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年🛏天天躺 - 标记
苦炼 豆瓣 谷歌图书
L'Oeuvre Au Noir
9.2 (45 个评分) 作者: [法]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 译者: 段映虹 上海三联书店 2012 - 4
《苦炼》以16世纪动荡不安的欧洲社会为背景,但透过岁月的多棱镜,却折射出了人类命运始终面临的一些根本问题。整个小说里,火是泽农化身,泽农与火之间是一种内在的、天然的、持久的联系。在众多火的意象中,智慧之火、知识之火很早就唤起了他的强烈的求知欲以及永不满足的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好奇心。普罗米修斯神话的第二个陷喻形象即具有锤炼和再造功能的冶炼之火。对于炼丹师泽农而言,火是主宰物质的手段和形式,也是统治世界的工具;同时,火改造物质的功能加速了物质的变革和自然界的时间节奏。冶炼之火赋予人以破坏时间规律的神圣权力。这种超越人类条件并拥有神圣力量的愿望和梦想与泽农在所有领域的反叛精神是相辅相成的。
2021年9月29日 已读
历史与哲思完美融合的小说。一个人到底能走多远?泽农将佩索阿式的异名用真实的步伐走了一遍。人类正在缓慢摆脱过去,往令人向往而又不安的未来行进,走吧,像泽农一样。
法国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
重走 豆瓣 Goodreads
8.8 (69 个评分) 作者: 杨潇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1 - 5
《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是青年作者杨潇的新作,也是单读出版推出的首部长篇非虚构作品,关于一个不无困惑的写作者徒步重走西南联大西迁路的故事。
1938 年,“湘黔滇旅行团”徒步跨越三省穿过西南腹地;2018 年,处在人生转折点的青年作者杨潇重新踏上这条 1600 公里长路。这是一次非典型的公路徒步旅行,不时要与大货车擦肩而过,但沿途山色、水光、鸟鸣、人语与历史上走在同一条路上的流亡者所见所闻渐渐重叠、交织,乃至对话、共振,一个层累的、被忽视的“中国”缓缓浮现。
2021年9月26日 已读
实在不是我想读的那种“重走”,倒像是点击沿途的历史道具,查询相关资料,列出前人事迹。搜集式的碎片信息轰炸感,涌入大量西南联大相关历史,琐碎至极,让人一时无从下手不知该抓住什么。简而言之为一本资料详尽的西南联大大杂烩,行为艺术方面倒是拉满,挺失望的。
金瓶梅的艺术 豆瓣
8.7 (26 个评分) 作者: 孙述宇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1 - 8
金庸、傅聪、梁羽生盛赞的《金瓶梅》研究者
李欧梵、商伟、田晓菲、杨早共同推荐
广受赞誉的《金瓶梅》研究经典之作
寥寥数万字,妙解《金瓶梅》的欲望与罪恶、悲悯与救赎
☆编辑推荐
◎文字简练、内容详略得当
文字优美,篇篇珠玑,阅读门槛低,尤其适合对《金瓶梅》感兴趣、有误解的读者。
◎真正抓住《金瓶梅》内核的赏析
作者与《金瓶梅》心肠相通,他以悲悯宽和的态度,引领读者从《金瓶梅》关于欲望、罪恶表象中,发现故事背后“人生的本来面目”。
◎旧版高分,影响深远
本书的很多洞见在当代《金瓶梅》研究上具有首倡意义,比如发现《金瓶梅》对死亡的关注、用释家思想理解《金瓶梅》等,自1978年初版以来已逾40年,还在不断影响一代代的研究者。
◎双重维度了解《金瓶梅》的价值
从中国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两个维度,对比分析《金瓶梅》的写作艺术,充分认知《金瓶梅》真正的文学高度和文学价值
☆学者推荐
古今中外对《金瓶梅》的评论众多,可谓仁智互见。孙述宇先生《金瓶梅的艺术》充满了引人入胜的分析,以其犀利的眼光、爱惜的情怀,更因为深深了解西洋小说历史而能够对中国文学传统中这部横空出世的杰作产生格外深刻和独到的反观,特别于我心有戚戚焉。虽然最初写于四十多年前,今天重读,还是令人耳目一新。我希望哪怕没有读过小说原作的人,也来读一读这部论著,也许可以对小说形式的艺术,对《金瓶梅》,对我们的人间世,都能多一点思考,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包容。
——田晓菲(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
孙述宇关于《金瓶梅》的讨论,点出了这部衍生自《水浒传》的“同人文”最有趣的双重性:一方面,《金瓶梅》表现出惊人的写实能力,对市井社会的再现远超母本《水浒传》;另一方面,意图劝人向善的冲动又制约着作者的妙笔。《金瓶梅》就在纠结中走完了全程,也成就了它相对寂寞的声名。读读孙述宇教授这本书,能让你从头开始认知《金瓶梅》这本无法入选“古典名著”的奇书。
——杨早(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对于《金瓶梅》的赏析文集,作者使用比较文学的手法,将《金瓶梅》置于中国传统文学和世界名著两个广阔的文学维度中,从金(潘金莲)、瓶(李瓶儿)、梅(庞春梅)、西门庆等代表性人物入手,重点分析了《金瓶梅》的写实艺术、讽刺手法、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关注、对死亡的独特关心等,既说明《金瓶梅》为《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传统文学经典所开启的诸多先河,又旁征博引众多世界一流作家如契诃夫、托尔斯泰、狄更斯等人的著作,深入浅出地阐述《金瓶梅》杰出的文学高度。同时,作者以与《金梅瓶》作者相通的心肠,体察人性的深不可测,尤其是对宋惠莲、应伯爵、李桂姐等非主要人物进行解说,透彻地洞悉《金瓶梅》所包含的同情、慈悲和救赎。
2021年9月15日 已读
孙述宇此书不在小说细节上做推敲,基于整个《金》的框架做人物分析,精彩畅快有洞见,只是略短不够过瘾。书中屡批水浒和红楼,一些人怕是要看得难受哈哈哈。
孙述宇 金瓶梅
大象死去的河邊 豆瓣 Goodreads
7.6 (10 个评分) 作者: 黃錦樹 麥田 2021 - 4
思索南洋華人命運的重要小說
馬共對我而言是文學的實驗場域,甚至可能讓我抵達寫作本身。——黃錦樹
百年前兩頭公象纏鬥同歸於盡之河,惡臭持續,河魚翻肚,草木都枯死。兩張大象皮和四支象牙、象骨,被村大巫師取走當傳家寶,象牙則獻給紅毛鬼佬。兩張厚重象皮,輾轉賣到好萊塢,被剪裁成蝙蝠俠和羅賓的披風了。
〈遲到的青年〉小說開篇即被緊張肅殺的氣息扼住。這個神祕人物能夠遏制時間流動、甚至偷走時間的能力。青年所到之處,鐘表指針大亂,交通工具緩慢,赤道天寒地凍,孩童瞬間變成老人。透過在一切重要歷史節點中遲到的青年,講述了一個在時間中無家可歸的寓言。
國共內戰後,卯主席敗戰,被送至台灣,與老蔣同在島上。〈再會,福爾摩莎〉帶著喜劇色彩,描繪台灣島上二大獨裁強人之死,以及藏在小說虛實之間的黑色幽默。
大哥留學台灣爾後失蹤,經商的父親重金懸賞尋人;他告誡二戰後留在南洋的前台籍日本兵說,台灣已是共產主義實驗室,有任何不同想法都可能被「整」,或被送去勞改,挖礦、清除從中國海漂來的垃圾……〈似乎是〉裡提著老皮箱返家的青年,跟無人島上的青年會是同一人嗎?
馬來語「革莫」是胖子的意思,綽號叫革莫的人,人生遇見了五個名字都叫建國的人,其中包括一名女同學百合子。〈建國那回事〉描寫革莫叫建國的朋友與同學不同的生命際遇。
〈大象死去的河邊〉描述血月喚醒老婦伊尼的過往,童年的她居住在一個叫「大象死去的河邊」的小鎮。有一天,家中來了三個北方難民,是俄羅斯馬戲團的魔術師,由父親款待,在這場聚會後父親被帶走失蹤復現後,瘋了。長大後的伊尼結婚、工作於圖書館。有一天她收到一本書名《老虎革命潰敗後的山老鼠革命》的書,這本孤本書是否得以解開她的身世與父親失蹤之謎?而,父親真的有參與革命運動?那晚發生了什麼事?
〈匪夷所思〉怡保市郊一間名為「紅毛丹」的精神病院裡的精神病患,以囈語似的瘋言,正確道出當代人類的病徵。
寫作源於絕望,但在絕望中絕處逢生,創作更令人驚豔的小說。
儘管《大象死去的河邊》不全然涉及馬共,但身處於馬來西亞與台灣之間,作家黃錦樹在思索馬共議題的意義上,它留給我們的遺產是什麼――包括可能發生而實際上沒有發生的。
黃錦樹說:此刻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呈現,在思索東南亞華人的命運的同時,很嘲諷的我將在時空中不著痕跡地消失,消失在歷史敘述的邊緣。我的「馬共寫作」本就是個沒有計畫的計畫,而且很可能一開始就在做「收尾的動作」,現在也還在繼續「收尾」……馬共對我而言是文學的實驗場域,甚至可能讓我抵達寫作本身。對實存的馬共和馬華革命文學的信仰者而言,那是不可理解的,個人主義,小資情緒。
2021年9月10日 已读
非常放飞的魔幻马华,一种肆意幻想过把瘾的任性。戏谑的黄锦树版建feng二年,留台给卯做秘书流落小岛食人为生,巧手摸鸡舞动手指换蛋为种子。
《迟到的青年》和《似乎是》妙极。
马来西亚 黄锦树
你踩过天鹅尸体吗 豆瓣
きみは白鳥の死体を踏んだことがあるか(下駄で)
6.2 (11 个评分) 作者: [日]宫藤官九郎 译者: 代珂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 - 8
【编辑推荐】🦢
★ 宫藤官九郎
“宫九出品,必属精品”
豆瓣高分日剧《海女》《虎与龙》《对不起青春》《木更津猫眼》《我家的故事》《池袋西口公园》《宽松世代又如何》鬼才编剧,日剧圈顶级流量yyds
★ 第一部自传式小说
“青春爆笑羞耻秘密初次大公开”
热血、摇滚、悸动 、搞笑、考试、荷尔蒙、白日梦、性幻想……
原来那些日剧的经典桥段是这么来的啊!!
★前卫吸睛的装帧与插图
“宫藤官九郎、星野源等所在剧团‘大人计划’,亲自操刀内页插图”
比涂鸦还要放肆的画风,不要错过~~
★一次青春澎湃的沉浸式日剧体验
“摇滚青春,再次沸腾”
经典台词频频输出,情节发展意料之外
人物关系伏笔迭起,追剧体验效果拉满
★全网安利宫藤官九郎中
“简体版终于来了——”
宫崎葵:“读过这本书的人,应该都会变成宫藤的粉丝吧!”
【内容简介】🦢
“咚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三分羞耻、七分爆笑、十二分热血的自传式青春物语!
在只能以冬季天鹅为傲的日本东北小镇,我就读于秉承“质实刚健”的校训、学长学弟制盛行的男子高校。我每天被学长欺负,没有女同学喜欢,连死党也不在同一所学校,北野武的深夜广播是心灵唯一的慰藉。我想组一支摇滚乐队、想离开小镇去东京、想加入“北野武军团”……
在这看不到尽头的无聊日子里,一个极度迷恋天鹅的大叔成了我的倾诉对象。“天鹅大叔”看似不合群、不靠谱,但总能在我犹豫不决时大力推我一把。在他的陪伴下,我度过了磕磕绊绊、笑料百出、充满烦恼和汗渍味的高中生活。
谁说成年人就没有青春期了?!
青春是不会毕业的!人生惊喜或意外请放马过来吧~
2021年9月8日 已读
青春期的男孩子真就满脑子都是那事儿,结果……
“二〇〇九年的今天,我仍然是处男。”
宫藤官九郎 日本
推し、燃ゆ 豆瓣 谷歌图书 Bangumi
推し、燃ゆ
7.4 (20 个评分) 作者: 宇佐見 りん 河出書房新社 2020 - 9 其它标题: 本命,燃燒 / 我推,火然
【第164回芥川賞受賞作】
「推しが燃えた。ファンを殴ったらしい」
朝日、読売、毎日、共同通信、週刊文春、
ダ・ヴィンチ「プラチナ本」他、各紙誌激賞! !
三島由紀夫賞最年少受賞の21歳、第二作にして
第164回芥川賞受賞作
◎未来の考古学者に見つけてほしい
時代を見事に活写した傑作
――朝井リョウ
◎うわべでも理屈でもない命のようなものが、
言葉として表現されている力量に圧倒された
――島本理生
◎すごかった。ほんとに。
――高橋源一郎
◎一番新しくて古典的な、青春の物語
――尾崎真理子
◎ドストエフスキーが20代半ばで書いた
初期作品のハチャメチャさとも重なり合う。
――亀山郁夫
◎今を生きるすべての人にとって歪(いびつ)で、でも切実な自尊心の保ち方、を描いた物語
――町田康
◎すべての推す人たちにとっての救いの書であると同時に、絶望の書でもある本作を、わたしは強く強く推す。
――豊崎由美
逃避でも依存でもない、推しは私の背骨だ。アイドル上野真幸を“解釈“することに心血を注ぐあかり。ある日突然、推しが炎上し——。デビュー作『かか』は第56回文藝賞及び第33回三島賞を受賞(三島賞は史上最年少受賞)。21歳、圧巻の第二作。
2021年9月7日 已读
大概也只有99年生如此年轻的作者才能写出这样细腻真挚的追星小说,但对爱豆文化无感的我实在难以感同身受,不过也得以窥得一角追星与日常的交织。
日本
素食者 豆瓣 Goodreads
채식주의자
8.1 (119 个评分) 作者: 韓江 译者: 千日 漫遊者 2016 - 4
她想變成一棵樹
現實卻無法成為她的沃土!
在夢裡,我正倒立著……突然發現從我身上冒出了枝葉,從手上長出了樹根……一直伸到地面,不斷地、不斷地……然後從兩腿之間綻放出鮮花……
我應該被澆水。這些食物我不需要,我需要水。
在開始不斷做著充滿殺戮和鮮血的噩夢之前,英惠只是個生活平凡至極的家庭主婦,無數失眠的夜晚和夢中恐怖的景象令她飽受折磨,有一天,她突然無法再吃肉、無法忍受肉的味道,成為了一名「素食者」,這個小小的舉動不但讓她的婚姻陷入危機,並且成為一連串失控之舉的開端。
英惠的姐夫是個藝術攝影師,正陷入創作的低潮。他從妻子那裡聽說小姨子英惠的臀部至今還留著胎記,突然產生了久違的靈感,身上彩繪著花朵的全裸男女交合的場景,從此鐫刻在他腦海裡。他想要在英惠的裸體上作畫,並拍攝成影片。英惠成為姐夫的模特兒之後,身上的花朵彩繪竟然讓她不再受到夢魘困擾,也重新燃起她的肉體慾望……
因為小時候一同活在被性情暴躁的父親家暴的陰影下,仁惠把照顧妹妹英惠當成這輩子的責任。然而,她內心其實痛恨著住在精神病院逐漸走向瘋狂世界、把一切丟給她的妹妹。看似開朗穩重的仁惠,也曾有過對生活萌生倦怠和絕望,拋下稚子尋死的舉動。痛苦而壓抑的她,是否能帶著掙扎在噩夢邊緣的英惠,踏上自我救贖新的旅程?
《素食者》由三個章節構成,每章分別以不同的視角刻畫行為日趨極端的素食者英惠。在她斷絕食物的過程中,融合了關於暴力、美、欲望、罪和救贖的疑問。書中出現了多種意象:絢麗的盛開花朵、直挺的陰鬱樹木、花瓣大小的藍綠色胎記、血淋淋的垂死動物與飛翔之鳥,有性的符號,卻非刻意強調煽情。作者行文如詩,捕捉瞬間掠過的情感來勾勒角色無奈又痛苦的命運,有如一則黑暗預言。
2021年9月6日 已读
社会给“不正常人”的高压太过恐怖,除了变成一棵树,还能怎么逃避无法理解的相互呢?其中的情欲描写和植物的新生和腐烂一样,又旺盛又败坏,夏日读来极为膨胀粘稠又难受。
“我能信赖的只有胸部。我喜欢我的胸部,因为胸部没有任何杀伤力。”
韩国 韩江
未来学大会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Kongres Futurologiczny
9.0 (193 个评分) 作者: [波]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 译者: 许东华 译林出版社 2021 - 8
👾如果可以选择,是直面悲惨的现实,还是用致幻剂营造虚假幻象?
👾波兰科幻大师莱姆代表作之一,以科学幽默和辛辣讽刺勾画人类未来。
【编辑推荐】
🌟波兰科幻大师斯坦尼斯瓦夫•莱姆代表作,以科学幽默和辛辣讽刺勾画人类未来:如果可以选择,是直面悲惨的现实,还是用致幻剂营造虚假幻象?
🌟莱姆是波兰科幻作家、哲学家,被译成52种语言,全球畅销4000余万册,以一己之力将波兰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早在70年前就预言了互联网、搜索引擎、虚拟现实和3D打印的出现,直言人类将遭遇人工智能和信息爆炸的挑战。
🌟莱姆100周年诞辰纪念版,波兰驻华大使亲自撰写序言。
【内容简介】
伊扬•蒂赫去参加第八届未来学大会,讨论如何解决人类面临的种种难题,不料却误服致幻药物,穿越到一个未来幻象中。那里的人们消灭了贫穷与疾病,平安喜乐地生活着,可蒂赫却始终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媒体推荐】
莱姆有非常了不起的想象力,是真正独一无二的。莱姆的作品对人和宇宙的关系有着更深刻的描述,与美国的科幻小说相比,在文学上也更为精致,有着更为深远的意境,也给人带来更多的回味和思考。
——刘慈欣
莱姆总是能从核心处嘲弄我们的生活,他能把科技论文、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都烹调在一起,并用幽默而力透纸背的荒诞语言和荒诞情节,返照我们的世界。
——吴岩
他是当今活跃的作家中最智慧、最博学、最幽默的一位。
——安东尼•伯吉斯
无论是语言的驾驭、想象力还是塑造悲剧角色的手法,都非常优秀,无人能出其右。
——库尔特•冯内古特
相比之下,我们疲惫的宇宙显得苍白无力。
——《华盛顿邮报》
与阿瑟•克拉克、艾萨克•阿西莫夫和菲利普•迪克比肩的科幻小说巨人。
——《纽约时报》
2021年9月4日 已读
幻觉盛宴。这得是磕了多少才能写出如此的癫狂嗑药科幻文学?
最后,你愿意吃巧克力味的屎吗?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 波兰 科幻
虚无时代 豆瓣
The Age of Nothing:How We Have Sought to Live Since the Death of God
8.2 (9 个评分) 作者: [英]彼得·沃森(Peter Watson) 译者: 高礼杰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1 - 4
★ 尼采“上帝之死”的宣言,如何催生出后现代的碎片化社会?
★ 世界“祛魅”之后,是历史终结,抑或走向新生?
★ 一部打破专业壁垒的智识全书,一场拒绝简化的思想盛宴
★ 从古典崩溃到21世纪,一百三十年间人类思想冒险家的探索之旅
★ 是灵性倒退,抑或重陷狂热,站在历史分歧点上的人类,何去何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邓晓芒 / 刘擎 / 罗新 /周濂 推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确定
既迫在眉睫,又令人欣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是一个关于人类在孤立无援的世界中探索与创造、失败和成功的迷人故事。
1882年,尼采宣布 "上帝已死",以此为标志,西方世界进入无神论时代,宗教信仰坍塌带来的震荡催生了从思想界到艺术文化各个领域的百花齐放。哲学家、诗人、剧作家、画家、心理学家、科学家……数以万计杰出的个体将他们的创造性精力投入到设计没有上帝的生活方式中,在终极价值坍塌的废墟上独自面对希望与失望,拒绝妥协,展现出人类的尊严和勇气。今天,他们的事迹第一次被完整讲述了出来。
作为当代最杰出的思想史学家之一,彼得•沃森以尼采在世纪之交引发的思想震荡为起爆点,考察这一震荡如何侵入精神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将从陀思妥耶夫斯基、荣格、胡塞尔、易卜生到毕加索、鲍勃•迪伦,从心理学、现象学、神智学到印象派、波普艺术、爵士乐,从奥斯威辛、广岛、大清洗到伍德斯托克、“9•11”的点点滴滴连接起来,以优雅、精准的笔触挖掘出看似彼此无关的现象背后有章可循的脉络,绘制出一张从古典崩溃时代到光怪陆离的后现代的思想地图。
尽管无神论导向的绝非完满生活,但人类的灵魂却始终拒绝沉沦于黑暗之地。一个多世纪以来,这些最优秀的头脑对生存意义的追寻和富有启示的回答,汇成一个宏大的人生主题。无论对于想知道生命意义,抑或想要理解我们生存于其中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发现“虚无时代”都将是一次令人惊喜的心灵体验。
-------------------------------------------------------------------------------------
名家推荐
没想到基督教世界也会有这种非基督教的信仰探索。作者讲的是虚无时代中的理想追寻,其实颇有点存在主义的味道,不太像是后现代主义的虚无主义。我遇到过一位东正教的牧师,他公开声称只有唯物主义者才能成为真正的基督徒,当时以为是过激之言。现在看来并非空穴来风。该书的读者应该是那些既拒绝当下、又不信上帝,却仍然追求永恒的理想主义者,很适合中国目前有志于开拓精神世界的思想者阅读。
——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邓晓芒
当诸神隐退,虚无主义这个最阴森可怖的客人终于按响门铃,普通人会从狂欢中惊醒,因为过度惊吓而四肢瘫软,而真正的勇士则会挺身而出,穿越贫瘠的大地,探访精神生活领域的每一个角落,寻找生存的勇气和生活的意义。彼得•沃森就是这样的勇士,即使不接受他的结论,你也会着迷于这场由他引领的“虚无时代”的观念冒险。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周濂
-------------------------------------------------------------------------------------
国外媒体推荐
彼得•沃森对无神论者在创造我们的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后知后觉、预见性和洞察力,使《虚无时代》成为一本必读之作。读者将对我们生活的丰富世界有更深的体会。
——查尔斯•德-格鲁特(德-格鲁特基金会联合主席)
彼得•沃森的这本书实现了非凡的飞跃,评估了20世纪每一个重要的世俗哲学传统。一路走来,作为终极参考,他还为我们提供了那个世纪主要诗人、画家、音乐家和舞蹈家的直观方法和见解。也许此刻没有人有这样的冒险背景。无论是作为上个世纪思想家的指南,还是作为参考其艺术家的见解,《虚无时代》都是定位我们当下不可或缺的地图。"
——威廉-基斯特勒(诗人、散文家)
沃森对一个困难的主题进行了包罗万象的处理,在一个越来越不确定的世界里,他的工作令人印象深刻,并且,最终证明是令人放心的。
——《书单》
本书的妙处在于沃森将秩序强加于思想的骚动中……即使是普通的读者也会发现很多让人欣喜和启迪的东西,因为他优雅地将从尼采、威廉•詹姆斯到鲍勃•迪伦、爵士乐的点点滴滴连接起来。
——《出版者周刊》
本书可读性很强,范围极广……彼得•沃森写出了一本从各方面看都堪称鸿篇巨制的书,一本值得拿着铅笔仔细阅读的书。对于任何想知道生命意义的人——这几乎涵盖了12岁以后的所有人——来说,发现“虚无时代”都将是一次令人着迷的、拓展心灵的体验。
——《华盛顿邮报》
《虚无时代》是对上个世纪形成性思想的一个生动的引人入胜的合集,它显示了尼采的诊断是如何在文化生活的许多领域,包括政治光谱的一些令人惊讶的部分中引起反应的。
——《新政治家》
不可错过彼得•沃森所著的《虚无时代》,这本大书明快地讲述了上帝从西方文化中发生的位置变转与替代。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年度图书)
一个令人振奋的旅程,穿越了不同人的大脑……人类试图塑造一个无神但有序和可持续的世界。可以肯定,这是一本切中当下焦点的书,也是一本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书。
——《波士顿环球报》
2021年9月3日 已读
“上帝死了。”
上帝逐渐消亡,在信仰崩塌的世界人类陷入虚无,如何找寻生活的意义?上帝的消失,一方面似乎是礼崩乐坏的开始,但另一面又是思想解放的展开。你看历代思想家艺术家作家xx家不断替世人寻找意义本质,填充虚无世界。
转念一想,民以食为天的CN倒是一直在无信仰的生活中探索。
彼得·沃森实乃引用之王,知识量之巨令人大受震撼,但同时,拿来之物终究显得不够有力。
彼得·沃森 美国
海边的房间 豆瓣 Goodreads
7.6 (215 个评分) 作者: 黄丽群 理想国|河南文艺出版社 2021 - 8
台湾新生代小说家黄丽群的代表短篇小说集,十二个坏掉的人,十二个令人倒吸一口凉气的好故事。小说家熬制典雅细密的汉语,精巧布局,将人间悲欢斩落整齐,写出一个城市畸爱者的幽冷世界:老公寓里的弃女和养父,乡间卜算师与患病的儿子,梦游的宅男,中年独居女人和三花猫……语言的俏皮与一 个个意料之外被冻住的结尾,以及对平凡人事细致入微的体察,构成作品特有的文字张力。无常往往最平常,老灵魂的世情书写,温热冷艳,拨动平凡市井里的人心与天机,失意人的情欲与哀伤,我们日常的困顿与孤独。
◎ 作品看点
★无常往往最平常,台湾新生代小说家黄丽群代表作,简体首次出版——荣获台湾多项文学大奖、两岸跨世代文学家盛赞、豆瓣高人气期待华语小说《海边的房间》盛夏来袭。黄丽群是台湾新生代小说家代表人物,短篇小说集《海边的房间》荣获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林荣三文学奖等华文奖项,同名小说改编影片入选金马影展。简体版首次推出,作者亲选篇目,新增3篇新作,是其二十余年写作生涯的结晶。
★爱的卜算师,老灵魂的世情写作,拨动大命运上的小机关——黠慧之心,刁钻之笔,小说家黄丽群熬制典雅细密的汉语,故事精巧布局,卜算爱与命运,将人间悲欢大戏斩落整齐。老灵魂的世情写作,温热俏皮,幽冷美艳,拨动平凡市井里的人心与天机,失意人的情欲与哀伤,我们日常的困顿与无常。炉火纯青的汉语之美,沉迷进黄丽群爱的算式。
★城市畸爱者的世界,十二个坏掉的人,十二个令人倒吸一口凉气的好故事——写给孤独患者的恋歌,人生逆旅中的安顿。 “我写了各种不美的,零星的,凋的,毁的,那些我总是不可克制而一再抚摸的人生小瑕疵。一个人如果在社会上找不到自己舒适的位置,就必须自欺,自欺久了就会坏掉。”语言的俏皮与一个个意料之外被冰冻的反转结尾,形成黄丽群作品独特的文字张力。
★“已经很久没有一路直达阅读沸点,皮肤被烫伤的感觉了。”郭强生、骆以军、柯裕棻、张怡微、七堇年等两岸作家盛赞。——“资质秾艳幽美,可是那美里面暗暗渗着凉气。黄丽群的文字温煦如日,速如风雨。晴日静好的午后,还觉得太平岁月温暖快乐,一转眼,不知哪来的乌云罩顶,大雨倾盆落下。”
◎ 评论推荐
文字有天生的高贵。她的故事如在显微镜下变形虫们不可思议的款款摆动。——骆以军
丽群正是这样的,资质秾艳幽美,可是那美里面暗暗渗着凉气。她的文字温煦如日,速如风雨。晴日静好的午后,还觉得太平岁月温暖快乐,一转眼,不知哪来的乌云罩顶,大雨倾盆落下。——柯裕棻
丽群的小说让我们听见另一种“为甚么不”的疑问,为什么纯情不可以难以下咽?为什么绝望不可以无聊琐碎?她的小说透露出的不急不徐,不标新立异,不大惊小怪,反成就了一种独特主题——美好的破碎。值得期待的小说还真不多,而我终于等到了这一本。——郭强生
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面对一本书,一个字一个字慢慢读下去,生怕要看完了似的,舍不得读太快;一路直达阅读沸点,几乎要烫伤触摸书页的指尖。我惊讶于发现这么好的小说家——黄丽群《海边的房间》真是能定义什么叫杰作的小说集。——七堇年
黠慧之心,刁钻之笔,自慢之人。——傅月庵
文笔细腻尖锐,结构层次清楚,令人惊奇。从未看过女性的嫉妒可以写得这样深沉,这样充满伤害性。——季季
现实最无常,小说人物自己却巴望常态化的人生;无常与常态的辩证,就是黄丽群最新小说集的主要课题。“噢,你也在这里?”张爱玲问。在哪里?就在投资市场中,像黄丽群一样慈眉善目,穿上规范时间节拍的马甲,束紧一点,再紧一点,跟她一起沉迷在她所爱的算式里。——纪大伟
黄丽群《试菜》则“以小见大”,从一个小切口进入,探讨了母爱的复杂内涵。——吴义勤
在台湾,黄丽群拥有众多读者,这不仅仅是因为她在五年之内囊括全岛四次三大报文学奖,更因为她笔尖下的跌宕人生,将故事还原为故事本身,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就是要演给读者看一套悲喜大戏。我第一次读她的作品,是以艾滋病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卜算子》。患病的儿子要照顾养父,好似恶疾与衰老猜拳。小说写得从容平稳,将常情中所可能想象的低落层层推进,不战不逃,套用时髦的话说,对于生命终极的虚无好似一盘没下完的棋静止于家庭。这是取巧的题材,但文中有一句话很动人,黄丽群写道“无常往往最平常”。——张怡微
在黄丽群最具声名的短篇小说《海边的房间》里,最具原创性的,并非某种社会新闻和影视剧里见惯不惊的暴力、情欲乃至伦理戏,而是某种作者企图捕捉的“诡异自明性”,如此,我们不绝于口的所谓现实的荒诞离奇遂在小说家这里转化成人世的“天经地义”。——张定浩
这作者握着的哪是笔啊,分明是一把刀。——豆瓣网友 知暖
有种初读阿乙《鸟,看见我了》时的惊喜,却读到了别样的主题。“畸爱”也许是黄丽群这些短篇中最为耀眼的主题,可她却远未止于此。她以成熟的谋篇布局以及不经意的笔调,看似轻描淡写、却实则入木三分地谈许多“可能性”,谈孤独,也谈空虚,抑或等待,甚至是平淡生活中的荒诞与黑色幽默。有些麦克尤恩早期的影子,尤其像极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豆瓣网友 MagicDon
2021年8月23日 已读
新增的《试菜》很喜欢,黄丽群真是很擅长在温馨的最后寥寥几句突然把你拉到悲伤弥漫中。删掉的《小绿人》好可惜,非常喜欢的一篇。
台湾 黄丽群
鹿川有许多粪 Goodreads 豆瓣
녹천에는 똥이 많다
8.9 (306 个评分) 作者: [韩] 李沧东 译者: 春喜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21 - 8
李沧东封笔之作
直面错综复杂的生活本身,探索真正价值的可能性
从《烧纸》到《燃烧》,永恒的审视与追问
本书是韩国导演李沧东于1992年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借此他获得了《韩国日报》创作文学奖,并在第二年受导演朴光洙之邀进入电影界,随后他便转型并逐渐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 大师。
这部小说集展现了一批裹挟在复杂多变的历史浪潮中的底层人物形象,他们艰辛地在生活中追求真正的价值,与现实中的痛苦进行抗争,同时寻找个人生活的意义。作者通过这些人物的遭遇审视韩国现实,但并非止步于讲述历史事件或故事本身,而是着重刻画了人物在此过程中发生的转变,他们逐渐开始对生活中的真正价值和自己的身份认同提出疑问并进行探索。
2021年8月21日 已读
描述一种真实,而非标签。有的人背负理想,有的人背负现实,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可以随着信念一路走,而随波逐流的人也并非没有信念。李沧东的小说即是网络舆论的对面,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人也不是二极管。最喜欢《鹿川》和《天灯》两篇。
李沧东 韩国
吞食者 豆瓣
Devourer
7.2 (5 个评分) 作者: 刘慈欣 原著 / [法]让·大卫·摩文 改编 译者: 谢倩雪 中信出版社 2021 - 5
负责保护地球免遭陨石和小行星击中的地球太空军,自建军以来就一直没有用武之 地,直到他们与一个不明飞行物——波江晶体相遇,地球太空军通过波江晶体得知 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吞食帝国的巨型世代飞船“吞食者”将在一百年后到来, 它将吞食地球,并将地球上的所有资源掠夺一空。 面对吞食帝国的使者大牙,地球人据理力争,试图保全人类文明。但大牙用一个“ 白山王国”的故事粉碎了地球人所有的希望。面对整体技术水平远超自己的吞食帝 国,人类似乎只能无奈地屈从于大牙的狂悖要求。然而,地球太空军的领袖东方之 炎并没有放弃战斗,他和他所领导的太空军战士们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抗争之路......
我叫刘跃进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刘震云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6 - 8
刘跃进是北京某建筑工地的民工,上街时他的包被人抢了,里面装着他全部财产。找包的过程中,他又捡到一个包,这个包里藏着天大的秘密,牵涉到上流社会的几条人命。于是几拨找这个包的人马,又开始找刘跃进……
刘跃进像一只无辜的羊,意外地闯入了狼群,他自认倒霉却不悲观。问题在于,世界上所有的狼,都披着羊皮,和蔼可亲;而世界上所有的羊又在装大尾巴狼,装腔作势。
刘震云用异常冷静的口气,向人们讲述了这个玩笑。不过,你可能当时没有笑,在合上书的时候笑了,过后想起又笑了,这种独特的“刘氏幽默”,在《我叫刘跃进》中达到了极致。
2021年8月10日 已读
刘震云的小说辨识度太高了,总是一件事牵出另一件,永远不让人顺利,以及招牌的“不是…而是…”。啰嗦但有意思,可惜这本结尾不太行。
刘震云
躺平 豆瓣 谷歌图书
Die Kunst des Liegens
7.0 (11 个评分) 作者: [德] 贝恩德·布伦纳 译者: 南曦 南海出版公司 2021 - 7
★在效率至上的现代社会,我们该如何看待睡眠与躺卧?
德国另类文学家为你全新解读“躺”文化:
从躺的姿势就可以看出你的人格?
睡几个小时就精力充沛的人是因为拥有短睡基因?
午睡醒来的孤独感其实是一种奇特的知觉障碍?
★一 部关于“躺”的趣味百科全书,涵盖历史、艺术、文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干货满满!
★躺在床上工作的思想巨擘不胜枚举;米开朗琪罗、普鲁斯特、马克·吐温皆属此列。躺卧,是激发思维的一种形式,更是一门古老的艺术。
★ 被译为10种语言,在全球掀起“躺”文化潮流
★ 语言幽默,金句频出 ,内附数十张趣味插图,带给你绝佳阅读体验!
★ 睡觉可不是件小事,为了睡觉,人得整天保持清醒。——尼采
★ 一本甜蜜宜人的书,迷人的叙述声音和无数有趣的历史故事贯穿其间,任何一位把它放在床头柜上的读者都会爱上。 ——《出版人周刊》
★ 随书附赠趣味slogan贴纸和“躺平猫”书签,平装双封,轻盈便携,躺在床上也能轻松阅读
——————————————————————————————————
我们超过三分之一的生命长度都在躺卧中度过:睡觉、做梦、做爱、思考、阅读、休养身体。躺卧不等同于消极或懒惰,它可以是一种反抗,一次整合思绪或者改变看法的机会。在一个前所未有地注重行动和高效的世界里,学会躺的艺术,会有意想不到的回报。
从古埃及人的芦席到现代人的躺椅,从地中海的超长午睡到日本社会的白日睡眠模式,这本书为你解答所有关于“躺”的秘密!
2021年8月8日 已读
希望大家都能躺着读完
德国
王家卫的电影世界 豆瓣
Wong Kar-Wai:Auteur of Time
7.6 (14 个评分) 作者: [马来]张建德 译者: 苏涛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1 - 3
《王家卫的电影世界》是系统论述香港导演王家卫的开先河之作,作者在回顾王家卫职业生涯的同时,又深入分析了其迄今为止的电影创作。此外,作者还将王家卫拍摄的广告、MV等一并纳入讨论范围。本书剖析了王家卫所受到的电影和文学方面的影响(从马丁·斯科塞斯到希区柯克,从曼努埃尔·普伊格到村上春树),并且审视了王家卫如何超越这些影响。著名电影学者达纳·伯兰认为:“张建德尤其擅长分析加诸王家卫影片的各种不同的美学影响,王家卫通过将这些影响纳入其影片的肌理,从而将其变成自己的。值得称道的是,张建德准确地指出,王家卫影片背后的互文场域所牵涉的并非单一门类的灵感来源:他解释了王家卫所指涉、挪用的其他艺术家和艺术门类的美学实践为何如此重要,以及它们如何建构了王家卫影片的独特面貌和叙事特性。
2021年8月7日 已读
过度解读王家卫真是一件非常不王家卫的事
王家卫 电影
岩田先生 Goodreads Eggplant.place 豆瓣
岩田さん 岩田聡はこんなことを話していた。
7.8 (57 个评分) 作者: [日] HOBO日刊ITOI新闻(编) 译者: 李思园 译林出版社 2021 - 7
本书取材于HOBO日刊ITOI新闻所刊载的岩田聪先生的大量访谈,以及任天堂官网上登出的《向社长询问》栏目,将“岩田先生的话”按照时间、主题的顺序,重新编排,汇集成册。从来自札幌的高中生“天才程序员”,到扭转巨额负债状况的小型企业社长,再到世界顶尖游戏公司任天堂主理人。岩田聪传奇的一生,他的经历与经验,价值观与哲学,经营理念,以及对于创意的思考,尽在这本书中。书中还特别收录了宫本茂和糸井重里谈岩田先生的追忆文章。
2021年8月5日 已读
“程序员不能说不”
传记 日本
约翰·契弗短篇小说集 豆瓣
Collected Stories of John Cheever
9.2 (13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翰·契弗 译者: 冯涛 / 张坤 译林出版社 2020 - 8
【编辑推荐】
如果你还能笑得出来,就说明这生活不算太糟。契弗笔下的人物,尽管承受着平庸日常的磨折,却依旧心怀理想中的简单生活。在再晦暗的时刻,碰撞再漂泊的际遇,心中那个纯真善良的少年都没有离去。
这61个故事,写到人生的各个面相:职场、房租、婚姻、育儿、旅行、看心理医生……每个似乎都在讲述“我”的一部分。相对于卡佛,他没那么阴郁荒凉;相对于海明威,他更加广阔、反讽,而且活泼俏皮。《广告狂人》的创作人马修·维纳说,契弗的声音充满讽刺、喜剧和苦痛,是他一直想要模仿的人。
书中收录了契弗的经典作品,如《巨型收音机》,也是2020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时,何伟(《江城》《寻路中国》作者)在网上的写作课布置给学生的阅读作业;如《游泳的人》,被改编成电影《浮生录》,契弗在里面客串了一个配角;如《再见了,我的兄弟》,海明威曾让妻子起床阅读。对于初识契弗的读者,可以从这些名篇入手;对于契弗的书迷,这一千多页的篇幅,也将是一场心贴心的阅读盛宴。
本书特别收录契弗自序,讲述小说编选背后的故事,契弗《我为什么要写短篇小说》,英国剧作家、编剧、电影制作人、小说家汉内夫·库瑞什导言,契弗传记作者布莱克·贝利所著契弗年表,并随书附赠美国布鲁克林插画师 Patrick Leger独家绘制的契弗三张肖像画书签。
【内容简介】
本书是契弗短篇小说创作的精华,收录61篇,由契弗自己编选。这里,有同来纽约奋斗、聚了又散、散了又聚的一对男女,有为老板鞍前马后、*终仍旧被抛弃的年轻人,有房租上涨、不想搬走的女孩,有交给保姆的女儿突然失踪的父母,有陷入家庭琐事、想要寻找人生出口的妻子,还有妻子跟别人私奔、深夜家中又闯入不速之客的丈夫……这些故事所写的,是当代生活的喜悦与不和,契弗的笔充满美与同情。
2021年8月4日 已读
断断续续读了很久,看美国中产阶级如何维持美好光鲜的城郊生活,婚姻也好,生活也好,尽是烦闷和无趣,全靠吞下那些琐碎的苦一直忍受焦虑。就像朋友圈的光鲜下总是深夜的失控。
契弗的女朋友为了过上安稳的婚姻生活而最终弃弟从兄,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约翰·契弗 美国
家庭纽带 豆瓣
Laços de família
8.7 (15 个评分) 作者: [巴西] 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 译者: 闵雪飞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 - 5
编辑推荐: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布克奖得主爱尔兰著名作家科尔姆·托宾倾力推荐
★ 巴西当代经典作家之一,被誉为自卡夫卡之后最重要的犹太作家,也是拉美文坛真正独树一帜的作家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关注女性尤其是家庭主妇的命运和内心世界的经典短篇集
★《家庭纽带》于一九六〇年出版,评论界一致好评,第二年获得雅布提文学奖短篇小说类大奖,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的挚友费尔南多·萨比诺称“(这本书)完全是巴西有史以来出版的最好的短篇小说集”。
《家庭纽带》 (短经典精选)
在歧路之上,她堕入了女性的命途
卡夫卡之后重要的犹太作家 把写作内化为终极命运
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 经典短篇集
《家庭纽带》出版于一九六〇年,收录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构思精彩的十三个故事,讲述了下面这些拙笨生活的人物:安娜一向将自己与家人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然而,当她看到瞎子嚼口香糖时,她所认定的“真实”全然解体;长久幽禁在家庭生活中的女性无意或有意地醉酒,从而完成对丈夫或男性权威的挑战;老妇人是一家人一年一聚的理由,但几乎无人真正关心她,她只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蔑视;还有一只仓皇逃逸的母鸡,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才能在厨房的空地中,以非常笨拙的方式,表达属于自己的小小真实……
2021年8月3日 已读
李斯佩克朵写起女性主义小说如此犀利,克制但足够准确的笔触,残酷旁观女性之无助。早期作品虽不够成熟,过于追求文字,但已然显露出如梦般梦幻的表达。闵雪飞老师真的不给“过他的周六”加个“妈”吗…
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 巴西 拉美文学
谁人不思乡 豆瓣
誰か故郷を想はざる
7.9 (16 个评分) 作者: [日] 寺山修司 译者: 黄怡轶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 - 4
过去的一切都不过是比喻。
反正我们啊,总在漂泊流浪。
---------------------------
《谁人不思乡》是跨界奇人寺山修司的自传散文集,以虚实相间且极富表现力的叙述方式写就,风格独树一帜。
“你是在奔驰的火车上出生的,所以弄不清具体的出生地。”寺山修司着迷于居无定所的思想,因此对母亲半开玩笑说出的这句话抱有深深的执念。父亲酗酒成瘾,母亲是私生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他整日离家,将新宿的酒馆当作学校,度过了青春时代……
阅读本书,揭秘寺山修司的童年和青春时代,了解诸多佳作的创作原点。
--------------------------
一种令人醒悟的高音。在高音域和高清画质的表现力上,寺山修司应当是当代写作者之最。
寺山其实是假借自传之名,唱出了一支《马尔多罗之歌》。
——平冈正明
2021年7月29日 已读
“人类最后患上的,就是名为希望的疾病。”寺山修司的这些随笔自传,真正体现了“轻与重”。
传记 寺山修司 日本
赡养人类 豆瓣
Providing for Humanity
作者: 刘慈欣 原著 / [法]塞尔万·瑞伯格 改编 中信出版社 2021 - 5
出身穷苦之家的滑膛是一位威震黑道的顶尖杀手。一天,他接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委托——十几位全球顶级富豪共同出面,许以重金,并要他干掉三个身处社会最底层的穷人——一个穷困潦倒的画师、一个以街头卖艺为生的盲眼老头和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拾荒女孩。滑膛接受了委托,也开始探寻这个看似荒诞的委托背后的秘密......
而此时此刻,一个技术水平远超地球的外星文明马上要开始对地球的殖民,并为地球人规划了一个“公平”的殖民时代的生存计划,而他们中的“探路者”也已悄然登陆地球......巨变来临之时,滑膛所探寻的秘密已与地球人的命运紧密交织在了一起......