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书店之美 豆瓣
6.4 (5 个评分)
作者:
田原
新星出版社
2010
- 1
《书店之美(20家文化地标书店的精神向度)》内容简介:世上最安宁的地方,莫过于书店;世上最能令人沉浸其中的地方,莫过于书店。每个人心中都存有属于自己的难忘的书店的风景。每家书店都将成为每一个阅读者心中的栖息地。《书店之美(20家文化地标书店的精神向度)》通过优美的文字、亲身的感受,带引读者一同去发现人文书店之美……
在一个城市里,书店应该是灵魂流动和休憩的小地方。因为这些小地方,我们这块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大陆方才显得不那么粗糙和荒凉,而像一块庞大的蛋糕。北京、上海、南京、厦门、郑州、西安……在庞大的楼群、穿梭的街道中间,隐藏着那些安谧而静美的书店,它的门把手、楼梯、盆栽、窗户,一切的一切,如同空气,若即若离。
在一个城市里,书店应该是灵魂流动和休憩的小地方。因为这些小地方,我们这块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大陆方才显得不那么粗糙和荒凉,而像一块庞大的蛋糕。北京、上海、南京、厦门、郑州、西安……在庞大的楼群、穿梭的街道中间,隐藏着那些安谧而静美的书店,它的门把手、楼梯、盆栽、窗户,一切的一切,如同空气,若即若离。
先锋书店,生于1996 豆瓣
6.7 (6 个评分)
作者:
钱小华 主编
中信出版集团/ 楚尘文化
2016
- 9
【编辑推荐】
“全球最美书店”廿年经营历程,四十位文化名人揭示先锋书店从城市延展到乡村、岛屿、山崖的力量
★先锋书店创始人钱小华全面披露开创“全球最美书店”心路历程
★叶兆言、苏童、韩东、薛冰、姚谦……共同记述“先锋”情结
★百余幅珍贵图片全景呈现“全球最美书店”20年的蜕变历史
★四十余位“大地上的异乡者”一起分享珍贵的“先锋时光”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关于南京先锋书店的故事集。 叶兆言、苏童等一批活跃在当代的作家、学者、媒体人、设计师、音乐人与一批正在成长中的年轻读者共同记述了自己的先锋时光。 全书开篇即是钱小华的访谈和他的3篇文章,从中可管窥他与先锋二十年的岁月中的成长与变化。 先锋书店独家提供百余幅珍贵老 照片,生动呈现先锋书店美的历程。
1、多次被CNN、BBC、美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书店”、“全球十大最美书店”的南京先锋书店的成长与变迁;
2、创始人钱小华锐意经营一家传奇书店的创业故事;
3、叶兆言、苏童等活跃于当代文坛、学术界、艺术界的知名人士倾情讲述实体书店倒闭浪潮之下,先锋书店从城市延展到山村、岛屿、窑洞的力量;
4、百余幅精美照片,呈现先锋书店“天堂图书馆”般的美丽。
【媒体及专家评论】
2013年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为中国最美书店,并获得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2014年获英国广播公司BBC评为全球十佳最美书店;
2015年被英国卫报评为全球十二佳最美书店;
2016年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全球十佳书店。
先后获得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民营书店”、中国民营书业“年度最美书店”等荣誉。
“全球最美书店”廿年经营历程,四十位文化名人揭示先锋书店从城市延展到乡村、岛屿、山崖的力量
★先锋书店创始人钱小华全面披露开创“全球最美书店”心路历程
★叶兆言、苏童、韩东、薛冰、姚谦……共同记述“先锋”情结
★百余幅珍贵图片全景呈现“全球最美书店”20年的蜕变历史
★四十余位“大地上的异乡者”一起分享珍贵的“先锋时光”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关于南京先锋书店的故事集。 叶兆言、苏童等一批活跃在当代的作家、学者、媒体人、设计师、音乐人与一批正在成长中的年轻读者共同记述了自己的先锋时光。 全书开篇即是钱小华的访谈和他的3篇文章,从中可管窥他与先锋二十年的岁月中的成长与变化。 先锋书店独家提供百余幅珍贵老 照片,生动呈现先锋书店美的历程。
1、多次被CNN、BBC、美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书店”、“全球十大最美书店”的南京先锋书店的成长与变迁;
2、创始人钱小华锐意经营一家传奇书店的创业故事;
3、叶兆言、苏童等活跃于当代文坛、学术界、艺术界的知名人士倾情讲述实体书店倒闭浪潮之下,先锋书店从城市延展到山村、岛屿、窑洞的力量;
4、百余幅精美照片,呈现先锋书店“天堂图书馆”般的美丽。
【媒体及专家评论】
2013年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为中国最美书店,并获得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2014年获英国广播公司BBC评为全球十佳最美书店;
2015年被英国卫报评为全球十二佳最美书店;
2016年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全球十佳书店。
先后获得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民营书店”、中国民营书业“年度最美书店”等荣誉。
奇石 豆瓣
Strange Stones : Dispatches from East and West
7.7 (61 个评分)
作者:
[美] 彼得·海斯勒
译者:
李雪顺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4
如果你不认识何伟,就请从这本《奇石》开始。
如果你已经读过《江城》、《寻路中国》,甚至是《甲骨文》,那么,更不应该错过何伟的这颗“奇石”。
一个作家的笔,要如何赶上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
从2000到2012,3个国家,12个家,24个故事。
终于,在何伟的笔下,你不仅能读到奇形怪状的中国。
徒步长城,甲骨冰冷。从江城到新城,当年的艾米莉,已然成了大姑娘。
美国的西部,日本的黑道,尼泊尔的和平队,埃及的清真寺。
十二年来,何伟用心记录的,不止是中国。
如果你已经读过《江城》、《寻路中国》,甚至是《甲骨文》,那么,更不应该错过何伟的这颗“奇石”。
一个作家的笔,要如何赶上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
从2000到2012,3个国家,12个家,24个故事。
终于,在何伟的笔下,你不仅能读到奇形怪状的中国。
徒步长城,甲骨冰冷。从江城到新城,当年的艾米莉,已然成了大姑娘。
美国的西部,日本的黑道,尼泊尔的和平队,埃及的清真寺。
十二年来,何伟用心记录的,不止是中国。
艺术为社会学带来什么 豆瓣
Ce que l'art fait à la sociologie
8.2 (8 个评分)
作者:
[法] 纳塔莉·海因里希(Nathalie Heinich)
译者:
何蒨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5
艺术是社会学的难题:因为艺术领域所推崇的价值观——独特性与普世性,正是传统社会学要探讨的问题。与其他领域不同的是,通过研究艺术,社会学者可以把握立场的转移,这对艺术社会学乃至社会学的整体实践都有着重要影响。在《艺术为社会学带来什么》中,我们关注的不再是社会学对艺术的贡献,而是艺术为社会学带来什么,也即观察行为者接受艺术的多种方式,以及其中潜伏的价值关系。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已有的理论与方法,反思传统社会学的某些顽固的思维习惯。有时,这些习惯已转变为一种僵化的社会认知模式,甚至沦落为一种社会学意识形态。
金翼 豆瓣
9.0 (10 个评分)
作者:
林耀华
商务印书馆
2015
- 3
本书是用小说体写作,集真实性、历史性与理论性为一体的社会人类学学术专著,包含着作者的亲身经历和家族历史,是中国乡村社会与家族体系的缩影。作者述说了两个家族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与经济背景下,面对新的商业社会,如何调整适应以求新的发展,或因不能适应而衰落,再现了当年中国农村生活的情景及经济变迁的断面。书中的故事与人物,活动的年代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三十多年,场景主要是福建闽江中游的农村,舞台是从农业到商业,从经济到文化乃至政治。作者透过大大小小的事件叙述,从微观到宏观,超越了一个家族、一个地区的范畴,赋予其社会学上的普遍意义。
中国人 豆瓣
作者:
文崇一
/
萧新煌
2006
- 2
《中国人:观念与行为》透过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来分析一些中国人的观念和行为产生的根源,并力图从人生观、人际关系、道德政治、家庭环境,以至生病进补和女性事业等方面,作社会学上的观察和分析。作者意在提醒我们:看看处于现代生活中的中国人,究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将来中国人的行为和观念会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究竟是什么。相信《中国人:观念与行为》可为当前中国的社会伦理学研究提供一个引导读者了解中国人观念与行为的社会学通俗读本。你是否对某些人的口是心非、言行不一感到不解?你是否对当前社会上的道德冷漠、行为混乱感到不解?你是否对办事讲人情关系感到不解?
中国人的日常呈现:面子与人情的社会学研究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翟学伟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 3
面子与人情的话题曾经被前来中国的传教士、观察家、记者描写过,也被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及心理学家多次讨论过。但它们同中国的社会网络、政治结构、文化类型、价值观念是什么关系,而子与人情又是什么含义及其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以及它们同权力结合会发生何种社会运行方式等,尚缺乏应有的认识。作者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国人的关系法则的研究。
他在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新的视角和理论将这一中国人的复杂现象当作中国人的日常呈现方式,对它们的含义以及来龙去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翟学伟所*的《中国人的日常呈现(面子与人情的社会学研究)(精)/南京大学孔子新汉学》,写作的特点注重同以往研究成果的衔接与讨论,也试图同相关的理论之间构成对话的关系,以便尽量完整地勾勒出中国社会运行的基本特点,有助于读者以点带面地认识中国人的行动理路及其轨迹。
他在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新的视角和理论将这一中国人的复杂现象当作中国人的日常呈现方式,对它们的含义以及来龙去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翟学伟所*的《中国人的日常呈现(面子与人情的社会学研究)(精)/南京大学孔子新汉学》,写作的特点注重同以往研究成果的衔接与讨论,也试图同相关的理论之间构成对话的关系,以便尽量完整地勾勒出中国社会运行的基本特点,有助于读者以点带面地认识中国人的行动理路及其轨迹。
僧侣与哲学家 豆瓣 谷歌图书
Le Moine et le Philosophe
8.5 (15 个评分)
作者:
让-弗朗索瓦•何维勒
/
马修•理查德
译者:
赖声川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9
其它标题:
僧侣与哲学家
◎藏传僧侣与法国哲学家,父子在喜玛拉雅山中关于佛教、哲学、生命意义及宇宙万物的心灵对谈
◎赖声川经典全译本,首度向大陆读者呈现
◎法国畅销30万册,台湾好评畅销再版40刷
“对未来的史学家而言,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很可能就是佛教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的接触。”
生物学博士马修·理查德生于1946年,跟随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得主导师从事分子生物学最尖端研究,然而,正在人生充满各种辉煌可能性的时候,他却突然远赴喜玛拉雅山麓,跟随藏传佛教老师,探求古老的东方智慧。20年后,1996年5月,他的父亲,法兰西学院院士、哲学家让-弗朗索瓦?何维勒来到尼泊尔加德满都,一个叫哈提班的宁静地方,与已经成为藏传佛教僧侣的马修·理查德进行了一场为期十天的对谈。所谈涉及社会、文明、生命、宇宙等诸多重大话题,这是一对父子相隔二十年的重逢,更是东方智慧与西方理性之间一次震撼心灵的碰撞。
“当现代的科学遇上古老的佛法,当西方的物质遇上东方的心灵,当望子成龙的父亲遇上亟思解脱的儿子,必然迸发最上乘的智慧,这就是这本书的迷人之处。”
——郑振煌(佛教学者,《西藏生死书》译者)
“《僧侣与哲学家》法文版出版后,已翻译成二十几种语言,影响甚大。它像是一座搭在东西思想落差之上的桥梁,用聆听的、容忍的、温和的方式疏通双方,让东西方人各自照镜子,看看自己,看看我们这个世界,这个时代。”
——赖声川
◎赖声川经典全译本,首度向大陆读者呈现
◎法国畅销30万册,台湾好评畅销再版40刷
“对未来的史学家而言,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很可能就是佛教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的接触。”
生物学博士马修·理查德生于1946年,跟随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得主导师从事分子生物学最尖端研究,然而,正在人生充满各种辉煌可能性的时候,他却突然远赴喜玛拉雅山麓,跟随藏传佛教老师,探求古老的东方智慧。20年后,1996年5月,他的父亲,法兰西学院院士、哲学家让-弗朗索瓦?何维勒来到尼泊尔加德满都,一个叫哈提班的宁静地方,与已经成为藏传佛教僧侣的马修·理查德进行了一场为期十天的对谈。所谈涉及社会、文明、生命、宇宙等诸多重大话题,这是一对父子相隔二十年的重逢,更是东方智慧与西方理性之间一次震撼心灵的碰撞。
“当现代的科学遇上古老的佛法,当西方的物质遇上东方的心灵,当望子成龙的父亲遇上亟思解脱的儿子,必然迸发最上乘的智慧,这就是这本书的迷人之处。”
——郑振煌(佛教学者,《西藏生死书》译者)
“《僧侣与哲学家》法文版出版后,已翻译成二十几种语言,影响甚大。它像是一座搭在东西思想落差之上的桥梁,用聆听的、容忍的、温和的方式疏通双方,让东西方人各自照镜子,看看自己,看看我们这个世界,这个时代。”
——赖声川
反对完美 豆瓣
The Case against Perfection
6.5 (1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迈克尔·桑德尔
译者:
黄慧慧
中信出版社
2013
- 5
《反对完美:科技与人性的正义之战》是哈佛大学教授桑德尔继《公正》、《金钱不能买什么》之后,又一次从社会热点入手,激发我们通过理性思考更深刻地把握现实问题的著作。
在书中,作者敏锐地指出,人类利用高科技手段追求完美正在成为一种愈演愈烈的趋势:父母将可以在基因超市中自由定制子女的先天特质;运动员将可以通过基因改造提升赛场表现;学生将可以通过服用记忆药片代替寒窗苦读……这究竟会带来个体的彻底解放,还是社会的无限混乱?
桑德尔指出,人类利用科技追求完美,貌似是大众的狂欢,实则蕴藏着深深的危机——维系人类社会的道德基础很可能坍塌,人类在宇宙间的地位也会错乱。在清晰的论证和简洁的语言中,我们将逐渐体会到在 “反对完美”立场的背后,作者对人在天地中位置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
在书中,作者敏锐地指出,人类利用高科技手段追求完美正在成为一种愈演愈烈的趋势:父母将可以在基因超市中自由定制子女的先天特质;运动员将可以通过基因改造提升赛场表现;学生将可以通过服用记忆药片代替寒窗苦读……这究竟会带来个体的彻底解放,还是社会的无限混乱?
桑德尔指出,人类利用科技追求完美,貌似是大众的狂欢,实则蕴藏着深深的危机——维系人类社会的道德基础很可能坍塌,人类在宇宙间的地位也会错乱。在清晰的论证和简洁的语言中,我们将逐渐体会到在 “反对完美”立场的背后,作者对人在天地中位置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
古典时代疯狂史 豆瓣
Histoire De La Folie a L'age Classique
9.5 (22 个评分)
作者:
[法] 米歇尔·福柯
译者:
林志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6
通常说来,中文世界在学术翻译方面是比英语世界落后的,但偶尔有一两本书的译介,中文世界要比英语世界强一些,《古典时代疯狂史》的译介就属于这种情况。 《古典时代疯狂史》有一个英文缩写本叫《疯癫与文明》,1999年就有了中文译本。但《疯癫与文明》是很有问题的,将法文原著的许多精微之处都删去了,变成一个不伦不类的普及读物。目前,英语世界还在使用着这个有问题的缩写本,而中文世界则很幸运地有了林志明先生比较可靠的全译本。 当然,林译本在台湾已经出版了好几年,对福柯思想感兴趣的内地学术书读者恐怕已经等得不耐烦了。现在,中文简体字版终于推出,好歹算是对他们有个交代了。
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 豆瓣 Goodreads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Twelve Maps
8.9 (16 个评分)
作者:
[英] 杰里·布罗顿(Jerry Brotton)
译者:
林盛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6
- 6
【BBC纪录片】地图:权力 掠夺和占有
地图专家、《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作者杰里·布罗顿(Jerry Brotton)教授向我们揭示地图的奥秘——地图是如何制成的?制图方法如何发展?地图又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地图不仅仅是帮助我们从甲地到乙地的工具,更是伟大历史时刻的缩影,是政治权力的强大手段。地图可以给人们美好的愿景,却又可以是极具毁灭性的政治势力的工具,能引起偏见,使世界扭曲变形。
第一集:http://www.acfun.tv/v/ac2637875
第二集:http://www.acfun.tv/v/ac2637875_2
第三集:http://www.acfun.tv/v/ac2637875_3
---------------------------------------------------
※编辑推荐※
★ 本书版权已售出荷兰、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日本等11个国家及地区,风靡全球。
★ 全书图文并茂,收录近100幅珍贵地图及50余幅精美历史图片,半数以上为彩色。
★ 通过十二幅地图切入描述十二个世界历史的关键节点,剖析世界历史与人类精神的进程。
★ 完全颠覆你观看地图的视角,带你进入一个陌生而新奇的世界。
※相关推荐※
一本有关制图艺术的历史书,迷人、全面、新颖。在地图中追踪人类思想的模式,这是一个绝妙的想法。
——汤姆·霍兰德,《卫报》
正如这本插图精美的书所指明的,从古代时期起,地图就承载了大量的象征意义。本书内容丰富,让人无法自拔。
——辛克莱·麦凯,《每日电讯报》
布罗顿捕捉地图的社会、政治、宗教背景的视角非常敏锐,揭示了地图为何、为谁而作,隐藏着何种目的。
——罗伯特·梅休,《今日历史》
通过地图讲述世界历史——为什么直到现在才有人想出这个妙招?布罗顿这本书不仅博学,而且扣人心弦。
——《法兰克福汇报》
※内容简介※
这不仅是一部通过十二幅地图讲述世界历史的著作,更可以从中看到地图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发展流变。
书中精选的十二幅世界地图来自不同历史阶段,出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中的制图师之手。作者向我们揭示,地图远非客观的真实记录,而是受到一时一地的观念和动机的左右。通过解读地图背后的观念和动机,我们可以窥视制图师所处时代的风尚与精神。每一幅都蕴含着某种重大主题,从科学、政治、宗教、帝国,到地理大发现、民族主义和全球化,皆为世界史发生重大变革的关节点。
在这段图像背后的世界史中,作者向我们呈现了人类长久以来的一个渴望,那就是将地球完美地呈现在二维平面上。但是,无论因为客观条件所限,还是主观意识的干扰,这始终是人类难以达成的梦想。在作者的解读中,作为人类理解世界的工具的地图,成了“人-图像-世界”三位一体的棱镜,折射出人类的历史进程和精神历程,描绘了一幅前所未有的世界史立体画卷。
地图专家、《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作者杰里·布罗顿(Jerry Brotton)教授向我们揭示地图的奥秘——地图是如何制成的?制图方法如何发展?地图又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地图不仅仅是帮助我们从甲地到乙地的工具,更是伟大历史时刻的缩影,是政治权力的强大手段。地图可以给人们美好的愿景,却又可以是极具毁灭性的政治势力的工具,能引起偏见,使世界扭曲变形。
第一集:http://www.acfun.tv/v/ac2637875
第二集:http://www.acfun.tv/v/ac2637875_2
第三集:http://www.acfun.tv/v/ac2637875_3
---------------------------------------------------
※编辑推荐※
★ 本书版权已售出荷兰、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日本等11个国家及地区,风靡全球。
★ 全书图文并茂,收录近100幅珍贵地图及50余幅精美历史图片,半数以上为彩色。
★ 通过十二幅地图切入描述十二个世界历史的关键节点,剖析世界历史与人类精神的进程。
★ 完全颠覆你观看地图的视角,带你进入一个陌生而新奇的世界。
※相关推荐※
一本有关制图艺术的历史书,迷人、全面、新颖。在地图中追踪人类思想的模式,这是一个绝妙的想法。
——汤姆·霍兰德,《卫报》
正如这本插图精美的书所指明的,从古代时期起,地图就承载了大量的象征意义。本书内容丰富,让人无法自拔。
——辛克莱·麦凯,《每日电讯报》
布罗顿捕捉地图的社会、政治、宗教背景的视角非常敏锐,揭示了地图为何、为谁而作,隐藏着何种目的。
——罗伯特·梅休,《今日历史》
通过地图讲述世界历史——为什么直到现在才有人想出这个妙招?布罗顿这本书不仅博学,而且扣人心弦。
——《法兰克福汇报》
※内容简介※
这不仅是一部通过十二幅地图讲述世界历史的著作,更可以从中看到地图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发展流变。
书中精选的十二幅世界地图来自不同历史阶段,出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中的制图师之手。作者向我们揭示,地图远非客观的真实记录,而是受到一时一地的观念和动机的左右。通过解读地图背后的观念和动机,我们可以窥视制图师所处时代的风尚与精神。每一幅都蕴含着某种重大主题,从科学、政治、宗教、帝国,到地理大发现、民族主义和全球化,皆为世界史发生重大变革的关节点。
在这段图像背后的世界史中,作者向我们呈现了人类长久以来的一个渴望,那就是将地球完美地呈现在二维平面上。但是,无论因为客观条件所限,还是主观意识的干扰,这始终是人类难以达成的梦想。在作者的解读中,作为人类理解世界的工具的地图,成了“人-图像-世界”三位一体的棱镜,折射出人类的历史进程和精神历程,描绘了一幅前所未有的世界史立体画卷。
我在故宫修文物 (2016) 豆瓣 TMDB
所属 : 我在故宫修文物
9.1 (488 个评分)
导演:
叶君
/
萧寒
演员:
王津
/
亓昊楠
…
跨越明清两代、建成将近六百年的故宫,收藏着包括《五牛图》《清明上河图》在内的180多万件珍贵文物。历经百年沧桑,这些人类共同的瑰宝或多或少蒙上尘埃,破损不堪。从故宫博物院建院那一天起,一代又一代文物修复师走入紫禁城的红墙,通过他们化腐朽为神奇的妙手,将生命的活力重新注入一件件文物之中。木器、陶瓷、青铜、漆器、钟表、织绣、书画,不同的文物有着不同的特性,也有各自修复的难点。而这些修复师们甘于寂寞,甘于平淡,在与文物的对话中小心翼翼感受着来自古代的微弱的脉搏。文物有灵魂,有生命,它们和人类的内心大美紧紧相连。
当尘封的文物重新焕发夺目光彩之时,不应忘记那些平凡而伟大的匠人所为之付出的艰辛!
当尘封的文物重新焕发夺目光彩之时,不应忘记那些平凡而伟大的匠人所为之付出的艰辛!
声律启蒙:吴冠中插图珍藏版 豆瓣
8.0 (7 个评分)
作者:
[清]车万育等/著
/
吴冠中/绘
中信出版社
2016
- 10
【最美音韵——《声律启蒙》】
经典国学诵读佳作,为训练儿童作诗对句、掌握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
以音韵分编,包罗万象。虚实结合,应对自如,读来琅琅上口,妙不可言。文学性不输古代诗词歌赋,独具一格,流行于世。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
❀❀❀❀❀❀❀❀❀❀❀❀❀❀❀❀❀❀❀❀❀❀❀❀❀❀❀❀❀❀
【最美画意——吴冠中】
中国著名绘画大师。早年留学于欧洲,深谙东西方艺术,他认为“中西结合是时代潮流”,作品具有中国文化精神和现代形式美感。
❀❀❀❀❀❀❀❀❀❀❀❀❀❀❀❀❀❀❀❀❀❀❀❀❀❀❀❀❀❀
《声律启蒙:吴冠中插图珍藏版》
保留原注 收录七十三幅吴冠中画作
经典诵读 图文共赏
清雅装帧 唯美珍藏
全书分上下两卷,上下卷各15篇。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虽为启蒙读物, 但文学性不输古代诗词歌赋,因此独具一格,流行于世。
❀❀❀❀❀❀❀❀❀❀❀❀❀❀❀❀❀❀❀❀❀❀❀❀
朗读:张晓雅 郭鹏超
音乐:A.J Alex & Yan One
经典国学诵读佳作,为训练儿童作诗对句、掌握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
以音韵分编,包罗万象。虚实结合,应对自如,读来琅琅上口,妙不可言。文学性不输古代诗词歌赋,独具一格,流行于世。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
❀❀❀❀❀❀❀❀❀❀❀❀❀❀❀❀❀❀❀❀❀❀❀❀❀❀❀❀❀❀
【最美画意——吴冠中】
中国著名绘画大师。早年留学于欧洲,深谙东西方艺术,他认为“中西结合是时代潮流”,作品具有中国文化精神和现代形式美感。
❀❀❀❀❀❀❀❀❀❀❀❀❀❀❀❀❀❀❀❀❀❀❀❀❀❀❀❀❀❀
《声律启蒙:吴冠中插图珍藏版》
保留原注 收录七十三幅吴冠中画作
经典诵读 图文共赏
清雅装帧 唯美珍藏
全书分上下两卷,上下卷各15篇。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虽为启蒙读物, 但文学性不输古代诗词歌赋,因此独具一格,流行于世。
❀❀❀❀❀❀❀❀❀❀❀❀❀❀❀❀❀❀❀❀❀❀❀❀
朗读:张晓雅 郭鹏超
音乐:A.J Alex & Yan One
西藏生死书 豆瓣 Goodreads
有2018年12月第25印本,定價58元
7.2 (4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索甲仁波切
译者:
郑振煌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 4
《西藏生死书》内容简介:希望每个人不畏惧死,也不畏惧活;希望每个人死得安详,死亡时能够得到最有智慧、最慈悲澄明的关怀;希望每个人透过心性和真相的彻悟,找到终极的快乐。
《西藏生死书》是一本契合时代需要的书。书中,作者索甲仁波切深入讨论了如何认识生命的真义,如何接受死亡,以及如何帮助临终者和亡者。《西藏生死书》提供给读者的,不仅是有关死亡和临终的理论性描述,还有实行的方法,可以用来了解死亡和临终的真相,帮助自己和他人死得宁静而充实。
海报:
《西藏生死书》是一本契合时代需要的书。书中,作者索甲仁波切深入讨论了如何认识生命的真义,如何接受死亡,以及如何帮助临终者和亡者。《西藏生死书》提供给读者的,不仅是有关死亡和临终的理论性描述,还有实行的方法,可以用来了解死亡和临终的真相,帮助自己和他人死得宁静而充实。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