈现了它们与艺术结伴而行的情形。此外在它之前许多建筑与规划不为人知,而经它之后为人重视的现象比比皆是,所以对史料所作的重新诠释之功也是不可忽视的。
该书第五版汇集中吉迪恩在第一版、第二版、第四版、第五版所写的重要序文。作者在一序中指出现代文化外表混杂,内部依然潜藏着统一和综合,一个新建筑传统有望成长。三序中则饶有趣味地提到了他的先辈布克哈特和沃尔夫林。四序中揭示了“恒与变”这一深刻主题并表示意欲进一步研究原始艺术和上古文明恒与变的问题,撰写《艺术的起源》和《建筑的起源》两书以深入人类经验底层,在意识中作探幽索隐的工作。作者在五序中对所添内容作了说明,意使全书轮廓更为清晰整一。
生命清供 豆瓣
作者: 朱良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 8
生命清供:国画背后的世界,ISBN:9787301092293,作者:朱良志著
2018年8月28日 已读
朱老师的书看第一本的时候会觉得非常有启发,看多了就老是那些话,意思不大了。
中国 古典 文化 朱良志 美学
铃木大拙说禅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日] 铃木大拙 译者: 张石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 - 4
铃木大拙是日本禅学大师与思想家,是当今最伟大的佛教哲学权威与禅学权威。本书是铃木大拙在西方引起广泛回响的主要著作。
世界级的禅学权威“铃木大拙”以其对东西方哲学的修养为背景,将禅学融合于西方哲学领域,他从禅的内部来解说禅,避免了生硬搬用西方哲学观点对禅进行臆测,但又超越了旧禅师所运用的打破语言概念的个体直觉方式,吸收了现代的思想方法,使禅的思想性可以在比较广泛的基础上得到交流。由于他对禅学的宣扬,使得西方世界开始对日本佛教产生兴趣,也刺激了日本人对佛教的再度关注。
本书可以了解铃木大拙研究禅学的基本观点与大体面貌,内容集中在禅宗思想意义的阐发,少了一般宗教思想书籍冗长的历史资料与学术性的考验,本书也是铃木大拙研究最具时代特色的作品,深入浅出的笔触下,让本书成为禅学入门最普及的指引方针。
茶之书 豆瓣
作者: (日) 冈仓天心 译者: 王蓓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7 - 7
"茶道是一种对“残缺”的崇拜,是在我们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为了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所进行的温柔试探。
冈仓天心以“茶道”为切入口,以诗意纯净的语言,条分缕析地剖陈日本古典美学的精髓,通过茶道的产生、流传、仪式及其背后的哲学思想,来解释日本的生活艺术和审美观,为西方人理解东方文化及艺术之美打开了一道迷人的回廊。
《茶之书》是冈仓天心用英文写就,1906年在美国出版,即获得世界性的声誉,并入选美国教科书,至今已有十几种语言译本,畅销百年不衰。本书在英文原版基础上翻译,结合日本古典美学,力图还原冈仓天心构造的茶道世界,为读者呈现至真至美的审美体验。
"
2018年8月7日 已读
一百年前的文字,到今天来看只是“介绍性”的。很难理解为什么要把图片随机安插在不同的页数……打乱了文字不说,图片自身的逻辑也没了啊
文化 日本 科学人文 经典 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